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选择题1秦朝皇帝之下,设有中央政权机构,其中,掌管行政事务的是A州长B郡守C御史大夫D丞相2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的中央集权制度形成于A秦朝B西汉C东汉D明朝3“赵王闻秦反间之言,因使赵括代廉颇将以击秦。括军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白起),(武安君)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材料中的这场战役是A马陵之战B桂陵之战C长平之战D牧野之战4如图为战国时期著名青铜器“嵌错赏功宴乐铜壶”的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宴会、采桑、歌舞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这些纹饰可见证战国时期A铁器牛耕技术的进步B手工业技艺的高超C周王室一统天下的权威D尊王攘夷的争霸策略5考古人
2、员在洛阳平原发掘出一座都城遗址,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反映了夏王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这座都城遗址应是A二里头遗址B殷墟C河姆渡遗址D半坡遗址6黄巾起义的领导人是A陈胜B王莽C张角D刘邦、项羽7我国老百姓的主食一般呈现出“北麦南稻”的格局,但在魏晋南北朝时,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之外,还有各类北方面食。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南迁和民族融合的影响B面食的营养价值高C南方商品经济的发展D南方人口增多8铁器、牛耕的使用,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变革。铁制工具应用农业生产领域最早开始于A商朝时期B西周时期C春秋时期D战国时期9假如你穿越到统一后的秦朝去买
3、东西,你应该带哪种货币才行?A蚁鼻钱B刀形币C圆形方孔钱D铲形币10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将中国河南安阳殷墟遗址正式作为世界文化遗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殷”作为都城是在A夏朝B商朝C西周D秦朝11王国维说:“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他意在说明A分封制的崩溃B商鞅变法的作用C兼并战争的后果D百家争鸣的原因12“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这直接说明江南地区A得到大规模开发B自然条件优越C人口数量增加D社会环境安定13关于秦朝设郡的数目,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如王国维秦郡考考证共
4、有48郡,谭其骧秦郡新考推定为46郡。某学者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 )A秦简的记载B学者的研究论文C民间的传说D史记的记载14“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威名显赫的秦朝,仅存在十几年就灭亡了。”当时,“统治者”是向谁投降?()A陈胜B吴广C刘邦D项羽15诗歌是鲜活的历史,向我们讲述了历史的沧桑和社会的迁。下列诗句能反映民族交融的是()A“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B“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C“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D“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16“禅让制”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制
5、度,继承者需要具备的条件是A与部落联盟首领是父子关系B与部落联盟首领是母女关系C德才兼备D与部落联盟首领是叔侄关系17下列古代名人与其成就搭配正确的是A司马懿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B张骞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C华佗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并发明麻沸散D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18战国时,它使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谓之天府”,被誉为“世界水利文化的鼻祖”。它是A灵渠B长江C都江堰D黄河19被后世尊称为“医圣”的是A李时珍B张仲景C华佗D孙思邈20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 )推行郡县制 统一货币、度量衡、文字 焚书坑儒 修筑长城ABCD21历
6、史复习课上,教师请同学们判断具有以下特点的古代书法家应该是东晋人 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特色他的代表作是兰亭序 后人尊称他为“书圣”A李斯B胡昭C锺繇D王羲之22飘逝的岁月中国社会史里写道:“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鲜卑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B汉族学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C民族间服饰是相互影响的D先进文化必然取代落后文化23汉武帝元封六年,“初置刺史部十三州。”这一时期刺史主要负责()A行政事务B军事管理C监察事务D财政管理24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
7、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A王国B侯国C郡D县25“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开渠、凿井、铸铁等技术传到西域;西域的核桃、葡萄、石榴、苜蓿、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原。”这条道路的出发地是A建康B洛阳C咸阳D长安26老子一书中说:“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句话体现的老子的思想是A顺其自然B仁政爱民C兼爱非攻D中央集权27史记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稀无积聚而多贫。”宋书记载:“江南地广野丰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不包括
8、A北方人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B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C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D江南地区是全国文化中心28美国学者德克卜德评论道:“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材料中的“它”是指A“麻沸散”B造纸术C印刷术D道教29汉朝在汉文帝和汉景帝时出现了“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的局面,历史上称为A“光武中兴”B“文景之治”C“八王之乱”D“王与马,共天下”30“先人已逝,精神永存。”诸子百家留下了发人深省的哲学精神。那么“塞翁失马”这个典故可能和以下哪本著作的思想一致A韩非子B
9、论语C道德经D孙子兵法二、材料综合题31请仔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国从公元前230年起,到灭齐时止,首尾10年,陆续兼并了六国,在占领区域设置郡县,直属于秦王,从此结束了贵族王侯专政的王国时代,进入了君主专制的帝国时代。陕西新闻网材料二:见下图 材料三:尽管秦朝仅仅延续了15年,但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却一直延续下去。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风云人物网(1)据材料一回答,秦国最后灭掉的是哪一诸侯国?秦统一六国后,在地方上推行什么制度?(2)根据材料二图所示的防御工事被称为什么?其修筑的目的是什么?(3)“秦始皇确立的
10、统治模式”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制度?为巩固和完善这一制度,西汉时所采取的主要政治和经济措施分别是什么?各答出一点即可。32 材料一 孝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材料二 北魏孝文帝即位时才5岁,由祖母冯太后临朝听政。冯太后进行一系改革,推动了鲜卑族汉化,促进了民族交融。孝文帝受她的影响很大。冯太后去世后,他继续推行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根据材料一、二,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中指的是哪次变革?
