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长春市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看拼音,写词语。d jdun linc xingfng sshng ch( )( )( )( )( )2下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A弓弩n旖旎nB参谋mu踌chu躇C矜持jn拧开nngD轧y伤玷din污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有错误的一项是()A孙膑出谋划策,让田忌赢得了比赛。B严监生神机妙算,哪怕是多点一茎灯草也不肯。C重庆的立交桥纵横交错,像个迷宫一样。D那冰雪中的丰碑令人肃然起敬。4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例: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A虽然姑爹小船上盖的只是破旧的篷,远比不上绍兴的乌篷船精致,但姑爹的小渔船仍然是
2、那么亲切,那么难忘B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C一到夜晚,整个城市就成了灯的海洋。D对比之下,我感到这些广阔世界的大月亮,无论如何比不上我那心爱的小月亮。5下面句子正确的是()A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情况,我们要保持冷清的头脑。B孙爷爷是我们的校外辅导员,他德高望重,受到我们的衷心爱抚。C桑那沉静着,久久地坐在床前。D虽然自己做的书有些粗糙,但是同学们对这些书格外珍爱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爸爸,你看!”他快活地叫起来。“这是什么?”B2004年,我国正式实施月球探测工程,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嫦娥工程”。C恐龙是如何飞向蓝天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看看
3、这一演化过程吧!D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得越来越像鸟类,骨骼中空,身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7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话,顺序恰当的一项是()。我国古代人类学家表文中教授兴奋得几夜睡不着觉,他把这个稀世珍宝先用纸包起来,然后,把它抱在怀里,坐着汽车小心翼翼地把它送到北京。打了层石膏再用自己的被子卷起来外面又裹了层棉花棉花外面又套上了麻袋ABCD8句子加工厂。(这清白的梅花,是能玷污的吗?(改为陈述句)_(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你帮帮我的忙。”(改为转述句)_(古老的威尼斯又变得十分安静了。(改为拟人句)_9按原文填空。(1)诗中有泪,陆游笔下的“_,_”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
4、诗中有趣,范成大“_,_”写出了儿童喜爱劳动的质朴天性;诗中有别离,李白的“_,_”最能体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有情,孟郊的“_,_”寄托着母亲对游子的深情。(2)为设果,_。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3)人有耻,_。10课内积累。(1)“月落乌啼霜满天,_。姑苏城外寒山寺,_。”此诗作者是唐代诗人_。写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的思想感情。(2)作为孩子不用为多余的事情惆怅,生活总是那么无忧无虑。你可以写出两句描写儿童的诗吗?“_,_。”(3)“_,孤城遥望玉门关。”这句诗描写的是边境的环境,侧面反映了戍边的艰辛。后两句:“_,_。”表明了边塞将士誓死杀敌的气概。(4)共叔
5、段贪心无厌,最终落了一个“_,必自毙”的下场。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阅读下面开胃理脾丸说明书,完成练习。【通用名称】开胃理脾丸【生产企业】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药品类型】中成药【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1020880【有效期】36月【功能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饮食无味,嗳气倒呃,胃脘胀满。【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丸,一日23次。儿童及老年人遵医嘱。【注意事项】1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食物。2不适用于口干、舌少津,或有手足心热,食欲不振,脘腹作胀,大便干。3哺乳期妇女慎用。4小儿用法用量,请咨询医师或药师。5服药三天症状无改善,或出现其他症状时,应立即停用并到医院诊治。6药
6、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服用。7儿童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禁忌】孕妇忌服。【主要成份】党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山药(麸炒)、陈皮,木香,白芍、焦神曲、焦谷芽、焦麦芽。【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甘、微苦。【贮藏】密封。11、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把“慎用”“忌用”“禁用”三个词填到后面的括号里。警告患者绝对不能使用。( )警告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 )警告患者小心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不要继续服用。( )12、用法用量中“遵医嘱”的意思是什么?_13、你了解
