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doc

上传人:仙人****88 文档编号:5473900 上传时间:2024-11-11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61.5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凸透镜成像规律(第二课时)》教学实录及评析 执教:西安市庆安中学 宋伟伟 评析:西安市庆安中学 初中物理组 董珏 【课前准备】课前提醒学生准备好:课本、导学案、双色笔、参与激情。 授课班级:初二(6)班 授课时间:2011-11-29 课前展示自主学习的内容。 【点评】准备充分,符合高效课堂中不上无准备之课的理念,也教育学生在人格上自尊、行为上自律、学习上自主、生活上自理、心理上自强,对学生自学言传身教,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自觉抵制和排斥消极的不健康的生活、学习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进行“约束”和“规范”。 【复习导课】 师: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还做了成像实验,现在观看同学们自己做的实验视频。 播放视频,由录制的学生进行配音解说。 生1:首先将光源、凸透镜、光屏按顺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打开光源。实验用的凸透镜的焦距是10cm,将凸透镜放在光具座的中间位置,固定好。 第一次:移动光源和光屏,找在光屏上成缩小像的位置,像是倒立、缩小的实 像,记录光源和光屏的位置,读出物距、像距,记录一组数据,如此重复一次,再记录一组数据。 第二次:逐渐将光源靠近凸透镜,移动光屏,找倒立、等大的实像,记录光源 和光屏的位置,读出物距、像距,记录一组数据。 第三次:继续将光源靠近凸透镜,找倒立、放大的实像,记录光源和光屏的位置,读出物距、像距,记录一组数据。如此重复一次,再记录一组数据。 第四次:继续将光源靠近凸透镜,将光源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位置,在光屏上找不到像,用眼睛观察也没有,说明这时不成像。 第五次:继续将光源靠近凸透镜,放在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在光屏上依然找不到像,透过凸透镜,用眼睛观察,看到正立、放大的虚像。记录光源和光屏的位置。 最后,整理实验器材,完成实验。整理数据,得出凸透镜的成像规律。 师:这位同学讲解的好不好? 生:好。掌声鼓励。 【点评】这个是本节课的亮点,由学生自己讲解自己做的实验,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也更增加的他们的信心,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上节课在学生实验时录制,让每个学生参与进来,思考、讨论、发言,让他们得到锻炼和鼓励的机会,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显得尤为重要。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并理解有关概念。这样学生便可以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用红色笔标注疑难。可是学生迅速了解教材并初步熟悉教学内容。 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二) 师:现在导学案上自主学习的内容已经展示在黑板上了,请展示的同学给大家讲解一下,我们欢迎。 【自主学习】 1、导学案自主学习要完成该实验,需要哪些器材? 2、将实验器材按 、 、 的顺序放在光具座上,调整它们的高度,使它们的 大致在同一 ,目的是: 。 3、作出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4、请将下面表格补充完整 物距与焦距关系 像的性质 正立或倒立 放大或缩小 实像或虚像 u ﹥2f u =2f 2f﹥u﹥f u =f u ﹤f 【点评】自主学习的内容是本节课的前提,将基础知识设计成问题导学形式,引导学生快速梳理并理解有关概念。这样学生便可以静下心来、动起脑来、认真预习、自主分析、解决问题,同时用红色笔标注疑难。可是学生迅速了解教材并初步熟悉教学内容。为下面的合作探究做好了铺垫。 课件展示学习目标和重点难点,大家齐读。 【学习目标】 1、熟练掌握凸透镜成像规律; 2、弄懂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3、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相关应用,并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重点难点】 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总结及应用; 难点:凸透镜物距的变化引起像距和像的大小的变化规律。 【点评】知道了学习目标,本节课的学习就有的放矢,并且自主学习部分也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用复习回顾的方式,快速的带领大家进入状态。 【新课教学】 【合作探究】与【展示点评】 师: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有好几条,记起来有些困难,现在我们通过凸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来记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采用随机点将的办法让学生进行展示,其他小组成员互评。 合作探究一:探索凸透镜成像规律光路图 1、u ﹥2f 2、u =2f 3、2f﹥u﹥f 4、u =f 5、u ﹤f 师:随机点将,讨论结束的小组在黑板上展示 1、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u =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3、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4、u =f 不成像 5、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点评】课堂容量大,难度大,节奏紧凑,充分调动学生展示点评的积极性,作为高效课堂课改的尝试比较成功,讨论有重点,准备到位,学生的作图能力充分得以体现。 合作探究二:完善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 =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 =2f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投影仪 u =f 不成像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师:疯狂记忆。 板书:凸透镜成像规律 物距与焦距的关系 像的性质 像距 应用 u ﹥2f 倒立、缩小的实像 2f﹥v﹥f 照相机 u =2f 倒立、等大的实像 v =2f 2f﹥u﹥f 倒立、放大的实像 v ﹥2f 投影仪 u =f 不成像 u ﹤f 正立、放大的虚像 放大镜 师:根据表格和作图分析,找到两个关键点,一个是一倍焦距,一个是二倍焦距,从中还分析出,一倍焦距是实像和虚像的分界点,二倍焦距是放大像和缩小像的分界点。在从作图看出,当物体逐渐靠近凸透镜时,实像逐渐远离凸透镜,并且实像逐渐变大。 拓展提升: 分虚实; 分大小;(选填“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 ) 物体靠近凸透镜 实像变 (“远”或“近”)且变 (“大”或 “小”) 物体远离凸透镜 实像变 (“远”或“近”)且变 (“大”或 “小”) 板书:一倍焦距分虚实,二倍焦距分大小; 物近像远像变大,物远像近像变小。 【点评】物理规律的记忆要理解记忆,理解深刻了,根本不需要死记硬背。凸透镜的成像规律是本册书的重点,也是难点。并且本节课的作图在课本中根本没提到,这也是有效开发课本资源,最终达到掌握的目的。 【当堂训练】 1、凸透镜的焦距为8cm,当物体AB放在该凸透镜主轴上距离凸透镜20cm的位置处时,调整光屏的位置使光屏上出现该物体清晰的像,则在光屏上得到一个 ( ) A、倒立放大的实像 B、倒立缩小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 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凸透镜、光屏和烛焰的位置如图所示时,光屏上能成一清晰的像,则(   ) A.所成的是正立、缩小的实像 B.所成的是倒立、缩小的实像 C.把凸透镜向左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D.把凸透镜向右移动,调整光屏的位置,得到的像变小 ★3、蜡烛从离凸透镜距离为5f的地方向移向凸透镜的过程中,凸透镜所成的像( ) A.逐渐变大         B.逐渐变小 C.先变小,后变大    D.先变大后变小 ★★4、使用投影仪时,投影片到镜头的距离为10cm,屏幕上得到一个放大的像,若投影片距离镜头为4cm时,屏幕上将( ) A.得到正立、缩小的像      B.得到正立、放大的像 C.得到一个小的光斑       D.不能在光屏上看到像 【点评】难易适中,突出层次性,针对性强,即面向全体学生,有关注了学生学习的差异,保证每个学生的有效学习。 【总评】这节课的主要亮点是能开发学生的资源,通过录制学生自己的实验过程,自己来配音讲解,既达到了复习的目的,也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与信心。第二个亮点是对课标的把握精准,对教材的处理大胆科学,能从教材中开发资源, 大胆实践,大胆创新。本节课上的有思考,有提高,有收获,不拘泥于教材。总之,对于新课改来说,是一节优秀的示范课。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