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年.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6783 上传时间:2023-11-07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011.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年.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年.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年.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年第 2 期外语测试与教学Foreign Language Testing and TeachingApr 2023中图分类号 H3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1167(2023)02-0018-1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 年黄雅贤 孔菊芳提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以下简称量表)自颁布以来,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量表研究开展系统性回顾,有助于厘清其发展脉络,探索未来研究方向。本文结合文献计量手段和系统性文献综述方法,析取了国内 20072022 年间发表的 114 篇量表相关的期刊论文,并从发展趋势、研究类型及主要话题三个方面进行

2、编码和剖析。本文发现:1)相关研究数量整体呈波浪式增长趋势;2)研究类型前期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后期实证研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3)研究主题分布广泛,以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本体研究在数量上超过应用研究,但应用研究近年来呈逐渐攀升的趋势。本文进而分析了相关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关键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系统性综述;本体研究;应用研究Abstract:Since its release,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CSE)has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domestic and

3、overseas scholars.As a systematic review can help to clarify the past development and explore the future trends of a field,this study codes and analyzes 114 papers related to CSE published in China from 2007 to 2022 by employing bibliometric methods and systematic review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4、of development trends,research types and major topics.The results show that:1)studies on CSE has been in an upward spiral from 2007 to 2022;2)the research focus has gradually shifted from theoretical exploration to empirical investigation;3)research topics have been widely distributed,mainly in onto

5、logical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research,with the former outweighing the latter in number but the latter witnessing a gradual upward trend in recent years.This paper further discusses the issues to be addressed and provides directions for future research.Key words: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

6、ge Ability;systematic review;ontological research;application research1.引言语言能力量表(Language Proficiency Scales)是对语言学习者和使用者运用某种语言能力的系列描述,通常分为不同级别,分别描述语言能力发展的不同阶段(North 2000)。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以下简称量表)由中国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于 2018 年 4 月正式发布,根据循序渐进的原则在统一的标尺上对我国英语学习者和使用者进行

7、初、中、高三个发展阶段九个级别的英语语言能力描述(刘建达 2018)。该量表为我国英语教学与测评提供统一标准和参考框架,实现“车同轨、量同衡”的目标(刘建达 2015)。自量表发布以来,国内学者基于不同视角对其进行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颇有价值的成果,然而系统性回顾研究相对匮乏。李玉龙,辜向东(2019)以国内期刊上发表的 68 篇81量表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展开了综述,厘清了该领域研究的发展脉络,但其数据来源止于2018 年底,而 2018 年后涌现了更多量表应用研究,对这些应用研究进行梳理,有助于量表的进一步落地和推广。有鉴于此,为全面反映 20072022 年间我国量表相关研究的整体发

8、展态势,本文对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发表的量表相关论文进行文献统计分析,回顾总结该领域已有成果,提出对未来研究的展望,从而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2.研究方法本文基于国内近 15 年(20072022 年)的量表相关文献开展系统性综述(systematic literature review)。系统性综述采用描述性统计、内容分析及元分析等,从分散的研究成果中总结出针对研究主题的结论(Borenstein et al.2009)。系统性综述凭借明确的研究问题、科学的检索策略、清晰的文献筛选标准,能较好地克服传统综述法存在的主观性和偏颇性问题。本文遵循黄甫全等(2017)提出的系统性综述六步法,即研究计划

9、、文献检索、文献评估、数据抽取、数据整合及综述撰写,旨在回答以下研究问题:(1)量表相关研究在 20072022 年间有何发展趋势?(2)量表相关研究主要有哪些类型?(3)量表相关研究涵盖哪些主题?2.1 文献检索与筛选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文献检索来源,以“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为“主题”或“关键词”,并勾选中英文扩展选项进行检索,共检索到 477 篇文献,数据最后更新时间为 2023 年 3 月 20 日。随后,研究者按以下步骤对检索到的 477 篇文献进行筛选:1)借助文献管理软件(Endnote)进行去重,剔除重复检索到的文献;2)依据文献类型、研究主题、研究领域以及刊物声望对文献标

