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OECD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的经验与启示.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3156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1.6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OECD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的经验与启示.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OECD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的经验与启示.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OECD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的经验与启示.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OECD 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的经验与启示闫温乐赵星妮(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上海200234)摘要OECD 批判性思维项目通过概念量规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技能操作融入具体教学实践情境;从教学资源、教学方法、教师培训三方面切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学行动;以评价促进教学发展,从学习过程和结果层面设置标准评估学生水平。OECD 批判性思维项目为我国批判性思维培养过程中落实教学行动、丰富教学模式、提高评价效用提供了可借鉴的国际经验。关键词基础教育批判性思维概念量规OECD进入数字时代以来,数字技术全面融入社会生产建设领域,社会生产方式发生根本性变革,人才的质量和数量对综合国力的发展至关重要

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2015 年发布的 2030 年教育:迈向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又称 仁川宣言),肯定了批判性思维能力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四(SDG4),即“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的重要意义。在教育部落地实施的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中强调,要使学生“初步掌握适应现代化社会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具有学会学习的能力。乐于提问,敢于质疑,学会在真实情境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1批判性思维不仅是“2022 年及以后劳动力最重要的技能之一”,2也是信息化时代公民识别、筛选信息的必要条件,更是实现个人福祉的重要因素。时至今日,批判性思维已成为

3、各国公认的核心素养,促进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实践落地尤为重要。经合组织(OECD)开展的在教育中培养和评估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项目做出了若干尝试和突破。基于我国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现实困境,聚焦经合组织项目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实践,本土化理解其内涵特征,能够回应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批判性思维培养的需求,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为提升我国人才培养质量提供一定的启发。一、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差异与共识对批判性思维的描述最早可追溯到学者杜威(J.Dewey)提 出 的“反 思 性 思 维”(reflectingthinking),他在 我们如何思维 一书中将其定义为:“对观点和被认同的知识所采取的主动的、持续的、仔

4、细的思考;其方式是探究知识具备什么样的支基金项目:本文系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教育管理与决策研究服务专项 2022年度委托课题“国外教育战略行动研究及数据库建设”(课题编号:EMIC-YJC-2022015)的阶段性成果之一。作者简介:闫温乐,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国际组织、国际化人才培养研究。赵星妮,上海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人才培养、教师教育研究。68比较教育研究撑,可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3数字时代,批判性思维的内涵尚未达成共识,学者们对其本质与内涵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我国学者将批判性思维视为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注重品德与技能的结合。如欧

5、阳康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最常规的人类思维,它与人的开放性、超越性联系在一起,是人类文明进步最为重要的主体性条件。4董毓教授认为,批判性思维包括有助于解决问题和学术认识创造的素质内容,比如信息分析能力、具体思考的意识和能力、深入思考能力等。5在教学实践中,批判性思维被看作对“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接受”型传统教学文化的创新与改造。国际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认识从批判性思维所需具备的技能与态度两个层面进行了充分探讨,如国际公认的批判性思维权威学者恩尼斯(R.Ennis)提出精简的批判性思维的观念,即“批判性思维是针对相信什么或做什么的决定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6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批

6、判性思维者的特质以及批判性思维 的 相 关 技 能。科 恩(Dennis Coon)和 米 特 尔(John O.Mitterer)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评估、比较、分析、批判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者愿意探索艰难的问题,包括向流行的看法挑战;批判性思维的核心是主动评价观念的愿望”。7费尔德曼等人进一步概括了批判性思维所特有的原则,包括发现和质问基础假设,检查事实的准确性和逻辑的一致性,说明背景和具体情况的重要性,想象和开创替代选择。8在丰富的视角下,学界形成了对批判性思维尽可能充分的理解,各国学者对批判性思维的内涵探讨中,都强调对假设的质疑、理性精神、对信息的筛选与评估等技能,以及逻辑

7、性、怀疑性与反思性等态度。OECD 通过审查各国教学大纲和教学材料并结合教师行动的反馈,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内涵可概括为:通过提问或换位思考的方式来评估一个命题或观点的适切性,追求对知识和解决方案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深层次学习。9批判性思维最重要的是秉持怀疑态度,对不同可能性持续评估与反思,挑战固有范式或公认知识的核心假设,并认识到“假设”可能存在限制和偏见。基于此,OECD 认为,批判性思维的核心要素包括理性思维、逻辑思维以及对假设局限性的认识。二、OECD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经验:探索与创新经 合 组 织 教 育 研 究 和 创 新 中 心(the OECDCentre for Educatio

