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人****来 文档编号:5175140 上传时间:2024-10-28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1.3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上海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上海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上海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上海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下图是中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下列关于处古人类遗址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遗址的古人类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B该遗址的古人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C该遗址的古人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D该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2下图是从半坡遗址出土的文物。从这一文物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半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 半坡人会饲养家畜半坡人会绘制图案 半坡人会使用天然漆ABCD3“他们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的部落首领,有很多创造发明。他们两个部落结成联盟,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材料中的他们是( )A周文王和周武王B夏启和商汤C盘庚和商纣王D炎帝

2、和黄帝4下表是一位同学关于夏朝和商朝研究性学习的成果。该表格主要反映了朝代都城国家机构夏阳城等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商毫、殷等设置各级官吏、制定汤刑等刑法并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A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B原始农耕的生活C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D分封制度的建立5下列通过观察下图而解读出的商朝的历史信息中,错误的是( )A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B商朝已经有了比较成熟的文字C商朝的甲骨文确立了汉字象形、表意的基本特征D商朝为巩固统治制定酷刑6下表是考古发掘的战国时期部分墓葬信息表。它反映出当时( )A墓葬规制严整B等级制度消亡C贵族阶层没落D礼制已遭破坏7商鞅

3、变法内容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是A国家承认土地私有B允许土地自由买卖C建立县制D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82020年5月19日国家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2019年我国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工作情况。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均衡发展”思想的是A提出“仁”的学说B提出“为政以德”C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D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9图片往往包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信息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ABCD10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有关联的是A强征赋税B修骊山陵C严刑苛法D统一度量衡11汉顺帝时,孙程等十九名宦官因除掉外戚闫氏

4、势力被封侯。不久,顺帝相继拜皇后的父亲梁商和兄长梁冀为大将军,梁冀把持朝政近20年。汉桓帝时与宦官单超等人合谋诛杀梁冀及其亲党,结果宦官独揽朝政。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 )A豪强地主兼并土地B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C皇帝昏庸无能D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12汉武帝时,董仲舒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其主张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13现藏故宫博物院的“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西汉初年刘邦采取的统治政策是A严刑峻法B焚书坑儒C休养生息D重文轻武14现在流行的影视穿越

5、剧,因其许多剧情与历史史实不符而遭到学者批评。下列电视剧情节符合历史史实的一项是A秦朝统治者向陈胜、吴广投降,秦朝灭亡B诸葛亮在向刘禅讲解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记载C汉高祖刘邦赏赐核桃给卫青D曹操在阅读小说三国演义15工艺流程与生产水平密切相关。观察下图,它反映了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A造纸B炼铁C纺织D制瓷16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的讲话中,称赞中国古代人民“谱写了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他称赞的历史事件是( )A修建都江堰B修筑长城C开辟丝绸之路D开通灵渠17魏晋南北朝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被泛称为“五胡”,历史学家吕思勉在著作中提到“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

6、。”他旨在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 )A民族政权并立B民族交融加深C中外交流频繁D民族矛盾消除18下图是西晋末年至南朝时期北方人口迁徙示意图。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 )A源自然灾害B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C阻碍民族交融D推动了北方经济的发展19我国古代史上曾建立了一个政权,关键词司马炎、短暂统一、八王之乱。根据这三个提示语可判断,这个政权是( )A东汉B西晋C东晋D前秦20周杰伦创作的“中国风”歌曲“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你唱到他这首歌时会想到哪位书法家( )A张旭B王羲之C顾恺之D柳公权二、综合题21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学习

7、。(一)走进人与自然和谐历史(1)图1和图2是我国原始居民适应自然、征服自然的结果。居住在图2房屋的原始居民叫什么?(二)认识人与自然和谐事例(2)远古时期,人类为了生存而改造自然的成功事例有哪些?战国时期,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成功典范又有哪些?(各答出一点即可)(3)春秋时期,谁提出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他是诸子百家中哪一派别的代表?(三)感悟人与自然和谐发展(4)有和谐就有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5)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2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下表是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材料二

8、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在平和的手腕中,把“众建诸侯而少其力”一语,彻底实行了。封建政体反动的余波,至此才算解决。(美)阿尔伯特克雷格哈佛极简中国史 材料三汉武帝在开发利源方面最重要的还是新经济政策的实施,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这套新经济政策的设计者是桑弘羊、孔仅等。傅乐成中国通史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黄朴民“大一统”之梦秦汉政治文化的时代精神请回答:(1)材料一反

