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2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满族家谱文学化叙事齐海英,胥乃丹摘 要:家谱既是家族历史的实录,又是民族文化的特殊载体。满族家谱在主流性的历史叙事中所融入的文学化叙事内容,包涵着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契合的历史意蕴。通过文献研究法,从民族与国家一体、爱国主义精神、中华文化认同等方面探究满族家谱文学化叙事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系,这对于满族家谱历史文化资源应用于当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活动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关键词:满族家谱;文学化叙事;中华
2、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图分类号:C9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21X(2024)01-0022-31在漫长历史发展进程中,五十六个民族相互依存、相互扶持、风雨同舟、共度难关,形成了具有强大民族凝聚力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保障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断发展、壮大的坚实基础。而这种历久弥坚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包括满族在内的各民族的传统历史文化中有深远的积淀。满族家谱是满族各家族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实况的文字记录,是满族各家族的“史记”。满族家谱作为一种独特的历史学民间资料,除了具有重要的历史学研究价值之外,还具有重要的文化学研究价值。满族家谱以其翔实的叙事形态蕴含了较丰厚的文化内蕴,举凡政
3、治、经济、伦理、道德、宗教、风俗、民情等民族文化形态在满族家谱叙事中都有程度不同的映现。故此,满族家谱也成为满族民间文化的载体之一,是感知和解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独特视角。家谱叙事属于实录性的历史叙事。“实录”是在中国传统历史叙事中形成的叙事范畴,肇始于西汉司马迁及所撰 史记,“然自刘向、扬雄博极群书,皆称迁有良史之材,服其善序事理,辨而不华,质而不俚,其文直,其事核,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a。“实录”叙事范畴包含相互关联的两方面内涵:一是指所叙之事的特质与叙事态度,即事件真实不虚妄,态度不偏不倚;二是指在实录叙事观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特定的历史叙事体裁编年体史书的一种,此体裁遍布于中国各
4、个历史朝代,如南北朝 梁(武)皇帝实录,唐朝 高祖实录,元朝 太祖实录,明朝 太祖高皇帝实录,清朝 太祖努尔哈赤实录 等等。但究其实际,收稿日期:2023-03-16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和国别史等研究专项“国内外满族民间家谱总目与数据库建设”(19VJX026)。作者简介:齐海英,东北大学秦皇岛分校教授,博士(秦皇岛,066044);胥乃丹,吉林艺术学院副教授(长春,130021)。a 班固:汉书,中华书局,1962 年,第 2738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3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
5、共同体研究实录叙事也并非能做到对历史百分之百的还原。因为历史叙事者是具主观情感和立场倾向的活生生的人,其实录叙事也就必然带有程度不同的自觉或非自觉的主观化倾向。如果说家谱实录叙事中的主观化叙事因素为叙事者非自觉所为,那么,家谱中存在的文学化叙事成分则往往是叙事者出于某种叙事意图自觉为之。家谱中的文学叙事与一般的文学叙事有所不同,它是以实录性的历史叙事为基础的辅助性叙事形态,其功能往往是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带有情感色彩的形象化丰富和扩充,其虽然也有程度不同的想象因素和色彩,但需要以史实作为存在的基础。满族家谱在主流化的实录性历史叙事流程中灵活地穿插了大量的文学化叙事内容,造就了满族家谱起伏有变、灵