11、发生在哪个历史时期?(2)结合所学知识,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有哪些?(3)说出此次改革的历史作用?33“东汉末年起三国”,“魏晋尽风流”。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1)请分别写出材料一中和所对应的政权名称。依据图示,指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材料二 “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樊树志国史十六讲(2)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胡人”是哪一少数民族?据材料二说说推进“胡人的汉化进程”所产生的影响。材料三 (3)据所学知识,说明
12、材料三中两则信息的关系。材料四 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齐民要术种谷(4)写出材料四中这部著作的作者及其历史地位。(5)综合上述材料,说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社会进步的趋势有哪些?34一个民族的文化,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樊迟问仁。子曰:爱人。”论语颜渊“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雍也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卫灵公材料二:曾任美国副总统的切尼曾在复旦大学发表演讲,校方赠送切尼的礼物是孔子像。材料三:春秋战国时期,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
13、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邹逸麟中国历史地理概述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1)据材料一,指出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什么?援引材料一中的一句原话说明如何来实现这一主张?(2)材料二中复旦校方为什么选择孔子像作为赠送给切尼的礼物?(3)材料三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怎样的局面?哪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4)材料四中体
14、现的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3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他继位后,扩大了夏后氏部落的势力和影响。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王朝。材料二: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大人世及以为礼,城郭沟池以为固故谋用是作,而兵由此起。禹、汤、文、武、成王、周公,由此其选也是谓小康。(1)据材
15、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禹建立了什么王朝?该王朝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有什么地位?(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指的是哪种更替首领的办法?(3)从材料三可以看到更替首领的办法是什么?(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是进步了还是退步了?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制,其中丞相的职责是“掌承天子,助理万机”,负责的是行政,D选项符合题意;州一级的行政机构出现是在东汉,A选项排除;郡守属于地方行政长官,B选项排除;御史大夫负责是监察,C选项排除。故答案为D。2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公元
16、前221年,秦王嬴政灭六国,统一中国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国家,开创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中国两千多年封建政治制度基本格局。故选A。3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赵王、赵括、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可知,此内容反映的是公元前260年秦赵之间的长平之战,经过长平之战,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国的进攻,故C符合题意;马陵之战、桂陵之战、牧野之战与题干无关,故ABD排除。故选C。4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题干关键词“青铜器表面纹饰,呈现了竞射宴会、采桑、歌舞和水陆攻战等200多个精美的人物形象”可知,此内容反映了战国时期手工业技艺的高超,故B符合题意;题干没有涉
17、及铁器牛耕技术的进步、周王室一统天下的权威、尊王攘夷的争霸策略,故ACD排除。故选B。5A解析:A【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发掘于洛阳的二里头遗址,不仅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群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群,这反映了夏朝的阶级分化和等级界限,故A符合题意;殷墟遗址在今安阳、河姆渡遗址在今浙江、半坡遗址在今陕西,故BCD排除。故选A。6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东汉末年,政局不稳,外戚和宦官交替专政,徭役兵役繁重,土地兼并现象严重,民不聊生。184年,张角领导的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向官僚地主发动了猛烈的攻击,并对东汉朝廷的统治产生巨大的冲击,故C符合题意;ABD表述错误,
18、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7A解析: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江南经济的开发原因的理解能力,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由于战乱,劳动人民为了躲避战乱,大量南迁,不仅为南方增加了大量的劳动力,还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北方的生活方式,民族间的关系逐渐融合起来,其中把小麦等的种植方法也带去了南方,这样,南方老百姓的餐桌上除了稻米饭外,还有面食,栗米饭等北方食品,故选A。考点:人教新课标七年级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民族融合8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期,铁农具使用的范围得到扩大,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9C解析:C【
19、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秦统一后,把圆形方孔钱作为统一使用的货币,C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BD项不是秦朝统一使用的货币,排除,故选择C。10B解析:B【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都城在阳城,A项不符合题意;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建立商朝,都城在亳,后来盘庚迁都到殷,商朝的都城稳定下来,B项符合题意;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西周,定都镐京,C项不符合题意;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建立秦朝,定都咸阳,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B。11D解析:D【解析】根据题干信息“自周之衰,文王、周公势力之瓦解也,国民之智力成熟于内,政治之纷乱乘之于外,上无
