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楚文字中的“臼”.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927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3.9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楚文字中的“臼”.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楚文字中的“臼”.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楚文字中的“臼”.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430古文字研究古文字研究(34):430435,2022楚文字中的“臼”肖 攀说文:“臼,舂也。古者掘地为臼,其后穿木石。象形。”段注:“杵下云舂杵也,则此当云 舂臼也 明矣。引申凡凹者曰臼。”可知臼乃舂具,古人掘地为臼,或凿挖木石为臼。古文字“舂”作(合26898)、(集成9399伯舂盉),象双手持杵于臼中舂捣,可为参证。说文 系字书较为准确地阐释了臼的构形本意。楚文字中的“臼”演变为具有广泛类化能力的构字部件,表现出一些独有的特点,本文尝试对其稍作梳理和总结。本文凡不加引号之臼代表杵臼之臼,即臼的本形;凡加引号之“臼”代表臼以及由其他文字形体演变而来的“臼”的总和,即类化的“臼”。楚文字

2、同形现象较为复杂,涉及的字形众多,存在的疑问也很多,我们的工作肯定存在疏误,请大家批评指正。一楚文字中的臼及表示“凹”形的“臼”楚文字中的臼多用为表意部件参与构字,如“舀”字或“舀”旁:(安大诗2)、(安大诗55)、(郭性44)、(清华六子仪6)、(清华三琴舞1)。说文“舀,抒臼也”,即从臼中舀取所舂之物,所从之臼可视为杵臼之臼的本形。掘地为“臼”与掘地为“凵(坎)”是类似的行为,所掘出的下凹地形在古文字中的写法也类似。古文字中从凵的字,后来往往写成从“臼”。楚文字中源自凵的“臼”如“沈(沉)”字作(郭穷 9)、(清华一皇门 1),右旁所从应与“臽”有关,其“臼”形系从凵形类化而来。楚文字“本

3、”作(上博一孔16)、(清华六管仲2)、(上博一孔5)、(上博四曹20)、(清华五厚父11),其中累增“臼”形的写法较特殊,学者持谨慎态度一般认为其构形不明。我们认为这类写法中的“臼”也源自凵,是对树木根本所在位置的一种强调。这种包含“臼”的写法固定并流行之后,“臼”就成为一种抽象的区别形式(记号),其在字中的位置自然可以上置,或置于木中(此类写法也受到“若、异”等字所含类化形态的影响)。这种移动部件的方式,在楚文字“身”中也可以看到。说文“鑿(凿),穿木也”,即凿挖木料。楚文字中的“凿”字作(安大诗104)、(九店 5627),以斤琢挖,所从之“臼”的表意范畴已不限于杵臼之臼,可泛指凿挖产生

4、的凹形,前述源自凵形的“臼”也属此类,即段注所说“引申凡凹者曰臼”。曾侯乙墓简有“敮”字作:(曾2)、(曾11),楚文字编指出其“左旁从倒矢插入臼中”,刘钊分析其所从431楚文字中的“臼”之“臼”“应与凿字所从的 臼 形取义相同,表示箭插入某处后造成凹陷”。清华简有从干从“臼”字作(清华五三寿 24),读为“悍”,其“臼”形亦应与凿或凵形取义相同。二楚文字独体的“臼”读为齿,“臼”参与构字时可表意牙齿楚文字中独体的“臼”,目前仅在包山简中发现4例,如(包山272)、(包山276),从辞例来看大概均应读为“齿”。楚文字中是否有独体的臼字,独体的臼字与读为齿的“臼”写法是否有所不同,还有待新材料的

5、证明。楚文字典型的“齿”字作:(信阳9)、(曾 1)、(郭语四 19),与齿字初文作(合 21406)、(合 2546)、(合 17308)、(合 10349)、(合 419)、(合 11006)不同,较为形象的齿形变为“臼”,并“加止为音符,遂变成形声字”。上博简有齿字作(上博一缁衣 2)、(上博一缁衣 19),皆读为“志”,字形下部不从“臼”,写法殊异。按照 说文 的解释,可知“门牙曰齿,在两侧者称牙”。楚文字中承自商周文字(,集成4213敖簋盖;,集成4467师克盨)的“牙”(,郭语三9)基本都读为“与”。读为“牙”的字写作与 说文 古文形同类的(郭缁 9)、(曾 165),累增了表示齿

6、的“臼”形,“大概是因为牙字被借为与,所以又加上义符齿”。楚文字中读为“噬、澨”或“逝”的字作:(包山 151)、(郭语四 19)、(清华三良臣 10)、(清华六子产 21)、(清华六子仪 18),皆含“臼”形。孟蓬生将形隶定为(),指出其应即噬字,可看成啮字的异体,啮与噬本一字一词。清华四别卦简7有“噬”字作,整理者将其隶定为,认为“应分析为从齿从又欠声。欠为谈母溪部字,与月部禅母的筮、噬可以通假”。再综合考虑郭店简 语丛四 简19字所在辞例“善事其上者,若齿之事舌,而终不(噬)”,李零指出:“简文是说牙齿配合舌头但不咬舌头。”直言牙齿与舌头配合之默契。可知目前学界对、的隶定与分析皆是可信的