6、动多姿的叙事态势。同时,这些文学化叙事内容进一步强化和丰富了满族家谱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本文即以满族家谱中的文学化叙事内容作为考察对象,试图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本化在场问题加以分析和探究。一、民族与国家一体意识的文学化叙事在单一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往往与国家认同是重叠的,但是在多民族国家,民族认同可以指民族自我认同。民族自我认同“是一种心理上基于语言、文化、外貌的民族身份的归属感,是一种个体对于群体的情感,而这种情感更多的是建立在语言、传统、宗教这种文化之上”a。民族自我认同是国家认同的基础;国家认同则是民族自我认同获得升华后的更高层次的认同。在我国这样的多民族共存的社会形态中,国家认同与中华
7、民族认同是同义概念:“在我国这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中,中华民族认同 与 国家认同 具有同一性;中华民族是与中国这一概念相关联的 国族,即涵盖整个国家的属于国家层面的 国家民族。在我们的民族政策、措施和宣传中,除了凸显与强调中华民族内各民族之间的多样性、差异性、区别性,还应该加强对中华民族作为整个国家的国族的一体性、共同性认知的强调。这样做,不仅有利于中华民族在共同文化之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养成,中华民族的凝聚、巩固、稳定和融合,也有利于防止狭隘的地方民族主义的滋生和蔓延。中华民族 一词虽然出现在近代,但中华民族开始形成却可以上溯到秦汉时期。自秦汉以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是我国历史的常态,作为国族的中
8、华民族也是至少从秦汉开始已处于正在形成之中。从秦汉到清朝,中华民族的形成处于动态发展之中,中国一直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进入清朝以后,从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认同具有同一性的视野看,即已基本上形成了我们今天所说的中华民族。”b满族家谱借助于嵌入客观历史叙事中的文学化叙事,形象地传达着民族自我认同和国家认同的意识。满族家谱中透露出以自我家族、部族、氏族为荣耀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这种意识在文学化叙事中以“自神其族”的话语方式获得较鲜明的体现。自我神化是人类叙事行为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新唐书裴潾传 有:“今乃方士韦山甫、柳泌等以丹术自神,更相称引,诡为陛下延年。”c鲁迅先生说:“现存之所谓汉人小说,盖
9、a 李铎、程港:从民族认同走向国家认同基于宪法爱国主义的视角,黑河学院学报 2021 年第 7 期,第 61 页。b 王震中:加强国家认同与中华民族凝聚力,人民政协报 2020 年 1 月 6 日,第 9 版。c 欧阳修、宋祁:新唐书,中华书局,1975 年,第 4287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4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无一真出于汉人,晋以来,文人方士,皆有伪作,至宋明尚不绝。文人好逞狡狯,或欲夸示异书,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故往往托古籍以衒人。”a从以上资料看,叙事中形成的“自神其”式叙
10、事命题大多带有贬义色彩,表明对某种无根无据的虚夸、炫耀等社会不良风气的针砭。而本文就清代满族家谱文学叙事所论“自神其族”则无贬斥之意,而是依此命题揭示清代满族家谱借助文学化叙事表达对部族历史或祖先品行、业绩的景仰和崇拜之情。“自神其族”中的“神”固然有神化之意,即以具有神奇、神幻、神秘色彩的民间传说故事达成神化其部族及祖先的用意,但这种“神化”是建立在民族认同和民族自信基础上的真挚情感的想象化呈现。满族始祖布库里雍顺诞生神话在满族民间社会有广泛的流布和传播,同时也出现于满族不同家族的家谱叙事中。索绰罗氏谱书b爱新觉罗(海)氏支系宗谱c富察氏谱本d中都有满族始祖布库里雍顺诞生的神话。且看 爱新觉
11、罗(海)氏支系宗谱 之 附录 篇目:满洲原起于长白山之东北布库里山下,一泊名布勒瑚里。初,天降三仙女浴于泊。长名恩古伦,次名正古伦,三名佛古伦。浴毕上岸,有神鹊衔一朱果置佛古伦衣上,色甚鲜妍,佛古伦爱之不忍释手,遂衔口中。甫著衣,其果入腹中,即感而成孕。后生一男,生而能言,倏而长成。母告子日:“天生汝,实令汝以定乱国。可往彼处,将所生缘由一一详说。”言讫忽不见。其子乘舟顺流直下,至于人居之处。彼时长白山东南鄂谟辉(地名)鄂多理(城名)内有三姓,争为雄长,终日互相杀伤。适一人来取水,见其子举止奇异,相貌非常。回至争斗之处,告众三姓人闻言罢战,同众往观。及见,果非常人,异而诘之。答曰:“我乃天女佛
12、古伦所生,姓爱新觉罗,名布库里雍顺,天降我定汝等之乱。“因将母所嘱之言详告之。众皆惊异。三姓人息争,共奉布库里雍顺为主,以百里女妻之。其国定号满洲,乃始祖也。佛满洲佟佳氏全谱 开篇之“始祖”条目下也有与布库里雍顺诞生神话相关联的记述:巴虎特克甚(巴虎,即布尔湖里,特克甚,即雍顺转音),以额吉勒恩噶吉勒恩为姓。(按:额,是爱音;吉勒恩,是新音;噶吉,是觉音;勒恩,是罗音,即爱新觉罗也。爱新,译金也,觉罗,姓氏意也),生于云雾之处,(查云雾之处乃长白山之顶,终年积雪,常有云雾,神女生圣子于此)。e此段文字前半部分对佛满洲佟佳氏始祖巴虎特克甚的介绍客观、翔实,是典型的历史叙事笔法。而最后一部分传说类
