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十二经脉PT课件.ppt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5473994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902.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十二经脉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中医基础理论经络十二经脉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节十二经脉第二节十二经脉一、名称一、名称 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各各有有不不一一样样的的名名称称,每每一一条条经经脉脉的的名名称称分分别别包包括括手手或或足足,阴阴或或阳阳,脏脏或或腑腑等等三方面内容。三方面内容。(一)命名根据(一)命名根据 根据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状况:根据经脉在四肢的分布状况:在上肢的经脉为手经在上肢的经脉为手经 在下肢的经脉为足经在下肢的经脉为足经 在四肢内侧面的为阴经在四肢内侧面的为阴经 在四肢外侧面的为阳经在四肢外侧面的为阳经1医学课件根据经脉与脏腑的从属关系而命名根据经脉与脏腑的从属关系而命名 从属于五脏的为阴经从属于五脏的为阴经 从属于六腑的为阳经从属于六腑的为阳经3、根据阴阳消长而命名:、根据阴阳消长而命名:少阴:阴气初生少阴:阴气初生 少阳:阳气初生少阳:阳气初生 太阴:阴气旺盛太阴:阴气旺盛 太阳:阳气旺盛太阳:阳气旺盛 阴气将尽阴气将尽 阳明:二阳合明阳明:二阳合明 厥阴:厥阴:阳气初生阳气初生2医学课件(二)详细名称:(二)详细名称:手手太阴太阴肺肺经经足足太阴太阴脾脾经经手手厥阴厥阴心包心包经经足足厥阴厥阴肝肝经经手手少阴少阴心心经经足足少阴少阴肾肾经经手手阳明阳明大肠大肠经经足足阳明阳明胃胃经经手手少阳少阳三焦三焦经经足足少阳少阳胆胆经经手手太阳太阳小肠小肠经经足足太阳太阳膀胱膀胱经经3医学课件二、十二经走向交接规律:二、十二经走向交接规律:(一)走向与交接规律(一)走向与交接规律 手三阴手三阴胸胸腹腹手手手三阳手三阳头头足三阳足三阳足足足三阴足三阴 1、走向规律、走向规律4医学课件交接规律交接规律 ()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相表里的阴经与阳经在四肢末端交接端交接。手三阴与手三阳在手三阴与手三阳在上肢的末端上肢的末端 足三阴与足三阳在足三阴与足三阳在下肢的末端下肢的末端()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同名的手足阳经在头面部头面部交接交接()手足阴经在()手足阴经在胸腹部胸腹部交接交接5医学课件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三、十二经脉的分布规律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在头面、躯干、四肢十二经脉左右对称地分布在头面、躯干、四肢。(一)(一)在四肢的分布:在四肢的分布:、一般规律、一般规律:阳经分布阳经分布于四肢于四肢外侧面外侧面 前缘前缘阳明阳明 中线中线少阳少阳 后缘后缘太阳太阳阴经分布阴经分布于四肢于四肢内侧面内侧面 前缘前缘太阴太阴中线中线厥阴厥阴 后缘后缘少阴少阴 6医学课件、特殊性:足三阴经在下肢内侧面的、特殊性:足三阴经在下肢内侧面的分布略有变化,以内踝上八寸为界。分布略有变化,以内踝上八寸为界。八寸八寸 以以 下下前缘前缘厥阴厥阴中线中线太阴太阴 以上以上 前缘前缘太阴太阴中线中线厥阴厥阴7医学课件(二)头面的分布:重要是阳经分布(二)头面的分布:重要是阳经分布 阳明经阳明经面、额部面、额部 手太阳经手太阳经面颊、目内眦、面颊、目内眦、目外眦、耳中。目外眦、耳中。足太阳经足太阳经头顶、枕项部头顶、枕项部 少阳经少阳经头两侧部头两侧部头头为为诸诸阳阳之之会会 此外,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上行头此外,足厥阴肝经连目系上出额,上行头顶,在巅顶与督脉相会。顶,在巅顶与督脉相会。