8、nal Research and Innovation)曾开展在教育中培养与评估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项目(Fostering and Assessing Creativity and CriticalThinking Skills in Education,以下简称 OECD 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该项目通过五年调查实践,为 11个国家提供教学量规、课程计划和评估框架,在STEM 学科(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以及艺术学科(视觉艺术与音乐)中开展行动研究,为世界各国提供了可迁移、可借鉴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与评估模式。该项目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和突破。(一)批判性思维概念的操作化:明确教

9、学对象OECD 最终以认知的宏观过程为划分标准确认了 四 项 最 为 相 关 的 子 技 能:提 问、想 象、实 践 和反思。提问,即确定和理解问题的边界,思考为什么问题以该方式提出,检查相关的解决方案或陈述的前提假设,当涉及解决方案的可能局限性时,挑战潜在假设和解释。提问进一步可划分为获取知识、验证知识、详细检查问题的组成部分以及整体提问四个步骤。想象,包括识别和审视不同甚至对立的观点、理论和假设,从多个角度考虑问题以更好地识别所提论据、论点和假设的优缺点。实践,即形成对该问题的立场和解决方案,或对已有立场和解决方案进行判断,即在缜密的推理后,通过平衡各类观点认识到问题的复杂性。反思,即对自

10、己赞同的观点、其可能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进行自我反思,在反思中需开放对待其他观点。10OECD 确 立 了 批 判 性 思 维 的“概 念 量 规(conceptual rubrics)”,即作为一种教学和评估工具,把研究领域中对批判性思维的概念、关键要素和子技能简化并引入教育教学,构建教学过程中批判性69思维的表征方式,在课堂上建立对“批判性思维是什么”的共同理解,以及能够在课堂上进行师生分享的教学期望,与实际教育活动相关联。OECD 具体设计了两套量规以适应各国教学实际:一是综合量规(comprehensive rubric),这种量规具有丰富细节,对子技能描述翔实,适合多学科使用;二是课堂

11、支持量规(class-friendly rubric),这种量规更具特殊性,能够灵活适应学科特征和教学实际。11各国教师在实践中根据自身目的灵活使用这两套量规,有的教师采用综合性量规以适应多元的情境,有的教师则采用课堂支持量规来聚焦某项技能的培训,还有的教师根据学科实际教学情况进行了调整,如部分教师为科学、数学、音乐、视觉艺术和语言艺术五个学科分别开发了相关性更强的量规。在综合量规中,四项子技能分别为:理解、质疑问题的背景与假设,比较、论证不同观点的优缺点,推理、论证自己的观点及方案,评估、反思观点及方案的局限。在课程支持量规中,四项子技能分别为:质疑普遍观点与做法,充分考虑不同假设,探寻观点

12、的局限性,反思方案的替代性。12概念量规作为一种元认知工具,使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对象操作化,教学目的更加清晰,帮助教师在教学中系统和一致地发展关键技能。OECD在 11国的实践表明,约七成的教师可以通过使用量规来设计新课程或改变现有的课程,多数国家的教师可以 较 好 地 使 用 这 些 量 规,或 对 量 规 做 出 本 土 性改造。(二)提高教师专业水平:落实教学行动OECD 从三方面着手,帮助教师树立教学信念、提升教学能力、投入教学实践。1.提供教学资源,加深教学认知OECD 向参与项目的 11 国教师团队提供了教学资源包,包括概念与评估量规、教案设计范例、教学大纲、教案设计标准和范例、教学

13、框架等,用于指导教师制定有利于学生发展和展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计划,支持教师设计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的教学课堂。11国的教师充分利用教学资源包,制定了多学科的具体教学计划和近 100 个教案,使学生在获得课程程序性知识和陈述性知识的同时发展批判性思维。这些教案作为开放教育资源供项目参与国使用。2.开展专业发展活动,创造学习机会11 国因地制宜,开展教师专业发展行动,通过制订教师专业发展计划,提供完整的教学基础设施,塑造专业学习环境,为教师提供发展学习的机会,促进教师转变教学行为。11国主要开展三类行动:集体培训、个体跟进与同侪交流。(1)主题性、实践性集体培训贯穿教师专业发展始终在集体培训过程

