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黄鹤楼送别》教学实录
一、导入:
师:同学们,送别是一艘小小的船,载着无尽的思念;送别是一杯满满的酒,盛着浓浓的情谊。今天,我们就带着这份深情一起穿越时空,去见证一个难忘的送别之旅 ——黄鹤楼送别(课前板书课题)
师:来,一起读一下课题。
生:黄鹤楼送别
师:嗯,有点送别的味道,再读一读。
师: 课文讲的是谁送谁?一起说。
生:李白送孟浩然
师板书:李白 孟浩然
师边板书边提示: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
生:
师:不错,把书读薄是一种本领,是一种概括的能力。
师:李白目送友人,心情非常激动,随口吟出了这样一首(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二、实施活动一。
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名诗,同学们想不想把它读懂、读好呢?
出示:来,根据活动要求,诗文对照,明诗意
2.学生小组活动,教师巡视,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诗的味道。
师:这篇文章是一种文包诗的结构,只要你认真读课文,你就能从中找出诗句的意思)
3.全班展示。
一组展示。(你是怎么找到这句话的?依据是什么?)
诗文对照:
这些诗句的意思,我们从课文中隐隐约约能读到。你们找得准,读得也好!
老师和你们找的一样的。出示:(出示诗文对应的幻灯片)男生读诗句,女生读文句。
师:你们看,课文写的很美,诗句也很美,谁一个人来读读前面的诗句,其余同学一齐读后面的诗意。
练读古诗:
师:读懂了诗的意思,你们一定能把古诗读得更好。谁再来把这首诗完整地读一读。
师:读古诗要能读出诗的韵律,读出诗的节奏。第4个字和第5个字之间停顿稍微长一些。
师:谁读读看,读得声情并茂。
师:摇头晃脑的,非常棒。
师:李白目送友人一直消失在天边,这是多么深厚的情谊啊,谁再把3、4两句读一读。
师:这个同学读的时候,我觉得他身上有诗人的气质,读得古色古香。
三、实施活动二:
师:读着这首诗,想着这首诗的意思,一股浓浓的情感在胸中涌动,你能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这种情感吗?说说看。
生:依依惜别
师板书:依依惜别(跟老师一起写)
师:让我们一起再次走进课文,去感受这份浓浓的离情别意吧!
出示:来,根据活动要求,细节品读,悟友情。
2.学生自主学习,扣住关键词句,品味“依依惜别”。
3.小组交流,确定发言内容和发言形式,教师巡视指导。圈圈画画时提醒学生坐姿。
4.全班交流。
交流要点预设:
师:按照课文的叙述顺序,我们先交流第2自然段
A:出示“李白和孟浩然一会儿……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别之情。”
师:哪些词句最能打动你?
生:
① 有意、藏
师:你读进诗人的心里去了。
师:一个藏字,写出了两人分别的心情,分别在即,两个人心中藏着的是什么?他们是怎么藏的呢?
② 一会儿……一会儿
师:藏得这么深,你还是看出来了,真会读书。一个藏字包括了多么深的情意啊!
指导读得慢些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③采访:
师:李白呀李白,就要和好朋友分别了,为什么你和好友不多说几句话呢?
生:(不让对方知道自己的伤感,故意拖延分别的时间。)
师:孟大诗人,为什么你又是仰望,又是远眺,却不敢和朋友对视呢?
生:
师:此时无声胜有声,看似无情情更重。离别是他们最柔弱的心弦,谁都不愿触动,唯有将这份离别之情深深地藏在——
生:心底!
师:越藏越——
生:深。
师:谁来读出这一份厚重的情谊。
师:满目美景无心赏,只把离愁藏心间!
师:一起读一读这句话,读出这份不舍,读出这份离情!
师:老师和你们一样,也被深深地打动了,相信第3自然段会有更好的词句来打动心弦。
师:就在这黄鹤楼,李白和孟浩然多次在这儿饮酒作诗,畅谈人生,可今天,在这景色如画的季节里,他们却又分别了,万语千言,他们不知从何说起,终于李白举起了酒杯!读读他们的对话,说说你从中读出了什么?会读书的人,能从人物的语言读进人物的心里,不仅读懂李白的话,更读懂李白的心!