10、题和摘要进行逐一排查;3)深度阅读全文内容,确定是否符合样本资格,并采用“滚雪球”方式检索更多文献。经过以上步骤,共获得有效文献 114 篇,其中核心期刊(包括CSSCI 和北大核心)共 103 篇,非核心期刊(外语测试与教学)11 篇(参见表 1)。外语测试与教学为外语测试评估领域的专业学术期刊,对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给予了一定关注,因此列入综述范畴。表 1 量表文献来源及数量分布期刊名称文献数量/篇期刊名称文献数量/篇外语界32中国考试14现代外语14中国外语11外语测试与教学11外语教学8外语学刊4中国职业技术教育3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3外国语(上海外国语大学学报)2外语研究2西安外国语

11、大学学报2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1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外语教育研究前沿1外语电化教学1外语教学与研究1外语与外语教学1社会科学家1合计11491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 年2.2 文献分类与编码文献分类与编码由两位研究者共同完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制定初步编码框架(coding scheme)。第二阶段试编码,两位研究者对随机选取的 15 篇文献独立编码,比较编码结果,若存有争议,则相互讨论直至双方达成一致性意见,以此完善编码框架(最终编码框架详见表 2),确保正式编码的统一性和可信度。第三阶段正式编码,第一作者

12、进行两次独立编码。表 2 文献编码表一级维度二级维度编码情况 时间趋势2014 年以前20142018 年2019 年至今根据发表的年份进行编码研究类型实证性研究非材料性研究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及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理论探讨、经验总结及综述类研究主题量表本体研究量表应用研究量表研制、效度研究及描述语研究等量表在英语教学、学习及测评方面的应用3.研究结果3.1 发展趋势对国内量表相关研究的发文量及时间分布进行分析,可以直观揭示该领域研究的历时发展特征和整体发展脉络。2014 年和 2018 年是我国量表发展史上极具重要意义的两个时间节点。2014 年 9 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

13、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外语能力测评体系建设,其中主要任务之一是制定国家外语能力等级量表(刘建达 2015)。同年10 月,量表建设工作正式开始。2018 年 4 月,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正式发布量表。因此,笔者以 2014 年和 2018 年为临界年份,将整个时间轴划分为三个阶段,即 2014年以前、20142018 年及 2019 年至今。本文对筛选后的 114 篇文献按照发表年份进行统计分析,如图 1 所示。图 1 20072022 年间量表相关研究年发文量趋势02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3 年第 2 期我国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的起始之作发表于 2007 年,即杨惠中,桂诗春(2007

14、)的制定亚洲统一的英语语言能力等级量表一文。20072022 年间量表相关研究数量基本呈波浪式上升趋势。2014 年以前处于缓慢发展阶段,在此期间,发文数量较少,每年介于 0 到 1 篇之间。20142018 年间进入持续发展阶段,发文数量呈缓慢上升趋势,2015 年有 3 篇,2016年保持在 2 篇,显示了在此期间学界对语言能力等级量表持续的关注度。2016 年之后,量表相关研究迅速增多,2017 年达到 16 篇,呈陡坡式增长态势。2019 年至今,量表相关研究更是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景象,2019 年达到顶峰 25 篇,2020 年略有回落,但 2021 年又达到 22篇,说明量表自颁布以

15、来学界对该领域的关注始终持续。3.2 研究类型国内外学者对研究类型的划分各有不同。高一虹等(1999)将研究分为三类:1)以数据材料为基础的量化研究;2)以访谈、观察等材料为基础的质化研究;3)非材料性的研究。文秋芳等(2004)认为不同研究可根据研究目的和数据来源这两个参数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研究目的分为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性研究,根据不同数据来源分为文献研究和实证研究。范琳等(2014)将研究分为以系统的材料收集分析为基础的实证性研究和以方法讨论、经验总结为基础的非材料性研究。范琳等(2014)所采取的二分法更具有包含性,实证性研究包含定性研究、定量研究以及二者结合的研究,范围更广,涵盖更多,

