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T_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docx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3481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T_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T_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T_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T_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T_CI 170-2023 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ICS13.020.10CCSZ 05 团体标准T/CI 1702023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Technical guidelines for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rural human settlements2023 - 10 - 26 发布2023 - 10 - 26 实施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发 布目次前言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区域与模式规划15 整治技术综合评价56 污水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67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68 改厕技术体系的评价6附录 A(资料性)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评价方法8附录 B(规范性)

2、协调度评价方法流程9附录 C(规范性) 不同区域推荐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11附录 D(规范性)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评价方法13附录 E(规范性)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方法14附录 F(规范性) 农村厕所技术体系评价方法15参考文献16前言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 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本文件由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提出。本文件由中国国际科技促进会归口。本文件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浙江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中联环股份有限公司。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张列宇、刘 操、李国文、付奕舜、赵 琛、范 彬、朱仕坤

3、、张 林、陈 荣。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导则1 范围本文件提供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的区域与模式规划、整治技术综合评价、方法和评价指标。本文件适用于不同区域、发展特征、环境问题等农村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综合整治。2 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文件没有规范性引用文件。3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农村人居环境 rural residential environment农村居民工作劳动、生活居住、休息游乐和社会交往的空间场所。 3.2农村生活垃圾 rural domestic waste在农村日常生活中或者为农村日常生活提供服务的活动中产生的固体废物以及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视为生活垃圾的固体

4、废物。 注: 本指南中的农村生活垃圾不包括农村生产垃圾、农村工业垃圾、建筑垃圾、医疗垃圾、园林垃圾等其他垃圾。 3.3农村污水 rural sewage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不包括工业废水。 3.4热解 pyrolysis在缺氧或无氧条件下废物的热分解过程。 3.5好氧堆肥 aerobic compost在通气条件好,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好氧菌对废物进行吸收、氧化以及分解的过程。 3.6厌氧发酵 anaerobic fermentation在一定的水分、温度和厌氧条件下,通过各类微生物的分解代谢,最终形成甲烷和二氧化碳等可燃性混合气体的过程。 4 区域

5、与模式规划4.1 基本原则4.1.1 坚持因地制宜,突出分类施策。同区域气候条件和地形地貌相匹配,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和水平相适应,同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相协调。 4.1.2 坚持规划先行,突出统筹推进。树立系统观念,先规划后建设,以县域为单位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各项重点任务。 4.1.3 坚持立足农村,突出乡土特色。坚持农业农村联动、生产生活生态融合,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垃圾减量化、资源化、循环利用。 4.1.4 坚持持续推进,突出健全机制。注重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相衔接,持续发力、久久为功,积小胜为大成。建管用并重,着力构建系统化、规范化、长效化的政策制度和工作推进机制。 4.2

6、 4.24.2.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按各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环境资源特点可分为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七大区域。 4.2.2 根据各地区的空间地域差异性制定不同解决方案。如东南地区的乡村经济发达,居民对环境卫生水平需求高,政府有经济条件选择相对昂贵的技术类型进行示范探索;而西北地区当前更倾向选择能满足基本卫生服务需求的成本低廉的技术,在具体技术选择上还要适当地干旱、寒冷、土地资源丰富的特点。 4.2.3 各地区乡村对当地进行具体的调研诊断,结合当地的城镇化程度、产业结构、乡镇企业数量和人口密集程度等因素制定规划安排。 4.3 模式规划4.3.1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生活污

7、水系统主要包括厨房、浴室,水冲厕所和卫生旱厕,水冲厕所污水经过预处理后与厨浴污水进入庭院景观植物系统直接出水,经过预处理的水冲厕所粪污与旱厕粪污及有机垃圾一同进行堆肥后回用农田,无机垃圾进行集中焚烧或填埋。 卫生旱厕由政府补贴及农户出资进行堆肥,政府对农户分拣生活垃圾奖励,并对无机垃圾的处理补贴收集转运处置费。 处理模式见图1。 图1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4.3.2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通过政府补贴等形式,使集中型的垃圾分类得以实现。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进行好氧生态处理后回用农田,生活垃圾中的有机废料经过厌氧生态处理后回用农田,可回收垃圾进入资源回收中心,而不可回收垃圾则进入垃圾中转站进行集

