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唐代郡李使君故聶氏夫人墓誌銘并序考釋 論後唐的一個晉商家族趙洋士農工商,雖有身份高低之分,但重農抑商的觀念並非一成不變。在晚唐五代十國時期,社會長期處於戰亂變動的狀況,社會階層由此加劇流動,商人階層也藉此機會崛起。此前,已有學者對晚唐五代的商人與軍將、藩鎮的關係有過研究,但相關研究大多依據史籍和筆記小説材料,未能生動展示該時段商人階層對於自身的身份認同及其姻親關係。山西地區自古就是重要的農耕文化區,商業活動也頗爲繁盛。晉商之稱雖然自明清才聞名於世,但根據 年月 日在山西代縣城南覓得的 聶氏墓誌 記載,早在晚唐五代時期,晉地就已有商人家族出現。聶氏家族原本是太原人,後來遷居於代郡。根據“莊宗鎮
2、晉陽,以諸陵在代郡”的記載,後唐莊宗李存勖之父李克用的陵寢就在代郡,而 李克用墓誌於 年在山西代縣城關七里營出土,墓誌稱李克用“歸窆於代州雁門縣里仁魏承思 略論唐五代商人和割據勢力的關係,學術月刊 年第期,、頁;鄭炳林 晚唐五代敦煌商業貿易市場研究,敦煌學輯刊 年第期,頁;陳洪英 試論唐五代士商關係的變化,九江學院學報 年第期,頁;陳磊 從 太平廣記 的記載看唐後期五代的商人,史林 年第期,頁;賈志剛 唐代藩鎮供軍案例解析,中國社會經濟史研究 年第期,第頁;王麗梅 論五代十國時期的商人與市民階層,唐史論叢 第 輯,西安:三秦出版社,年,頁;周鼎 晚唐五代 的 商 人、軍 將 與 藩 鎮 回 圖
3、 務,中 國 經 濟 史 研 究 年 第期,頁。張希舜主編 隋唐五代墓誌彙編山西卷,天津古籍出版社,年,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碑碣,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年,頁;吴鋼主編 全唐文補遺 第輯,西安:三秦出版社,年,頁;周阿根 五代墓誌匯考,合肥:黄山書社,年,頁。舊五代史 卷九一 晉書王建立傳,北京:中華書局,年,頁。唐代郡李使君故聶氏夫人墓誌銘并序考釋鄉常山里,祔於先塋”,由此推知 聶氏墓誌 所言代郡即是唐代的代州,也就是如今的山西代縣。聶氏的生平雖然簡單,但其墓誌對於其祖父輩從商的經歷以及她隨夫宦游的經歷描述,實屬生動有趣,大致反映了唐末五代時期晉地商人觀念的覺醒以及商人家族在五代政治局
4、勢下的生存之道。以下將就具體問題展開討論。先將墓誌全文迻録於此,其後將對相關問題進行考釋。唐代郡李使君故聶氏夫人墓誌銘并序夫人字慕閏,姓聶氏,太原人也。其先游俠刺韓之後,世出崆峒,後家塑代,今爲代郡人也。晉、宋以降賢彦繼有,可略而言焉。祖諱亮,立性孤摽,爲人倜儻。執孝以事父母,持信以結友朋。宗族歸仁,鄉黨稱悌。及孤,每嘆其先人之食禄,不逮其親,乃不仕,退耕於野。值世亂且繁,歲不能自給。因農閑聚室相謀曰:“凡貧而求富,莫若歸農。則又農有水旱,所謂農不如工。則又工有成敗,所謂工不如商。”乃經營四方,貨殖九土。不日不月,家貯萬金。惠及宗親,利兼鄉黨。寔謂富而可求也已。父諱和,謙謹居采,繼先父之業,不
5、費千家之貨,更披百氏之書。事佛宗儒,濟貧扶苦。嘗語里人曰:“古人有言曰:爲富則不仁,爲仁則不富,何哉是言也。若以富而下人,何人不重;以富而敬人,何人不親,何哉是言也。”鄉中之友曰:“子負大才,何不登仕?”公曰:“嘻!子何見事之泥,今滿天氛祲,匝地兵戈,當世亂而榖者,君子所耻也。吾無仕矣,以全長幼之節。”夫人,即公之長女也。幼守閨儀,長從姆(母)訓,温柔植性,爲親戚所重。與使君鄰里鄉黨之族也。笄而應鵲巢之詩,合鳴鳳之兆,歸於李氏。既入他姓,承事舅姑,舅姑以慈,和敬宗親,宗親以睦。及丁舅姑之喪也,如考妣焉。恒敬其長,慈於下,勤浣濯之衣,修蘋藻之薦。從夫曆職邢方,又遣鎮陽務業。天成二年()忽縈疾,遍
