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赤峰市林西县大营子寄宿制小学 王艳会摘要: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要正确处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的关系,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教师关注的对象是知识而不是学生,学生必将沦为课堂的奴隶,知识的容器;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不能传给丰富的知识,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正确处理课前预设于生成的关系,和谐的课堂应该是课前的预设与课内生成平衡,将一些有用的信息则应该根据课时目标,使之有机融入教学与设之中。正确处理课堂教学严禁扎实与灵活多变的关系, 应该是灵活有序,严禁有度,活而不乱,严而不僵。正确处理积极肯定与巧妙法否定的关系,用积极肯定诱发学生诱发学生的参与兴趣,体
2、验成功的喜悦;用巧妙的法否定使学生知道期间的差距,知晓努力的方向。关键词:构建 和谐愉悦 教学环境正文: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 ,首先强调的是和谐。和谐就是协调。和谐的教学,是各种教学资源兼容共生、互促互进的活动和谐的课堂,是师生释放个性、体验生命的平台;愉悦,是教师和学生群体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情绪、情感、态度及心理体验。只有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才能培养良好的心理状态。没有和谐愉悦的教学环境,就无法使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全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把“苦学”变乐学就成了一句空话。所以,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应该是每一位敏于思考的教师孜孜不倦的追求。
3、一、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基本特征 具有什么特征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称之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1课堂气氛友好。真正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民主与平等成为第一法则,是师生精神敞开后所营造的表达自由、言说生命的独特空间。课堂中,洋溢着彼此的理解与宽容,相互的尊重与关爱,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是师生生命成长中辉煌的驿站。每一个个体都能充分感受到心灵的愉悦以及生命的尊严。 2师生情思奔涌。真正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学生与教师亲切互动,并不断催生彼此的兴奋点,促使双方的主体性因对方的出色发挥而更积极。于是,师生情绪越发高涨,思维越发敏锐,所有的潜能都得到唤醒与激活,文本解读深刻而多元,课堂教学更加繁荣与
4、精彩。 3教学效果显著。真正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它始终着眼于学生的发展。师生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依托文本进行科学的训练,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增长,理解得到加强,想象得到拓展,情感得到升华,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得,综合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二、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的意义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的根本意义是什么? 1促进有效学习。所谓有效学习,就是指学生在教师所组织的教学活动中能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但就目前的课堂教学而言,存在较多的随意性,教师与学生的对话浮在文本表层,甚至呈现游离状态,而且非学习活动泛滥,这些现象都在很大程度上致使学习低效或无效。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的目的
5、就在于,教师在课前深入研究文本,洞察学情实际状态,明确重难点,选择科学的教法与学法,作好充分的教学预设,杜绝非学习等低效或无效的活动,使教学活动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并通过友好的课堂气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参与,从而提高学习活动的有效性。 2实现“全人”发展。“发展观”和“全人观”是马克思主义全面发展学说的核心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学说观点,人发展的标准应该是“全人”标准,即人应该求得全面的、整体的、和谐的发展。事实上新课程已经实施多年,但依然存在两种明显制约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倾向:一是“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想。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其出发点就在于促成无视学