9、映出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上实行了什么措施?此外为监视地方官吏和豪强还建立了什么制度?以上措施起到了什么共同作用?(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分别指什么措施?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汉武帝用哪些措施来“规范、整齐”思想?23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文字中的中国)材料一 (思想中的中国)材料二 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汉书艺文志(科技中的中国)材料三请回答(1)据材料一回答,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10、始于何时?谁把全国的文字统一为小篆?(2)材料二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用材料二中原文说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3)材料三中图1是我国南北朝时一位杰出的科学家,请写出他的名字和最突出的数学成就。图2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请写出书名。(4)综合以上探究,我们应如何弘扬民族文化、提升文化自信。(答一点即可)24改革、创新是引领时代发展的原动力。历史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必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阅读材料请回答材料一 (人物)九合诸侯,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孔子材料二 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

11、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史记商君列传材料三 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资治通鉴请回答(1)材料一中空缺处的人物得益于管仲改革,终成霸业。他是谁?(2)材料二中支持“商君”改革的国君是哪一位?(3)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哪个民族建立的?魏主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什么?【参考答案】一、选择题D解析D【详解】依据图片

12、信息可知,处古人类遗址是北京人遗址。北京人生活在距今70万年20万年前,他们直立行走,手脚分工明显,仍保留着猿的某些特征,使用打制石器和木棒,会使用天然火并能保存火种,几十人群居,共同劳动(采集、狩猎)共同分享劳动成果。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所以D项符合题意;AB项是指元谋人,图片中的处,排除;C项是山顶洞人,图片中的处,排除。故选D。2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中“人面鱼纹彩陶盆”,可以说明半坡人会制造和使用陶器,半坡人会绘制图案,故正确;故选项C符合题意;材料中未表明“人面鱼纹彩陶盆”的用途,故无法得出半坡人会饲养家畜,

13、故不正确;半坡人会使用天然矿物颜料来制作陶器,故不正确;故含有的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3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大约五六千年前黄河流域著名的部落首领有炎帝和黄帝,他们结成联盟打败东方的蚩尤部落,黄帝部落的势力和声望大增,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这一部落联盟逐渐形成为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所以材料中的“他们”是炎帝和黄帝。选项D符合题意;周文王和周武王为西周统治者,A排除;夏启和商汤为夏朝和商朝开国君主,B排除;盘庚和商纣王,盘庚迁殷,纣王为商朝最后一任君主,A排除。故选D。4C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可知,确定世袭制、建立军队、制定刑法

14、、设置监狱,属于夏朝的政治制度建设; 设置各级官吏、制定汤刑等刑法并设置监狱、设立常备军并建立军队编制、完善赋税制度,属于商朝的政治制度建设,两者反映了夏商的政治制度建设表明了早期国家的产生和发展,故C符合题意;中国境内的早期人类有北京人,元谋人等,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原始农耕的生活有河姆渡人和半坡居民等,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分封制度的建立,在材料中未涉及,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5A解析A【详解】根据图片可知,材料无法体现出商朝创造了灿烂的青铜文明,A项符合题意;根据图片可知,商朝时期已经有了文字,且具备了现代汉字的基本形象跟表意,不符合题意,排除B、C项;根据图片文字可

15、知,都是跟酷刑相关,与题意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6D解析D【详解】依据扞表格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战乱频繁,尤其是战国时期,周天子只是名义上的天下公主,诸侯国间征伐不断,整个社会处于一种礼崩乐坏的状态,据表格也可以看出,韩赵魏三国诸侯的墓葬规格都远超周天子,这是礼制遭到破坏的表现,D符合题意;ABC三项的内容与题干表格的内容无关,排除;故选D。7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鞅变法的内容中,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县至今还在沿用,是商鞅变法中,对我国地方行政体制影响最为深远的“大政策”,C正确;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属于经济方面的改革措施,排

16、除AB;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土地属于军事方面的内容,排除D。故选C。8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主张“无教无类”,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最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故选C项;“仁”的学说是孔子的核心思想,“为政以德”是他的政治主张,“温故而知新”是他的教育方法,均不能体现“均衡教育”思想,排除ABD项。故选C项。9B解析B【详解】司母戊鼎是商朝时期的,春秋争霸是东周时期的,秦朝建立在公元前221年;都江堰是战国时期修建的。所以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是,B项正确,排除ACD项。故选B项。10D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度量衡的统一,便利了

