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产村景”融合理念下民族村寨发展路径探析——以官田村为例.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2360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3 大小:1.89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产村景”融合理念下民族村寨发展路径探析——以官田村为例.pdf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产村景”融合理念下民族村寨发展路径探析——以官田村为例.pdf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产村景”融合理念下民族村寨发展路径探析——以官田村为例.pdf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城乡规划研究】自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中国乡村改革不断深化,城乡资源要素不断融合,乡村发展活力不断激发,但在产业转型升级、生产方式变更等问题上缺乏规划指导,导致乡村空间格局失序,正迎来剧烈分化重组1。传统的乡村规划模式采用自上而下的空间规划与功能产业布局,忽视了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的内生动力与复杂性2,加上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以及村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山地传统聚落赖以形成和发展的内外部条件正在发生改变,使得传统山地聚落及其营建思想正面临多重挑战3。为此,迫切需要对应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亟须探索出一条具有普适性和可操作性的规划路径。一、官田村现状(一)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薄弱官田村虽处于阿坝藏族

2、羌族自治州理县县城近郊,但村民以传统种养殖业等低附加值的农产品销售为主要经济来源,导致生产要素之间缺乏联系,难以适应电子商务时代的节奏,产业发展滞后,村民收入较低。(二)空间承载力有限,风貌破坏严重官田村地质灾害频发,建设用地有限,可耕种面积较少。村内佛学院的修建占用了大量土地,且未来人口的增加,也将给村寨的承载力带来挑战。另外,因缺乏统一规划引导,村民出于居住需求,在原来的宅基地上拆旧建新、加盖彩钢棚等,这些“建设性破坏”对村寨风貌造成了不利影响。(三)村内有景但不精,文化挖掘不足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缺乏有效梳理。村后高半山区有震后村落遗址,但长久无人居住,处于荒废状态。村内有百年历史的藏传佛

3、教寺庙和佛塔遗址,其中,寺庙近期经过修缮焕发了新的魅力,但佛塔遗址长期处于闲置状态。村内缺乏公共空间,村寨空间结构亟待优化。(四)基础设施不完善,村民生活便捷度低目前,村内仅有一条机动车道与县城联通,通行条件差,城乡资源要素流通不畅。村内给排水等设施缺乏,人畜污水乱排乱放,导致污染严重,人居环境较差,城乡差距较大。二、“产村景”融合发展理念的内涵、模式与路径(一)理念内涵乡村作为一个整体、有机的系统,通常由自然生态、经济生产、居住生活三个部分组成4,其内部强调乡村产业、乡村景观、乡村规模等基本单元在相互作用下与乡村生产生活构成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整体。因此,“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包含生产、

4、生活、生态层面的多重功能,是自然、经济与社会生活的地域综合体5。“产村景”融合发展模式的核心在于乡村生活功能区域、产业功能区域以及生态缓冲区域的空间界定,经过较长时间的动态适应与协调过程,最终形成具有一定稳定性的空间系统。因此,“产村景”融合也可看作一种基于新乡土视角的村寨规划技术策略与过程模式。(二)发展模式基于“产村景”融合的民族地区村寨规划需充分协调本土与外来的利益诉求,寻求乡村服务人性化、乡村旅游体验化、乡村基础设施均等化与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平衡。要求统筹资源要素,以农业、农村及农民为基本依托,重构乡村社会生态平衡,重生乡村产业造血能力,重现乡村传统文化景观风貌6。利用新技术、新平“产村

5、景”融合理念下民族村寨发展路径探析以官田村为例吴浩杨剑宇摘要:川西北民族地区村寨多位于生态环境脆弱区域,村寨发展面临自然灾害频发、景观风貌单调、产业发展失衡、空间布局失序等问题。对“产村景”融合发展规划的内涵、模式、路径进行分析,结合在乡村振兴与城乡融合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分别从强化功能定位、创新产业体系、优化空间布局、提升村寨风貌、完善基础设施五个方面提出发展路径,力求帮助民族地区的乡村振兴和本土文化的发展找到持续的内生动力。关键词:川西北;民族地区;“产村景”融合;民族村寨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省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项目“四川民族地区村落人居环境规划与设计研究”(XCZX-019)阶段性成果。

