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pdf

上传人:自信****多点 文档编号:520189 上传时间:2023-11-06 格式:PDF 页数:6 大小:7.6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pdf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pdf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pdf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23 Vol.55 No.3林 业 科 技 情 报基金项目:2021 年陕西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西安欧亚学院材料与工艺课程建设项目(2021-698);2021 年度西安欧亚学院校级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材料与工艺课程实践教学体系及模式的改革研究与实践(2021YB005);西安欧亚学院技术服务专项重点项目陕西省乡村风貌提升体系与设计导则(OYJSFW-2021001);西安欧亚学院重点科研项目乡村振兴战略下农村闲置宅基地盘活模式研究 以西安市灞桥区为例(2021XJSK01)。第一作者简介:吴昊(1957-),男,河南南阳人,汉族,硕士研究生,二级教授,研究方向为建筑文化遗产保护。

2、通信作者:郭治辉(1988-),男,陕西西安人,汉族,硕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城市更新下的工业文化遗存活化、乡村生态美学与乡村营建。作者简介:史鹏飞(1988-),男,河南洛阳人,汉族,博士研究生,讲师,研究方向为设计理论。“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背景下的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研究吴 昊1 郭治辉2 史鹏飞3(1.西安美术学院,西安 710000,2.西安欧亚学院,西安 710000,3.郑州轻工业大学艺术设计学院,郑州 710000)摘 要 本研究基于龙门石窟特殊的自然环境及人文景观内涵,结合国家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的指导意见的背景,梳理龙门石窟独有的文化特色,通过导视系统所涵盖的诸多

3、文化要素的更新设计研究,更加直观地展示龙门石窟的文化内涵,更好地体现龙门石窟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价值。同时,在文化复兴的时代主题下,探索景区导视系统在当下文旅日兴背景下所被赋予的文化注解与全新样态。关键词 龙门石窟;导视系统;设计美育;更新设计中图分类号:TB3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303(2023)03-0177-06Research on the Renewal Design of Longmen Grottoes Signage System under the Background of“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

4、zation of Stove Cave Temples”Wu Hao1 Guo Zhihui2 Shi Pengfei3(1.Xian Academy of Fine Arts,Xian 710000,China;2.Xian Eurasia University,Xian 710000,China;3.Academy of Art and Design,Zhengzhou University of Light Industry,Zhengzhou 450000,China)Abstract:In this study,based on the special natural enviro

5、nment and cultural landscape connotation of Longmen Grottoes,combined with the background of the national guidance on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and utilization of the Grottoes,the unique cultural elements of Longmen Grottoes were refined,and based on the updated design of many details covered by

6、the guide system,the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Longmen Grottoes was more intuitively displayed,and the value of Longmen Grottoes as a world cultural heritage was better re-flected.At the same time,in the theme of the cultural renaissance era,a new way of presenting the guide system under the guidance

7、 of culture was explored.Key words:Longmen Grottoes;signage system;design aesthetic education;updated design1 课题研究背景与设计理念确定1.1 缘起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众审美意识的不断提升,为各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更高更具体的要求,要不断发掘事物的文化内在,通过合理的方式呈现,形成引导民众审美的新风格,发挥设计的美育功能,提升民众的观览满意度。随着龙门石窟景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新增了“智慧夜游”的参观服务,龙门石窟游客承载量大幅度提升,据 2021 年龙门石窟管委会公布的信息,龙门石窟

8、的核心景区的游客日承载量69 800 人,瞬时承载量21 500 人,详见图1。从 2016 年至 2019 年,龙门石窟的游客接待量年均增幅为 6.5%,受疫情影响,2021 年龙门石窟全年游客接待量约 230 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83.01%,结合之前的数据综合分析,龙门石窟景区在未来游客接待量上的增长是必然态势。因此,东西两岸乃至整个景区的景观线路亟待通过更合理的导视系统的视觉信息,科学合理地引导游客,避免拥堵和迷路,促进高频次、高体验度的文化旅游。因此,导视系统在设计中的布点全面、层级多样、信息识别性强、艺术表现力佳、满足夜游条件下的发光以及与文物环境融于一体不造成视觉污染的诸多因素

