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522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3.40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pdf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pdf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pdf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水利发展研究第 2 3 卷2 0 2 3 年第 6 期申勇,宋致军,宋方玉,等“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趋势与研究进展J水利发展研究,2 0 2 3,2 3(6):3 0-3 6.SHEN Yong,SONG Zhijun,SONG Fangyu,et al.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water pro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of“dual carbonJ.Water Resources Development Research,2023,23(6):30-36.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超势与研

2、究进展申勇,宋致军,宋方玉,徐秀金,侯德国,刘佳,李(1山东水发黄水东调工程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 50 0 14;2.水发(山东)循环经济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 50 10 0;3.山东大学土建与水利学院,山东济南2 50 0 0 0)奕,张炯3摘要:近年来,国内外针对水利领域的碳减排问题进行了大量探索和实践。文章简要介绍了碳达峰、碳中和提出的现实背景、概念及意义,归纳分析了“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新思路及新形式。从水电减碳、施工减碳、管理减碳和生态减碳等四个不同路径出发,对当前水利领域减碳的构想及尝试进行分类归纳,明确了当前水利领域减碳的可行性,总结了国内外的最新成果,并对水利工程未

3、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关键词:碳达峰;碳中和;水利工程;双碳;碳减排doi:10.13928/ki.wrdr.2023.06.006中图分类号:X322;F42 6.91The development trend and research progress of water projects under theSHEN Yong,SONG Zhijun,SONG Fangyu,XU Xiujn,HOU Deguo,LIU Jia,LI Yi,ZHANG Jiong”(1.Shandong Shuifa Yellow River East Diversion Engineering Co.,Ltd

4、.,Jinan 250014,Shandong,China;2.Shuifa(Shandong)Circular Economy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Jinan 250100,Shandong,China;3.C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nd Water Resources,Shandong University,Jinan 250000,Shandong,China)Abstract:In recent years,a large amount of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have been co

5、nducted both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oncarbon reduction issues in water conservancy.This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practical background,concept and signifi-cance of the proposal of“carbon peak”and“carbon neutrality,and summarizes and analyzes the new ideas and forms ofthe development of water p

6、roject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dual carbon.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 of carbon reductionin hydropower,construction,management,and ecology,this article categori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ideas and收稿日期:2 0 2 3-0 3-12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 0 2 2 YFB2601900);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 0 2 1CXGC011205)作者简

7、介:申勇(197 8 一),男,工程师,学士,研究方向为水资源与水利工程建设。Ema i l:h s d d g c g l b 16 3.c o m通信作者:张炯(198 0 一),男,教授,博士,研究方向为海绵城市雨水收集处理利用及城市河流水生态修复等。Ema i l:j i o n g z h a n g 30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 7 1-140 8(2 0 2 3)0 6-0 0 3 0-0 7background of“dual carbon深度分析attempts to reduce carbon in water conservan

8、cy,clarifies the feasibility of carbon reduction in the current water conservancyfield,concludes the latest achievements domestically and abroad and maps out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water projects.Keywords:carbon peak;carbon neutrality;water projects;dual carbon;carbon emission reduction于人类的生产与生活活

9、动产生,以上几种主要温室1“双碳”研究背景气体的排放,严重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和温室效随着工业的发展,CO,等气体的排放量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增加,其存量已严重威胁到全球生态的平衡与稳定。面对如此紧迫的情况,所有国家对减排做出承诺,规范各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量,中国政府也做出郑重承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 0 6 0 年前实现碳中和”2】。作为国民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建设设施,水利工程是我国减碳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水利工程领域的减排降碳工作对最终完成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起到积极作用。碳达峰3 是指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量达到某个顶峰的一个节点,在二氧化碳的排放达到峰

10、值后,随后的时间线内,二氧化碳的气体排放量不再增长,转而逐步回落。碳达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碳排放与国内的经济活动相脱钩,是二氧化碳排放量由原来的上升趋势转为下降的历史性拐点,碳达峰的实现包括碳达峰的时间和达峰的数值。碳中和3 是指国家、社会、行业、企业或个人通过使用低碳材料或能源对在单位时间内因生产生活活动而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进行抵消。通常情况下,我们采取的方式是使用低碳能源、利用低碳材料、绿色出行、循环利用可持续耗材、植树造林等形式,以期实现消耗与节能抵消,达到一种相对“零排放”的状态。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一篇关于中国气候的研究数据,全球二氧化碳在2 0 19 年排放量达到3 40.4亿t