8医学课件(三)躯干部的分布(三)躯干部的分布 足三阳经足三阳经 足太阳经足太阳经背面(背部)背面(背部)足少阳经足少阳经两侧面(胁下)两侧面(胁下)足阳明经足阳明经 躯干前胸腹部,自脐向外的次序为:足少阴 足阳明 足太阴 足厥阴足三阴经足三阴经 手三阳经手三阳经肩胛部肩胛部手三阴经手三阴经均从腋下走出均从腋下走出 9医学课件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四、十二经脉的表里关系 素问素问血气形志说:血气形志说:“足太阳与足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厥阴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与太阴为表里,是为足阴阳也;手太阳手太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与少阴为表里,少阳与心主为表里,阳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明与太阴为表里,是为手之阴阳也。”10医学课件(一)表里关系的涵义:(一)表里关系的涵义:十二经脉中的阳经和阴经之间,十二经脉中的阳经和阴经之间,通过经别、别络的沟通,互相联络,通过经别、别络的沟通,互相联络,互相配合,形成六对互相配合,形成六对“表里相合表里相合”的的关系。即:太阴关系。即:太阴阳明,厥阴阳明,厥阴少少阳、少阴阳、少阴太阳。手足共六对。阴太阳。手足共六对。阴经属里,阳经属表。经属里,阳经属表。11医学课件(二)属络脏腑:(二)属络脏腑:1、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络。、经络系统深入体内,直接与脏腑联络。2、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阳经属腑,络脏;阴经属脏,络腑。“属属”: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的脏或腑直:十二经脉与其本经的脏或腑直接相连接的关系。接相连接的关系。“络络”:十二经脉与其本经互相表里经:十二经脉与其本经互相表里经的脏或腑的关系。的脏或腑的关系。如手阳明经如手阳明经,为大肠经,属大肠,相,为大肠经,属大肠,相表里的手太阴经,为肺经表里的手太阴经,为肺经,络肺。,络肺。12医学课件(三)表里关系的特点:(三)表里关系的特点:1、相为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分别循、相为表里关系的两条经脉分别循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的行于四肢内外两个侧面的相对应的位置。位置。2、都是在四肢末端相交接。、都是在四肢末端相交接。3、相表里的经脉互相络属其所联络、相表里的经脉互相络属其所联络的脏腑。的脏腑。13医学课件(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五)十二经脉流注次序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流注:气血沿着一定的经脉运行。流注次序:流注次序: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经脉在中焦气血由中焦水谷精气所化生,经脉在中焦受气后,上注于肺,受气后,上注于肺,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从手太阴肺经开始,依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次传至足厥阴肝经,再复注于手太阴肺经,首尾相贯,如环无端。首尾相贯,如环无端。(歌诀)(歌诀)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肺大胃脾心小肠,胱肾包焦胆肝乡。素问素问举痛论:举痛论:“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经脉流行不止,环周不休。”灵枢灵枢邪气脏腑病形:邪气脏腑病形:“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经络之相贯,如环无端。”14医学课件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 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 食指端 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 鼻翼旁 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 心中足大趾端 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 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 小指端 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 足小趾端 胸中 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 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 无名指端 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 目外眦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足大趾 肺中 目内眦15医学课件特点:特点:始始于于手手太太阴阴肺肺经经,依依次次传传至至足足厥厥阴阴肝肝经经,又又往往复复传传至至于于手手太太阴阴肺肺经经。