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读通诗句,理解诗句意思,说出诗句大意。
2.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所描述的情景,领悟诗人“以景寄情”的含蓄之情。
3.通过欣赏、朗读、想象、背诵等方式感受这首诗的语言美、图画美、情感美。
教学重点:感受“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图画美、语言美。
教学难点:在高度概括、精炼含蓄的诗句中,理解、感悟和体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内涵。
教学过程:
一、 揭题:
1. 去过杭州西湖吗?喜欢西湖的什么?
2. 现在我们来到杭州西湖著名景点“曲苑风荷”,看到了这样的景色。(播放画面)
3. 你想说什么,能用几个词或几句话来描述你所看到的美景,或表达你的感受吗?
4. 八百多年前,杨万里看到这样的美景,作了一首脍炙人口的诗,传诵至今,它就是《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出示诗)
二、 解诗题
1. 读诗题,注意停顿。
2. 解字词:“晓”什么意思?“送”呢?挨个儿往下理解,“净慈寺”知道么?(在西湖边上,与灵隐寺是杭州两大著名的佛寺。)连起来,题目意思明白了吗?谁走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
3. 把时间、地点、人物、事情连起来,再说说题目意思。
4. 带着理解再读诗题,会读得更好。你对杨万里了解多少?(南宋爱国诗人,四大家之一“文学成就高”,诗作的多,写的诗清新自然,独成一体。)
三、 理解诗意
1.没有生字,能读正确吗?
2出示有停顿符号的诗,能再读一读吗?注意停顿的地方(指名评价)(适当评价语速、节奏等)。
3出示押韵有重音的诗。(注意一、二、四行诗最后一个字音都是。。。?这就是诗歌中的韵脚,读时注意一下,注意老师手势,让诗歌能具有音乐的美感,读起来琅琅上口。
4.再指名读。(指名评价)
5.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
① ②③④⑤号题
其间问:诗中什么与蓝天相接?说明了什么?
什么时候的太阳?你怎么知道是早晨的太阳?
6.出示图与诗:你能结合插图说说整首诗的意思吗?(要求: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7.指名说。(能用自己的话说出来就行。)
8.理解了再读这首诗感觉就不一样了。齐读。
四、 赏析“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 读了之后,哪一句诗让你难以忘怀?(你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这一句诗已成为千古佳句,一直传诵不已。)(出示这句诗。)
2. 大家都有同感,这一句写得美,美在哪里?抓住“无穷碧”“别样红”体会其壮美景色。
①将你觉得写得美的词读时让人感受到。(指名读)
②说一说你似乎看到了什么?这是什么样的美景呢?(播放图片)
③用几句话写一写荷叶、荷花,看谁真正体会到了这美丽的景色。
④交流,听了同学们的描述,真得让我看到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景象。
太美了,所以作者脱口而出“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五、体会诗歌的情感美。
1.当我们从这一池荷叶、荷花中抬起头来,再来读题时,诗中有送别之意吗?有林子方吗?都写的是什么?文不对题呀!
2.大胆设想一下,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
3.阅读老师给你的资料,林子方干什么去要送他?俩人感情怎样?想作者为什么会这么写?杨万里言下之意是。。。?
预设:(1)朋友升迁很高兴,心情特别愉快,,看到这景色,以景来表达感情。
(2)希望朋友前程如这荷花荷叶如花似锦。
(3)对西湖美景极度赞美,婉转表达对友人的眷念。
(4)希望以此挽留住友人,不到外地赴任做官。
4.好,我是友人,你是诗人,我将要走了,你来吟诗送我。
(眼睛看哪里?怎样看?是什么样的吟诗方式送我的?)
5.你是友人林子方,我是诗人,我们走在西湖湖畔,我来送你,我的方式很特别,我唱诗送你。(朋友,你就要走了,你看西湖的荷花多美,我唱首歌送一送你吧。)
6.大家愿意唱一唱送送他吗?
7.朋友,再见了,愿你前程似锦。
8.同是送别诗,没有离愁,没有哀伤,只有别样的精彩,别样的美。
六、课外拓展积累。
收集《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赠汪伦》等送别诗,感受与《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不同。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