16、因此笔者采用此分类原则进行编码。经统计,量表相关的非材料性研究论文共 63 篇(约占总文献数的 55%),实证性研究论文共 51 篇(约占总文献数的 45%),非材料性研究论文略多于实证性研究论文,这与李玉龙,辜向东(2019)的研究结果一致。笔者进而将论文类型和时间趋势进行叠加,如图 2 所示。图 2 20072022 年间量表非材料性研究和实证研究对比图2020 年前,除个别年份非材料性研究论文和实证研究论文数量持平外,仅 2011 年实证研究的发文量大于非材料性研究,但数量也仅为 1 篇。从增长趋势看,不同于非材料性研究呈现大幅度增长趋势,实证研究发展较为缓慢,但整体一直保持上升趋势。由

17、此可见,2020 年前学1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 年界进行了较多与量表相关的概念等方面的理论性阐释和经验总结。2021 年材料性研究论文数量开始骤跌,实证研究的数量首次大幅超过非材料性研究,且逐渐占据主导性地位。笔者认为,近年来量表相关研究的重心从非材料性研究发展到实证研究是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量表在制定之初就从社会需求出发,充分考虑了我国教育现状,强调量表的实用性,“要求量表对英语学习、英语教学和英语测试等相关工作具有切实的指导意义和促进作用”(刘建达 2015)。另一方面,量表发布初期社会各界对其认知相对表面且处于概念层次,对其应用价值的判断也

18、主要依赖经验直觉。然而,随着教育部门、教研机构等的大力推广,使用者对量表的认知程度和接受程度日益加深,学者更倾向于对其展开多角度、多层面的实证研究。3.3 研究主题分布笔者对文献研究主题进行编码,发现研究主要分为两类,即量表的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经统计,114 篇文献中,量表的本体研究共 66 篇(占比约 58%),含量表的研制、效度研究及描述语研究等;应用研究共 48 篇(占比约 42%),含量表在教学、学习及测评中的应用。从总体数量分布来看,量表本体研究数量大于应用研究,本体研究更受国内学界的青睐,未来学界需关注量表在实际教学、学习及测评等方面的应用,挖掘新的研究热点,推动研究进一步发展。

19、将研究主题与时间趋势叠加,可获得 20072022 年间量表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对比柱状图,如图 3 所示。图 3 20072022 年间量表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对比图2018 年前,量表本体研究数大于应用研究,占据主导地位,20072016 这十年间应用研究发文量为 0,2017 年(2 篇)和 2018 年(5 篇)虽实现零的突破,但也远不及本体研究数量。2019 年和2020 年,量表应用研究数量首次超过本体研究,成为持续性研究热点。量表研制初期,对量表的解读和普及工作任重道远,因此深入系统地介绍量表内部结构、分析描述22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3 年第 2 期语特征、开展效度验证有助于使用者

20、加深对量表的认识和了解,也能为后续开展应用研究提供充分的解释和支撑。而在后期阶段,量表的合理使用更具挑战性,如何行之有效地将量表应用于实际教学、学习及测评之中成为学者需要关注的重点课题之一。因此,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密不可分,本体研究为应用研究提供支撑,应用研究则服务于并拓展本体研究,二者的有机结合促进量表进一步落地和推广。3.4 量表研究成就 20072022 年间国内学者针对量表展开了诸多理论性探究和实证研究,本文将按照研究主题梳理该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3.4.1 量表本体研究量表本体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量表构建前期有关的理论基础研究、科学性和适切性研究、量表效度研究及量表描述语研究。(1)理

21、论基础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总体发文数量较少,主要聚焦构建量表的语言能力框架,根据研究特点大致分为两类:一是前期的理论准备,即学者借鉴欧洲共同语言参考框架(以下简称欧框)(Council of Europe 2001)的经验从宏观角度探讨制定统一量表的理论依据,如方绪军等(2008)明确提出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编制要以交际语言能力理论为基础,立足我国国情和英语教育现状;二是后期的框架阐释,学者从微观角度解析如何构建一个面向运用的语言能力量表理论框架,如刘建达,韩宝成(2018)从语言能力、语言知识、语言策略及语言活动等方面详细论述量表研制的理论基础,构建了一个适合中国英语教学现状的语言能力理论框架