“首首尾尾相相贯贯,如如环环无无端端”每每两两条条阴阴经经分分别别与与相相表表里里的的两两条条阳阳经经交交替替相相传。传。阳经与阴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注。阳经与阴经之间是表里经相传注。阳阳经经之之间间是是手手足足同同名名经经相相传传,且且从从手手经经传传至至足经。足经。5阴阴经经之之间间是是依依太太阴阴 少少阴阴厥厥阴阴太太阴相传,且从足经传手经。阴相传,且从足经传手经。16医学课件(五)循行部位:(五)循行部位:p111表表4617医学课件起于中焦,下络大起于中焦,下络大肠,还循胃口,通肠,还循胃口,通过膈肌,属肺,从过膈肌,属肺,从肺系,横行至胸部肺系,横行至胸部外上方出腋下,沿外上方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前缘下行,上肢内侧前缘下行,直出拇指桡侧端。直出拇指桡侧端。分支:从手腕分支:从手腕的后方的后方分出,沿掌分出,沿掌背侧走向食指桡侧背侧走向食指桡侧端端,交于手阳明大交于手阳明大肠经。肠经。手太阴肺经手太阴肺经18医学课件手阳明大肠经手阳明大肠经起于食指桡侧端,通过手起于食指桡侧端,通过手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背行于上肢(外侧)前缘,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上肩,至肩关节前缘,向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后到第七颈椎棘突下,再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向前下行入缺盆(锁骨上窝),进入胸腔络肺,向窝),进入胸腔络肺,向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下通过膈肌下行至大肠,属大肠。属大肠。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分支:从锁骨上窝上行,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经颈部至面颊,入下齿中,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回出挟口两旁,左右交叉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于人中,至对侧鼻翼旁,交于足阳明胃经交于足阳明胃经19医学课件足阳明胃经足阳明胃经起于鼻翼旁,沿鼻起于鼻翼旁,沿鼻根、前额、胸部乳根、前额、胸部乳中线、腹部正中线中线、腹部正中线旁开旁开2寸处沿下肢寸处沿下肢前外侧下行。其重前外侧下行。其重要分支从足背分出要分支从足背分出,至大趾与足太阴,至大趾与足太阴脾经相接。脾经相接。20医学课件足太阴脾经足太阴脾经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起于足大趾内侧端,沿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侧赤白肉际,上行过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内踝的前缘,沿小腿内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侧正中线上行。至内踝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尖上八寸处,交出足厥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阴肝经之前,上行沿大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腿内侧前缘,进入腹中,属脾,络胃。向上穿过属脾,络胃。向上穿过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膈肌,沿食道两旁,连舌本,散舌下。