1、七年级语文(上册)预习作业1 为你打开一扇门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注意字音、字形、词义)诠( ) 释 真谛( ) 跌宕 ( ) 帷幕( ) b益 ( ) 广mo ( ) li 览 ( ) chng jn ( ) 2.填字成词。无( )无束 千( )百态 危言( )听崇山( )岭 五光( )色 潜移( )化3.填空题。为你打开一扇门的作者是_,根据课文内容,可知此处的“门”是指_。一个时代的优秀文学作品,是这个时代的_,是这个时代的_,是这个时代千姿百态的_和_,是这个时代的_和_的结晶。4解释下列词语的含义潜移默化: 危言耸听: 憧憬: 5解释加粗字在句中的含义当别人为大自然和
2、人世间奇妙的景象惊奇迷醉时,他却在沉睡。 只要愿意和你交朋友,你就会毫无保留地把心交给他们。“世界上有无数关闭着的门。每一扇门里,都有一个你不了解的世界。”这句话中两个“世界”的含义是否相同?句中的“你”是指谁?2 繁星【预习目标】1.熟读课文,查工具书解决课文中的生字词,能正确拼读,并了解词的大意。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4.学会并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预习作业】1为下列加点字注音或写出汉字。(8分)纳凉( ) 静寂( ) 半明半mi ( )sh眼( ) 摇摇欲zhu( )模( )糊模( )样我似( )乎觉得自己是个小孩子,
3、睡在母亲的怀里了。仿佛回到了母亲的怀里似( )的。2辨字组词味( ) 荧( ) 堕( ) 篮( )昧( ) 萤( ) 坠( ) 蓝( )3以下画线部分的描写,哪些是写的实景,哪些是作者的想像和联想,请加以归类。(6分)深蓝色的天空里悬着半明半昧的星。(A)船在动,星也在动(B),它们是这样低,真是摇摇欲坠呢!我望着那许多认识的星,我仿佛看见它们在对我霎眼(C),我仿佛听见它们在小声说话(D)。他用手指着:那四颗明亮的星是头,下面的几颗是身子,这几颗是手,那几题是腿和脚,还有三颗星算是腰带(E)。经他这一番指点,我果然看清楚了那个天上的巨人。看,那个巨人还在跑呢!(F)(1)写实景的是: (2)
4、写作者的想像和联想的是: 4文学常识填空。(4分)繁星的体裁是 ,作者是 ,他是我国现代 家, 家。3 冰心诗四首 (1课时)【预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诗歌,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2.抓住重点字词,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3.了解冰心诗歌的特点, 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和人生哲理.【预习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字注音。鸟巢()叠()着 惊羡()2.下边诗句中的“着”该怎么读,请从下列注音中选出正确的。 时间正翻着书页,请你着笔!Azho Bzho Czhe Dzhu着: 着: 3.常识填空。冰心,原名 ,现代著名作家, 文学家。课文中的四首诗分别出自她的诗集 、 。4.赏析 母亲中“心中的风雨来了,/
5、我只躲到你的怀里。”这句中的“风雨”指什么? 读纸船一诗,诗人借“纸船”寄托了什么样的感情?揭示全诗主题的是哪个句子? 成功的花中,“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这几句诗,是要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 嫩绿的芽儿中,作者抓住芽、花、果的色彩特征,用 、 、 三个词形象地进行了描绘,芽儿”“花儿”“果儿”的顺序暗指果树 的全过程。全诗劝勉青年要 4 安恩和奶牛【预习目标】1.朗读课文,查字典扫除生字词2.学习小说的描写方法,了解人物外貌描写与小说情节的关系。 3.了解故事主人公关怀动物,重视它们生命需求的善良感情。【预习作业】1.掌握以下字词,给加横线的字加拼音。根据拼音
6、写汉字。 羞怯( ) 锃( )亮 xi c( ) 腼腆( ) 撂( )下 反刍( ) 抽t( ) 嶙峋( ) 磨蹭( ) x( )动 找茬( ) 锱铢( ) 干bi( ) 粗l( ) 木j( ) 2填空。(1) 约翰尼斯延森国小说家、诗人。曾获 奖,主要作品有长篇系列小说 等。(2)安恩和奶牛体裁是,它通过记叙一位老太太把牛牵到市场却不卖牛的故事,表现了 ,主人公名字叫 。3.初识课文、走近人物(1)找出第一小节中对周围环境的描写的句子? (2)第二小节主要是对牛的描写,从中可以看出是一头怎样的牛? (4)画出对安恩进行肖像描写的句子? 4、 下列加点的词语,都在课文出现过,其中运用不当的是