22、。(2)科学性和适切性研究科学性和适切性研究主要聚焦量表本身的研制过程和适用价值,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其展开了相关研究。例如,刘建达,彭川(2017)从经验总结的角度分析了欧框的优缺点,并从能力等级量表建设的总体原则、描述框架、描述语表述及分级验证等方面探讨了如何确保量表研制的科学性。何莲珍,张慧玉(2017)及王莲(2018)等学者从语言经济学角度系统挖掘和评估量表研制和实施的社会、经济及政治意义。蔡基刚(2018)从批判性角度分析了量表的不足,认为其描述语过分追求全面,忽略了语境的重要性,因而科学性有待商榷。(3)效度研究效度研究主要包括效度证据的理论探讨和效度验证的具体实践,其中效度验证

23、居多。信度和效度通常被认为是衡量量表的重要指标,而效度更是重中之重,为此学者提出了诸多效度证据的收集方法。朱正才(2016a)按照量表研制的时间进程较为全面地梳理了不同类型效度证据的收集方法和研究范式。该研究为量表的效度研究构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也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了研究思路。除理论探讨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量表的效度验证展开了大量的实证研究,其中以听力和笔译等技能自评量表的效度验证为主。辜向东等(2022)基于Messick 效度整体观,结合学习者自评和访谈数据,运用 Rasch 模型探究了听力自评量表在结构、内容及外部层面的效度,结果表明自评量表整体效度较好。吕晓轩,任伟(2022)采用R

24、asch 模型,对笔译自评量表数据的拟合度和单维性等方面进行了检验,发现笔译自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4)描述语研究3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 年描述语研究在本体研究中数量最多,占比最大,侧重描述语开发和检验。描述语量表化是量表研制的关键环节,因而国内学者对其展开了诸多研究,且不同阶段体现不同研究重点。在前期阶段,国内学者主要系统探讨描述语库建设问题,包括如何界定语言能力构念、如何构建量表的心理测量学模型和参数描述体系以及如何收集和规范描述语等,以期为量表建设提供智力支持(朱正才 2015;朱正才 2016b)。随着研究的深入以及量表的正式发布,研究重点逐渐

25、转移至某一具体语言能力的描述语质量验证。揭薇,金艳(2017)通过语料库方法对口语能力描述语进行了语体分析,发现描述语在词汇特征、词类分布及高频词等方面具有独特性,提高描述语质量需将这些方面纳入考量。周艳琼(2021)则基于 Rasch 测量模型验证了阅读策略描述语的效度,研究结果表明整体上描述语拟合度较好,但是仍有少部分描述语难度排序和等级划分存在问题,尚需优化。3.4.2 量表应用研究量表的研究目标是“在我国英语学习、教学、测评之间架起一座连通的桥梁”(刘建达 2015)。量表颁布之后,国内学者从不同角度对量表在教学、学习及测评中的应用展开了广泛研究(刘建达 2015)。基于此,本文从教、

26、学、测三个应用方向展开阐述。(1)量表在教学中的应用国内学者通过访谈和问卷测试等方法对量表在不同层次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开展了调查研究,了解量表对课程建设和教师课程教学等方面的影响,包括对成人教育及开放教育(熊英,刘永权 2020)、高等教育(王守仁 2018;王依超 2021)、职业教育(莫兼学 2018;钟铃 2019)、小学教育(王隽,高淼 2018)等层次的调查研究。值得注意的是,这一主题的研究多以大学生和高职生为调查对象,较少关注其他群体。为了探索基于量表各能力指标的高职英语课程教学改革,莫兼学(2018)设计了高职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与阅读策略调查问卷,并结合任课教师访谈,对 5 所高职院

27、校的 700 名学生进行了评估。研究发现,量表对于高职英语教学具有良好的诊断作用,建议高职院校通过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实施分级教学和分项评价、建设英语课程资源等方式提高教学效率。王依超(2021)根据量表中的“规划(构思)”、“执行(撰写)”及“评估与补救(修改)”等书面表达策略,开展了大学英语教材文本概要写作教学实践,邀请非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参与其中,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写作水平,为创新大学英语课程写作教学提供了一定的启示。此外,一些研究单纯从理论层面探讨了量表对英语教学的启示(刘建达 2019)以及量表在制定教学大纲、指导教学过程及提供教学反馈等方面的具体运用(何琼,肖杨田 2019)。(2)量

