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5 期药物与临床105产妇剖宫产术后产后出血的效果 J.中国妇幼保健,2021,36(12):2708-2711.7吴明媛.卡贝缩宫素与麦角新碱预防选择性剖宫 产 产 后 出 血临床疗效 J.实用中西医结 合临床,2021,21(11):92-93.8周秀琼,林香君,高艳.卡贝缩宫素在剖宫产后出血高危产妇中的预防效果 J.江西医药,2021,56(5):651-653.9袁梅,余婧.麦角新碱联合卡贝缩宫素预防剖宫产产后出血效果及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研究 J.贵州医药,2021,45(3):412-413.10 胡宇博,王俊容,王皓莹,等.卡贝缩宫
2、素与麦角新碱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2021,37(1):126-128.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心脏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潘渝,张松松,陈金,龙大利(贵州省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贵州贵阳550002)摘要 目的:探讨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对其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影响。方法:抽取 2020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大剂量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
3、及预后情况。结果:(1)两组患者在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即刻的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羟丁酸脱氢酶(-HBDH)、谷草转氨酶同工酶(m-AST)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在 ROSC 后 24 h、48 h、72 h,观察组的 CK-MB、-HBDH、m-AST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2)两组治疗前的 LVEF、LVEDD、NT-proBNP 相比,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3)两组治疗前的 TNF-、IL-4、IL-6 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4、 TNF-、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4)观察组随访中 MODS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肌酶学指标、全身炎性反应和心功能状况,并显著降低其 MODS 发生率和死亡率。关键词 心肺复苏;大剂量;乌司他丁;心脏功能;预后 中图分类号 R541.7+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629-(2023)15-0105-03心脏骤停属于临床高发的急危重症。虽然近年来随着心肺复苏抢救技术的日益发展,加之各种高级生命支持技术手段的不断推出及广泛运用,使得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得到
5、显著的提升,然而患者复苏成功后仍有一定的死亡风险,其主要原因与患者心肺复苏成功、自主循环功能恢复后易出现多器官功能障碍有关1。因此,如何有效地保护和改善心肺复苏术后各器官的生理功能,从而达到提高患者生存率和改善其生活质量的目的,是目前国内外医务工作者及相关科研人员共同关注的重点问题。大量的国内外研究均表明,心脏骤停的发生可导致机体出现不同程度的缺血和缺氧,在心肺复苏成功后,受到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机体可出现严重的炎症反应,进而可诱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因此对于心肺复苏患者的救治,还需探索行之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以减轻其机体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避免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发生。近年来,乌
6、司他丁在休克、急性胰腺炎以及脓毒血症患者的治疗中均有广泛的应用。有报道1称,对心肺复苏患者应用乌司他丁进行治疗有助于改善其血流动力学指标。本研究将分析对心肺复苏患者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其心肌酶学指标、炎症因子水平、心脏功能和预后的实际影响。1资料及方法1.1临床资料抽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1 年 1 月贵州省人民医院收治的 70 例接受心肺复苏的心脏骤停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5 例)和观察组(35 例)。观察组:男 18 例,女 17 例;年龄 23 75 岁,均值为(41.51.2)岁;心脏骤停原因:心源性猝死 13 例,脑卒中 10 例,呼吸衰竭 9 例,其他原因
7、 3 例。对照组:男 19 例,女 16 例;年龄 22 76 岁,均值为(41.41.3)岁;心脏骤停原因:心源性猝死 12 例,脑卒中 9 例,呼吸衰竭 10 例,其他原因 4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方面无统计学差异(2=0.208,P 0.05),在年龄方面无统计学差异(t=0.161,P 0.05),在原发性疾病方面也无统计学差异(2=0.527,P 0.05),具有可比性。入组标准:(1)符合心血管急救指南中对于心脏骤停的判定标准;(2)通过给予患者心肺复苏后其自主循环得以恢复,同时预计存活时间 72基金项目: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项目(黔科合支撑20182783号)第一作者:潘渝(1981
8、),男,籍贯:贵州,硕士,职称: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心肌保护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5 期药物与临床106小时;(3)患者依从性良好,具有完善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剔除标准:(1)存在心脏骤停疾病史;(2)心肺复苏失败者;(3)合并重度脏器功能障碍者;(4)合并恶性肿瘤者;(5)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1.2方法两组患者均于接诊后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术,并结合病情给予急救药物抢救治疗及其他相关常规治疗措施,包括:机械通气治疗(待病情稳定后可改用鼻氧管吸氧)、头部亚低温治疗、预防感染、脱水减轻脑水肿、纠正内环境紊乱、抑酸、营养支持等。心肺复苏成功后为两组患者均使用乌司他丁进行