舌本,散舌下。分支:从胃别出,分支:从胃别出,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上行通过膈肌,注入心中,交于手少阴心经。中,交于手少阴心经。21医学课件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络小肠。分支:从心系分出,分支:从心系分出,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挟食道上行,连于目系。直行者:从心系出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通过肺,来,退回上行通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肢向下浅出腋下,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侧端,交于手太阳小肠经。经。22医学课件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起于小指外侧,沿上肢外侧后沿上肢外侧后缘,绕肩胛,缘,绕肩胛,交肩上行于颈交肩上行于颈侧部、面颊、侧部、面颊、目眶下缘于目目眶下缘于目内眦与足太阳内眦与足太阳膀经相接。膀经相接。23医学课件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起于目内眦,沿起于目内眦,沿额、顶、枕、项、额、顶、枕、项、背、腰中线旁背、腰中线旁1.5及及3寸下行至下肢寸下行至下肢后外侧,于足小后外侧,于足小趾与足少阴肾相趾与足少阴肾相接。接。其重要分支从头其重要分支从头顶分出,向两倒顶分出,向两倒下行至耳上角。下行至耳上角。24医学课件足少阴肾经足少阴肾经起于足小趾,沿起于足小趾,沿足根、下肢内侧足根、下肢内侧后缘、腹部正中后缘、腹部正中线旁开线旁开5分至胸分至胸正中线旁开正中线旁开2寸寸处,注入胸中。处,注入胸中。其分支从肺中分其分支从肺中分出,注胸中,与出,注胸中,与手厥阴心包经相手厥阴心包经相接。接。25医学课件手厥阴心包经手厥阴心包经起于胸中,沿起于胸中,沿上肢内侧中线上肢内侧中线循行至中指桡循行至中指桡侧端。侧端。其重要分支从其重要分支从掌中分出,至掌中分出,至无名指端,与无名指端,与三焦经相接。三焦经相接。26医学课件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阳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起于无名指尺侧端,沿上肢外侧中线、沿上肢外侧中线、肩关节后侧、耳周肩关节后侧、耳周围、颊至目外眦。围、颊至目外眦。其分支从耳后分出,其分支从耳后分出,入耳中,出耳前至入耳中,出耳前至目外眦,与足少阳目外眦,与足少阳胆经相接。胆经相接。27医学课件足少阳胆经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沿起于目外眦,沿头部颞侧,耳周头部颞侧,耳周围,胸侧,腹侧,围,胸侧,腹侧,下肢外侧中线至下肢外侧中线至四趾外侧端。四趾外侧端。其分支从足背分其分支从足背分出,至大趾,与出,至大趾,与足厥阴肝经相接。足厥阴肝经相接。28医学课件 足厥阴肝经足厥阴肝经起于足大趾,沿起于足大趾,沿下肢内侧中线下肢内侧中线(内踝(内踝8寸处如下,寸处如下,行于前缘),至行于前缘),至少腹、胁助,直少腹、胁助,直至头顶。至头顶。其分支从肝分出,其分支从肝分出,贯膈,注肺中,贯膈,注肺中,与手太阴肺经相与手太阴肺经相接。接。29医学课件 第第 三三 节节奇奇 经经 八八 脉脉30医学课件 一、概述一、概述(一)奇经八脉的含义:(一)奇经八脉的含义:指指异异于于十十二二正正经经的的八八条条经经脉脉的的总总称称,包包括括督督、任任、冲冲、带带、阴阴跷跷、阳跷、阴维、阳维共八条经脉。阳跷、阴维、阳维共八条经脉。十十四四经经发发挥挥认认为为:“脉脉有有奇奇常常,十十二二经经者者,常常脉脉也也,奇奇经经八八脉脉则则不不拘拘于于常常,故故谓谓之之奇经。奇经。”31医学课件 奇奇,异异也也,有有异异于于十十二二正正经经,其其分分布布、循循行行不不象象十十二二正正经经有有一一定定的的规规律律;互互相相间间无无表表里里相相配配关关系系;且且与与五脏六腑无直接的络属关系。五脏六腑无直接的络属关系。32医学课件(二)奇经八脉的特点:(二)奇经八脉的特点:1、互相间无手足及表里相配的关系。、互相间无手足及表里相配的关系。2、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与脏腑没有直接的络属关系。3、别道奇行,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别道奇行,分布不象十二经脉那样有规律。样有规律。