9、考量,将显得尤为重要。2020 年 10 月 23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2041 号),意见明确指出“提升石窟寺综合展示水平完善开放石窟寺的展示标识解说系统、游客服务设施,鼓励有条件的石771林 业 科 技 情 报2023 Vol.55 No.3窟寺建设遗址博物馆”1。那么,展示标识能够在弘扬石窟寺文化艺术魅力方面,发挥怎么样的作用。实际上,作为最直接传达石窟寺文化信息的载体,它并不单纯的是一块标牌,展示标识应该是一件凝聚了石窟寺综合文化信息的文化载体,当它被应用在石窟寺的场景中的时候,应该自然而然地成为石窟寺的组成部分,虽然微小,

10、但举足轻重,在弘扬石窟寺文化艺术魅力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图 1 2021 年龙门石窟景区游客瞬时承载量1.2 设计理念意见的指导思想中,着重强调了“坚持统筹规划”的观念。此次龙门石窟导识系统的设计,以“远看本无相,近观皆众生”为设计理念。该理念属首创,是在综合分析龙门石窟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的特点,以及其丰富且多元的文化内涵的基础上而产生的。洛阳有八关,重要关隘有四,南伊阙,北孟津,东虎牢,西函谷。作为洛阳视觉文化形象的代表之一,龙门石窟依伊阙关两山而建,经历了从魏晋到宋元以至明清的浮沉跌宕,既有丧乱多变时期慰藉心灵的民众供养,也有盛世安泰时期祈求庇佑的皇家愿望。在这千余年的时间里,丰富多样的石

11、刻艺术样式,印证着佛教艺术在中国传播的形势,并形成了佛教艺术在中原大地特有的观照。龙门石窟所在之山又与西南之熊耳,东部之轘辕、太室,北部之邙山形成围合之势,洛水、伊水穿城而过,共同构成了润泽河洛大地万物生长的天然环境。作为世界文化遗产的龙门石窟,它的影响及能量是巨大的,但是作为自然山水的龙门,却又只是秦岭山脉一支脉的末端一点。龙门石窟依托伊阙山水地势而凿刻,山水树石之态造就石窟艺术雄浑的气势,而历代凿刻的佛像雕塑却赋予这片山石隽永的灵魂。是谓:远看本无相,近观皆众生。导视系统更新设计与研究的开展,正是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全局考虑、细致考证。根据洛阳龙门石窟保护管理条例中的第三条规定:“龙门石窟

12、的保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不改变文物原状原貌,科学保护,合理利用的原则”。在全面且精准地体现龙门石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减少对自然山石、佛教雕像等文化遗存的视觉干扰。整个导视系统以期达到与当地山川环境相统一的风格,同时,又因各个文化遗存的不同特征,而展现出和而不同的丰富内容。兼顾洛阳城市文化特征的总体风格,保证同隋唐洛阳城(复原)风格的协调,并凸显龙门石窟的文化特色。让标识牌及其他导视物成为龙门石窟文化的新的组成部分。2 龙门石窟导视系统现状评析现有的导视系统是十余年前设计并分批次生产安装使用的,期间又根据景区面积扩大的需求进行了补增,以及国家级文化旅游景区对于导视系统的规范不断提升,在导视标识中有诸

13、多不合规范的内容。2.1 导视系统未能体现龙门石窟艺术的文化高度,在同类型、同级别的文化景区中唯一性、辨识度不足我们通过搜集整理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麦积山石窟以及以及嵩山少林寺等规格趋同、对标性强的导视系统资料(图 2,图 3),发现它们在材料、色彩、元素的提炼应用上有着非常趋同的问题,当然这个趋同性问题也是目前国内旅游景区的通病。图 2 左图龙门石窟洞窟前导视标识,右图云冈石窟洞窟前导视标识图 3 左图为龙门石窟奉先寺导视牌,右图为少林寺景区“天地之中”导视牌8712023 Vol.55 No.3林 业 科 技 情 报2.2 导视牌材质色彩紊乱,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规划目前的导视牌在材料与色

14、彩的选择上紊乱不一。材质主要为水泥雕刻、金属板烤漆喷漆等,色彩主要为赭石色、深灰色、浅灰色、木色、白色等。部分导视牌囿于临时添加的原因,在材料、色彩及工艺在制作时没有精细考量,再经过长时间的风蚀日晒,色衰、色变、开裂等问题严重,同时还因分批次设计制作下的新旧不一,导致观感不佳,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影响景区整体环境。其次,由于近些年龙门石窟的景区范围随着客流量的逐年增加而不断进行面积外拓,导视系统的疏密关系和点位布局,也面临新一轮的规划。2.3 导视牌装饰纹样与元素冗杂,工艺粗糙导视牌在装饰元素的提取上,没有从龙门石窟自身文化特色上提炼符号和元素,而大都是网络常规素材的组合拼贴,且其装饰纹样与元