8、中焚烧或填埋。处理模式见图2。 图2 新农村集中型处理模式4.3.3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生活污水通过污水管网进入城镇污水处理厂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垃圾由农户分类,无机垃圾进行焚烧或填埋,有机垃圾处理为有机肥回用农田。 实行排污+政府补贴或PPP模式,并对生活污水的处理过程进行监督考核,同时对农户生活垃圾分类进行奖励,并对无机垃圾的处理补贴收集转运处置费。 处理模式见图3。 图3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图4.3.4 生态农业“产沼型”治理模式垃圾分类方面,实行政府补贴,制度奖励的政策,还有政府补贴和农户出资的双结合或三结合的政策。 生活污水、作物秸秆一同进入厌氧消化池处理,产生的沼气供农户家

9、庭使用,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人工湿地回用农业,固体部分用于生产有机肥回用农业,农业产生的秸秆可循环利用于厌氧消化池; 有机垃圾回收用于畜禽养殖,产生的畜禽粪污可利用于厌氧消化池,不可回收垃圾则进行焚烧或填埋。 处理模式见图4。 4.3.5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4 生态农业“产沼型”治理模式生活污水经过预处理后进入湿地生态系统流入农田,有机垃圾进行厌氧生态处理后制成有机肥回用农田,无机垃圾由城镇进行转运。 建设观光农业创造旅游收益+政府补贴或EDO模式对生活污水的预处理及湿地生态系统补贴建设及运行费,对生活垃圾实行奖励分类,补贴垃圾处理处置费,并对整个模式的处理进行监督考核。 处理模式见图

10、5。 图5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4.3.6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厨房污水经过隔油池处理后与浴室污水经过格栅预处理,进入人工湿地系统流入农田,厕所粪污进入化粪池处理,上清液进入人工湿地系统,固体部分与有机垃圾进行堆肥,制成有机肥回用农田,无机垃圾进行集中焚烧或填埋。 实行政府补贴+农户自筹模式,对生活污水进行补贴,对生活垃圾实行奖励分类,并对无机垃圾的处理补贴收集转运处置费。 处理模式见图6。 图6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图5 整治技术综合评价5.1 基本要求每种体系包括多种指标,在不同的区域结合当地风俗习惯,经济状况和给水排水等条件选择指标,确定指标权重,根据确定的评价方法确定

11、主客观权重,最后进行综合评价。5.2 评价方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评价(污水、厕所、垃圾)各工作环节常用方法参见附录A。开展具体评价工作时可根据需要选用,也可选用其他已广泛用、可验证的技术方法。5.3 协调度评价协调度评价的方法流程见附录B执行。 5.4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5.4.1 确定评价目标。以乡村粪污、餐厨废物和洗涤废水的室内收集设施、室外收集和转运设施、处置设施的建设与运行为主要对象,在治理路径选择时必须要因地制宜,综合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整体分析。 5.4.2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规划实施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制约因素,从“3C”居民体验舒适性、操作使用易用性、运行管理长效性,和“3

12、L”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等角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 注1:“3C”即居民体验舒适性、操作使用易用性、运行管理长效性。注2:“3L”即低成本、低能耗、低维护。 5.4.3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对调研与统计的指标进行量化,对于不易量化的指标可参考相关研究成果或经过专家论证,给出半定量的指标值或定性说明。5.5 综合整治技术模式。6 污水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6.1 指标体系6.1.1 舒适性。主要保证处理技术的景观化和习俗化。选取工艺条件、公众满意度、用水习惯、技术适用程度、有效投诉次数和投诉处理率作为评价指标。 6.1.2 易用性。主要保证设施的易清理、易操作、易维护。选取污泥收集率、水质达标率、管理