33医学课件(三)奇经八脉的功能(三)奇经八脉的功能1、亲密十二经脉的联络、亲密十二经脉的联络(1)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合于大椎穴,)督脉与手足三阳经交合于大椎穴,总督诸阳脉。总督诸阳脉。(2)任脉与手足三阴脉交于中极、关元)任脉与手足三阴脉交于中极、关元总任诸条阴脉。总任诸条阴脉。(3)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调)冲脉通行上下,渗灌三阴三阳,调节十二经脉。节十二经脉。34医学课件(4)带脉约束纵行诸经。带脉约束纵行诸经。(5)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维维于阳,组合所有的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阳经;阴维维于阴,组合所有的阴经。的阴经。(6)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阴跷,阳跷脉均起于足踝,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对下肢内外侧的阴经与阳经有协调作用。协调作用。35医学课件2、涵蓄和调整十二经脉的气血、涵蓄和调整十二经脉的气血 当十二经脉气血旺盛有余时,则流注于奇经八脉,涵蓄备用。十四经发挥:“盖以人之气血常行十二 经脉,其诸经满溢,则流入奇经焉”。3、亲密经脉与肝、肾等脏及女子胞、脑、髓等奇恒之府的关系。叶天士:“八脉隶于肝肾。”36医学课件二、督、任、冲、带的循行概况二、督、任、冲、带的循行概况 (一)督、任、冲三脉的循行特点(一)督、任、冲三脉的循行特点:“一源三歧一源三歧”一一源源:督督、任任、冲冲三三脉脉皆皆起起于于胞胞中,同出于会阴。中,同出于会阴。37医学课件 素素问问骨骨空空论论:“督督脉脉者者,起起于于少少腹腹如如下下骨骨中中央央”,“任任脉脉者者起起于于中中极极之之下下,冲冲脉脉者者,起起于于气气街街,并并少少阴阴之之经经,挟挟脐脐上上行行、至至胸胸中中而而散散。”38医学课件 三三歧歧:三三脉脉同同出出会会阴阴,然然后后别别道道而而行行,分分布布于于腰腰背背,胸腹。胸腹。39医学课件n()督督脉脉:下下出出会会阴阴,行行于于腰腰背背正正中中,沿沿脊脊柱柱里里面面上上行行,至至项项后后风风府府穴穴入入颅颅络络脑脑。沿沿头头中中线线至至上上唇唇系系带带。分分支支属属肾肾。40医学课件n()任任脉脉:下下出出会会阴阴,行行胸胸腹腹部部正正中中至至咽咽,从从面面颊颊部部围围绕绕口口唇唇分分行行至至目目眶眶下下。分分支支与与冲冲脉脉皆皆行行予予脊脊柱柱前前。41医学课件()冲脉:)冲脉:下出会阴又分三支下出会阴又分三支 一支腹腔后壁,在脊柱内上行与督脉一支腹腔后壁,在脊柱内上行与督脉相通。相通。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一支沿腹腔前壁,挟脐上行与足少阴经相并,布散于胸中。相并,布散于胸中。一支沿股内侧下行至足大趾交足厥阴一支沿股内侧下行至足大趾交足厥阴肝经。肝经。(二)带脉的循行:(二)带脉的循行:起于季胁,绕身一周。起于季胁,绕身一周。(腹面带脉下到少腹)(腹面带脉下到少腹)42医学课件冲脉冲脉43医学课件带脉带脉44医学课件(三)阴阳跷脉的循行:(三)阴阳跷脉的循行:左右对称,左右对称,均均起于足踝下。起于足踝下。1、阴阴跷跷:自自照照海海穴穴(足足内内踝踝下下一一寸寸,肾肾经经)处处沿沿下下肢肢内内侧侧直直上上沿沿腹腹胸胸出出行行于于人人迎迎前前,到到目目内内眦眦。与与手手足足太太阳阳经经、阳阳跷脉会合。跷脉会合。2、阳阳跷跷:自自申申脉脉穴穴(足足外外踝踝正正下下方方凹凹陷陷处处,膀膀胱胱经经)处处沿沿下下肢肢外外侧侧,经经 腹腹部部,沿沿胸胸、颈颈外外侧侧,上上挟挟口口角角到到目目内内眦眦。与与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手足太阳经、阴跷脉会合。45医学课件阴跷脉阴跷脉 阳跷脉阳跷脉46医学课件阴阴维维脉脉:起起于于小小腿腿内内侧侧,足足三三阴阴经经交交会会之之处处。沿沿下下肢肢内内侧侧上上至至腹腹、胁、咽喉,与任脉会。胁、咽喉,与任脉会。2阳阳维维脉脉:起起于于外外踝踝下下,与与足足少少阳阳胆胆经经并并行行。沿沿下下肢肢外外侧侧上上经经躯躯干干后外侧至身后、额部,与督脉会。后外侧至身后、额部,与督脉会。(四)阴阳维脉的循行(四)阴阳维脉的循行47医学课件阴维脉阴维脉 阳维脉阳维脉48医学课件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四、奇经八脉各自的生理功能(一)督脉:督,总督、统率之义。(一)督脉:督,总督、统率之义。总督全身之阳经,调整阳经气血总督全身之阳经,调整阳经气血又称又称“阳脉之海阳脉之海”。与脑、脊髓、肾的功能活动亲密与脑、脊髓、肾的功能活动亲密有关。素问有关。