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锦州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Jinzhou Medical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第21卷 第4期2023 年 8 月Vol.21 No.4Aug.,2023【收稿日期】2023-03-23【基金项目】本文系 2022 年度辽宁省高校党建研究项目“基于 德智同促 的高校基层党组织精准化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研究”(编号:2022GXDJ-YB024)的研究成果。【作者简介】吕庆涛,男,1980 年生,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白雪,女,1986 年生,辽宁沈阳人,讲师,硕士。【摘要】通过家校协同育人精准发力,实现德育、智育共同提升的
2、家校联动育人成果。从理论内涵入手,分析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现状,论证辅导员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作用,并提出“德智同促”视角下辅导员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路径。突出辅导员价值引领核心地位,探索通过配置社会资源、优化文化融合、创新协同方式和搭建沟通平台等模式发挥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多维性、行动的全时性、效果的渗透性等优势,从而提升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广度与深度。辅导员在“德智同促”视角下,以学校为主导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能够达到完善人才培养模式、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关键词】德智同促;辅导员;协同育人【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3068(2023)04-005
3、9-04“德智同促”视角下辅导员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研究吕庆涛,白雪(沈阳工业大学 机械工程学院,辽宁 沈阳 110870)家校协同育人模式是指通过建立学校与家庭间的联系,实现立德树人与专业技能教育目标的同向发力1。当前,社会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我国高校的育人效能正处于“重质量”的关键时期。尤尔根 哈贝马斯曾经提出:“因为有了共识,才能确保约束力在互动过程中得到贯彻,共识的基础是相互信服2”。家庭、学校和学生三方通过紧密的联动,能够产生德育与智育同步提升的协同效果3。辅导员是高校中与学生接触最为紧密的教育者,面临着协同育人工作的新形势。提升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工作能力,探究“德智同促”
4、视角下高校辅导员开展家校协同育人的工作策略,有助于发挥思想教育引领的积极指导性作用,同时也对“三全育人”模式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一、协同育人的理论政策依据及指导方法推动协同合作指导人才培养,实现课程育人与思政育人精准对接,不是在某一个环节上的合作,而是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1.协同育人的理论内涵。德国物理学家赫尔曼 哈肯的协同理论认为,系统内的子系统之间既存在相互协作的关系,又存在相互孤立的关系,这种特殊关系衍生出了协同作用和整体效应,继而使各子系统之间由分散的简单无序堆积转化为有序具体的组合体并发生质的改变,达到稳定状态后形成新型的有机整体。将协同理论运用在思政教育中,可促进各要素相互融
5、合、有序排列、有效整合,产生 1+12 的效果4。2.协同育人的理论依据。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为协同育人工作方向提供了支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 中指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5,这是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协同育人功能,加强协同育人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6。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及个性发展同样需要多时间、多维度的培养才能满足人才综合素质提升的要求。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多样性和大学生需求多元化,辅导员必须发挥各种力量的协同作用,形成要素组织优势,才能够实现立德树人的最终目标7。3.协同育人的政策表现。“德智同促”视角下协同育人产生的积极效应
6、有以下表现:一是规模经济效应。规模经济效应的获取主要是针对横向协同而言的,将高校育人模式从单一化横向规模扩大为家校联动的立体育人模式,由此形成与预期目标趋同的育人效果。二是纵向一体化效应。纵向一体化59效应8主要表现在:其一,可以减少家长学生辅导员学校学生的中间环节,形成家长辅导员/学校学生的快速响应模式,节约育人环节。其二,可以加强家长、辅导员、学校各过程各环节的配合,把握家校协同育人的核心,实现在高校领导下,辅导员与家庭协同开展工作,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作用。其三,纵向协作开展思政教育,将协同育人规模扩大化,不但可以提升思政育人效果,还可以使办学方式更加灵活和有针对性。4.协同育人的方法