7、,字中之“臼”皆表牙齿,而且、很可能即一字异体。三楚文字中与人和动物肢体有关的“臼”楚文字有些“臼”由人或动物肢体有关的字形演变而来,如兒、鼠、若、异、蠃、萬等。(一)与人或动物头部有关的“臼”楚文字“兒”作:(郭语四 27),上部从“臼”。甲骨文“兒”作:(合 3399)、(合 14681)。说文:“兒,孺子也。从儿,象小儿头囟未合。”依 说文 解释,所从之“臼”由小儿头部形体演变而来。楚文字“鼠”作:(帛乙)、(安大诗80)。鼠字初文作:(合 2804)、(合 14116),应是喜啮咬的小鼠的象形。楚文字“鼠”所从“臼”由鼠头演变而来。432古文字研究(二)与人手臂或虫螯等有关的“臼”楚文

8、字“若”作:(清华一尹至 4)、(清华一祭公 5)、(包山 70)、(清华三琴舞 9),字中“臼”形由上举的手臂(,合 21128;,合 6497)演变而来。楚文字“异”作:(包山 46)、(新甲三 20),“臼”形也是上举的手臂(,集成 2838曶鼎)演化而来,有些异体(,郭语二52;,新零165)中尚能看到演化的中间形态。清华简 封许之命 简6有字作,记赏赐物“毛织品”的名称,所从“臼”形也由举起的手臂演化而来,可参看甲骨文“”字作(合 4445)、(合 5936)。楚文字“萬”作(帛甲)、(郭缁2)“臼”系由较象形写法(,楚公逆钟;,楚嬴匜)中的虫螯形演变而来。萬字这种写法,与形近的“禹

9、”(,郭唐10;,上博二容 23)和“禺”(,郭老乙 12;,新乙 445)之间形成了明确的区别特征。“”字甲骨文作:(合 35255)、(合 32705),学者或以为即“蠃(螺)”字初文,象蜗牛、蛞蝓之类软体动物。楚文字有些“”字写作:(包山 41)、(仰 7),字中“臼”形由象动物身体的字形演变而来。这种“臼”形的写法与“员”字作(郭老乙 3)、(郭老乙3)、(上博六用14)者类似。谭生力指出员字“臼”形系“鼎身目形部件演变”而来,综合(郭老甲 24)形一类员字的写法和楚文字演变的一般规律来看,这种判断是可以信从的。四楚文字中用作音符的“臼”杵臼之臼和表示牙齿的“臼”在楚文字中可用作音符,

10、其他来源的“臼”形似暂未见音符用例。楚文字“舊”作:(曾164)、(包山242)、(郭性26)、(上博一性16),以臼为音符。楚文字“斯”作:(上博一孔27)、(清华五厚父9)、(信217)、(清华一金縢 8)。安大简 诗经 简88“玼”作,从“斯省声”。古文字“斯”一般从“其”,说文:“斯,析也。从斤,其声。”魏宜辉指出“臼”古与“其”音近。上博二从政(甲)简12有“识”字作,整理者将其隶定为,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 将其改隶为,且注明齿、戠皆为音符(21)。五与“臼”相关的疑难字(一)楚文字从“臼”的“面”字与清华简中的字楚文字“面”有从“臼”的写法:(包山 272)、(郭尊

11、 15),与较为标准的写法(,清华六筮法 46;,清华六子仪 12)不同。“面”字初文作(花东 113),433楚文字中的“臼”李孝定 甲骨文字集释:“契文从目,外部象面部匡廓之形。”(22)“面”字中的“臼”形大概是由象面部轮廓的形体简化而来。清华四别卦简2有字,整理者隶定为,并指出:“字当分析作从页从齿已声,是颐的异体字。颐的本意为面颊,故以页以齿为意符。”(23)上述“颐”字中的“臼”与“面”字中的“臼”,是否有共通之处,还有进一步讨论的空间。(二)“毁”字楚文字“毁”字作:(郭穷14)、(集成12110 鄂君启车节)、(郭语一108)、(上博二从政(甲)18),古文字谱系疏证 认为“疑

12、毁齿之毁之本字”(24),并引 集韵 寘韵“毁,齓也”、正字通 齿部“齓,俗龀字”、说文“龀,毁齿也。男八月生齿,八岁而龀,女七月生齿,七岁而龀”等作为参证。(三)包山简中的“憖”字包山简中“憖”字作:(包山15)、(包山194)、(包山172)、(包山16),其中形稍为特殊,以往有过各种讨论。包山楚墓文字全编将其隶定为,确释为憖,同时怀疑“下所从臼旁或为心之残形”(25)。观察竹简图版,字较清晰,未见明显残泐,也不存在书写空间不够致字形残缺的情况。再比较楚文字心形各类写法,其残形与下部也难以完全契合。因此,字编作者虽有怀疑,仍将该字隶定从“臼”,处理方案十分审慎。“憖”字从“猌”,说文:“猌

