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寒山堂曲谱》文献考论——兼论张大复的编谱理念.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624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1.7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寒山堂曲谱》文献考论——兼论张大复的编谱理念.pdf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寒山堂曲谱》文献考论——兼论张大复的编谱理念.pdf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寒山堂曲谱》文献考论——兼论张大复的编谱理念.pdf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寒山堂曲谱 文献考论 兼论张大复的编谱理念*董诗琪 摘 要:张大复的 寒山堂曲谱,编订于康熙二十二年(1 6 8 3)至康熙四十二年(1 7 0 3)。此谱可分为五卷本、十五卷本两种版本系统。另有 元词备考、南词便览、词格备考 等书,为张氏编订十五卷本之前做的准备工作。五卷本完成在先,十五卷本完成在后。通过版本对比,可知张大复先完成过曲、尾声的编订工作。后又增补了犯调、引子等卷,并增添尾声的相关内容,最终完成完整的曲谱。通过 寒山堂曲谱 的版本变化,我们可以了解张大复从复古到从俗,从尊崇古曲到接纳犯调的编谱理念,也能探究明末清初曲谱观念的变化。关键词:张大复 寒山堂曲谱 版本 随园谱张大复,

2、又名彝宣,字心其,号寒山子、西园老其、寒山道人。生活于万历至康熙年间。作有传奇 醉菩提、如是观、金刚凤、快活三 等,又编有 寒山堂曲谱。寒山堂曲谱 仅有抄本流传,可分为两个系统。一为五卷残本,题 寒山堂新定九宫十三摄南曲谱;一为十五卷残本,题 寒山曲谱。钱南扬先生 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 对这两种版本进行了区分,并认为十五卷本在前,此时张大复刚接触到宋元南曲的原始资料,五卷本在后,张大复遇到钮少雅后,转变了自己的思想。2 0 0 6年,李佳莲撰 清张大复 考辨 亦延续了此观点。而1 9 9 7年,黄仕忠先生撰 考 则认为五卷本在先,十五卷本在后。除十五卷本、五卷本之外。中国国家图书馆藏有 元词备考

3、、南词便览,浙江图书馆藏有 词格备考 等书,也署名为张心其作。1 9 8 6年,周巩平发表 张大复戏曲作品考辨 已经对上述三书的基本内容有所介绍,1 9 9 7年,黄仕忠撰 考991*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清代戏曲稿抄本整理与研究”(批准号2 2&Z D 2 6 7)、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稿抄本明清戏曲叙录与研究”(批准号1 8 A Z W 0 0 9)的阶段性成果。钱南扬:汉上宧文存续编,中华书局2 0 0 9年版,第1 7 41 7 5页。李佳莲:清张大复 考辨,台湾戏专学刊2 0 0 6年第1 2期。黄仕忠: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 9 9 7年第6期。周巩平:张大复戏曲作

4、品考辨,戏曲研究 第1 9辑,文化艺术出版社1 9 8 6年版,第1 2 71 3 0页。南大戏剧论丛因未能目验三书,故延续了周氏的说法,他推测 南词便览 当即 寒山堂曲谱 的初稿,元词备考 和 词格备考 当是十五卷本的稿本。李佳莲又于台湾“国家图书馆”查得一种 词格备考,她认为 词格备考 是十五卷本的前身。但李氏来大陆不便,大陆所藏的版本,她未能比勘校阅,故 寒山堂曲谱 的版本问题仍须考察。一、版本情况 寒山堂曲谱 的两种版本,情况如下:一、十五卷残本。现存两本。一为北京大学图书馆藏本,民国学者张其锽旧藏,索书号:S B/8 1 2.0 3/1 1 4 2。续修四库全书 第1 7 5 0册据

5、此影印。此本残,存南吕过曲、南吕犯调、中吕过曲、中吕犯调、黄钟过曲、黄钟犯调、正宫过曲、正宫犯调、大石过曲、大石犯调、小石过曲、小石犯调、仙吕过曲、仙吕犯调十四卷,双调过曲仅存四分之一的曲文(以下称“十五卷本”)。二为中国艺术研究院藏本,一函五册,半叶十行,行二十字。此本为民国间蔡仲埙抄本。存十四卷,第十五卷双调过曲,为现代人据北京大学图书馆本补钞。二、五卷残本。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藏本,任讷旧藏。续修四库全书 第1 7 5 0册据此影印。此书一函三册,为康熙后抄本,避“玄”字讳。此本残,仅存仙吕、正宫、大石调、小石调、黄钟五章。(以下称“五卷本”)此外,还有同样署名为张心其所作的作品,其内容