9、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剂量的乌司他丁进行治疗,即 20 万 U/次,实施静脉推注,2 次/天,共计用药治疗 7 天;观察组则采用大剂量的乌司他丁进行治疗,80 万 U/次,2次/天,实施静脉推注,共计用药治疗 7 天。1.3评价指标(1)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 1 周后的主要心脏功能指标,包括: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以及血浆终端脑钠肽水平(NT-proBNP)。(2)比较两组患者主要血清炎症因子指标的变化,包括:肿瘤坏死因子(TNF-)、白介素 4(IL-4)以及白介素 6(IL-6)。(3)两组患者均进行1个月的随访,比较其MODS发生率以及死亡率。1.4统
10、计学方法文中数据均应用 SPSS 19.0 软件包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 标准差(sx)表示,采用t 检验或 F 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 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两组患者自主循环恢复(ROSC)后心肌酶学指标的对比两组患者在 ROSC 后即刻进行心肌酶学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 CK-MB 的测得值为(64.76.5)U/L,对照组测得值为(65.65.8)U/L,两组测得值 无 统 计 学 差 异(F=0.653,P 0.05);观 察 组-HBDH 的测得值为(385.628.4)U/L,对照组测得值为(392.124.5)U/L,两组测
11、得值无统计学差异(F=1.096,P 0.05);观察组 m-AST 的测得值为(46.77.2)U/L,对照组测得值为(45.36.8)U/L,两组测得值无统计学差异(F=0.894,P 0.05)。两组患者在 ROSC 后即刻的各项心肌酶学指标均无统 计 学 差 异(P 0.05)。在 ROSC 后 24 h,两 组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CK-MB 的 测 得 值 为(75.116.6)U/L,对 照 组 测得值为(86.718.5)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2.952,P 0.01);观察组-HBDH 的测得值为(416.223.2)U/L,对照组测得值为(
12、435.330.7)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3.139,P 0.01);观察组 m-AST 的测得值为(49.27.3)U/L,对照组测得值为(53.58.6)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 异(F=2.411,P 0.01)。在 ROSC 后 48 h,两组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CK-MB 的测得值为(41.38.4)U/L,对照组测得值为(55.610.7)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6.648,P 0.01);观察组-HBDH 的测得值为(464.325.3)U/L,对照组测得值为(506.830.4)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6.796,
13、P 0.01);观察组 m-AST 的测得值为(51.26.6)U/L,对照组测得值为(59.97.8)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 异(F=5.386,P 0.01)。在 ROSC 后 72 h,两组患者进行心肌酶学指标检测的结果显示,观察组CK-MB 的 测 得 值 为(19.56.7)U/L,对 照 组 测得值为(32.27.8)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7.812,P 0.01);观察组-HBDH 的测得值为(352.118.7)U/L,对照组测得值为(384.520.6)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7.365,P 0.01);观察组 m-AST 的测得值为(20.5
14、3.8)U/L,对照组测得值为(28.64.2)U/L,两组测得值有统计学差异(F=9.045,P 0.01)。在 ROSC 后 24 h、48 h、72 h,观察组的 CK-MB、-HBDH、m-AST 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2.2心功能指标对比两 组 治 疗 前 的 LVEF、LVEDD、NT-proBNP 相比,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LVEF 水平高于对照组,LVEDD、NT-proBNP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 1。表 1 两组心功能指标的对比(sx)组别例数L V E F(%)L V E D D(m m)N T-p r o B N P(p g
15、/m L)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 53 2.1 6 2.0 94 9.5 9 1 1.6 24 1.5 9 4.6 93 2.0 6 3.0 87 2 5.3 9 1 1 8.9 55 0 2.1 6 1 0 1.5 3对照组3 53 2.1 5 2.1 14 2.0 6 1 1.1 74 1.6 0 4.6 83 6.9 7 3.8 57 2 6.0 9 1 1 7.6 96 1 2.0 5 1 3 0.2 6t 值0.6 2 85.2 2 80.2 9 75.0 2 60.3 2 91 6.3 9 2P 值0.9 3 60.0 0 20.7 5 60.0 0 10.5
16、 3 90.0 0 0当代医药论丛 2023 年 第 21 卷 第 15 期药物与临床1072.3炎症因子水平对比两组治疗前的 TNF-、IL-4、IL-6 水平相比,P 0.05;治疗后观察组的 TNF-、IL-6 水平均低于对照组,IL-4 水平高于对照组,P 0.05。具体见表 2。表 2 两组炎症因子水平的对比(ng/L,sx)组别例数T N F-I L-4I L-6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观察组3 54 1.5 9 4.2 61 5.1 6 2.0 33 9.9 8 4.6 21 0 0.2 6 1 0.1 51 0 2.9 5 1 0.8 53 5.2 6 3.5 2对