11、,与2 0 18 年相比下降0.0 2%;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2 0 2 0 年全球二氧化碳气体排放量明显下降,为3 19.8 4亿t,同比下降6.0 4%4。我们所说的“碳”,并非单指二氧化碳(CO,)这一种气体,而是指以二氧化碳(CO,)气体为代表的若干种造成气候变暖的温室气体5。主要包括二氧化碳(CO,)、甲烷(CH)、氧化亚氮(N,O)、氢氟碳化物(HFCs)、全氟化碳(PFCs)和六氟化硫(SF。)(见表1),这些气体自然界中存量很少,主要是由应,对在地球栖息的各种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不利影响。表1常见温室气体二氧化碳排放当量气体二氧化碳当量二氧化碳1甲烷25氧化亚氮310六氟化硫2

12、2200氢氟碳化物11 700为了统一衡量以上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气候的影响,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提出了二氧化碳当量(CO,e)这一标准,用来统一衡量不同气体的排出对气候的影响。“碳达峰”“碳中和”中的“碳”即为二氧化碳当量,由此将不同温室气体的效应标准化。以六氟化硫为例,其当量值为2 2 2 0 0,即减少1t六氟化硫气体的排放相当于减少2 2 2 0 0 t二氧化碳气体的排放(。作为一种新生的绿色理念,“双碳”积极促进产业链革新升级,越来越多的国家在制定国家战略时考虑到碳中和的因素,已有12 0 多个国家及地区根据自身国情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双碳”达成路线7 (见表2)

13、,“双碳”的理念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接受。双碳目标的本质是推动资源依赖向技术依赖转移的发展转型 。作为“世界工厂”,我国的产业链日渐完善,行业发展与革新不断升级,各类工业设施与日俱增,与此同时碳排放量也日益刷新记录】。此外,我国石油天然气储量相对较低,制约了工业发展,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早日实现碳排放与工业发展水平相脱钩对于我国能源体系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10 2“双碳”背景下水利工程的发展思路新中国成立以来,水利工程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据19 9 9 年年31表2 部分地区碳中和目标进展情况水利发展研究 第 2 3 卷 2 0 2 3 年第 6 期进展情况已实现苏

14、里南共和国、不丹已立法瑞典(2 0 45)、英国(2 0 50)、法国(2 0 50)、丹麦(2 0 50)、新西兰(2 0 50)立法中欧盟(2 0 50)、加拿大(2 0 50)、韩国(2 0 50)、西班牙(2 0 50)、智利(2 0 50)中国(2 0 6 0)、芬兰(2 0 3 5)、奥地利(2 0 40)、冰岛(2 0 40)、美国(2 0 50)、日本(2 0 50)、巴西(2 0 50)、瑞士(2 0 50)、爱尔兰政策宣示(2 0 50)、葡萄牙(2 0 50)、巴拿马(2 0 50)、安道尔(2 0 50)、梵蒂冈(2 0 50)底统计数据显示,全国共建成水库8 50 0

15、 0 座;堤防太阳能发电(3.4%)修建长度2 6 0 0 0 0 km;供水能力达到57 0 0 亿m;风电水电装机容量达2 8 8 0 0 0 0 0 kW。中国以占世界6%(6.1%)的水和占9%的耕地养活了占全球五分之一的人核电(4.8%)口,水利工程的规划与建造功不可没 ,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平稳运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进人新时代,水利工程还呈现出多种新功能,在生态滋养、湿地保护、地下水回补、城市环境美化、雨洪水利用等方面发挥了独特的作用。水利工程的建设,运营目标也由原本的单一目标(技术经济最优)多维度发展,以期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者统筹兼顾,达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局面。而

