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5177116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43 大小:4.3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教科版新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教科版(2017秋)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背背默默知识点整理(适合背诵的知识点)第1课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工具,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省力或方便。2.采用不同的方式取出核桃仁(1) 注意:使用工具时,要十分小心,防止手被砸伤或压伤。(2)不使用工具时,很费劲而且很难取出核桃仁;使用锤子、砖块等工具时,能取出核桃仁,但基本上都是碎块、碎渣。使用核桃夹时,既省时又省力,熟练后还可以取出完整的核桃仁。3.工具的选择和使用(1)不同的工具有不同的用途。(2)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的。(3)同一种工具,使用不同的方法,效果也会不同。(4

2、)费力、难做的事情,使用恰当的工具,就可以省力、方便地完成。4.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技术。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手机、电话、电脑等。(2)测量工具:温度计、刻度尺、秒表等。(3)机械工具:螺丝刀、钳子、扳手、羊角锤等。(4)交通工具: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技术,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工具。第2课 斜面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种斜面,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省力。2.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省力,不需要人为施加力。3. 利用斜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省

3、力。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刀、斧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盘山公路、桥梁、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5.人们利用斜面和其他技术修建了运河、水坝、水渠、水沟等设施,组成水利系统。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1.很久以前,人类就学会利用一些自然材料如石头、木头、兽骨、植物纤维等来制造工具。人们知道,单纯依靠自己肌肉产生的力量是有限的,制造一些工具可以产生更好的效果。2.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杠杆。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简单机械。3.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1)阻力点: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2)支点:

4、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3)用力点: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4.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越近,距离用力点越远,就越省力。5.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1)增大力的作用效果:撬棍、启瓶器、钳子、羊角锤等。(2)扩展力的作用范围:打捞网、筷子、船桨、钓鱼竿等。(3)改变力的作用方向:锄头、撬棍等。第4课 改变运输的车轮1.在车轮发明之前,人们大多通过双脚行走去探索自然,也依靠人力或畜力运输物品。2.随着车轮的运用,人们不仅发明了马车、火车、汽车等交通工具,还发展了交通图、桥梁、铁轨等技术,人类的交通运输变得快捷和高效。3. 分别用平板和手推车在操场沿直线、曲线运送物

5、品,可以总结出车轮的作用:省力、省时、灵活、平稳、便利等。实验中使用秒表进行计时。4. 车轮是一种轮轴,由半径较大的轮和半径较小的轴组成。在漫长的历史中,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5.轮轴可以省力,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大,轮轴越省力。6.生活中常见的水龙头、扳手、滑轮、螺丝刀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第5课 灵活巧妙的剪刀1.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利用金属材料制造工具成为可能。大多数金属不仅坚硬耐用,更难得的是它们的可塑性强。人们可以将金属熔化、拉伸、弯曲、成形和再成形,制造出复杂精密的工具。2. 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斜面和杠杆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斜面,刀刃和把手绕着中

6、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杠杆。3.组合多项技术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4.剪刀是一种可以灵活、精细加工的工具。人们通过把手控制刀刃移动的方向和开合的角度,通过刀刃的方向和角度的变化可以灵活地对材料进行加工和剪切。5. 模拟医生做外科手术。用普通剪刀剪开组织时容易将开口开得太大,使用解剖剪会更方便。6.三种剪刀(1) 裁衣剪刀为了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剪刀的结构都会设计成等臂杠杆甚至是费力杠杆,但我们使用时并不觉得有多费力,这是得益于刀刃是斜面,刀刃越锋利,裁剪起来就越省力。(2) 理发剪刀(牙剪)也多为费力杠杆,刀刃是梳齿形状,可以用来打薄头发。(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长,刀刃很短,可以很省力。第

7、6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1.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进着工具和技术,从而推动着社会的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印刷术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2.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3.模拟活字印刷(1)检字: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2)刷墨: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3)拓印: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4)晾制: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4.估量活字印刷的时间(印刷多次时只需检字一次)(1) 印刷一本书的时间检字一本书的时间刷墨一本书的时间拓印一本书的时间晾制一页的时间(可以同时晾制,所以晾制花费的时间很少,可以忽略)(2)印刷100本同样书的时间检字一本书的时

