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1447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8 大小:1.0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pdf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pdf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pdf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筚路蓝缕启图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肖自力摘 要:文章回顾并总结了 1981 年和 1987 年两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的筹备、召开情况和取得的一系列成果。针对当时尤其突出的文献资源建设问题,仔细梳理了“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项目的立项、实施、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不足。结合历史文化、现代西方图书馆学理论以及实际情况,探讨了高校图书馆的学术性定位和内涵,为了解我国高校图书馆发展历史,促进新时期高校图书馆高质量发展提供启示。关键词:全国高校图工委;高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图书馆事业引用本文格式:肖自力.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4):3-9.Memories o

2、n the Two 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Working Conferences Commemorating the 40th Anniversary of the Founding of the Steering Committee for Academic Libraries of ChinaXIAO Zi-liAbstract:In the form of memoirs,the article reviews and summarizes the preparation,holding and a series of achievements of t

3、he two national conferences on university library work in 1981 and 1987.In view of the problems of documentary resource construction,the project,implementation,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of the“National Documentary Resource Survey and Layout Study”are detailed.The academic orientation and connota

4、tion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are discussed in the light of the history and culture,modern western librarianship theory and actual situation,so as to provide inspiration for understanding the history of development of university libraries in China and promoting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univers

5、ity libraries in the new era.Key words:National University Library Committee;university library;literature resource construction;library business1 1981 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回顾1.1 会议的缘起及筹备情况庄守经馆长(后文一律称老庄)1979 年恢复工作,担任北京大学图书馆副馆长后,先后走访北京、上海、南京等地图书馆,和馆长们交流,主要是逐馆访谈,内容基本上是恢复开馆后面临的种种困难:书刊拒借率高,很多书被捆起来没法用;管理上缺钱、缺人、缺馆

6、舍、缺工作方向。1980 年暑假,我应邀去西安给陕西省图书馆举办的研讨班讲课,学员基本上都是高校图书馆员。老庄当时在西安参观访问,我们住同一宿舍。我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工作 12 年,光明日报社资料室工作 6 年,老庄从多位馆长处了解的业务问题、管理问题我多少都遇见过,没有停止过思考和研究,也看了一些国外文献。我觉得当时面临的都是一些表面问题,其根源是对图书馆在学校的地位、作用、性质、功能缺乏正确的认知,包括教育部门、学校领导,也包括图书馆自身。我谈了自己的初步认识,老庄很感兴趣。离开西安前夜,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馆长石方、老庄和我一起吃饭。石方非常恳切地对老庄说,大家讨论中提到的困难和问题相同或相

7、似,不是某一个馆或地区可以解决的,恳请北大馆代表全国高校图书馆向教育部报告,提出解决办法,制定基本规则,作为部门文件正式下发。老庄经过近一年的调研,西安之行让他最后下了上报教育部的决心,并做好思想准备,只要教育部同意,没有人干,自己也可以干,并邀请我参加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筹备工作。原计划筹备半年,实际从集中筹备到会议结束用了七个多月时间(1981 年 2 月至 9 月),前期调研和酝酿计算在内有一年多时间。老庄在征得高教司批准后,以教育部名义把我从光明日报社借调过来,他让我尽量找些图书馆学专业出身且在高校图书馆工作的同志参加会议筹备工作。我建议借调北京化工学院图书馆的周成福,加上会前过来的

8、教育部机关干部谭竹君和苏渭昌,正式成立筹备组。筹备组需要到教育部办公,听取领导意见,商量筹备工作的大致计划,出差调研等需要领导批准。一段时间内,老庄(已32023 年 7 月第 41 卷 第 4 期 大学图书情报学刊Journal of Academic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Jul,2023Vol.41 No.4年过五旬)每天早晨从北大骑自行车到教育部,我从劲松坐公交车到西单,周成福从东北三环到西单到高教司。筹备会议属高教司管,司里没有空余房间,司办公室主任张鸿岳同志每次安排我们挤进有人出差的办公室。教育部那时吃饭是自己拿碗筷去食堂排队打饭,很多人打

9、饭回办公室吃,我们只能站在那里吃,请外地的同志过来协助工作时,甚至只能合用碗筷。买饭票、办公用具、寄发调查表格、差旅费用和报销、文件在部内征求意见,都需要办公室出面联系和协调。相关的很多事情繁琐细碎,但都必须张鸿岳同志出面才能办成,他总是热情帮助我们。力易周同志原是教育部干部,后下放新疆大学图书馆当了 25 年副馆长,离休回京后,尽管不是筹备组成员,但经常参加筹备组讨论。先后参加会议筹备的人很多:长沙铁道学院的李明华参与会议后期文件起草工作;中南政法大学图书馆馆长沈平提前十多天主动来京参与会务工作;湖南大学图书馆张白影、武汉大学图书馆学系研究生况能富都是前期准备阶段参与筹备工作,可惜教育部当时