15、素冗杂繁琐。以西山石窟南段,指向古阳洞、药方洞等窟的导视牌为例,在导视牌正面自上而下分别使用了飞天纹样,各洞窟造型的纹样,以及礼佛场景纹样。在这个面积不大的导视牌上,连续出现三种以上的装饰元素,视觉观感杂乱。底端礼佛场景纹样大面积的黑色喧宾夺主,形成对主要文字信息的视觉干扰。现有的导视牌造型多样,但同时囿于制作工艺粗糙,反而没有很好的展现这种独特装饰元素的美感。在导视立柱的部分,甚至还能够看到喷漆不匀、生锈、带来的视觉干扰,有损龙门石窟艺术在人心目中的高度。2.4 导视信息层级识别与色彩系统紊乱,文字编排无序,不符合当下规范根据国家标准公共信息图形符号-通用符号(GB/T 10001.1-20

16、12)的相关规范要求,目前的导视信息层级识别系统存在紊乱现象,如中英文双语需改为多国语种,以符合当下世界各国游客的导览需求。又如导视牌标题字、正文字的字体字号大小缺乏层级规划,其形式、版面编排不够严谨等。再如导视牌的色彩缺乏系统论证,部分严格按照交通系统的蓝色系,部分却又按照景区导视系统的赭石色系。2.5 导视牌不能满足在“龙门夜游”新文旅场景下的辅助照明要求近年来,随着龙门石窟保护利用的程度逐渐深入,夜游正在成为旅游项目的一个亮点。龙门石窟正在通过科学技术的运用,呈现出更加丰富多样的姿态,满足着游客多种多样的审美诉求。曾经有一段时间,通过数字多媒体技术中的投影拼接,实现了卢舍那大佛及周边造像

17、群的色彩复原。如此境况,一度为龙门石窟带来了更大规模的客流量,从景区管理的角度出发,应该通过一定的辅助性照明设计,对导视牌上的文字信息进行补光,以使其在夜晚中更好的向观览者呈现,不仅实现对石窟艺术最纯朴的介绍和表达,也是对于夜游情况下游客的安全起到导引作用。3 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更新策略与实施路径针对龙门石窟现状存在的问题评析,同时考虑到景区管理和游客游览便利性,其更新设计的策略应是强调在保证功能性的前提下,突出其文化性、系统性、规范性的特征,进而形成唯一性的呈现。在深入挖掘龙门石窟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文化特征的基础上,注重造型的统一,并通过提炼代表性文化元素,将其合理运用于各节点的导视牌中,通过装

18、饰纹样及造型特征,体现新导视系统设计过程中对龙门文化的追溯和再现。3.1 系统性与规范性 导视系统的造型设计导视牌的造型,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地调研的具体情况,首先,汲取了魏晋时期流行的造像碑的造型元素。造像碑作为传统石刻艺术的一种形式,在北魏时期肇始,至东魏、北齐西魏时期盛行,北周至盛。入隋及唐,造像碑勒石行为逐渐衰落。它丰富了佛教文化在民众生活中的传播形式,也是普通民众在动荡时期,礼佛行为的直观体现。如东魏武定元年(543)李赞邑等邑义五百余人造像碑。这块被誉为“造像碑之冠”的石刻艺术品,以其精湛的雕刻技艺,合理的故事布局,以及独特的书法造诣,赢得了世人极高的赞誉2。本研究主要从其造型方面

19、来分析并应用至导视系统中。其次,在莲花洞、魏字洞、药方洞等石窟中的部分佛龛周边,一种特殊的菱形装饰手法显得尤为精彩。将这些菱形分割方式,分解后再重构,通过单个使用的方式,能够得到一种可直接运用于标识牌中的造型方式。采用这种削去一角的导视牌造型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延续旧有导视系统的重要元素,形成一种历史的回应,详见图 4、图 5。3.2 唯一性与文化性 导视系统装饰元素解读3.2.1 龙门山势中国三大石窟因各地域不同的自然风貌而呈现出不同的造像手法及风格,因此,对龙门山水自然态势的关注与提炼,是凸显龙门石窟特殊地域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着重关注了东山与西山及伊水之间的关系,并细致分析东山与西