8、间(刷墨一本书的时间拓印一本书的时间)x1005.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1)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手工抄写。制作大量的书时,如制作100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活字印刷。(2)手工抄写很容易有错误,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检字阶段多检查几次,能大大降低错误率。6.印刷术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印刷术本身也在不断地发展。第7课 信息的交流传播1.印刷革命带来了书籍报刊的大量普及。2.现在我们身处信息时代,信息交流已经越来越便捷和准确。3.书籍、广播、电视、电脑、手机等都是人类信息交流和传播的工具。4.比较不同的传播工具(1)书本主要为我们提供文字、图像等形式的

9、信息,人们通过阅读,获取书籍所承载的信息。(2)电脑可以提供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更多形式的信息。电脑承载的信息更加多元,人们可以通过看、听的方式获取它所承载的信息。5.比较阅读图文和观看视频的传播效果方式获取信息的速度获取信息的效果阅读图文快抽象、不易理解观察视频慢直观生动、易理解6.独轮车的模型中,车轮是轮轴的应用,绕轴转动的车架是杠杆的应用。在制作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很多,比如,车架运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摩擦力,竹棍连接的捆扎技术等。7.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信息的交流传播就像是一个齿轮,驱动着它们共同发展。六上第三单元工具与技术小科默默(适合默写的知

10、识点,答案见小科背背)第1课 紧密联系的工具和技术1.我们完成一项活动所使用的物品都可以称之为_,工具一般能够使我们_或_。4.我们在活动中所用到的方法和手段称为_。5.生活中的常用工具(1)通信工具:_、电话、电脑等。(2)测量工具:_、刻度尺、秒表等。(3)机械工具:_、钳子、扳手、羊角锤等。(4)交通工具:_、汽车、飞机、轮船、火车等。6.不同工具有不同的使用_,可以根据技术来发明_。第2课 斜面1.古时候的人们就已经开始利用斜坡了。他们利用斜坡将巨石从低处推到高处,这样可以省力。斜坡就是一种_,利用斜面搬运物体可以_。2.利用斜面滑道从上往下搬运物体十分_,不需要人为施加力。3.利用斜

11、面从下往上搬运物体比直接搬运物体要_。4.斜面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你可以在一些工具上见到斜面的应用,比如_、_等;你还能在许多交通道路、房屋建筑中找到斜面,比如_、_、高速公路的排水设计等。第3课 不简单的杠杆2.一根木棒就可以变成_。古人利用木棒撬动大石头,或者将植物粗壮的根撬出来。杠杆和斜面一样,都是一种_。3.杠杆上三个重要的位置(1)_:杠杆克服阻力的位置。(2)_:支撑着杠杆,使杠杆能围绕着转动的位置。(3)_:在杠杆上用力的位置。4.用一块小石块和木板撬动一块大石块时,支点距离阻力点_,距离用力点_,就越_。第4课 改变运输的车轮4.车轮是一种_,由半径较大的_和半径较小的_组成。在

12、漫长的历史中,车轮也在不断地改进和发展。5.轮轴可以_,而且在轴不变的情况下,轮越_,轮轴越_。6.生活中常见的_、_、_、_都可以看成是轮轴的变形。第5课 灵活巧妙的剪刀2.剪刀是一种组合工具,它具有_和_的结构特点。锋利的刀刃和锥形的刀尖是_,刀刃和把手绕着中间的转轴转动,可以看作_。3._是工具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6.三种剪刀(1)裁衣剪刀为了获得更大的裁剪距离,剪刀的结构都会设计成等臂杠杆甚至是_杠杆,但我们使用时并不觉得有多费力,这是得益于刀刃是_,刀刃越锋利,裁剪起来就越省力。(2)理发剪刀(牙剪)也多为_杠杆,刀刃是梳齿形状,可以用来打薄头发。(3)解剖剪刀的刀柄很长,刀刃很短,