6、生兴趣、需要和身心健康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以及片面强调学生兴趣、动机,忽略教师主导作用,致使教学弥散低效的“以学生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从对立走向统一,构建“以情境为中心”的课程思想,从而促成学生以“知识和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在友好的课堂氛围中得到全面培养,真正实现“全人”式发展。3深化课程改革。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是深化新课程改革的需要。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关注学科知识,更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师把学生当作生命的、独立的、发展的人,把教学过程当作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使课堂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结果走向过程。而这些,又恰恰与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有机榫合。无
7、疑,和谐愉悦课堂教学环境的构建对深化课程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三、如何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 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究竟需要处理好哪几个关系呢?1、处理好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关系。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是构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的前提在教学中实施良好的教育首先要使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充满一种和谐之乐,时时弥漫着浓烈的情感气氛。首先,教师情要真。教师是课堂教学心理环境的直接创造者。教师要以甘于奉献的精神及娴熟的教育技巧在学生的心头树起至善至美的形象,使学生敬其师,信其道。乐其学。教师必须保持良好的情绪,亲切的教态,将自身之情融于与学生的合作之中。教师要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传递
8、给学生亲切、平等、爱护、尊重、激励等人类最崇高的情感信息。即使学生在出现错误和困难时也不要妄加批评指责,给学生的应是引导、点拨和期待,使学生从中得到鼓舞的力量。其二,同学情要诚。教学中教师注意提供健康友好合作的心理环境。同学间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人际关系,健康纯洁的感情,有助于优化课堂教学。教学中教师注意协调人际关系,让学生以羡慕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成功。特别是当那些后进的同学有了进时,同学们要给予发自内心的热烈的掌声,使他们的心灵得到震颤,受到强大的推动,产生奋进的欲望。要引导学生以友善的态度对待同学学习上的失败和遇到的困难;教师为他们创设一个友爱、团结、合作的共同进步的心理环境,使学生在
9、民主和谐的环境中进步成长。使同学问友好合作,积极向上,在无拘无束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中获取知识,让儿童人人都得到爱,个个都学会爱。课堂中,有两个比较明显的角色,即教师与学生。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引领者、促进者,处于课堂的主导地位;学生是在教师组织的教学活动中求得自我发展的人,处于课堂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与学生的主体必须保持平衡,任何一方的旁落都将导致课堂教学的不作为。譬如,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那么教师的关注对象就不是学生而是知识,不是学情反映而是知识呈现,学生兴趣、动机遭到冷漠,必将沦为课堂的奴隶,成为知识的容器;如果过分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教师就不能激发学生自己未能察觉的兴趣和需要,
10、不能传给学生丰富的知识,不能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谈不上课堂气氛的调节、学习方式的变革,更谈不上学生真正意义上的发展。2处理好课前预设与课堂生成的关系。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被看作师生人生中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中有意义的构成部分。在生成的过程中,师生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他们可能产生灵感,发挥出创造性,使课常出现不曾预约的精彩。课堂因为有了生成,才拥有了充满生命的气息,才拥有了撼人心魄的感动。当然生成是相对于预设而言的,“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课堂教学必须要有预设。教师在课前必须要研究学生,研读教材,研制教学目标,思索教学策略,设计教学程序。我们课前预设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
11、中,需要开放地融入弹性灵活的成分和始料未及的体验,需要灵动地融人教师的教学机智和经验积累。这样我们的课堂才会在预设的基础上产生灵性的生成这样我们应对生成才会得心应手,才会敏于发现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共通之处,适时调整预设的目标,重新设置开放的、能够适应学生需要的、更能有利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达成的教学流程。一味地追求生成可能会导致教学的失控、目标的游离。但一味地排斥生成也将会造成教学的呆板、人性的流失。因此我们在强调和追求生成的同时,绝不能忽视了预设的作用。这两者只有和谐统一了,才能在课堂这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我以为,预设与生成就如同鸟儿