6、与五卷本、十五卷本有相似之处,笔者今已知见三种,共六本:一、元词备考,康熙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索书号:1 5 6 7 2。此本残,存黄钟犯调、正宫犯调、大石犯调、小石犯调、仙吕犯调五部分内容,黄钟犯调卷首第一行题“元词备考犯调 寒山张心其定”。末页署“康熙二十七年(1 6 8 8)仲春 日君玉录”。二、南词便览,清抄本,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索书号:1 6 8 6 8。此本残,存引总论、犯调总论、尾声套数总论、全书目录、黄钟引子、黄钟过曲、黄钟犯调、黄钟尾声套数等内容。此外安徽师范大学藏有一本 元曲备考,索书号:集4 5 3 4/0 0 0 0。此本残,不署作者名,存总目一册、引子一册、过曲三

7、册、犯调二册、尾声套数一册,共八册。经对比,内容与 南词便览 较接近。002南吕过曲下钤“未能免俗聊复尔尔”、“无竞先生独志堂物”印。张其锽(1 8 7 71 9 2 7),字子武,号无竞,广西桂林人,著有 谭张遗迹、墨经通解 等书。此书影印本得自黄仕忠先生,特此感谢。正宫犯调【桃红醉】末句阙,有批注“仲埙按:以下缺十余字”。蔡仲埙,即蔡寄甫(1 9 1 9?),字仲埙。梁帅 的版本及其他(戏曲研究 第1 1 6辑,文化艺术出版社2 0 2 0年版,第1 5 1页)提到蔡寄甫批校的 传奇汇考标目,亦藏中国艺术研究院图书馆。此本为安徽师范大学李万营老师代为查阅,特此感谢。寒山堂曲谱 文献考论三、

8、词格备考,浙江图书馆有藏,索书号:善旧5 7 5 2。此本残,存越调过曲、越调犯调、商角犯调三卷内容。台湾“国家图书馆”有藏,索书号:4 0 7.2 41 5 2 0 3。此本为康熙后抄本,如“高玄斋”处避“玄”字讳,写作“高元斋”。存羽调过曲、高平过曲、中吕过曲、双调过曲、越调过曲、黄钟犯调、正宫犯调、大石犯调、小石犯调、仙吕犯调、商调犯调、商角犯调、羽调犯调、高平犯调、南吕犯调、中吕犯调、双调犯调十七卷内容。卷末有宋文献跋语,谓:“右 词林备考 不分卷,题为寒山张心其订,盖选各家之词,殿以己作。并经沈建芳先生朱笔加评,极其精审。心其为清乾隆间姑苏名士,居近寒山寺,故名寒山子,所著 醉菩提

9、海潮音 天下乐 三曲,收入 曲海,元以后曲界仅有存者,且所选之曲又多佚不传,孤本获传,致堪玩索,愿以诒海内之知音者。淮安宋文献识于精思轩。”二、十五卷本与五卷本的先后十五卷本与五卷本最大的差异在于,五卷本不收犯调,仅有几支古曲犯调放置在本宫附收中,而十五卷本为犯调设置专章。此外,五卷本多采用早期南戏的旧称,而十五卷本标曲文出处时常使用“X X记”的形式。元词备考、南词便览、词格备考等,都为犯调设置了专章,且曲文出处都标作“X X记”,可以视作十五卷本完成之前的工作底本。前文已经提到钱南扬先生、李佳莲与黄仕忠先生的看法相左。黄仕忠先生认为五卷本在先,十五卷本在后。五卷本到十五卷本曲目标注的变化,

10、“更加真实地反映了曲谱所引南戏文本的真实情况,标明他所依据文本材料的实际来源”。且十五卷本订正了许多五卷本的错误。比如【鹅鸭满渡船】二曲,【赤马儿】二曲与【泣秦娥】一曲,五卷本注云:“元传奇 元永和。”十五卷本将前四曲订为“散曲”,后一曲改作“无名氏”。又如大石调【催拍】“受君恩居从班”一曲,五卷本注云:“元传奇 古城会”,查 拜月亭 各个版本,此曲出自第十出。反观 古城会,据名字来看,应当是关羽斩蔡阳的故事,与曲文内容不合,故十五卷本已改正。此外,【河传序】在五卷本初作犯调处理,评语作:“不如之为正调之为当也。”而十五卷本已经入过曲。而李佳莲将五卷本与十五卷本的犯调部分进行对比,发现相同的曲