7、( )A老人大病初愈,瘦骨嶙峋,十分虚弱。B该李洋唱歌了,可是他的脸羞得红红的,像个腼腆的小姑娘C小摊上,顾客和摊主讨价还价,锱铢必较。D天太热了,小狗懒洋洋的趴在窝里,吐着舌头不断地反刍。五、郑人买履刻舟求剑第一课时【预习目标】1识记,理解文中字词,翻译课文,在理解的基础背诵全文。2了解寓言的特点,体会出寓言的寓意。【预习作业】一、基础题1填空。(1)郑人买履选自_,作者是_。2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7分)(1)郑人买履( )(2)遂( )不得履 (3)宁( )信度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6分)(1)置之其坐 坐: (2)而忘操之 操:(3)反归取之 反: (4)宁信度,无自信也 无:4辨别下
8、边语句中的“度”的不同意思。(4分)(1)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 度:(2)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度:5解释下列“之”的意思,并按要求归类。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1)做代词,代物的:(2)做动词用的:6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1)及反,市罢,遂不得履。(2)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二、提高题:7读句子,回答问题。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这个郑人自己去集市上买鞋,却先要量好自己的尺码。这个“多此一举”的行为反映了什么?)8课文中的郑人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郑人最可笑的“言”:(2)郑人最可笑的“行”: 第二课时【预习目标】1识记,
9、理解文中字词,翻译课文,在理解的基础背诵全文。2体会出本则寓言的寓意。一、基础题1刻舟求剑选自_,作者是: 。2.注音(1)遂: (2)涉: (3)坠: (4)遽:3解释下列加粗的词。(1)遽契其舟 遽: (2)楚人有涉江者 涉: (3)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契4解释下列语句中“是”的意思。(6分)(1)是吾剑之所从坠 是:(2)你不要把他说得一无是处 是:(3)韩非是韩非子的作者 是:5说说下列语句的意思。(1)其剑自舟中坠于水。(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二、提高题:6读句子,回答问题。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个刻舟求剑的楚人“惑”的原因是什么?这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10、7课文中的楚人的言行都十分可笑,请按要求默写出有关句子。(1)楚人最可笑的“言”:(2)楚人最可笑的“行”:三、拓展题:8、读了这两则寓言后,请说说你对寓言的认识:_。9、这两则寓言中的“郑人”和“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生活中还有这样的人吗?如果有,请举出例子说明。第一单元诵读欣赏【预习目标】1.通过查阅背景资料反复诵读,进入诗歌所描写的意境,体会诗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和情趣。2.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古代三首诗词,熟读泰戈尔的三首诗,并在背诵和熟读之中加深理解,并进一步鉴赏诗词中的佳妙之处。【预习作业】一、在背诵的基础上默写。1潮平两岸阔,_。2_,江春入旧年。3东风不与周郞便,_ _。4
11、谁道人生无再少?_ _,休将白发唱黄鸡。5当你吃过中饭,坐在窗前读罗摩衍那,那棵树的阴影落在你的头发与膝上时,_ ,正投在你所读的地方。6我要变成_ _,我要变成_ _,_ _,_ _。7他想做风,_;想做你的影子,_,_;想做一只鸟儿,_还想做那两只鸭,_。二、填空:1次北固山下体裁_,作者是_,_代诗人,诗中描写时序交替中的景物,暗示时光流逝,蕴含自然理趣的那一联是:_,_。2赤壁体裁_,作者是_,字_,_代著名的文学家,作品有樊川文集。诗中作者慨叹历史,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的诗句是_,_。3浣溪沙体裁_,作者_,字_,号_,_朝著名文学家、书画家,作品有东坡乐府等。诗中体现作者热爱生活
12、、旷达乐观性格的句子是:_ _。4泰戈尔, (国家)诗人、作家、社会活动家,1913年获 奖,主要作品有诗集 、 、 和长篇小说 等。5.金色的花用充满童稚的想像,细腻刻画了孩子天真可爱而又稍带顽皮地与妈妈嬉戏的心理,表达了孩子_的深厚感情,告别写离别时孩子对妈妈的_之情,榕树是故乡的化身,是妈妈的化身,那孩子面对榕树的沉思与幻想是_ _情感的体现。三首诗是叙述 、 的诗。6 往事依依【预习目标】1正确书写、读准、理解、运用下列词语:搜索枯肠历历在目记忆犹新徜徉浩淼津津有味素娥婵娟骚人雕镂油然而生镌刻谆谆心旷神怡悲歌2领会课文内容。领悟作者对少时观画、读书、听课、登楼所倾注的情感。3掌握文中引