16、今,时代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应对越来越迫切的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所引起的气候变化问题,学者们纷纷结合本国国情,对水利工程的建设与发展提出了自已的思路与建议。2.1水电减碳据全球大气研究排放数据库显示,我国碳排放总量2 0 2 0 年达到117 亿t,其中燃煤产生的CO,可达到碳排放总量的8 0%90%12 。从行业角度分析碳排放,我国碳排放量最大的行业为电力、制造、采掘和交通行业,其总和占全国碳排放量的90%。在我国能源利用方式逐渐优化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2 0 2 0 年电力生产的主要来源依旧是依靠燃煤进行发电的火力发电厂,水电在我国电力生产中的占比仅为17.8%【13

17、1(见图1)。与火电相比,水电具有巨大的减碳效益,按照0.2 2 8 kg/kWh碳排放进行核验,每减少10 MW火电装机容量,那么一年的累计碳排放量就能够减少1万t以上,与此同时,利用水力进行发电还可以大量减少SO2、C O 2、PM 2.5、粉尘和煤灰等废气、烟尘的排放。有关研究表明:如果将减碳效益按照火电燃煤32国家和地区(承诺年)火电(67.9%)图12 0 2 0 年中国发电量13 (单位:亿kWh)为标准进行转换,火电每少消耗1kWh,就相当于积存了0.4kg标准煤;更重要的是,政府部门可以少治理2 7 2 g碳粉尘、997 g的COz、3 0 g 的SO,、15g的Nol。以这一

18、标准为参照,2 0 2 0 年全国共计水力发电1.3 6 万亿kWh,相当于治理了13.56 亿t二氧化碳;仅三峡电站一站累计发电量就达1118 亿kWh,相当于排放11150 0 0 0 0 tCO,所产生的发电量,由此可知,水力发电的碳减排效益十分显著13,还有很大的挖掘潜力。为了解决电网的调峰问题,2 0 2 2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加强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提升电网对可再生能源发电的消纳能力。作为一种新兴的水电站,抽水蓄能电站技术成熟、运行可靠,在社会上已经成规模地开始建设与投人运营,对我国建设现代智能电网新型电力系统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可充分发挥调峰、填谷、储能、事故备用等多种功能,是构

19、建低碳环保、安全稳定、集约高效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17 。抽水蓄能电站作为更经济、更高效、更成熟的储能水电站,是我国构建新型能26114666366251743水电(17.8%)13552深度分析源体系的重要依托与组成部分1 。将调水工程与了较大的进展。施工中尽可能加大对废弃物的利储能工程结合起来,加强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有用,将有助于降低对能源的消耗,LV等2 4 采用新效利用抽水蓄能电站的黑启动功能,减少区域性电型绿色材料,将坝体建设中的砂石骨料代替为铁矿网的启停成本,减少碳排放,实现调水与储能的双石尾矿骨料并检测,发现利用铁矿石尾矿骨料制备重建设19。的混凝土不仅具有更好的耐久性,

20、而且减少了二氧近些年来,随着核电、风电和太阳能发电等新化碳的排放量。陈改新等2 5 将低热水泥应用于水型发电技术的高速发展,所产生的发电量也与日俱工结构中,使得结构内部形成了一层致密的水化硅增,逐渐成为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各个省份酸钙凝胶,有效的提升了坝体的强度。同样的,的电力荷载主要转移到中心城市,供电频段的峰谷NIE等2 6 通过使用大量的胶凝材料,大大减少了铝落差更为悬殊,供需矛盾凸显。因此,建设技术较硫酸钙水泥生产中的CO,排放量。JAN等2 7 利用为成熟、水能电能转化效率高的抽水蓄能电站以解废砖粉制备的碱性硅酸盐与波特兰水泥相比,可节决地方性电网平稳运行与电力结构性转变的问题,

21、省高达45%的能源消耗和7 2%的温室气体排放,是各个地区未来水电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1)。对水泥行业的减碳工作大有启示。在水坝的建设截止2 0 2 2 年9 月,全国范围内共有47 个抽中,李家正等2 8 提出采用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水蓄能电站在建,规模超58 GW,项目规模普遍在代替普通水泥,这种做法有效的抑制了裂缝宽度,12002400MW,其中湖北省抽水蓄能项目进展提高坝体结构的耐久度。在钢筋的连接构造方面,最多,装机规模大于18 0 0 MW的有7 个,分别位黄炜等2 9 提出对构造钢筋采用盒式连接结构,这于镇安玉泉、贵南哇让、浙江建德、山东泰安、辽种连接结构充分发挥了试件中的填充体、