12、的双翼,我们的语文课堂如果拥有了这对强健的翅膀,就能使学生的心智振翮云间;翱翔苍穹。 3处理好接受学习与自主探究的关系。自主性学习已经成为当前语文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只要走进课堂,我们就会经常见到这样的情景:学生可以自主确定学习内容,自主选择学习方法,自主寻找学习伙伴;学生可以自己去发现问题,自己去探索知识,自己去总结规律,自己去评价学习效果。这种学习方式,确实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张扬学生的个性。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个自主性学习的理念在转化成教学行为的过程中出现了异化,认为学生自主了,教师似乎就可以退避三舍了。课堂上教师已经变得谨小慎微,话
13、语不多了。他们在课堂上只能是做出一种民主的姿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不时听到的是“讨论讨论”、“不要拘谨”、“要敢于发表自己的独到的意见”这一类鼓励的话语,却难得听到他们给学生分析与讲解的声音。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嘛,新课堂上当然容不得教师的分析与讲解了,应该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去感悟嘛。于是乎,只要教师一进行分析讲解了,就会被扣上越俎代庖、剥夺了学生自主探究权利的帽子。岂不知,这种为了强调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而弱化甚至漠视了教师的指导作用,就是把自主学习给“泛化”和“圣化”了,是把自主演变成了一种放任。其实,在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必须要同时坚持着文本作者创作的主体性、教师教的主体性和学生学
14、的主体性,只有坚持了这三个主体性,我们的语文教学活动才能产生一种平衡,才会使语文课堂充满语文的气息,进发智慧的火花,流淌人文的情怀。脱离了文本作者创作的主体性和教师教的主体性,学生学的主体性是无法真正发挥的。应该说,语文作为一门学科,是有着自己特有的课程价值和课程目标的。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学不应该具有强烈的功利色彩,要把“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作为自己的价值追求和课程目标,这一目标应该是落实在每篇课文、每个单元、每个学期、每个年段的教学活动当中的。所以,对于课堂教学来说,理应要有着具体而又实在的教学目标,有了教学目标
15、,教学就不会迷失方向,就会使学生每学完一节课后都能在语文的知识、能力、素养方面有所收获。课堂教学目标的达成需要一种充满睿智的引导。引导就是一种真诚的帮助:学生学习目标的确立,学习资源的开发,学习方式的选择,学习氛围的营造,学习结果的评价以及自我潜能的发现,都是需要教师真诚的帮助的。引导就是一种精当的启迪:学生学习遇到困惑之时,给予适当的点拨,让学生自己去感悟以化解困惑;学生学习浮于表面之时,给予适当的提示,让学生自己去思考以提升认识。有时适度的分析、讲解也是一种有益的启迪。引导还是一种热情的激励: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唤起学生的精神动力,诱发学生的生命活力,靠的就是一种引导。但是引导的同时又会造
16、成一种束缚,所以“导”必须与“放”相融合,让学生的自主与教师的引导合二为一、高度统一,相互促进。关键是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寻找到“导”与“放”的切入点与平衡点,做到“导”、“放”有度。不“放”便无主动性可言,学生就会失去课堂的主体地位,但一味地“放”往往义会使学生无所适从,也会失去了教师教的主体性。无论是“导”还是“放”,都应该要恰到好处,有利于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大道无痕”;都应该要启迪心智,有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自然生成,“润物无声”。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我们在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会学、主动地学,这无疑是我们的明智之举,更是我们的应尽之责。但凡事总得有个度,我们千万不能无视
17、教师的引导,而去追求那种冠以自主学习美名的喧嚣热闹、空洞无物的新课堂。自主学习,更需要教师的引导。我认为,只有让“自主与引导齐飞,学生和教师共舞”,才会演绎出自主学习的精彩课堂! 4处理好严谨扎实与灵活多变的关系。和谐的课堂应该是严谨扎实与灵活多变的平衡。严谨扎实就是锁定目标,务实求本,固本元,关注知识,关注能力,但把握不当将导致课堂机械、沉闷、缺乏生命活力。灵活多变就是方法活泼,手段多样,形式新颖,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和谐。教师要注意联系实际生活,引导扩展,启发联想,创设情境,尽量给学生形象感染,情意熏陶,使学生进入特定的情境之中。借助音乐、图像、语言等,设置一种带有问题性质的真实场景,让
18、学生产生“愤悱”心理,使学生处于迫不急待、跃跃欲试的最佳心理状态之中。 学习兴趣是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最直接因素,是学习的强大的内驱力,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唤起学生的兴奋和愉悦才能创设出和谐愉悦的课堂教学环境。如何激发兴趣呢?首先, 让学生多“看”。教材中许多内容学生常常缺乏感性认识,这就要求教师设法变抽象为具体。如乌鸦喝水一文,教师可做往瓶子里一粒粒放石子使水位逐渐升高的演示;捞铁牛称象的教学,教师可用水盆和小木船做水的浮力演示;看月食用三球仪做太阳、地球、月亮三个天体运行演示。这些不看是不容易讲明白的。其次,让学生多“动”。素质教育的实质就是使全体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得到发展。新课程强调教
