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以《荷叶·母亲》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39925 上传时间:2023-11-27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4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以《荷叶·母亲》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以《荷叶·母亲》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以《荷叶·母亲》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语文课堂YUWEN KETANG 教师TEACHER 0272023 年 6 月Jun.2023统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以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名著导读等为主要版块,构建了以“教读自读课外阅读”为主的“三位一体”阅读体系,其中,自读起到了衔接作用,它既能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方式,又有助于为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积累经验,其价值和意义不容小觑。所以,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自读指导方案,依照自读课文的体裁和题材等,引导学生开展自主阅读和鉴赏活动,以此丰富其阅读体验,提高其感悟能力。荷叶母亲是统编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自读课文散文诗二首的其中之一,在这篇课文的自读指导中,教师要结合单元导语中的语文

2、要素“重视朗读”“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搭建有针对性的自读支架,让学生能够将其储备的知识、习得的阅读技巧等运用于自读活动之中,以此检验他们的学习成果。一、朗读文本,明确情感基调“读书百遍而义自见”出自三国志魏志王肃传,是指只有熟读书籍才能真正领会其含义。在自读课文的过程中,朗读不仅是学生熟悉课文内容、扫清生字词障碍的主要途径,还是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结构、情感基调的重要方式。教师要高度重视朗读的功能和作用,将其作为指导学生自读的第一步,让学生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全面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行文结构、写作手法等,并能初步走进作者的情感世界,了解课文的情感走向。此外,学生在朗读时,既要结合课文的注

3、释,了解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又要依据课文的体裁,合理地调控语气、语调和节奏等。只有在准确把握节奏、音律的前提下,才可明确课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荷叶母亲是一首散文诗,作者以借景抒情的艺术方式,借荷叶赞颂了母爱的伟大,也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真实情感。从其体裁上来看,散文诗语言优美、精炼,情感充沛,教师可以将散文诗中充沛的情感作为切入点,在原文中找寻富含情感的语句,据此设计问题,让学生掌握朗读散文诗的技巧,加强他们的朗读体验,使其更深入地体会散文诗中丰富的情感。以荷叶母亲的文本内容和主题为主要元素,教师引导学生朗读的步骤如下:首先,初读感知。在课堂教学的初期,为了让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主要内容,教师可

4、以为学生留出35 分钟自主朗读的时间,让学生借助课文注释等助读元素,初步感知文本的内容和整体风格,并借助“注意品味文章语言的清新典雅”等旁批,让学生明确朗读中应注意的事项,为其后续参与朗读和细读活动奠定基础。其次,问题引领。经过自主朗读,学生能够扫除文本中的生字生词障碍,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过渡到朗读的第二步。教师可以结合文本的具体内容,设计和提出启发式问题,让学生关注课文本身。如针对“有些烦闷”这一表达作者主观情感的语句,教师可以提出“在文章的开头,作者为何会有有些烦闷的感觉呢?你能否从文章中找出原因?”的问题,要求学生边朗读边在原文中寻找相关语句。结合此问题,学生能在朗读的过程中找

5、到作者“有些烦闷”的原因,如天气原因“半夜里听见繁杂的雨声,早起是浓阴的天”。景物变化方面的原因“那一朵白莲梗上只留个小小的莲蓬”等。此外,教师可继续追问:“作者摘 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自读课文的指导活动,有助于增加学生的阅读积累,有助于其主动运用所学知识和阅读技能开阔自身的阅读视野,达到增加阅读量、提升阅读水平的目的。文章以荷叶母亲为例,从朗读文本、聚焦语象、比较分析、重现画面和读写相融等方面,探索初中语文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为学生搭建多元化、创新化的阅读支架,指导他们开展高效率、高水平的自读活动,使其于自读的过程中实现群文阅读目标,不断拓展文学阅读的范围。作者简介:李 英(1975),

6、女,福建福安人,一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3-0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3)18-0027-03关键词: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荷叶母亲李 英(福建省福安市老区中学,福建 宁德 355000)初中语文自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以荷叶母亲为例语文课堂0282023 年 6 月用比喻的手法写白莲凋谢时的状态,那么在读这句话时,应以怎样的语气去读呢?”引导学生通过变换语气的方式,将作者怜爱、痛心的感受表现出来。借此,在朗读时,学生会跟随作者的情感变化,灵活地调整语气、语调,由此明确文本的情感基调。最后,再读

7、体会。在朗读环节的最后阶段,学生已经能够把握整篇文章的情感基调,也能在朗读时通过调整语气、语调和节奏等表现出作者的主观情感。为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读得更加流畅、更有感情,教师可以再让学生自读和齐读,使他们可以在再读时体会整篇课文的思想情感。综上所述,教师可按照初读感知、问题引领和再读体会三个步骤开展朗读指导活动,以启发式的语言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让他们在朗读的过程中理顺整篇文本的行文逻辑、确定文本的情感基调。以此为基础,学生的朗读经验会愈加丰富,他们也能在课外阅读中迁移和运用朗读经验、朗读技巧。如此,可体现出自读的衔接作用。二、聚焦语象,探寻课文内容从语文阅读教学的角度来看,语象可理解为学生