14、中,教师不是教学知识技能的被动接受者,而是教学研究的主动参与者,通过将真实的教学日常嵌入培训过程,为教学活动提供了针对性的提升机会,有助于增强培训实效。以参与国巴西为例,学校首先通过研讨会帮助教师厘清关于批判性思维教学的基本概念与常见误区;再请专家设计短期教学活动,并由教师在课堂中实践和不断反馈调整;同时,由专家与教师对同一主题设计教学方案进行讨论,促进反思;最后,教师自由设计教学方案,并在专家的反馈中改进。13(2)个体跟进,保障落实所学技能与理论知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教师培训人员或学校教学顾问担任的协调员通过线下或远程方式向教师提供教学反馈,缩小教师与项目要求之间的差距。例如,荷兰为每位参

15、与该项目的教师提供了两位协调员,分别是来自协调团队的研究人员和相应科目的教学专家,为教师提供关于项目目标和教学活动的指导。(3)同侪交流,提供高效、个性化、可持续的专业发展通过线下研讨会、线上虚拟社区、学校论坛、教师自发交流等形式,构建教师知识共同体,促进教师与同侪分享教学想法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同行交流形成了外部专家指导的有益补充。巴西为增强同侪交流,推动专业发展共同体发展,开发了名为“推广者”(multipliers)的交流平台,在线下与线上开展交流活动,促进教师合作交流。在线下,推广者对比挖掘不同学校的优秀教学案例,邀请优秀教师到其他学校分享经验,促进良好教学经验传播,建立跨校专业学习社区

16、;在线上,推广者们邀请教师分享教学经验、材料与困惑,并为其提供评论、反70比较教育研究馈与答案,帮助教师形成分享与反馈的习惯,减少对教学指导团队的依赖。14以上这三种方式充分发挥了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专家与同行相补充、短期培训与长期合作相促进的优势,为教师提供了转变教学观念并落实教学实践的可行路径。3.提供教学方法,落实教学行动OECD 提供了以学生为中心、以过程为导向、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总体上基于情境认知学习理论,将思维训练嵌入学校所授科目,以结构化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通过与具体问题情境的实践互动并针对特定领域练习,提高学生的高阶认知能力。例如,“项目学习法”是教师以结构化的项目为载体

17、,将多学科知识融入现实问题的教学方法,学生通过合作交流共同面对挑战,获得知识技能与思维训练;“流行乐队活动”是一种在音乐课程中提升批判性思维的训练,将流行音乐融入学校音乐教学过程,学生在参与中释放自己的音乐天赋与潜力的同时,对所授音乐课程与现实音乐进行反思;“工作室思维”教学法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状态下的思维和语言,引导学生像专业人员那样思考与行动,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充分发挥想象力来提高思维和实践能力,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收者变为主动的艺术创作者。15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实际对这些方法做出适应性改良,以促成教学行为的转变,提升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的实效。(三)开发批判性思维评估工具:以评价促发展概念量规

18、使教师和学生明确“应该发展什么技能”,评估量规(assessment rubrics)则被用来评价学生技能的熟练程度,即对“技能发展得怎么样”的描述。为方便教师使用,OECD从整体上划分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分为休眠(dormant)、初显(emergent)、优秀(excellent)和卓越(outstanding)四个层次,并对每个层次进行多维描述,具体评估标准如图 1所示。D/U%U-+4%U%4U%,52+/UKLevel 4D/U%U)?A7+4U%,52+/U-Level 3D/UBB%U6K+4%4U%,52+/UKLevel 2D/UD%UB*%4U+%U)%Level 1B.