6、召良醫,有加無减。去當年二月二十九日,終於鎮府閲禎坊之私第,享年四十八。以天成三年正月十九日,權窆於石岡村。永朞詔受本郡太守。嗟吁!夫人承事舅姑,和順親戚,從微至著。向四十春不得見啚侯伯之榮信矣,夫命也。夫人又四子三女。長子曰德遇,娶孫氏,任洛京牛羊務使。次子德釗,娶賈氏。次子德鋒,娶安氏。次子德勛,娶楊氏。有三女,孟季二女,曰比丘尼。爲性憫慈,居心孝敬。年將齠齔,了達虚空。知四代無依,覺三乘有讬。志求清静,不樂浮華,性(住)持資蘭若。仲女適當州軍事判官吴彦瑶室也。三徙以牧郡,朞年蔔尋塋域,長興元年()十月十三日,發諸孝子自鎮府張希舜主編 隋唐五代墓誌彙編山西卷,頁;樊文禮 李克用評傳,濟南:
7、山東大學出版社,年;牛雨 李克用墓誌新考 兼論李克用的官職和漢化,忻州師範學院學報 年第期,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扶護夫人神櫬歸鄉,十一月十九日葬於雁門縣周劉村,禮也。其先代墳圍,在平田村北去二十里。乃述爲銘。銘曰:仁者必壽,夫人不壽。不壽伊何,書胡妄多。修短有常,福禄無備。辭世不恨其俄歸,承家喜傳其令嗣。各有長能,俱付壯志。上和下,敦書閲文。食禄則君君臣臣,居家則父父子子。女棄榮華,心歸釋氏。嘆之須臾,樂金蓮之富貴。見邪則嗔,聞法則喜。旦夕不忘,始終如是。封樹去畢,龜筮合辭,四棺五槨,前櫳後崗,星臨號(兮)月照,青松號(兮)白楊。唐初,官方對於工商階層一直都持抑制的態度,商人家庭不僅
8、無法出仕,對其在社會待遇上也有所貶低,如 唐律疏議 引 選舉令 曰:“官人身及同居大功以上親,自執工商,家專其業者,不得仕。”此外,武則天曾在内殿設宴,張易之招引蜀商助興,韋安石則進諫稱:“蜀商等賤類,不合預登此筵。”所以,唐代雖已出現了揚州和成都這類商業活動十分活躍的城市,許多巨賈也時有出現,但商人階層依然只能歸屬於賤類,社會地位相當低微。有時,商人的私財可能還會隨時面臨被没收的風險,如開元二十二年()三月“没京兆商人任令方資財六十餘萬貫”。官方的重農抑商政策使得商人雖坐擁家財萬貫,比大多數農人都富裕,但社會身份始終被壓抑束縛,社會地位難以得到提升。之前學者已指出唐末五代時期統治階層在觀念上
9、發生轉變,商人勢力得到藩鎮割據的支持,商業繁榮發展,商人階層也不斷壯大。但商人群體在唐末五代時期急劇擴充,其原因不僅限於此,更爲直接的社會原因還在於唐末五代長期戰亂的局勢。唐末五代,社會局勢早已處於長期戰亂的狀態,藩鎮割據和農民起義,部分地區的農耕活動無法正常開展。這也使得許多農民的正常生活難以維持,大量人口被迫由農轉商,開始從事商業活動,重農抑商的政策在現實生活困難之下已成爲一紙空文,商人階層也由此崛起。這種由農轉商的轉變,在 聶氏墓誌中表現得尤爲明顯,墓誌中稱其祖聶亮“及孤,每嘆其先人之食禄,不逮其親,乃不仕,退耕於野”,原本是唐末從未出仕而專心於農耕的農民,而其之所以開始從事商業活動,主
10、要在於唐末“值世亂且繁,歲不能自給”,農耕勞作因戰亂的頻繁已不能滿足自給自足的生活,故而只能尋求經商,“乃經營四方,貨殖九土”,長孫無忌等撰 唐律疏議 卷二五 詐僞律,北京:中華書局,年,頁。舊唐書 卷九二 韋安石傳,北京:中華書局,年,頁。舊唐書 卷八 玄宗本紀,頁。王麗梅 論五代十國時期的商人與市民階層,頁。唐代郡李使君故聶氏夫人墓誌銘并序考釋甚至很快就“不日不月,家貯萬金”。按筆者推測,聶亮開始從商可能是懿僖之際,因僖宗登基之初,劉允章上 直諫書 稱:國有九破,陛下知之乎?終年聚兵,一破也。蠻夷熾興,二破也。權豪奢僭,三破也。大將不朝,四破也。廣造佛寺,五破也。賂賄公行,六破也。長吏殘暴