13、可以很_。第6课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2.我国的四大发明包括_、_、_和_。3.模拟活字印刷(1)_:把字模按照顺序排列整齐。(2)_:在活字印刷板上均匀涂抹墨汁。(3)_:铺上白纸,拉平纸张,用拓印圆盘均匀压印。(4)_:缓缓将白纸掀起,放到向阳通风处晾干。5.评测手工抄写和活字印刷两种方式(1)制作少量的书时,如制作一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_。制作大量的书时,如制作100本书,比较省时的方法是_。(2)手工抄写很容易有错误,而活字印刷可以在检字阶段多检查几次,能大大降低_。6._的出现使书籍快速而大批印制成为可能。印刷术本身也在不断地_。第7课 信息的交流传播1._带来了书籍报刊的大量普及

14、。2.现在我们身处_,信息交流已经越来越便捷和准确。6.独轮车的模型中,车轮是_的应用,绕轴转动的车架是_的应用。在制作的过程中,技术的运用也很多,比如,车架运用了_,用吸管来减小车轮与车轴之间的_,竹棍连接的_等。7.在工具和技术的发展过程中,_就像是一个齿轮,驱动着它们共同发展。一、六年级上册第1单元选择题1人的最高视力也只能看清楚( )大小的微小物体。 A. 毫米B. 毫米C. 毫米【答案】 A 【解析】【解答】五分之一毫米大小的微小物体是人的最高视力看清楚的大小。 故答案为:A。 【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2在做“洋葱表皮细胞”实验中,有同学看到视野中有许多黑色圆圈

15、,这是由于下列哪个 原因引起的?( )。A.气泡太多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C.显微镜操作失误D.未滴加红墨水【答案】 A 【解析】【解答】A、气泡太多会产生黑色圆圈。符合题意。B、表皮细胞撕得太厚不会产生黑色圆圈,只会影响明亮度。不符合题意。C、显微镜操作失误不会产生黑色圆圈。不符合题意。D、滴加红墨水也不会使黑色圆圈消失。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分析】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包括:擦、滴、撕或刮、展或涂、盖、染。在“盖”这一步,应是将盖玻片先接触液滴的一端,然后缓缓放平,以免产生气泡。3有关放大镜的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用一只手拿着放大镜靠近一只眼睛B.可同时移动你的头部和放大镜

16、C.放大镜前方的物体可前后移动D.放大镜可帮助人们观察单细胞生物【答案】 D 【解析】【解答】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所以放大镜不能观察到单细胞生物 。故答案为:D。【分析】使用工具能够观察到许多用肉眼观察不到的细节.如通过放大镜能观察到更多关于昆虫的细节:蝇的复眼;蟋蟀的耳朵在足的内侧;蝴蝶翅膀上布满的彩色小鳞片是扁平的细毛。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平时发面用的酵母菌是对人体有害的B.我

17、们得病时的病菌可以通过放大镜来观察C.放大镜可以想把物体放大多少倍就放大多少倍D.我们得病时的病菌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答案】 D 【解析】【解答】A 、酵母菌是无害的,可以酿酒、发面 。不符合题意。B、病菌是微生物,放大镜看不到,只能使用显微镜。不符合题意。C、放大镜的放大倍数跟凸起程度有关,但是也有极限 。不符合题意。D、病菌是微生物,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 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分析】人类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观察的范围扩大,发现了仅靠肉眼无法发现的自然界的许多秘密:肉眼能看清昆虫等较小的动物放大镜能看清小于毫米的肉眼看不清的东西光学显微镜能看清细胞和微生物电子显微镜能看到更小的

18、组成物质的原子,分子。5如右图是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至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答案】 C 【解析】【解答】因为在显微镜中观察玻片产生的都是倒影,所以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至中间,应向左下方移动。【分析】物像位于视野的哪个方向,就向哪个方向移动,才能移到视野中央。6下列不需要用放大镜的是( )。 A.开发计算机程序B.观察植物的花C.修理精密仪器【答案】 A 【解析】【解答】修理精密仪器、观察植物的花一般是观察花粉之类的微小物体,用放大镜观察即可看到物体的图像,开发计算机程序在开发的过程中只要需用到肉眼即可,无需放大镜的

