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化学能与热能》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
1.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2.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
教学难点
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掌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
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教学流程
本课时讲述化学键与能量之间的密切联系,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通过三个实验,说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形式,提出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的概念。
本节课采用科学探究进行教学。即以实验探究教学作为切入点,从日常生活中煤气或液化石油气的燃烧入手,启发学生理解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而这些能量变化又通常表现为热能变化,提出化学能与热能之间是怎样转化的?为什么有的化学反应吸热,而有的化学反应放热?进入实验探究教学,通过实验1、 实验2、 实验3,抽象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概念,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学生可以感受研究化学反应中热量变化的过程和方法。
从实验探究引发理论思考,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本质是什么?让学生从已经掌握的物质结构初步知识,从微观结构的角度进行分析。断开化学键,吸收能量;形成化学键,放出能量。揭示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从而认识宏观表现,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量总能量,化学反应放出能量;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这部分教学内容可帮助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学科价值。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化学反应都有新物质的产生,同时还伴随着能量变化。人们利用化学反应有时主要
是为了制取所需要的物质,有时却主要是为了利用化学反应所释放出的能量。例如,人们
利用氢氧焰来焊接金属,主要就是利用氢气和氧气化合时所放出的能量。
在当今社会中,人类所需能量的绝大部分是由化学反产生的,特别是由煤、石油和天
然气等化石燃料燃烧产生的。由此可见,研究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对于我们是多么重要!
[板书]
第一节 化学能与热能
[演示实验]
实验2-1 铝与盐酸反应
现象
结论
实验2-2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的反应
现象:
相关化学方程式:
玻璃棒的作用:
反应物成糊状的原因:
结论:
实验2-3 酸碱中和反应
反应物及用量
酸
HCl 20mL 2mol/L
碱
NaOH 20mL 2mol/L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结论
[提问]为什么酸和碱发生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回答]实质:H++OH-===H2O
提出中和热的概念。
[推进新课]
为什么化学反应有的表现吸热,有的表现出放热呢?
[教师引课]
从化学键的观点来分析化学反应的本质过程,从而引出化学键的断
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思考]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能量是由什么决定的呢?
引导学生从整体考虑的角度出发,分析出一个化学反应吸收能量还是放出
能量是由反应物的总能量与生成物的总能量的相对大小决定。
[练习巩固]
[板书]
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
提出能量守恒定律。
[问题交流]举例说明化学反应与热能之间的辨证关系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
[探索与总结]
常见的放热反应与吸热反应。
[练习巩固]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