11、文有四支,即102此本为中山大学博士后黄金龙老师代为查阅,特此感谢。按:宋文献疑为淮安人宋焜(1 8 8 91 9 5 5),字文献,有 静思轩藏书记。然查 静思轩藏书记 未录此书。此外,此本有二十四条朱色批注,宋文献以为是沈建芳所书。笔者认为此注为乾隆年间吴陵人纪桂芳所书。黄仕忠:考,传统文化与现代化1 9 9 7年第6期。汲本、凌本、陈评本、李评本 重校拜月亭记 此段曲文相同。南大戏剧论丛仙吕调【一秤金】、【八仙过海】,大石调【催拍子】,小石调【十样锦】。仙吕【八仙过海】,十五卷本作【八声甘州】犯【月上海棠】。五卷本评注道:“世以为此曲起自曹玄斋,非也,随园谱 谓 乃【八声甘州】犯【月上海

12、棠】,似是而非且亦不必也。”又,大石调【催拍子】,十五卷本作【催拍】犯【一撮棹】,而五卷本注:“或将前七句作【催拍】,后四句作犯【一撮棹】,何处两句似是矣,末二句却不同,且子字与一撮何关?”小石调“姻缘将谓是五百年”,十五卷本放入犯调章,并认为是十个曲牌相犯。而五卷本认为此曲牌虽作犯调,但“支离破碎,不如作为正调为当”,故而李氏认为这三个证据可以证明五卷本为后出的修订本。笔者认为张大复的文本经历过多次修改,其编谱观念也有调整,如果只是局限于文字的对比,会忽略张大复有反复修改的可能性。故而应该先确定两个曲谱所服务的对象。第一,先看五卷本之凡例:“曲创自胡元,故选词订谱者自当以元曲为圭臬故予于此谱

13、不以旧谱为据,一一力求元词,万不获己,始用一二明人传奇之较早者实之。”由此可知五卷本为求“本色当行为主”,希望编制的是一个元谱,收录元曲,以求恢复元人的本色。而 词格备考、南词便览 本犯调章名为“元曲备考”,南词便览 引子章名为“元词备考”。所谓“备考”,有留作参考之意,五卷本为元曲作谱,元曲备考、元词备考收录时贤作品,以作为元曲之外的参考。到了十五卷本,既收录元曲,也保留时代流行的曲子,使得曲谱更加完善。第二,五卷本凡例谈及“引子”,谓:引子只是略道一回大意,无论文情声情,极不重要。引子无甚谬体,各谱皆同,俱可为法,不必求于本谱也。南词便览,有“引子总论”,则谓:引者,在曲之前,而引其音调者

14、也。至于今人无体无调,无正无覆,张扯李戴,视如余文,旧谱又从,而滥收两句三句,无韵无调,杜撰各引,以误后人。可知,五卷本强调引子只须依前人习惯,不必另立新体,而 南词便览 本则认为旧谱无体无调不应该尊崇。张大复所谓的“旧谱”,应当是沈璟和沈自晋等人的曲谱。将 南词便览 与沈璟、沈自晋的曲谱进行比较,就黄钟章引子来看,张大复不仅将慢词归入引子,近词归入过曲,删去了所有明人的曲子,还将引子的犯调一一标出,移至曲末。与此同时,他也不同意沈璟、沈自晋对一些曲牌的宫调标注,比如说【狮子引】,沈自晋202 寒山堂曲谱 文献考论放在南吕,而张大复移至黄钟,【风马儿引】沈璟、沈自晋放在南吕,张大复移至正宫。此

15、外,【红衲袄】、【青衲袄】,沈璟、沈自晋皆放在南吕过曲,然沈璟觉得这种做法有不妥,故谓:“按古曲如 八义、金印、拜月亭 以【红衲袄】为引子,独 琵琶记 不作引子,故旧谱载于过曲。今不敢轻改,毕竟是引子也。”张大复则将【红衲袄】、【青衲袄】放置在南吕引子。以上皆可以看出张大复的修改之意,若五卷本在后,张大复抹杀了他自己所有的修改,反而认为以旧谱为是,则不合情理。第三,五卷本和 南词便览 对尾声的论述存在不同,也能够体现出张大复观念的变化。五卷本为:尾声定格本是三句二十一字十二拍,不分宫调,皆是如此某宫调必用某尾声格者,此故作深语欺人,不须从也。南词便览 谓:词家之套数,如医家之方,各有君臣主位三