13、用诗句的基本意思。朗读感受本文优美的语言,领略作者的文采。【预习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2分)(1)枯肠( ) (2)徜徉( ) (3)浩淼( )(4)雨晦( ) (5)雕镂( ) (6)慷慨( )(7)婵娟( ) (8)镌刻( ) (9)谆谆( )(10)铭刻( ) (11)芳菲( ) (12)绚丽( )2从下列句子中找出错别字,在其下面画杠,然后加以订正。(10分)(1)家里有一部评注图像水浒传,一打开,就被一辐辐插图吸引住了。( )(2)我似乎目睹何涛、黄安率领的官军在茫茫荡荡的焦山下,在芦苇水港中走头无路、狼狈逃窜的情景。( )(3)脑海里常常浮现五采纷呈的世界,沉浸在美的享受中
14、,生活情趣浓浓郁郁。( )(4)国文老师教古文喜欢大声朗颂。( )(5)往事依依,金色的回忆唤起我的青春激情,摧我不断奋进。( )3给田汉的南归诗划分朗读节奏。(4分)模糊的村庄已在眼前礼拜堂的塔尖高耸昂然依稀是十年前的园柳屋顶上寂寞地飘着炊烟4按春夏秋冬的时序排列下列诗句。(只排序号) 。(3分)“万紫千红总是春”“春城无处不飞花”“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绿树阴浓夏日长”“五月榴花照眼明”“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5、收集有关描写四季的诗句。春:夏:秋:冬:6、简要概括作者记叙了哪几件往事。7 幼时记趣【预习目标】1借助注释和词典读懂这篇课文,熟读成诵。2了解文章记叙
15、的内容,体会作者纯真的童心和想像奇特、视小为大的童趣。3认识观察、联想以及想像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指导自己的作文实践。【预习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13分)(1)藐小( )(2)鹤唳( )(3)怡然( )(4)土砾( )(5)丘壑( )(6)庞然( )(7)童稚( )(8)项为之强( )(9)凹凸( )( ) (10)癞蛤蟆( )( )( )2正确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停顿。(8分)(1)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2)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3)昂首观之,项为之强。(4)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3.为下列加点词义选择正确答案。(20分)(1)作青云白鹤观( )A作
16、为 B当作 C造成 D制造(2)见藐小微物,必细察其纹理( )A观察 B明白C考察D苛求(3)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 )A完成 设计 B成全 打算 C现成 横行 D成为 比作(4)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 )A明亮B光明C眼力 D透明(5)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A僵硬B强硬C强大D超强4“为”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为”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2分)A做 B当作 C认为 D因为 E被 F是(1)项为之强( ) (2)以丛草为林( )(3)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 (4)凹者为壑( )5“其”字通常有下列几种意思,请给句中的“其”字选择正确的解释。(12分)A第三人称代词 B自己的
17、 C这、那 D连词(1)神游其中( ) (2)常蹲其身( )(3)使其冲烟飞鸣( ) (4)必细察其纹理( )6解释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4分)(1)拔山倒树而来( ) (2)舌一吐而二虫尽为所吞( )7写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相同的两项(4分)( )( )A观之正浓 B驱之别院C故时有物外之趣 D项为之强8先解释加点字的意思,然后翻译句子。(10分)(1)盖一癞蛤蟆也。解释:_ 翻译:_ _(2)神定,捉蛤蟆,鞭数十,驱之别院。解释:_;_。翻译:_ 9填空题。(17分)(1)幼时记趣选自_,其作者是_代的_字_。本文开头总说“物外之趣”,然后依次记叙了_、_、_三件趣事,依次描绘了
