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8537 上传时间:2023-11-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3 6卷 第3期2 0 2 3年5月武 汉 理 工 大 学 学 报(社会科学版)W u h a n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T e c h n o l o g y(S o c i a l S c i e n c e E d i t i o n)V o l.3 6 N o.3M a y 2 0 2 3收稿日期:2 0 2 3-0 1-0 2作者简介:王 烨(1 9 6 7-),男,安徽濉溪人,厦门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主要从事2 0世纪革命文学、中国新诗等研究;黄怀凤(1 9 9 3-),女,四川雅安人,厦门大学中文系博士生,主要从事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基金

2、项目:国家社科基金专项一般项目“革命文化与新时代高校现代文学课程思政研究”(2 1 V S Z 0 7 9)“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王 烨,黄怀凤(厦门大学 中文系,福建 厦门 3 6 1 0 0 5)摘 要:傅天琳作为新时期成长起来的“果园诗人”,其登上诗坛带有更为明显的机遇与偶然性。她把“归来派”对她的倾力扶植及厚待视为终生难以偿还的灵魂债务,形成了难以释怀的“大海”情结。她的“大海诗”就内蕴及燃烧着这种情结,既抒发了她对“归来派”的感激与眷恋,又倾诉她建构自己人格与艺术的渴望与欣然,希望表明她的转向实与“归来派”殊途同归。“大海”情结的反复抒发,象征傅天琳对“归来派

3、”文学精神的追寻与眷恋。关键词:傅天琳;归来派;大海情结;大海诗中图分类号:I 2 2 7 文献标识码:A D O I:1 0.3 9 6 3/j.i s s n.1 6 7 1-6 4 7 7.2 0 2 3.0 3.0 1 4在中国新时期的优秀青年诗人群体中,傅天琳进入诗坛的“条件”和“途径”较为特殊,带有极为明显的偶然性与机遇性。她作为重庆缙云山农场的普通宣传员,“文革”结束后因为“归来派”的关爱及倾力扶植,才迅速踏上诗坛并茁壮成长为优秀青年诗人。她借鉴“归来派”诗艺创作的“果园诗”,为她赢得了“果园诗人”的美誉,但很快遭遇到时代与文学新潮变化的挑战,迫使她无奈地滑向了“水的方向”11

4、0 8。傅天琳在新时期的创作方向转换,象征着一代农场知青作者的文坛沉浮。他们在农场劳动时期受主流文学影响,以“赞歌”或“战歌”表达自我及农垦建设者的生产热情,在“文革”结束后开始涌向文坛,但随着新时期时代和文学潮流的变幻,他们的“农垦文学”创作逐渐难以适应时代,并在时代压力下重新探寻新的创作方向。在此意义上,傅天琳成为一代农垦知青作者中的重要“个案”,她作为“归来派”诗人群体倾力培养起来的“果园诗人”,其方向转变象征着“归来派”诗歌传统的悲剧性谢幕,以致引起“归来派”前辈诗人的失望及误解,因此,她把“归来派”诗人的厚待视为无法奉还的灵魂债务,形成了难以释怀的“大海”情结。她一生创作的三首“大海

5、”诗,就内蕴和燃烧着这种情结,既抒发了她对“归来派”的感激与眷恋,又倾诉了她建构自己人格与艺术的渴望与欣然,希望表明她的转向实与“归来派”殊途同归。傅天琳的“大海”情结及深情抒发,成为其文学人生的自传,象征她对“归来派”文学精神的追寻和眷恋。一、从农场宣传员成长起来的文学“苗子”傅天琳是2 0世纪6 0年代初下放的农场知青,在重庆缙云山农场度过了1 9个青春岁月。她到农场不久就爱上写诗,但由于各种条件所限,直到“文革”结束后才被发现出来,被视为一个有写作基础、有前途的文学“苗子”,由农场宣传员转变为一名重庆市业余职工作者。傅天琳的文学成长迟缓,成为一代农垦知青作者中较为特殊的“个案”。傅天琳1

6、 9 6 1年从重庆电力技校毕业后,就直接下放到重庆缙云山农场劳动。她的下放有其家庭背景原因,但也属于她这代学生的共同遭遇。众所周知,2 0世纪5 0年代,新中国工业化建设造成城市人口剧增,国家为解决城市就业压力及“粮荒”等问题,开始削减城市人口及精简机关人员,并多把他们安置到农场进行生产劳动,许多城市学生也因此被下放。傅天琳下放农场时才1 5岁,她虽然年幼体弱,但第3期王 烨等:“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也像其他职工那样满怀劳动热情,并“时时不忘自我批评”11 3 9。她所在的缙云山农场是1 9 5 8年才创办的小型农场,但其像当时的大型农场那样重视文艺活动,农场里的张书记