19、师在教学中想方设法为学生创造动脑、动口、动手、动笔的机会,让他们以主人翁的姿态出现在课堂上,主动愉快地学习语文。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可以为每个学生制作一块小黑板,用于课堂练习。再次,让学生多“编”。编一些琅琅上口的顺口溜教给学生,帮助他们掌握某些知识、规律,效果很好。如老师们引导学生背诵汉语拼音形体歌、四声标位歌、拼读规则歌等;教看多幅图说话写话时,一位老师编了一首顺口溜:“多幅说话也有法,一幅一幅细观察,每幅弄清画什么,排列次序莫弄差。根据画面来想象,六个要点别落下,过渡词语运用好,然后写出一段话。”这首顺口溜体现了教学要求,并教给了学习方法,便于记忆,愉悦了学生的心理。最后,让学生多“赛”
20、。争强好胜是小孩子的一种心理特征和心理需要。要让孩子们愉快,就要满足他们这种需要。可以学习电视台组织知识大赛的形式,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参赛。 另外,要注意“创”字。创造教育是利用学生的好奇心,通过培养想象能力来实现的。如在授课前放课文的配乐录音,让儿童闭上眼睛“过电影”,想象出文中的自然景物、人物动作、神态及心理活动,或补充课文中省略的语言或情节,补叙文中略写部分。教师还可以启发学生想象事情的结果。如教小猴子下山一课后,让学生想,小猴子回去后经过认真思考,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它会怎样做?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谐的课堂,气氛友好,师生互动,犹如行云流水,时缓时急,忽高忽低,错落有致,是一
21、曲师生共同唱响的生命之歌。 但是,处理不好将过犹不及,容易花拳绣腿、花里胡哨,造成目标游移、随意发挥。事实上,无论是严谨扎实,还是灵活多变,都各有长短,关键在于能否扬长避短,相得益彰。总之,严谨并不意味着“不活”灵活并不意味着“不实”,应该灵活有序,严谨有度,活而不乱,严而不僵。5处理好积极肯定与巧妙否定的关系。在新课程理念的引领下,教师鼓励学生对文本进行个性化解读,以寻求答案的丰富多彩,然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又缺乏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他们面对学生的各种回答。往往顺其自然,不置可否,弄得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知对否。因此我想到了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问题。评价依然成为制约目前语文
22、新课堂的一个瓶颈。新课堂倡导的是一种激励性评价,通过这种评价来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充满对智慧的挑战和好奇心的刺激的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这无疑是正确的。 正因为这个原则,现在我们的课堂上教师用得最多、频率最高的课堂评价语言是“你真棒”、“你真了不起”、“你的见解很独特”这一类赏识性的话语。教师有时连错误的东西也不敢否定,似乎一否定就会扼杀学生的灵性与智慧,就是不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殊不知,一味地赏识也会成为学生成长历程中的“温柔杀手”。我们知道文本作为作者独特思想和体验的载体,它的价值和内涵的发掘,在我们语文教学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通过文本,我们汲取了文化营养,并
23、获得了一定的价值观念和实践能力。面对文本,我们没有理由对它自己的内在的意蕴和价值说不。我觉得,我们语文课堂所追求的独特体验应该是建立在尊重文本基本价值取向基础上的独特体验。所以,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应该有一个基本的标准,这个标准就是:在尊重学生独特体验是,勿忘文本是语文教学之根本;在尊重文本价值时。勿忘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主观体验。有了这个相对的评价标准,我们在课堂教学评价时就能够把握分寸,就会对学生自己发表的一些见解做出恰如其分的汗价:学生的观点正确独到的,就理直气壮地给予表扬;学个的见解不够完整的,就不厌其烦地进点拨;学生的认识出现偏颇的就直言不讳地加以引导。值得一提的是,语文学科的性质决定
24、了这个评价标准不能过于理性,应该具有一定的模糊性。过于理性了,会容易挫伤学生和扼杀学生思纤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我以为,只要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能够出以公心,既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又不忘却文本的价值取向,这样就会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创新精神,语文素养形成的催化剂,使学生获得生动活泼的发展。其实,肯定与否定都是评价学习活动的有效手段,都是诱发学习热情的不竭动力,只要运用科学,对学生而言都极其珍贵。没有肯定,怎么诱发学生参与的兴趣,怎么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同理,没有否定,学生又如何知道其间的差距,如何知晓努力的方向。它们是促进学生长足发展的双向动力,缺失任何一方学生的发展都将不尽完美。需要提醒的是,肯定也好,否定也罢,都必须言之有理,言之有物,有针对性,切忌泛而空。“极高明而道中庸,执其两端而用之。”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中庸之道,也是构建和谐愉悦课堂教环境的思想精髓。参考文献:语文课程标准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