7、模式。影响大学生思政育人形式的要素包括主体、客体、介体和环体9。主体是教育实施者,包括学校、辅导员、家长;客体是产生教育的对象,即大学生;介体是指主客体间联系的纽带,包括沟通内容、方法等10;环体是指道德养成的外在因素。各要素间相互配合、相互影响,共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动态平衡11。依据SWOT 分析方法匹配“德智同促”视角下辅导员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机制,阐明协同育人的内部优势、劣势对主客体的影响,分析外部的机会、挑战对教育环境的影响,发挥要素优势、避免要素劣势,将各因素结论进行整合,有利于根据问题对症下药,制定更加科学的协同思政育人对策。二、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现状分析教育强调多方主体的协同主动
8、性,就现阶段研究而言,“德智同促”视角下的家校协同育人在学界理论与实践论证方面仍不完善。高校重视专业技能的培养而忽视思想政治引领;在工作中,辅导员由于与学生交流不充分、不深入,削弱了学生对政治理想信念的价值认同;在学生进入校门后,家庭将育人职能全权交给学校,导致协同育人共同体理念无法实现其指导价值。1.责任边界模糊问题。家校之间形成的共育关系,是以培养目标一致的和谐关系为基础。目前,学校、家庭及辅导员在育人过程中存在责任边界模糊的问题,人才培养无法充分满足社会大众化发展的需要:其一,高校在顶层设计和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德智同促”理念渗透不足,难以进行多部门有效的配合联动,无法把握协同育人全局。
9、其二,高校辅导员由于缺少对协同育人深层涵义的理解,未能准确明晰自己的职责定位,无法充分挖掘家校合作的资源优势,未建立起符合实际的家校合作观,与家校协同开展工作的初衷有差距。其三,家长在教育中存在缺位、不到位甚至越位的现象。缺位是指家长把专业培养任务和“德智同促”任务完全交给学校,认为入学后个体成长成才是高校与辅导员的责任;不到位是指家长缺乏实效性的育人指导能力,由于自身教育素质水平的限制,导致家长无法配合高校及辅导员开展有效的任务对接;越位是指家长过多干预学生的选择权,将自己的主观想法在缺乏依据的情况下强制施压于学生,并让学生遵照其意愿执行。2.资源权利集中问题。良性的家校互动关系,需要家长、
10、辅导员与学校同时发力,但是现实环境中,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协同育人机制,并未充分释放协同育人合力。其一,在育人实践中,学校与家庭所处位置不对等,在对学生的专业成长教育及思想塑造教育方面,多以学校单向灌输为主导,出现双方本位不相匹配的问题,协同育人效果自然不理想。其二,辅导员可供支配的资源十分有限,难以激励家长给予协同配合。在工作开展中,仍然停留在向家长传达事务性信息或学生学业成绩信息等浅信息层面上,造成三者之间的思政育人内涵界定无明显同步性。其三,大部分高校未设置家校共助的组织机构,家校联合开展工作仍处于比较随意和松散的状态。家长参与学校相关决策制定较少,辅导员作为家长反馈问题和意见的重要中间体
11、,发挥作用明显不足,导致家长缺少畅通的反馈问题和意见的渠道。3.协同合作沟通缺位问题。其一,学校开展活动缺少时效性。部分学校的家校协作仅是通过家长会、新生开放日来实现,且内容也是多以参观为主的固定模式。虽然有的学校探索组建家委会、家庭学校等方式,但这些合作大都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流于形式,并未实质性地落实具体责任,弱化了协同育人效果,降低了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其二,辅导员开展家访活动缺少时效性。由于日常工作安排及费用消耗,辅导员开展家访实际能够走访的家庭比例较低,使家长缺乏对学校办学方向的理解。其三,家庭主动参与协同育人缺少时效性。由于家庭文化程度的差异,一些文化程度较低的家长难以在家长委员会中发挥
12、作用,故而被排斥在委员会的大门之外,使家长参与学校决策的广度受限。三、辅导员在家校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作用辅导员在顺应“德智同促”理念、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争取家校双重因子介入德育工作建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1.发挥辅导员主导性作用,顺应“德智同促”育人目标。虽然家庭与学校在立德树人工作开展中60所承担的任务和分工不同,但育人客体是一致的,育人目标也是一致的。高校辅导员作为“德智同促”育人目标的实施者,鼓励家长参与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更直观地顺应高校的教育理念,实现学科专业与思想引领的同步发展,达到提升思政育人质量、促进学生全面成长的目的。辅导员将家庭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对丰富自身的理论及实践
13、经验、缓解思政教育孤岛化的困境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2.强化学生主体性地位,优化人才培养体制机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样一个极其细微的任务12。”辅导员能够提升学生主动接受教育的能力,善于调动学生自我认知、自我成长、自我发展的积极性。将立德树人目标作用于高校管理和建设的各领域、各环节,需要辅导员在学校育人机制的支持下与家长协同合作,挖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共同负责、共同参与、共同行动的优势,实现家校育人双赢。3.争取家校双重因子介入,打造良性思政育人环境。和谐的思政育人环境需要充分调动育人资源,将“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
