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29“月”小考古文字研究(34):529532,2022“月”小考张振谦步黟堂古陶文集存齐国(1)卷三收录59方齐陶文,其第35方拓片如下:此陶文也见于 齐陶文集成(2)1.069.1,原释文为“大市月”,这是正确的,但其未对释文作出详细说明,还有必要对释文作出进一步解释。“”即“溺、尿”之异体字。说文:“,没也。”段注:“此沉溺之本字也,今人多用溺水水名字为之,古今异字耳。”宋本玉篇:“,奴的切。孔子曰:君子于口,小人于水。今作溺。”字形见于古文字,如 新甲骨文编(3)收录下列“溺()”字:(合 137 正)、(合 557)、(合 4305)、(合 13887)、(合 17959)、(合
2、21418),字形像人遗尿之形,唐兰、李孝定等认为“”即为“尿”字(4)。刘钊进一步指出:“其实以往的考释诸家忽视了 字本来就是 尿 的本字,这个字见于甲骨文,作 ,如今看来应该是正确的。溺 尿 音义皆同,本为一字之分化。”(5)极确。“”字也见于战国文字,如 战国文字字形表(6)收录下列楚系、晋系文字“”:郭店语二 36陶汇 681对于上举郭店简字形,裘锡圭指出:“说文水部:,没也。从水从人。即 溺 字。简文此字读为 弱。”(7)此两“”字形体与齐陶文构形基本相同。古文字有如下字形:集成 261.2王孙遗者钟包山 177包山 246郭店老甲 33珍秦 266珍秦 99郭沫若(8)、于省吾(9
3、)等认为上述王孙遗者钟字形由“弓、水”三个偏旁构成,廖名春将上述4例楚系文字皆释为“溺”(10),刘钊认为上述2例秦印文字也是“溺”(11)。上述字形释为“溺”字是正确的,但是其形体分析却仍有争议。廖名春不同意字形从“弓”,他认为:“其实,弱 字并非从 弓 从 彡,说文 与段玉裁注都有问题。所谓 弓,乃530古文字研究人的侧身形象,战国文字中 人 作偏旁时与 弓 混,许慎将 人 误作了 弓。所谓 彡,乃尿水的形象。两人侧身站着撒尿,这就是 弱 字的本义。所以,也不过是 弱 省略了一个人而已。”我们认为上述说法各有可取之处。结合前面对“”的探讨,从字形上看,上述“溺”字形体应是由“水、弓、”三部
4、分组成的,可隶定为“”。其字形的左上部,确实存在着从“弓”和从“人”两种写法。如前人所言,战国文字中“人”作偏旁时与“弓”混同,是一种常见现象。我们认为从“弓”者为正,从“人”者为讹。首先,上举6例字形中,有5例从“弓”,1例(包山 246)从“人”,在数量上好像从“弓”的字形占据绝对的数量优势,其实不然,因为我们并没有穷尽列举楚简“”字形体。我们认为从“弓”的依据是:这6例字形分属楚、秦两系文字,分为金文、楚简、秦印三种字体,仅楚简文字有从“人”的,从区系写法占比、字体写法占比两方面统计,从“弓”都是主流写法。其次,一般说来,楚简文字的“行书化”意味很浓,字形讹变的可能性较大,字体书写随意性
5、较大;而金文、秦文字形体则相对保守、规范,字形的讹变可能性较小,字形具有较强的参考性。所以,我们倾向于“”字左上部为“弓”旁。第三,在目前见到的所有“”形体中,其左上角无论是写作“弓”,还是写作“人”,都与右上角“”旁的“人”形写法迥然有别。所以,即使左上角写成了“人”形,也不宜看作是“人”旁。总之,“”字当从“水”从“弓”,“”声,释为“溺”。“”字也可以分析为从“水”“”声。“”即“弱”字,见于楚简,字形写作:清华三祝辞 1字形左侧偏旁为“弓”,与右侧的“人”旁区别尤为明显。说文:“,桡也。上象桡曲,彡象毛牦桡弱也。弱物并,故从二。”段注:“引伸为凡曲之偁。直者多强,曲者多弱。上象桡曲,谓
6、弓也。曲似弓,故以弓像之。”“”字从“弓”,即“弱”之初文,与“强”字从“弓”意同,表示弓弱无力,这是有其构形理据性的。由上知,小篆“弱”字从“弓”是源自战国文字的,或即“”之讹变。将上清华简“”字形体与 说文“弱”字小篆字形对比,可知“弱”字右侧的“弓”旁,应即“人”旁的讹变;“弱”字左侧的“”旁,应该是“弓”旁的类化。讹变的动因可能是字形追求左右对称而导致的偏旁间相互类化,这种类化讹变是符合汉字演变规律的。所以,“”字从“弓”“”声,本义为弓弱无力。“”字从“水”“”声,为“”之后起本字,即“”“”为古今字。说文小篆“弱”“溺”分别为战国文字“”“”之形体讹变。传抄古文“弱”(12)字写作