素问骨空论:骨空论:“督脉为病,督脉为病,脊强反折脊强反折”。49医学课件 总任一身之阴经,调整阴经气总任一身之阴经,调整阴经气 血,又称血,又称“阴脉之海阴脉之海”。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任主胞胎,与女子妊娠有关,为生育之本。为生育之本。元元滑伯仁说:滑伯仁说:“任脉为妇女生养之任脉为妇女生养之 本。本。”(二)任脉:任,担任、妊养。(二)任脉:任,担任、妊养。50医学课件 调整十二经脉之气血。冲脉上调整十二经脉之气血。冲脉上 行至头、下行至足、贯串全身,是总行至头、下行至足、贯串全身,是总 领诸经气血之要冲,能根据脏腑经络领诸经气血之要冲,能根据脏腑经络 气气血血之之有有余余或或局局限限性性进进行行调调整整,故故又又称称 为为“十二经脉之海十二经脉之海”。“冲为血海冲为血海”主月事。主月事。(三)冲脉:(三)冲脉:冲,要冲冲,要冲51医学课件(四)带脉:带,束带、腰带(四)带脉:带,束带、腰带 约约束束纵纵行行诸诸脉脉,调调整整纵纵行行诸诸脉脉的的脉气脉气 维维络络腰腰腹腹,固固护护胞胞胎胎,主主司司妇妇女女带下。带下。52医学课件 濡养眼目和司眼睑之开合。濡养眼目和司眼睑之开合。主司下肢运动,使下肢运动灵主司下肢运动,使下肢运动灵 活跷踺。活跷踺。古人尚有古人尚有“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分主一身左右之阴阳”之说。之说。(五)阴阳跷脉:跷,跷捷、轻踺,(五)阴阳跷脉:跷,跷捷、轻踺,53医学课件 阴维脉阴维脉“维络诸阴维络诸阴”;阳维脉阳维脉“维络维络 诸诸 阳。阳。”(六)阴阳维脉:维,维系、维络。(六)阴阳维脉:维,维系、维络。54医学课件第四节第四节 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应用经络的生理功能及应用 一、经络的生理功能:一、经络的生理功能:经经气气:经经络络的的生生理理活活动动。气气血血运运行行于于经经脉脉之之中中,并产生经络的功能,称为并产生经络的功能,称为“经气经气”。经经络络的的生生理理活活动动,重重要要表表目目前前:沟沟通通联联络络作作用用、运运送送渗渗灌灌作作用用、感感应应传传导导信信息息和和调调整整作作用用四四亇亇方方面。面。55医学课件(一)沟通联络作用:(一)沟通联络作用: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经络具有联络脏腑器官,沟通上下内外的作用,重要体现:外的作用,重要体现: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络脏腑与外周肢节的联络经筋、经筋、皮部。皮部。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络脏腑与五官九窍的联络经别。经别。56医学课件脏腑之间的联络脏腑之间的联络(1)十十二二经经脉脉分分别别络络属属一一脏脏一一腑腑,加加强强了了相相为为表表里里关关系系的的脏脏腑腑之之间间的的联络。联络。(2)有有的的经经脉脉联联络络多多种种脏脏腑腑。如如足足少阴肾经贯肝入肺络心。少阴肾经贯肝入肺络心。(3)有有的的脏脏腑腑又又有有多多条条经经脉脉循循至至。如如联联络络肺肺的的经经脉脉有有手手阳阳明明经经、足足厥厥阴经、手足少阴经。阴经、手足少阴经。57医学课件经脉之间的联络。经脉之间的联络。(1)十二经脉之间的表里阴阳相接,)十二经脉之间的表里阴阳相接,并与督、任二脉相连。并与督、任二脉相连。(2)十二经脉之间通过经别、别络)十二经脉之间通过经别、别络的联络。的联络。(3)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十二经脉与奇经八脉之间纵横交错,亲密联络。交错,亲密联络。(4)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互相联络。)奇经八脉之间亦彼此互相联络。58医学课件(二)运送渗灌作用:(二)运送渗灌作用:经经脉脉为为运运行行气气血血的的重重要要通通道道,具具有有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运行气血,营养脏腑组织的作用。如如灵灵枢枢脉脉度度所所说说:“经经脉脉者者,因因此此行行血血气气而而营营阴阴阳阳,濡濡筋筋骨骨利利关关节节者也者也”。灵灵枢枢脉脉度度:“内内溉溉脏脏腑腑,外外濡濡腠腠理理”。59医学课件(三)感应传导信息:(三)感应传导信息:经络系统对针刺或其他刺激具有经络系统对针刺或其他刺激具有传递和通导作用。传递和通导作用。感应:又称感应:又称“得气得气”,刺激穴位,刺激穴位,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感觉。所产生的酸、麻、胀、重的感觉。传导:又称传导:又称“行气行气”,得气的感觉,得气的感觉沿经脉走向传导。