13、难易程度、BOD5 去除率、COD 去除率、氨氮去除率、总氮去除率和总磷去除率作为评价指标。 6.1.3 长效性。主要保证设施运行长效性、资金投入长效性。选取日处理水量和策支持力度作为评价指标。 6.1.4 低成本。主要保证费用低和资源化的用。选取基本费用、经济成本、循环水、污泥利用率、吨水运行成本和水处理收益作为评价指标。 6.1.5 低能耗。保证低电耗、低药耗。选取吨水处理电耗和水处理药耗作为评价指标。 6.1.6 低维护。保证对设施的低干预和一体化。选取地形地势条件、设施运行状况、占地面积、选址条件、设施运行率和力负荷率。 6.2 评价指标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标准按附录D执行。 7

14、 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7.1 指标体系7.1.1 舒适性。保证运行过程的生态化和自动化。选取滋生蚊蝇度、臭气控制度和众满意度作为评价指标。 7.1.2 易用性。保证过程中的易清理、易操作和易维护。选取人员配置度、垃圾日转运量、收集设备类型、设备配置度和均 GDP 作为评价指标。 7.1.3 长效性。保证运行长效性、资金投入长效性和监督考核长效性。选取人口密度、垃圾日处理量、资金保障度、政策支持度、垃圾日产生量和圾日排放量作为评价指标。 7.1.4 低成本。保证垃圾处理循环性好、费用低。选取有机肥肥效、吨位垃圾处理成本、吨位垃圾运行成本、废水COD、废水氨氮、废水总氮和水总磷作为评价指标。

15、 7.1.5 低能耗。保证垃圾处理资源化利用,达到低排放。选取垃圾回收率和垃圾回收意识作为评价指标。 7.1.6 低维护。减少地形等条件对垃圾处理的干预,增强垃圾处理意识。选取地形条件、宣传深入度、占地面积和垃圾分类意识作为评价指标。 7.2 评价标准生活垃圾处理技术体系的评价标准见附录E。 8 改厕技术体系的评价8.1 指标体系8.1.1 舒适性。保证厕所的保洁化和人性化。选取厕所异味、便器类型、公众满意度和人均 GDP 作为评价指标。 8.1.2 易用性。保证厕所的易清理、易操作和易维护。选取清掏难易程度、施工难易程度、厕所远近程度、运行维护周期和占地面积作为评价指标。 8.1.3 长效性

16、。保证设施运行长效性、资金投入长效性和监督考核长效性。选取运维人员配置度、政府补贴额度、政策宣传力度、公众参与性作为评价指标。 8.1.4 低成本。保证厕所费用低,资源化利用。选取建设成本、运维费用和粪污资源利用作为评价指标。 8.1.5 低能耗。保证厕所运行低损耗,低排放。选取绿色设计、循环利用、生态材料和中水回用作为评价指标。 8.1.6 低维护。减少地形、气候等条件对厕所的干预,实现运行自动化。选取气候类型、地形地质条件、设施自动运行和技术适用性作为评价指标。 8.2 评价标准改厕技术体系的评价标准见附录F。 A 附 录 A(资料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评价方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常用评

17、价方法见表A.1。 表A.1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技术评价的常用方法评级环节 可采用的主要方式与方法 规划分析 核查表、叠图分析、矩阵分析、专家咨询(如智暴法、德尔斐法等)、情景分析、类比分析、系统分析 现状调查与评价 现状调查:资料收集、现场踏勘、环境监测、生态调查、问卷调查、访谈、座谈会。环境要素的调查方式和监测方法可参考HJ 2.2、HJ 2.3、HJ 2.4、HJ 19、HJ 610、HJ 623、HJ 964和有关监测规范执行 现状分析与评价:专家咨询、指数法(单指数、综合指数)、类比分析、叠图分析、生态学分析法(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法、生物多样性评价法、生态机理分析法、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价