19、帮助。【分析】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对观察的物体具有放大的作用。7用眼睛和放大镜分别看树叶和报纸,获得信息较多的是( )。 A.用放大镜观察获得的信息多B.用眼睛观察获得的信息多C.二者获得的信息一样多【答案】 A 【解析】【解答】肉眼只能看到昆虫等大小般的物体,无法看到更多的东西,而放大镜能够放大物体,让人们观察到更细小的物体,在同样的环境下,放大镜观察到的物体更多。【分析】肉眼最多只能观察到虫子左右大小的物体,放大镜能够观察到毫米级别的物体。8如图所示是用( )观察到的大肠杆菌。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放大镜【答案】 A 【解析】【解答】大肠杆菌属于微生物,只能用显微镜才

20、能观察到。光学显微镜能够看清细胞和微生物,但是大肠杆菌体型极小,需要利用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分析】肉眼仅仅能看清昆虫等物体,放大镜能看清毫米长的物体,显微镜能够看到细胞和微生物。9看图回答问题在显微镜下看到的洋葱表皮细胞中的小黑点是( )。A.细胞核B.细胞膜C.液泡D.细胞质【答案】 A 【解析】【解答】洋葱表皮细胞形态类似于一间间房子,只能用显微镜观察到,细胞中细胞核最大,所以黑点是细胞核【分析】细胞核存在于细胞质中,体积较大,控制着生物的遗传性状。10如果老师要求你用显微镜观察洋葱的细胞,你应该取( )做成玻片。 A.洋葱叶B.洋葱根C.洋葱表皮D.任意部位【答案】 C 【解析】【解答】

21、洋葱表皮细胞比较容易观察,而且容易取材,所以人们一般取材洋葱表皮细胞进行细胞观察。【分析】洋葱表皮细胞是植物界容易观察的细胞,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是动物界较容易观察的细胞。11使用显微镜时的正确步骤是( )。调节准焦螺旋和光线,看清标本.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将显微镜向着光摆在平坦的桌面上。慢慢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调节反光镜,能从目镜内看到一个亮的光圈。A.B.C.D.【答案】 A 【解析】【解答】使用显微镜时,首先把显微镜放在平面上,然后调解反光镜控制光线的进出。其次把载玻片放在载物台上,调节粗、细准焦螺旋,看清标本。最后移动载玻片,观察标本。【分析】使用显微镜时要保证显微镜的安全,不要将显微

22、镜放置于不平滑的表面。12生物学中( )的建立被誉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之一。 A.细胞学说B.生物进化论C.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答案】 A 【解析】【解答】细胞学说被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明之一,由施莱登、施旺发明。【分析】细胞学说主要观点;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13下列在自然界里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显微镜放大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是( )。 A.蚜虫B.变形虫C.苍蝇【答案】 B 【解析】【解答】苍蝇和蚜虫体型较大,用肉眼可以看到。而变形虫等微生物形态较小,只能用显微镜看到。【分析】利用肉眼可以看到昆虫等一系列体型较小的生物,利用显微镜能

23、够观察到细胞和微生物。14面包内部疏松多孔,是烤面包之前生面团中糅入了( )才会有的。 A.微生物B.酵母C.细菌【答案】 B 【解析】【解答】在做馒头、面包等糕点时,会在生面团中揉入酵母,产生二氧化碳气体,当二氧化碳排出时,就会留下气孔,使面包疏松可口。故答案为:B。【分析】酵母在面团中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气体,气体要从面团中溢出来,就会造成疏松多孔的现象。15衣藻、草履虫是通过( )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 A.细胞膜B.细胞质C.细胞核D.鞭毛和纤毛【答案】 A 【解析】【解答】衣藻、草履虫等微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细胞之中的细胞膜控制着细胞内外的物质进出,确保细胞平稳有序。【分析

24、】细胞一般分为细胞质、细胞膜和细胞核,细胞质由多种物质构成,细胞膜控制着物质进出,细胞核控制着遗传基因。16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 )有关。 A.凸度B.材料C.面积【答案】 A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影响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因素。17用放大镜观察彩色画面时,会看到排列有序的三色发光区域( )。 A.红、黄、蓝B.红、绿、黄C.红、绿、蓝【答案】 C 【解析】【解答】光的三原色:红、绿、蓝。故答案为:C。【分析】所有的光都是由这三原色复合而成。18蚜虫的天敌是( )。 A.苍蝇B.草蛉和它的幼虫C.蝴蝶【答案】 B