7、到开胃理脾丸主治_。生产厂家是_。药品的身份证指的是_。14、出现以下哪种情况,医生可能建议服用开胃理脾丸( )天气寒冷,衣服穿的少导致感冒了,食欲低下。冰激凌吃多了,导致食欲低下、食少便多。参加长跑比赛,赛后感觉恶心呕吐。经常反胃、腹部胀满,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文言文阅读。园中有树,其上有蝉,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螳螂委身曲附欲取蝉,而不知黄雀在其旁也;黄雀延颈,欲啄螳螂,而不知弹丸在其下也。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15、请将根据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填在标题处横线上。16、并用“_”画出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17、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解释下列句中“其”指代什么
8、。(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 )(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 )18、翻译下面的句子。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_19、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小时候,我很怕父亲。记得我刚开始跟父亲学木工的时候,他总是很严厉。有一次,我趁父亲不在,自作聪明装配了一个大衣柜。刚刚装好,父亲便回来了。他走到大衣柜前,阴着脸,转着圈看。突然,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问:“你瞎了?”然后他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后来,每当父亲举起巴掌时,我都心有余悸,生怕会落到我头上。然而,另外一件事,却改变了我对父亲的看法
9、。有一天,我在家里偷偷把新买回来的座钟拆开了,正在研究的兴头上,突然听见父亲的脚步声。匆忙之间,我慌乱地把座钟拼凑在一起。父亲走进屋后,一直没有出去。将近中午时,他盯着座钟发呆:“嗯?怎么停了?”他边说边搬起座钟,“当啷”一声,钟摆在里面发出碰撞边框的声音。我害怕得低下了头,父亲几步走过来。我把眼睛一闭,等着那满是老茧的手落下。可是那手只是轻轻地落在了我的头上,不是痛打,倒像是抚摸。那个年代,一台座钟可比一个木柜要值钱啊,为什么父亲不生气反而高兴呢?一直到我成家立业多年后,父亲才告诉我:“你跟我学木工是学手艺。做木工活好比做人,一榫(sn)一眼都要套牢弄实,才能保证家具结实。做人,也要实在,不
10、要投机取巧。可你拆座钟,那是钻研,我不想让孩子没有前途”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20、文中画横线句子是对父亲动作、_和_的细节描写。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_的父亲。21、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_,父亲这样做是为了让“我”实在做人;父亲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_,父亲这样做是为了_。22、将本文和我们学过的落花生一课进行对比,发现两篇文章都是叙事文章,但落花生一课运用了_的写作方法。23、短文结尾的主要特点是()A点明主题B总结全文C抒发感情D首尾呼应24、你赞同文中父亲的做法吗?为什么?_25习作。题目:我不再_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如填“孤独”“糊涂”“自卑”“固执”“相
11、信眼泪”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得有真情实感;(全文不少于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班名。【参考答案】1 妒忌 锻炼 慈祥 放肆 牲畜【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结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尤其注意“锻炼”、“祥”、“肆”、“畜”的书写,不要写错字。2D解析:D本题考查字音辨析。轧伤,拼音:y shng。意思是被碾伤,“轧”指的是车轮在物体上滚压。故选D。3B解析:B本题考查词语搭配。神机妙算,意思是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由“哪怕是多点一茎灯草也不肯”可知这个人是吝啬的,可改
12、为:一毛不拔。故选B。4C解析:C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掌握。根据例句可知采用的修辞是对比。C“一到夜晚,整个城市就成了灯的海洋。”采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5C解析:C【详解】考查修改病句。认真读原句,弄清句子要表达的意思。找出有毛病的地方,根据病因修改。修改病句不能改变原句的意思。检查修改后的句子,看句子是否完整、通顺、合理。A用词不当。选项中的“冷清”应改为“冷静”。B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爱抚”应改为“爱戴”。C正确。D用词不当。选项中的“珍爱”应改为“珍惜”。6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A项说话人在中间,句号改成逗号。B项正确。C项中“如何”是疑问词,应该在呢后用问号。D项身体轻盈
13、后应该分号。7B解析:B【详解】略8 这清白的梅花,是不能玷污的。 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鲁肃帮帮他的忙。#诸葛亮对鲁肃说,三天之内要造十万支箭,得请我帮帮他的忙。 古老的威尼斯又沉沉地入睡了。【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按要求改写句子的能力。(本题考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转换。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本题考查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的互换。引述句(直接引语)和转述句(间接引语)的互换方法:本题考查学生改写拟人句的能力。拟人句: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是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改写的时候可以把“威尼斯”拟人化,使他赋予人