7、还是个文艺能手,常“亲自督阵”农场文艺演出,以至农场演出多次被区、市及国营农场系统“选中”并“获奖”21 3 9。由此可见,农场知青有别于后来的插队知青,他们在农场过着劳动和文艺相结合的集体生活,一些有文艺才华的知青因此成为农场里的文艺工作者。受缙云山农场文艺氛围的感染,傅天琳到农场不久就爱上了写诗,后来更是热情地参加农场演出活动,所演的 小管家 还到重庆市“几十个农场”巡演过,让她感到“犹如重庆杂技团出访欧亚”21 4 1那般荣耀。因为个人身世问题,傅天琳在农场劳动期间常抑郁寡欢,演出才释放了她被压抑的天真、天性,但可惜她却未因此成长为一个演员,反而在缺少文学修养的写作上坚持下来。她的文学基

8、础极为薄弱,在农场仅借阅过几本诗集,后经农场里摘帽右派严超奎老师的指教,才知道写诗要把“劳动和歌唱、缙云山和诗歌联结起来”3。有研究者指出,傅天琳在农场所以爱上写诗,仅是与她个人心理抑郁有关,仅是想在文学世界中获得心理慰藉及解脱,但她在农场所接受的文学启蒙,则把她引向对时代崇尚的“赞歌”的自觉模仿,使她练习写作时就得到了正统文学的规范。她1 7岁生日所写的 生日的洗礼,就曾勉励自己热情劳动:“愿作一张思想劳动勤奋的犁,在阳光抚照下挥汗如雨”。她看守西瓜地所写的“日记”,表达了自己能力不足的心酸:“山猪来了我吆喝/野猫来了我赶它/只有人来了,我害怕”11 0 8,1 1 0。这些习作呈现了傅天琳

9、写作之初的诚实态度,也带有农场文艺青年的创作倾向。农场文艺青年是受新中国社会主义教育而成长起来的一代青年,他们崇尚5 0年代盛行的“赞歌”文艺,创作上都自觉把文艺与劳动、个人与社会等结合起来。尽管如此,身世问题还是给傅天琳的写作带来了干扰,使她被迫中止过一段时间的写作。她的身世问题缘于父亲的历史问题,她父亲1 9 4 8年担任过旧政权中的涪陵县长,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受到彻底清算”41 0 3,并在1 9 5 0年离世。父亲的历史问题给她家庭及个人带来磨难,她四岁时便随母亲回家乡生活,6岁时跟随城里工作的大姐生活及读书,1 5岁电力技校毕业后便来到农场劳动。她在农场期间孤独寡欢,躲在宿舍蚊

10、帐内偷写的行为,遭到室友告发,“练习本”也被农场没收。她的写作遭遇表明,在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农场空间中的写作也被政治化了,它成为农场激励劳动热情、促进生产的手段,有问题的农场职工的写作往往受到限制。在此处境中,农场新调来的一位校友劝告她,像她这样的职工写诗毫无意义而只会“挨运动整”5,她便在这位好友劝阻下无奈地放下了写作。要而言之,傅天琳渴望以写作把自己融入社会,但写作却让她再次感受到命运的不幸,既不能以它慰藉心理孤独,又无法看到它有何前途及意义。她1 9 7 1年幸运地当选为农场宣传员后,才在农场获得写作的正当权利和意义,开始为农场生产写作宣传稿。此后,每逢农场举行改土大会战时,她便在工地

11、现场撰写宣传稿,与其他宣传员展开写作竞赛,他们把农场广播站“轮番轰炸得金光灿烂”61 3 1。据她所言,她最初的宣传文字仅把“人名和生产工具”直接组合起来,阅读到李瑛的诗歌 红花满山 北疆红似火 等后,才模仿它们在文字中嵌入“佳词丽句”和“回忆、展望、幻想”61 3 1等,使她的宣传文字开始具有诗味,而且这种诗味还感染了广播员,广播员把她的稿子制成配乐诗播放,使她在农场逐渐有了会写诗的名气。宣传实践及其对李瑛诗风的模仿,使傅天琳的写作发生了重要蜕变,由从前的朴实转向了修辞上的语言浮夸,由从前的自我抒情转向了农场劳动热情的渲染,从而染上“宣传文艺”的某些弊病。尽管如此,宣传员身份在傅天琳的文学成