20、统一之制度,下迫于社会之要求,于是诸于九流各创其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社会大变革时期,学术环境相对宽松;面对社会的动荡与变革局面,各阶级阶层代表人物从不同的立场角度出发,发表自己的观点或主张,因此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选项D符合题意;而选项A分封制是在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才废除的;选项B商鞅变法,题干内容没有涉及;选项C兼并战争,在题干内容在没有体现,所以选项ABC不符合题意。因此只有选项D符合题意,故选D。12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江南之为国盛矣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的含义是江南地区得到开发,农业、手工业、商品经济都得到了很大发展,成为全国繁
21、荣昌盛的地方,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13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秦简是当代人记当代的历史,更可信,且秦简为历史文物,为第一手资料,A符合题意;学者的研究论文,不是原始史料,其可信度相对较差,B不符合题意;民间传说有可能从当时流传下来,但是中间会出现人为随意篡改的痕迹,不具备严谨性,C不符合题意;史记是汉朝的历史书,不是秦朝当时第一手的资料,D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14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在巨鹿之战中,项羽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为灭亡秦朝奠定了基础。随后,刘邦率兵进逼咸阳,秦朝的统治者向刘邦
22、投降,秦朝灭亡。C项符合题意;D项不合题意;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秦末农民起义爆发。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陈胜、吴广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反抗残暴统治的斗争。AB两项不合题意。AB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C。【点睛】“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出城投降”据所学可知,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在巨鹿打败了秦军主力。以此同时,刘邦率兵直逼咸阳,秦朝统治项刘邦投降,秦朝灭亡。可确定答案。15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分析选项可知,“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中的胡乐即少数民族音乐,洛
23、阳家家学习少数民族音乐,能反映当时的民族交融情况,A项符合题意;“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描述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佛教事业的发展,B项不符合题意;“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描述的民族冲突,C项不符合题意;“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歌咏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抒写敕勒人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豪情,D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限定信息“反映民族交融”,结合四个选项的内容逐一分析,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理解能力,结合“城头山鸡呜角角,洛阳家家胡乐”、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雨中”、“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具
24、体含义解答问题,排除不是体现民族融合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16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根据题干“禅让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相传,尧年老的时期,征求部落联盟首领的意见,推举有才德的舜做他的继承人。舜年老的时候,采取同样的办法把位置让给治水有功的禹。这种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历史上叫做“禅让”。因此说“禅让制”是一种部落首领更替的制度,继承者须具备的条件是有才有德的人,ABD不符合题意,所以答案选C。17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冲之是南朝的一位杰出科学家,他在数学、天文历法和机械制造方面都有重大成就。他运用刘徽的“极限”思维的圆周率的正确计算
25、方法,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即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选项D搭配正确,符合题意;司马迁创作了纪传体通史史记,选项A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张角创立了太平道,尊奉黄帝和老子,选项B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女史箴图是顾恺之的作品,选项C搭配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D。18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战国时期秦国郡守李冰在岷江流域主持修建的大型水利工程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选项C符合题意,灵渠是秦朝时期开凿的,选项A不符合题意;选项BD不是人工开凿的运河,不符合题意。故选C。19B解析:B【解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末年
26、,张仲景写成的伤寒杂病论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后世尊称他为“医圣”,B符合题意;ACD项与“医圣”称号无关,不符合题意,故选择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需要准确识记东汉末年张仲景的主要贡献。20D解析:D【解析】【分析】【详解】秦始皇为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和维护国家统一所采取的措施有:创立一套中央集权制,在中央设三公,地方设郡县,统一货币、度量衡和文字,焚书坑儒,北击匈奴,修筑长城,南筑灵渠,开发南疆。故答案选D。21D解析:D【解析】【详解】依据“书圣”“兰亭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晋王羲之集书法之大成,吸取前人书法的精华,独创端秀清新的