10、条件所限,吃住都解决不了,不久都回去了;大连理工学院图书馆齐广文主要参加后期会务工作;北大图书馆馆长谢道渊对会务给予了全力支持,该馆王世儒、高倬贤、李珊珊、王一平等参与了部分会务工作。以上仅凭个人记忆,可能会有遗漏。1.2 会议筹备的重点是起草两个文件一是高校图书馆工作条例,二是教委领导在会上的讲话(报告)。这两个文件的起草,从开始调查研究就在酝酿,贯穿筹备工作的全过程。条例要明确高校图书馆的性质、任务、地位、作用、具体工作要求和相应的工作条件,是一个工作规范性的文件。报告则根据改革开放和新技术革命的形势,提高对图书馆工作的认识,要求加强领导,贯彻实施条例的要求,是一段时间内领导部门指导工作的

11、文件。两个文件都经过三上三下,反复征求基层意见,六易其稿。前三四次变动大,几乎是推倒重来。后两次主要是文字斟酌,务求精准。虽然稿件是筹备组的庄守经、肖自力、周成福、李明华等人在写和改,但内容却是全国高校图书馆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是图书馆人对改革开放和新技术革命高潮的认知和应对。1981 年 9 月 16-25 日,教育部召开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副部长周林代表教育部在会上做了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努力办好高等学校图书馆的报告,同时下发了工作条例草案。会议主要围绕两个文件展开讨论,也交流了各地各馆的经验。会后文件又作了文字修改,作为教育部文件(1981 年 10 月 15 日,教育部关于颁发的通知

12、)印发各省市教育领导部门和高等院校,对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发挥了较大的作用。1.3 成立教育部高校图工委和秘书处第一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召开后,教育部先后下发关于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北京大学的函关于成立全国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委员会的通知,全国高校图工委及其办事机构秘书处正式成立。周林任主任,庄守经任副主任兼秘书长,肖自力任副秘书长。老庄把我从光明日报社调进北大,但解决住房和调动家属工作都挺难。我家住得太远,坐公交车一次来回需要五六个小时,老庄安排我不坐班,有事就来,有会就住校。后来从几所大学的图书馆学专业毕业生中选择精英充实秘书处,这批新来的年轻人有朱强、李晓明、江成、陈

13、体仁、罗丽等,他们积极、热情、有才能,很多事情都能独当一面。例如筹办刊物、组织职称评审、留本校毕业生组织开展专业培训、编写文献检索课教材、组织藏书建设研讨会,等等。他们的编制在北大,由图书馆发工资和福利,教育部每年拨付 8 万元作为办公经费。这个班子在北大图书馆 214 房间办公,是 20 世纪 80年代联系全国高校图书馆的中心。全国各地反应热烈,纷纷召开省市级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成立省市图工委和秘书处,积极主动开展各项工作。2 1987 年第二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1983-1984 年老庄完全执掌北大图书馆各项业务,基本无暇参与图工委具体工作。高教司不再管图工委,让我直接找时任教育部副部

14、长彭佩云。我向她口头汇报了关于召开第二次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的一些想法:总结前五年的成绩和经验,提出下一个五年目标,其中一个新的内容是把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作为“七五”规划要点;修订条例;省市图工委和图书馆经验成绩的典型发言;会议仍拟在北京开,但规模小一些。彭佩云同意我们开始筹备,建议放到1987 年开。教育部现在没有资金支持文献资源整体化建设,可先做思想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她主动问我需要她做些什么?我说第一是工作报告和总结;第二是届时请部领导参加以示支持;第三是请她担任图工委主任,还有图工委在部里的地位问题。会议筹备的具体事务由图工委秘书处操办。会议需要准备三个文件:条例修改由朱强执笔;报告