14、的行为,例如安静可以说成入睡,使威尼斯的形象更加逼真9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果有杨梅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则能有所不为【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1)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
15、种瓜。“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喜爱劳动的质朴天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体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意思是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寄托着母亲对游子的深情。(2)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
16、,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那么就不会去做一些不该做的事。10 江枫渔火对愁眠 夜半钟声到客船 张继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青海长云暗雪山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17、 多行不义【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词歌赋的背诵默写,要对学过的诗歌内容及时巩固复习。注意不要写错别字,不要写混相关内容即可。(1)本题考查的是诗歌是张继的枫桥夜泊,全诗内容是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2)本题考查的诗歌是高鼎的村居,全诗内容是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3)本题考查的诗歌是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全诗内容是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4)本题考查的是“多行不义,必自毙”该成语意思是指不义的事情干多了,必然会自取灭亡。11、 禁用 慎用 忌用12、听取医生的意见13、
18、 开胃健脾 北京同仁堂 批准文号14、【解析】11、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本题中“绝对不能使用”可以得出应该用“禁用”意思是禁止使用。本题中“药品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可以得出应该用“慎用”指的是用药时应小心谨慎,一般不轻易使用该药物。本题中“患者小心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不要继续服用”可以得出应该用“忌用”有避免使用的意思。有些药物会给患者带来不良后果,但因个体差异,又不能一概而论。12、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本题中“遵医嘱”指的是应该遵循医生的嘱咐或者听取医生的意见。13、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内容中的“功能主治”,可以
19、得出: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饮食无味,嗳气倒呃,胃脘胀满。根据材料内容中的“生产厂家”可以得出是北京同仁堂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制药厂。根据材料内容可以得出“药品的身份证”就是指批准文号。14、本题考查的是对材料内容的分析和理解。结合材料的内容中“功能主治”开胃健脾。用于脾胃不和引起的饮食无味,嗳气倒呃,胃脘胀满。可以得出情况四“经常反胃、腹部胀满,不想吃东西,面黄肌瘦。”可以服用开胃理脾丸。15、螳螂捕蝉,黄雀在后16、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17、 树 蝉18、蝉伏在高高地树枝上,高声鸣叫着,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身后。19、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
20、患。【分析】译文: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它在高处鸣叫,吸饮露水,却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螳螂弯曲着身子紧紧贴附在树枝上想捕捉这只蝉,但不知黄雀在它旁边;而当黄雀伸着脖子想要啄螳螂时,却不知道我的弹丸在它下面呢。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15、本题考查成语的理解与运用。这段文字所形成的成语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16、本题考查查找关键句子。“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意思是螳螂正要捉蝉,不知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比喻目光短浅,只想到算计别人,没想到别人在算计他。
21、文中表示该成语寓意的句子为:此三者皆务欲得其前利,而不顾其后之患也。意思是这三只小动物都只顾着它们自己眼前的利益,却不考虑它们身后的祸患。17、本题考查文言文字词的理解。解答此题时要遵循“字不离句”的原则和平时积累的字、词、句,进行分析得出答案。(1)园中有树,其上有蝉:园子里有一棵树,树上有一只蝉。其:指树。(2)不知螳螂在其后也:不知一只螳螂在它身后。其:指蝉。18、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诗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蝉高居悲鸣、饮露,不知螳螂在其后也。”意
