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题及答案解答一、选择题1据考古发现,北京人洞穴中保留大量灰烬遗存,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地方很薄或间断。这说明北京人A共同采集狩猎B已会保存火种C制作打制石器D过着群居生活2右图所示,居住在该样式房屋中的原始居民及其种植的粮食作物分别是A河姆渡原始居民、水稻B半坡原始居民、水稻C河姆渡原始居民、粟D半坡原始居民、粟3在古希腊神话中,众神经常参加人间战争。传说在中国古代,也有一场“风伯御风,雨师行雨”的战役,在这场战役中,炎帝、黄帝部落大败蚩尤部落。该战役发生在( )A牧野B涿鹿C长平D城濮4王亮同学向韩国留学生介绍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不符的是A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
2、朝的建立者是禹B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C启建立夏朝,从此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D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掉商朝51899年,北京的官员王懿荣因病在药店买药时,发现龙骨这味药上刻着符号。他认为这是古文字这里的”古文字“是指( )A隶书B甲骨文C铭文D小篆6“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据此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A生产力的发展B称雄天下的意图C周王室的衰微D阶级斗争的尖锐7“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这跟我国古代一位思想家的主张不谋而合,这位思想家是(
3、)A老子B墨子C韩非子D孙膑8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这些成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A奴隶制开始形成B封建制开始确立C诸侯兼并争霸不断D生产力飞速发展92240年前秦朝的建立,中国历史实现了第一次大一统。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实现了国家统一 开始废除井田制度 建立了皇帝制度 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ABCD10“他们奋臂为天下倡始的首义精神,削木为兵,揭竿为旗的斗争气魄,鼓舞着后来的千千万万反抗封建统治的斗争。”“他们”是指A反对周厉王的“国人”B张角领导的黄巾军C刘邦、项羽D陈胜、吴广11中国古代以干支纪年,天
4、干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这样60年为一个周期,称为一个“甲子”。农历1959年是己亥年,由此可知,今年(农历2019年)应是A甲午年B己亥年C丙申年D乙未年12“2000多年前,我们的先辈筚路蓝缕,穿越草原沙漠,开辟出联通亚欧非的陆上丝绸之路。”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A张骞B卫青C班超D玄奘13后汉书记载章和二年(公元88年)章帝死,年仅10岁的和帝即位,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以上材料反映了东汉时期的历史现象是( )A地方军阀实力强大B诸侯王势力强大C外戚专权D
5、宦官把持朝政14通过下图可以获取的基本史实是A汉朝教育的发展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C豪强地主的强大D西域各国派使者到长安15西汉的起讫时间为公元前202年公元9年,这一时间段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3世纪初公元前1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初公元1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1世纪初D公元前2世纪末公元1世纪末16东晋南朝时期,人中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城市是()A洛阳B建康C长安D成都17以下列举的历史上对重用人才的事例符合史实的有( )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治理国家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壮大实力秦王荷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励精图治,使国家迅速发展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发展国力ABCD18图示法是学习历史
6、的一种好方法,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哪幅图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ABCD19根据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民族交融”一词最恰当的解读是( )A各民族人民迁移、杂居B统治者推行的汉化政策C各族人民联合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D各民族人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20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 )伤寒杂病论的撰写 齐民要术 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全身麻醉手术法ABCD二、材料分析题21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情境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
7、礼,天下归仁焉。”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论语请回答:(1)孔子是中国古代大思想家,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2)概括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情境二同学们学完百家争鸣一课,商议着排练一段历史剧来表现当时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同学们纷纷要求扮演角色,并设计了以下的对话:同学甲说:“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同学乙说:“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同学丙说:“我反对你们的观点,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请你判断:(3)同学甲反映的是那个学派的观点?这个学派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是谁
8、?(4)同学乙和同学丙分别反映哪两个学派的观点?并分别写出它们在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5)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哪个学派的治国观点来加强对全国统治?22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无不体现出中国先民的政治智慧。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因此,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 国学网材料二: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他们按国之大小,理论上以五等面积,封为五级。这些诸侯各按所封地距国王都城的距离而有不同的功能和义务。黄仁宇中国大