20、山在山势上的差异(图 6),一个重要的图像资料来自于水野清一、长广敏雄合著的龙门石窟的研究 一书,在这本刊印于 1941 年的文献中,一张名为“伊971林 业 科 技 情 报2023 Vol.55 No.3阙龙门”的照片使我们看到了 80 余年前的尚未被开发的伊阙(图 7)。自然的山势造就了洛阳南方天然的“阙”状关口,水经注中言:“伊水又北入伊阙,昔大禹疏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北流,故谓之伊阙矣”3。至于成为龙门,概同隋炀帝登北邙而南望之时的言辞相关。此次设计中,对伊阙图像的提取,注重其自然形态,暂不考虑它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曾作为战场、关口等人文价值。而对自然山水形势的关注,则是

21、凸显龙门石窟石刻艺术特有风貌的重要支撑。图 6 龙门西山全景图(图源:龙门石窟的研究.三编.两附录.图版.拓影.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1941 年)图 7 伊阙龙门(图源:龙门石窟的研究.三编.两附录.图版.拓影.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1941 年)为此,我们对龙门山水纹样进行了提炼和开发,通过线条的掩映起伏与粗细变化,将龙门百年之浮沉跌宕的沧桑变化融汇其中。东山、西山之高低有别,又恰好给了装饰纹样在节奏上的不同:东山略平缓,西山显峻峭。将其分别运用于东山、西山不同区域的导视牌中,以纹样的差异,更直观地告诉游览者所处位置(图 8)。图 8 伊阙龙门山水装饰图形开发(作者自绘)3.2.2 莲花符

22、号莲花纹样在龙门石窟的重要洞窟里都有体现,如宾阳洞、莲花洞、魏字洞、万佛洞天井莲花图案等(图 9)。莲花图案的装饰在石窟造像中是一个普遍现象,然而,在考察龙门石窟的过程中,奉先寺卢舍那大佛底座的莲花装饰与其他洞窟佛像底座的莲花装饰截然不同。其造型浑厚且饱满,这样的厚重饱满感应该也是为了同卢舍那塑像相协调的考量。图 9 莲花洞天井图案图源:龙门石窟的研究.三编.两附录.图版.拓影.水野清一.长广敏雄著.1941 年众所周知,卢舍那大佛是在唐高宗的敕令下建造的,得到了武则天两万贯脂粉钱的赞助,而实际上的主导者是武则天。日本学者肥田路美的文章奉先寺洞大佛与白司马坂大佛一文中,认为梵纲经的经义被延伸为

23、同中国传统孝道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内涵,肥田路美写到:“梵纲经的意义,是鼓励他成为受持菩萨戒,利用他的菩萨精神进行统治的君主的主张,是与受戒不可分割的忏悔灭罪思想,是这部经典特别强调的孝道,以及由此引申的追善功德”4。在该文章中,肥田路美分析了卢舍那大佛修建时的时势状态以及武则天的个人夙求,最终的解读是“当然,以巨大规模的摩崖造像形式建造卢舍那佛这尊雄壮的佛,其心理基础有对卢舍那佛遍照的重重无尽的世界里,其结果,奉先寺洞大佛的造立为武后政权整顿建立开辟了道路”。重要的是武则天要通过这样一个行为,向世人们逐渐表明她的仁心,为其主政做好铺垫。所以,便有了“纵广兮十有二丈矣,上下兮百卌尺耳”的卢舍那大佛

24、,而作为与卢舍那佛相关联的莲花台座,也同卢舍那大佛0812023 Vol.55 No.3林 业 科 技 情 报一样成为了独一无二的雕刻杰作。因此,选取卢舍那大佛之莲花底座上的莲花元素,作为导视牌的装饰素材,是与其艺术造诣与文化特征非常契合的。我们通过软件 3D 建模重新复原了完整的莲花形态,使其在视觉效果上,完全反映盛唐时期莲花造型的敦厚与丰韵(图 10)。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同样将该莲花元素作为导视牌的柱础装饰,与整个景区的石刻艺术形成一种历史的呼应,以更好地帮助观者理解中国传统工艺及文化形态的现代价值,唤醒更多人们文化自信意识的树立。图 10 卢舍那大佛莲花底座及立体莲花造型开发(作者