B:出示第三节
预设:
①孟夫子、令人敬仰、誉满天下 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师:孟浩然是唐代最早创作山水诗的诗人,他写了许多好诗,其中一首《春晓》从几岁孩童到白发苍苍的老人,几乎都能吟诵,谁来背背。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李白敬仰孟浩然的人品和才华,曾经写过这首诗。(出示 古诗) 我们也来读一读。
生:“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敬仰孟浩然胸怀磊落,飘逸洒脱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抛弃荣华富贵,远离官场,不羡权贵的人品。
生:敬仰孟浩然卧于松下云间,远离世俗,淡泊名利的人品。
师:就是这样一位风流潇洒、不羡权贵,有着高洁人品的孟浩然,怎能不让李白敬仰呢?(
生:李白把孟浩然当作兄长和老师,也可见李白对孟浩然的敬仰之情。
生:六个您,也可以看出对孟浩然的无比尊敬。
生:何日才能再见面,依依不舍。害怕没有见面的机会
师:在交通落后的古代,这一别也许——
师:这一别也许就是永别。带着这种感受,你再把李白说的最后一句话读一读。
师:李白把这不舍之情、敬仰之情,都倾注在这杯满满的酒中。让我们饱含深情地读一读李白的话。
师引读:孟浩然接过酒杯,一饮而尽,然后说道——(王勃说得好,“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虽然我们暂时分别了,我们的友谊却像这长江的波涛永世不绝。
师: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谁来说说什么意思?
生:(好朋友即使到天涯海角,心也永远在一起。)
师:用书上的一句话解释就是:--------
师:孟浩然又何尝忍心与好友分别。但作为兄长,此时更多的是在——安慰李白。
师:这话别的场面多么感人至深,我们一起来体验一下当时的情景(音乐起——)师生合作
师:第四节哪些词句打动了我们的心弦了呢?
(出示:“岸边杨柳依依,……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预设:
① 伫立、凝视 评价:心中有情,眼中含情。
伫立:长时间的看, 凝视:目不转睛的看。
两个简单的动作,却饱含了李白心中无限的情感,现在让我们跟随着李白,一起来到江边,送别孟浩然吧。
② 引读。
师: 不忍别,终须别。看,孟浩然乘坐的帆船渐渐远去,李白却——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孟浩然乘坐的帆船慢慢消失在蓝天的尽头了,李白却——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孟浩然乘坐的小舟早已不见踪影,李白却——依然伫立在江边,凝视着远方,只见一江春水浩浩荡荡地流向天边……
③ 想象练说:
师: 这份感情感染了我们每一位同学,也感染了岸边的美景。
好友离开了,岸边,杨柳依依,飘动的柳枝仿佛在说……;江上沙鸥点点,它们追逐着白帆,仿佛在替李白……;那一江春水翻滚着涌动着、不停地流着,就像是……
如果你是李白,还有哪些景物会罩上了离别的味道…白云,船只,清风
④小结:同学们,“一切景语皆情语”, 作者写杨柳、沙鸥、蓝天、春水这样一些景物,就是为了抒发心中之情。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
四、回归古诗,反复吟诵。
师引读古诗:烟花含情,孤帆载意,滔滔江水载走了孟浩然,也载走了李白满腔的思念。朋友已远行,从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再见面,李白再也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吟出这一首脍炙人口的千古绝唱——《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黄鹤楼见证了一场千古送别,留下了一段千古绝唱,吸引着无数游人登楼远眺,浮想联翩。同学们,假如你有机会登上黄鹤楼,面对着浩荡的江水,飞翔的沙鸥,那一刻,你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两个人--
师:一定会情不自禁地想起一首诗--(生读)《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师:你一定会再次面对长江深情吟诵道--(去掉文字)
五、拓展:
师:多情自古伤离别,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笔下,“送别”二字浸润了太多的意境:他们或执手相看;或踏歌而来;或备酒饯行……这些都是千古绝唱。
古往今来,许多大家都创作了送别名诗。你们知道哪些送别的名句吗?(自由发言),好,老师这儿也收集了几句,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诗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齐读诗句
六、检测反馈:
师:拿出你们准备的书签,选择两句自己喜欢的送别名句,把它美美的写下,送给你最好的朋友。我相信即使你们以后分别了,相信这份深厚的情意也会永远留在彼此的心中,就像李白和孟浩然一样
师:这些都是古诗中的送别名句,课后再读读整首诗,一定再次会被世人的情感深深感染。
让我们一起深情地美美地背诵这首诗,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束,好吗?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