14、作为检验育人成果的显著标准。高校辅导员要利用自身的沟通技巧,成为协同育人机制的积极倡导者,争取家长和学校的共识,在学生的主要接触群体中产生良性的互动13。通过家庭、学校双重因子的影响,发挥辅导员的主导性作用,打造与高等教育相结合、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契合、全方位的育人环境14,使教育方式更加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教育行为更加贴近学生成长实际,教育成果更加符合家长的现实期望。四、“德智同促”视角下辅导员开展家校协同育人工作的路径高校应该将家庭教育纳入学校发展的重要战略中,建立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为扩展的协同育人体系。高校辅导员在推进家校协同体系工作开展中,需要从明确思想共识、优化文化融合、
15、创新协同方式和搭建沟通平台等方面入手,推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融合的广度,提升教育资源与教育策略融合的深度。1.达成思想共识,配置社会资源,明晰育人目标。配合学校统筹社会资源,打破传统办校模式的自我封闭格局,在学校提供相应制度保障政策、资源支持和技术支撑的前提下,通过线上、线下方式拓展融合模式,推进家校协同联盟建设,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提升“德智同促”视角下协同育人的质量和效果;整合家校一体化建设,通过开放的文化交流宣传,使家长明晰“德智同促”的育人目标,主动参与到协同育人体系建设中来;建立家校互通长效制档案,保证与家长沟通、信息反馈的稳定性和持续性,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的良性发展。2.优化文化
16、融合,形成行动指南,落实精准育人。家庭、学校是教育的两个主阵地,构建主客体思想一致的大思政教育格局,需要探索系统化、程序化的全员共育机制。对于辅导员来说,精准落实“协同育人”要增强以下三个方面的意识:一是辅导员的专业化与“德智同促”育人目标的文化融合。将辅导员的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融入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发挥思政育人优势,形成各部门、各主体、各环节一体联动的工作格局,提升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一体化育人能力。二是辅导员作为协同育人工作开展的纽带。辅导员是开展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骨干力量,在大思政育人格局下,必须具备协调各方关系、提供更多服务的能力。三是辅导员作为构建一体化模式的助力者。辅导员需要依据协同
17、育人规范,落实具体工作细则,为推进家校共育打好理论基础、政策基础和工作基础。153.创新协同方式,引入社区模式,完善双访机制。发挥家校协同育人的合力,形成多维立体的网络育人格局,从而更加直观、更加深入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以学校为主线,完善“一站式”社区建设,将家长监督管理引入社区建设上来,实行家长、学校双向双访机制,协同各方育人主体开展教育、生活等育人工作。以开放的心态欢迎家长走进学校,邀请家长就学生的学业规划、就业指导等方面进行座谈交流;收集学生诉求,以家长参与研讨会形式论证解决方案;鼓励家长积极参与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学校与家长的共同监督下,提升学生实习实践的能力;以地域为划分
18、标准,成立区域化家长委员会,便于家长互通信息,共促学生发展。4.搭建沟通平台,丰富教育资源,凝聚育人合力。以沟通为平台,实现高校、辅导员、家庭三支队伍的信息共享。一是家访。辅导员是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一体化建设的协助者,家访是落实协同育人工作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家访环节中,应该做到“线下走访+线上寻访”。利用寒暑假期线下开展经济困难家庭、心理问题学生、突发事故学生的线下走访工作;开发网络心理咨询阵地、网络育人工61Research on Counselors about Carrying out Home-School Cooperative Educationin the Promotion o
19、f Moral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Lv Qingtao&Bai Xue(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Shenyang 110870,China)Abstract:Through the precise development of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the educationalachievements of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moral education and i
20、ntellectual education can be achieved.Starting fromthe theoretical connotation,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ork,demonstrates the role of counselors in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ork,and proposes a path for counselorsto carry out home-sch
21、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ork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ral education promotion.Highlightthe core position of counselors value leadership,explore ways to leverage the advantages of counselorsideologicaland political education methods such as multi-dimensionality,timeliness of actions,and penetrat