沿经脉走向传导。60医学课件(四)调整作用:(四)调整作用:经络通过接受、传递信息,调整气血经络通过接受、传递信息,调整气血运行,协调阴阳、脏腑关系,使人体机运行,协调阴阳、脏腑关系,使人体机能协调平衡。能协调平衡。当气血不和,阴阳偏盛偏衰,发生疾当气血不和,阴阳偏盛偏衰,发生疾病时,可运用针灸治法,以激发经络的病时,可运用针灸治法,以激发经络的调整作用。调整作用。试验证明:针刺穴位,对有关脏腑有试验证明:针刺穴位,对有关脏腑有调整作用。调整作用。61医学课件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二、经络学说的应用(一)阐释病理变化(一)阐释病理变化 1、传递病邪:、传递病邪:(1)经经络络是是外外邪邪侵侵袭袭人人体体的的重重要要途途径。径。如如:外外邪邪侵侵袭袭肌肌表表,初初见见发发热热恶恶寒寒、头头身身疼疼痛痛等等,因因肺肺合合皮皮毛毛,表表邪邪不不解解,久久之之则则内内传传于于肺肺,出出现现咳咳嗽嗽、胸胸闷闷、胸胸痛痛等等症症状状。肺肺经经和和大大肠肠经经互互相相络络属属,故故而而又又可可伴伴有有腹腹痛痛、腹泻或大便燥结等大肠病变。腹泻或大便燥结等大肠病变。62医学课件(2)经络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经络是外邪由表入里的传变途径。素素问问皮皮部部论论:“邪邪客客于于皮皮,则则腠腠理理开开,开开则则邪邪入入客客于于络络脉脉,络络脉脉满满,则则注注入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入于经脉经脉满,则入舍于腑脏也”。63医学课件2、反应脏腑病变:、反应脏腑病变:(1)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对应部位。)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在体表对应部位。肝气郁结:两胁、少腹部胀痛肝气郁结:两胁、少腹部胀痛 心血瘀阻:心前区憋闷疼痛沿手臂内侧放射。心血瘀阻:心前区憋闷疼痛沿手臂内侧放射。(2)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在对应的官窍。)脏腑病变通过经络反应在对应的官窍。心火上炎:舌尖糜烂、生疮、碎痛。心火上炎:舌尖糜烂、生疮、碎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肝火上炎:目赤肿痛。胃热炽盛:齿龈红肿疼痛。胃热炽盛:齿龈红肿疼痛。胆火炽盛:耳鸣、耳聋。胆火炽盛:耳鸣、耳聋。肾精亏虚肾精亏虚:,足根部绵绵作痛(足少阴肾经别入,足根部绵绵作痛(足少阴肾经别入跟中)跟中)64医学课件 3、反应脏腑病变传递:、反应脏腑病变传递:经经络络是是脏脏腑腑之之间间病病变变互互相相影影响响的的途途径。径。如足少阴肾入肺络心、故肾水上泛如足少阴肾入肺络心、故肾水上泛 可可“凌凌心心射射肺肺”。足足厥厥阴阴肝肝经经挟挟胃胃、注注肺肺中中,故故肝肝病病可可犯犯胃胃、犯犯肺肺。心心火火可可下下移移小小肠肠,大大肠肠腑腑气气不不通通,可可致致肺肺气不利而喘咳胸满。气不利而喘咳胸满。65医学课件(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二)指导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指导疾病的诊断指导疾病的诊断()循经诊断()循经诊断 根根据据疾疾病病症症状状出出现现的的部部位位,结结合合经经络络所所循循行行的的部部位位及及所所联联络络的的脏脏腑腑,作作为为诊诊断断的的根根据据,辨辨别别疾病所属脏腑和经络。疾病所属脏腑和经络。66医学课件 肝胆疾病:两胁疼病肝胆疾病:两胁疼病 肺脏病变:缺盆中痛肺脏病变:缺盆中痛 前额前额 阳明经阳明经 两侧两侧 少阳经少阳经 头痛头痛 后头项后头项 太阳经太阳经 巅顶巅顶 厥阴经厥阴经67医学课件()按穴诊察()按穴诊察 在临床实践中,发目前经络循行的通在临床实践中,发目前经络循行的通路上,或经气汇集的穴位上,有明显的路上,或经气汇集的穴位上,有明显的压痛点或有结节状、条索状反应物,或压痛点或有结节状、条索状反应物,或皮肤形态变化,均有助于疾病诊断。如:皮肤形态变化,均有助于疾病诊断。如:肠痈(阑尾炎):阑尾穴压痛。肠痈(阑尾炎):阑尾穴压痛。消化不良:脾俞穴(十一胸椎棘突下消化不良:脾俞穴(十一胸椎棘突下两旁各一寸五分处)异常变化。两旁各一寸五分处)异常变化。68医学课件 2指导临床治疗:指导临床治疗:()循循经经取取穴穴:重重要要用用于于针针灸灸与与按按摩摩疗疗法法。在在病病变变周周围围或或经经络络循循行行的的远远隔隔部部位位取取穴穴,称称为为:“局局部部取取穴穴”和和“远远端端取取穴穴”。注注意意“宁宁失失其穴勿失其经其穴勿失其经”。69医学课件()指导分经用药以及引经药的使用。