19、,图 1OECD批判性思维评估标准从学习过程方面来看,第一级“休眠”是指学生没有对已有假设提出质疑,也没有提出新的观点,而是根据固有的方式快速得出结论;第二级“初显”是指学生会尝试探索替代方案并对已有的观点进一步思考,但对问题的理解还不够恰当;第三级“优秀”,学生会设法考虑和理解看待问题的另一种方式,并且能够挑战它的某些方面,并意识到自己立场的优势和局限性;第四级“卓越”,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几个替代的观点或者问题的表述,挑战已有的立场,能够理解自己立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对他人的反馈与批评持开放态度。从学习结果方面来看,“休眠”是一种初始水平,说明学生能够较好地掌握学科所需达到的学习成果,但是在

20、批判性思维能力方面表现不佳;第二级“初显”,表示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批判性思维能力,但处于较低水平;第三级“优秀”,表明学生对某一问题有着良好的理解,能够提出与另一种观点相比有争议的立场,并能够理解观点的立场假设,但相关论证不够完善;第四级“卓越”,表明学生能对一个及以上的视角进行比较,并提出合理的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16持续的反馈和形成性评估在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教师和学生对评估量规的使用也成了批判性71思维培养项目的一大亮点。这种评价方式将批判性思维作为一种技能进行整体评估,极大地方便了师生的使用,也更容易将批判性思维能力与其他学习成果(如社会情感技能)联系分析。作为形成性评价的支架,评

21、估量规促进了学生的学习,改进了教师的教学。研究表明,当评估量规的设计足够明确并进行相应培训后,评分者可以获得一致、可靠的判断水平,其判断随着时间的推移仍会保持一致。17通过培训,可以保证教师使用量规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信度。教师也可以通过评估学生学习的过程和结果,进一步描述学生学习和进步过程表现的高水平和低水平,清楚地表明在获得这些技能方面的进步曲线。三、OECD批判性思维项目对我国的启示我国新课程改革以“全面发展的人”为培养目标,倡导“学生中心”自主探索,遵循“能力本位”教学逻辑,从关注“实体性学力”到提升对“功能性学力”的重视,这种转向体现了对“怎样思维”的侧重。在我国的教学实践中,思维技能

22、教学实践往往将技能作为学习的对象孤立地教授,18题型、解题思路、答案模板屡见不鲜,本质是传统的“一元逻辑”的记忆型教学,而非“多元逻辑”的思维型教学。19情境认知理论认为,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在实践中获得的能力,20这不仅要求教师自身具有较高的批判性思维素养,还需要具备相应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但我国多数教师尚不具备批判性思维的综合教学能力。现有的批判性思维测评工具多为标准化量表,大多数评估工具为自陈式问卷,测试结果的信度和效度难以保障,21问卷内容多是结构良好问题,难以测算学生面对结构不良问题的反应与思维,且测试只衡量学生的思维结果,学生思维过程难以呈现,22因此,测试报告难以给予师生关于现实教

23、学的有效反馈。综上,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过程中还存在教学模式固化、教学能力不足和教学评价缺位的问题。聚焦OECD项目中批判性思维培养实践,能够为我国提供一定的启发。(一)以知促教:概念的操作化与落实批判性思维有效教学的首要问题是将认知能力转换为具体教学表现形式。OECD对批判性思维进行了操作化处理,通过制定教学量规,加深了教师对批判性思维的理解,认识到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是如何在课堂上实现,在不改变课程内容的基础上将其融入课程设计,支撑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创造性地解答了这一教学难题。教师充分理解批判性思维在学校教育语境中的表达,形成系统性认知,并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将概念量规

24、本土化,通过持续迭代修改,在练习中有意识地融入批判性思维能力训练;将批判性思维教学从无意识的行为上升为有意识的行动,改进教案设计,创造学习机会,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发展。(二)以评促建:评估工具与标准的确立OECD的批判性思维培养项目认为,评估作为教学环节之一,对批判性思维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激励与导向的作用。为发挥评估的积极作用,OECD的项目组开发了评估批判性思维能力的量规,并对各科目学生批判性思维的能力水平做出了详细界定,具有评价标准细致、可操作性强、便于分析的特点。通过评估量规,教师可以进行形成性和终结性评价,评估批判性思维的熟练程度,学生也可以用来评估自己的高水平和低水平表现,并评价