22、中部肋宁清原、青海玛沁、吉林靖宇景山屯。格、边肋柱的承力作用,根据实验数据,盒式连接在不久的未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抽水蓄结构的钢筋相比于普通的连接构造屈服荷载和峰值能电站将会在我国的电网平稳运行和调峰降谷等方荷载分别提升2%和5%,在大型水工工程中,可面发挥重要的作用,对我国“碳达峰”“碳中和”国显著减少钢筋的使用量;还可以在工程区附近的就家战略的达成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地取材,最大限度降低胶凝材料的用量,同时可减2.2施工减碳少水泥生产中碳排放,既节约了建材,又节约了能除了水力发电可以减少碳排放,在水利设施建源3 0 。一些减碳固碳绿色材料应用于工程建设更设方面也有巨大的减碳空间。水利建

23、设施工是其生可以固碳减碳,王等3 1 总结了目前已经经过实命周期的开端,黄跃群等2 1 学者指出水利基础设际验证并且可以进行量产和大规模应用的减碳固碳施碳排放的8 0%以上来自于工程建设阶段。ZHANG材料及其生产技术,包括混凝土固碳技术、混凝土等2 2 通过对大型水电站建设过程碳排放的计算,添加剂技术、镁质水泥以及混凝土新型胶凝材技同样得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来自于工程建设阶段的术,将这些技术运用在水利施工过程中可以有效地结论,这对我们探索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碳排降低碳排放量。通过避免在施工过程中对周边环境放减少具有极为明显的启示。在水利基础设施设计排放污染物,不仅可以减少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环

24、节内,团队应该对水利工程的建设原料需求量进坏,还能降低因污染治理而产生的碳排放。曹文行合理计算,避免过度采购,造成砂石废弃难以处洁3 2 依托新疆阿尔塔什水电站工程,借鉴国内建理。对水利工程建设时所需的水泥、钢筋,砂石骨设工程废水回收再利用的经验,提出了混凝土拌合料等必要资源,采用略有盈余的采购方针,避免大系统处理工艺、砂石筛分站废水处理工艺、含油废购特购,积极选取安全可靠的新材料,在河道修水处理工艺以及隧洞施工废水处理工艺等措施,能工程中实现挖掘原料的现场利用,就地采砂用砂,达到满足工程需求、生态环保的目的。从而大大降低建材生产与运输等过程中的碳排放,2.3管理减碳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25、。在水利项目建设及运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目前,国内对水利水电工程混凝土原材料的要生大量二氧化碳,比如在建设过程中用到的工程机求由原来的强度为主转向为绿色耐久2 3 ,并获得械消耗大量化石能源;由于工程场地的平整,难免33水利发展研究 第 2 3 卷 2 0 2 3 年第 6 期会砍伐破坏原生植被,降低原始生态系统的碳吸收能力3 。此外,为了能够降低以上碳排放量,助力“双碳”目标达成,需要从管理上推广普及减碳理念3 :在管理制度策划阶段时,考虑如何建立平稳有效运行的绿色低碳制度管理体系,对水利工程的运营过程进行全面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和解决运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问题,有效降低碳排放;在制

26、定机械操作规程时,推广降低能源消耗的措施,倡导操作人员思考成熟后再进行操作,减少不必要的余操作,及时关闭熄火设备,减排降碳;通过对水利工程总平面布置合理的规划、调配,最大程度的实现土地、水源、能源与碳排放四者的统一节用;采用多种生物能源或地热能,积极倡导绿色光伏发电设备的引入与建设;对工程项目处于落差较高地区的地理优势进行充分挖掘与开发,合理利用林地、灌木、土壤、冻土等自然环境的固碳作用,提升建设地周围生态系统的碳汇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对施工初期人为改造自然而削弱的碳捕获能力进行抵消。新一代信息技术,尤其是大数据技术为有效降低水利项目管理中的碳排放提供了新的思路4。智慧水利建设是推动新阶段水利高