12、长道路上具有重要地位,既使她获得写作锻炼及提高的实践机会,又使她获得参加农场外部文艺活动的机会,为她在“文革”结束后被发现出来带来了机遇。“文革”结束后,重庆市艺术馆1 9 7 7年3月举办了第一次创作会,并通知缙云山农场派人参加,傅天琳因宣传积极便被农场派去学习。她参会时带去两本习作集,会后把它们留在了艺术馆。同年8月,四川文艺 编辑部白航、唐大同、陈犀等来重庆,看过她的习作后,虽然认为尚未达到发表水平,但却高兴发现了一个“有前途”7的青年作者。白航等人对她的欣赏,既因为她的写作带有农场劳动的现实气息,又因为当时四川省、重庆市都缺少文学青年作者。而且,傅天琳的农场职工身份及其诗歌写作方向,契

13、合了白航等“归来派”诗人的文学观念,即上世纪5 0年代形成的“人民文学”理念。白航等人都是5 0年代成名的诗人,他们对傅天琳带有农场劳动气息的诗作感到亲切,并欣赏她诗作中偶尔闪现的清新诗131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第3期句,不久便热情邀请她参加省里的创作会。1 9 7 7年1 0月,四川省文联在温江举办创作会,四川文艺编辑部特意邀请傅天琳参会,她因农场正值忙季未被批准前往,但她的名字却在会议期间“一直帖在招待所的门上”8,因此引起参会作家的好奇及关注。有人指出,傅天琳由写作爱好者变成一个有前途的文学“苗子”,白航的“慧眼”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从此,重庆市文联便开始邀请傅

14、天琳参加文学活动,这才激起她的创作热情及文学梦想。1 9 7 8年3月,她参加重庆市南温泉创作会时,不仅得到文联张继楼老师的特别帮助,而且在一些热心人的帮助下开始发表诗作。重庆北碚区文教局编选的业余作家创作集 红叶,也选入她“写在果园的日记”的8首诗作。从这些诗作看,她一方面延续着农场宣传员的写作方式,另一方面又开始追逐时代的潮流,致使诗作带有抒情直白、诗句平实等诸多缺陷,呈现了她文学修养及创作能力的不足,难以处理好“文学与政治”、“抒情与真诚”等创作难题。剪枝 写道:“让我们磨亮时代的剪口/把社会主义的新林培育”9;编果篓 写道:“让我们的果篓插上金色的翅膀/向人民,带去诚挚的深意/向祖国汇

15、报又一个丰收”1 01 7 5;包装场寄语 写道:“要没有华主席除害治天下/哪有社会主义花果山/哪有金秋灿灿的新中华”1 01 7 7。这些趋时性的政治抒情诗,她后来出版诗集时大多舍弃了,一定程度上遮蔽了她走向文坛之初的稚嫩情状,以致人们把她误读为有天分的“果园诗人”。总之,在一代农场知青作家中,傅天琳在农场期间尽管热爱写作,但因个人条件有限和时代原因等影响,直到“文革”后才幸运地被发现出来,并在地方文艺界关注下成为业余职工作者。她虽然被视为一个有基础、有前途的文学苗子,但她文学修养及创作能力的明显不足,让人感到她文学“前途”有些遥远及难以预料。傅天琳文学成长的迟滞,内蕴她个人和时代等多种原因

16、,成为一代农垦知青作者中的特殊“个案”。这种“特殊”成为傅天琳“大海”情结生成的心理基础。二、“大海访问团”与“果园诗人”的生成新时期诗歌在1 9 7 9年发生了实质性裂变,傅天琳在这一年也获得了文学命运的转机。她引起 诗刊 主编严辰的关切与重视,并在 诗刊 社扶植下踏上新时期诗坛,迅速成长为全国青年诗人“新秀”之一。这种幸运造就了傅天琳深厚的“大海”情结。她把“归来派”的恩惠视为“大海”,把其厚待视为难以奉还的“灵魂债务”1 1,并确立了她诗歌创作的“果园的方向”,从而赢得了“果园诗人”的美誉和诗坛身份。傅天琳能够得到 诗刊 主编严辰先生的关注,缘于重庆市文联张继楼的引荐。张继楼被傅天琳视为

17、兄长般的老师,他趁 诗刊 主编严辰来重庆之机,特意把她介绍给了严辰先生。历经劫难的诗人严辰“文革”后调回北京,1 9 7 8年接替李季担任 诗刊 主编。他1 9 7 8年1 1月来重庆,给重庆文学界讲 诗刊 及北京诗坛的盛况,傅天琳也接到通知前来听会。会议结束后,张继楼想让她进一步接触严辰先生,特意把她留下并安排两人见面。严辰了解她的遭遇后要看她的诗,张继楼就立即跑回家里,把傅天琳寄给他的几首诗找来,当面交给了严辰主编。严辰回京后便兴奋告诉社里,说在重庆发现了一棵文学“好苗子”1 2,并把傅天琳的诗作交给编辑部。严辰主编如此看重傅天琳的原因,缘于她的苦难命运和对诗歌的真诚热爱,使他决意帮助她摆

