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docx

上传人:wei****ing 文档编号:5469852 上传时间:2024-11-10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52.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化学表征技术-拉曼光谱.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a),是一种散射光谱。拉曼光谱分析法是基于印度科学家C.V.拉曼(Raman)所发现的拉曼散射效应,对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散射光谱进行分析以得到分子振动、转动方面信息,并应用于分子结构研究的一种分析方法。 历史 1928年C.V.拉曼实验发现,当光穿过透明介质被分子散射的光发生频率变化,这一现象称为拉曼散射,同年稍后在苏联和法国也被观察到。在透明介质的散射光谱中,频率与入射光频率υ0相同的成分称为瑞利散射;频率对称分布在υ0两侧的谱线或谱带υ0±υ1即为拉曼光谱,其中频率较小的成分υ0-υ1又称为斯托克斯线,频率较大的成分υ0+υ1又称为反斯托克斯线。靠近瑞利散射线两侧的谱线称为小拉曼光谱;远离瑞利线的两侧出现的谱线称为大拉曼光谱。瑞利散射线的强度只有入射光强度的10-3,拉曼光谱强度大约只有瑞利线的10-3。小拉曼光谱与分子的转动能级有关, 大拉曼光谱与分子振动-转动能级有关。拉曼光谱的理论解释是,入射光子与分子发生非弹性散射,分子吸收频率为υ0的光子,发射υ0-υ1的光子,同时分子从低能态跃迁到高能态(斯托克斯线);分子吸收频率为υ0的光子,发射υ0+υ1的光子,同时分子从高能态跃迁到低能态(反斯托克斯线 )。分子能级的跃迁仅涉及转动能级,发射的是小拉曼光谱;涉及到振动-转动能级,发射的是大拉曼光谱。与分子红外光谱不同,极性分子和非极性分子都能产生拉曼光谱。激光器的问世,提供了优质高强度单色光,有力推动了拉曼散射的研究及其应用。拉曼光谱的应用范围遍及化学、物理学、生物学和医学等各个领域,对于纯定性分析、高度定量分析和测定分子结构都有很大价值。 含义 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 统称为喇曼效应。 拉曼光谱 - 原理 拉曼效应起源于分子振动(和点阵振动)与转动,因此从喇曼光谱中可以得到分子振动能级(点阵振动能级)与转动能级结构的知识。用虚的上能级概念可以说明了喇曼效应:   设散射物分子原来处于基电子态,振动能级如图所示。当受到入射光照射时,激发光与此分子的作用引起的极化可以看作为虚的吸收,表述为电子跃迁到虚态(Virtual state),虚能级上的电子立即跃迁到下能级而发光,即为散射光。设仍回到初始的电子态,则有如图所示的三种情况。因而散射光中既有与入射光频率相同的谱线,也有与入射光频率不同的谱线,前者称为瑞利线,后者称为喇曼线。在喇曼线中,又把频率小于入射光频率的谱线称为斯托克斯线,而把频率大于入射光频率的谱线称为反斯托克斯线。   附加频率值与振动能级有关的称作大拉曼位移,与同一振动能级内的转动能级有关的称作小拉曼位移:   大拉曼位移:(为振动能级带频率)   小拉曼位移:(其中B为转动常数)   简单推导小拉曼位移:利用转动常数 特征   拉曼散射光谱具有以下明显的特征   a.拉曼散射谱线的波数虽然随入射光的波数而不同,但对同一样品,同一拉曼谱线的位移与入射光的波长无关,只和样品的振动转动能级有关;   b. 在以波数为变量的拉曼光谱图上,斯托克斯线和反斯托克斯线对称地分布在瑞利散射线两侧, 这是由于在上述两种情况下分别相应于得到或失去了一个振动量子的能量。   c. 一般情况下,斯托克斯线比反斯托克斯线的强度大。这是由于Boltzmann分布,处于振动基态上的粒子数远大于处于振动激发态上的粒子数。 实验中光谱的分析   实验做出的谱图(见附图,以波长为单位)   标准的谱图(如下,以波数为单位)   通过的结构分析解释光谱:   分子为四面体结构,一个碳原子在中心,四个氯原子在四面体的四个顶点。当四面体绕其自身的一轴旋转一定角度,或记性反演(r—-r)、或旋转加反演之后,分子的几何构形不变的操作称为对称操作,其旋转轴成为对称轴。CCI4有13个对称轴,有案可查4个对称操作。我们知道,N个原子构成的分子有碍(3N—6)个内部振动自由度。因此分子可以有9个(3×5—6)自由度,或称为9个独立的简正振动。根据分子的对称性,这9种简正振动可归纳成下列四类:   第一类,只有一种振动方式,4个氯原子沿与C原子的联线方向作伸缩振动,记作,表示非简并振动。   第二类,有两种振动方式,相邻两对CI原子在与C原子联线方向上,或在该联线垂直方向上同时作反向运动,记作,表示二重简并振动。   