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言文练习题.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224568 上传时间:2024-10-29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文言文练习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中考文言文阅读答题技巧(1)课外文言文阅读在中考语文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不少同学苦不堪言,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课外文言文怎么考怎么答!先来两道题感受下: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申不害者,郑之贱臣也,学黄、老、刑名,以干昭侯。昭侯用为相,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昭侯不许,申子有怨色。昭侯曰:“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已其行子之术而废子之请乎?子尝教寡人修功劳,视次第;今有所私求,我将奚听乎?”申子乃辟舍请罪曰:“君真其人也!”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之术乎答:今/将/听子之谒/而废子

2、之术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内修政教(整治、整顿)(2)终申子之身(去世)(3)申子尝请仕其从兄(曾经)(4)申子有怨色(脸色或表情)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A.申不害者 马之千里者B.以干昭侯 皆以美于徐公C.我将奚听乎览物之情,得无异乎D.申子乃辟舍请罪曰乃入见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所为学于子者,欲以治国也。答: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5.请简要说说文中的韩昭侯身上具有哪些优秀品质。答:知人善用;明法度;善于说理;坚持原则。(答出两点即可)6.简要谈谈你对文中“修功劳,视次第”的理解,并说说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答:按照功

3、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这样做有助于维持君王的统治,有利于国家的安定。【译文】申不害,是郑国的卑贱小臣,学习黄帝、老子和法家刑名的学说,用来向韩昭侯求取官职。韩昭侯任用申不害为国相,(申不害)对内整治教化国家,对外应对诸侯,十五年的时间,直到申不害去世,国家治理得很好,军事力量很强盛。申不害曾经请求让他的堂兄做个官,韩昭侯不同意,申不害一脸不高兴。韩昭侯说:“我之所以向你学习,是打算用来治理国家的。现在我是同意你的请求来破坏你制定的法度呢,还是施行你定的法度而拒绝你的请求呢?你曾经教导我要按照功劳的大小来封赏等级;现在你却有私人的请求,我该听取哪种意见呢?”申不害于是退避一段距离,请求(昭侯)治罪

4、说:“您真是我企望效力的贤明君主!”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后唐庄宗猎于中牟,践蹂民田,中牟令当马而谏。庄宗大怒,命叱去斩之。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擒至马前。数之曰:“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奈何纵民稼穑,以供岁赋,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以待天子驰逐?汝罪当死,亟请行刑!”诸伶复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赦之。(节选自冯梦龙智囊语智部中牟令)【注释】伶人:乐工,即现在以演戏为业的人。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1)中牟令当马而谏(劝谏)(2)数之曰(数落)(3)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听说,知道)(4)以供岁赋(赋税)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5、(D) A.后唐庄宗猎于中牟 舜发于畎亩之中 B.伶人敬新磨率诸伶走追其令其真无马邪 C.汝为县令 山峦为晴雪所洗 D.以待天子驰逐以告先帝之灵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何不饥饿汝民,空此田地。答:你为什么不让百姓忍饥挨饿,让田地荒芜。4.从庄宗最终赦免了县令可以看出,庄宗是一个什么样的君王?答:庄宗是一个从谏如流、知错就改、宽宏大量、有气度的明君。5.伶人敬新磨通过什么样的说话方式使庄宗最终改变了主意?答:正话反说,旁敲侧击。【译文】后唐庄宗在中牟狩猎的时候,将百姓的田地践踏得面目全非,中牟县县令挡在庄宗马前劝谏。庄宗听后十分生气,让身边的随从将县令带出去斩首。有个叫敬新磨的乐

6、工立即带着其他乐工去追赶被押走的县令,然后将他带到庄宗的马前。数落县令说:“你身为本地的县令,难道不知道天子喜欢狩猎吗?为什么要纵容百姓辛勤耕种和收获,以便缴纳每年的赋税,你为什么不让百姓忍饥挨饿,让田地荒芜,好让天子能够尽情地驱马奔跑、追逐野兽呢?你真是罪该万死,皇上请您立即下令将他处死吧!”其他乐工也在一旁唱和,于是庄宗大笑起来,下令赦免了县令。以下六大考点涵盖课外文言文阅读重要考点:考点一:划分句子节奏 文言语句的停顿应遵循两个原则:人名、地名、物名等中间不能停顿;表示一个完整概念的短语中间不能停顿。朗读停顿与节奏划分的基本方法:(1)主调之间、谓宾之间、谓语中心词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