9、历史材料三:见下面图示请回答:(1)据材料一,请说出文中“这种公正的方式”是指哪种制度?材料认为实行这一制度的根源是什么?(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西周实行分封制的目的和影响。(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种政治制度是什么?图中处应该填什么官职?23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上,曾出现过分裂的时期,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愿望和不变的追求。阅读材料,探究问题。(统一国家的建立)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发展时期。(1)请完成下列表格。项目秦始皇汉武帝政治皇帝总览大权;在中央设、太尉、御史大夫实行“”削弱诸侯国势力思想独尊儒术经济统一货币;统
10、一度量衡实行(2)上述表格体现出秦始皇、汉武帝的相同点是A、都是开国皇帝B、都大力加强中央集权C、都把儒家学说作为正统思想D、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政权分立和民族大融合的时期。(3)请列举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三个政权。(4)北魏的孝文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这些措施的推行,有什么影响?(总结认识)(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谈谈你的认识。【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北京人洞穴中保留大量灰烬遗存,有的地方很厚、有的地方很薄或间断”可知,材料说明北京人会使用火,会保存火种,B符合题意;ACD项材料没有
11、体现,排除。故选择B。2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内容。由题干的图片可以看出,这是半地穴式的房子,属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故答案选D。解析:D【详解】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原始的农耕生活的内容。由题干的图片可以看出,这是半地穴式的房子,属于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故答案选D。3B【详解】传说距今约4600余年前黄帝联合炎帝部族与东夷集团九黎族首领蚩尤在涿鹿(今河北省涿鹿县)进行的一次艰苦激烈的大战,这是远古时代一次很大规模的战争,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故选择B。4C【解析
12、】【详解】依据题干和结合所学知识,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从此,王位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C选项符合题意;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A选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1600年,汤起兵灭夏,建立商朝。B选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率大军伐纣,灭掉商朝。D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5B【详解】甲骨文是商朝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这是我国发现最早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的农民在田地里挖到的兽骨和龟甲,卖给药店,这些兽骨和龟甲被称为“龙骨”,是一种
13、中药。19世纪末,著名学者王懿荣在买回来的药材里,发现了龟甲和兽骨上刻有符号,他断定这是中国失传已久的文字,甲骨文就这样被发现了。故选B;ACD不符合题意,排除。6A【详解】根据题干中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为适应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各诸侯国实行变法改革”可知,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由于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和推广,大量荒地被开垦出来,一些奴隶主将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A项正确;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不是称雄天下的意图,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排除B项;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不是周王室的衰微,根本原因是社会
14、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排除C项;各诸侯国变法的根本原因不是阶级斗争的尖锐,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得到了发展,排除D项。故选A项。7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所以A项符合题意;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可知,春秋晚期的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相互转化,“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的故事蕴含了对立事物能够互相转化的道理,所以A项符合题意;B项墨子主张“兼爱”“非攻”,排除;C韩非子主张以法治国,排除;D项孙膑主要是军事
15、理论,排除。故选A。8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退避三舍发生在春秋时期晋国和楚国之间,卧薪尝胆与越国勾践有关,围魏救赵和纸上谈兵都发生在战国时期,这些都体现了诸侯国之间的争斗,说明当时的时代特点是诸侯兼并争霸不断,故选C项;奴隶制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已经存在,排除A项;材料中的这些成语只能体现诸侯争霸,不能体现封建制的确立和生产力的发展,排除BD项。故选C项。9A【详解】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解析:A【详解】依据漫画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
16、公元前221年秦朝建立并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距今2240年,属于周年大事,从漫画中能看到有皇帝,所以有建立了皇帝制度,有太尉、丞相、御史大夫,所以有建立了中央政权机构,有皇帝说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所以有实现了国家统一,因此从下面的漫画作品中,能够得出的关于秦朝的历史信息有,A项符合题意;而开始废除井田制度是商鞅变法的内容,排除。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A。10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解析:D【详解】依据所