28、表在学习中的应用量表在学习中的应用主要体现于帮助英语学习者诊断自己的英语能力水平,提升听、说、读、写等分技能,制定科学合理的学习目标(刘建达 2015;何莲珍,张慧玉 2017)。然而,目前国内研究倾向于关注学习者如何提升写作能力和阅读能力,对于其他语言能力的研究相对匮乏。就写作能力方面而言,张文霞,王晓琳(2022)基于介入式动态评价模式,参照量表设计自评问卷后对 26 名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进行了调查,并结合学生的期末反思报告,探究了量表作为介入手段对英语写作和自评效用的影响。研究发现,量表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切实有效的自我评价标准,有利于提升英语写作能力。就阅读能力方面而言,范婷婷,曾用强(2

29、019)基于量表,采用探索性序贯设计法分析诊断了受试的阅读能力并对诊断的效度和信度进行了验证,该研究能够帮助学生明确阅读困难的原因,进而提升阅读能力水平。朱蓝辉42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3 年第 2 期(2020)以阅读能力自我评估问卷和访谈为工具考查了 106 名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自我评估的有效性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量表对于学生自我评估阅读能力具有切实的参考作用。综合性任务是新形势下语言测试的必然选择(McNamara 1996),且已经进入我国 TEM 4/8等大规模高风险考试,因此也有学者不局限于单一技能(张新玲,张思雨 2017),通过调查问卷和写作任务深入剖析了读写结合写作能力构

30、念。(3)量表在测评中的应用根据国内外现有量表的使用情况,量表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数量多,频率高,范围广(Little 2011;刘建达 2018;刘建达,杨满珍 2021)。国内研究者从不同侧面探讨了量表在测评中的应用,其中量表对接研究占主导且多为实证研究。对接(linking 或 aligning)是指将两个独立的测量工具(如量表与量表、量表与考试或考试与考试)连接起来的研究过程(North&Piccardo 2018)。量表的对接研究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第一类主要探讨量表对接的效度问题。蔡宏文(2019)从概推性和一致性两方面综合考察了雅思考试写作卷与量表对接的效度问题,结果表明概推性和一

31、致性是判断产出型语言考试与标准对接效度的重要证据。闵尚超(2019)和张洁,王伟强(2019)分别从一致性角度和培训师职责视角考察了接受型语言考试与标准对接的效度问题。第二类主要涉及量表与考试的对接。量表颁布之后,与世界知名考试的对接工作也随之展开,目前已经完成了与雅思、普斯(Aptis)及托福的对接(Dunlea et al.2019;Papagergious et al.2019;OSullivan et al.2020;Chen&Hu 2021)。国内大规模考试与量表对接还没有大规模展开,目前仅有学者完成了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对接(揭薇 2019;金艳等 2022)以及高校校本考试的对

32、接(闵尚超,姜子芸 2020;王华 2020;何莲珍等 2021)。第三类关注量表与其他量表的对接,主要聚焦描述语的难度值,通过问卷调查和 Rasch 分析等方法探究量表与欧框在听力技能(彭川,刘建达 2021)或写作技能方面(彭川 2021)的级别对应关系。4.思考与展望纵览 20072022 年间我国量表相关研究的发展历程,可以发现该领域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方兴未艾。作为一个正在蓬勃向上发展的领域,国内学者尚需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上进一步拓展、完善及深化,以推动量表研究不断深入发展。4.1 提升研究对象的代表性和广泛性量表作为我国首个覆盖教育全学段的英语能力测评标准,“对提升英语考

33、试质量,促进各学段英语教学衔接,推动英语教育一条龙建设将发挥重要作用”(刘建达 2019)。但文献统计分析表明,量表的应用研究多以大学生和高职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其他教育层次学生的研究相对匮乏,尤其是针对中小学生的研究。中小学阶段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阶段,也是外语学习的关键阶段(范琳等 2014)。学习者如能在这一阶段学会使用量表进行自我评价,诊断自身语言能力水平,确立合理的学习目标,会为其今后英语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因此,国内研究者未来应开展更多针对中小学生群体的研究,探索如何行之有效地将量表运用到实际英语教学和学习之中。其次,高校大学生研究内部也存在研究对象分布不均衡的现象,具体表现为针对非英