第三类,有三种振动方式,4个CI与C原子作反向运动,记作,表示三重简并振动。   第四类,有三种振动方式,相邻的一对CI原子作伸张运动,另一对作压缩运动,记作,表示另一种三重简并振动。   上面所说的“简并”,是指在同一类振动中,虽然包含不同的振动方式但具有相同的能量,它们在拉曼光谱中对应同一条谱线。因此,分子振动拉曼光谱应有4个基本谱线,根据实验中测得各谱线的相对强度依次为。苯的谱线也见附图,分析类似,这里不再赘述。 拉曼光谱技术的优越性   提供快速、简单、可重复、且更重 要的是无损伤的定性定量分析,它无需样品准备,样品可直接通过光纤探头或者通过玻璃、石英、和光纤测量。此外   1 由于水的拉曼散射很微弱,拉曼光谱是研究水溶液中的生物样品和化学化合物的理想工具。   2 拉曼一次可以同时覆盖50-4000波数的区间,可对有机物及无机物进行分析。相反,若让红外光谱覆盖相同的区间则必须改变光栅、光束分离器、滤波器和检测器   3 拉曼光谱谱峰清晰尖锐,更适合定量研究、数据库搜索、以及运用差异分析进行定性研究。在化学结构分析中,独立的拉曼区间的强度可以和功能集团的数量相关。   4 因为激光束的直径在它的聚焦部位通常只有0.2-2毫米,常规拉曼光谱只需要少量的样品就可以得到。这是拉曼光谱相对常规红外光谱一个很大的优势。而且,拉曼显微镜物镜可将激光束进一步聚焦至20微米甚至更小,可分析更小面积的样品。   5 共振拉曼效应可以用来有选择性地增强大生物分子特个发色基团的振动,这些发色基团的拉曼光强能被选择性地增强1000到10000倍。 光谱仪 光源   它的功能是提供单色性好、功率大并且最好能多波长工作的入射光。目前拉曼光谱实验的光源己全部用激光器代替历史上使用的汞灯。对常规的拉曼光谱实验,常见的气体激光器基本上可以满足实验的需要。在某些拉曼光谱实验中要求入射光的强度稳定,这就要求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稳定。 外光路   外光路部分包括聚光、集光、样品架.滤光和偏振等部件。   (1) 聚光:用一块或二块焦距合适的会聚透镜,使样品处于会聚激光束的腰部,以提高样品光的辐照功率,可使样品在单位面积上辐照功率比不用透镜会聚前增强105倍。   (2) 集光:常用透镜组或反射凹面镜作散射光的收集镜。通常是由相对孔径数值在1左右的透镜组成。为了更多地收集散射光,对某些实验样品可在集光镜对面和照明光传播方向上加反射镜。   (3) 样品架:样品架的设计要保证使照明最有效和杂散光最少,尤其要避免入射激光进入光谱仪的入射狭缝。为此,对于透明样品,最佳的样品布置方案是使样品被照明部分呈光谱仪入射狭缝形状的长圆柱体,并使收集光方向垂直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几种典型样品架的空间配置参见右图。   (4) 滤光:安置滤光部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抑制杂散光以提高拉曼散射的信噪比。在样品前面,典型的滤光部件是前置单色器或干涉滤光片,它们可以滤去光源中非激光频率的大部分光能。小孔光栏对滤去激光器产生的等离子线有很好的作用。在样品后面,用合适的干涉滤光片或吸收盒可以滤去不需要的瑞利线的一大部分能量,提高拉曼散射的相对强度。   (5) 偏振:做偏振谱测量时,必须在外光路中插入偏振元件。加入偏振旋转器可以改变入射光的偏振方向;在光谱仪入射狭缝前加入检偏器,可以改变进入光谱仪的散射光的偏振;在检偏器后设置偏振扰乱器,可以消除光谱仪的退偏干扰。 色散系统   色散系统使拉曼散射光按波长在空间分开,通常使用单色仪。由于拉曼散射强度很弱,因而要求拉曼光谱仪有很好的杂散光水平。各种光学部件的缺陷,尤其是光栅的缺陷,是仪器杂散光的主要来源。当仪器的杂散光本领小于10-4时,只能作气体、透明液体和透明晶体的拉曼光谱。 接收系统   拉曼散射信号的接收类型分单通道和多通道接收两种。光电倍增管接收就是单通道接收。 信息处理   为了提取拉曼散射信息,常用的电子学处理方法是直流放大、选频和光子计数,然后用记录仪或计算机接口软件画出图谱。 拉曼效应   光照射到物质上发生弹性散射和非弹性散射. 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是与激发光波长相同的成分.非弹性散射的散射光有比激发光波长长的和短的成分, 统称为拉曼效应。   当用波长比试样粒径小得多的单色光照射气体、液体或透明试样时,大部分的光会按原来的方向透射,而一小部分则按不同的角度散射开来,产生散射光。在垂直方向观察时,除了与原入射光有相同频率的瑞利散射外,还有一系列对称分布着若干条很弱的与入射光频率发生位移的拉曼谱线,这种现象称为拉曼效应。