17、经济的发展,巩固了秦朝的统一,与秦朝速亡没有关系,因此D项符合题意。秦朝迅速灭亡是由于秦的暴政。秦的暴政的主要表现有沉重的赋税、繁重的徭役(比如修建骊山陵墓)、严刑苛法等,因此强征赋税、修骊山陵、严刑苛法等都与秦朝速亡有关联,因此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排除A、B、C三项。故选D。11D解析D【详解】根据题干材料可知,汉顺帝时,宦官因除掉外戚而掌权,不久,外戚(梁冀)重新掌权,至汉桓帝时,宦官又因除掉外戚(梁冀)而独揽朝政,由此可见,二者交替专权。因此,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政治状况是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权,D项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是东汉中后期,出现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没有体现豪强地主兼并土

18、地、中央和地方矛盾的加剧,排除AB项;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而不是皇帝昏庸无能,排除C项;故选D。12A解析A【详解】这是西汉汉武帝时董仲舒说的话,意思就是凡是不属于六艺学科和不关于孔子学术的其他门派学科,都要断绝它们传播的渠道,不能让它们与儒学一同发展,他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A项正确;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是老子的思想,排除B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武的思想,排除C项;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是孟子的思想,排除D项。故选A项。13C解析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初期,经过战争的破坏,经济凋敝,为了改变这一社会状况,西汉统治者采取

19、休养生息的政策,故C正确;秦朝实行严刑峻法,故A错误;焚书坑儒是秦始皇时期的历史事件,故B错误;重文轻武发生在宋朝,故D错误。综上所述,故C正确。14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史记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3000多年的历史。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向刘禅讲解史记中有关秦始皇暴政的记载,符合史实,B项正确;秦朝统治者向刘邦投降,秦朝灭亡,排除A项;卫青是汉武帝时期的大将,“汉高祖刘邦赏赐核桃给卫青”的表述错误,排除C项;曹操生活于东汉末年,三国演义成书于元末明初,排除D项。故选B项。15A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的关键信息“汉代”,再结合给出图片中的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

20、在网上交错的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制作流程可知,图中展现的是东汉时期的造纸术。东汉时期,蔡伦在总结前人制造丝织品的经验的基础上,发明了用树皮、破鱼网、破布、麻头等作原料,制造成了适合书写的植物纤维纸,才使纸成为普遍使用的书写材料。这种纸很便宜,质量高,原料又很容易找到,所以逐渐被普遍使用,所以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6C解析C【详解】依据材料“万里驼铃万里波的浩浩丝路长歌”可知是我国古代开辟的丝绸之路,西汉时期丝绸之路的开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往,C符合题意;ABD项与“丝路”无关,排除。故选择C。17B解析B【详解】 由题干中“魏晋南北朝

21、时期内迁的北方少数民族一般被泛称为五胡”“一到隋唐时代,而所谓五胡,便已泯然无迹”可知,东汉、魏、晋时期,我国北方的游牧民族不断内迁。之后,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各民族之间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隔阂与偏见逐渐减少。故B符合题意;民族政权并立,在材料中未涉及,故A不符合题意;内迁的少数民族和汉族都是属于中华民族,不是中外关系,故C不符合题意;民族矛盾消除与材料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8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到东晋后期,长江中下游地区布满了南迁的流民。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

22、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从而使自然条件优越的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经济迅速发展,所以这一时期的人口迁徙促进了江南地区的开发,B项符合题意;而ACD三项均表述不正确,排除。故选B。19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司马炎、结束分裂、八王之乱”可以判断出这个政权是西晋,三国中国力最弱的蜀汉最先被魏国灭亡,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皇位取代魏国建立了晋朝,定都在洛阳,史称“西晋”,280年,西晋灭掉吴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统一全国,西晋统一后,统治集团迅速腐朽,晋惠帝时期皇族内部爆发了“八王之乱”,故选B;东汉是刘秀建立,A错误;东晋是司马睿建立,C错误;前秦是苻坚建立,D错误。20B解析B【详解

2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兰亭临帖,行书如行云流水忙不迭,千年碑易拓却难拓你的美”与王羲之有关。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B项正确;张旭、柳公权与“兰亭临帖”无关,排除AD项;顾恺之是画家,排除C项。故选B。二、综合题21(1)河姆渡原始居民。(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老子。道家。(4)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解析(1)河姆渡原始居民。(2)大禹治水。修建都江堰。(3)老子。道家。(4)沙尘