7、(2)句首发语词后要停顿,(3)句首关联词语后要停顿(4)句首状语后要停顿;(5)“古二今一”词语之间要停顿:(6)表转折意思的句子中,按照“而前则前”的原则划分朗读节麦(7)有省略成分的地方要停顿;(8)“也”“乎”等语气助词后要停顿:(9)古人的姓、名、字、封号、谥号、谦称、自称、别称、尊称、体名称等的后面要停顿。考点二:实词释义(含实词辨析)技巧1:直接迁移法又称“联想推断法”,即联系课内学过的有关语句中该词的用法推断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尝请仕其从兄”的“尝”,如果能联想到岳阳楼记中“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的“尝”字的意思,就能理解该句“尝”的意思为“曾经”。技巧2:语境推断法解释词义时

8、,要紧紧抓住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理解。如上面二题中“独不闻天子好田猎乎”的“闻”,结合语境可知“闻”应为“听说,知道”的意思。技巧3:组词推断法将文言文中的词语进行扩充,组成现代汉语中的词语,然后再根据具体语境确定文言实词的词义。如上面二题中“以供岁赋”的“赋”的意义推断,大家可以把“赋”组成几个词语,从中做选择:赋税、诗词歌赋、天赋通过筛选,不难找到“赋税”这个意思。技巧4:古今对照法即以古今构词特点比照推断词义。汉语词汇中有一部分词古为今用,但意义往往古今不同,需要特别注意其不同之处。现代汉语中的一个词,在古汉语中可能是两个词。如“地方”在古汉语中是两个词,“地”是“土地”之意,“方”是“

9、方圆”之意;在现代汉语中“地方”是一个词,表“处所”等。技巧5:成语印证法成语中保留着大量的文言词义,可以用熟知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的实词词义。如上面一题中“申子有怨色”的“色”,可联系成语“面不改色”的“色”来理解,理解为“脸色”。考点三:虚词意义及用法辨析 技巧1:代入筛选法如果我们知道某个虚词的基本用法和意义,在阅读和解题时,就可将它的每个用法代入句子去理解,挑选其中讲得通的一项,从而获得正确答案。如:“之”是最常见的文言虚词,其用法有:代词,可译为“他(她、它)”“这”“他(她、它)的”或自称等;结构助词,译作“的”;助词,不译;动词,译作“去”“往”“到”等。然后一一代入相应句中进行

10、理解和筛选。如昆明中考9题B项“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跪而拾之以归”,前一个“之”是助词,不译;后一个“之”是代词,指撕碎的奏牍。技巧2:句意分析法 根据句子的大意推断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技巧3:交换理解法如果给出两个句子,让我们判断句中某个虚词的用法是否相同,我们可以将其中能确定的一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代入另一句来理解,看句子是否讲得通,如果讲得通,那意义和用法就是一样的,如果讲不通,意义和用法就不一样。考点四:句子翻译 1. 紧抓关键词文言文句子翻译给分点往往是翻译句中的关键字词,关键字词如果没有准确翻译出来,就会失分。如“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翻译为:他们自己说他们

11、祖先(为了)躲避秦时战乱,带领妻子儿女和乡人来到这个与世隔绝的地方。(译出大意计1分,“妻子”“绝境”解释各0.5分)2. 翻译特殊文言句式(1)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一般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对主语进行判断,不用判断动词“是”。其基本形式是“者,也”“,者”“,也”。另一种是用“则”“皆”“乃”“为”“即”“非”等判断词表示肯定或否定判断。还有一种情况是不用判断词,要根据上下文进行判断: “则”表肯定判断,可译为“是”。例: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 “是”作动词,表肯定判断。 例: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陋室铭)(2)倒装句 常见的倒装句有以下四种: 主谓倒装。在感叹句或疑问句中,为了强调谓语

12、而将它放到句首位置,以加强感叹或疑问语气。例:“甚矣,汝之不惠!”正常语序应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例:“何陋之有”即“有何陋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的呢”。 定语后置。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句中“花之隐逸”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 介宾结构后置。A.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13、。例:“能谤讥于市朝。”为介宾结构后置,正常语序应为:“能于市朝谤讥”,将介宾结构“于市朝”后置。B.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翻译时,一般都前置作状语。例: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将介词短语后置做状语,原句应是“愿陛下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3)省略句常见的有主语省略、谓语省略、宾语省略和介词省略,有时也省略数量词和定语等。 省略主语。如:渔人甚异之(渔人)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省略谓语。如: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省略宾语。如:人不知(之)而不愠。(论语) 省略量词。(文言文中数词后常省略量词)。如:一(张)桌,一(把)椅,一(把)扇,一(块)抚尺而已

