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摆的研究》教学案
燕 社
教学目标:
1、会做改变摆的摆锤、摆的摆长对摆的次数是否产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2、通过实验知道摆的摆动快慢与什么有关。
教学重点:经历推测摆的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并依次展开实验研究,得到实验结果的过程。
教学难点:学会运用“控制变量”的方法收集证据。
教学准备:每组1块秒表、1个铁架台、15cm、30cm、45cm棉线各1、钩码1盒、记录表每组2张。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5分)
1、你们荡过秋千吗?你们比过荡秋千谁荡的快吗?今天老师带来两个小朋友,(出示两个小朋友荡秋千图)观察一下,两个小朋友在荡秋千时有什么不同?一个的绳子长一点,一个小朋友重一点。你们看看他们谁荡的快些?
2、荡秋千和我们上节课认识的摆有什么相同之处?我们可以把小朋友看作摆锤,绳子看作摆绳。
3、你们猜测一下,摆的快慢和摆的哪些因素有关?
板书: 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摆动幅度大小?)
4、想不想知道答案?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摆,出示课题:摆的研究
二、自主探究,展示交流。(30分)
活动一:
1、自学提示1:自学课本60页“改变摆锤重量的实验”,小组讨论:我们要改变哪个条件?哪些条件保持不变?在实验操作中还要注意什么?(如:钩码怎么变?怎么挂钩码?)
2、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3、开始实验
小提示:
(1) 合理分工:1人掌握摆锤,1人计时,1人数数,1人记录,
(2) 在实验中要精确的测量,每个实验要重复做三次,做好实验记录;
(3)放开摆锤时,幅度要小一些,不要用力,自然松手;
小组内 (4) 要配合好,为减小误差,开始计时时要说“放”,到时间时要说“到”。
(5)数数时要默默地不出声,以免互相干扰。
(6)测完后,请整理好器材并坐端正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实物投影,学生的汇报表)
摆的快慢与摆锤的重量的关系
15秒内摆动次数的记录
钩码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次数
1个
2个
3个
结 论:通过实验,我们的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活动二;
1、自学提示2:自学课本“改变摆绳长度的实验”小组讨论:
为了使我们的实验更合理、准确,你们认为要改变什么条件?怎么改变?(绳子的长短怎么量?什么时候量?)
2、汇报交流实验方案
3、开始实验
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度的关系
15秒内摆动次数的记录
绳子的长度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平均次数
15cm
30cm
45cm
我们的发现:
读记录表,看看记录表要求我们什么?
4、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汇报实验结果。(实物投影,学生的汇报表)
汇报中教师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误差,适时的引导学生发觉影响最大的因素是摆绳。
板书:摆绳越长摆动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活动三:
教师演示课本上P61上的两个摆,摆绳长度一样,摆锤长度不一样。
(1)学生推测。
(2)教师演示实验。(每个摆演示3次并板演)
(3)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是怎么想的?
小结:摆的长度并不等同于摆绳的长度,真正的摆长是指支架到摆锤重心的距离。
三、回顾总结
1、再次回到两个小朋友荡秋千图,现在你们知道了哪个小朋友荡秋千快?
如果要你选择,你会选择谁的秋千?(渗透安全教育)
2、摆的快慢与摆长的影响最大,和摆锤的重量,摆幅大小影响不大。
板书设计:
摆的研究
预测:摆的快慢与什么有关? 摆绳长度 摆锤重量? 摆动幅度大小?
结论:我们的发现摆的摆动快慢与摆锤的重量无关。
摆的快慢与摆绳长度有关:摆绳越长摆动慢 ,摆绳越短摆动越快。
四、达标检测(5分)
1、填空
(1)摆的摆动快慢与( )无关,与( )有关。
(2)同一个摆,摆绳越长摆动( ),摆绳越短摆( )。这是科学家( )证实的。
2、判断题
(1)摆的绳子越长,每分钟摆动的次数越少。( )
(2)摆绳的长短与摆动的快慢没有关系。( )
(3)摆动的快慢只与摆锤的重量有关。( )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