16、句二十余字,目为余文,张帽李戴,遂致溷乱,旧谱说而未详,集古今合律套数尾声,一一注明,分列各调,作者留心,方见全喻。据凡例可知,五卷本认为尾声俱可通用,不必过分在意。而 南词便览 则列出了每一个宫调的尾声套数。将 南词新谱 与 南词便览 黄钟宫的尾声套数进行比较,沈自晋只标注了三套曲子的尾声规则,而张大复标注了六套。此外,张大复还为每套曲文的尾声套数举出了相应的曲例。若五卷本在后,张大复抛弃了他新增订的内容,反而认为应该延续旧谱,不合情理。此外,在五卷本中,张大复认为尾声皆三句二十一字十二拍,其格律未变,故而无须为尾声单设一卷,而到了 南词便览 时,张氏也发现尾声并非只有二十一字,思想更为开阔

17、。第四,犯调总论,五卷本的凡例谓:犯调只是将同一宫调、同一管色之宫调中,二调以上,以至若干调,各摘数句,合成一曲便是,凡稍明律法者,皆可为之故此谱但收过曲,不收犯调,但古曲中之犯调,其音韵美听,沿用已久,如【一秤金】、【五马风云会】、【渡江云】之类,则直可作正调看,不必问其所犯何调也。302南大戏剧论丛十五卷本及 词格备考、南词便览 等皆有犯调总论,仅有个别字不同,附录于下:犯者,音之变也,亦调之厄也,凡作者不论本宫他调,必先审腔之粗细,调之抑扬,拍之徐疾,必使有头有尾,有起有收,切忌双头二尾,过搭处无痕,高低合头,音不学换而暗移,声不觉转而自变,不费人力,暗得天巧。吟哦必须当细心炼之,不可潦

18、草,歌者既以碍口,听者焉得赏心,厄箫管,劣嗓子,徒费精神,是为蛇足。就凡例也可以看出,张大复最开始撰谱时并不愿在曲谱中收录犯调,但在明末清初之际,犯调的数量大幅度增加,已经成为时势所趋,不可违背,故而张氏也转变了自己的想法。若五卷本在后,张大复删去了所有的犯调,并认为犯调不可从,也不合情理。不仅如此,在五卷本之中张大复排斥犯调,然而【一秤金】【五马风云会】【渡江云】乃至【八仙过海】【催拍子】【十样锦】皆为犯调,想要收录这些曲子,就必须对它们的性质进行说明,故而张大复才会说:因是古曲,皆可以作正调看。而到了十五卷本,他已经设立了犯调一章,故而将这些曲牌归入犯调,把之前的批注删去了。此外,在文本内

19、部,笔者找到几个黄文与李文未提到的证据。第一,十五卷本与五卷本相比,仙吕过曲章多【薄媚衮】其二“听街坊巷陌”,张大复注:“此曲与【衮】类似,故附于此,旧谱失收其二,误也。”查 南曲全谱、南词新谱 皆无其二。故而“听街坊巷陌”为张大复新增。此外,五卷本仙吕过曲【薄媚破】有注曰:“六句俱可以照【入破】格重唱。”而其后却未收【入破】一格,以至于学者无从比对。十五卷本已改正,添入【入破】“议郎臣蔡邕启”和又一体“衣锦还乡里”“冻云痴朔风紧”三曲,并注道:“三体皆系元曲,故并存之。”第二,五卷本之“谱选古今散曲集总目”收录张大复 獭镜缘,谓“未成”,而十五卷本正宫犯调【雁过渔灯】、中吕犯调【尾渔灯】收录

20、了 獭镜缘 的两支曲文,故而在十五卷本编写时,獭镜缘 已做成。第三,【一秤金】,沈璟 南曲全谱 归入“不知宫调及犯各调者”,谓“此调必是十六调合成,故名【一秤金】也,但前五句分明是【桂枝香】,以后俱未知何调”。五卷本将【一秤金】放入仙吕宫附录,注:“此虽是犯调,正曲必无此冗长,但以历代曲谱皆未能分析清楚,众说分歧,予以为此调自成一套,音调美听,与北曲之【九转货郎儿】相同,作者但准此曲平仄作之,不必问其所犯何调也,故分为四段。”可见在这个时候,张大复未能区分【一秤金】的犯调组成,只是简单地将其分成四段,但是到了十五卷本,张大复已经能将【一秤金】划分出【桂枝香】、【月儿高】等十六调,认识有加深。总