24、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符合题意的任意两个事例即可)(5)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人类造福。【解析】(1)依据所学可知,图2是干栏式房屋,河姆渡原始居民住干栏式房屋;(2)依据所学可知,禹吸取父亲治水失败的教训,采取筑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相结合的方法, 历经十年终灭水患;(3)第一问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提出了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老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4)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沙尘暴、过度放牧、乱砍滥伐、环境污染等。(5)开放性题目,依据所学可知,应该树立环保意识,尽自己的一份力,去保护大自然,让大自然为

25、人类造福。22(1)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2)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作用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解析(1)问题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2)实行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作用大大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3)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 (4)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详解】(1)根据材料一“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对比表”可以看出“封国的人口、辖郡”都超过中央,可知反映出西汉初期诸侯王势力强大,威胁中央集权。(2)根据材料二“到武帝,又用主父偃之计,令诸

26、侯得以其地分封自己的子弟,”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王朝,在政治上,汉武帝采取主父偃的建议实行推恩令,巧妙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还建立刺史制度,把全国划分为13个州部,每个州部派刺史一人,代表朝廷监视州部内的地方官吏,豪强及其子弟,严禁他们为非作歹。通过这些措施,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大大加强。(3)根据材料三“汉武帝包括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酒的专利等,”结合所学知识,为了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该本全国各地设盐铁官,把煮盐、冶铁等经营权收归国有,实行盐铁官营、专卖。故“新货币的发行以及盐、铁的专利”是指把铸币权收归中央,实行盐铁官营、专卖。(4)

27、根据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结合所学知识,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兴办太学 的措施来“规范、整齐”思想。23(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解析(1)商朝;秦始皇(嬴政);(2)百家争鸣;法家;“取舍诸候”;(3)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齐民要术;(4)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同其他优秀文化交流互鉴,不断

28、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等(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时期,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熟的文字,商朝也是我国的信史,因此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商朝;人物,根据所学可知,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逐渐统一文字,小篆作为全国统一文字。(2)局面,根据材料“凡诸子百八十九家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知,体现了这时期出现诸多的学派和思想,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学说,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法家为秦统一全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法家主张大一统、加强中央集权等思想主张适应了秦统一后的统治,因此秦朝建立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的是法家;目的,根据材料“各引一端,崇其所

29、说,以此弛说,取舍诸候”可得出诸子百家宣扬自己学说的目的“取舍诸候”。(3)名字和成就,根据材料内容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内容体现了我国南北朝时期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祖冲之一生钻研自然科学,其主要贡献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三方面。他在刘徽开创的探索圆周率的精确方法的基础上,首次将“圆周率”精算到小数第七位,即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他提出的“祖率”对数学的研究有重大贡献。书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大约成书于北魏末年(公元533年-544年),是北朝北魏时期,南朝宋至梁时期,中国杰出农学家贾思勰所著的一部综合性农学著作,也是世界农学史上专著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

30、整的农书,因此材料体现的农书是齐民要术。(4)我国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悠久的文化之一,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弘扬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加强对国家的认同感和对国家主权和安全的责任感,同时我们应积极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不断创新,保持民族文化的先进性。24(1)齐桓公;(2)秦孝公;(3)鲜卑族;说汉语;(4)实行改革。【详解】(1)据材料一“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齐桓公称霸,春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解析(1)齐桓公;(2)秦孝公;(3)鲜卑族;说汉语;(4)实行改革。【详解】(1)据材料一“九合诸候,不以兵车,管仲之功也”可知,材料一反映的齐桓公称霸,春

31、秋时期,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管仲改革中“尊王攘夷”等策略的实行,为齐桓公称霸奠定了基础。(2)材料二中支持“商君”改革的国君是秦孝公。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开始变法。(3)据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将革”可知,材料三中的“魏”政权是由鲜卑族建立的,魏主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说汉话的措施。(4)综合上述材料可知,实现国家富强、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是改革,改革是强国之路。【点睛】本题考查春秋争霸、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题关键是掌握相关的基础知识。

展开阅读全文
部分上传会员的收益排行 01、路***(¥15400+),02、曲****(¥15300+),
03、wei****016(¥13200+),04、大***流(¥12600+),
05、Fis****915(¥4200+),06、h****i(¥4100+),
07、Q**(¥3400+),08、自******点(¥2400+),
09、h*****x(¥1400+),10、c****e(¥1100+),
11、be*****ha(¥800+),12、13********8(¥800+)。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