18、脱不幸的命运。这次接触后,傅天琳借1 9 7 9年1月去北京探亲之机,又特意到 诗刊 社拜访严辰先生,关切她的严辰把她带到编辑室,让她听听编辑对她诗作的意见。编辑雷霆明白她与主编的关系,就谈了对她诗稿 血与血统 的修改处理。她这篇抨击“血统论”的诗作,最后由严辰拍板在 诗刊1 9 7 9年4月号上刊发,使她在创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登上 诗刊。这种突然和意外,引起重庆文艺界的轰动与津津乐道,但知情人知道这是得益于严辰主编的帮助。严辰格外关照傅天琳,这表现在“破例”邀请她参加“大海访问团”上。1 9 7 9年2月,诗刊 社在交通部支持下组织了一个“大海访问团”,邀请十七个省、市、自治区的2 0多位重

19、要诗人参加,由艾青任团长、邹荻帆任副团长,赴东南沿海一带进行参观访问。严辰为开阔傅天琳的眼界及胸襟,“破例”邀请她随团参加访问,使她成为团中唯一一个“无名”作者和年轻作者。知情者指出,这个“访问团”的规格实际很高,许多希望参加的人都没有机会,唯一“破例”邀请的也仅为傅天琳一人,这实际上把她置放到一个很高的“平台”1 2上。这次访问是“归来派”的重要老年、中年诗人的欢聚,他们对傅天琳这个陌生的231第3期王 烨等:“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乡下小姑娘”也格外“爱怜”,几乎天天找她谈诗及帮她修改“稚嫩的诗作”7。在历时两个多月的访问中,她得到艾青、蔡其骄、孙静轩等著名诗人的勉励

20、与指教,在身心欢愉中有了“诗的觉醒”1 3,开始知道了该“怎样”1 4写诗。这也即是说,傅天琳并非缙云山农场自然生成的诗人,而是在“归来派”指导下成长起来的年轻诗人,他们都真切希望这株“小草”能“早些长成参天大树”7。她在访问途中及结束后创作的“访问”诗作,就运用了“归来派”传授给她的创作技巧,开始用优美的意象与意境反映沿海地区的劳动风光,以“太阳河”1 5象征海南岛种植园的明丽,以船头风浪中的“海棠花”1 6象征水手的爱情,以工艺品“贝壳”1 7象征劳动者的智慧与技艺。“归来派”给她所开的这种创作“处方”7,也成为她“果园诗”创作的新诗艺,使她从而成为“归来派”代际中的新来者。不仅如此,这次

21、访问给傅天琳踏上文坛带来有利条件。访问使她融入到“归来派”的社会关系中,使她开始在 上海文学 山东文学 人民日报 诗刊 十月 作品 等重要刊物发表诗作,让她由偏远的西南走进了全国读者视野。访问也使她融洽了与 诗刊 社的关系,因为她是严辰主编破例邀请的,访问团中的邹荻帆、康志强、雷霆等 诗刊 社同人,便把她视为社里人而给予格外关照。诗刊1 9 7 9年4月号、6月号刊发她的诗作 血与血统、大海,诗刊 社编辑出版的这次访问诗集 大海行 选入她3首“海洋诗”,诗刊1 9 8 0年1月号、4月号又刊发她的果园诗 桔子的梦、果园拾零。这种热情支持及格外扶植,才让傅天琳迅速成为新时期诗坛上的青年诗人“新秀

22、”之一。这次访问带给傅天琳最大的“馈赠”,是她的人生命运开始发生巨变。这次高规格访问给她带来极大的荣耀,重庆市文艺界因此更加看重她,1 9 8 0年1月把她调入北碚区文化馆,使她由农场职工变成“以工代干”的文化工作者。傅天琳1 9 6 1年来到缙云山农场后,因为身世问题在农场过着孤苦无望的生活,曾有七年之久未能回家,青春来临时也不敢问津爱情。这种人生磨难缘于她父亲的历史问题。她父亲四川大学经济系毕业,当过税务局科员,1 9 4 0年考取了旧政权里的县长职位,候缺八年后才但任涪陵县县长,新中国成立后“理所当然地受到彻底清算”41 0 3。父亲的这段历史给她的家庭及她个人带来不幸,幼年时母亲便告诉