13、叙事文字“生于云雾之处,查云雾之处乃长白山之顶,终年积雪,常有云雾,神女生圣人于此。”则有隐含之意,尤其是“(巴虎特克甚)生于云雾之处”“神女生圣人于此(云雾之处)”存在着隐喻化的表达意图,“神女生圣人于此”是上天意旨的神奇的映现,那么,“生于云雾之处”的部族始祖巴虎特克甚的诞生似乎也笼罩着一层神秘的色彩和光环,这样,便借助于“圣子”的诞生情境达成了对本部族始祖的神化效果,这种神化效果又是在不事张扬,而又引人遐思的隐喻化叙事情境中实现的,含蓄化地表达了以满族共主布库里雍顺为荣的民族自我认同意识。除满族始祖布库里雍顺诞生神话外,在满族民众中,流传着大量有关努尔哈赤的传说,其中“脚踏七星”“乌鸦救
14、主”“义犬救主”的传说更是家喻户晓、人尽皆知。满族家谱中不a 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中华书局,2010 年,第 15 页。b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下),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 年,第 667-691 页。c 常裕铖、关捷主编:盛京满族家谱精编,北方文艺出版社,2007 年,第 74-87 页。d 李林主编:满族家谱选编,辽宁民族出版社,1988 年,第 118-132 页。e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辽宁民族出版社,2016 年,第 297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5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15、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乏这些传说的带有民族自豪感的文学化叙事。上文所举 佛满洲佟佳氏全谱 和 满族乌喇纳喇氏家谱a中均记述到了有关努尔哈赤的这三则传说,共同表达着对满族共同体“共祖”人物不凡身世及坎坷创业历程的仰慕和服膺,同时也是民族自我认同感的自然体现。上述民族自我认同意识的文学化叙事中实际也蕴含着国家认同意识,体现出“家国一体”的意识倾向。“家国一体 是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也是家国情怀认同的重要基础。孟子所云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将天下、国、家三者融为一体,深刻地诠释了家国一体、家国同构的政治理念。这种 家国一体 的政治观,孕育出 忠孝一体 的价值观
16、,形成了中华民族崇尚家国大义的优良传统。中国共产党提倡爱家爱国相统一,促进了传统家国情怀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主张 爱国惜家,激发人民的国家认同感、使命感与自豪感;协调 小家 与 大家 的关系,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无水大河干 成为社会共识。”b“清朝是由满族统治者建立的王朝,也主要用 中国 一词指称清王朝国家政权和历史上的王朝国家。乾隆皇帝不准人们称清朝国家为 汉,但允许人们称清朝国家为 中国,对 中国 与 汉 的概念进行了明确区分,认为 汉 仅仅是汉民族、汉文化的称谓,而 中国一词作为清朝国家的代名词,则成了多民族国家即 中国(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称谓。因此,中国 与 汉族中国 的概念最终
17、完成了分离,古代的 中国 观念最后走向定型。”c 上述满族家谱神话、传说等文学化叙事的主人公往往都是满族始祖或满族共同体的“共祖”人物,是清王朝创立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奠基者,对这些人物历史行迹及业绩的富有神化色彩的追思叙事也隐含着对清王朝特定历史时段多元一体之中华民族国家实体代表的认同意识。满族家谱所映射的以清王朝为国家实体代表的意识还体现在守土扩疆的一些文学化叙事之中。正白旗满洲沙哈达哈拉罗氏宗谱家史记略 中记述:始祖罗公(讳)催牤牛,(领)治国,本姓老,祖籍长白山三道沟,隶正白旗老文牛录沙哈达哈拉。因世祖之父老伟山西明,从早年跟随罕王用兵开始,历经皇太极,到随龙入关,问鼎中原,统一全中国时止
18、,凡三朝,前后数十年,大小数百战,每阵必与,身先士卒,九死一生,立下汗马功劳,故官封镇国将军。家居京师“玉石胡同”。并蒙圣眷,御赐姓罗,盖取四维二字,为国之本之意,以示殊荣。d再如 瓜尔佳纳音关氏谱书 地名部落移住考 据清代方式济撰,成书于康熙年间的 龙沙纪略 述曰:俄罗斯侵入境内,据雅克萨城,又顺黑龙江而据呼玛尔。康熙二十二年,奉上谕,命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率舟师,由松花江上游,溯黑龙江上游伐之。彼自呼玛尔退保雅克萨城,大兵于瑗珲立城与抗之相拒。康熙二十八年,围雅克萨城,攻之急。彼遣使间道诣阙,吁恳请命,听其解围,听其去,而克萨城,废,西距十余里立界石,瑗珲遂永为重镇。以萨布素为黑龙江将军,从