7、:(碧)、(汗 3.41)、(四 5.23 老)、(四 5.23531“月”小考老)、(四 5.23 华)、(海 5.23)、(海 5.23);“溺”(13)字写作:(海 5.8)、(海 5.31)。可以看出,传抄古文“弱、溺”与战国文字“”字形体基本一致,皆应为“”之借体。由此可证,“、弱、溺”三字有着密切关系。说文:“尿,人小便也。从尾从水。”就是说,许慎以为写作从“尸”的现代汉字“尿”本应从“尾”,小篆写作。这种小篆构形可能仅仅是汉代文字的写法,先秦“尿”字结构其实未必如此。从上面的梳理看,“尿”字形体皆写作“”或“溺”,而从“尾”的古文字“尿”目前尚未发现,或许并不存在。汉代文字“尿”
8、之形体,应为战国文字“”的讹变。楚文字“”或写作:清华四筮法 48从“尸”从“水”,当即“尿”字。前面说过,古文字“人、尸”两个偏旁容易混讹,此“尿”字应是战国文字“”之讹体。除此之外,上举传抄古文“弱”字的第一个字形也有讹变为从“尸”旁的倾向。李孝定在谈到甲骨文“”字时指出:“(尿)字从尾无义,当是从尸从水会意。”(14)当属可信。说文:“溺,水。自张掖删丹西,至酒泉合黎,余波入于流沙。从水弱声。”段注:“按今人用为没字,溺行而废矣。又用为人小便之尿字,而水名则皆作弱。”从上面所列“、溺”字形演变关系看,段注是错误的,“溺、”应皆为“尿”之异体,本义当为小便之尿字,非为假借。而便溺之“溺”与
9、弱水之“溺”应为同形字,二者在字义上没有关系。庄子人间世:“夫爱马者,以筐盛矢,以蜄盛溺。”史记范睢蔡泽列传:“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僇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中热,故溺赤也。”齐陶文“月”为齐月名,即“溺月”或“尿月”,月份或与便溺有关,具体为哪一月待考。目前见到的齐月名,除了“月”外,还有“禝月(二月)(15)、冰月(十一月)(16)、弌日(一之日)(17)、春月(三月)、饭香月、酨月、月”等。“从齐月名的用字看,齐人率真纯朴,月名口语化较强,浅显易懂皆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18)现在看来,齐人不仅性格率真纯朴,而且其月名用词更是通俗浅陋、粗鄙不羁。附记:本文为国家社
10、科基金专项“商周记时铭文资料的整理与研究”(2018VJX084)的阶段性成果。(作者单位:河北大学文学院)注:(1)唐存才 步黟堂古陶文集存齐国,2019年原拓本。(2)成颖春编著 齐陶文集成,齐鲁书社2019年。532古文字研究(3)刘钊、洪飏、张新俊编纂 新甲骨文编 第623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9年。(4)(14)于省吾主编 甲骨文字诂林 第20页,中华书局1996年。(5)刘钊 古文字构形学 第271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年。(6)徐在国、程燕、张振谦编著 战国文字字形表 第1530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7年。(7)荆门市博物馆编 郭店楚墓竹简 第206页注9,文物出版社19
11、98年。(8)郭沫若 郭沫若全集(考古编)第八卷第347349页,科学出版社2002年。(9)于省吾 双剑誃吉金文选 第110页,中华书局2009年。(10)廖名春 出土简帛丛考 第145页,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年。(11)同注(5)第270272页。(12)徐在国编 传抄古文字编 第888页,线装书局2006年。(13)同上注第1084页。(15)刘心源 奇觚室吉金文述 卷六三六,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刻本。(16)吴式芬 攗古录金文 卷二之三四,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刻本。(17)何琳仪、高玉平 唐子仲濒儿匜铭文补释,考古 2007年第1期第6469页;董珊 “弌日”解,文物 2007年第3期第5861页。(18)张振谦 齐月名初探,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2014年第9期第5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