由于拉曼谱线的数目,位移的大小,谱线的长度直接与试样分子振动或转动能级有关。因此,与红外吸收光谱类似,对拉曼光谱的研究,也可以得到有关分子振动或转动的信息。目前拉曼光谱分析技术已广泛应用于物质的鉴定,分子结构的研究谱线特征。 分析技术 种类   几种重要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1、单道检测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2、以CCD为代表的多通道探测器用于拉曼光谱的检测仪的分析技术   3、采用傅立叶变换技术的FT-Raman光谱分析技术   4、共振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5、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分析技术   拉曼光谱用于分析的优点和缺点    优点   1、拉曼光谱用于分析的优点   拉曼光谱的分析方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也没有样品的制备过程,避免了一些误差的产生,并且在分析过程中操作简便,测定时间短,灵敏度高等优点 不足   2、拉曼光谱用于分析的不足   (1)拉曼散射面积   (2)不同振动峰重叠和拉曼散射强度容易受光学系统参数等因素的影响   (3)荧光现象对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分析的干扰   (4)在进行傅立叶变换光谱分析时,常出现曲线的非线性的问题   (5)任何一物质的引入都会对被测体体系带来某种程度的污染,这等于引入了一些误差的可能性,会对分析的结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信号选择   入射激光的功率,样品池厚度和光学系统的参数也对拉曼信号强度有很大的影响,故多选用能产生较强拉曼信号并且其拉曼峰不与待测拉曼峰重叠的基质或外加物质的分子作内标加以校正。其内标的选择原则和定量分析方法与其他光谱分析方法基本相同。   斯托克斯线能量减少,波长变长   反斯托克斯线能量增加,波长变短 应用方向   通过对拉曼光谱的分析可以知道物质的振动转动能级情况,从而可以鉴别物质,分析物质的性质.下面举几个例子:   l 天然鸡血石和仿造鸡血石的拉曼光谱有本质的区别,前者主要是地开石和辰砂的拉曼光谱,后者主要是有机物的拉曼光谱,利用拉曼光谱可以区别二者。     查阅资料,对不同物质的拉曼光谱进行比对,可以知道,天然鸡血石“地”的主要成分为地开石,天然鸡血石样品“血”既有辰砂又有地开石,实际上是辰砂与地开石的集合体。仿造鸡血石“地”的主要成分是聚苯乙烯-丙烯腈,“血”与一种名为PermanentBordo的红色有机染料的拉曼光谱      鉴别毒品:使用拉曼光谱法对毒品和某些白色粉末进行了分析,谱图如下:   常见毒品均有相当丰富的拉曼特征位移峰,且每个峰的信噪比较高,表明用拉曼光谱法对毒品进行成分分析方法可行,得到的谱图质量较高。由于激光拉曼光谱具有微区分析功能,即使毒品和其它白色粉末状物质混和在一起,也可以通过显微分析技术对其进行识别,得到毒品和其它白色粉末分别的拉曼光谱图。   利用拉满光谱可以监测物质的制备:担载型硫化钼、硫化钨催化剂是由相应的担载型金属氧化物在H2和H2S气氛下程序升温制得的,在工业上主要用作加氢精制催化剂。在这样的工业 条件下,二维表面金属氧化物转变为二维或三维金属硫化物。与负载金属氧化物相比,负载金属硫化物的拉曼光谱研究相对较少,这是由于黑色的硫化物相对可见光的吸收较强,导致信号较弱。然而拉曼光谱能较易检测到小的金属硫化物微晶。下图给出了非负载的晶相MoS2的拉曼光谱   (图)非负载的晶相MoS2的拉曼光谱   在380和450cm-1处出现两个归属为晶相和的谱峰,而担载型晶相硫化钼的谱峰比晶相硫化钼的谱峰宽得多。钴助剂的加入导致硫化钼的谱峰发生位移,强度减弱,这是由于相以及黑色的相的形成造成的。   拉曼光谱可以监测水果表面残留的农药   在处理好的水果表面撕取一小片果皮,在水果表面分别滴上一滴不同的农药,农药就会浸润到果皮上。用吸水纸擦拭果皮上的农药液体,然后把残留有农药的果皮压入铝片的小槽中,保证使残留农药的果皮表面呈现在铝片小槽的外面,然后把压出来的汁液用吸水纸擦拭干净。光谱如   不同种类的水果表面滴加植保博士后得到的拉曼谱(见左图)。很明显,除了水果原本的拉曼峰外,植保博士的特征峰为993cm-1、1348cm-1、1591cm-1都出现了由于实验中模拟农药喷洒的方式比实际喷洒时的农药量少得多,尽管如此,农药的残留仍然清晰地显示出来,这表明这一方法是灵敏而适用的。定量地分析农药残留可以从农药特征谱线和水果特征谱线的相对强度比获得。