34、语专业学生的调查研究明显多于针对英语专业学生的研究。英语专业学生大致对应量表七级水平,如何通过量表提升其专业英语能力也是未来研究者亟待探索的问题。5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 年4.2 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首先,长期以来,我国英语学习者“在听说读写等诸多分技能方面的发展呈现不平衡的情况”(刘建达 2017),听说能力相对薄弱(蔡基刚 2011)。然而,目前国内研究者更多关注量表对于提升英语学习者读写技能方面的作用,未来研究者应多视角、多维度考察听说等其他技能,不但共时截面观测英语学习者在某一阶段的语言水平,而且通过个案研究或动态跟踪发展研究了解学习者听说等能力的

35、变化情况。其次,作为通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General Purposes,EGP)量表,量表描述了各教育阶段的语言能力,并未涉及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ESP)。因此,今后的研究可借鉴国内外量表的研发经验,尝试开发既能满足市场需求又能经得起检验的 ESP 量表。最后,基于量表的测评体系还有待完善。例如,量表与国内大规模高风险考试如 TEM4/8 等的对接研究尚未完全展开,如何基于量表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科学、准确评估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尚需大量实证研究的支撑和验证。4.3 促进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多样化文献统计结果表明,量

36、表本体研究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侧重理论层面的探讨。前期阶段量表刚颁布不久,广大师生及学者仍处于对量表的了解阶段,理论性的研究能够帮助他们熟悉和了解量表的本质和特点。但后期量表相关研究必须依靠实证研究向纵深发展,通过更加科学和规范的程序探索新的研究热点。因此,今后应加大实证研究力度,推动量表应用研究朝着更科学、深入的方向发展。已有实证研究多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及测试等方法,较少采用与有声思维或回溯性口头汇报相结合的方法,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较为缺乏。今后研究者可采取课堂观察、心理学实验及认知实验(眼动、ERP 等)方法,针对不同群体开展个案研究和动态跟踪发展研究,以全面考察量表在实际教学、测评及

37、学习等领域的应用情况。在数据统计方法上,目前国内研究者倾向于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及 Rasch 模型等方法,较少使用结构方程建模、因子分析及 FACETS 分析等统计方法,因此未来可采取更加多元化的统计分析方法。5.结语20072022 年间我国研究者从不同侧面开展了诸多量表相关研究,研究整体上呈现以下特征:(1)研究数量整体呈波浪式上升趋势;(2)研究类型前期以非材料性研究为主,后期实证研究逐渐占据重要地位;(3)研究主题分布广泛,以量表本体研究和应用研究为主,本体研究在数量上超过应用研究,但应用研究近年来呈现逐渐攀升的趋势。未来量表相关研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提升研究对象的代

38、表性和广泛性;(2)拓展研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3)促进研究和统计方法的多样化。参 考 文 献1 Borenstein M,Hedges L V,Higgins J P&Rothstein H R.Introduction to Meta-Analysis M.London:Wiley,2009.2 Chen X&Hu J.Going global:The successful link of IELTS and Aptis to 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CS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nglis

39、h Linguistics,2021,11(1):1-9.3 Council of Europe.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 Learning Teaching Assessment M.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1.62外语测试与教学 2023 年第 2 期4 Dunlea J,Spiby R,Wu S,Zhang J&Cheng M.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CSE Linking UK exam

40、s to the CSE R.British Council,2019.5 Little D.The“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Languages”,the European Language Portfolio,and languag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 J.Language Learning in Higher Education,2011,1(1):1-21.6 Macaro E,Curle S,Pun J&Dearden J.A systematic review of English

41、medium instru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J.Language Teaching,2018,(51):36-76.7 McNamara T F.Measuring Second Language Performance M.New York:Addison Wesley Longman,1996.8 North B.The Development of a Common Framework Scale of Language Proficiency M.New York:Peter Lang,2000.9 North B&Piccardo E.Aligning

42、 the Canadian Language Benchmarks(CLB)to the Common European Framework of Reference(CEFR)S/OL.https:/www.language.ca/wp-content/uploads/2019/01/Aligning-the-CLB-and-CEFR.pdf,2018.10 OSullivan B,Wu S,Liu J&Dunlea J.Linking the Aptis test to 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 A.In Damerow R