22、ion of effectsthrough the allocation of social resources,optimization of cultural integration,innovation of collaborative methods,and establishment of communication platforms,so as to enhance the breadth and depth of the integration of familyeducation and school education.In the promotion of moral e
23、ducation and intellectual education,taking the school asthe leading role and carrying out home-school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work by counselors can meet the requirementsof improving the talent cultivation model and adapting to the social development.Key words:the promotion of moral and intellectual
24、 education;counselors;cooperative education作空间等线上网络寻访工程;引入谈话机制,通过平等对话完善家长利益诉求表达的通道,使学校能够清楚学生的长处和短板,了解家长内心的困惑与需求。16二是网络平台。开发关于学校、辅导员、家长交流的网络平台,利用学校搭建的平台,根据学生、家长的需要与特点共享资源信息,建设与学校发展相适应的家长微社区,如朋友圈、微信群、线上论坛等,为形成家校合力提供一套可行的方案和实操帮助。三是主题沙龙。利用线上线下平台,积极举办沙龙活动。将国家发生的时事问题、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亟待解决的难点问题作为主题,以沙龙互动的形式各抒己见,发
25、挥家长的职业特长优势,形成思想碰撞,实现德智共促的培养目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不断探索新思路、新方法,即发挥学校的指导作用,提升辅导员的育人能力,突出家庭育人的社会属性,助力教育方式和教育资源的协调互通。发挥辅导员在高校开展协同育人工作的政治优势,弥补学生因个性差异化、思维多样化、探索自主化所产生的教育需求不一致的问题,促进共创、共享、融通模式下大学生素质的均衡发展。【参考文献】1彭晓琳,安鸿.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队伍融合路径研究以成都学院为例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21):30-32.2尤尔根 哈贝马斯.交往行为理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23-34.3曹慕源.新
26、时代高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优化J.黄河科技学院学报,2023,(05):95-100.4彭晓琳,安鸿.主渠道主阵地协同育人队伍融合路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1):30-32.5齐贵云.“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大思政育人格局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3,(08):185-188.6胡绪明.高校思政课教师与辅导员协同育人的功能定位及实施对策J.学术论坛,2018,(04):174-180.7王长恒.高校辅导员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探索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9,(14):77-79.8刘峰.新时代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长效机制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
27、2023,(09):46-49.9初春,郑敬斌.“大思政课”的守正创新审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23,(05):31-35.10刁俊文,税强.大学生英雄精神培育的动力系统结构探微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22,(10):5-10.11吴正国,侯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系统整合:理论分析、现实诉求与优化路径J.思想教育研究,2022,(11):50-56.12列夏 苏霍姆林斯卡雅,苏霍姆林斯基.家校合作思想概述J.中国德育,2018,(17):43-46.13邵晓枫,郑少飞.新形势下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特点、价值与机制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22,(05):82-90.14李程锦.立德树人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工作的现代转型J.江苏高教,2019,(07):120-124.15徐水婵.家校联动协同育人关于深入做好辅导员家访工作的思考J.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19,(4):75-78.16刘力为.高等职业学校辅导员胜任力模型构建与提升策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22:160-16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