21、而言之,笔者同意黄仕忠先生的看法,五卷本在先,十五卷本在后,张大复修订曲谱时,对一些字句、观点有调整,故而会有前后矛盾之处,但总体来说,张氏先考订了过曲,再考订犯调,再到引子、尾声,使得完整的曲谱最终成型。402 寒山堂曲谱 文献考论三、元词备考 的编写时间以上,我们已经可以确认五卷本和十五卷本的先后顺序。但是十五卷本及其之前的工作底本,内容、批语存在不少差异,也需要考订它们的编写时间。取 元词备考、词格备考、南词便览 与十五卷本进行对比,元词备考 无犯调总论,后三者总论内容基本一致。批注方面,元词备考 也与后三者评注相差较大。第一,是曲文的修改。如黄钟犯调【三巧音】,此曲乃张大复仿【啄木歌】

22、写成,元词备考 为:“【画眉序】假饶如线断风筝,落谁家也须明白。【啄木儿】愁来更觉愁肠隘,怎担得偌多相思债。【画眉序】别凤离鸾何日谐。【太平歌】把占卜卦钱排。”张大复批注道:“末句不若竟改画眉亦妙。”对曲文有不满。其余三本皆改成:“【画眉序】假饶如线断风筝,飘落去还须在。【啄木儿】愁来更觉愁肠隘,怎担得偌多相思债。【画眉序】别凤离鸾何日谐。【黄莺儿】占卜卦钱排。”曲文更加精致。第二,是曲牌的修改。如正宫犯调【普天乐犯】,元词备考 末句为:“【泣颜回】期登廊庙,鹏程万里,终须到当养民直谏休辞,定有青史名摽。”词格备考、十五卷本改为【泣秦娥】,并注云:“或云犯【泣颜回】,稍有不妥。”第三,是曲文的

23、重新划归。元词备考 中【太师绣引】收入正宫犯调中,但张大复于题下附注:“可入南吕。”在 词格备考、南词便览、十五卷本中,此曲已入南吕犯调。第四,评语的补注和删减。如小石犯调【二犯月儿高】,词格备考、十五本谓:“末句并非【月儿高】,今已三犯矣,”并于题下注:“当名三犯。”元词备考 无此语。如黄钟犯调【啄木歌】,元词备考 评语为:“紫钗、明珠 皆有此体,乃和声,非犯调也。未有完全一曲矣,复犯一句不可学也,予戏集一曲,以正之。”其他三本则为:“明珠、紫钗 皆有此体,乃和声,非犯调也。知音者自知,予戏将此曲列一犯调,以俟知音。”语言更加简明。第五,则是在商黄调的处理上。在黄钟犯调一卷卷末,张大复论及商

24、黄调。元词备考 的评注为:商调不可居黄钟之前,为其高低称也,故方诸馆有商黄之创立一调,此虽故是,但于细味黄钟调曲音,甚不如居商调之上,登其岁月久沉,今非昔比,古调之曲,不可闻耶?已今论今,予庸见,拟出黄商数曲,知音者诚堪而歌之,方知予言不谬也。502 南词便览 仅存黄钟章,故仅取黄钟犯调进行对比。南大戏剧论丛此批语后张大复又举出【画眉集贤】、【宫花儿】、【画眉学黄莺】、【绛都神】、【绛都集贤】、【啄木御林】、【出队猫儿】等十八曲牌为例,但并未附例曲。说明此时,张大复只是编了一个草稿,并未拟出曲子。南词便览、词格备考、十五卷本,评注则变更为:旧云:黄钟不可居商调之前,然细调之二调正叶,故王伯良先

25、生有商黄调之说,予不揣,实作此几曲,可知旧谱不可全信。更加简明。此外,张大复已经拟出【滴莺儿】、【出队儿】、【双声台】三曲以说明商黄调之不可靠。【出队儿】一曲乃【出队子】与【琥珀猫儿坠】相犯,应当就是 元词备考 中的【出队猫儿】,则可知 南词便览、词格备考、十五卷本乃后出。由此可以看出,元词备考 在先,而 词格备考、南词便览、十五卷本在后。也说明张大复在辑录犯调时,对曲文和曲牌不断地进行修改,其对商黄调、宫调划归、犯调划分的认识也在逐步加深。四、词格备考 与 南词便览据评语和曲文的差异,我们已经可以确认 元词备考 早于 南词便览、词格备考 和十五卷本。再比较其余三种版本。先将 词格备考 和十五

26、卷本进行比较。这两种本子都保存了中吕过曲、双调过曲、黄钟犯调、正宫犯调、大石犯调、小石犯调、仙吕犯调、南吕犯调、中吕犯调九部分内容。除了中吕过曲、中吕犯调外,两者曲文完全一致。中吕过曲,十五卷本比 词格备考 多一支【摊破地锦花】“绣鞋儿分不出”。中吕犯调,十五卷本比 词格备考 多出一支【驻马听】“荡起商飚”,并于前一曲“驻马待风云”下注道:“此曲美甚,但接处腔有少劣,予即此曲文削成一曲附后,以伺知音。”可知十五卷本的曲文是后来添入的。不仅如此,十五卷本注明的曲文出处远多于 词格备考。除南吕犯调外,词格备考 犯调不注字数、字数和板数,而十五卷本皆注明。故而,词格备考 在先,十五卷本在后。而 南词