11、,七破也。賦役不等,八破也。食禄人多,輸税人少,九破也。臣聞自古帝王,終日勸農,猶恐其饑,終日勸桑,猶恐其寒。此輩不農不桑,坐食天下,欲使天下之人盡爲將士矣。國家弊端最首即連年聚兵,尤其是懿僖時期的王仙芝和黄巢起兵造成的連年戰亂,大量人口不農不桑而被迫從軍,中原地區的農耕活動因戰火屢造破壞,留守當地的農民只能另謀他路。所以,聶亮才會“因農閑聚室相謀”,提出:“凡貧而求富,莫若歸農。則又農有水旱,所謂農不如工。則又工有成敗,所謂工不如商。”在聶亮的觀念中,成爲農民,只是因貧而求富貴,但因爲有水旱等天氣原因,農民不如做工的穩定,但是做工也會有成功率等問題,所以商業又比做工的更好。其實,聶亮所説的這
12、些話,都有其史料來源,如 史記貨殖列傳 曰:凡編户之民,富相什則卑下之,伯則畏憚之,千則役,萬則僕,物之理也。夫用貧求富,農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綉文不如倚市門,此言末業,貧者之資也。又 列子 云:農赴時,商趣利,工追術,仕逐勢,勢使然也。然農有水旱,商有得失,工有成敗,仕有遇否,命使然也。史記 主要强調商業是用貧求富的最佳方式,列子 認爲士農工商的成功都是命勢使然,除 聶氏墓誌 所言“農有水旱,工有成敗”之外,其實還有“商有得失”。在聚室相謀時聶亮引用這些典籍的論述,將傳統農工商的地位進行了顛董誥等編 全唐文 卷八四,北京:中華書局,年,頁;並可參傅璇琮 唐翰林學士傳論晚唐卷,瀋陽:遼海出版社
13、,年,頁。史記 卷一二九 貨殖列傳,北京:中華書局,年,頁。楊伯峻撰 列子集釋 卷六 力命,北京:中華書局,年,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覆,指出經商才是能亂世存身的最佳手段,而他也从事實上證明了經商不僅可以自給,也可以“惠及宗親,利兼鄉黨”。聶亮之子聶和同樣繼承父業,繼續行商,不僅“事佛宗儒,濟貧扶苦”,還對“爲富則不仁,爲仁則不富”的古語提出了自身不同的見解。按 孟子 云:“陽虎曰:爲富不仁矣,爲仁不富矣。”富與仁在儒家觀念中似乎是對立的存在,但聶和却認爲:“若以富而下人,何人不重;以富而敬人,何人不親,何哉是言也。”爲富不一定不仁,即使是富裕的商人,只要謙卑禮敬他人,也能爲富且仁。聶
14、亮對於儒家典籍語句的不同解讀,重新樹立起一個儒商的形象。此外,當周圍朋友勸其登仕,聶亮直接稱:“嘻!子何見事之泥,今滿天氛祲,匝地兵戈,當世亂而榖者,君子所耻也。吾無仕矣,以全長幼之節。”聶和所言之語可能化用了駱賓王的 兵部奏姚州道破逆賊諾没弄楊虔柳露布:飛塵埃而匝地,白日爲之晝昏;掃氛祲以稽天,滄溟爲之晦色。當戰亂頻出,亂世當道,出仕也被君子所不耻,聶和雖然被友人稱讚爲“大才”,但依然選擇在戰亂之世繼續當商人,並覺得以此更能“全長幼之節”,頗有出世的隱士之感。與唐初相比,唐末五代時期士農工商的地位已然有所改變。聶氏墓誌 中聶氏祖父聶亮棄農從商和父親聶和不願出仕,雖然很有可能是墓誌書寫者的讚美
15、之辭,但是也或多或少反映了唐末五代時期商人地位的抬升以及世人對於商人形象的重塑。唐末五代的長期戰亂不僅使得“軍國之費,務在豐財,關市之徵,資於行旅,所宜優假,俾遂通流”,打戰的軍費都需要商業活動帶來的財富支持。同時,戰亂也導致農耕活動“歲不能自給”,而且農業也無法帶來巨額的財富,棄農從商也成爲亂世之人安身立命的一種選擇。所以,亂世讓出仕爲君子所不耻,農工也無法自給,但這却爲商業活動提供了良好的政治與社會環境,商人的地位也由此得到急劇提升,一個後唐的商人家族也被塑造成“惠及宗親”和“事佛宗儒”的儒商。聶氏聶慕閏出身於這樣一個晉地的儒商家族,及笄就嫁於同鄉黨的李府君,後隨夫到過邢方和鎮陽,四十八歲