15、4肖自力: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稿由几位同志分别提出意见后交我汇总;规划要点(草案)主要由我写;几个省市图工委和图书馆的典型发言大家分别联系。报告我写了三稿,李晓明抄写修改后作为第四稿送给彭佩云,她亲自修改,又请时任教育部秘书长兼规划财务司司长朱育理修改,然后付印。至于规划要点(草案),尽管大家热情高涨,但客观条件并不具备,缺少调查研究、坚强领导和经费支持,最后勉强形成一个要点,且为草案,属于纸上谈兵。大意是高校图书馆要联合其他系统图书馆逐步开展文献资源的整体化建设,在全国形成三到五套比较完备的文献保障体系。1987 年 6 月 12-16 日,在北京西山饭店召开了第二次全国高等学校图

16、书馆工作会议。彭佩云做适应时代要求 明确发展方向 加强高校图书馆的教育职能和情报职能工作报告,朱育理做总结发言,科委、文化部等相关单位领导出席开幕式。彭佩云事先邀请,我到中南海北门送请帖,李鹏副总理在会议期间的某天临近中午时间赶到会上看望代表,与部分同志座谈并合影留念。会后,教育部发布关于成立全国高等学校图书情报工作委员会的通知,任命彭佩云为图工委主任,朱育理、庄守经、肖自力为副主任,肖自力兼任秘书长。会议审议通过条例修订稿,并改名为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由教育部正式下文。反思 1987 年会议,特别是文献资源建设的目标没能落实,有客观、主观两方面原因。客观上,1988-1989 年国家经济

17、政治形势严峻,对图工委的机构和人事变动影响太大。主观上,当时想从上而下,由国家财政支持进行布局,实际困难太多,不如从实际出发,由具体事情做起。现在网络化使得共享资源极为便捷,如仍有这种需要,应当改变思路,从基层图书馆,或从几个专业系统(如农、医、科、地)做起,然后发展至省市,最后到全国,做好资源共建共享工作。3 1988-1990 年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3.1 高校图书馆界第一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的成功申请1963 年,我从北京大学图书馆学系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图书馆借书处工作了 3 年。借书处有一位老图书馆员跑馆际借书,每周或隔周去一趟北京图书馆(以下简称北图,国家图书馆前身),有时也去科

18、学院图书馆,为老师借本馆没有入藏的书刊。有时候让我代他去,骑自行车到北海北图的老馆,去的次数多了,发现每次借还的书刊有 10 种左右,多数都能借到,一般有两三种北图也没有。老师很无奈,只能不了了之,这在我心里留下了很深的印记:教学科研所需的书刊(主要是西文)20%-30%国内不能满足。清华大学图书馆尚有北图作保障,其他地方一定更难。由于多数馆一段时期内收藏断档,改革开放初期问题更突出。我开始关注国外图书馆馆藏建设规划,发现他们把馆藏按学科和需求分级,尽管分级方法有四级、五级、七级、九级等,但思路有其共同性、合理性。我结合国内情况写了三篇论藏书结构的文章,建议以中国图书馆分类法为学科划分框架,把

19、与需求相结合的文献收藏水平定为五级。当时西方文献经常提到资源共享,因为他们图书馆经费相对充分,馆藏丰富,所以强调共享;而国内图书馆馆藏稀缺,共享客观条件有限。我想如果把馆藏书刊资料搜集发展为地区和国家的文献资源建设,就可以发挥集体力量,各馆分别保障若干学科或文献类型的收藏,分工合作以实现资源共建共享。适逢中国大百科全书图书馆学的藏书建设分支学科由我负责,我把它改成了文献资源建设分支学科,得到大家一致赞成。这意味着从研究级以上学科文献看,每个馆的馆藏建设是地区和国家文献资源建设的一部分,要根据自身和集体需要承担一定责任(学科、文种、品种、形式文献的搜集),多个图书馆(文献单位)的研究级学科文献集

20、合起来形成相对完备的地区和国家文献资源保障。非研究型图书馆,如一般公共图书馆、儿童图书馆、街道图书馆等,馆藏目标是满足普及性政治思想文化科技教育的需要,有特殊需求可就近利用研究型图书馆。1981 年全国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召开后,我在秘书处工作,主要抓了两项业务:文献检索课和馆藏建设。在大学图书馆通讯先后发表了两篇同题论文我国文献资源建设和高校图书馆的使命1-2,从高校图书馆系统角度研究全国文献资源建设蓝图,以及本系统在其中的作用、使命,自觉地把本系统纳入全国文献资源整体建设中。其间,高校图书馆界先后在大连、黄山举办了两次藏书建设研讨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在哈尔滨、南宁举办了两次研讨会,文献资源建设