22、思是蝉伏在高高地树枝上,高声鸣叫着,在喝着露水,却不知道螳螂就在它的身后。19、本题考查故事主旨的概括。故事讲述了螳螂正想要捕捉蝉,却不知道黄雀在它后面正要吃它。黄雀正想要捕捉螳螂,却不知道弹丸就在它的下方。告诉我们做事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而不顾身后的隐患。A解析:20、 神态 语言 严厉21、 “我”装错了大衣柜 “我”把座钟拆开了研究 保护“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2、借物喻人23、A24、我赞同文章父亲的做法。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想让孩子吸取教训,认真做事;父亲第二次举起手掌后只是轻抚孩子,但心里更多的是高兴,不想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解析】20、本题考查句子赏析。句子“他走到大衣柜前
23、,阴着脸,转着圈看。突然,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问:“你瞎了?”然后他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学,一下子打在我头上。”是对父亲动作、神态和语言的细节描写。“阴着脸”和“瞪着我”是描写父亲神态的内容;“他走到大衣柜前,转着圈看”“突然,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一根木料,”“指着装错的地方问”和“然后他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学,一下子打在我头上。”是描写父亲动作的内容;“你瞎了?”是描写父亲语言的内容。父亲看到我做的大衣柜不合格,大声训斥我和扔掉木料。这一细节描写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要求高、严厉的父亲。2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从第段的“突然,他用力把大衣柜推倒,拿起
24、一根木料,瞪着我,指着装错的地方问:“你瞎了?”然后他扔掉木料,举起厚重的巴掌,一下子打在我头上。”可以知道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装错了大衣柜。从第段到第段的内容可以知道父亲第二次举起手掌,是因为“我”把座钟拆开了研究,父亲这样做是为了保护“我”的好奇心和求知欲。22、本题考查写作方法。课文落花生写了“我们”一家人从种花生到过花生收获节的经过,通过对花生好处的谈论,揭示了花生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也告诉我们:做人就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讲体面而对别人没有好处的人。落花生采用了借物喻人的方法。整篇文章借用了花生“虽不漂亮,却很实用”的特色,表扬了它不图虚名、默默奉献的精神品格,突出
25、了做人要脚踏实地的的重要性。23、本题考查分析段落的作用。结尾“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让我一生难忘。”点明了文章的主旨,也与题目“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相呼应。“父亲两次举起的手掌”指的是父亲对“我”的两次教育。故选A。24、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题目问同学们是否赞同文中父亲的做法,同学们先说明自己是否赞同文中父亲的做法,再根据文章内容和自己的感想来表达自己的理由即可。同学们赞同文章父亲的做法的话,可以从教育目的来说明理由。同学们不赞同文章父亲的做法的话,可以从第一次举起手掌时的说话内容、语气和动作等说明理由。示例一:我赞同文章父亲的做法。父亲第一次举起手掌是想让孩子吸取教训,认真做事;父亲第二次举起
26、手掌后只是轻抚孩子,但心里更多的是高兴,不想抹杀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示例二:我不赞同文章父亲的做法。父亲在第一次举起手掌时说话的语气太过强势,还十分粗暴地推倒大衣柜和重重地打孩子的头,这样容易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25范文:我不再孤独在以前,我是一个孤僻,不爱热闹的小孩。而现在我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大男孩了。每年都会有春节,春节回姥姥家,成了我一个非常不愿意的事情。因为每年去的时候总是有很多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开玩笑。每次来到姥姥家,总会有一堆人跟我开玩笑。我一听那些玩笑,以为他们在讽刺我,就哇哇大哭起来。所以这次,我还是不愿意去。但是,谁让这是春节呢。妈妈拉着我的手,坚定地对我说:“必须去。”我只
27、好不情愿的去了。那是我已经七岁,马上要升八岁了。我跟以往一样,皱着眉头嘟着嘴来到姥姥家。一来,过来,跟多人向我打招呼:“来了啊,快进去吧!”我也不回答,只是加快脚步去屋里。一进去,更热闹了,许多大人围在一起吃着饭有说有笑。我进去也不吭声,但是还有大人跟我开玩笑。我这次听了以后,没有像以前那样大哭,只是无声的吃着饭。吃完饭,大人们都去忙活了。我们小孩坐在一起看电视,我坐在最外围的位置。看着电视,听着他们热烈的讨论着动漫。我也忍不住插了两句话。他们见了我也说话了,就赶紧热烈的跟我讨论起来。自从这件事,我再也不孤独了,我有了很多朋友。而且一有空,我就会来到姥姥家跟哥哥玩,并且每次都玩到很晚很晚才回家
28、。原来,一个人只要鼓起勇气去改变自己,是能慢慢变得越来越好的。【详解】本题考查书面表达的能力,此次作文是半命题,要求以“我不再_”为题,弄清了题意之后,就要考虑补充文题了。补充文题就是将半命题作文变为命题作文。要易写作。我们要充分利用半命题作文选材自由的特点,填上自己认为较容易写的内容,将题目补充完整。首先要认真审题,“不再”表明了写作的重点应放在“不再怎么样”上。横线上补充的内容,结合提示语我们可以发现:此处应填写自己曾经的缺点、错误、失意等方面。因此,大家不妨可填:孤独、脆弱、悲观、迷茫、自私、自卑、等待、懒惰其次是精心选材,精巧构思。写作此文,大家要写出自我最真切的情感体验。在结构的安排上,要略写过去,详写现在,重点突出转变之后的情况。在叙写转变过程中,适宜运用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把过去与现在进行鲜明对比,有力地凸显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