18、_、_、_、_四幅图画。文中能体现本文主旨的词语是_。(12分)(2)一位哲人说:“童年的趣,是梦中的真。”请结合本文说说,看似琐碎的事物在“我”的眼里为什么会变得趣味盎然?(5分) 8 十三岁的际遇【预习目标】1、理解文中的生字词。2、体会作者对北大的热爱和赞美之情。3、欣赏揣摩富有诗意的优美语言。【预习作业】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1)抽屉( ) (2)稚气( ) (3)掷下( )(4)迸溅( ) (5)穹隆( ) (6)积攒( )(7)沉淀( ) (8)骤然( ) (9)呜咽( )(10)抽泣( ) (11)徜徉( ) (12)絮语( )(13)摒弃( ) (14)犀利( ) (15)安
19、恬( )(16)帆桅( ) (17)樯橹( ) (18)惆怅( )(19)蓦然( ) (20)绅士( )2根据拼音写汉字:chuchng( ) 安tin( ) xi( )取bng( )弃 积zn( ) qing( )橹3查字典、词典,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际遇:_白驹过隙:_谈笑风生:_耳目一新:_4十三岁的际遇是_(作者)为纪念北京大学建校_周年而写的,当时她只有_岁。5文章按照、的顺序,抒发了对北大的之情以及的感情。6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1)我开始思索,开始疑问,开始摒弃,开始相信。( )(2)我觉得自己就像是童话里的女孩,怀着激动不安的心情启开了闪闪发光的仙宫大门。( )(3)你
20、却永远年轻着,微笑着,拥抱一代又一代青年人的梦想,激励一届又一届学子的抱负,也抚慰着一年又一年桃李开落的惆怅。( ) 9 伟人细胞【预习目标】1.查字词典,疏通字词意义,积累一些成语;2.查阅资料,了解作家及其作品情况;3.梳理课文情节,尝试复述课文;4.在文中有疑问的地方作上记号。【预习作业】1.给下面加粗字注音。豁达( )自诩( )伯爵( )白痴( ) 履历( )保佑( ) 荟萃()跻身() 咬文嚼字()骷lu( ) 概l( )2根据下列意思,概括成相应的词语,或者根据词语写出意思。胸襟开阔,豪爽大方( );(言谈、举止、风格)自然,不拘束( )咬文嚼字:茅塞顿开:道听途说:指手画脚:3、
21、填写短语。才智不 爱 分明 往直前 拐弯角 其貌不 罪祸首 指手 脚 一 惊人4、下列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他摆出不屈不挠的架势。B经他一讲,我茅塞顿开,终于解出了这道难题。C班长是主持节目的老手,这次中秋联欢会,他主持得特别棒,真是一鸣惊人。D张强对老师、同学的劝告无动于衷,老毛病总是改不了,我得帮帮他。5、本文选自 ,作者 ,当代女作家,代表作有 、 等,在国内外产生深远影响。6、本文体裁是 ,它有三要素,分别是 、 和 。请用一句话概括本文内容_。7、通过预习,你认为伟人应该具有哪些细胞?你身上具有伟人细胞吗?如没有,该如何才能让自己拥有伟人细胞?名著导读 汤姆索亚历险记【预习目
22、标】1. 初读了解:故事情节、人物性格。2.再读欣赏:精彩篇章3.三读感悟:理解创作意图及深刻内涵。4.四解其道:体会作品的写作之妙。5.五读创新:对人物形象进行创造性想象。要求:提前一至两周布置学生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全书,引导学生采用略读方法,了解全书内容,复述故事情节,理清线索等。 【预习作业】1、汤姆?索亚历险记的作者是_,他是_国人。2、汤姆索亚的全名是:_。3、汤姆?索亚住在谁的家里?_;家里还有谁_。4、“汤姆的姨妈罚汤姆干一件事,汤姆却把这件事当作快乐游戏引诱小朋友为他干,并交换得到了许多小朋友的苹果、风筝、铜门把手、石头弹子、鞭炮、小铁兵、刀把” 这件事指的是 。5、啊呀,这女
23、孩长得可真漂亮,一双可爱的蓝眼睛上闪动着长长的睫毛,一对金黄色头发编成的长辫子在身后晃荡,白色的衬衫扎在宽松的绣花长裤里,显得格外整洁动人。我们刚刚在战场上获得大胜的大将军汤姆心想,像这样的美人,一定属于我这样的英雄。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谁?_。6、汤姆喜欢的第一个女孩是:_;第二个女孩是:_。7、汤姆背不出圣经,但他却想出一个办法从校长那里得到了一本圣经,他的办法是:_。8、“他经常穿着大人丢掉不要的破衣烂衫,全身一年四季都在开花,衣服上绽开的破布条随着他的蹦蹦跳跳而飘舞。他头上戴着一个很大的破帽子,一块弯月亮样的帽边搭拉下来遮住了半边脸,肥大的上衣几乎拖到脚跟,裤子只一根背带挎在肩上,另一根背
24、带不知哪里去了,裤裆像个大口袋吊在两腿之间,一只裤脚卷着,还有一只毛了边的裤脚拖到地上,走一步带起一阵灰尘。” 这段话描写的人是谁?_。9、汤姆去上学,看见课室坐着新来的美丽女孩贝奇?萨契尔,他想坐到贝奇身边,故意老实对老师说他迟到前与流浪汉_在一起。10、汤姆与_一起在半夜去坟地里埋野猫时,看见_把_医生杀害了,这个杀人者却把罪行嫁祸给了_ 。11、汤姆想当海盗,他和_、_一起乘木筏来到密西西比河上的_岛,玩了一星期后,他们又在_的时候出现在全镇人的面前。12、老师杜平的解剖学这本书被_撕破了,老师追查时,汤姆却承认是自己撕破的。13、暑假里,汤姆希望改掉自己的一些不良习气,加入了小镇上“_