25、自己在这些领域中的进步,进一步显示技能的进展。运用评估工具既能让教师反思教学方法的适切性,也能让教师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水平有相对客观的认知,还能帮助学生明确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学习的反思与改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教学过程的元认知工具,有助于完成教学目标。(三)经验推广:案例借鉴与本土化OECD通过设计实用性强、适用范围广的量规和教案,在11国的教学实践表明,批判性思维的教与学可以作为课程与传统学科的一部分,通过适当应用教学技术,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通过集体培训、个体跟进、同行交流等方式,教师能够根据当地情况调整项目材料,将批判性思维培养从隐性和偶发的努力转向更明确和更系统的实践。在这样的

26、方法下,来自11个国家的教师和专家团队没有局限于已有的教学方式,而是提出各种各样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开发了百余种不同的教案,说明OECD所提供的框架对不同文化有着广泛的适应性。OECD项目的成功经验表明,通过有效的量规、教学框架和教师专业发展方式,教师与学生在批判性思72比较教育研究维的培养和实践中有了积极的改进。对于教师而言,明确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对象有效增加了其对高阶思维能力教学的信念,教学工具包的合理使用也能够帮助教师落实教学行动,教师能够围绕批判性思维展开有效的教学实践。对于学生而言,合理的教学方式不仅有助于提升其批判性思维,更有助于在学习过程中提高个人能力,为数字时代做好充分准备,提高自

27、己甄别信息的能力,在变化无处不在的世界中确保自身的技能和思维模式能够满足未来工作场景的需要。参考文献:1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教 育 部.义 务 教 育 课 程 方 案EB/OL.(2022-04-21)2023-04-04.http:/ Economic Forum.The future of job report 2018 EB/OL.(2018-09-17)2022-11-19.https:/www3.weforum.org/docs/WEF_Future_of_Jobs_2018.pdf.3 美 杜威.我们如何思维 M.伍中友,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10.4欧阳康.批判性思维

28、的前提性反思J.高等教育研究,2012,33(11).5张心怡,王庆环.如何推动批判性思维教育 N.光明日报,2014-07-29(15).6 R.Ennis,Critical Thinking:A Streamlined ConceptionJ.Teaching Philosophy,1991(1).7Dennis Coon,John O.Mitterer.Introduction to Psychology:Gateways to Mind and BehaviorM.Cambridge:Wadsworth Publishing,2008,41.8Robert S.Feldman,Erik

29、 J.Coats,Steven Schwartzberg.CriticalThinking:General Principles&Case Studies.New York:McGraw-Hill,1994.9 10 11 12 13 14 15 16 OECD.Fostering Students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What it Means in School,EducationalResearchandInnovation EB/OL.(2019-10-24)2022-12-07.https:/read.oecd-ilibrary.org/e

30、ducation/fostering-students-creativity-and-critical-thinking_62212c37-en#page1.17 Susan M.Brookhart,Fei Chen.The Quality and Effectivenessof Descriptive Rubrics J.Educational Review,2014,12(67).18丹尼尔坦纳,劳雷尔坦纳.学校课程史 M.崔允漷等,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19钟启泉.批判性思维:概念界定与教学方略 J.全球教育展望,2020,49(1).20Lauren B.Resnick,

31、Christa S.C.Asterhan,Sherice N.Clarke.Socializing Intelligence Through Academic Talk and DialogueM.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2015.21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Critical Thinking”EB/OL.(2018-07-21)2023-04-05.https:/plato.stanford.e

32、du/entries/critical-thinking/.22 KristofferLarsson.UnderstandingandTeachingCriticalThinkingA New Approach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Research,2017(84).The Experience and Inspiration of OECD Critical Thinking Fostering ProjectYAN WenleZHAO Xingni(Research Institute for International and Com

33、parative,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Shanghai 200234,China)Abstract:Critical thinking ability is an essential skill in the digital age.In the project of Fostering StudentsCreativity and CriticalThinking,OECD used concept rubrics to make concepts operational,and teachers also integrated it into specif

34、ic teaching practices.OECDimproved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eachers effectively by providing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s and training teachers.OECD usedteaching evaluation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standards were set from two levels of 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outcomes.OECDpracticed the fostering of critical thinking provides some international experiences for our country to implement the teaching action of criticalthinking,enrich the teaching mode and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evaluation.Key words:Basic Education,Critical Thinking,Conceptual Rubrics,OECD(责任编辑:戴燕玲)73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