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应用   激光拉曼光谱法的应用有以下几种:在有机化学上的应用,在高聚物上的应用,在生物方面上的应用,在表面和薄膜方面的应用。   有机化学:拉曼光谱在有机化学方面主要是用作结构鉴定的手段,拉曼位移的大小、强度及拉曼峰形状是碇化学键、官能团的重要依据。利用偏振特性,拉曼光谱还可以作为顺反式结构判断的依据。   高聚物:拉曼光谱可以提供关于碳链或环的结构信息。在确定异构体(单休异构、位置 异构、几何异构和空间立现异构等)的研究中拉曼光谱可以发挥其独特作用。电活性聚合物如聚毗咯、聚噻吩等的研究常利用拉曼光谱为工具,在高聚物的工业生产方面,如对受挤压线性聚乙烯的形态、高强度纤维中紧束分子的观测,以及聚乙烯磨损碎片结晶度的测量等研究中都彩了拉曼光谱。   生物:拉曼光谱是研究生物大分子的有力手段,由于水的拉曼光谱很弱、谱图又很简单,故拉曼光谱可以在接近自然状态、活性状态下来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及其变化。拉曼光谱在蛋白质二级结构的研究、DNA和致癌物分子间的作用、视紫红质在光循环中的结构变化、动脉硬化操作中的钙化沉积和红细胞膜的等研究中的应用均有文献报道。   利用FT-Raman消除生物大分子荧光干扰等,有许多成功的示例。   表面和薄膜   拉曼光谱在材料的研究方面,在相组成界面、晶界等课题中可以做很多例作。   最近,对于拉曼光谱在金刚石和类金刚石薄膜的研究工作中的应用,国内外学者的兴趣有增无减。   拉曼光谱已成CVD(化学气相沉积法)制备薄膜的检测和鉴定手段。   另外,LB膜的拉曼光谱研究、二氧化硅薄膜氮化的拉曼光谱研究都已见报道。   尽管拉曼散射很弱,拉曼光谱通常不够灵敏,但利用工振或表面增强拉曼技术就可以大大加强拉曼光谱的灵敏度。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学(SERS)已成为拉曼光谱研究中活跃的一个领域。   发展   传统的光栅分光拉曼光谱仪,彩的是逐点扫描,单道记录的方法,十分浪费时间。而且激光拉曼光谱仪所用的激光很容易激发出荧光来,影响测定。为避免传统激光光谱仪的弊端近来研制出了两种新型的光谱仪:   傅里叶变换近红外激光拉曼光谱仪和共焦激光光谱仪。   傅里叶拉曼光谱仪由激光光源、试样室、迈克尔逊干淑仪、特殊滤光器、检测器组成。   傅里叶拉曼光谱仪和光路与傅里叶红外光谱仪的光路比较相象。检测到的信号经放大器由计算机收集处理。 发展前景 激光技术   拉曼光谱在最近这些年发展是比较快的,应该来说是受益于两方面吧。   一方面是激光技术的发展,我最近参加了在英国伦敦召开的第21届国际拉曼光谱大会,感受到现在基于超快激光的非线性拉曼光谱技术已经越来越成熟了。这种高精尖和需要昂贵设备的技术,原来仅有很少几个单位可以搞。特别是激光部分都是靠自己搭建,每天还得调,很不稳定,现在这个状况已经不存在了,而且仪器的价格相对也比较低。现在国际上推出的从事非线性光谱研究的超快(飞秒或皮秒)激光器,技术上已经达到比较成熟地步,可以成套购买,也较稳定。非线性拉曼光谱技术已经在生命科学领域研究中发挥它的独特和重要作用。例如,美国哈佛大学的谢晓亮教授在开拓并运用相干反斯托克斯拉曼光谱显微学(CARS Microscopy)研究活细胞内部三维结构方面取得一系列重要成果。我觉得高质量的超快激光器还推动了另一个极具前途的表面光谱技术,就是合频(SFG)技术的发展,它作为具有独特的界面选择性的非线性光谱方法,已经在界面和表面科学、材料乃至生命领域研究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纳米科技   第二个重要方面就是纳米科技的迅猛发展,它使得基于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SERS)和针尖增强拉曼光谱(TERS)在超高灵敏度检测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推动拉曼光谱成为迄今很少的、可达到单分子检测水平的技术。现在不论是拉曼光谱刊物,还是拉曼光谱会议,SERS都是一个最受关注的内容。在近几届的国际拉曼光谱会议上,SERS分会都是最大的分会。近几年,有关SERS的论文数量也呈显著的上升趋势。SERS和TERS不仅仅在表面科学研究领域,而且在生命科学领域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由此可以为研究各类重要的生命科学体系和解决基本问题作出贡献。拉曼光谱相对于红外光谱,其优势之一体现在用拉曼研究水溶液中比较方便,而生命科学的许多研究往往需要的水溶液环境。