17、学可知,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被征发到渔阳戍守长城时,遇雨误期,按秦律误期当斩,陈胜吴广高呼“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斩木为兵、揭竿而起,在大泽乡起义,起义军攻下陈,建立了张楚政权。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故选D。11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19年减去1959年正好是60年,1959年是己亥年,6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农历2019年是己亥年,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点睛】解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内容可知,2019
18、年减去1959年正好是60年,1959年是己亥年,60年为一个周期,所以农历2019年是己亥年,选项B符合题意;ACD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选B。【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时间 进行换算,两个时间相差60周年,为一个甲子年,所以1959年是乙亥年,2019年也是乙亥年。12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故A正确;卫青是反击匈奴的大将军,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玄奘是唐代去天竺求佛法的高增,故BCD错误。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为陆上丝绸之路开辟作出突出贡献,故A正确;卫青是反击匈奴的大将军,东汉的班超出使西域,玄奘是唐代去
19、天竺求佛法的高增,故BCD错误。13C【详解】根据材料“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可知这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解析:C【详解】根据材料“窦太后临朝听政。窦太后的哥哥大将军窦宪趁机操纵朝政,威权震朝廷”可知这是东汉时期外戚专权。东汉中期以后,由于继位的皇帝大多年幼,不能主政,形成了外戚与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动摇了东汉的统治,东汉王朝走向了衰亡。故选C;ABD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14A【详解】石像反映的是汉代讲学,说明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汉
20、代的军事行动,无关汉代的豪强地主,也没有涉及西域各国使者到长安的信息,排除BCD。故选A。解析:A【详解】石像反映的是汉代讲学,说明汉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故A符合题意;材料无关汉代的军事行动,无关汉代的豪强地主,也没有涉及西域各国使者到长安的信息,排除BCD。故选A。15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的概念,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数为百位前面数值加1,因此公元前202年为公元前3世纪,公元9年为公元1世纪,而通常一个世纪前面十年为世纪初,最后十年为世纪末,公元解析:C【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公元纪年的概念,100年为一个世纪,世纪数为百位前面数值加1,因此公元前202年为公元前3世纪,公元9年为公元
21、1世纪,而通常一个世纪前面十年为世纪初,最后十年为世纪末,公元前年份数值越小,距离现在越近,公元年份数值越大,距离现在越近,据此类推,公元前202年是公元前3世纪末,公元9年是公元1世纪初,C正确,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16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已经得到了开发,宋、齐、梁、陈的都城都在建康,建康也是当时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南朝时期,江南经济已经得到了开发,宋、齐、梁、陈的都城都在建康,建康也是当时人口众多、商业最为活跃的大都市,所以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
22、符合题意,排除,故选B。1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符合题意;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符合题意;秦王苻坚重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商汤任用伊尹做大臣,伊尹辅佐商汤王建立商朝,被后人尊之为中国历史上的贤相,符合题意;齐桓公任用管仲为相,进行改革,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霸主,符合题意;秦王苻坚重用汉人王猛为相,王猛在前秦官至丞相、大将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符合题意;秦孝公支持商鞅变法,壮大了国力,统一六国,符合题意。综上所述符合题意。故选A。
23、18D【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后,曹操退守黄河流域一带,孙权在长江中下游的势力得到巩固,刘备乘机占领湖北、湖南的大部分地区,又向西进占四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自称皇帝,国号魏,定都洛阳,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后定都建业,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D项正确;ABC三项的地理位置是不正确的,排除ABC三项。故选D
24、项。19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各民族人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D符合题意;AB项有利于民族交融,排除;各族人民联合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不是民族交融的恰当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民族融合指民族间的自然融合,它是各民族人民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的结果,D符合题意;AB项有利于民族交融,排除;各族人民联合起来进行反封建斗争不是民族交融的恰当解读,C排除。故选择D。20C【详解】依据题干中关键词“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结合课本所学,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西汉时