25、”着个组织,并得到一条绶带,但汤姆后来退出了。14、汤姆勇敢地在法庭上站出来作证,指出_才是杀害_医生的凶手,被冤枉的_最后被无罪释放。但凶手却逃走了。15、汤姆和_在鬼屋寻宝时,发现了杀人犯_和一个装聋作哑的西班牙人,并得知他们获得了一袋金币。16、印江 乔埃要报复_,被_发现跟踪,他赶紧报告威尔士,威尔士带两个儿子持枪抓捕,但印江乔埃逃跑了。17、郊游时汤姆和贝奇困在_溶洞里,在洞中发现印江?乔埃也躲了进来,汤姆和贝奇从洞中出来后,贝奇的父亲用铁门把洞口封了起来,最后印江?乔埃的下场是:_ 。10 社戏(第一教时)【预习目标】1.识记、理解本课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文章的内容。
26、3.认识农家小朋友高尚、淳朴的优秀品质,体会作者的感情。【预习作业】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潺潺( ) 絮叨( ) 撺掇( )凫水( ) 桕树( ) 蕴藻( ) 惮( ) 棹( ) 撮( ) 楫( )2. 文学常识社戏作者是 ,原名 ,字豫才。浙江 人。伟大的无产阶级 家、 家和 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代表作有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中篇小说阿Q正传,散文集 ,小说集 、 ,杂文集坟、二心集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作者塑造的。因此本文中的“我”(迅哥儿)(是不是)鲁迅自己?3. 文章思路是“ 社戏”“ 社戏”“ 社戏。全文40自然段,请用四字短语概括对应段落内容:(1)10-13: (2
27、)14-21: (3)22-30: 4.社戏主要写“我”和一群农家小朋友看社戏的情形,但在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却写了不少与看戏无关的事,这些是否必要,下面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写文章应紧扣题目,写这些内容,扣题不紧,可以不写。B本文的中心是表现劳动人民淳朴、善良、友爱、无私的美好品德,而开头和结尾正是看社戏前后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所以很有必要。C这些内容可以少写点,多了就冲淡了看戏的内容,使得结构松散,不能突出中心。D开头和结尾所记的事非常重要,因为它使文章的情节更加曲折生动。 5课文比较突出地描写了双喜、阿发和六一公公等几个人物,试分别概括他们的性格特点。双喜: 阿发: 六一公公: 10 社戏
28、(第二教时)【预习目标】1.理解本文景物描写优美,心理描写细腻,语言流畅自然的特点。2.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预习作业】1.阅读1112节,回答问题:(1)这段文字行文缜密,前后多处照应。请将文段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相应的表格中。前文交代的句子后文相照应的句子A那声音大概是横笛或者也许是渔火B.C才记得先前望见的也不是赵庄(2)A“但我还以为船慢”;B“然而又自失起来”;C“果然是渔火”D“于是赵庄就真在眼前了”。这四句分别表现了“我”去看戏途中的 、 、 、 的心理。(3)对这几段文字写景时的观察点和观察角度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船上 仰视 B岸上 平视C船上 平眺 D岸上 眺望(4)选文中的景物描写是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和触觉等方面展开的,请把有关语句摘抄在下面。a视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b听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c嗅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d触觉方面描写的语句有: (5)以景物描写衬托“我”急切心情的语句有 (6)对选段中画线的比喻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船离开平桥村,行驶急速,“我”当时看戏心切,觉得起伏的“连山”像踊跃的兽脊,心中充满了向往。B这个比喻符合当时舟中观夜景的实际情形:因山势起伏,船行疾速,山色淡黑,群山极像“踊跃”的、“铁”青的巨兽的脊背,同时也写出了船速之快,看戏心切。C这个比喻将静止的景物写作流动的视景:连山起伏,静止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