19、征军士自宁古塔迁妇子家焉。复于墨尔根设参领,卜魁设副都统,分兵协镇。e沙哈达哈拉罗氏先祖从“跟随罕王用兵”,到“问鼎中原,统一全中国”,为清王朝一统江a 常裕铖、那国男主编:盛京满族家谱续编,艺阳出版社有限公司,2015 年,第 48-60 页。b 周显信、袁丽:涵养“家国一体”的情怀,新华日报 2019 年 11 月 19 日,第 11 版。c 赵永春:从多民族视角考察古代“中国”观,中国社会科学报 2021 年 10 月 11 日,第 5 版。d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下),第 718 页。e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下),第 802 页。2 0 2 4 年
20、第1 6 卷 第1 期26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山的建立“立下汗马功劳”;瓜尔佳纳音关氏先祖随宁古塔副都统萨布素将军抵抗俄罗斯入侵者。这些守土扩疆史实的文学化叙事均渗透着特定历史时段和条件下的国家认同意识。二、爱国主义精神的文学化叙事爱国主义体现了人民对祖国的深厚的依恋和挚爱的情感,是世世代代培养起来的民众对自己家园、国度以及民族和文化的归属感、认同感与荣誉感的统一。爱国主义内涵较为广泛,概括起来包括如下方面:热爱祖国的政治及社会各项制度,勇于捍卫祖国的领土;热爱自己的同胞,即爱民情怀;热爱祖国大好河山及灿烂文
21、化等。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相互依存、荣辱与共,和睦地生存于广袤的中华大地,共同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而各民族共同信奉并践行的爱国主义精神成为推动中华民族历经坎坷而持续走向兴盛的巨大精神动力。满族家谱虽是单体民族各家族或部族历史演进实况的叙事形态,但同样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内容,其中的文学化叙事更成为形象展示爱国主义意识和情怀的独特视角。爱国主义精神突出地表现为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和压迫,捍卫国家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历史;突出地表现为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而英勇奋斗的崇高情怀及为国家独立富强而奋斗和献身的精神。满族家谱 富
22、察氏增修支谱溯源纪跋 记述家族先人清末浙江布政使德晓峰行迹:浙滨海招宝山,其要隘也。光绪十年,法人侵我闽疆,扰及两浙,公于招宝山议筑炮台,不惜重款,用麻布沙袋,四面坚护。法人迭次轰击,而炮台不少损,法人转受大创,穷蹙遁去。论者谓定海之捷,赖有炮台,公之力也a。同仇敌忾、抵御外侮,守护祖国领土和大好河山是贯穿中华民族全部历史进程的爱国主义精神的突出体现。上述关于家族先人抗击法国入侵者,创造定海之捷的文学化叙事彰显了守我河山、壮我国威的爱国主义情怀。盛京满族家谱续编 收录的 关姓谱书 系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关向应家族谱书,其中以 关向应将军传略 和 关向应生平大事年表 篇目,向人们形象地展示了关向
23、应由一个满怀爱国激情的青年逐步成长为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重要成员的光辉革命历程。试看关向应生平大事年表 结尾一段文学化叙事:1946 年(44 岁)1月,病情突然转重,连续4天,呕吐不能进食。他对医生说:“告诉我,我还能支持多久?我并不怕,主要是你们要给我一个时间,叫我把事情交代清楚。”翌日,刘少奇和彭德怀受中共中央的委托前去看望,他讲了很多话。5 月底,他的嗓子痛得连一口水都咽不下去,喝一口水都疼,无法讲话,痛得汗珠象涌泉一样往外冒出。肋膜开刀以后,更是痛得睡不着觉,但他始终咬牙忍受,毫无畏惧。他说:“我如果不是共产党员的话,早就会用自杀来结束这种痛苦,但是我还要作最后的挣扎,熬过了这个苦痛,
24、我还要为党工作 10 年到 20 年。”a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第 441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7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7月中旬,病状更加恶化,但直到停止呼吸前5分钟,他还在说:“不要紧,我还会活下去!”7 月21 日22 时,他的心脏终于停止了跳动,终年 44 岁。7 月23 日,遗体安葬于延安飞机场墓地。a这里对关向应临终之前的表现作了特写化的形象描述,我们看到的是一位生命行将结束之时,依然心系民族解放事业的坚定革命者形象,突出了关向应为中华民族解放事业鞠