27、质量发展六条实施路径之一 。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技术实现水利工程的远程监控和智能化调度,优化水资源的利用,减少管理能耗和碳排放。耿磊等3 6 基于无人机、遥感、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了西江流域的空天一体化感知体系,使流域的智慧水利建设得以加快推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建设数字水利平台,集成各类水利数据,进行分析和模拟,为水资源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降低不必要的碳排放。徐健等3 7 以福建省沙县智慧水利信息平台为实例,设计开发了一系列以水利信息为基础的智能管控子系统,统一整合了山洪灾害预警系统及河长制管理系统,建设了配套的数据中心和制定智慧水利标准。采用新一代信息技术还可以打造智慧灌溉

28、系统,实现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的灌溉调度和管理,以及水泵的智能调控和能耗优化,减少能耗和碳排放。利用浊度、pH、溶解氧、氨氮等水质指标传感器自动收集江、河、湖或水库等水体的水质信息,建立水质智能化监测体系,实现监测的自动化、数字化和精准化,提高水质监测效率,降低水质监测管理运行能耗和碳排放3。342.4生态减碳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在水利领域是密不可分的关系。崔保山等3 9 提出生态水利是新兴学科研究领域,它促使以前单一的、片面的、局部的水利进人到系统化、整体化、全局化、多维度的新思考阶段,使之能够满足经济社会可持续运行和生态系统平稳循环的需求。作为应对“碳达峰”“碳中和”最有效、最易施行的方式

29、,生态减碳的思想应该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与投产中得到充分贯彻,可以通过森林、草地、湿地等生态系统中的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将CO,转换为有机碳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而实现碳汇功能40 ,而水作为重要的生态因子,影响着植物的生命活动及土壤状态,从而影响生态系统固碳能力4。在水利工程的规划和设计中,优先考虑生态保护和恢复,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碳排放。左其亭等42 指出通过改善水生态,丰富水环境中的物种多样性,积极开发水生态的碳捕集和碳封存技术,加强水体固碳功能,从而提升水体的固碳能力,助力水生态绿色低碳模式的建成。生态水利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水而定、量水而行地原则,在传统水利中融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

30、山”的理念4。曾旭等4 以向家坝工程为例,进行了大型水利工程扰动区植被的生态恢复研究,将工程扰动区划分为核心区、服务区和过渡区来系统规划其生态恢复,结合各个区域的干扰特点和不同需求采取对症下药的方式,采取精确匹配的生态恢复技术和植物种群合理配置来培育新型植物群落,实现功能互补、多样性、结构稳定、适应力强的植物群落,以期实现植物碳汇的增加。在水利工程生态减碳的具体举措中,通过重新配置或利用周边环境的植被移植来进行河道原生环境的修复40,或利用基塘工程、林泽工程等工程手段来保证库区生态安全45,在进行水利工程的建设或补充时,将生态水利的思想纳入考量,在完成原定的水利施工目标的同时,改善水环境,给工

31、程上的植被建设一个良好的生长环境,从而促进草植的生长与繁育,提高工程碳汇能力。唐建46 在水利工程建设中运用新型护岸材料如植草专用砖、石笼、膜袋等,将生态环保理念运用于水利建设过程中,采用自然石材、草坪、沙滩等材料,结合湿地生态环境,具有很好的生态适应性和景观效果。深度分析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积极开展碳汇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 0 2 1.能力突出的水利项目,实现受损湿地的修复,对干5 张晋宾,周四维,碳中和体系解读J华电技术,2 0 2 1,43旱荒漠地区的改造,激发湿地自然碳汇的潜能,提(6):1-10.6余丽,周旭磊碳达峰目标实现的国际经验及中国路径J.升河湖、林泽等自然生态地