共振拉曼、表面增强拉曼和非线性拉曼光谱以及它们的联用将成为生命科学前沿领域具有重要价值的研究方法,因为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我以为也是纳米技术和激光技术的世纪。 相关技术 表面增强拉曼光谱技术   自1974年Fleischmann等人发现吸附在粗糙化的Ag电极表现的吡啶分子具有巨大的拉曼散射现象,加之活性载体表面选择吸附分子对荧光发射的抑制,使激光拉曼光谱分析的信噪比大大提高,这种表面增强效应被称为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SERS技术是一种新的表面测试技术,可以在分子水平上研究材料分子的结构信息。 高温拉曼光谱技术   高温激光拉曼技术被用于冶金、玻璃、地质化学、晶体生长等领域,用它来研究固体的高温相变过程,熔体的键合结构等。然而这些测试需在高温下进行,必须对常规拉曼仪进行技术改造。 共振拉曼光谱技术   激光共振拉曼光谱(RRS)产生激光频率与待测分子的某个电子吸收峰接近或重合时,这一分子的某个或几个特征拉曼谱带强度可达到正常拉曼谱带的104~106倍,并观察到正常拉曼效应中难以出现的、其强度可与基频相比拟的泛音及组合振动光谱。与正常拉曼光谱相比,共振拉曼光谱灵敏充高,结合表面增强技术,灵敏度已达到单分子检测 。 共焦显微拉曼光谱技术   显微拉曼光谱技术是将拉曼光谱分析技术与显微分析技术结合起来的一种应用技术。与其他传统技术相比,更易于直接获得大量有价值信息,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不仅具有常规拉曼光谱的特点,还有自己的独特优势。辅以高倍光学显微镜,具有微观、原位、多相态、稳定性好、空间分辨率高等特点,可实现逐点扫描,获得高分辨率的三维图像,近几年共聚焦显微拉曼光谱在肿瘤检测、文物考古、公安法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技术   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1987年,Perkin Elmer公司推出第一台近红外激发傅立叶变换拉曼光谱(NIR FT—R)仪,采用傅立叶变换技术对信号进行收集,多次累加来提高信噪比,并用1064mm的近红外激光照射样品,大大减弱了荧光背景。从此,Fr—Raman在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医学样品的非破坏性结构分析方面显示出了巨大的生命力。 拉曼光谱与光导纤维技术的联用   光导纤维的引入,使拉曼光谱仪用于工业在线分析以及现场遥测分析成为可能。Huy 等使用两个10m长、100μm 直径的光纤,激光波长为514. 5nm ,对苯/ 庚烷混合物进行分析,获得非常好的结果。Benoit 等将光导纤维传感器用于拉曼光谱仪, 使得液体样品的拉曼信号增强了50 倍。Cooney 等人比较单个光纤与多个光纤应用于拉曼光谱仪的结果,发现多个光纤的应用将改善收集拉曼光的有效性。Cooper 等利用光纤遥控拉曼技术分析了石油染料中的二甲苯异构体。近年来,国外将1550nm 光纤激光器、EDFA 光纤放大器技术应用于拉曼散射型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分布式光纤拉曼光子温度传感器已成为光纤传感技术和检测技术的发展趋势。由于它具有独特的性能,因此已成为工业过程控制中的一种新的检测装置,发展成一个工业自动化测量网络。 固体光声拉曼技术   光声拉曼技术是通过光声方法来直接探测样品中因相干拉曼过程而存储能量的一种非线性光存储技术。光声拉曼信号正比于固体介质三阶拉曼极化率的虚部,与非共振拉曼极化率无关,因而完全避免了非共振拉曼散射的影响,并且克服了传统的光学法受瑞利散射,布里渊散射干扰的缺点,具有高灵敏度(能探测到10 - 6cm- 1的拉曼系数) 、高分辨率和基本上没有光学背景等优点。在气体 、液体样品的检测分析中获得了理想的效果。由于不像相干斯托克斯拉曼过程那样有比较严格的相位匹配角要求,因而它也很适合用于研究固体介质特性。Barrett 等人从理论上分析了气体样品中的光声拉曼光谱技术过程,但与之不同,固体介质的光声拉曼效应是由相干拉曼增益过程产生的局部热能耦合到样品本身的振动模式的热弹过程,对于介质各向异性结构,三阶非线性拉曼极化率张量形式表现出对称性,因而,情况要复杂得多,运用平行模型和热弹性理论,导出固体介质样品中光声拉曼信号的解析式,对固体中光声拉曼效应的一些特性进行分析。 拉曼光谱与其他仪器联用技术   近两年,实现拉曼与其它多种微区分析测试仪器的联用,其中有:拉曼与扫描电镜联用(Raman—SEM);拉曼与原子力显微镜/近场光学显微镜联用(Raman—AFM/NSOM);拉曼与红外联用(Raman—iR);拉曼与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联用(Raman— CLSM),这些联用的着眼点是微区的原位检测。