14、。(口技) 省略介词。如:有时朝发(于)白帝,暮到江陵。(三峡)(4)固定句式初中常见的文言文固定句式有: “不亦乎”:相当于“不是吗”。如: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 “以为”:相当于“把当作”。如: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即“把丛草当作树林,把虫蚁当作禽兽”。(童趣) “何为”:相当于“为什么要呢”“为什么会呢”。如:此何遽不为福也?即“为什么不会变成福呢?”(塞翁失马) “何以”:相当于“凭借什么”。如:何以战?(曹刿论战)(5)被动句被动句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用“于”“为”“为所”“见”字表被动;二是没有被动词,但意思隐含被动,要根据上下文语意去推断。 考点五:文意理解 1. 文意

15、理解(1)阅读文言选段,把握主要内容。先通读全文,明确文中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作者的看法;接着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官名等,分析其关系,以便能更准确地理解。 (2)分析题目要求,锁定答题区域。就题目要求来反复阅读相关文字,找准答题的切入点,依次思考答案;同时还要注意文段的出处和注释,依次寻找突破口。(3)一一对应,仔细分辨。在找准信息点后,将选文与信息点一一对应,认真弄清原文内涵,琢磨内容要点,分析文章哪一句可以涉及题干的内容。(4)抓住重点,准确翻译。在分析信息点时,要注意准确翻译,当然并不是完全都翻译过来,此时需抓住重点,即对文意理解容易产生分歧的地方要仔细阅读。 (5)联系全

16、文,整体分析。站在全文的高度综合理解文意,整体分析,不可以偏概全。(6)表述正确,文字简练。在做答时要注意语言文字的总结概括,结合主要词句,用简洁的语言准确地概括出文章题干所问问题。2. 拓展延伸(1)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是指通过比较阅读,抓住重点句段,进行甄别、筛选和提炼,找出两文的共同特点,解释一般规律。如昆明中考有一年第12题要求“概括两个选段中百姓对他们的举动分别有什么反应,并说说有何作用。” 那么在文段中筛选提取有关两人的事迹信息,然后再“同中求异”。注意从表象入手,要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剖析材料,理清各自表达的深层意义,揭示个性特征。(2)鉴赏分析类。这类题目要求说出两文

17、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不同。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要读懂两篇文章内容,然后在此基础上找出两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的异同之处。解答此类题目时,要着重从文章本身出发去思考其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3)议论评价型。解答此类题时,要把握正确的方向,不能违背正确的价值观;并且考生在做答时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并能对自己的观点进行简要地阐述。(4)启示感悟型。此类题目的解答,要求考生既要发掘出文章所蕴含的意义,又要结合自己的思想和生活实际来谈。答题要求:紧扣问题,寻找依据;尊重原文,深入发掘。依据原文,了解情感;熟悉作者的情感态度,解剖分析。注意答题层次。启示感悟类题目,往往设计问题时都有“你得到什么启示”“你是如何看的”

18、“谈谈你的看法”等等,因此在解答时,先回答“我得到什么启示”“我认为”等,再按顺序写出自己的几点感受或理由。二、初中文言文练习题2阅读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冶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 遂或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诸葛亮诫子书)【乙】 吾欲汝曹闻人过失,如闻父母之名,耳可得闻,口不可得言也。好议论人长短,妄是非正法,此吾所大恶也,宁死不愿闻子孙有此行也。汝曹知吾恶之甚矣,所以复言者,施衿结缡 , 申父母之戒,欲使汝曹不忘之耳。 龙伯

19、高敦厚周慎,口无择言,谦约节俭,廉公有威,吾爱之重之,愿汝曹效之。杜季良豪侠好义,忧人之忧,乐人之乐,清浊无所失;父丧致客,数郡毕至,吾爱之重之,不愿汝曹效也。效伯高不得,犹为谨敕之士,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者也;效季良不得,陷为天下轻薄子,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狗者也。讫今季良尚未可知,郡将下车辄切齿,州郡以为言,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选自马援诫兄子严敦书有删节)【注】汝曹:你等。施衿结缡:父母送女儿出嫁,给她结好带子,戴好佩巾。龙伯高:名述,字伯高。杜季良:名保,字季良。清浊无所失:指交友不分善恶。谨敕:谨慎端整。本句比喻相差不远;鹄:天鹅:鹜:鸭子。郡将下车:指郡守初到任。(1)请用“/