23、她“我们到人间注定要吃苦的”1 8,但未料到的是,严辰先生邀请她参加大海访问团,给她命运转变带来了一线阳光与希望,最终使她离开农场并开启了新的人生。命运的巨大转变,让她庆幸自己遇到了“好的时代”、“好的人”,更让她深知这是访问把她推入“云端”1 1所致。因此,傅天琳终生铭记这次访问带给自己的巨大“恩惠”,形成了终生难以释怀的“大海”情结。她把善待自己的“归来派”视为“大海”,把其恩惠视为终生无法奉还的“灵魂债务”1 1。这种情结使她自然与必然亲近“归来派”,从而确立了她诗歌创作的“果园的方向”,即以诗歌赞美劳动的美好和人们的劳动热情。她在 绿色的音符 诗作的获奖感言中就表示,她要像农场“新的果

24、树”那样“回答着阳光的召唤”,并要一如既往地在实践中“获得这种力量”1 9。但是,此时的傅天琳尚不知道,诗刊 社还背后关照过她的工作调动“难题”。据编辑宗鄂所言,他1 9 7 9年秋来重庆出差时见到傅天琳,听她谈及她在农场处境的艰难,面对她苦楚、无奈及无助的神情时,深感自己无能为力相助,回京后便把她的情况向社里领导汇报,经领导研究决定后,他便起草了一份“简报”并寄给中央有关领导和四川省、重庆市主要负责同志,建议重庆市有关部门和领导关切傅天琳的“工作问题”;他后来不知道这份“简报”有无起到作用,但觉得有必要把这件往事告诉已至晚景的傅天琳,她惊闻后还是情不自禁地“流泪了”1 2。诗刊 社同人对傅天

25、琳的格外关切,实际上已超越了一般意义的文学扶植,存在着外人难以理解的“不解之缘”1 2。简言之,诗刊 社同人也多是从社会底层磨砺中成长起来的,他们能够切身感受到傅天琳的人生不易,也能够感知她热爱诗歌的那份生命真诚,正如宗鄂所言,“我也是业余作者出身,因而非常理解她的苦楚”1 2。因此,诗刊 主编严辰不仅关切傅天琳,而且为她量身定做了一条文学成长道路。她因各方面条件所限,不能像顾城、舒婷等那样自由成长,不能像叶延滨、梅绍静等那样进大学深造,只能走文学与生活相结合的艰难道路,并需要给予更多的帮助及照顾。严辰所以破例邀请她参加“大海访问团”,既想开阔她的眼界和胸襟,又希望她能从前辈诗人那里获得精神洗

26、礼,以便能在现实的风雨锤炼中成长起来。这种倾力的培育及扶植,才让傅天琳迅速并茁壮成长为新时期闻名的“果园诗人”,其“果园诗”既散发着“馨香的泥土气息”2 0,又呈现着“时代的脉跳和历史的律动”41 1 0,并与“归来派”前辈诗人毫无任何“代沟”2 1。由上可见,傅天琳是在创作能力不足的情况下,由“归来派”诗人倾力扶植而踏上新时期诗坛的,不331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第3期仅使她成长为优秀的青年诗人,而且使她的人生命运发生了巨大改变。这一切造就了傅天琳的“大海”情结,也使她在诗歌道路上亲近“归来派”,并成为“归来派”诗人谱系中的新来者即年轻一代。在此意义上,她新时期的创

27、作并获奖的“果园诗”,继承及延续着“归来派”诗歌的创作传统,不仅未给新时期诗歌带来“新潮”的意义,而且其诗作的真实性遭到了人们的质疑。这种历史尴尬刺痛了她,使她决定摆脱“人工”培育而滑向“水的方向”,希望以它建构自己的人格与艺术。这种自觉转向引起“归来派”诗人的误解,给她的“大海”情结蒙上了感伤的情调。三、“大海诗”与“大海”情结的抒发傅天琳由“果园的方向”走向“水的方向”,象征着“归来派”诗歌传统在新时期悲剧性的衰落,因此引起“归来派”对她的失望及误解。这刺伤了傅天琳深厚的“大海”情结,使她借“大海诗”抒发自己的感伤及郁闷。她一生所创作的三首“大海诗”,都把“归来派”隐喻成“大海”,既抒发对