通过联用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并提高可靠度。[1] 重要光谱分析技术   1、单道检测的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2、以CCD为代表的多通道探测器用于拉曼光谱的检测仪的分析技术   3、采用傅立叶变换技术的FT-Raman光谱分析技术   4、共振拉曼光谱分析技术   5、表面增强拉曼效应分析技术 旋光谱 简介 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光学活性,能使偏振光的偏振平面发生旋转,这种现象称为旋光。化合物的旋光度和光的波长有关,亦即一个化合物的比旋度随着波长而改变。测定在紫外及可见光(200-700nm)内的旋光,然后将比旋度对波长作图,所得的谱线即旋光谱。 原理   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通过旋光介质时偏转的角度随波长(或频率)的变化,又称旋光色散。物质的旋光性质用比旋光    比旋光度 或摩尔旋光    摩尔旋光度 来描述(见旋光法)。   旋光实际上是一种圆双折射现象,它起源于分子的不对称性生色基团 对左圆和右圆偏振光的作用有差别。光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反比于介质的折射率。平面偏振光可以分解为强度相等的左圆和右圆偏振光,两者的电矢量旋转方向相反。由于旋光物质对两种圆偏振光的相互作用有差别,两种光在其中的折射率和传播速度不同,在传播过程中位相差发生变化,使由它们合成的平面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旋转的角度,式中nL和nR分别是介质对左圆和右圆偏振光的折射率;l为光在介质中传播的距离。若nL>nR,则 α>0,对应于右旋(+),反之为左旋(-)。α与波长有关,不仅因为上式中含vλ, 还因为nL和nR本身是波长的函数。在吸收峰以外的波段,【α】随vλ的变化较平缓,旋转角度可近似表示    旋转的角度 。ci和vλi是与vλ无关的常数,该现象称为正常旋光色散。在吸收峰附近,【α】随λ剧烈变化,并且常常改变旋转的方向,称为反常旋光色散。出现反常旋光色散是因为折射率在吸收峰附近剧烈变化。实际上,旋光介质不仅对左圆和右圆偏振光的折射率不同,吸收率也不同,因此旋光现象总伴随有圆二色性。但除非在反常色散区,圆二色性表现很不明显。   分子具有旋光性质的必要条件是它不包含第二类对称操作(见分子对称性),即无对称面、对称中心或对称轴,因为旋光的产生要求分子的生色基团在吸收光时,跃迁电偶极矩和磁偶极矩同时不为零,这只有不存在第二类对称操作时才有可能。在旋光分子中,或者是生色基团本身不对称(如六螺烯),或者是对称的生色基团(如羰基)处在不对称的环境之中。旋光分子及其镜像称为对映体或旋光异构体,两者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十分类似,但旋光方向正好相反。酒石酸是第一个被合成和分离为对映体的分子。由于旋光性与分子结构有直接联系,旋光法是从分子随机取向样品中取得结构信息的最好方法之一。通常利用以下经验性规则,根据旋光色散曲线确定分子的绝对构型:对于类似的化合物,若对应的电子跃迁显出类似的旋光色散行为,则它们就有同样的光学构型。这样,只要知道这一类化合物中一种分子的绝对构型,就可根据旋光曲线推断其他分子的绝对构型。 圆二色光谱 基本介绍   根据圆二色光谱法的原理和测试要求设计制成的仪器称为圆二色光谱仪。目前圆二色光谱法及其仪器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配位化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成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的一个重要方法。 原理描述   光是横电磁波,是一种在各个方向上振动的射线。其电场矢量E 与磁场矢量H 相互垂直,且与光波传播方向垂直。由于产生感光作用的主要是电场矢量,一般就将电场矢量作为光波的振动矢量。光波电场矢量与传播方向所组成的平面称为光波的振动面。若此振动面不随时间变化,这束光就称为平面偏振光,其振动面即称为偏振面。平面偏振光可分解为振幅、频率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的两圆偏振光。