18、方法、生态环境敏感性评价方法、景观生态学法等,以下同)、灰色系统分析法 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指标确定 核查表、矩阵分析、网络分析、系统流图、叠图分析、灰色系统分析法、层次分析、情景分析、专家咨询、类比分析、压力-状态-响分析 生命周期评价 Ecoindicator99、CML guide、EDIP、IMPACT 2000+、TRACI 、LUCAS BB 附 录 B(规范性)协调度评价方法流程B.1 以综合评价方法为基础,建立协调度评价模型,通过协调度评价结果来判断当地环境卫生治理的整体效果。 B.2 分别用 X、Y、Z、V 来经济、环境、技术和社会系统,建立各个子系统的综合指数分别为: 

19、19878;(𝑥) = 𝑛() 𝑦 (1) 𝑤𝑖 𝑖=1𝑛𝑖=1𝑤𝑖𝑖 𝑆(𝑦) = 𝑛 ( 𝑤𝑖 ) 𝑦 (2) 𝑖=1𝑛𝑖=1𝑤𝑖𝑖 𝑆(𝑧) = 𝑛 𝑤w

20、894; () 𝑧 (3) 𝑖=1𝑛𝑖=1𝑤𝑖𝑖𝑆(𝑣) = 𝑛 (𝑤𝑖/ 𝑛𝑤𝑖) 𝑣𝑖 (4)式中: 𝑥𝑖 经济特征指标; 𝑦𝑖 环境特征指标; 𝑧𝑖 技术特征指标; 𝑣𝑖 社会特征指标; n各个

21、系统的指标数个数; 𝑤𝑖 为每个指标的权重。 𝑖=1𝑖=1B.3 设定系统总的协调度指数为 I,即协调度的度量系统或各要素的协调状况好坏的定量指标。 𝐼 = 𝛼𝑆(𝑥)+𝛽𝑆(𝑦)+𝛾𝑆(𝑧)+𝛿𝑆(𝑣) (5)4式中: 经济系统的权重; 环境系统的权重; 技术系统的权重; 社会系统的权重。B.4 建立协调度的模型。该公式反映

22、出在经济、环境、技术和社会水平一定的条件下,复合系统的协调状态。将协调度用 01 反映,当 C=1 时为最佳协调状态,C 越小越不协调。 𝐶 = 𝛼𝑆(𝑥)𝐼2+𝛽𝑆(𝑦)𝐼2+𝛾𝑆(𝑧)𝐼2+𝛿𝑆(𝑣)𝐼2 (6) 𝐼式中:见B.2、B.3。 B.5 协调度等级分类。可以将协调度划分为 7 个等级(表),即

23、U=u1,u 2,u 3,u 4,u 5,u 6, u 7=优级协调,良好协调,中级协调,初级协调,勉强协调,濒临协调,失调,具体见表 B.1。表B.1 子系统协调度结果分类等级 区间 特征描述 优 10.9 治理资金充足长效、环境得到好的保护、技术成熟且可持续、政府重视、群众支持,整体系统协调性很好 良 0.90.8 其中一项得不到优级,但各个系统整体处于较好状态 中 0.80.7 整体能够协调发展,个别子系统处于良好状态 初 0.70.6 整体发挥水平处于初级阶段,四者之间存在冲突 勉强 0.60.5 整体协调度较低,子系统间存在很大冲突,一段时间内不能解决 濒临 0.50.4 已经有子系

24、统处于失调状态,经济效率低,环境污染、技术不良问题长等级 区间 特征描述 期内得不到解决,政府重视程度较低 失调 0.40.3 治理资金缺乏、环境污染严重、技术不可行、政府不重视、群众不支持,整体系统协调性很差,带来不良影响 CC 附 录 C(规范性)不同区域推荐的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东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1,华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2,华东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3,华中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4,华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5,西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6,西南地区农村人居环