25、 【解析】【解答】草蛉虫、瓢虫、食蚜蝇、蚜茧蜂、蚜霉菌等都是蚜虫的天敌。故答案为:B。【分析】蚜虫在植物的嫩枝上吸食汁液,每个蚜虫只有针眼般大小,我们用肉眼只能看见它们是密密麻麻的一片。但在10倍放大镜下我们可以看清它们的肢体。草蛉是蚜虫的天敌。19下列生活中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草履虫B.蚂蚁C.船形硅藻【答案】 B 【解析】【解答】草履虫、船型硅藻属于微生物。蚂蚁属于昆虫。故答案为:B。【分析】用显微镜能看到肉眼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在水中生活着很多形态各异的微生物,如草履虫、变形虫等。20使用显微镜时,对光的正确方法和顺序是( )。转动转换器,使高倍镜对准通光孔;左眼注视目镜,右眼

26、睁开;调节反光镜,看到白亮的视野;转动转换器,使低倍镜对准通光孔。A.B.C.D.【答案】 B 【解析】【解答】显微镜的使用过程分为:安放、对光、观察和整理四部。对光时有四转:一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上升;二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三转动遮光器,使遮光器上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四左眼注视目镜,右眼睁开,转动反光镜,直到看到一个白亮的视野。故答案为:B。【分析】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中对光的方法。21关于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大量研究事实说明生命体是由细胞组成的B.1663年,罗伯特胡克用自制显微镜观察到了橡木树皮的细胞C.所有细胞的形态结构都是一样的【答案】 C 【解析】

27、【解答】生物细胞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生物的细胞是不同的,生物不同器官的细胞也是不同的。故答案为:C。【分析】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也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22关于放大镜及其使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放大镜和人的头部不动,前后移动物体,从而得到清晰的图像B.使用放大镜能观察到物体更多的细节,获得更多信息C.放大镜越大,放大的倍数也就越大【答案】 C 【解析】【解答】放大镜的凸起程度越大,放大的倍数也越大。故答案为:C。【分析】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镜片的直径没有关系,和镜片的凸度有关.23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不仅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功能也是

28、多种多样的B.各种各样的细胞,它们有着严密的分工,共同完成了生命的所有活动C.把整个洋葱放在显微镜下,我们可以直接观察到它精细的细胞结构D.红细胞薄而有弹性,使它们能通过微小的血管【答案】 C 【解析】【解答】在观察洋葱的细胞时,应该将洋葱的表皮细胞制作成玻片而进行观察。不能直接将洋葱放到显微镜下,所以C选项的说法是错误的,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利用显微镜对细胞观察的原则。24( )发明了能增进视力的眼镜。 A.列文虎克B.牛顿C.培根【答案】 C 【解析】【解答】应该学者培根在清晨的露水中,发现透过小水滴看到的物体被放大了,由此受到了启发,发明了可以放大物体的凸透镜

29、。C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发现史。25把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步骤按照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将调整好距离的两个放大镜固定 b准备两个放大镜c.找到物体最清晰的图像d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A.bdcaB.bacdC.bcdaD.abcd【答案】 A 【解析】【解答】制作简易显微镜的步骤是:准备两个放大镜;调整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找到最清晰物像的距离;将此距离固定。A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简易显微镜的制作方法。26把印有英文字母b的薄纸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看到的图像是英文字母( )。 A.dB.bC.qD.p【答案】 D

30、 【解析】【解答】显微镜得到的是倒立放大的像,所以“b”经过显微镜得到的是“p”,D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成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仪器。显微镜分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27光线从空气进入凸透镜时会( )。 A.反射B.折射C.不变【答案】 B 【解析】【解答】凸透镜是根据光的折射原理制成的。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凸透镜分为双凸、平凸和凹凸(或正弯月形)等形式,凸透镜有会聚光线的作用故又称会聚透镜,较厚的凸透镜则有望远、会聚等作用。B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分