21、成为当时全国图书情报界的热门话题。1986 年南宁会议后,传闻可以申请“七五”计划社科基金。中国社科情报学会在北京开了一次讨论会,我就开展文献资源调查做了一个发言,反应很积极,5总第 198 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 年第 4 期认为很有必要,但不少人就从何入手、怎样评估等问题提出了质询。我当场对一般研究级学科文献调查评估方法作了初步回答,并指出有些特殊文献,如线装书、地方志、宗谱等要研究新的评估方法。1987 年 7月,“全国文献资源调查和布局研究”正式立项,成为“七五”重点科研项目,我担任课题组组长,这是高校图书馆第一次成功申请国家社科基金。这次会上答辩对申请社科基金是个很大助力。3.2

22、 项目的实施社科基金给了 8 万元的项目经费,做全面调查肯定不够,当时指定只做社科文献资源调查。我觉得高校以综合和科技文献为主,只做社科部分不好操作,于是想扩大范围。通过文化部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利用行政资源,发动各单位自筹资金和人力做调查评估,项目经费仅供课题组活动,这样就可以发展成一个大项目。我向老庄汇报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和初步想法,老庄很赞成,表示北大图书馆一定积极参加并努力做好,他建议跨系统组织课题组,可以从北大图书馆抽调人。我提出要能做数据处理的人,后来确定了黄新;黑龙江省图书馆研究员李修宇在北京出差,我请他做副组长,作为公共图书馆系统的代表,他又推荐李久奇做副组长,代表民族图

23、书馆系统;从外地高校图书馆系统借调了几位青年才俊,分别是湖南大学张学华、华东师范大学林申清、中国人民大学孔令乾和李昆、宁夏自治区图书馆张欣毅等,组成不足 10 人的课题组。大家对我的设想进行讨论修改,又在少数馆做试验,检测其可操作性,最后形成调查方案。我和李修宇去文化部图书馆司,请求他们以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的名义领导这项研究。图书馆司刚成立协调处,正想开展工作,欣然同意了我们的请求。由于图书馆司协调处刚调来不久的处长生病,具体调研工作基本是课题组操持。关于文献资源的质量,历来比较注重的是馆藏总量、古籍善本或特藏等,从研究创新角度看,更需要看文献所含该研究学科信息总量和它的功效如何。鉴于

24、此,设计了 5 种方法:搜集文献起始时间(有无中断)表示信息深度,文献(书、刊、特种文献)种数代表信息数量,权威性书目核对表示信息质量,代表性论文的引文分析表示信息可能的功效,用户评估表示信息的实际功效。上述方法是图书馆界常用的,把它们综合在一起,用以评价一个单位研究级学科文献的质量和功能可谓是新的尝试。相关学科信息的支持力度没有单设调查指标,可以从单位性质和馆藏总量大致了解。1988 年 10 月,以部际协调委员会名义在北京大学召开项目启动会议,国家图书馆、国家科委情报局、国家教委、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情报学会和各省市公共图书馆、高校图工委负责人基本都参加了。会议强调了调查的意义,详细讲解了

25、调查方法,布置了调查研究的计划。设想 1988-1989 年各地、各单位完成调查,1989 年年底上报材料,1990 年各项表格输入计算机建立数据库,然后分析、研究、讨论,写出调研报告。会上对各地回去如何开展工作提出三点建议:省市要有一个协调机构,互相协商办事,将来可以出本省的调查报告;各馆派出精干人员集中培训,务必弄懂调查方案每个细节,有疑问马上电话咨询全国课题组;以学术研究的严谨态度进行调查,研究级学科文献多的大馆可能有十几个乃至几十个学科或专题,可量力而行,选做 3-5 个,其余先行报备,以后慢慢做,可出本馆的研究报告。尽管各地协调机构五花八门,甚至各自行动,但都能认真完成调研任务。各级

26、领导的重视,各馆和参研人员对调研意义的理解,使大家心往一处想,基本上保证了调研质量。1989 年以后,我由于工作调动,主要精力用于调查方案设计和结果预期,协调组织方面主要依靠李修宇。他有时在北京住一个月才回家一趟,后期逗留时间还要多。1989 年春夏,我大约每月到北大一两次,主要找黄新了解调查结果上报情况。秋冬季两次要她给我打印不完全的数据,我开始思考调研报告撰写问题。1990 年春和李修宇一起讨论,把拟做第一批报告的提纲草稿发给课题组成员。这年夏天,课题组冒着酷暑在北大集中工作了十多天,研究黄新整理出来的最后数据,修改我先前的提纲草稿,讨论并写出了第一批报告初稿。我们确定总体成果属课题组,具