25、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伟大人格和精神。邓氏四修宗谱 是著名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家族家谱,其中有 抗日民族英雄邓铁梅传略 篇目b,家谱撰写者以生动的文学化笔法刻画了一位胸怀民族大义,在极其艰难困苦条件下,以“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舍生取义的决绝态度誓死捍卫中华民族领土的英雄形象。辽宁岫岩满族正黄旗 白氏宗谱 有 白氏优秀儿女 抗日英雄白承润 篇目c,生动地记述了曾任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的抗日民族英雄白承润烈士在敌强我弱的危难情境中,顽强抗击日本侵略者,直至被敌人抓捕,宁死不屈,献出宝贵生命的爱国主义壮举。再如 满族镶蓝旗常氏三修族谱 之 附录一:人物小传d,记述革命烈士常茂春事迹,反映满族一代有志青年
26、在祖国危难时期不甘心做亡国奴,毅然投身民族解放洪流的爱国情怀。爱民是爱国主义必有的内涵之一,“爱国的范围和所要倾注的对象是相当广泛的,但是,爱国的核心是爱民,因为人民群众是国家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唯一能够兴国、富国、强国的有生力量,是活生生的热爱对象”e。爱民思想贯穿于中华民族全部历史发展进程。古代先哲对仁政爱民问题有反复的申述,诸如“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尚书五子之歌);“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第一);“故善为国者,驭民如父母之爱子,如兄之爱弟。见其饥寒则为之忧,见其劳苦则为之悲。赏罚如加于身,赋
27、敛如取己物,此爱民之道也。”(六韬文韬国务篇);“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程颐 代吕公著应诏上神宗皇帝书)等等。这种传统的民本思想成为爱国主义的重要组成因素,体现在历朝历代忧国忧民者的意识和行动中,在满族家谱中这种爱民情怀体现在同情并解救民众疾苦、秉公执法、友善亲邻等方面。佟氏宗谱 有 佟氏先世传略 篇目,其中有康熙时期家族先人佟国珑小传:公(讳)国珑,字信侯。康熙三十年,由笔帖式授山东文登县知县。县俗愚悍,有劝治宜严峻者。公日:“为政在诚心爱民,兴利除害,化导之而已。严峻,非民之福也!”副将某以匿妓蚀饷,军大噪,夜半斩关出屯东郊。公闻变,单骑往谕,曰:“吾与
28、军民同疾苦,有冤当诉我,何妄动?”为众犹汹汹,公当炮立,曰:“吾不忍见尔曹族诛,先试若炮!”众动色曰:“公廉明,军何敢犯!然事已至此,奈何?”公力保全,究其故得实,缚妓族之。众泣拜而散,副将寻被a 常裕铖、那国男主编:盛京满族家谱续编,第 26 页。b 常裕铖、那国男主编:盛京满族家谱续编,第 322-324 页。c 白氏宗谱第四次修谱理事会主编:白氏宗谱,2012 年,第 444-445 页。d 常裕铖、那国男主编:盛京满族家谱续编,第 308 页。e 王义林:爱国与爱民,长白学刊 1997 年第 3 期,第 54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8Journal of Et
29、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劾去。岁饥,奸民骚动,公历村墟给赈抚,谕捕治凶渠,民赖以安。邑豪宋某以邻妇贷钱不偿息杀之,吏役得赂,皆为豪掩,又以千金赂公。公怒,复验妇有重伤,鞫得其情,置豪于法。邑故濒海,副将林某缚商舶之泊岛屿者数千人,指为寇。公讯释之,别诛真盗四十余人。五十年,擢山西泽州知州。岁祲,发常平仓以贷民,克期输还。无奕,又减耗羡,革陋规,省徭役,平物价,民情大悦。公尝以论事忤太原知府某,某嗾人诬揭之,坐罢任。州民鸣钟鼓罢市,欲诣阙,既而得白,留原任。时平阳民变,巡抚檄公以兵往,公日:“是速乱也。”单骑赴,民皆额首曰:“佟公至,吾属无
30、虑矣!”乃安堵受抚。五十九年,以疾乞免。后以所属高平令亏帑被逮,责偿万金,民感其惠,捐金投州库,代偿其半云。a 这里所记述的佟氏先人为封建社会一介地方官员,撰述者通过人物个性言行的文学化叙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位以民众疾苦为重,勇于将爱国爱民之心化为救国救民之行,而受到民众真心拥戴的历史人物形象。前曾引 富察氏增修支谱溯源纪跋 篇目记述清末家族先人德晓峰抵御外侮的行迹,此篇目还载有德晓峰秉公办案的叙事内容:江西有数县轻生好斗,每有争论,各持刀械,如对敌然,以不胜为耻,虽有死伤不顾也。公任临江府时,峡江县有廖姓与胡姓争山,构讼多年,邑令未能断结。两姓不时械斗,被杀伤者已数十人矣。后复因争树,杀伤四命,
31、大吏批府提讯。公立将树案凶犯讯明,而山案尚无头绪,因履勘山界,将两姓坟茔、树木洞悉无遗,凭公剖断、不终日而两造俱服,各立界石,而争斗之事以息。b家族先人得以顺利断案凭借的是“履勘”和“凭公”。“履勘”才能获得第一手真实的案情材料,这是准确断案的基础。“凭公”才能使断案者排除各种干扰因素,以公平、公正的态度断案,还社会民众一个企求法制公平的愿望。而做到“凭公”,又需要办案者具有清廉、正直的人格。在封建社会形态下,类似的秉公办案至少有助于营造一方之地的社会和谐氛围。辽宁岫岩 洪氏谱书 有 先人典型 篇目,以形象的笔法记载了多位家族先人的历史行迹,其中不乏廉洁奉公的基层官员,例如:洪天魁,充差岫岩州