20、”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只标一处) 申 父 母 之 戒(2)解释文中划线词语。 非学无以广才_意与日去_乐人之乐_数郡毕至_(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吾常为寒心,是以不愿子孙效也。(4)“静”对于做人与学习有哪些意义?请根据【甲】文内容简要概括。 (5)这两篇诫勉子侄的书信有不少说理技巧,请说说你从学到了哪些。 【答案】 (1)申/父母之戒(2)使增长;离开;以为乐;全,都(3)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21、(4)“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5)【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

22、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父母之戒”做“申”的宾语,动宾之间应该停顿,故这句话的朗读停顿方法是: 申/父母之戒 。 (2)根据对文言词语的积累及句意理解词语意思,注意“广”“乐”属于词类活用,“广”, 使增长 ;“乐”,以为乐 “;去”属于古今异义词,

23、离开的意思。 (3)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要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来。修身:个人的品德修养。养德:培养品德。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 夫:段首或句首发语词,引出下文的议论,无实在的意义;才:才干。故此句可以翻译为: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为:替;是以:因此,所以;效:效仿。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4)结合有关“静”的语句分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说明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24、说明恬静寡欲能让人明确志向,达到远大目标;“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说明静心学习可以增长才干。据此理解概括答题,意对即可。 (5)结合具体内容分析说理技巧,【甲】把“静”和“躁”对人的修身和学习产生的结果作对比,通过对比,让人领悟到“静”对 治学修身的重要性。 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珍借时间的重要性。【乙】举龙伯高和杜季良的事例,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而且把龙伯高的敦厚诚实与杜季良的豪侠好义,有正义感进行对比,这样通过举例和对比的论证方法有力地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的观点,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 故答案为: 申/父母之戒 使增长;

25、离开;以为乐;全,都 心绪宁静来提高自身的修养,生活节俭来培养高尚的品德。学习必须静下心来,才干须要勤学苦练。我常常替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的原因(或因此我不希望子孙效仿他)。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从淡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不安静就不能为远大志向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置于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的,不下功夫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点明了修身养性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对做人与学习的意义。 【甲】文先运用对比论证,将“夫学须静也,才须

26、学也”的“静”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的“躁”对比,鲜明突出论证了“静”对治学修身的重要。又运用“比喻论证”,将“时光飞逝、意志消沉的人”比作“枯枝落叶”,生动形象论证了需要珍借时间,表达了诸葛亮对于儿子的殷殷期盼与告诫。 【乙】 文运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举龙伯高的敦厚谦虚、节约不失威严与杜季良的豪侠仗义、与人同忧乐。将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谦虚与学习杜季良不成功为纨绔作对比,具体直观、权威有力、鲜明突出论证做人要厚到谨慎,不随便论人长短,恭谦节俭。表达了马援对兄子的谆谆教诲。【点评】本题考查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

27、间应该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 本题考查理解词义的能力。文言实词中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是考试中经常要考的,而且也是容易做错的题目,这样的知识只能靠平时勤记忆,多应用。复习时可以整理成册,多翻多看,在理解的基础上熟练记忆,这样答题的准确率就会提高。 此题考查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句子的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翻译一般都是文中的名句,翻译时既讲究字字落实,意思正确、句意完整、语句通顺,又要注意句子中的关键词和特殊句式。 本题考查的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概括能力。解

28、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能力。议论文中常见的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有:举例论证,通过举具体的事例加以论证,从而使论证更具体、更有说服力。道理论证,通过讲道理的方式证明论点,使论证更深入。比喻论证,通过比喻进行证明,使论证生动形象、浅显易懂。对比论证,对比论证的作用是突出强调了论点。 【译文】 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

29、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的结局)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怨恨(杜季良),州郡的

30、长官也屡屡提及(杜季良)。我常常为他担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明末高邮有袁体庵者,神医也。有举子举于乡,喜极发狂,笑不止,求体庵诊之,惊曰:“疾不可为矣,不以旬数矣,子宜急归,迟恐不及也。若道过镇江,必更求何氏诊之。”遂以一书寄何。其人至镇江,而疾已愈,以书致何。何以书示其人,曰:“某公喜极而狂,喜则心窍开张而不可复合,非药石之所能治也。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令其忧愁抑郁,则心窍闭,至镇江当已愈矣。”其人见之,北面再拜而去。吁!亦神矣。(节选自广阳杂记,有删改)【注】高邮:地名,在今江苏。旬:十天。药石:治病的药和石针,也指药物。(1)解释下