27、体报告各署三人名字,执笔者为第一人,确保课题组成员都有一篇第一作者的报告。课题经费基本用于资料印刷和差旅。课题组成员很辛苦,没有任何酬劳,分别署名可留个纪念,以后评职称或可做个证明。黄新作为课题组最早成员,对课题做出特别贡献,集中数据,建立数据库,打印和提供数据,是调研报告的基础,由于没参加报告写作而未能署名,实际每份报告都应该有她的名字,这是我的严重疏漏和遗憾。此后,李修宇和我分别琢磨推敲,断断续续几个月时间基本定稿。为了在图书情报界形成影响,在图书馆学通讯出了一期专辑,发表了第一批报告。经过修宇奔波劳碌,进行了部级鉴定,1991 年三四月项目宣告完成。6肖自力: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

28、行3.3 项目实施成效及不足3.3.1 完成全国文献资源建设第一步1988-1991 年,在文化部部际图书情报工作协调委员会领导下,中国图书情报界开展了一个空前的项目:全国文献资源调查与布局研究,包括公共、高校、社科、科技、民族等跨系统的 486 个有研究级文献收藏的图书馆参与调查,2000 多个研究级学科文献进行了调查评估。历时三年多且规模空前的全国文献资源调查,由其引发的连续数年的部分地区和系统调查,把本来局限于社会科学领域的项目发展成全国范围的文献资源调查,带动了一些地区和系统的调查,调动的文献情报界精英人才和资金无法估计,初步摸清了我国文献资源的家底和地域分布,为以后的文献资源共享和全

29、国文献资源整体建设奠定了基础。作为国家馆的北京图书馆,课题组开始并未将其列入调查计划,但国家馆十分重视,由副馆长邵文杰组织队伍,自筹资金对全馆 1400 万册文献进行普查,对 12 个重点研究级学科文献做了评估,为全国图书馆树立了榜样。这次调查评估综合了图书情报界常用的多种方法,在广泛的实践中得到应用和认可;这次跨部门、跨系统的全国性调研,反映了当时图书情报界的共同需求,产生了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这个项目的成功和影响,是全国同行、相关图书馆领导的理解、支持、共同努力和集体智慧的结果。3.3.2 取得丰硕的研究成果课题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1991 年 12 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全国文献资源调

30、查与布局研究成果汇编。李修宇等人以课题组名义继续分析研究课题所获资料数据3-4。受该项目的影响或启发,一些单位、系统及部分地区相继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丰硕成果5-7。北京大学图书馆在全国调查结束后,连续两年对本馆所有研究级学科文献逐一评估,1992 年完成全馆文献评估报告。一些省扩大调查范围,如甘肃、吉林、湖北、湖南、青海等省份对全省可以列入的研究级学科文献做了调查。一些专业系统进行了本系统的文献资源调查评估,如中国科学院、地质部、国防科工委、农科院、医科院等,向主管部门申请立项,开展调研,也各自出版了研究报告或论文集。3.3.3 项目实施的不足及启示本课题也存在诸多问题:协调力度不够,跨系统人

31、才没有充分利用,方法技术有待改进,数据资料挖掘研究尚需努力等。例如,当时若从数据资料分析某学科或专题文献收藏水平全国排名前五或前十名的单位,用全国及各系统的调查资料做分析,这一结果对全国文献资源共建共享会有重要意义。4 关于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思考与讨论4.1 个人的感悟我大学毕业后在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借书台工作近三年。基本任务就是进大书库找书,出来办借还手续,还书上架,新书上架、倒架,每天步行近十公里。那时曾听一位在北图工作的同行感叹:图书馆学者,搬书之学也!颇有同感。后来临时到中文采购、西文编目帮忙或顶替工作,涉及书籍内容的处理。我联想到农村用箩筐装稻谷,挑一担稻谷,绝不会说挑一担箩筐。书籍记

32、录知识信息,犹如箩筐装稻谷。借还书通过书籍传递知识,偌大书库的书籍按学科排序,是系统、专门的知识,书库确为知识宝库,于是渐渐暗生情愫,乐意徜徉于书库,开始考虑阅读趋势分析和参考书目录等问题。这是我对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初始体悟。4.2 历史的传承1956 年高校图书馆工作会议出台的工作条例,开宗明义说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1957 年后这个会议很少被人提及,更没有讨论这个工作条例如何落实。1981 年新条例采用的一些提法必然会引起争论。比如说,图书馆是学校图书资料情报中心这个定位,教育部计算机中心、学校计算机中心、电教中心都有意见,认为他们才是情报中心。我们的回答是:两者可以并