32、属吏,赤马红缨,办差于孤 山、庄 河 各地(彼时尚未劈县)二十余年,从无苛索之求,以身体魁梧,人均以胖老爷呼之。晚年家居,喜静好善,见路有高低则垫平之,遇有石块则移置之。春秋水洼泥泞,则鸠人修理之,以是人又以善人称之。洪锡顺,字福臻,为山林保长支玄孙,为人豪爽慷慨,重然诺,广交游,喜宾客,孤山、庄河多有知交。初,为岔沟总会首十余年,办事认真,出纳款项丝毫不苟,上下会数十排,无有訾议者。c这里在看似客观的叙事中寄寓了对家族先人所具有的与人为善、友爱他人、重诺守信等人格品质的颂扬之情。爱国主义情愫是在爱国者具体的时空生存环境中生成的。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及灿烂文化首先应体现于对自己家乡及文化的热爱。
33、辽宁开原满族家谱 戴氏族谱 有 开原八景a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下),第 1110 页。b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第 441 页。c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下),第 831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29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篇目,引述于 1857 年 咸丰县志:(1)龙岗北枕:在城北三里许。按辽史,辽太祖征渤海还,于扶余府,见岗有黄龙现,因以名,岗东起塔山,横亘城北.蜿蜒犹龙;西至辽水,拱卫县城,若屏枕然,故曰“龙岗北枕”。(2)清河
34、月夜:在城南里许,按照一统志,源发长白山.由分水岭西流至英额门,北入境环抱县城,色清味美,月印川中、上下一色,故曰“清河夜月”。(3)古塔朝霞:城西南隅崇寿禅寺前有古塔一座,名金佛塔,高20丈,叠级13层耸入云霄。为唐僧洪理所建。每晓日初升,霞光四射,若赤城然,故曰“古塔朝霞”。旧志名“朝霞拥塔”。(4)线河烟柳:城东北隅真武庙前有水一渠.虽旱不涸;泪泪细流.宛若金线。两堤绿柳,一色烟笼,景物怡人,故曰“线河烟柳”。旧志名“金线河湾”。(5)仙石云屏:城东南隅三皇庙内有石一块,古峭玲珑,其白为玉。向无此石,忽于康熙初年,飞来屏列寺中。每当朝夕,为云拥护,故曰“仙石云屏”。旧志名”飞来仙石”。(
35、6)莲渚薰风:在城东南向阳堡之东莲花峰下有莲渚.每当盛夏,荷盖亭亭,无风自扇、若引南薰颇堪避暑。故曰“莲渚薰风”。旧志名“连渚春寒”。(7)榴城簇锦:县东南有一古城,南枕河,北通塞;其山环列为城,其花烂漫似锦,春夏之时,尤为极盛,故曰“榴城簇锦”。(8)松山象笏:在城东南 45 里,沙河发源于此。峭石苍松,秀若天成。旁有一峰,形同象笏,高出云表,热若朝天,故曰“松山象笏”。a对家乡山河景色简洁而生动的散文化的描摹中透露出强烈的以家乡为自豪的主观情感,尤其是“龙岗北枕”“仙石云屏”两组景色,将现实的山水景物与引人遐思的神奇传说融为一体,更烘托强化了家乡山水自然与人文之美兼具的特色。家谱撰写者借他
36、人之笔抒写自身挚爱家乡之情怀。爱国主义对自己家乡及文化的热爱也表现于对家乡一草一木之生存环境的深切爱护。满族家谱 王氏族谱 是原籍山东蓬莱的汉族王氏家族家谱。王氏先人于明末清初迁居关外并受田入册,成为隶属满洲镶红旗的旗民,王氏家谱具有满汉文化兼容的特点。其 世传第三 篇目有如下文学化叙事:一生平斗粟尺帛无私蓄,恒畜蜂二十象窠,必逾三载,方割取一半,常戒鸟錀打围,亟语猎者曰:“比物仅可御盗,勿得妄动,且断一树,杀一兽。不以其时,先民犹恶其不仁,况尔身事农务,乃恣贪口腹,日驱山林可乎!”b此处所记述的家族先人以自身“畜蜂二十象窠,必逾三载,方割取一半”的“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司马光语)的生态维护
37、的躬行事例表达素朴的生态环境保护观,写入家谱以达到警示和教育后人之目的。三、中华文化认同意识的文学化叙事中华文化,亦称为华夏文化,是指以中原文化为基础不断演化、发展而成的中国特有文化,是中国所有民族优秀文化的汇总体。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基础是增强文a 常裕铖、那国男主编:盛京满族家谱续编,第 416-417 页。b 李林主编:满族家谱选编,第 464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30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化认同。中华民族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根本原因在于强烈的文化认同感和