28、它的感激与眷恋,又倾吐她诗歌转向的无奈和必然,并表明她的“果树”和“水”都内蕴大海的“血脉”2 2,以消解她与“归来派”之间的思想隔阂。傅天琳在大海访问结束后,就创作发表了 大海诗作,热烈抒发她访问大海时的欢愉与幸福,表达她对“归来派”关爱的感激与谢意。在这首“大海”赞歌中,她把自己比喻为一尾大海的“鱼儿”,呼吸着大海最甘美的空气,探索着大海最神奇的未来,并跳起最自由的舞蹈,打着最昂扬的节拍。这种新鲜与欢快的感受,让她觉得自己是世界及宇宙中最幸福的人,让她感受到祖国正用最浓醇的奶浆哺育着年青一代。这首礼赞“大海”的粗浅诗作,既象征着她访问大海的激动之情,又隐喻对关爱、怜惜她的“归来派”的由衷致

29、谢。这次“破例”的访问,让她这个普通农场职工领略到了海洋风光,感受到了“归来派”诗人对其关爱的社会温暖,既让她“喝饱了浓醇的酒浆”2 3,又让她情不自禁地抒发自己的幸福及幸运。大海 象征着傅天琳“大海情结”的初始形态,仅抒发了她对这次访问的愉快体验和对“归来派”诗人的感激。她1 9 8 6年1 0月创作的 海,则转向抒发她“大海”情结的痛楚。这首诗创作缘于她参加“东山岛诗会”的感受。这次小型诗会仅有九人参加,外地诗人只有她和顾城、江河、杨牧、陈所巨五人。他们都是新时期成名的优秀诗人,此时都已阅历了不同的文坛风雨,并多已消退了文学的激情,但东山海岛的美丽让他们感受到大海的豪情,使他们与大海一起“

30、疯狂”2 4起来。傅天琳此时也已自觉走向“水的方向”,由“果园诗人”蜕变成自由飞翔的女诗人,先后出版了 在孩子与世界之间 音乐岛 红草莓 等诗集。她在 海 中描绘了自己蜕变的心迹和动因,即不愿再做“月亮”而要创造自己的艺术的渴求。她首次把“大海”隐喻化了,既把它视为宽广的文学世界,又隐含着“归来派”诗人对她倾力扶植的厚待。她把不幸的自己比喻为柔弱的流水,最终有幸汇入到大海之中,从此成为大海中“相濡的泡沫”和“自由的元素”;她感激“大海”赋予了她“结采垂光”,让她拥有了人生的“华章乐段”,但她不愿继续成为黯淡无光的“月亮”,而决意要飞向“海的深渊”即海天。她坚信这种“幻中之幻”能够迎来“黎明”,

31、使她拥有“自洁和珍珠蚌落的声响”。她把这种渴望视为“辽远的悲怆”,以及一个诗人自我诞生的另外预言。海 也抒发了她“大海”情结的感伤心绪。她从“果园的方向”滑向“水的方向”,虽然具有多种现实性的原因,但却误伤到了厚待她的“归来派”,并刺痛了她对“归来派”诗人一往情深的感情,从而使她的“大海”情结具有了感伤的气息。诗刊 社对她不遗余力的扶植,让她的文坛成名变成一些人的私下谈资;她沿袭“归来派”诗艺创作的“果园诗”,其文学真实性遭到一些人的上门质疑;她成为专业化的文化工作者后,“果园诗”创作随之失去现实意义。这些遭遇迫使她要建立自己的人格与艺术,以自己独立的创作成就证明自己,赢得人们对自己人格与艺术

32、的尊重,但关心她的前辈诗人或“耽心”或“失望”7,也有人误以为她翅膀硬后就变了。这种误解刺痛了她的“大海”情结,让她借 海 倾泻自己心底的郁闷。她感伤地写道:“海啊,受着你的保护我结采垂光/为何又浑身长满戳伤你的芒刺”;她温情写道:“我被你误会/将继续、有意被你误会/我轻轻掸去你的误会”;她“喃喃自语”道:“只要往日的天真/仍在你眼眶跳动/就不要担心破晓之前/有一场灾难让你心悸”;她欣然写道:“由你开创的海/由我种植的海/切开浑圆的海/无涯无机的力量涌来”。这种哀而不怨的温婉抒情,既象征她对“归来派”诗人的深情,又象征她对“归来派”诗人的歉意与告慰,即她仍将秉持“往日的天真”,与“归来派”殊途

33、同归地开创文学431第3期王 烨等:“果园诗人”傅天琳的成名历程及其“大海”情结的无尽未来。傅天琳晚年的“大海”情结更为浓厚。她在阅尽人世及文坛风雨的平静中,深感自己内心仍眷恋着那片蔚蓝色故土,感激“大海”对自己的化育及宽容,使自己拥有了自我的“茵梦海”2 5,给以往的文学世界带来一片落叶的“清香”,让自己的文学人生变得“端庄而自由”2 6。她晚年创作并最终定稿的 海之诗,就回顾并审视了自己的文学历程,再次真挚抒发了她对“大海”的深情及眷恋。这首诗创作缘于她遭遇的一件“真实的事”2 7,它让她精神近于崩溃,便决定借创作来疗愈自己,1 9 9 2年底完成初稿的 结束与诞生,经多次修改后收入诗集