27、便览 则与 词格备考、十五卷本在曲文上存在较大差异。其黄钟过曲,比之十五卷本多出【刮地风】“刮地狂风声猛烈”一曲,黄钟犯调比之台湾本和十五卷本多出【三段滴溜】“忘恩背本弃天伦”、【鲍老节】“我冤魂痛号”、【黄狮子】“难消止望邦畿永保”、【画眉花月】“乾坤损新”四曲。黄钟后的曲文,南词便览 虽然不存,但据目录来看,完整的 南词便览 分为黄钟、正宫、大石、小石、仙吕、南吕、中吕、双调、越调、商调、羽调、高平调、商角调十三卷,十五卷本只存其中三分之二的内容。南词便览 目录中有二十五支曲文不见于十五602 寒山堂曲谱 文献考论卷本,而十五卷本中也有十三支曲文不见于 南词便览。就曲文的增减,其实很难看出

28、,南词便览 与 词格备考、十五卷本谁先谁后。但黄钟过曲【归朝欢】“朝廷旨朝廷旨”一曲,南词便览 放在最末,并注“补前”,而十五卷本放到了卷中【归朝欢】“冤家的冤家的”之后,作“又一体”,【鲍老催】又一体,南词便览 后的评注为“拜月亭 后半曲似多二句,此曲前半曲似无二句,不知孰是,记此再查”。而十五卷本已变更为“此格不若 拜月亭 为正,知音者自识”。说明这是张大复订后查证曲文的结果。此外,南词便览 并不标注犯调的字数、句数、板数,而十五卷本已经考订清楚。由此可知,南词便览 早于 词格备考、十五卷本。至于 南词便览 到十五卷本,曲文为何出现大量的差异,还需要进一步考察。此外在安师大本中引子和尾声已

29、分成独立的两卷,故而 词格备考 和十五卷本可能有引子和尾声卷,只是已佚失。通过这个对比,我们也可以知道,张大复在编订犯调的时候,先是补充了曲例,考订曲文出处。到最后的十五卷本时,才完成对犯调部分曲文句数、板眼的考订工作。五、寒山堂曲谱 的编订时间就此,我们可以梳理出张大复编订曲谱的过程。张氏先编订了过曲和尾声两部分,然后再编订犯调和引子两部分,并对尾声套数进行增补。张氏在编订犯调时,花费了许多心力,不仅补充了例曲,考订曲文出处,还对每支曲子的板眼、句数,所犯之调进行考察。在这种考察之中,张氏反复修正自己的观点。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未能解决,那就是 寒山堂曲谱 究竟编订于何时?五卷本卷一【八仙过海

30、】后有一段批语:“世以为此曲起自曹玄斋非也,随园谱谓乃【八声甘州】犯【月上海棠】。”可知五卷本在编写时曾参考过胡介祉的 随园谱。根据杨绪 南词定律序:“忆三十载前,薄游山左,时随园胡公为廉使,听谳之暇,征歌选音,遂博采诸家旧谱,斟酌考订,浃岁而成书,曰 随园谱,藏为秘籍。绪时留连衙署,忝与校阅,因得乞其全稿而归。”杨绪之序言作于康熙庚子(五十九年,1 7 2 0)九月。向上推三十年,是康熙二十九年(1 6 9 0)左右。然而,康熙二十九年,胡介祉正值丁忧期满,春日寓居山阴,而后则返回京师。十一月受命分守山西河东道,并没有经过山东。根据 济南府志 等资料,胡介祉康熙二十二年(1 6 8 3)至二

31、十五年(1 6 8 6)在山东,702就黄钟犯调删除的这四首曲来看,有忠臣死节的意思,不知是否会因此原因而删除曲文,待考。据胡介祉 广陵仙传奇序:“自娱主人生三十年,未尝至故乡,岁庚午,由武林渡钱塘,抵会稽,展拜先垅,即毕,过大父旧居百草园。”鸳鸯札传奇序:“今年春自山阴还京师,舟车之次,颇有余暇,乘兴谱成 鸳鸯札 一记,并始于三月朔,脱稿在四月杪。”河东观风录:“康熙二十有九年,岁在上章敦牂,余奉命守河东,以季冬上抵蒲阪。”南大戏剧论丛任监兑督粮道。康熙三十年(1 6 9 1),才担任河南提刑按察司按察使。故而 随园谱 上限最早可以推到康熙二十二年。五卷本则完成于此后。又,国图本 元词备考

