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三袋麦子说课稿中都学区西庄小学杨玉芬三袋麦子是西师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本单元的选文是一些引人思考的故事,目的是让学生在充满思辨故事中明白其饱含的人生哲理。三袋麦子是本单元的第三个故事,是一篇批读课文,讲了土地爷爷送给小猪、小牛和小猴各一袋麦子,由于各自采用了不同的处理方法,就有了不一样的结果。引出“不同做法会有不同结果”的道理。这篇课文情节生动有趣,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儿童阅读。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具有很强的好奇心,极富童心童趣。虽然通过前五个单元中几篇批读课文的学习,学生对批读课文的特点和学习方法,有了初步了解,但是,他们刚刚从低年级的识字学习进入中年级的阅读学习,阅读兴趣还
2、不浓,阅读方法还没习得,阅读习惯还没养成。为此,如何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习惯,仍是我设计这堂课优先考虑的问题。教学目标根据编辑意图和学情,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理解第一部分内容的基础上,我确立了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借助旁批读懂这个故事,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评价三个小动物,明白“不同的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初步掌握批注的方法,并尝试批注。教学难点为了有效地引导学生阅读,达成教学目标,我还根据我们山区农村学生的学情,把“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评价三个小动物,尝试批注”作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把明白“不同做法会有不同的结果”的道理作为
3、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教法学法我在教法上的策略是:指导、引领和点拨,让学于生,引导学生通过师与生、生与生、生与文本间的对话、讨论、交流等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自我体验中,凸显自己的独特感悟和理解。整堂课我是鼓励式地“导”,学生则自主合作式地“学”,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第二学段阅读教学要求学生能复述故事性作品的大意,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所以我首先让学生回忆课文第一部分的内容,指名讲这部分的故事;接着让学生猜一猜后来那三袋麦子还剩下多少。这样做既将新旧知识衔接,又为突破难点做准备。三袋麦子说课稿中都学区西庄小学杨玉芬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有
4、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2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重点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学会讲述故事。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老师为小朋友们带来了一个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题目是三袋麦子(板书:齐读,指导“麦”字上下结构,竖在竖中线上,“子”轻声) 读了课题,你想提什么问题? 二、初读指导 1、自学课文 (1)下面先请同学们自己读课文,注意老师提出的要求:先读课后生字,再读课文,边读边标自然段,注意:读准字音,不添字,不漏字 (2)学生自读课文 (3)检查自读情况 A、出示词语 馒头、憨厚、搬、节俭 防止、拜访、仍虫蛀、至今 B、自
5、读 C、细心的同学找找各组加点字有什么共同点? D、指名读 三、 再读课文 1、提出要求:把课文读流利,不唱读,不复读 2、学生自读 3、指名分自然段读 4、评价,奖励 四、三读课文 1、同学们能不能自己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弄懂一些词语意思呢 2、学生自读 3、交流 烙饼:在热锅上烫熟的饼,本课指小猪做的小麦面饼。 发霉:指小麦生了霉菌。 虫蛀:被虫咬坏。 麦囤:存放较多粮食的器具。 五、表演朗读: 1、读了这个故事,在小猪、小牛、小猴中你最喜欢哪一个呀,为什么? 2、指导口述 3、戴头饰到讲台边表演边朗读 六、指导写字 1、同学们,你们能介绍一下这课中的生字你是怎么记的吗? 2、学生口述 3、
6、教师范写 4、学生描红板书设计: 练习设计: 教后记:参加备课人员开发区小学 三 年级 语文 科目集体备课教案课题:9 三袋麦子本课初备课时共 2课时,本课第2课时个人复备栏教学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重点难点: 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正确的思维方法,知道小猪、小牛、小猴谁的做法好,体会三个动物的美好品质。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过程: 、复习巩固 出示词语: 麦子 迫不及待 保存 杂粮 节俭 防止 搬到 拜访 仍有 神秘 收获馒头 烙饼 发霉 虫蛀 添舌头 憨厚 麦囤