38、文化归属感。增进文化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 年召开的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最重要的就是增强文化认同感,建设我们大中华共有的精神家园,积极培育和发展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由中华文化沉淀、凝练而来,中华文化认同是整合、凝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强大力量,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要影响变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内在机制。”a满族家谱历史叙事本身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而在这种独特的民族文化的文学化叙事形态中又时时可见对以中原文化为基础的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襄平佟氏族谱 之 世系 篇目记述家族先人炳麟:炳麟(字
39、书春,敕授奉直大夫,咸丰六年七月十三日生,民国八年十一月初七日午时卒。传:公幼龄七八时,庭训綦严,以 十三经 不二字单书字块,每日教以数十字,方使嬉戏。九岁就塾,从晓峰董夫子为学八载,所读者 学 庸 论孟 诗 书 易 礼 左传 周官 等书。其行文也,董元烺先生见而惊曰:“天马行空,不羁才也!”公十六,大父命童试。十九,为学使张绩庭宗师青眼,以黉案入泮)。b在此家族先人行迹的文学化叙事中,着力突出先人炳麟刻苦研习儒家传统文化典籍,学有所成,为国效力的事迹。在 襄平佟氏族谱 及其他满族家谱中,类似于炳麟这样苦读儒家及其他中华民族文化典籍而成国家经世之材的人物还有许多,这表明随着清朝大一统政权的建立
40、和发展,满族民众与华夏文化的交流和交往日益密切,其对以汉族为代表的中华传统文化和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之认同感日益加深。金代女真人的姓氏和取名已经受到汉文化影响,元代以后更成为一种流行的趋向,但沿用传统姓氏和姓名依然还是主流,但在清代中期以后发生了新的变化。“满族老姓是在什么时候大规模消失的呢?末代皇帝溥仪在他的 我的前半生 中提到,满族老姓氏在清末时期开始大批消失,即在 1911 年辛亥革命前后。”c姓氏的大批消失便是汉姓的大量兴起之时。汉姓和汉名的兴起固然有辛亥革命带来的被动原因,但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满汉文化融合的历史趋势使然。“女真人在改汉姓之后,还要再取个汉名。他们取汉名则一般用儒家尊崇的信条
41、为名。如:仁、义、道、德、礼、忠、贞、让、恭及敬等。其中尤其以忠、德为多。”d从历史维度考查满族家谱世系图表可以发现,辛亥革命以前,人物称呼大多以满文或满文汉译音标注,且只称名不称姓。辛亥革命后则基本变为姓、名兼具的汉文称呼。而其名字的择取也与上面研究者所谈到的满族姓名汉化特点相吻合。尤其是借鉴于汉族家谱的,带有一定文学化色彩的排行辈字歌诀更突出体现了姓名尊崇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例如关氏家族世系谱 之 排行辈字歌诀 片断:下列五言六韵句,为将来便于起名。兹由玉字起到兴字,每一字下拣编六十字,可以按着(照)字向下顺着排着起每辈 名,如有不足用时,可以因时随便添之,不重复即可。a 崔榕、赵智娜:文
42、化认同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民族学刊 2021 年第 8 期,第 7 页。b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下),第 1193 页。c 李学成、王雁:满族老姓汉化考,满族研究 2013 年第 4 期,第 109 页。d 李学成:女真姓名风俗考,黑龙江民族丛刊 2016 年第 3 期,第 98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31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玉照玉清玉福向下排起清福衡珠玺瑄明文贵祥珂麟生振厚宝骥信成良琮璞崑来璧瑚琏器润堂树楼修栋柱琛玖和瑶璋金治辉华瑞才洪纯瑾芳书田增新富珍珉广山罔朝
43、照朝先朝恩先恩宽善永礼义久兴勤廉让安农品铨科仲武林举忠升凤阁辅弼达元绅阳德恭英烈云章正佐斌贺廷绥吉序谦逊庆同寅一运习为本君阶雨泽臣a该排行辈字歌诀每一辈字均以句式工整、韵脚和谐的五言诗的形式表出,仅就外在形式看,已不失为文采洋溢的诗歌作品,形式本身已显露家谱撰述者对中华古典诗词艺术技巧的认同及吸收和运用。而更为重要的是家谱撰述者对辈分字词的着意选择,“玉”字辈歌诀中大量运用了与“玉”相关的汉字,如珠玺、瑄、珂、琮璞、璧、瑚琏、琛玖、瑶璋、瑞、瑾、珍珉等。儒家历来有“以玉比德”的传统,孔子曰:“夫昔者,君子比德於玉焉:温润而泽,仁也;缜密以栗,知也;廉而不刿,义也;垂之如队,礼也;叩之其声清越以
44、长,其终诎然,乐也;瑕不掩瑜,瑜不掩瑕,忠也;孚尹旁达,信也;气如白虹,天也;精神见于山川,地也;圭璋特达,德也;天下莫不贵者,道也。诗 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故君子贵之也。”b孔子把玉与君子的人格联系起来,玉代表德,德物化为玉。由此可见,家谱撰述者深谙儒家伦理道德之内涵。“朝”字辈歌诀中的宽善、礼义、廉让、举忠、元绅等词语表现儒家理想人格;“廉让安农品”透露出对华夏农耕文化的接受与认同。每一部满族家谱中的汉化姓名排行辈字歌诀都程度不同地蕴含着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中华传统文化意蕴,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意识在此获得了形象而鲜明的文学化呈现。四、结语家谱叙事属于历史叙事范畴,其所记述的人物和事件绝