34、结束与诞生中,后又“节选”部分发表在 诗刊1 9 9 8年1 1期上,2 0 1 2年再经修改并定稿为 海之诗。在这首抒情长调中,她深情抒发“大海”对自己的化育之恩,它以水波“化柔情为我”,它以礁石“化坚硬为我”,它以胸怀“化宽容为我”。她真切抒发自己诗歌转向的无奈,自己面对“明亮的落日”必须彻底地“自致命的耻辱,一跃”,并“重新”审视、仰望及超越它,以及享受它的“温情”、“刀伤”和“自造自设自我陷落的文字和修辞”。她更欣慰及深入认识到,当她成长为“以日为境,以泪净身”的海鸥后,才懂得了“强烈的火总脱身于水中”,“海的结束,方是诗的诞生”。在这首诗中,她仍将“海”进行多向度隐喻化,但其中就内蕴

35、她对“归来派”的深情及感激,它使她明白及认识到了“爱”在社会和世界中的力量及生机。总之,傅天琳的“大海诗”都抒发了她对“归来派”的感激,既呈现了她由“鱼儿”成长为“海鸥”的文学历程,又表达了她对“归来派”文学精神坚贞不渝的追寻。在这种意义上,“大海诗”不仅成为傅天琳文学成长的个人自传,而且成为她呈给“归来派”的赞美诗。“归来派”对她的接纳及宽容,既给她带来人生的幸运及幸福,又使她得以在文学的天空自由飞翔,最终让她赢得文学人生的庄严和自由,并深切认识到了“海的结束”方是“诗的诞生”2 6。四、结 语傅天琳作为新时期闻名的“果园诗人”,有关其研究至今尚未获得充分的历史化。她从一个热爱写作的农场知青

36、,因个人条件和身世问题所限,直到“文革”后才被偶然发现出来,并在“归来派”和 诗刊社倾力扶植下踏上诗坛,迅速茁壮成长为新时期的优秀青年诗人,其进入新时期诗坛的途径及此后的文学遭遇,都成为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个案。“归来派”诗人对她的善待与厚待,使她文学成名带有更为明显的机遇及偶然性,也使她成为亲近“归来派”的新时期青年诗人。她文学基础薄弱尤其是身世问题,使她踏上文坛之际就形成了“大海”情结,使她深深感激“归来派”对自己的关爱与扶持,使她把它们视为想奉还但难以奉还的灵魂债务。她在现实压力下滑向“水的方向”,也使她蒙受了“归来派”的一些误解,使她坚信飞向海天的心愿必然能创造自己的艺术。总之,傅天琳的

37、文学成长及创作转向,既内蕴她与“归来派”之间的不解之缘,又象征着一代农场知青作者的文坛沉浮,还隐喻了“归来派”诗学传统在新时期凋谢的悲剧。在这种意义上,“大海诗”就成为探究傅天琳精神世界的镜像之一,它们既呈现了她对“归来派”诗人的感激及铭记,又呈现了她成长为“大海”女儿后的人生欣慰。注释:参见孟繁华的 新时期小说和诗歌十讲,中国青年出版社1 9 8 6版第1 4 6页。分别是艾青及夫人高瑛(北京)、吕剑(北京)、徐刚(北京)、邹荻帆(诗刊社)、康志强(诗刊社)、雷霆(诗刊社)、雁翼及夫人徐靖(四川)、傅仇(四川)、孙静轩(四川)、唐大同(四川)、傅天琳(四川)、芦芒(上海)、韦丘(广东)、蔡其

38、矫(福建)、苗得雨(山东)、刘祖慈(安徽)、廖公弦(贵州)、周许良(云南)、胡昭(吉林)、贾漫(内蒙)、玉杲(陕西)、师日新(甘肃)、肖川(宁夏)等。载 诗刊1 9 7 9年第6期。载 诗刊1 9 8 8年第2期。载 诗刊2 0 1 3年第1期。参见 日 佐佐木久春编 结束与诞生,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9 7年版。参考文献1 傅天琳.十八岁的诗M/往事不落叶:写给流逝的岁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531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3年 第3期2 傅天琳.冬日里一抹阳光M/往事不落叶:写给流逝的岁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3 张晨曦,乔军豫.梦里寻“