32、区的碳捕集和碳固存能力40 。通过实施淡水修复、生态补水工程,东居延海湿地13 年间湿地面积增加了近1倍(47 ;塔里木河下游碳汇区域由2 0 0 1年占研究区的1.54%增长至2 0 2 0 年的7.8 0%148 1。雅鲁藏布江调水工程对于地区性消除荒漠化、建设防护林、提升生态系统碳汇起到积极作用15。以上实例均说明,通过水利工程的建设在一定区域内对水资源重新分配,可以明显改善缺水地区及盐碱地地区自然碳汇较弱的情况,有助于植被的恢复与再次繁茂,提高地区性自然碳汇,助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3总结与展望国内外学者对于水利基础设施的建设运营及后续维护阶段的减排降碳的方法与途径都提出了积极

33、的思考,这些思路和途径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具有借鉴意义。这一目标是我国未来经济社会活动的重要指引,它将引领中国进入气候经济时代,推动经济绿色高质量发展,促进能源转型,加快绿色低碳技术集成创新,掀起一场机遇与挑战并存的绿色变革。围绕“双碳”目标的实现,我们需要加强谋划和顶层设计优化,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节约保护管理过程中,制定科学合理的政策和制度,采取新举措,打造更加科学、合理、高效的水资源管理体系优化路径,引导和促进全社会在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保护各环节减碳,实行低碳水资源管理模式,以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参考文献:1翟万江实施“双碳”战略助力绿色发展:国内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体系梳理J:

34、中国科技产业,2 0 2 2(6):2 6-3 1.2庄贵阳,窦晓铭,魏鸣昕,碳达峰碳中和的学理阐释与路径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50(1):57-68.3李静,柯坚,价值与功能之间: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我国能源法的转型重构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2 4(3):89-102.4 丁辉双碳背景下中国气候投融资政策与发展研究D合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 0 2 2,43(3):12-2 1.7邵伟强,刘妍,全球主要国家开展碳中和的做法及经验借鉴J西部金融,2 0 2 1(7):2 5-3 1.8武义青,姚连宵京津冀区域低碳发展现状及转型路径J

35、.天津社会科学,2 0 2 2(5):8 9-96.9陈金晓.“双碳”目标下的经济循环:循环低碳化与低碳循环化J经济学家,2 0 2 2(9):7 8-8 7.【10 马永生,蔡勋育,罗大清,等.“双碳”目标下我国油气产业发展的思考J地球科学,2 0 2 2,47(10):3 50 1-3 510.11索丽生水利工程的“特殊功能”:关于水利工程建设新思路的思考J中国水利,2 0 0 3(1):2 5-2 6.12 王鼎,赵钟楠,邢子强,等,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水利工作的思考J水利规划与设计,2 0 2 2(3):11-14.【13 张建云,周天涛,金君良,实现中国“双碳”目标水利行业可以做什么J

36、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 0 2 2(1):1-8.14郭磊,黄宝俊,低碳水资源管理助力碳达峰碳中和路径浅议J中国水利,2 0 2 2(5:49-50.15贺霄霞,李梦娅,水利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实施路径初探J.水利发展研究,2 0 2 2,2 2(5):3 4-3 7.16】舟丹,节约1度(kWh电或1kg煤到底减排了多少“二氧化碳 或“碳”?J中外能源,2 0 11,16(11):58.17卢兆辉,张盛勇,张正平联合运行式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运行现状及发展思考J:水电与抽水蓄能,2 0 2 2,8(5):103-108.18赵国斌,郭德存,王汉斌,新时代抽水蓄能电站工程地质勘察重点J.水力发电,2

37、 0 2 3,49(3):3 3-3 919李肇桀,张旺,姜斌,等,利用调水储能促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实现的建议J水利发展研究,2 0 2 1,2 1(12):17-18.20胡华丽,杨鸿锋,陈炳森,等,广西水电的建设与发展综述J装备制造技术,2 0 2 2(7):150-154.【2 1】黄跃群,刘耀儒,许文彬,等,水利水电工程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以犬木塘工程为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 0 2 2,6 2(8):13 6 6-13 7 3.22 ZHANG J,XU L Y.Embodied carbon budget accounting systemfor calculatin