16、客死他鄉,後唐天成三年暫葬於鎮陽附近焦循撰,沈文倬點校 孟子正義 卷一,北京:中華書局,年,頁。董誥等編 全唐文 卷一九九,頁。王欽若等編 册府元龜 卷九五 帝王部赦宥,北京:中華書局,年,頁。唐代郡李使君故聶氏夫人墓誌銘并序考釋的石岡村,長興元年才由其子遷葬回鄉,最終葬於雁門縣周劉村。聶氏夫君李府君的信息並不詳細,只能得知李府君與聶氏一樣,也是代州雁門縣人,之後在邢方和鎮陽任職。其中,“邢方”用了 春秋左傳“今邢方無道,諸侯無伯”的典故,實際應指唐代的邢州,亦即如今的河北邢臺附近。而鎮陽,則是唐代的鎮州,即如今的河北正定。從代州到邢州直至鎮州,李府君都是在後唐政權的勢力範圍内任職。而代州雁門
17、縣不僅是後唐太祖李克用陵寢所在之地,也是其勢力壯大的地方,甚至其義子李嗣本就是代州雁門縣人。所以李府君應該也是跟隨李克用或李存勖南征北戰的軍將官員,聶氏家族之所以將聶慕閏嫁於李府君,很可能就是看中李府君的軍將背景。這種夫君任職軍將,夫人家族善於經商的例子在後唐似乎很普遍。李克用義子李嗣昭任後唐昭義節度使,其夫人楊氏“治家善積聚,設法販鬻,致家財百萬”。後唐莊宗李存勖的劉皇后也曾“又好聚斂,分遣人爲商賈,至於市肆之間,薪芻果茹,皆稱中宫所賣”,皇后也爲聚斂財富而進行經商活動。後唐時期,軍將與商人結合也很是平常,商人並不爲當時世人所貶低。一方面軍將與商人其實都是被傳統儒家知識分子所排斥,兩者之間不
18、會互相貶斥;另一方面商人在亂世能積聚大量的財富,可以爲軍將提供大量的軍費以供養軍隊。聶氏長子李德遇所任洛京牛羊務使,應該也與聶氏家族經商有一定關係。按,唐代有牛羊使,爲宦官使職,地位與監軍使相當,主要負責京師對於牛羊的需求,“供億有常,宣索秘闕”。到朱温斬殺第五可範等七百餘宦官以後,宦官勢力遭受徹底打擊,許多宦官使職也逐漸爲外朝文官武將所攫取。李德遇的洛京牛羊務使應該是與唐代牛羊使類似的使職,主要負責後唐洛京的牛羊供應。而在五代戰亂不斷的局勢下,牛羊供應想必大多也需要市買,聶氏家族的行商活動則可以爲牛羊買賣提供更多的便利。總之,聶氏墓誌 雖然只是聶慕閏的私人生平書寫,但也塑造了唐末五代時期後唐
19、的一個晉商家族。根據聶氏墓誌的誌蓋四周刻有“八卦”“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星象圖”與“三十六禽”等繁雜圖案推測,聶慕閏應當也因杜預集解 春秋經傳集解,上海古籍出版社,年新版,頁。梁勇、楊俊科 石家莊史志論稿,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年,頁。樊文禮 李克用評傳,頁;牛雨 李克用墓誌新考 兼論李克用的官職和漢化,頁。舊五代史 卷五二 唐書李嗣昭傳,頁。歐陽修撰 新五代史 卷一四 皇后劉氏傳,北京:中華書局,年,頁。吴鋼主編 全唐文補遺 第輯,西安:三秦出版社,年,頁。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山西碑碣,頁。隋唐遼宋金元史論叢第十二輯娘家的商人身份得到了夫家的重視,不僅在權葬他鄉後還能魂歸故里舊塋,其墓誌雕刻及撰修也都十分講究。所以,在唐末五代紛亂局勢之下,戰争導致軍餉需求巨大,商業活動帶來的巨額財富重新得到重視。聶氏家族雖然原本只是代州的農民,但在審時度勢之後棄農轉商,其家族還通過姻親與軍將勢力結合,從而利用商人積聚財富的能力在亂世得以自給安身且惠及鄉里,成爲當地有名的儒商家族。趙洋,中國社會科學院古代史研究所、中國社會科學院敦煌學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