25、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见表C.7。 表C.1 东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态农业“产沼型”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表C.2 华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

26、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表C.3 华东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

27、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态农业“产沼型”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表C.5 华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态农业“产沼型”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

28、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表C.6 西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质分类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表C.7 西南地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技术模式模式选择/影响因素 距离中心城市的距离 经济水平、城镇化程度和人口集中度 产业结构 距离中心城市较近的郊区 距离中心城市较远的农村地区 较高 较低 种植业为主 种植和养殖业为主 农户庭院式协同治理模式 集中分

29、质分类治理模式 城乡一体化协同治理模式 生态农业“产沼型”治理模式 生态+观光农业协同治理模式 分散式分质分类循环利用模式 DD 附 录 D(规范性)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评价方法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评价方法见表D.1。 表D.1 农村污水处理技术体系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0.2 0.4 0.6 0.8 1 COD去除率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氨氮去除率 差(60) 较差(6070) 一般(7080) 较好(8090) 好(90) 总氮去除率 差(60) 较差(6070) 一般(7080) 较好(8090) 好(90) 总磷去除率 差(60) 较差(6070) 一般(7080)

30、较好(8090) 好(90) 系统稳定性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工艺复杂程度 难 较难 一般 较易 易 运维人员配置要求 难 较难 一般 较易 易 运行管理难易程度 难 较难 一般 较易 易 恶臭气体影响 恶臭 比较臭 有点味道 仔细才能闻到 无 噪声水平 非常严重 比较严重 有点严重 轻微影响 无 对附近居民影响程度 严重影响 较大影响 有影响 轻微影响 无 附 录 E(规范性)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方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方法见表E.1。 表E.1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技术评价指标和方法准则层评价指标层评价等级I级Z10.9II级0.6Z20.9III级Z30.6经济性单位垃圾处理量

31、的设施投资费用C1/万元t -1焚烧38385252热解技术21213838好氧堆肥551515厌氧发酵25254545单位垃圾处理量的运行费用C2/元t -1焚烧11114141热解技术50505858好氧堆肥35359090厌氧发酵3030100100单位面积设施垃圾处理量C3/ t (m2) -12121易用性技术成熟度C4广泛用、技术成熟正在用,技术持续改进示范点运行操作运行便捷程度C5全自动半自动人工操作选址要求C6高中低可处理垃圾种类C7所有类型多种类型单一类型每日最大垃圾处理量C8/t250150250150长效性污染可控性C9难度较小难度适中难度较大减量化程度C10减量幅度大减

32、量幅度小不减量垃圾资源化利用率C116030603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C1290609060舒适性三废处理达标率C1390609060三废排放对环境社会影响程度C14三废排放达标,无投诉, 对环境质量无影响三废排放达标,对环境质量影响较小,环境质量未明显变化三废排放不达标 有投诉环境质量发生变化社会认可度C15基本认可大部分认可部分认可FF 附 录 F(规范性)农村厕所技术体系评价方法农村厕所技术体系评价方法见表F.1。 表F.1 农村厕所技术体系评价指标和方法评价指标 评价等级 0.2 0.4 0.6 0.8 1 粪污资源利用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厕所异味 恶臭 比较臭 有点味道 仔细才

33、能闻到 无 蚊蝇滋生度 非常严重 比较严重 有点严重 轻微影响 无 便器类型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干净整洁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系统稳定性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施工难易程度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粪污处理效果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气候类型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年平均温度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地形地质条件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农户受教育程度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运维人员配置要求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政府宣传力度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运行管理难易程度 差 较差 一般 较好 好 参 考 文 献1 GB/T 37066-2018 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导则2 HJ 2.2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环境、3 HJ 2.3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表水环境4 HJ 2.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 5 HJ 19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 6 HJ 169 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7 HJ 610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8 HJ 623 区域生物多样性评价标准 9 HJ 964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土壤环境(试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浙B2-2024(办理中)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