32、上有康熙二十七年(1 6 8 8)君玉的手迹,周巩平曾认为君玉可能是张大复的侄辈。傅惜华曾提到他得到的 元曲备考,署“寒山张心其汇集”,末有“康熙二十五年(1 6 8 6)九月朔旦九程录”“这一册仅载 犯调”。则犯调部分完成于康熙二十五年左右。此 元词备考、元曲备考 可能是当时张大复子侄帮助校勘过录的工作底本。又,胡介祉在 南九宫谱大全 之仙吕过曲收【雁儿】“告得雁儿”一曲,谓:“此调无名,沈谱不载,今从张谱采入,依冯氏(梦龙)定今名。”又于南吕引子【青衲袄】条谓:“按【青衲袄】【红衲袄】而调,旧谱收入过曲。检查各宫调,凡过曲无无极者。沈氏伯英亦云,改入引子为是。张氏心其之论亦然。与余见同。”

33、【青衲袄】仅见于 南词便览 目录和安师大藏本,这两种本子都收录了引子、过曲、犯调、尾声四部分内容。则胡介祉编谱时已经见得张谱的全貌。胡介祉的 南九宫谱大全 始编于“戊寅(康熙三十七年,1 6 9 8)仲春”,完成于“癸未(康熙四十二年,1 7 0 3)仲秋”,则 寒山堂曲谱 定稿于康熙四十二年(1 7 0 3)之前。也就是说,在康熙二十年左右,张大复已经编订了一本 寒山堂曲谱,此谱力求复古,以元曲为中心,不收引子、犯调。大约在康熙二十五年(1 6 8 6)左右,犯调已经成为时势所趋,张氏也改变了自己的收录准则,辑录犯调,题为“元曲备考”。而后张大复又考订了引子、尾声等内容,题为“元词备考”与“

34、尾声套数备考”,到了康熙四十二年(1 7 0 3)之前,张大复又对一些原有过曲的曲文有所增删,更名为“词格备考”,并进一步考订了犯调部分的板眼、曲文出处,使得曲谱最终完成。又,北京大学图书馆藏张大复 快活三,末有“崇祯乙亥(八年,1 6 3 5)仲夏月故书瑞甫卞氏录”的字样。上推二十年,则张大复大约在万历四十三年(1 6 1 5)之前就已经出生,其完成五卷本,在六十余岁。至康熙二十五(1 6 8 6)年,张氏已七十岁高龄,到完成十五卷本,则在近八十岁高龄。二十多年时间中,张大复其对前面的看法有所修正,也在情理之中。南词便览 的凡例中,张大复已经自署为“寒山道人”、“西园老其”,也可以因此验证。

35、802 济南府志 载:“胡介祉,顺天大兴人。荫生,二十二年任。”胡介祉 与张治安书 载“丁卯(康熙二十六年)转运,再过津门”。可知康熙二十六年,胡氏有输粟之伇,已不在山东。据胡介祉 谷园辛未易文选序:“至辛未岁,适奉简命,观察中州。”郑振铎:郑振铎文集(第6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 9 8 5年版,第4 5 0页。据胡介祉 南九宫谱大全 自序。张大复:快活三,稀见明代戏曲丛刊 第2册,东方出版中心2 0 1 8年版,第6 5 7页。寒山堂曲谱 文献考论六、张大复的编谱理念钱南扬先生曾撰 论明清南曲谱的流派,将南曲谱分为两个流派:九宫正始 派与 南九宫谱 派。并认为钮少雅一派能够“实事求是,穷源竟

36、委,折衷至当”,而沈璟一派则不脱“明代文人习气,往往粗枝大叶,凭空武断”。钱先生的这番话,虽然对沈璟等人的曲谱有苛责之处,但是也指出了明末清初曲谱发展的两种方向。一种,以钮少雅为代表,力图复古,认为宋元剧本多出于书会才人之手,所作多合律,故而以宋元之曲为基础,才能纠正后世曲文的谬误。另一种,则以沈璟、沈自晋为代表,以时为尚,收曲比较宽容,时人之曲也能入谱。张大复的曲谱编订过程正好体现了以上两种观念。其五卷本在先,于凡例谓:“故予此谱,不以旧谱为据,一一力求元词,万不获己,始用一二明人传奇之较早者实之。”说明早期,张大复受到了钮少雅的影响,力图复归古曲。其曲目标注,也能够看出张大复复古的愿望,在