27、特色,写出的字或端秀清新或“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王羲之被后人称为“书圣”,D符合题意;ABC项与“书圣”无关,排除,故选择D。22C解析:C【解析】【详解】根据“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说明鲜卑族改穿汉服,“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说明汉族喜欢穿胡服,这说明民族间的服饰是相互影响的,C符合题意;鲜卑改穿汉服是进步之举没有体现“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A排除;汉族学穿胡服是落后的表现表述与史实不符,B排除;材料没有体现先进文化必然取代落后文化,D排除。故选择C。23C解析:C【解析】【分析】【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强化监察制度,汉武帝时期,在中
28、央,设立司隶校尉,监察和检举京师百官及皇族的不法行为;在地方,将全国划分为13个监察区域,称为“十三州部”,每个州设置一个刺史,负责监察地方官员,并抑制和打击地方豪强。所以C项符合题意,故选C。24A解析:A【解析】【分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采取推恩令,让王国的国王将自己王国的疆土再次分封给自己的儿子形成侯国,而侯国归郡管辖,王国越分越小,实力大减,使王国问题最终得以解决。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A。25D解析: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的这条道路是丝绸之路,丝绸之路是从长安出发,经河西走廊,今新疆境内、中亚、西亚、直到欧洲的一条陆路交通线
29、,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故选择D。26A解析:A【解析】【详解】根据“人法(效法,学习)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可知,材料体现老子顺其自然的主张,A符合题意;仁政爱民是儒家学派的主张,B不符合题意;兼爱非攻是墨子的主张,C不符合题意;建立中央集权是法家的主张,D不符合题意。综上可排除BCD,故选择A。27D解析: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北方战乱,人口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生产技术,促进了江南地区经济的开发。另外南方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南方的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也是江南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因此江南地区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包括选项ABC,但是不符合题意
30、,排除;江南地区是全国文化中心,不符合史实,选项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28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它对后来西方文明整个进程的影响无论怎样估计都不过分。世界受蔡侯的恩惠要比受许多知名的人的恩惠更大。”可知与蔡伦改进造纸术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东汉时,宦官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术;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造纸术的改进,便利了典籍的流传,促进了文化的传播与发展。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29B解析:B【解析】【详解】根据题干信息“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31、,西汉初年,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国力强盛,人民生活安定,史称“文景之治”。选项B符合题意,选项ACD与题干内容不符,故选B。30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塞翁失马”反映了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具有朴素辩证法思想。老子是春秋时期重要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道法自然”,他认为一切事物存在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互相转变。老子的思想主要记载在道德经一书中,故C符合题意;韩非子主要记载法家思想、论语是孔子弟子记载孔子言论的书、孙子兵法是春秋时期兵家创始人孙武写的一部军事著作,故ABD选项排除。故选C。二、材料综合题31(1)齐国;郡县制度(2)万里
32、长城;抵御匈奴(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封建帝制;政治: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解析:(1)齐国;郡县制度(2)万里长城;抵御匈奴(3)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封建帝制;政治: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答出其中一点即可得2分)。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答出其中一点)【解析】【详解】(1)秦国先后灭掉了韩、赵、魏、楚、燕、齐六国,统一了全国。公元前221年,秦派王贲领兵由北向南攻齐,俘虏齐王建,齐亡。至此,秦终于全部并吞了六国,完成了
33、一统全国之大业。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央设立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三个最高官职。在地方推行郡县制,郡下设县。(2)根据“秦长城”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抵御匈奴族的入侵,使北方人民过上安定的生活。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长城。长城西起临洮,东到辽东,这就是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3)根据材料三“秦始皇是中国2000余年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的主要设计者,影响之深广,为任何其他帝王所难以相比。”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始皇确立的统治模式”是指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或中央集权封建帝制。秦朝统一全国后,为加强封建统治,巩固统一,创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
34、度。为了巩固统治,加强中央集权,汉武帝在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实施“推恩令”;建立刺史制度,加强监察。在经济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实行盐铁官营、专卖;在全国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32(1)孝文帝改革,北魏(错字不得分)(2)迁都到洛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详解】(1)据“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解析:(1)孝文帝改革,北魏(错字不得分)(2)迁都到洛阳,说汉语,改汉姓,穿汉服,与汉人通婚(3)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解析】【详解】(1)据“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
