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小学数学教学“不走寻常路”.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98283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教学“不走寻常路”.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小学数学教学“不走寻常路”.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教学“不走寻常路” 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桐乡市洲泉镇中心小学 陈海强 【内容摘要】小学数学教学“不走寻常路”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在课堂上摆脱传统教学模式的束缚,利用仔细观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教师要给学生搭建一个民主和谐,轻松自由,充分发挥探究能力的平台,让其在课堂上尽可能自觉、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去交流、去发现、去思考、去创造。 【关键词】数学教学 不走寻常路 培养 探究能力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自主探究能力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探究比教师花大量的精力讲解更行之有效。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数学教学不但要给学生传授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体验获取知识的过程,这就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新课程比较注重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我认为这也是促进数学课堂教学高效的一种重要的手段。 一、探究起始于观察 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且比较持久的知觉,是知觉的高级形态。人们认识事物,获得系统的知识都从观察开始。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观察对于儿童之必不可少,正如阳光、空气、水分对于植物之不可少一样。”只有通过观察,学生才能对所接触的新知识有最初的了解,才能对新知进行学习、判断、掌握。 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教学中,出示了一个装电脑的盒子: 师:同学们,纸盒大家平常都见过,可是它上面丰富的数学知识,你们思考过了吗?[大部分学生摇头,有些学生进入思考] 师:同学们,我们要善于用数学的眼光去认识生活中的问题,现在请大家讨论以下,看看能发现什么?[学生热烈的讨论] 生1:上面有许多的数字。 生2:还有小数,如:7.68,5.66,我猜想可能指得是它的重量吧? 生3:还有一个连乘算式:480×226×485mm。 师:你观察真认真!大家针对这个连乘算式想一想,有什么问题提一提? 生:480、226、485应该分别是盒子的长、宽、高吧? 师:完全正确。请继续想一想:480×226、226×485、480×485、480×226×485又分别表示什么呢?[学生讨论后回答,在回答480×226×485时学生发生争执]师:480×226×485到底表示什么,继续学习后面的知识,大家会明白的。对这个盒子还发现了什么,继续说吧。 生1:盒子是一个长方体的。 生2:是长方体的,那要计量它有多高,应该用长度单位。师:你真了不起,由盒子想到了计量。 生3:计量每个面的大小应该用面积单位。 生4:计量它的体积应该用体积单位,我猜想481×228×486,得到的就是它的体积。(对刚才讨论的问题还不放过) 一个小小的电脑盒子,引发出学生如此高涨的学习积极性和如此活跃的思维,学生的空间观念在应用中得到极大的提高。这一切源于老师给学生创造了探索的条件,让学生有观察的素材,给了学生观察的空间和时间,在学生观察、分析中很自然的获得了数学知识,点燃了思维火花,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学生探究得很快乐,也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 二、探究形成于自主学习 自主探索是学生根据自己的认识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通过自己独立探索和发现,从而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点拨引导作用。自主探索,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上。因此,只要学生自己能看懂的,就指导学生自己看;只要学生自己能讲出的,就鼓励学生大胆说;只要学生自己能够实践的,就创造条件让学生自己动手做。 学生在尝试练习的过程中,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然后再由教师有针对性地为学生讲解问题与答疑解惑。这样的教学法,有助于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学习,并鼓励他们开动脑筋来充分发挥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获得更佳的学习效果,并最终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与建构知识的能力与综合素质。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可以先复习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及其推导过程,然后提问:a、在学习计算三角形面积时,可不可以也运用平移转化、等积变形的方法呢?b、你打算把三角形转化成什么图形,你认为可以吗?c、动手拼一拼,看一看,想一想。d、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学生通过操作、观察、思考、讨论便可得出结论,并明白计算三角形的面积为什么要除以2的道理。接下来再学梯形面积的计算时,教师就可以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了。这样的设计就充分体现了由扶到放,该放则放的原则,学生不但熟练掌握了知识点,更重要的是它让学生在自主尝试中,发现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在整个过程中不仅学生的探究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更重要的是学生学得很有乐趣,学的得很有效率。 只要学生自己能够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学生自主探索要成为他们主动的要求,教师只是先提出尝试问题,用尝试题引导学生看书自学,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也就是自主探索一定要带有目的性。最后,可让学生提出疑问,再合作交流。一系列的自学活动能逐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能让自学成为他们的一种好习惯。实践得知:“好习惯的报酬是成功。 三、探究应用于合作交流 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一个具体目标是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即促使学生形成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而合作学习正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标志。教师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是把人类的知识成果转为个体认识的过程,科学家的认识过程是一种生产新知识的过程,而小学生的认识过程则是一种再生产知识的过程。如果教师能为他们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环境,让他们动手摆摆、弄弄,并且当一个人单独操作有困难或个人思维有局限性时,采用合作交流的方法进行实践,以加大接受知识的信息量,使之在探索中遇到困惑可以通过其他人反馈的信息去发现问题,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并能运用规律去解决新问题,这样使他们在获取新知识的同时,也学会了探究学习,学会了合作。 例如在“找次品”的教学中,先让学生分成4人小组,每组一个天平秤和准备10个装有垫片的塑料瓶,其中有一个重量要轻的“次品”,然后让学生动手操作,当有3个物品时,你至少要秤几次才能找出次品?然后逐渐增多物品,5个呢?7个呢?10个呢?因为在称的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情况,在同一个小组里,把瓶子分成几份都会产生不同的观点,所以我让他们针对各种分法都去尝试称一称,但要得出哪种分法比较好,在称的过程中每个小组中的成员都很积极的发表着自己的观点,“当天平平衡时。” 生1:那说明次品在剩下的瓶子里。 生2:那我们得把剩下的再分。 生3:那要是这次不平衡呢?又该怎么办? 生4:不平衡那不是说明次品在轻的那面的瓶子里吗?我们可以称轻的那边的瓶子啊? …… 热烈的讨论交流,思维的火花得到了点燃,学生很有兴趣的进行着探索知识,而且集体的智慧在这里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合作交流对学生的探索发现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相互联系,相互贯通地体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它并不一定以单一的形式呈现。这种合作互动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们在主动的、互相启发的学习活动中,获得知识,发展能力,而且学生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非常高,可以很好的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减轻学生学习负担,逐步形成创新意识,真正实现数学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学中应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权利,不要教师设框框,把学生手脚“捆绑”起来。小学数学教学应“不走寻常路”,在教学中,时时处处注意采取各种方式、方法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用创新教育的思想观念去从事教学活动,就一定能培养出具有创新素质的人才。学生的探究习惯一旦养成,思维品质也就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优化,探究能力自然也就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黄惠园 追寻“简单有效的课堂” 《小学数学教师》2012(9) 陆顺昌 探究过程要“合情”还需“合理” 《小学数学教师》2013(11) 彭鄂湘 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再”思考 《中小学数学》2013(9) 桐乡市二等奖 3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数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