33、存不悖。从资料情报数量、用户数量、人员数量等因素考虑,他们不过是图书馆这个中心下的小中心。这样回复后他们就没有再提意见。图书馆是学术性机构更源于我们的历史。汉书艺文志隋书经籍志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等均是重要的目录学成果,也是图书馆的学术成果。古代私人藏书楼也是研究机构,类似大学和研究生院的书院,其藏书、读书、教书、讲书、校书、著书、刻书几乎混为一体。近现代许多著名专家学者都关注并直接参与图书馆工作,如梁启超、胡适、李大钊等,他们注重传统,又吸收西方图书馆理论,醉心于图书馆的教育性和学术性,把分类编目视为学术之宗,把图书馆视为交流枢纽和研究机构,甚至为学术之学术、知识之知识。当代学者蔡尚思将图书馆视

34、为“太上研究院”。西方国家把大学图书馆看作“大学的心脏”,直接称呼为学术图书馆(academic library)。7总第 198 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 年第 4 期图书馆工作是学校教学科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为教学提供服务,如指定参考书等;独立开展全面教育,包括思想教育、综合教育(跨学科教育、文化艺术教育等)、书目教育(文献课教育、信息素质教育)等。所谓读书、养性、敦品、励行,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接受一种思想观点到比较鉴别多种观点、信息、事实,从单纯学习到搜集资料、研究创新的转变阶段。在这个阶段,图书馆的作用甚至高于教师。4.3 图书馆变革的需要1964 年文

35、化部召开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前夕,组织三个代表团赴东北、东南、西南地区图书馆考察访问。我随清华大学图书馆馆长史国衡参加北京图书馆代表团,访问了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郑州等地图书馆。我去的多是高校图书馆,对当时高校图书馆从点到面都有一些了解。那时图书馆都不太受重视,学校不提什么要求,也不提供足够的资金、馆舍、设备,业务性强一点的工作主要由老图书馆员承担;一批有历史问题、政治问题的人安置在图书馆改造,做辅助工作,这些人的学历和文化水平相对较高,接手工作比较快;一些被照顾干部家属做点轻松活儿,甚至不上班,有些人只把图书馆当作临时过渡的地方。图书馆每年或隔几年招收几名高中或初中毕业生,算是正式引进人才

36、的渠道,但是图书馆馆长一般由教授担任,算是保留一点学术性。在这样的条件下,图书馆的业务工作处于应付状态。中文图书采购高中生就能干,有疏漏的可以直接去书店补购;外文书刊订购靠各系教师选书,图书馆打订单、验收、登记;中文书分类编目,中学生有三五年经验也可应付;外文书分类编目需要用几种文字,相对难一些的由老馆员凭经验做;中外文期刊主要包括订购、验收、阅览、整理、装订,不同文字期刊的整理有时需要外语和学科知识,会用一些老图书馆员;参考咨询、用户培训基本没有开展;文献研究评估、书目服务、科研项目的情报跟踪服务等,均没有提上日程。阅览室基本成为自习室,整天忙的就是借还书刊,回答“有”与“没有”。大家习惯成

37、自然,不觉得有什么问题。各图书馆大抵如此,具体到不同图书馆,会有一些差别。1978-1980 年,高校重新招生,又迎来新技术革命高潮,信息需求激增。图书馆在特殊时期工作停滞,中外文书刊基本断档;老馆员退休,安置人员落实政策调离,应付状态也难维持。所以必须提高认识,对图书馆进行定位、定性、定职能,并给予相应的人员和条件支持。1981 年会议通过条例,规定高校图书馆是为教学科研服务的学术性机构,据此可从本校接收本科生、研究生、博士生来馆工作,可以评定专业技术职称,开启了图书馆员专业晋升渠道。4.4 高校图书馆学术性的内涵及内容所谓学术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系统、专门的学问,是对存在事物按其规律科学化。

38、图书馆有一套系统、专门的学问,对存在的知识信息载体(从甲骨文、纸媒体到网络媒体、世界三)按其自身规律(学科和文献形式)进行归类整理,便于存取利用;二是指从事科学研究。图书馆虽然不从事实验研究、工程研究,但从事文献研究,从事“世界三”的研究,其中既有事实数据等知识信息,又包括知识本身具备的逻辑思维,这种研究随着科技的发展不断延伸和扩展。图书馆的学术性主要体现在业务工作中:(1)文献资源搜集。先后称为“采访”“采购”“藏书建设”“文献资源建设”,不同称谓意义有差别。总的来说是通过文献选择,收集被记录的知识信息,经过长期积累,构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知识信息系统。图书馆的文献资源搜集要有规划,与学校长远