38、g carbon footprint of large hydropower project)J.The Business of Global Warming,2015,96(1):444-451.23】李家正水工混凝土材料研究进展综述J长江科学院院报,2 0 2 2,3 9(5):1-9.24 LV X,LIN Y,CHEN X,et al.Environmental impact,durabilityperformance,and interfacial transition zone of iron ore tailings uti-lized as dam concrete aggre

39、gate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35水利发展研究第 2 3 卷 2 0 2 3 年第 6 期tion,2021,292(10):12 6 0 6 8.25陈改新,刘艳霞,纪国晋,等。低热硅酸盐水泥在水工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水利水电技术(中英文),2 0 2 1,52(12):191-200.26 NIE S,ZHOU J,YANG F,et al.Analysis of theoretical carbondioxide emissions from cement production:Methodology and appli-cationJ.Journ

40、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22,334:130270.27 JANF,EVAV,DANA K,et al.Application of waste brick pow-der in alkali activated aluminosilicates:Func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aspects 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2018,194:714-725.【2 8 李家正高延性水泥基复合材料在水工结构中的应用构想J长江科学院院报,2 0 2 3,40(2):1-6.【2 9黄炜,张家瑞,苗欣蔚,等盒式

41、连接全装配式复合墙体抗震性能试验研究J工程科学与技术,2 0 2 3,55(1):2 0 9-221.30曾玲玲:自密实堆石混凝土在海南水利工程中的首次应用J水利规划与设计,2 0 17(10):156-158.31王,郭振伟:双碳目标下减碳固碳建筑材料展望J建设科技,2 0 2 1(19):53-56.32曹文洁,新疆阿尔塔什水利枢纽工程施工期废水回收再利用处理工艺应用汇总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 0 2 1,14(7):40-44.33刘田珂,王封进水利施工项目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措施探讨J房地产导刊,2 0 2 1(2 0):195-196.34蒋云钟,冶运涛,赵红莉,等水利大数据

42、研究现状与展望J水力发电学报,2 0 2 0,3 9(10):1-3 2.【3 5曾焱,程益联,江志琴,等.“十四五”智慧水利建设规划关键问题思考J水利信息化,2 0 2 2(1):1-5.36耿磊,徐嫣,雷佳明,基于空天地感知的流域智慧指挥平台研究与实现:以西江流域为例J人民长江,2 0 2 1,52(S2):289-292.【3 7 】徐健,李国忠,徐坚,等智慧水利信息平台设计与实现:以福建省沙县智慧水利信息平台为例J人民长江,2 0 2 1,52(1):230-234.38戴红,武建,马士峰,智慧水利信息化系统在水利工程的应用J河南水利与南水北调,2 0 2 1,50(5):7 7-7

43、8.39崔保山,刘康,宋国香,等,生态水利研究的理论基础与重点领域J环境科学学报,2 0 2 2,42(1):10-18.【40 张茹,楼晨笛,张泽天,等碳中和背景下的水资源利用与保护J工程科学与技术,2 0 2 2,54(1):6 9-8 2.【41】黄奕龙,傅伯杰,陈利顶生态水文过程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 0 0 3,2 3(3):58 0-58 7.【42 左其亭,邱曦,钟涛.“双碳”目标下我国水利发展新征程J.中国水利,2 0 2 1(2 2):2 9-3 3.【43 黄强,邓铭江,畅建霞,等生态水利学初探J人民黄河,2021,43(10):17-23.【44】曾旭,陈芳清,许文年,等

44、大型水利水电工程扰动区植被的生态恢复:以向家坝水电工程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 0 0 9,18(11):10 7 4-10 7 9.【45周上博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工程碳汇效益评估D重庆:重庆大学,2 0 15.【46 唐建试论生态水利工程设计在水利建设中的运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 0 15(8):12 8-12 8.【47 李蓓,张一驰,于静洁,等,东居延海湿地恢复进程研究J.地理研究,2 0 17,3 6(7):12 2 3-12 3 2.【48】陈亚宁,吾布力吾买尔江,阿布拉艾克热木,等塔里木河下游近2 0 a输水的生态效益监测分析J干旱区地理,2 0 2 1,44(3):605-611.(责任编辑郭利娜)3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