39、她”千百度:对话诗人傅天琳J/吕进,熊辉.诗学(2 0 0 9年1辑).成都:巴蜀书社,2 0 1 0:3 7 5.4 王燕生.走向广阔:傅天琳的生活和创作M/上帝的粮食.上海:古吴轩出版社,2 0 0 4.5 傅天琳.花期苦涩M/往事不落叶:写给流逝的岁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8 3.6 傅天琳.最初孕育的水珠M/往事不落叶:写给流逝的岁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7 孙静轩.不做表情便是最好的表情:谈谈傅天琳和她的诗J.当代文坛,1 9 8 6(4):2 9-3 2.8 傅天琳.散章J.四川文学,2 0 1 9(3).9 傅天琳.剪枝J.四川文学,1 9 7

40、 8(1 0).1 0红叶:北碚区业余文学组作品选M.重庆:重庆北碚区文教局,1 9 7 9.1 1傅天琳.记事:1 9 7 9J.诗刊,2 0 0 6(8).1 2宗鄂.诗刊 的一份“简报”J.诗刊,2 0 0 6(5):5 9-6 0.1 3吕进.傅天琳:从果园到大海J.当代文坛,1 9 8 5(8).1 4傅天琳.从果园到大海M/柠檬与远方之歌.重庆:重庆出版社,2 0 0 0:1 4 0.1 5傅天琳.太阳河M/诗刊社,编辑.大海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7 9:1 2 8.1 6傅天琳.浪中花M/诗刊社,编辑.大海行.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 9 7 9:1 2 0.1 7傅

41、天琳.一只贝壳J.四川文学,1 9 7 9(7).1 8傅天琳.难舍那片土M/往事不落叶:写给流逝的岁月.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 9 9 2:5 5.1 9傅天琳.新的果树J.诗刊,1 9 8 1(8).2 0蒲惠民.傅天琳的果园诗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 9 8 3(3):1 3-1 4,1 6.2 1柯岩.关于诗的对话:在西南师范学院的讲话J.诗刊,1 9 8 3(1 2).2 2傅天琳.果树的方式以及水的方向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2):4 6.2 3傅天琳.桔子的梦J.诗刊,1 9 8 0(1).2 4陈所巨.诗人与海.J.安徽文学,1 9 8 7(1

42、 2).2 5傅天琳.结束与诞生M.日 佐佐木久春,编.沈阳:春风文艺出版社,1 9 9 7:1 6 7.2 6傅天琳.海之诗J.诗刊,2 0 1 3(1).2 7傅天琳,李元胜.路的结束,方是人的诞生:关于 结束与诞生 的对话J.长江师范学院学报,1 9 9 9(2):4 7-4 8.(责任编辑 文 格)“O r c h a r d P o e t”F u T i a n l i ns P a t h t o F a m e a n d H e r“S e a”C o m p l e xWANG Y e,HUANG H u a i-f e n g(D e p a r t m e n t o

43、f C h i n e s e L a n g u a g e a n d L i t e r a t u r e,X i a m e n U n i v e r s i t y,X i a m e n 3 6 1 0 0 5,F u j i a n,C h i n a)A b s t r a c t:F u T i a n l i n,a s a“O r c h a r d P o e t”g r o w i n g u p i n t h e n e w e r a,h a s m o r e o b v i o u s o p p o r t u n i t i e s a n d c

44、o n t i n g e n c y w h e n s h e a s c e n d s t h e p o e t r y w o r l d.S h e r e g a r d e d t h e“R e t u r n S c h o o l”a s a l i f e l o n g d e b t t o h e r s o u l,w h i c h w a s d i f f i c u l t t o r e p a y,a n d f o r m e d a n u n f o r g e t t a b l e“S e a”c o m p l e x.H e r“P

45、o e m s f o r t h e S e a”e m b o d i e s a n d b u r n s t h i s c o m p l e x,e x p r e s s i n g h e r g r a t i t u d e a n d a t t a c h m e n t t o t h e“R e t u r n S c h o o l”,a s w e l l a s h e r d e s i r e a n d j o y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h e r o w n p e r s o n a l i t y a n d a

46、 r t,h o p i n g t o s h o w t h a t h e r t u r n i s a c t u a l l y t h e s a m e a s t h e“R e t u r n S c h o o l”.T h e r e p e a t e d e x p r e s s i o n o f t h e“s e a”c o m p l e x s y m b o l i z e s F u T i a n l i ns p u r s u i t a n d a t t a c h m e n t t o t h e l i t e r a r y s p i r i t o f t h e“R e t u r n S c h o o l”.K e y w o r d s:F u T i a n l i n;R e t u r n S c h o o l;s e a c o m p l e x;t h e p o e m s f o r t h e s e a6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