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与反思课题:因数与倍数的整理复习 科目: 数学教学对象: 五年级学生课时: 一个课时提供者:李双凤单位:长治郊区漳村矿小学 一、教学内容分析本单元概念多: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有些概念容易混淆,与以往教材相比本册教材删去了整除的数学化定义,而是借助整除的模式na=b直接引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分解质因数不作为正式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较为抽象,很难结合生活实例或具体情境来进行教学,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在过去的教学中往往忽视概念的本质,而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相关概念或结论,学生无法理清各概念间的前后承接关系,达不到融会贯通的程度,为了克服以上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特设计本节课。二、
2、教学目标1、 使学生牢固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2、 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3、 引领学生学会总结归纳概括。三、学习者特征分析1、 学生以往在进行单元小结时,运用思维导图的形式,所以初步具备了对知识串联的能力。2、 在课堂上学生不太喜欢被老师叫起来回答问题,继续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由小组长及时掌握组员的学习动向,也可以两人一组互讲思路、互相监督学习情况。3、 在练习过程中,先做完的同学会主动去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在这一过程中,助人者可以再次熟悉解题方法,受助者也更加容易接受来自同龄人的讲解。4、 提前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对本单元的知识做一个总结。四、教学
3、策略选择与设计 课堂教学老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本着为了一切学生,发展一切学生的能力,我采用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方式,主线是以判断221是一个质数还是合数展开,从而引出所有的概念,对概念进行复习后,关键是运用概念这些基本的知识点去解决问题。五、教学重点及难点整理本单元的知识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运用本单元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六、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布置任务:请同学们认真读题、审题,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判断221是质数还是合数1、 整理质数与合数的概念2、 找出221的除了1和它本身之外的第三个因数3、 从因数开始找起,当判断有没有2、3、5这些因数时不需要用除法,可以直接用到
4、2、3、5的倍数的特征去判断。由一个问题不仅导出整个单元的所有概念,而且有条理地运用这些知识来解决问题。2、分组交流,选优交流,及时指导1、 讲解判断的结果及分析过程和思路。2、 同桌互讲再次展示思路。3、 小组长组织本组成员在组内交流思维导图。4、 交流之后完善修正自己的思给导图。1、 重现思考问题的过程并多次讲解2、 充分发挥小组长的作用,运用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学习。3、 学生交流时,教师巡查指导。尽量做到因材施教、因人而异。3、引导学生把判断一个数是不是质数所用到的知识点与思维导图相结合进行知识梳理。展示二次修改后的思维导图,并结合221为什么是一个合数,体现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重要性,以
5、及会分析会审题。引领学生构建数学模型。4、当堂测试,训练达标1、1130中,2的倍数有( ),3的倍数有( ),5的倍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3的倍数的数有( ),既是2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数有( ),同时是2、3、5的倍数的数有( )。2、在221的末尾加一位数,使它成为2或3或5的倍数,在这一环节可以让学生运用自己的参考自己的思维自己出题来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明白学为所用。七、教学评价设计小组评价表八、板书设计 因数与倍数1、 找一个数因数的方法(一对一对找)2、 按因数的个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三类:1、质数、合数1、 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从1倍、2倍、3倍依次找起)2、2、3、5、的倍数的特征 3、按照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可以把自然数分为奇数和偶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