37、五卷本中“卧冰记”有时被写作“王祥”,“梅岭记”或作“陈巡检”,“荆钗记”或作“王十朋”,“拜月亭”或作“蒋世隆”。可惜的是,张大复并不像钮少雅一样,真正得到了很多古本传奇,许多曲例虽被冠以古名,文字却仍然沿袭自时本。故而在十五卷本中,张大复终究放弃了这些古名,还是主张著录时名即可。在宫调划分方面,五卷本时,张大复提出:“昔人多不明其理,遂谓九宫之外,又有十三调,仙吕宫之外又有仙吕调,正宫之外又有正宫调强加分离,直同痴人说梦。”驳斥了九宫之外,另有十三调的说法,并主张慢词、近词与引子、过曲合并。但是因为五卷本残缺,我们无法得知张大复划分章节的具体规则。而在十五卷本之中,我们可以看到张大复并没有

38、依据蒋孝 旧编南九宫谱 的十三调曲目的划分章节,而是将章节划分为黄钟、正宫、大石、小石、仙吕、南吕、中吕、双调、越调、商调、羽调、高平调、商角调十三章,删除了曲文稀少的道宫调和般涉调,并将仙吕入双调划归入高平和商角调。此外,明清时期,犯调大量出现。蒋孝的 旧编南九宫谱 已经有意识地去区分犯调,并考订犯调曲牌,但是蒋谱不标明具体的句格,故而很难被学者利用。沈璟的 南曲全谱 和沈自晋的 南词新谱 在前谱的基础上,收录了更多的犯调,对不少犯调所犯曲牌也有考订,但是仍然有失注和误注之处。将过曲和犯调放置在同一章节,也不利于作曲家的检索和学习。张大复最开始也只是认为犯调“凡稍明律法者,皆可为之,不必以前

39、人为式也”。但是随着收录曲文的增多,他也意识到犯调终是时代所趋,作曲者要使得犯调前后相叶,也并不容易。故而他为犯调设定专章,划分为正犯、侧犯、花犯、串犯与和声五种不902钱南扬:汉上宧文存续编,中华书局2 0 0 9年版,第1 6 4页。南大戏剧论丛同种类。并补充曲例,考订其出处,标注句格、板眼。这种考订工作,并非容易,张氏花了十余年的时间,反复修订自己的观点,才使得犯调一章最终完成。这种编谱方式也影响到了后来的曲谱,胡介祉的 南九宫谱大全,吕士雄的 南词定律 都设立了犯调章。从 寒山堂曲谱 之中,我们还可以看到张大复在编谱的时候,有意吸收其他曲家的观点,除了上文提到的钮少雅,子侄辈张继良、张

40、继贤、张继新以外,据五卷本的“谱选古今传奇散曲集总目”及凡例可知,冯梦龙、李玉等人都给张大复的曲谱编订提供了帮助,甚至在钮少雅去世后,张氏还与他的侄子钮人寰有交流。在冯梦龙去世之后,张大复还获得了他的遗书。此外,词格备考 商调犯调【三十腔】末有一段批语,谓:“予于辛丑(1 6 6 1)年,侨寓采石。有二三友,皆以音乐之斈,偶谈及此曲。友曰:未尝思,应容归考之。越明日,友至。各出一纸,一正宫,一商调,各有其说。予两收之,俟再考,亦不敢言其必是也。”说明采石地区的曲家也为张大复的曲谱编撰提供了帮助。综上,考订 寒山堂曲谱 的版本,使我们得以了解张大复在编选曲谱时的取舍与不易,更能以此窥见明末清初曲

41、谱观念的变迁,故而有深远的意义。(附记:本文在撰写过程中承蒙黄仕忠师指导,并得到潘建国、孙书磊老师赐正,李万营、黄金龙、钟钰婷、曾庆兰等同门提供资料,一并致谢。)作者单位:中山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012据五卷本 寒山堂曲话:“少雅虽亦痛恨世之改 四梦 者之规圆方竹,尝发奋不易一字,而将乖于律者,改为犯调,使案头坛上,俱可供玩,可谓临川之功臣矣。惜其谨成 还魂 一种,余未能着笔,今 还魂 已为其侄人寰已梓行矣。”然 钮少雅格正还魂记词调 仅见胡介祉刊本,未见钮人寰的相关信息。据十五卷本南曲过曲【寄生子】后批语:“近从子犹冯先生遗书所得,味其词,恐非元人手笔。”按:此采石,可能为采石矶(今安徽省马鞍山市),未知张大复何以到此。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