45、大部分存在于特定民族相对遥远的历史时空情境中,因此不可避免地带有特定民族和时代的状貌和特征。我们所说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也并非形成于一时一地,而是于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由五十六个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逐渐熔铸而成。满族家谱借文学叙事映现的虽然是带有民族性和历史时空感的文化意识和观念,但从其精神内核和实质来看,许多都与当今倡导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符、相通,满族家谱叙事历史性地包蕴和映射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倡扬爱党爱国精神;强化中华文化认同意识;共建民主、公平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组成方面。在当下党和国家大力倡导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背景下,对满族家谱文学化叙事
46、所蕴含的文化意识和观念的阐发研究,有重要的时代性价值和意义。责任编辑:龙泽江 a 何晓芳、张德玉主编:清代满族家谱选辑(上),第 91 页。b 杨天宇:礼记译注(下),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第 1099 页。2 0 2 4 年 第1 6 卷 第1 期153Journal of Ethnic Culture原 生 态 民 族 文 化 学 刊英文摘要We Can Read Genealogy Like This QIAN Hang(1)Abstract:Through the study of the most boring and tedious of personnel informa
47、tion such as the life and death of individuals of the W Clan genealogies in New Territories,Hong Kong,Masahisa Segawa(濑 川 昌 久)has raised some fundamental questions that are close to the level of the program of genealogy:What meaning do people find in recording the contents of their genealogies?What
48、meaning do people find in recording the contents of their genealogies?What is the value of the information that constitutes the content that is consistently recorded on?How do people discover clan from genealogy?He hopes to elucidate the non-obvious consciousness of the subject of genealogical compi
49、lation and the people with whom it is recorded about the passage of time and continuity beyond time by explaining what kind of document genealogy is and what peoples purpose is in recording genealogy.The Japanese anthropologists sense of problem and research method is an important practice of seeing
50、 the reality of the clan from the genealogy and returning genealogical research to the genealogy itself,which deserves great attention from Chinese genealogy readers and researchers.Key words:Genealogy;Continuity;ClanConsolidating the Sense of Community for the Chinese Nation and the Literary Narra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