其中电矢量以顺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右旋圆偏振光,其中以逆时针方向旋转的称为左旋圆偏振光。两束振幅、频率相同,旋转方向相反的偏振光也可以合成为一束平面偏振光。如果两束偏振光的振幅(强度) 不相同,则合成的将是一束椭圆偏振光。   光学活性物质对左、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率不同,其光吸收的差值ΔA ( Al - Ad) 称为该物质的圆二色性(circular dichroism ,简写作CD) 。圆二色性的存在使通过该物质传播的平面偏振光变为椭圆偏振光,且只在发生吸收的波长处才能观察到。所形成的椭圆的椭圆率θ为:   θ= tg- 1 短轴/长轴   根据Lambert-Beer 定律可证明椭圆率近似地为:   θ= 0. 576 lc (εl - εd) = 0. 576 lcΔε   式中l 为介质厚度, c 为光活性物质的浓度,εl 及εd分别为物质对左旋及右旋圆偏振光的吸收系数。测量不同波长下的θ(或Δε) 值与波长λ之间的关系曲线,即圆二色光谱曲线。在此光谱曲线中,如果所测定的物质没有特征吸收,则其Δε值很小,即得不到特征的圆二色光谱。当εl >εd 时,得到的是一个正的圆二色光谱曲线,即被测物质为右旋,如果εl <εd ,则得到一个负的圆二色光谱曲线,即被测物质为左旋。   根据圆二色光谱法的原理和测试要求设计制成的仪器称为圆二色光谱仪。目前圆二色光谱法及其仪器已广泛应用于有机化学、生物化学、配位化学和药物化学等领域,成为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立体构型的一个重要方法。 技术规格   能测定蛋白质及干性化合物的园二色光谱图   波长范围:165~900nm   光谱通带:0.1,0.2,0.5,1,2,5,10nm   扫描速度:1,2,5,10,20,50,100,200,500,1000,2000,5000nm/min   CD分辨率:在±1,2,5,10,50和100m°时分辨率为0.01m°   在±200,500和1000m°时分辨率为0.1 m° 准确度   165~180nm时为±0.2nm   180~250nm时为±0.1nm   250~500nm时为±0.3nm   500~800nm时为±0.8nm   基线稳定性:仪器预热半小时后在290nm基线漂移为0.2 m°/hr 核磁共振波谱法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NMR spectroscopy 定义1:研究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射频辐射能量进而发生能级跃迁现象的一种波谱法。 定义2:研究原子核在磁场中吸收射频辐射能量进而发生能级跃迁现象的一种波谱法。通常专指氕原子的核磁共振波谱(质子核磁共振谱)的研究。同一核素的原子核在不同化学环境下能产生位置、强度、宽度等各异的谱线,为研究复杂的分子结构提供重要的信息。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NMR)是分析分子内各官能团如何连接的确切结构的强有力的工具。 磁场中所处的不同能量状态(磁能级)。原子核由质子、中子组成,它们也具有自旋现象。描述核自旋运动特性的是核自旋量子数I。不同的核在一个外加的高场强的静磁场(现代NMR仪器由充电的螺旋超导体产生)中将分裂成2I+1个核自旋能级(核磁能级),其能量间隔为ΔE。对于指定的核素再施加一频率为ν的属于射频区的无线电短波,其辐射能量hν恰好与该核的磁能级间隔ΔE相等时,核体系将吸收辐射而产生能级跃迁,这就是核磁共振现象。   NMR谱仪就像高级的外差式收音机一样可接收到被测核的共振频率与其相应强度的信号,并绘制成以共振峰频率位置为横坐标,以峰的相对强度为纵坐标的NMR图谱。 核磁共振频谱 又称核磁共振波谱,是将核磁共振现象应用于测定分子结构的一种谱学技术。目前,核磁共振波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H(氢谱)和C(碳谱)两类原子核的波谱。   人们可以从核磁共振波谱上获取很多信息,正如同红外光谱一样,核磁共振波谱也可以提供分子中化学官能团的数目和种类,但除此之外,它还可以提供许多红外光谱无法提供的信息。核磁共振波谱对自然科学研究有着深远的影响,人们不仅可以借助它来研究反应机理,还可以用来研究蛋白质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供研究的核磁样品可为液体或固体。 概述   磁性原子核,比如H和C在恒定磁场中,只和特定频率的射频场作用。