()指导分经用药以及引经药的使用。“归归经经”是是指指某某药药对对某某经经或或某某一一脏脏腑腑有有特殊特殊 选择性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选择性的作用。本草纲目指出:太阳经头痛太阳经头痛羌活羌活 少阳经头痛少阳经头痛柴胡柴胡 阳明经头痛阳明经头痛白芷白芷 厥阴经头痛厥阴经头痛吴茱萸吴茱萸(3)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六经辨证的理论基础(4)指导其他方面的治疗)指导其他方面的治疗 如:水针、针麻、穴位埋线、耳针。如:水针、针麻、穴位埋线、耳针。70医学课件 3、指导疾病的防止:、指导疾病的防止:如灸风门穴可防止感冒。如灸风门穴可防止感冒。灸足三里、悬钟穴可防止中风。灸足三里、悬钟穴可防止中风。71医学课件三、经络的现代研究三、经络的现代研究 经络是人体的重要构成部分,其现代研究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重视。70年代在针刺麻醉研究的推进下,全国各地对循经感传等经络现象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研究。1985年、1990年经络研究分别被列为国家攻关和重大基础理论研究项目之一。目前被列为攀登项目,一批科学家在为之奋斗。72医学课件(一)经络现象(一)经络现象 人体有时出现类似古代文献记载的经络路线走行的感觉传导,或展现可见的肤色变异等都属经络现象。73医学课件(二)循经感传(二)循经感传 循经感传即针灸时的“得气”。体现为从被刺激的穴位开始,沿着经络路线出现酸、麻、胀、痛、蚁走感或流水感等感觉。它是普遍存在的,包括显性感传和隐性感传两种。74医学课件(三)经脉脏腑有关的研究(三)经脉脏腑有关的研究 国内外有关经脉-脏腑有关的研究较多。经脉“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通过经络的联络、脏腑病变可以反应到体表的对应经穴,体现出特定的症状和体征;而刺激体表一定的经穴,又可以治疗对应脏腑的疾病,此即为经穴-脏腑有关。75医学课件 大量的试验研究表明,穴位的功能存在相对的特异性,脏腑疾病在体表穴位的反应亦有相对特异性。不过,穴位归属于经脉,不等于就是经脉,研究一种穴位的功能,也不等于研究一条经脉的功能。经络要强调的是一条通路、一条联线及其与脏腑的关系,因此经脉-脏腑有关及其特异性是经络研究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也有某些有关这方面的报道。76医学课件(四)对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四)对经络实质的几种观点 1、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重要基础,包括、经络是以神经系统为重要基础,包括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构造的人体功能血管、淋巴系统等已知构造的人体功能调整系统。调整系统。2、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等、经络是独立于神经血管和淋巴系统等已知构造之外而与之又亲密有关的另一已知构造之外而与之又亲密有关的另一种功能调整系统。人体中也许尚有一种种功能调整系统。人体中也许尚有一种尚未被发现的系统,这就是尚未被发现的系统,这就是“经络经络”系统。系统。3、经络也许是既包括已知构造,也包括、经络也许是既包括已知构造,也包括未知构造的综合功能调整系统。未知构造的综合功能调整系统。77医学课件(五)有关经络实质的假说(五)有关经络实质的假说v经络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说经络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说v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有关说经络与周围神经系统有关说v二重反射与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二重反射与轴索反射接力联动说v经络与肌肉有关说经络与肌肉有关说v第三平衡论第三平衡论v经络与进化论经络与进化论v生物电磁场假说生物电磁场假说1.1.经络的波导说经络的波导说v 2.2.体电对向环流假说体电对向环流假说v细胞间直接通讯说细胞间直接通讯说78医学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医学/心理学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