8、在阅读课文时,对课文中的语言文字信息产生的客观印象,而意象则建立在语象的基础上,可理解为通过深层思维的加工和创造形成的一种主观情感、思想。在阅读时,学生从直观的语象过渡到抽象的意象,这是其思维向纵深处发展的体现,这一过程有利于他们深度解读课文内容。由此看来,语象在阅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教师可以聚焦语象,鼓励学生提炼和挖掘课文中的客观语象,并结合课文的主要内容、整体情感基调等,推理其意象。前文中已经提到荷叶母亲是一首散文诗,它围绕“爱的哲学”这一主题,赞扬了母爱、抒发了子女对母亲的深厚感情。教师在这篇课文的自读指导中,要想让学生理解课文的主题和情感,仅让其朗读是不够的。对此,教师可以以推动学生深

9、度阅读为主要目标,将自读指导的焦点放在课文的语象上,引导学生根据“荷叶为莲花遮挡外界的狂风暴雨”这一件事,将语象定位于“荷叶”,而只有语象也无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所以,教师要带领学生从语象过渡到意象,结合“对屋里母亲唤着,我连忙走过去,坐在母亲身边”和“回头忽然看见红莲旁边的一个大荷叶,慢慢地倾侧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等文本内容,引导学生将自然中“荷叶为红莲遮挡风雨”和生活中“母亲与孩子相互依偎”两个场景联系起来,从而赋予客观语象以主观的思想和情感,以此实现从语象到意象的过渡与转化。此外,为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确定语象的基础上,反复品读课文中的语句。如在荷叶母亲一文中

10、,作者于文章的最后一段中写到“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红莲。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直接道明了“母亲与荷叶”“我与红莲”之间的对应关系,为了让学生领会其中的深意,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作者视自己为红莲,视母亲为荷叶?她心中的雨点到底是什么?”的问题,让学生从语象与意象相结合的角度,将作者自身经历的困苦与磨难与“在风雨中的红莲”相关联,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思念以及对母爱的歌颂。综上所述,在自读课文的阅读指导中,教师可聚焦课文中的客观语象,将其作为分析和解读的重点,让学生联系课文上下文的语境,对客观语象展开研读,将作者所要传递的情感、所要表达的感悟等附着在语象之上。这样,学生

11、不仅可以从整体上观照文本的内容,还可以进一步理解作者的主观情感。三、比较分析,增强主观体验比较阅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它能以对比的方式加深学生的认知体验。如果学生能够掌握比较阅读法,并能在自读和课外阅读中灵活地比较分析文本资料,其主观体验会不断加强、阅读能力也会有所提升。因此,在自读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依据课文的内容展开比较分析,使其于比较的过程中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作者的主观情感。而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要秉持针对性原则。换言之,要寻找比较和分析的切入口,这个切入口既可以是标点符号,还可以是某一个关键字或关键词,当学生确定切入口后,他们才能在比较文本内容的过程中,增强

12、自身的阅读感悟。以荷叶母亲的教学为例,教师可以立足文本中的特殊语言现象,以替换或改写的方式,改换原文中的标点符号或关键字、关键词,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分析,了解作者的匠心。如“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这一句话,表现了作者忧虑、怜惜的心绪,整句话被两个逗号隔开,给人一种别样的感受。鉴于其特殊性,教师可将其作为解读的范例,删去两个逗号,改写为“那朵红莲被那繁密的雨点打得左右敧斜”,并提出问题“你们认为加了逗号的句子好,还是不加逗号的句子好呢?”让学生比较原文和改写后的句子。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发现原文借助逗号将整个句子分为三个部分,可以增强句子的节奏和韵律,更符合散文诗的体裁特征,

13、同时,带有逗号的句子所传达的情感也更为强烈。此外,教师也可以从关键词入手,将文中的“敧斜”替换为“倾斜”,让学生联系文章的风格,对两个词语进行比较和分析,经过一番琢磨和解读,学生可从整篇课文清丽、淡雅的语言风格入手,明确“敧斜”这一词语的精妙之处,感受到它为整篇文章增添的文学意蕴,由此加强阅读和品鉴效果。教师将比较阅读应用于自读课文的教学之中,引导学生将标点符号、关键字或关键词作为切入口,让学生在比较、分析的过程中,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了解作者锤炼语言的功力,以达到增强其主观体验和阅读语文课堂0292023 年 6 月能力的目的。四、重现画面,拓展阅读深度画面感是文章的要素之一,尤其是在散