35、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可知,这是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改革的措施是说汉话。(2)据所学知,北魏孝文帝改革分前后两个时期,前期的改革是在冯太后的主持下进行的,后期的改革是在孝文帝的亲自主持下进行的,主要内容是:实行官吏俸禄制,严惩贪污;颁布均田令;迁都洛阳;革除鲜卑旧俗,接受汉族先进文化,如易服装、讲汉话、改汉姓、汉人与通婚姻、改籍贯。(3)北魏孝文帝改革,有利于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促进了北方各族社会的进步;加快了北方民族大融合的进程。33(1)吴 东晋;政权分立(2)鲜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
36、(3)北方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若答因果关系也可给分)(4)贾思勰;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5)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解析:(1)吴 东晋;政权分立(2)鲜卑族;促进了民族交融(3)北方人口南迁促进南方经济发展(若答因果关系也可给分)(4)贾思勰;地位: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5)民族交融;南方经济发展;科技进步(任意两点即可)【解析】【分析】【详解】(1)据材料一“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替示意图”及所学可知,三国两晋中的“三国”是指魏、蜀、吴三国。西晋灭亡后,东晋偏安南方,北方进入了十六国时期。所以吴;东晋。依据材料一中的示意图并结合所学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特征
37、是政权分立。(2)依据材料二“改革的最大特点在于,把胡人的汉化进程纳入政治体制,使之法制化、常规化,”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二中“北魏改革”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因此材料二中的“胡人”是鲜卑族;据材料“使北方地区的胡人与汉人的差别日趋缩小,以至于融为一体,这是北魏改革最为了不起的成就”可知,北魏经过孝文帝改革,促进了民族交融。(3)依据材料三两则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方人口大量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有了东晋南朝时期建康的繁荣。(4)依据材料四“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并结合所学可知,北朝贾
38、思勰撰写的齐民要术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贾思勰整理古书中记载的农业知识,采集民间歌谣谚语,汲取农民的生产经验,自己还在生产实践中证明和丰富了这些经验,强调农业生产要遵循自然规律,种植农作物必须因地制宜,不误农时,要改进生产技术和工具,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宝贵思想。(5)依据以上材料二、三、四分析可知,这三则材料反映了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交融、南方经济的发展,科技进的发展趋势,这为以后统一奠定了基础。34(1)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
39、都有深远影响。(3)百家争鸣;法家学说。(4)依法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解析:(1)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2)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3)百家争鸣;法家学说。(4)依法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开放性题目,取其精华,去其糙粕。【解析】【分析】【详解】(1)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仁、爱人”可知,孔子的核心主张是仁;第二问依据材料信息“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结合所学可知,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孔子思想主张的体现。(2)依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孔子是我国古代大教育家,被后世
40、统治者尊为“圣人”、万世师表;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影响。(3)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鲁国尚儒学;齐地学术较为庞杂,阴阳五行学、道家之学、儒学都相当发达;楚地道学与词赋最具特色;三晋以法家与游说之士为盛”可知,此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在思想学术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第二问依据所学可知,法家学派代表韩非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法家学说为秦朝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理论基础。(4)第一问依据材料信息“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可知,现代社会治国的方略是依
41、法治国,法治与德治相结合;第二问开放性题目,取其精华,去其糙粕。35(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2)禅让制。(3)世袭制。(4)进步了。理由: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王位世袭制更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解析】【详解】(1)据解析:(1)夏朝。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2)禅让制。(3)世袭制。(4)进步了。理由: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王位世袭制更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解析】【详解】(1)据材料一“约公元前2070年,禹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王朝”结合所学知识,禹建立了夏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或奴隶制王朝。(2)材料二中“天下为公,选贤与能”可知指的是原始社会后期实行禅让制,通过民主推选产生部落联盟首领,尧舜禹都是通过禅让制担任部落联盟首领。(3)从材料三“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可以看到更替首领的办法是世袭制。禹死后,其子启继承王位,这标志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家天下取代了公天下。(4)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世袭制取代了禅让制,这是历史的进步,它是生产力发展的产物。原始社会后期贫富分化,私有制产生,王位世袭制更能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