39、的教学科研规划相契合,满足教学科研的知识信息需求;规划需由教学科研部门认可,并提供相应的条件保证;规划需由学科馆员(一人或若干人分工合作)征求各系教师意见并负责实施,其成果需要经受实践检验和评估。馆员要了解和研究本馆馆藏结构(规划)、学科文献(书、刊等),从而做出正确的订购决策,使订购的每份文献都能增强本馆知识信息系统功能,至少应保证本校关注的学科核心文献不被遗漏。当年与北大图书馆郭松年副馆长聊及西文图书采购,他说每个馆经费有限,至少要确保学校关注的学科核心著作搜集齐全,如理论经济学四大核心著作原来缺一种,最近刚补齐,言语中流露着欣慰和满足感。郭松年不是经济学家,但作为图书馆员,对一个(若干)

40、学科的核心文献如数家珍,足见其学术素养和情怀。(2)分类编目。图书的分类编目是对其记录的知识信息进行梳理和编排,形成分类、主题、作者、书名目录、分类排架等,读者可以据此查寻所需要的文献。书籍内容有时不限于单一主题,而知识的关联呈现立体网状,且往往不止一个类别,就需要做多个附加分类或标题。涉及知识的知识、学术的学术是一个严肃的科学问题。文革早期偶尔遇到王重民、刘国钧两位老先生在北大图书馆作西文图书分类,我静立在刘先生身后,见他拿过一本书,扉页、书名页、前言、目录、8肖自力:筚路蓝缕启图林 栉风沐雨砥砺行书跋甚至几个章节的开头都看了,近半个小时还没有处理好一本书,他们严肃认真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

41、印象。联想我们有时三五分钟处理一本书的分类,感慨系之。同理,不同文献需要采取不同方法,切实发挥分类编目“书山开捷径,学海指南针”的作用。(3)藏书组织和阅览。高校一般均设置院(系)资料室,收藏主要来自图书馆,在图书馆总目录都有记录,是图书馆的分支机构,是向全院(系)师生开放的阅览室;图书馆会组织一些专题、学科、文献类型的阅览室,其专题学科范围比院(系)要宽,如文史、政法、理科等;也可能是综合阅览室,还有按文献形式划分的阅览室;或设立学科分馆。馆藏组织会受校园和馆舍空间的影响,但总目标是使相关知识信息更快、更方便地提供给需要的用户群体。馆藏组织不只是空间的隔离,更是知识信息与用户需求的结合。阅览

42、是图书馆与用户接触的第一线,高水平的阅览室不能满足于查书、找资料等具体服务,还应提供学术研究咨询服务。(4)借还书。通常被当作借书、还书、上架的事务性工作,是一个被动的服务,本质上是通过书籍(文献)向读者传递知识信息的过程,是互动的过程。图书馆可以主动推荐,让读者选择优秀的读物,或系统地学习某些知识。通过借阅记录,图书馆可以分析不同年级、不同时期的阅读趋势,通过提供各种书目进行阅读引导。梁启超先生从事图书馆工作时,就编过很多书目。回想自己上大学开始两三年,盲目读书,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劳而无功,耗费了不少宝贵时光,如有学科推荐目录或最低限度书目指引,定可获得较系统的知识。资讯发达引起的信息爆炸

43、,重复、碎片化、低劣、虚假的信息会让学生迷惑,更需要给予指引。各种学科或专题书目(基本、推荐、核心、精选等)是很好的工具,图书馆各部门共同努力,包括邀请相关学科老师参加,一定可以完成这一具有学术性和教育性的工作。(5)文献研究咨询。原来被称为参考咨询,情报界或称为专题情报服务,名称变化反映了工作的深入。图书馆是书山、学海、智慧空间,其工作是层层深入,从文献到所记录的知识内容。文献研究咨询要超越馆内馆外、中文外文、线上线下、书刊论文等各种限制,按学科或专题全面搜集、整理、辨识、梳理知识信息,使之成为对教学科研有用的资源。咨询的回答有时很简单,只是一种文献的查找,一类文献或数据的出处,如科学数据、