6、442023 07台及新模式,促进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向农业和农村流动,形成“产景互动、产村协调、景村相融”的融合发展模式,构建空间集聚、资源共享、要素互补、利益互显的共同体。(三)规划设计路径基于“产村景”理念的内涵,结合民族地区村寨的特点,以文化为主线,贯穿产业发展、空间布局、景观重塑、设施完善四个方面,构建符合民族村寨发展的路径。在提升当地人居环境与发展动能的同时,要保护乡村风貌与空间格局,处理好发展过程中带来的人地矛盾,有序推进水土流失治理、灾害防控、生态修复等,有效协调产、村、景三者关系,形成合力,助力乡村振兴。1.延展产业链条,推进产景一体以融合一、二、三产业为基础,将地域历史文

7、化发掘、活动体验策划、新型产业组织融入空间功能布局,在总体空间规划中实现环境本底、人文特色、游览体验的共生耦合。2.优化村落布局,增进产村协调乡村作为村民进行物资、生产技能与管理经验等信息交流与传递的场所,是“三农”问题的载体,也是具有生命体征的有机整体,其可持续发展能为乡村振兴提供动力。3.重塑乡土景观,促进景村融合整合区域内的生态景观、经济景观和文化景观,基于新乡土设计理论的基本特点,运用低碳技术、地方传统技艺来综合解决发展中的新问题。对传统文化的深刻理解,可使村寨建设具有强烈的本土化特征7。三、基于“产村景”融合理念的官田村规划策略(一)产村协调,强化功能定位“产村景”既是乡村空间生产的

8、基础组成要素,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本体。依托现有农业基础,推进新型绿色产业落地,促进产业间融合,培育发展地域特色产业。以“吉祥理县、和美官田”为定位,前期以宝殿寺为核心,组织文化空间,以电商物流为抓手,构建产业空间;后期通过深层次发掘杂谷土司历史、茶马古道文化等潜在资源,整合高山森林、传统民居等休闲度假资源,将官田村建设成为川西北地区藏羌生态文明走廊上的重要节点。(二)产景互促,创新产业体系立足官田村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从种养殖业、旅游业等方面创新构建产业体系。利用“互联网+”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农业8。拟建设农产品加工园、电商物流园、农业展示园,形成产、销、展产业链,实现“产景”的共创

9、共赢局面。养殖业方面,夯实牦牛养殖这一重要经济收入基础,重点解决环境污染等问题,规划建设标准化养殖中心,以产业化管理促进人居环境优化。(三)景村相融,优化空间布局联动产、村、景,合理布局“三生”空间。规划要充分考量村庄的现状及条件,保持既有产业链条与生态品质,适度调整基础功能,有效完善景村融合9。拟建文化研学板块、藏式新居板块、乡村民宿板块、生态采摘园板块、标准化养殖板块、登山运动板块。围绕宝殿寺周边民居进行风貌提升,优化藏式新居的街巷空间格局,延续村寨整体空间肌理,建成集居住、餐饮、零售、民宿等业态于一体的多功能空间综合区域。(四)以景带村,提升村寨风貌根据官田村的功能定位,以宝殿寺为核心,

10、通过对村域范围内的人居环境进行整治,提升景观功能,推进大地景观化、农业风景化、全域美景化10。运用新乡土理论,通过“一村一品”“一景一业”来强化景观氛围。主要策略为:第一,结合农业景观、森林景观、村寨景观,对原有生产便道、车行道等进行改造提升,加强村内外的交通联系。重视慢行交通系统组织,重构村寨交通流线结构。第二,从高度、色彩、装饰材料等方面入手,对现存民居进行改造重塑,构筑富有特色的乡村建筑景观。依托遗址公园建设,对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将其打造成为展示土司文化、佛塔历史影像、民族艺术等内容的人文场所。第三,充分利用村落的空间格局与生态资源,打造沉浸式生态体验场景,丰富旅游体验,提升游客黏性。(

11、五)多元共享,完善设施配套村镇协同开展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是推动城乡统筹的重要举措,也是对均等化内涵的深入拓展11。基于多元共享的理念,既要振兴传统村落产业,也要加强不同产业的高度聚集,并延伸原有产业链条12。为做好产业服务,必须优先完善基础设施配套,一方面完善乡村交通、防灾等公共基础设施,另一方面完善住宿、餐饮、休闲及游览标识系统等游览服务设施,从而提升村庄整体服务品质,促进产业、村寨及景观协调发展,实现村民对美好生活的期望,提升生活、游览的便利性,推动村寨各要素的协同与可持续发展。45【城乡规划研究】四、基于“产村景”融合理念的官田村民居改造设计策略(一)建筑立面改造现有民居的墙体色彩、建筑结