31、列句子中划线词的意思。 子宜急归_以书致何_(2)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遂 以 一 书 寄 何。(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故动以危苦之心,惧之以死。(4)本文与范进中举讲的是类似的故事,哪个作品的讽刺意味更强?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案】 (1)应该;交给(2)遂/以一书/寄何。(3)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4)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 【解析】【分析】(1)句意:你应该赶快回家。宜:应该。句意:他把袁医生的信交给何医生。致:交给。 (2)这几句话

32、的意思是:袁医生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医生。因此断句为:遂/以一书/寄何。 (3)句中重点词有:故:所以;以,用;以:用;句子翻译为: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4)作答本题时,认为哪一则作品讽刺意味强都是可以的,只要观点明确,理由充分,表述合理即可。 故答案为:应该;交给; 遂/以一书/寄何; 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 范进中举的讽刺意味更强,它不仅讽刺了像范进一样醉心于科举功名的人,还讽刺了当时社会上像胡屠户、张乡绅等趋炎附势的人。 【点评】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

33、意思来判断。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根据题干要求,此句限断两处,故解答本题可从句意的角度考虑; 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本题为开放类试题,不要求统一答案,只需言之成理,符合题目的要求即可。 【附参考译文】 明朝末年高邮有一个叫袁体庵的人,是神医。有一个应举的人在乡试中考中了举人,高兴地发了疯,大笑不止,找袁体庵诊治,袁体庵大惊说:“你这病已经不能治了,活不了十天了,你应该赶快回家,迟了就怕赶不上(回到

34、家里)了。如果你路过镇江,一定要去找何大夫再诊治一下。”(表体庵)就写了一封信(让病人)带给何大夫。这个举人到了镇江,病已经好了,他把袁体庵的信交给何大夫。何大夫把信给他看,上面写着:“这人高兴到极点发了疯,高兴到极点心写就打开了却又不能关闭,这不是用药能治的。所以(我)用危险和痛苦来触动他的心,用死亡使他惊惧,使他忧愁抑郁,这样就可以让他的心窍重新闭上,到镇江的时候应当已经痊愈了。”那人看了这封信,面向北面拜了两拜,然后就回家了。呀!也真是神了。4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

35、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时六年九月十五日。(1)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至若春和景明_去国怀乡_宠辱偕忘_予尝求古仁人之心_(2)翻译下列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浮

36、光跃金,静影沉璧。(3)“古仁人”能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滕子京也有这样的胸襟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明理由?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表达作者怎么样的思想境界? 【答案】 (1)日光;国都;一起;探求(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下沉的碧玉。(3)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滕子京,屡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整改,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不以物喜。(4)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 【解析】【分析】(1) “至若春和景明”翻译为“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

37、景”意思是“日光”。“去国怀乡”翻译为“离开京城,怀念家乡”,“国”意思是“国都”。“宠辱偕忘”翻译为“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偕”意思是“一起”。“予尝求古仁人之心”翻译为“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求”意思是“探求”。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句中“以”意思是“因为”,该句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要注意。“浮光跃金,静影沉璧”句中“跃”意思是“跳跃”,“璧”意思是“玉璧”。该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翻译时需要注意。 (3)结合文章内容“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这些句子可以看出滕子京虽然被贬,但却放下个人得失,做出了一番事业,可见他做到了“不以物

38、喜,不以己悲”。 (4)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它表现了作者旷达的胸襟和以天下为己任、忧国忧民的伟大政治抱负,也表达了对滕子京的慰勉和规箴之意。他提倡的是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 故答案为: 日光;国都;一起;探求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水面映着月光,金波闪动,静静的月影像下沉的碧玉。 有。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重修岳阳楼,体现滕子京,屡遭贬谪,却没有因此沉沦,而是积极整改,政绩显著,所以他做到不以物喜。 忧国忧民的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抱负,积极向上,奋发有为的思想,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品德。【点评】本题考查对常见

39、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 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 本题考查考生对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关键语句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作者情感的感悟。要求考生抓关键语句,结合文意进行分析概括。【附参考译文】 像那连绵细雨纷纷而下,整月不放晴的时候,阴冷的风怒吼着,浑浊的波浪冲向天空;日月星辰隐藏起光辉,山