14、文诗中,为表达深厚的感情、寄寓深刻的人生哲理,作者往往会将直观、具象的画面描写作为载体,从而利用“客观的物”抒发“主观的情”。依据散文诗的这一特征,在 荷叶母亲的自读指导中,为加深学生的阅读深度、挖掘文本中的情感元素,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重现”文本中的画面,利用语言引导、品读细节等多种手段,让学生寻找文本中描写画面之处,从而在不同的画面中,感受散文诗的艺术特征和充沛感情。在“重现”文本画面时,教师要让学生分清楚主画面和辅画面,重点还原主画面,并有选择性地勾勒辅画面,使其体会散文诗所描绘的意境。基于此,教师可给予学生自主阅读的空间,让他们在课文中寻找主画面。结合荷叶母亲的行文逻辑,学生能将主画面定

15、位于“荷叶护莲”和“母亲护己”两个场景,明确明暗交融的方式,厘清文本中的情感主线,继而体会作者内心的颤动,明确其“不宁的心绪散尽了”的具体原因。当学生准确找到主画面后,教师还要进一步引导他们将关注点放在辅画面上,让学生在主辅交叠、层层递进的文本意境中,深化文本感知和理解能力。比如,在文章的第五段中,作者描绘了风雨中红莲被雨点打得左右敧斜的画面,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针对这一辅画面进行深度赏析,从“在无遮蔽的天空之下,我不敢下阶去,也无法可想”这句话,联想到“我”与“红莲”皆处于“无遮蔽的天空之下”,将红莲与作者的命运关联起来,将其与前文中提及的“荷叶护莲”和“母亲护己”主画面相融,感受作者对母爱的讴

16、歌。这使学生能够理解辅画面的助推作用,使其在阅读的过程中,能更为细致地观察和分析文本中的细节,能一步一步地加深其阅读深度。在荷叶母亲的自读指导中,教师依据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主画面和辅画面两个角度,引导学生描绘、勾勒和“重现”课文中的画面,将抽象的语言材料以直观化的形式展现出来,能让学生于层层互叠的画面中,发现散文诗中的审美素材,以此实现加深自读课文阅读教学深度、培育学生审美鉴赏素养的目标。五、读写相融,强化情感共鸣读与写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两个主要版块,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而写作则可以增强学生的体验和情感共鸣。从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的逻辑关系入手,在自读课文教学的最后一阶段,教师可以采用读写

17、相融的教学模式,围绕自读课文的主要内容、人文主题等,开展以写助读的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表达心得和感悟,将自身的真实经历与文中的内容相关联,以达到强化学生情感共鸣和阅读体验的目的。为实现读写相融,教师既要关联课文的内容,也要关注学生的真实体验,如此才能强化学生的情感共鸣。以荷叶母亲为例,这篇课文以“荷叶”和“莲花”之间的联系,象征“我”与“母亲”之间的关系。围绕这一内容,教师可以设计仿写活动,要求学生于现实生活中收集材料,如“蒲公英的冠毛”和“蒲公英的花盘”,借喻与子女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引导学生将“冠毛”与“花盘”这两个客观事物视为语象,指代“为了让子女更好地成长,到了一定的时间,

18、父母要让孩子学会独立”的意象,让学生了解“蒲公英从播种、成长到成熟的各个阶段的画面象征着子女成长的历程”,让其以优美、贴切的语言加以描述,以此增强其习作的文采。教师采用读写相融的自读指导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文章中的思想与情感,而且能使学生将自身的生活经历代入文本阅读中,加深阅读感悟。同时,学生可学会结合自身生活经历开展写作,增强情感共鸣,加深阅读和写作的深度。六、结语以自读课文荷叶母亲为例,教师可从朗读文本、聚焦语象、比较分析、重现画面和读写相融等多个角度,钻研和分析自读课文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朗读中明确课文的情感基调,在语象分析中探寻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在比较分析、读写相融等环节中,

19、进一步增强主观体验、强化情感共鸣。这样有助于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和语言建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审美素养,提升他们欣赏美的能力。与此同时,在自读课文的支持下,学生的课外阅读之路也由此启程,其阅读储备量会不断增加。参考文献:1 郑雅萍.自读课搭建阅读方法的“练兵场”以荷叶母亲教学为例 J.语文教学通讯,2020(Z2):31-33.2 刘子琴.从语象到意象:初中文本解读的一种新思路以 荷叶 母亲 一文为例J.语文教学通讯 D刊(学术刊),2022(10):43-45.3 钱蓉蓉.初探朗读对比拓展散文诗二首教学四部曲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2(15):84-85.4王寿鑫.多重画面的交响:叠合、促成与生成 荷叶母亲解读 J.语文教学通讯,2021(26):63-64.5 李显圣.初识散文诗教学 J.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21(3):89.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