12、构与建造材料不符合当地建筑文化,且居民私自加建的彩钢棚所形成的简易空间破坏了传统藏式民居的立面关系。改造将从材料、色调、纹样方面对建筑立面进行设计。沿用传统非遗营造技艺,恢复嘉绒藏式民居外墙的石木结构。建筑整体色调沿用嘉绒藏式民居材质本色,在楼层交接、檐口、院墙处装饰边玛墙。较好地还原当地民居的视觉形象与风貌特征,从肌理和色调方面入手,彰显藏族建筑粗犷、大气、豪迈、遒劲的风格13。(二)屋顶改造现有民居屋顶多为现代钢筋混凝土材料。改造将在现有屋顶的基础上恢复传统屋顶的结构,同时使用树枝、沙土、黏土等乡土材料,按照传统工艺分层操作,体现传统屋顶本身的结构之美。女儿墙四角恢复牛角顶装饰,并在屋顶四

13、角放置取自神山之上的白石。在屋顶东面修建煨桑炉,炉顶堆放白石,周围挂五色经幡,同时在屋顶东、南、西、北方向分别插白、黄、红、蓝风马旗14,以此丰富文化表达,强化视觉形象。(三)门窗改造现有民居门窗开口较大,且多为现代金属材质,此类设计很难适应当地独特的气候条件,且不符合传统嘉绒民居中门窗在整体院落中的功能。改造拟恢复传统木制门窗,加入传统门窗纹样以装饰细节。利用墙体改造之际缩小门窗开口,提升建筑的保温性。在门套和窗套设计上选用极具藏族特色的粗大黑色或白色梯形外框暨“巴卡”来装饰,其形式上与墙体收分相呼应,强化整体建造形象,以彰显传统嘉绒藏族民居的视觉效果。五、结语在乡村振兴背景与各类资源要素的

14、驱动下15,“产村景”融合理念为协调民族地区村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景观风貌塑造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规划路径。通过综合规划,保留了村寨的原真性,将多元文化、产业布局、自然环境、传统建筑等村寨构成要素相融合,形成了具有特色的乡村地域综合体。随着规划内容的逐步推进与落地,必将指引官田村发展成为理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对加强民族团结、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改善乡村人居环境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参考文献:1杨亚东,罗其友,杜娅婷,等.乡村振兴背景下的“产景村”融合发展:现状与对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3):232-239.2曾穗平,田健.知行耦合:基于社会调查的城市边缘区乡村发展内生动力研

15、究与规划响应J.城市发展研究,2018(5):21-28.3周政旭,封基铖.生存压力下的贵州少数民族山地聚落营建:以扁担山地区为例J.城市规划,2015(9):74-81.4贺勇,孙佩文,柴舟跃.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规划实践J.城市规划,2012(10):58-62,92.5高春留,程励,程德强.基于“产村景”一体化的乡村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以武胜县代沟村为例J.农业经济问题,2019(5):90-97.6田健,曾穗平,曾坚.重构 重生 重现:基于行动规划的传统乡村“微”振兴策略与实践探索J.城市发展研究,2021(1):60-70.7王彬汕.少数民族地区新乡土设计:塑造一种融合与发展

16、的地域景观J.中国园林,2009(12):84-87.8曾晔,熊伟,黄奕曼.“互联网+”介入下的城郊型村庄产村融合规划策略:以桃江县杨家湾村美丽乡村规划为例J.小城镇建设,2016(8):75-82.9方李莉,朱阳.后农业文明视野中的人类生物、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关系J.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3):11-26.10樊亚明,刘慧.“景村融合”理念下的美丽乡村规划设计路径J.规划师,2016(4):97-100.11赵万民,冯矛,李雅兰.村镇公共服务设施协同共享配置方法J.规划师,2017(3):78-83.12马海寿,白晓荣,裴军鹏.乡村振兴背景下特色小镇可持续发展研究:以青

17、海“袁家村”小镇为例J.青海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4):57-36.13丁昶,刘加平.藏族建筑色彩体系特征分析J.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3):375-379,384.14王涛.藏彝走廊地区“白石崇拜”信仰与建筑研究D.重庆:重庆大学,2021.15李和平,贺彦卿,付鹏,等.农业型乡村聚落空间重构动力机制与空间响应模式研究J.城市规划学刊,2021(1):36-43.作者简介:吴浩,硕士,西华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讲师,环境设计系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城乡规划、人居环境规划设计。杨剑宇,硕士,德阳市凯州新城管委会规划建设部工程师。研究方向:城乡规划、文化遗产保护。46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