7、齐读词语 师述:上节课我们已经能够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了,现在请认为自己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的同学站起来,我们一起把课文朗读一遍。 4 学生齐读课文 师述: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不仅要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还要 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第一部分(1-4) 教师设问质疑:小猪、小牛、小猴意外地从土地爷爷那儿得到了一份节日礼 物一口袋麦子,它们是怎样处理自己那口袋麦子的?请 同学们轻声朗读课文。 学生自由轻读课文 指名回答:小猪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板书:“吃光” 出示课文第二自然段 指导朗读 提问:但小猪得到麦子时,它的心情是怎样的?(开心) 那我们应该怎么读它说
8、的那段话? 相机出示红线,划出小猪说的话 指名朗读,师生共同点评 教师小结:我们要抓住关键词“太棒啦”“最爱吃”,带着小猪高兴的心情来 朗读。 齐读第二自然段 过渡:那么还有两个动物是怎样处理那口袋麦子的呢? 指名回答 相机板书:“保存”“全种下了地” 提问:小牛看到麦子后,心里是怎么想的呢?请用“”划出有关的句子。 用“”圈出表示顺序的词语。 出示课文第3自然段 指名读用“”划出的句子 指导朗读 口述:刚才我们用抓住关键词的方法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现在请同学们用 同样的方法来朗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学生轻声读课文 指名读 (教师相机指导:“捧起”“看了又看”“心想”等词语细致描写了小牛得到麦子
9、后的表现。“先再”这个句子告诉我们小牛是多么细心。) 齐读第三自然段 指名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刚才通过朗读,同学们知道了小猴的思路与小猪、小牛完全不同,它把麦子全种下了地。三个动物对三袋麦子采取了三种截然不同的处理方法。那么一年后,当土地爷爷再次来访时,对小猪、小牛、小猴的做法是怎样看待的呢?请同学们按照刚才的学习方法,找一找有关的语句,用笔画一画,并读一读。 教学第二部分(5-9) 出示土地爷爷夸谁怎么样? 学生轻声读课文,分四人一组讨论、交流。 指名回答,完成表格 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小猪 憨厚可爱 小牛 节俭 小猴 聪明能干” 教学第六自然段 出示课文 插图 口述:刚才我们齐读了
10、课文,又轻声朗读了课文。现在我们换一种朗读方法,老师读到哪儿停下来,就请同学们接下去。 师述:白胡子的土地爷爷,拄着拐杖来到了小猪家,小猪看到土地爷爷,说 (生齐说:感谢您去年送给我的那袋麦子,那可是我吃过的最好吃的东西,可惜只吃了几天。) 说着,小猪好像又(生齐说;回味起馒头和烙饼的香味) 不由得(生齐说:舔了舔舌头。) 看着小猪憨厚可爱的样子,土地爷爷忍不住(生齐说:哈哈大笑。) 口述:读了课文,你们认为小猪怎么样?(憨厚可爱) 说说你的理由。 (抓住“最好吃”“只吃了几天”“回味”“舔了舔舌头”等词语体会小猪的“憨厚可爱” ) 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指名朗读、齐读(教师提醒学生抓住关键词语
11、朗读) 教学第七自然段 指名两位同学分角色朗读第七自然段(男同学演小牛,女同学读旁白) 提问:你们觉得小牛怎么样?(节俭) 说说你的理由。 (从“至今”“仍有”可以看出小牛很节俭) 指导朗读 男同学读小牛,全体女同学读旁白 教学第八、九自然段 口述:白胡子的土地爷爷拜访了小猪、小牛后,最后来到了小猴家,谈起了 去年的那口袋麦子。大家想一想,土地爷爷会怎么问小猴?(指名回答) 小猴又是怎么回答的?(小猴“神秘”地说:“请跟我来。” ) 口述:小猴没有直接说出它的那口袋麦子现在怎么样了,而是卖了一个关子,同学们你们想知道那口袋麦子现在怎么样了吗?我们一起跟着小猴去看一看。 师引读,生跟读 土地爷爷
12、跟着小猴到里屋一看,啊,麦囤里堆得(生齐读:满满的) 小猴说(生齐读:我把麦子种下了地,这都是我的收获。您带一些回家吧。) 老人抚摸着小猴的头,兴奋地说(生齐读:你真聪明!真能干!) 口述:土地爷爷兴奋地夸小猴聪明能干,那么同学们你们认为小猴聪明吗? 为什么?(小猴把一口袋埋葬变成了更多的麦子) 指导朗读 提问:小猴的话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读?(高兴、自豪) (教师相机指导,通过“拉着”“神秘”“都是”“您带一些”等词语体会小猴自豪、喜悦的心情) 指名朗读,齐读 口述:这部分课文全是人物的对话,请同学们再次轻声朗读课文,体会一下每个人说话时的语气和心情,同桌之间可以分角色互读,听一听你的同
13、桌读的怎么样? (学生轻读课文) 总结课文 出示:比一比,看谁的做法好? 分组讨论、交流 请同学各抒己见,说一说谁的做法好 师述:小猴的做法最好,它考虑得很长远,我们给小猴加三颗星。我们一起夸一夸小猴。 (生齐说:“小猴!小猴!你真棒!”学生边说边拍两下手) 提问:那么小猪、小牛的身上有没有优点呢?(指名回答) 师述:小猪、小牛的做法虽然没有小猴好,但在它们身上也有可取之处,我们给它们加两颗星。(闪烁两颗星) 总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一篇非常有趣的童话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小猪、小牛、小猴三个动物性格各异,然而都很可爱,小猪憨厚得可爱,小牛的可爱在于节俭,小猴的聪明能干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布置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这则故事说给爸爸妈妈听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