17、照组3 54 1.6 0 4.2 52 6.9 5 2.1 93 9.9 7 4.6 37 8.1 6 9.0 61 0 2.9 7 1 0.8 35 6.9 7 7.1 9t 值0.6 2 51 1.1 6 30.6 2 71 2.0 6 20.3 2 89.3 2 5P 值0.8 1 30.0 0 00.5 3 20.0 0 00.8 0 50.0 0 02.4预后情况对比观察组治疗后的 MODS 发生率为 2.86%(1/35),对 照 组 治 疗 后 的 MODS 发 生 率 为 11.43%(4/35),观 察 组 治 疗 后 的 MODS 发 生 率 显 著 低 于 对 照 组(2
18、=3.096,P=0.025)。观察组治疗后 1 个月的死亡率为 0%(0/35),对照组治疗后 1 个月的死亡率为8.57%(3/35),观察组治疗后 1 个月的死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979,P=0.035)。观察组随访中MODS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低于对照组(P 0.05)。3讨论心脏骤停可导致机体血液循环的突然停止,从而引起机体组织器官的缺血缺氧。有研究显示,心脏骤停患者心肺复苏的成功率在 47%左右,相关院内致死率高达 67%。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心肺复苏抢救可有效降低其病死率。心肺复苏抢救可以使患者的自主循环功能得以恢复,然而在心肺复苏抢救过程中机体会产生一系列的炎症应激反应,
19、出现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组织器官灌注减低、组织细胞缺血缺氧及内环境紊乱的情况,同时会诱导机体自身炎症反应以及抗炎反应系统的异常启动,进一步促使炎症细胞分泌大量的炎症因子,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炎性反应综合征,甚至可诱发多器官功能衰竭,这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2-3。心肺复苏术后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或多器官功能衰竭可导致患者的死亡率升高(高达80%以上),并且最终的死亡率与发生器官功能障碍或衰竭的数目呈正相关。因此,有效防治 MODS、改善脏器功能对提高行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生存率至关重要。研究表明,对于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仍需积极给予相关药物治疗,从而减轻心肺复苏后由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的不良影响
20、,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病死率。乌司他丁是一种蛋白水解酶抑制剂,可对多种蛋白酶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可有效清除自由基,减少促炎因子的释放,增加抑炎因子的合成,有效保护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从而可减轻缺血再灌注造成的炎症反应。同时此药也可有效防止组织细胞溶酶体膜的破裂,减轻组织细胞损伤,从而可有效保护组织器官4。因此,在炎症反应初期应用乌司他丁可有效缓解缺血再灌注损伤带来的炎症反应,更好地保护患者机体及相关器官的功能5。近年来,乌司他丁在心肺复苏术后患者心肌保护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对于其应用剂量尚未达成统一意见6-7。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大剂量的乌司他丁进行了治疗。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心
21、肌酶学指标、血清炎症因子水平以及心功能指标的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其随访中MODS 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这表明,应用大剂量的乌司他丁更有利于提升心肺复苏术后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于改善其心肌酶学指标、心功能状况、减轻其机体的炎症反应和改善其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综上所述,对心肺复苏术后患者进行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可有效改善其心肌酶学指标、全身炎性反应和心功能状况,并显著降低其 MODS 发生率和死亡率。参考文献1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心肺复苏学专业委员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2018 中国心肺复苏培训专家共识 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8,30(5):385-400.2刘定华.不同剂
22、量乌司他丁对心肺复苏术后脏器生理功能的临床效果分析J.医学信息,2019,32(z2):147-148.3 王 菁,姚 莉.乌 司 他 丁 联 合 静 脉 泵 注 呋 塞 米 对心肺复苏后急性肾衰患者心肌酶谱指标、肾功能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的影响 J.中国 基 层 医药,2019,26(16):1990-1994.4徐博,薛武超,吕珊,等.乌司他丁治疗心脏术后重度肺感染的临床研究 J.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2020,20(6):3635-3638.5陈 兰 春,杜 慧 君,唐 玮 欣,等.68 例 心 肺 复 苏 术后患者生命支持治疗效果分析 J.中国实用医药,2020,15(20):35-37.6吕长兴,彭月秀,胥志亮.心肺复苏术中二氧化碳潴留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35):27-28.7叶桂成.大剂量与常规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感染性休克疗效比较 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20,13(10):4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