31、析】本题考查的是凸透镜的原理。28如右图是用显微镜观察某生物装片时的视野,若要使视野中的物体移动到中间,应向( )移动装片。 A.右上方B.左上方C.左下方D.右下方【答案】 C 【解析】【解答】物体在显微镜形成的像是倒立放大的虚像,所以要使视野中位于左下方的物像移动到中央,应该将物体往左下方移动。虚像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29下列各种仪器中最适合科学家观察H7N9病毒的是( )。 A.显微镜B.电子显微镜C.放大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答案】 D 【解析】【解答】H7N9病毒的体积非常微小,只有借助扫描隧道显微镜来观察。选项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32、 【分析】几种观察工具放大倍数的比较是:放大镜小于显微镜,显微镜小于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又小于扫描隧道显微镜。30草履虫、变形虫等原生动物都是由( )细胞组成。 A.一个B.多个C.无数个【答案】 A 【解析】【解答】草履虫、变形虫等都属于单细胞生物,也就是只有一个细胞构成。【分析】细胞是生物最基本的功能单位,也是最基本的结构单位。二、六年级上册第2单元选择题31观察如图所示的地球结构模型剖面,地球的结构从里到外依次是( )。A地核、地幔、地壳B地幔、地核、地壳C地壳、地幔、地核答案:A32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是( )。A24小时 B一个月 C一年答案:C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33、托勒密的观点是完全错误的B哥白尼的观点是完全正确的C科学探索需要不断寻找新证据,来排除或修正观点答案:C34同一地点,一年四季正午时分太阳的位置不同,这是因为( )。A地球公转轨道不断发生变化B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倾斜的方向保持不变C地球自转的轴不断发生变化答案:B35在“谁先迎来黎明”的模拟实验中,围成一圈的同学代表( )。A太阳 B地球 C地球公转轨道答案:B36我们用塑料小球代表地球,用手电筒代表太阳来进行实验,探究地球的昼夜交替现象,这种实验称为( )。A对比实验 B演示实验 C模拟实验答案:C37坐在转椅上,顺时针转动转椅,观察到周围的景物是( )运动的。A逆时针 B顺时针 C自北向南

34、答案:A385月8日下午2时,状状的爸爸坐飞机前往美国纽约出差,飞行约12小时后到达目的地,此时美国机场显示的时间竟然还是5月8日下午2时。对此现象的合理解释是( )。A地球在不停地自东向西自转B美国机场的时钟在12小时之前停止了工作C美国当地时间比北京时间晚12小时答案:C39猫头鹰在夜晚活动,郁金香在白天开放,都是受( )的影响。A昼夜交替 B四季变化 C太阳热量答案:A40下列动物中不需要冬眠的是( )。A刺猬 B熊猫 C乌龟答案:B三、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选择题41撬棍在生活中的运用。(1)图中这个简单机械装置称为( )。 A.杠杆B.轮轴C.斜面(2)图中小明向下压撬棍的力( )木箱的

35、重力 A.大于B.等于C.小于(3)如果将A点向8点靠近,那么撬起木箱时( )。 A.用力大小不变B.变得省力 c.变得费力(4)如果小明向下压撬棍50厘米,那么木箱向上抬起的距离( )。 A.小于50厘米B.等于50厘米C.大于50厘米【答案】 (1)A(2)C(3)B(4)A 【解析】【解答】(1)根据杠杆的结构,我们得出图中这个简单机械装置称为杠杆;(2)由于撬棍属于省力杠杆,所以小明向下压撬棍的力小于木箱的重力;(3)如果将A点向8点靠近,那么撬起木箱时变得省力;(4)根据杠杆原理,如果小明向下压撬棍50厘米,那么木箱向上抬起的距离小于50厘米。【分析】根据杠杆的结构以及杠杆原理,可以解决本题。42选择题。 (1)下面几个斜面中,省力效果最好的是( )。 A.B.C.(2)( )没有应用斜面省力的原理。 A.盘山公路B.开瓶器C.螺母(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杠杆、轮轴、动滑轮、斜面都可以省力B.坡度为90。的斜面最省力C.沿斜面提升重物一定是费力的【答案】 (1)C(2)B(3)A 【解析】【解答】斜面的坡度越大,重力沿着斜面向下的分子就越大,越容易省力。所以对于斜面,坡度越大,越省力。【分析】重点掌握坡度越大,越省力。43金字塔是古埃及法老的陵墓,因其形似汉字“金”字,故称“金字塔”。古代埃及、西亚和墨西哥等都有金字塔,以埃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