13、,犬张龂怒也。”“憖”在简文及传世文献中用为“不服、不愿”等心理义,“犬张龂怒”正可表达类似的情貌,将形下部分析为强调表示牙齿的“臼”也较合理。该字虽然前有三例从心之写法,较为统一,但楚文字异体繁出,同批简文出现写法特殊的个例不足为奇。(四)其他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三)中有下列从“臼”之字,其“臼”旁来源应在本文所述各类“臼”之范围内,具体归属还有待深入探讨或更多新材料字形的支撑。现暂列其字形、辞例、整理者考释意见等如下,以便观览。,良臣 3:泰(颠)。整理者隶定为“”,人名。,说命下 3:王曰:“既亦(诣)乃服。”整理者隶定为“”,并指出:“诣,汉书杨王孙传 注:至也。”(26),芮良夫 1

14、8:恭(监)享祀。整理者隶定为“”,并指出:“从见从心从臼,疑为监之异体。”(27)六 结语偏旁分析法是常用的古文字考释方法,对构字部件的演变来源进行深入细致地考察,形成系统性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考释古文字时提高效率少走弯路。楚文字中的“臼”有多种演变434古文字研究来源,构字功能多样,如果对相关情况把握不足,在进行字形分析时就容易产生失误,影响考释结果的准确性。通过梳理不难发现,虽然“臼”字“臼”旁在楚文字中常见,但我们对其认识仍旧存在不足。上举很多从“臼”的字例,都经历过较为长期曲折的释读过程,一些字形学界至今没有定论;还有一些是新出现的字形,其构形尚不十分明确,有待更加深入的研究或更多新材

15、料的佐证。李守奎提出“系统释字”理念,旨在突破一个字一个字地考释和阐释的方法,把文字置于构形系统的各种关系中加以研究(28):系统释字法是以汉字构形的系统性为基础,将具有某种关系的若干组文字放置在静态的构形系统和动态的演变过程中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全面释字的方法。系统释字法的核心是不孤立地、静态地观察与阐释汉字,是将依据某种特点类聚成一组或几组文字置于静态的构形系统和动态的演变过程中,找出区别,观其会同,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出土楚文字材料总量丰富,种类多样,相关古文字发展和演变现象体现较为全面,学界对其中的基础常见字也有较充分的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使用“系统释字”理念,以系统性的眼光对其文字构形

16、加以梳理和考察,时机已经成熟。我们对楚文字中“臼”的梳理和总结,只是从一个较小的角度展开的工作,以期对“臼”的来源和构形功能有一个系统性的把握,对个别疑难字的释读产生一点推动作用。附记:本文是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楚文字构形分析与疑难字考释”(18CYY034)的阶段性成果;也是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社会科学规划项目“基于Python语言的古文字云数据处理平台”(JJKH20201136SK)的前期成果之一。(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注:郭沫若主编,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 甲骨文合集,中华书局19781982年。后略不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殷周金文集成(修订增补本),中华书局200

17、7年。后略不注。肖攀楚文字“沈”字刍议,第四届“古文字与出土文献语言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第 202页,2021年7月。李守奎、曲冰、孙伟龙编著 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五)文字编 第361页,作家出版社2007年。李守奎编著 楚文字编 第205页,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刘钊 “臿”字源流考,古文字研究 第30辑第595页,中华书局2014年。(25)李守奎、贾连翔、马楠编著 包山楚墓文字全编 第311页,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年。于省吾 甲骨文字释林 第221页,中华书局2009年。同上注第222页。435楚文字中的“臼”季旭升 说文新证 第138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0年。孟蓬

18、生 郭店楚简字词考释,古文字研究 第24辑第404408页,中华书局2002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肆)第134页,中西书局2013年。李零 郭店楚简校读记 第481页,三联书店1999年。刘钊主编 新甲骨文编(增订本)第585页,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年。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伍)第121页,中西书局2015年。同注第270页。黄德宽主编 古文字谱系疏证 第2316页,商务印书馆2007年。谭生力 楚文字形近、同形现象源流考 第5657页,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8年。安徽大学汉字发展与应用研究中心编,黄德宽、徐在国主编安徽大学藏战国竹简(一)第130页,中西书局2019年。魏宜辉 楚系简帛文字形体讹变分析 第101102页,南京大学2003年博士学位论文。(21)同注第401页。(22)李孝定编述 甲骨文字集释 卷9第2851页,史语所专刊1982年。(23)同注第131页。(24)同注第2863页。(26)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编,李学勤主编 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第129页,中西书局2012年。(27)同上注第153页。(28)李守奎、肖攀 清华简 系年 文字考释与构形研究 第22页,中西书局2015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