43、M&Bailey K M(eds).Chinese-Speaking Learners of English Research Theory and Practice C.New York:Routledge,2020.66-78.11 Papageorgiou S,Wu S,Hsieh C N,Tannenbaum R J&Cheng M.Mapping the TOEFL iBT Test scores to Chinas Standards of English Language Ability:Implications for score interpretation and use

44、J.ETS Research Report Series,2019,(1):1-49.12 蔡宏文.产出型语言考试与语言标准对接的效度问题 概推性与一致性J.现代外语,2019,(5):709-721.13 蔡基刚.我国大学英语教学目标设定研究 再论听说与读写的关系J.外语界,2011,(1):21-29.14 蔡基刚.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科学性和适切性研究J.外语研究,2018,(5):39-44,112.15 范琳,夏晓云,王建平.我国二语词汇学习策略研究述评:回顾与展望 基于 23 种外语类期刊 15 年文献的统计分析J.外语界,2014,(6):30-37,47.16 范婷婷,曾用强.

45、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阅读能力诊断模型研究J.中国外语,2019,(3):21-31.17 方绪军,杨惠中,朱正才.制定全国统一的语言能力等级量表的原则与方法J.现代外语,2008,(4):380-387,437.18 高一虹,李莉春,吕王君.中、西应用语言学研究方法发展趋势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9,(2):8-16.19 辜向东,段奕霆,陈泽涵.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听力自评量表效度验证研究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22,(4):1-9,160.20 何莲珍,阮吉飞,闵尚超.基于文本特征的校本写作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效度研究J.外语教学,2021,(3):52-57.21

46、 何莲珍,张慧玉.“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语言经济学分析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7,(5):743-753,801.22 何琼,肖杨田.探讨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以 CSE 写作能力量表为例J.外语测试与教学,2019,(4):11-20.23 黄甫全,游景如,涂丽娜,曾文婕.系统性文献综述法:案例、步骤与价值J.电化教育研究,2017,(11):11-18,25.24 揭薇.英语口语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研究 以 CET-SET 4 为例J.外语界,2019,(1):71-80.25 揭薇,金艳.口语能力描述语的语体分析: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研究J.外语界

47、,2017,(2):72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系统性回顾:20072022 年20-28.26 金艳,揭薇,王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语言能力标准的对接研究J.外语界,2022,(2):24-32.27 李玉龙,辜向东.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究综述J.外语与翻译,2019,(1):85-92.28 刘建达.我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研制的基本思路J.中国考试,2015,(1):7-11,15.29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学习J.中国外语,2017,(6):4-11.30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英语测评J.中国考试,2018,(11):1-6.31 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48、与英语教学J.外语界,2019,(3):7-14.32 刘建达,韩宝成.面向运用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建设的理论基础J.现代外语,2018,(1):78-90,146.33 刘建达,彭川.构建科学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J.外语界,2017,(2):2-9.34 刘建达,杨满珍.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语言测评中的应用J.外语测试与教学,2021,(2):1-11.35 吕晓轩,任伟.基于 Rasch 模型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笔译自评量表效度研究J.外语教学,2022,(1):57-61,94.36 闵尚超.接受型语言考试与语言标准对接的效度问题 一致性J.现代外语,2019,(5):696-7

49、08.37 闵尚超,姜子芸.校本听力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对接研究J.外语教学,2020,(4):47-51.38 莫兼学.基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的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3):87-90.39 彭川.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的级别对接研究 以写作能力为例J.外语界,2021,(5):84-93.40 彭川,刘建达.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与欧洲语言共同参考框架听力技能级别对接研究J.外语教学,2021,(5):43-50.41 王华.校本英语水平考试与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对接研究 以“上海交通大学英语水平考试”为例J.外语界,2020,

50、(5):72-79.42 王隽,高淼.语言能力描述语中的年龄因素研究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小学英语教育中的使用浅探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51(5):134-139.43 王莲.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的语言经济学考量J.中国考试,2018,(11):7-13.44 王守仁.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18,39(4):1-4.45 王依超.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书面表达策略在大学英语课文概要写作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测试与教学,2021,(1):35-40.46 文秋芳,俞洪亮,周维杰.应用语言学研究法方法与论文写作(中文版)M.北京:外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