40、岳也隐没了形迹;商人和旅客无法通行,桅杆倒下,船桨折断;傍晚时分天色昏暗,只听到老虎的吼叫和猿猴的悲啼。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产生被贬官离开京城,怀念家乡,担心人家说坏话,惧怕人家讥讽的心情,再抬眼望去尽是萧条冷落的景象,一定会感慨万千而十分悲伤了。 至于春风和煦、阳光明媚时,湖面波平浪静,天色与湖光相接,一片碧绿,广阔无际;沙洲上的白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或浮或沉;岸上的小草,小洲上的兰花,香气浓郁,颜色青翠。有时湖面上的大片烟雾完全消散,皎洁的月光一泻千里,有时湖面上微波荡漾,浮动的月光闪着金色;有时湖面波澜不起,静静的月影像沉在水中的玉璧。渔夫的歌声响起了,一唱一和,这种乐趣真是

41、无穷无尽!这时登上这座楼,就会感到胸怀开阔,精神愉快,光荣和屈辱一并忘了,在清风吹拂中端起酒杯痛饮,那心情真是快乐高兴极了。 唉!我曾经探求古时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感情,他们或许不同于以上两种心情,这是什么缘故呢?是因为古时品德高尚的人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入朝廷做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虽然这样,那么他们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以后才快乐”吧?唉!如果没有这种人,我同谁一路呢?5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

42、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嘻!微斯人,吾谁与归?【乙】 皇佑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 , 为术甚备,吴人喜竞渡,好为佛事。希文乃纵民竞渡,太守日出宴于湖上,自春至夏,居民空巷出游。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又新敖仓吏舍,日役千夫。 监司奏劾杭州不恤荒政,嬉游不节,及公私兴造,伤耗民力,文正乃自条叙所以宴游及兴造,皆欲以发有余之财,以惠贫者。贸易、饮食、工技、服力之人,仰食于公私者,日无虑数万人。荒政之施,

43、莫此为大。是岁,两浙唯杭州晏然 , 民不流徙,皆文正之惠也。岁饥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近岁遂着为令。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生之美泽也。(选自梦溪笔谈,有删改)【注】殍殣(pio jn):饿死的人。募民存饷:指招募灾民服役,使服役者有饭吃。敖仓:粮仓。晏然:安宁的样子。(1)下面句子中划线的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或异二者之为 而或长烟一空(岳阳楼记)B.然则何时而乐也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C.以惠贫者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D.好为佛事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论语)(2)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两浙惟杭州晏然,民不流徒,皆公之惠也。(3)

44、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 既 已 恤 饥 因 之 以 成 就 民 利 此 先 生 之 美 泽 也(4)依据选文,回答问题。 古代仁人志士,无论是“居庙堂之高”还是“处江湖之远”,忧国忧民之心,未尝废替。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情怀既体现在“A_,A_”的抱负中,也体现在为政一方的实际行动里,【乙】文中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采取了“B_”和“C_”两项措施,后来这两项措施被著录于令典。(A处请用【甲】文语句回答,B,C两处请用【乙】文语句回答。)【答案】 (1)D(2)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3)既已恤饥/因

45、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解析】【分析】(1)A或许;有时。B快乐; 以为乐。C用来;因为。D喜爱,爱好。 (2)翻译文言文句子,首先看是否为特殊句式,然后再把关键词语翻译准确,最后再根据现代汉语的规范翻译。以:应为;物:外物。这句话运用了互文的修辞手法,翻译时注意句式的特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 宴然:秩序安定的样子;流徙:流亡迁徙。这是一个判断句,翻译时注意句式的特点。故此句可以翻译为: 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3)这句话的意思是:既赈救了饥荒,又趁荒年替民间兴利,这些是先生的功绩。根据句意,可知这句话的断句方法是: 既已恤饥/因之以成就民利/此先王之美泽也。 (4)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意从文中筛选出合适的语句即可。【甲】文表达表达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博大的胸襟和政治抱负,这两句也是范仲淹忧国忧民情怀的体现,【乙】文最后两句总结了范仲淹在浙西救灾时的做法及取得范仲淹的功绩,从中可知范仲淹采取的措施是: 发司农之粟、募民兴利。 故答案为:D; 不因外物和自己处境的变化而喜悲。两浙地区只有杭州秩序安宁,民众没有流亡迁移的,(这)都是范公(救灾)的恩惠。 既已恤饥/因之以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