44、标准、专利等;有时可能涉及某专题文献查询,看起来很简单,上网搜索就可以了,实际数据库的选择、检索词和检索技巧的使用,其结果的准确率、完整度差别会很大;有时可能需要一个专题文献述评,多数应指导读者自己做,如涉及学校规划的大课题,图书馆甚至要主动配合做。图书馆应当有敏感性和主动性,就国家和学校重大问题积累资料,开展文献研究,形成对现状和趋势的综述,为有关部门提供参考。文献研究和学科研究没有截然界限,如有的学科馆员既是某一学科的文献专家,又是该学科领域的研究专家。(6)用户教育。曾经有多种提法,如图书馆使用法、工具书使用法、文献课、信息素养教育等,后一种提法很宽泛,包括阅读技巧、文献浓缩提炼、比较鉴

45、别、逻辑推理、组织创新利用等,所谓“辨章学术,考镜源流”。信息素养教育可以是博引古今的认识论教育课程,也可以是润物无声、灵犀一点,一张图表即可达意,方法多样,根据需要而行并可贯穿高校教学科研全过程。大学是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从吸收知识为主到创新利用知识为主的时期。大学生有长期学习积累的知识基础,经过信息素养教育,具备吸收、组织、利用信息的意识和技能,能够利用文献即人类知识信息,再进行自己的实践和研究。(7)营造更浓的学术氛围。图书馆是知识的宝库、学术的圣殿。图书馆应当创造条件,增加由学习进入发现、发明、创新的学术氛围。比如在馆内悬挂历代学术、科学伟人画像和简介,定期更新轮换,让莘莘学子仰望星

46、空,顿生敬畏和效仿之心;在馆内设小的休息间,让不同学科、不同观点的师生,可以相邀交谈,碰撞出智慧的火花;让图书馆的讲座天天爆满,请馆员讲,请老师讲,更有学生进行学术交流和讨论,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成果发布中心;举办专题、地区、时期、本校或某院(系)学术成果展,通过宣传、交流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成果展示中心;创办一个小刊报道书刊信息、学术动态,促进学术交流,让图书馆成为学校学术成果报道中心。5 结语距离 1987 年会议已过去 35 年。回想 20 世纪 80年代,以庄守经同志为首的一批老中青人,响应时代的召唤,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是天时、地利、人和,是因缘聚合的结果。我的回忆与思考主要基于传统

47、纸质媒体,信息化、网络化时代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早已今非昔比,远超我们当年的设想。任何事情都须有所预判和应对设想,经过努力才(下转第 44 页)9总第 198 期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23 年第 4 期模式、问题与经验J.图书馆论坛,2019,39(5):79-87.9 杨松.社会力量参与特色阅读空间建设研究 以北京市西城区公共文化服务改革为例J.全国商情,2016(29):43-45.10 Hill,Heather.A Look at Public Library Management OutsourcingJ.Public Libraries,2012(3):42-47.11 Martin,

48、Robert S.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and Privatization On library Service and Management EB/OL.2022-12-14.https:/alair.ala.org/bitstream/handle/11213/6995/outsourcing_ doc.pdf?sequence=1&isAllowed=y.12 MARTIN R S,BROWN S L,CLAES J,et al.The impact of outsourcing and privatization on library services an

49、d management EB/OL.http:/www.ala.org/tools/sites/ala.org.tools/files/content/.13 The National Literacy Trust Z/OL.http:/www.literacytrust.org.uk.14 张守卫,杨頔.江阴市图书馆全民阅读 PPP 模式探析J.图书馆学研究,2016(19):77-81.15 高凡,喻兴佳,刘云.近十年我国政府购买公共图书馆服务研究综述J.图书情报工作,2020,64(23):133-140.16 荆楚网.打造城市公共阅读空间 图书馆点亮一座城EB/OL.2022-05-

50、25.http:/ 敬莉.法律视域下公共图书馆文献捐赠工作研究J.图书馆学刊,2021,43(10):71-74.18 王晓光.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的缘由、模式和激励J.河北科技图苑,2019,32(2):3-6,48.19 严贝妮,程诗谣.公共图书馆与民营实体书店合作共建阅读阵地的案例解析 以合肥市图书馆与“保罗的口袋”合作为例J.图书馆研究与工作,2019(4):28-34.20 李昊远,龚景兴.场景理论视域下城市阅读空间服务场景生成与策略研究J.图书馆研究,2020,50(6):67-74.21 李昊远.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服务供给驱动因素分析J.四川图书馆学报,2022(2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百度文库年卡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