25、自绘)3.2.3 魏碑书体龙门石窟不仅仅以其丰富的石刻艺术而闻名遐迩,书法艺术在龙门石窟的艺术类别中,是一种画龙点睛般的文化样态,而将其放置在整个中国书法史中,它更是独一无二的碑刻代表。作为魏碑书体的代表,“龙门二十品”代表了南北朝时期北朝书法的雄强与霸悍的风格,与南朝帖书之隽秀风格截然相反。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对龙门二十品的评价极高,也正因为龙门二十品中书体的特殊性,他甚至将“二十品”命名为“龙门体”。此次设计方案中,主要是对始平公造像记中书体的运用。通过对始平公造像记的数字化处理,剥离出主要的文字内容(图 11),以赋予导视系统以更多的文化附加值。3.2.4 佛像元素对于佛像元素的引用,并

26、没有从标志性的代表佛像中汲取。在考察过程中,设计团队选择了一处不起眼的佛造像,由于距离人们游览线路非常近,每一个路过的人都会下意识的用手触摸本尊佛像,以示众人祈愿之意。其在刻石工艺上保持有较好技术水平,且形态细节均保存完好。因此,设计以此作为佛像装饰元素开发设计的来源(图 12)。在排列形式方面,龙门石窟万佛洞中本就有满壁整齐的小佛像造像(图 13),这在当前的设计实践中亦作为借鉴,以此增强导视标识的文化感召力。图 11 始平公造像记文字提取(作者自绘)图 12 佛像元素的开发设计(作者自绘)图 13 佛像元素的阵列设计(作者自绘)4 龙门石窟导视系统整体规划与材料工艺图解 根据不同区域的功能

27、差别,设计团队通过现场调研踏勘,完成了龙门石窟文化景区的整体导览图(图 14)。调研考察的过程中,将其功能区域主要划分为三大部分,并依照此进行具体的点位规划(图15)。即:综合服务区域(98 个标识点),景点区域(62 个标识点),公共空间及商业区(114 个标识点)。综合服务区域的标识涵盖了游客中心、停车区域,景区管理委员会、乘车点等处的指示牌与简介牌;景点区域包含了警示牌与指示牌、景点简介牌等;公共空间及商业区的标识包含了宣传牌、公共空间功能导视牌以及其他临时性的功能导视牌等,详见图 15。181林 业 科 技 情 报2023 Vol.55 No.3图 14 龙门石窟文化景区总导览图(作者

28、自绘)图 15 导视系统整体点位规划图(作者自绘)导视系统在色彩与材料工艺的选定与龙门石窟所处的自然环境相契合。龙门山山体主要为寒武纪沉积石灰岩,造就了其石灰色的自然底色,成为导视系统色彩与材质选定的基准。加之当年开凿石窟、雕刻碑文造像恢弘灿烂的金石文化,因此将古铜色作为整个导视系统的主体色彩(图 16)。在色彩系统确立后,我们通过造像碑与魏字洞佛龛造型来建立导视牌的系统与规范性,又通过从龙门山势、莲花形态、魏碑书体、佛像形制来树立导视牌的文化内涵与唯一性,形成了龙门石窟导视系统的全新面貌(图 17)。图 16 导视的材料与色彩系统(作者自绘)图 17 导视牌更新设计效果图(作者自绘)5 结语

29、文化遗存是龙门山水的注解,它丰富着龙门的内涵。导视系统则是文化遗存的注解,需要概括性的提炼文化符号,凝练成最具文化特征的表现。因此,龙门石窟更新设计研究从龙门文化的自然生态角度以及人文遗产角度出发,将积淀千年的多样的文化样态,凝练成为最简单的图形表达以及装饰样式,通过自然山水的纹样的提炼和应用,申明重视自然生态的重要性。而莲花立体纹样的设计再现及应用,则体现着对于标志性龙门佛教文化要素的历史追溯和现代回应。历史与现代,必须经过设计思维的运筹,达到一种贯通的状态,延长历史文化遗存的价值,提升设计的美育价值。参 考 文 献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中国政府网.http:/ 2钟稚鸥,马德鸿.东魏邑义五百余人造像碑考释J.故宫博物院院刊,2009(3):121-130,160.3(北魏)郦道元著,水经注M.光明日报出版社,2014(9).4肥田路美.奉先寺洞大佛与白司马坂大佛J.石窟寺研究,2010(00):130-136.来稿日期:2023-03-08281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