共振频率,原子核吸收的能量以及信号强度与磁场强度成正比。比方说,在场强为21特斯拉的磁场中,质子的共振频率为900MHz。尽管其他磁性核在此场强下拥有不同的共振频率,但人们通常把21特斯拉和900MHz频率进行直接对应。 化学位移   在一个分子中,各个质子的化学环境有所不同,或多或少的受到周边原子或原子团的屏蔽效应的影响,因此它们的共振频率也不同,从而导致在核磁共振波谱上,各个质子的吸收峰出现在不同的位置上。但这种差异并不大,难以精确测量其绝对值,因此人们将化学位移设成一个无量纲的相对值,即:某一物质吸收峰的频   率与标准质子吸收峰频率之间的差异称为该物质的化学位移,常用符号 "δ" 表示,单位为 ppm。而在实际应用中,四甲基硅烷常被作为参照物   透过不同质子的化学位移,人们可以得出这些质子所处的化学环境,从而得出该分子的结构信息,这种过程称之为“解谱”。比如对于乙醇分子,具有三种不同化学环境的质子,即:甲基、亚甲基和羟基。在其H谱图上,可以看到3个特有的峰信号各自处于特定的化学位移,其中位于1 ppm的峰信号对应甲基,位于4 ppm的信号对应亚甲基,位于2~3 ppm之间的信号对应羟基,其具体化学位移值和采用的NMR溶剂有关。另外,从峰信号的强度可以得出相对应的质子数量,比如乙醇分子中的甲基拥有3个质子,亚甲基拥有2个质子,在谱图上,对应的甲基和亚甲基峰强度比为3:2。   现代的分析软件可以协助人们通过分析峰信号,从而得出究竟有几个质子形成了此信号。这种方法称作“积分”,即通过计算面积(不单单是高度,还有峰宽度)来得出相关质子数目。但必须指出的是,这种计算方法仅适用于最简单的一维谱,对于更复杂的谱图,比如C谱,其积分还与原子核的弛豫速率和偶极耦合常数相关,而这些常常被人误解。因此,用积分法来解析复杂核磁谱图是相当困难的。 耦合 峰的裂分 单重 双重 三重 四重 五重 六重 七重 强度比 1 1:1 1:2:1 1:3:3:1 1:4:6:4:1 1:5:10:10:5:1 1:6:15:20:15:6:1 在一维谱图上,除峰信号数量,峰信号强度之外,还有一个有助于解析分子结构的信息,即磁性原子核之间的J-耦合。这种耦合来源于临近磁性原子核的不同自旋状态数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会改变原子核自旋在外磁场中进动的能级分布状况,造成能级的裂分,进而造成NMR谱图中的信号峰形状发生劈裂,信号峰的劈裂状态可以得出分子内各原子和官能团之间的连接方式,以及临近的磁性核数目。   两个相邻的氢核之间的耦合遵循一定的规则,n个氢核将把相邻磁性核信号峰劈裂成n+1个多重峰,并且这n+1个多重峰之间的强度关系依照杨辉三角形规则。例如,乙醇分子中的甲基峰与相邻的亚甲基耦合,呈三重峰状,三重峰之间的强度比为1:2:1。不过如果一个氢核同时与两个不同性质的氢核进行耦合,则不会得到三重峰,而是得到双双重峰(dd)。要注意的是,如果两个磁性核之间相隔3个化学键以上,耦合就变得十分微弱,以至于不会出现峰的劈裂,但在芳烃和脂环类化合物中三键距离以上的长程耦合通常可以得到较复杂的劈裂峰。   19F与31P通常由于其拥有更大的自旋量子数而显得不同,其余类似,比如氢核与氘核(2D)之间的耦合将把信号峰劈裂为1:1:1。 二级耦合   上文提到的内容是在耦合常数和化学位移间隔相比很小的情况下描述的,如果耦合常数较高,或化学位移间隔小,那么多重峰的情况将变得复杂,特别是两个以上的磁性核进行耦合时,这可以通过增强多重峰当中的特定几个峰,并以牺牲其他峰的代价进行解决,不过在高场谱(比如高频谱)当中,这种现象并不明显,因此提高核磁仪器的频率可以避免此问题。 磁不等价   在芳烃化合物和非弹性分子(比如烯烃)中,常会遇到由于各质子的磁不等价性而带来谱图复杂性增加,这需要计算化模型来辅助分析。 相关谱   主条目:关联性磁振频谱 相关谱(Correlation Spectroscopy)是二维核磁波谱的一种,常常简写为COSY。其它二维谱还包括J频谱(J-spectroscopy),交换频谱(EXSY,Exchange spectroscopy),核欧佛豪瑟效应频谱(NOESY,Nuclear Overhauser effect spectroscopy),全相关谱(TOCSY,total correlation spectroscopy),近程碳氢相关(HSQC,Heteronuclear single quantum coherence),远程碳氢相关(HMBC,Heteronuclear multiple bond coherence)等。二维谱在解析分子结构方面可比一维谱提供更多的信息,特别是用一维谱解析复杂分子结构遇到困难的时候,二维谱可以提供帮助。历史上首次二维谱实验方法由比利时布鲁塞尔自由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