25、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中关键词“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结合课本所学,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广泛收集民间药方,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临床实践,写成了伤寒杂病论;西汉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造纸的基本方法。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东汉末年的另一名医华佗,发明了“麻沸散”,让病人和酒服下,失去知觉,然后进行各种手术。正确,C项符合题意;北朝贾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错误,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二、材料分析题21(1)儒家。(2)仁或仁者爱人。(3)儒家;孟子。(4)道家与法家;庄子与韩非。(5)法家思想。【详解】(1)
26、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解析:(1)儒家。(2)仁或仁者爱人。(3)儒家;孟子。(4)道家与法家;庄子与韩非。(5)法家思想。【详解】(1)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孔子是春秋晚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2)依据情境一的“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可以概括出情境一中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是仁。(3)依据“我认为国君只要实行仁政,就能天下无敌了”可知同学甲反映的是儒家学派的观点。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核心是仁,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孟子。孟子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反对非正义的战
27、争。(4)依据“我觉得国君要顺应自然和民心,国家自然就能治理好”可知同学乙反映的是道家学派的观点。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庄子。庄子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认为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依据“我以为国家要立法严厉明确,要树立君主的权威,这样就没有人敢犯法,国家才能治理好!”可知同学丙反映的是法家学派的观点。战国时期法家学派的代表人韩非提出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5)秦统一中国后,采用了法家学派的治
28、国观点来加强对全国统治。秦始皇首创中央集权制,秦朝法律严苛,刑法残酷。22(1)制度:禅让制。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解析:(1)制度:禅让制。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目的: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影响: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制度:中央集权制度。 官职:丞相。【详解】(1)依据材料一“人们需要用这种公正的方式选举出让大家信服的人当首领
29、,以带领大家进行生产劳动和平均分配食物。”结合课本所学,黄帝之后,我国黄河流域杰出的部落联盟首领还有尧、舜、禹,他们都有高尚的品质,受到百姓爱戴。当时实行禅让制,即将联盟首领的位子传给贤德的人。尧年老是,征求各部首领意见,推举品行高尚的舜做他的继承人;由“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由此可知,推行禅让制的根源:远古时代生产力极为落后,人类必须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劳动、平均分配食物才能生活下去。(2)依据可知所学可知,为稳定周初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等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
30、侯国;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远地区,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政局,扩大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图示:皇帝之下设有太尉、御史大夫、郡、县,可知反映的是秦朝的政治制度。结合课本所学,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秦朝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在地方上,推行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故的官职:丞相。23(1)丞相推恩令焚书坑儒盐铁专卖(2)B(3)曹魏、西晋、前秦、北魏;(三个即可)(4)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5)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亦可)解析:(1)丞
31、相推恩令焚书坑儒盐铁专卖(2)B(3)曹魏、西晋、前秦、北魏;(三个即可)(4)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5)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意思相近亦可)【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为了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总览大权;在中央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汉武帝为了解决王国问题,采纳了主父偃的建立,实行“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中央集权;秦始皇为了加强思想控制,他采取焚书坑儒的政策,给中华文化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汉武帝为了掌握经济命脉,实行盐铁专卖政策,掌握了经济权力。(2)依据上述表格的内容,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汉武帝都采用科举制度选拔人才,B项是相同点,符合题意;ACD三项都不是二者的相同点,不符合题意;故选B。(3)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曹魏、西晋、前秦、北魏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统一过我国北方黄河流域的政权。(4)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北魏的孝文帝时期,推行了一系列汉化措施,例如说汉话,改汉姓,与汉人通婚等,这些措施的推行,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实力。(5)通过以上问题的探究,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统一了全国,结束了分裂的局面, 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孝文帝统一了北方,促进了民族融合,所以我的认识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