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市民公园及周边土地整理投资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前言1、建设背景介绍2009年11月,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合肥等市县与皖北三市六县之间开展结对合作工作的通知,确定马鞍山市与宿州市结对合作,两地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宿州市高铁站周边区域合作共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高铁新区)”(以下简称宿马现代产业园)。园区是马鞍山市与宿州市结对合作,实现产业、人才教育、经济开发等城市合作目标的先行试验地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位于宿州市东侧埇桥区蒿沟乡、苗庵乡境内,新汴河两侧,北临宿淮铁路和泗许高速公路,具有区位突出、成本低、资源丰富、“中部崛起战略”与“振兴皖北”政策
2、支持和优势。宿马现代产业园的建设以发展新型工业和承接产业转移为主,目标是建设一个集生产、居住、交通、商贸、物流、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新城,一个与长三角接轨的功能复合化、产业多元化、服务规模化、生态和谐化的高铁新城,一个以产业为支撑,彰显城市门户形象的产业新城。随着宿马现代产业园建设的推进,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以“安全、生态、美观”为目标,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创造良好的景观和生态环境。本项目在注重地块内景观和投资经济性的基础上,经过土地整理后完成规划区交通、水、电等设施配套的接入,完成区内道路、市政管网、道路绿化及土地平整工作。2、承建单位简介安徽宿马中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于 2013年5 月 1
3、5 日成立,公司注册资金叁仟万元人民币,经营范围:市政工程项目投资及商业项目投资,公司住所位于安徽省宿州市宿马现代产业园区管委会院内5号楼。3、项目概况介绍本项目北至宿州大道,南至新汴河大道,西至子贡路,东至经四路地块。总占地面积约为105.26公顷(1578.896亩),主要包括一个占地面积 34.67公顷的公园、五条总长4036米的城市道路、区内场地平整、市政配套工程建设。2013年10月22,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经济发展部以宿妈经发201367号函同意本项目立项。4、项目前期工作情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2年)、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08年1
4、0月),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 1578.896亩,属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U城市基础设施及房地产 14、公园(含动物园、植物园、主题公园)”中“占地面积 10 万平方米以上”需编制报告书的类别。安徽宿马中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委托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对本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委托书见附件1。我公司接受委托后对拟建区域进行现场踏勘,收集相关资料,并在征求了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意见基础上,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的要求,编制完成了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市民公园及周边土地整理投资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审查。5、项目分工与协作在本项目环评报告书编制工作期间,得到
5、了安徽宿马中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以及相关单位及个人的大力支持,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主要参加单位分工如下:(1)评价单位:安徽中环环境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资质证书编号:国环评证乙字第2115号),负责本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编写。(2)建设单位:安徽宿马中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提供工程技术资料,负责公众参与材料的公示与调查等工作。(3)监测单位:宿州市环境保护监测站。6、主要环境问题本次环境影响报告书主要关注以下环境问题: (1)通过对本项目所在地区环境质量现状分析,弄清区域的大气环境、地表水环境、声学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现状,对其进行评价。(2)针对本项目的性质和外环境特征,
6、预测项目建成后周围环境和本项目相互之间影响程度和范围,对本项目环境保护方面的可行性作出结论。(3)通过环境影响评价和对项目拟采取的污染防治措施分析,提出相应的环保对策、措施和建议,最大限度地降低其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充分发挥项目建设所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同时为其环保设计和实施环境管理提供依据。7、报告书主要结论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市民公园及周边土地整理投资开发项目拟建于宿马园区,北至宿州大道,南至新汴河大道,西至子贡路,东至经四路地块。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区域规划要求,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采取的污染治理措施可行可靠,可有效实现污染物达标排放,满足清洁生产的要求,改善了当地的环境质
7、量,周围居民对项目建设持支持态度,污染物排放能满足总量控制要求,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环境、社会和经济效益;因此,从环境角度而言,本项目在拟建地建设是可行的。211 总则1.1 评价目的和原则1.1.1 评价目的1、通过对相关规划、条例和法律文件的深入分析,对项目的合规性进行分析。2、根据项目施工方案、建设内容、工程运行等,分析施工期和运行期可能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的环境影响(污染和非污染),分析是否存在潜在的重大不利环境影响,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建设的环境可行性。3、提出环境保护与恢复、环境管理监控、环境影响减缓措施和替代方案,为优化工程设计和行政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也为项目环境监督管理提供依据。1
8、.1.2 评价原则突出当地环境特征,遵循整体性、区域性、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原则;遵循环境效益为基础的三个效益统一的原则;遵循可持续发展和循环经济的原则。力求做到:(1)现状调查要有针对性:针对拟建项目的项目特征、排污特征和周围地区的环境特征,合理确定评价区域、评价因子、评价范围,突出重点,抓住危害环境的主要因素。(2)污染源调查与源强核算力求符合实际并体现出拟建项目的特点。(3)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方法可行,结果可信,能真正起到“防患于未然”、保护环境的作用。(4)坚持“污染物总量控制”、“达标排放”等国家环境保护的政策法规。(5)污染防治措施,环境保护对策方案具体,具有可操作性。(6)实用性。评
9、价工作的各研究工作成果要确实做到:为主管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为项目引进提供环保指引;为环境管理提供科学数据和可行方案。1.2 编制依据1.2.1 相关法律、法规、条例和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年12月26日起施行);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年9月1日起施行);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3年1月1日起施行);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08年6月1日起施行);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00年9月1日起施行);6、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起施行)7、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9年1月1日起施行)8、中华人
10、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10月1日起施行)9、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4月1日起施行)10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起施行);11、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起施行);12、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1998年11月29日起实施);1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 第2号 2008年10月1日实施);14、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628号,2006年3月18日起施行);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
11、年本)修正(2013年2月16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第21号令);16、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务院国发200539号,2005年12月3日起施行);17、国务院国发199631号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18、关于加强城市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环办200870号;19、限制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和 禁止用地项目目录(2012年本),2012年5月23日;1.2.2 地方法规1、安徽省环境保护条例(安徽省环境保护厅、安徽省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2010.11.1)2、安徽省环境保护局环监(2002)46号文:关于进一步提高环境影响评价质量的若干意见,
12、2002.4.10;3、安徽省环保局文件环评2008118号文印发安徽省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审批权限规定的通知(2008.7.15);4、安徽省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安徽省水利厅、安徽省环境保护局,2003年10月);5、安徽省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2006年6月29日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通过);6、宿州市市区环境功能区划分及控制措施规定(1999);7、宿州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处置管理暂行办法(2011年12月8日,市人民政府第33次常务会议通过)。1.2.3 区域总体规划与计划1、安徽省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2、安徽省工业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3、安
13、徽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安徽省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2004年1月;4、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5、沿淮城市群规划(20062020);6、宿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7、宿州市埇桥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8、安徽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合肥等市县与皖北三市六县之间开展结对合作工作的通知)(2009.11);9、宿州生态市建设总体规划(2004-2020年);10、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2-2030年);1.2.4 技术规范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总纲(HJ2.1-201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大气
14、环境(HJ2.2-2008);3、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面水环境(HJ/T2.3-1993);4、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 610-2011);5、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声环境(HJ2.4-2009);6、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 7、城市区域环境噪声适用区划分技术规范(GB/T 15190-94);8、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编制规范化的规定(试行),安徽省环保局,环评2006113号,2006.6.6;9、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编制要求(环境保护部,2012第51号);10、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环发200628号);11、安徽
15、省环保厅关于加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及环保竣工验收公众参与工作的通知,皖环发201391 号,2013.10.18。1.2.5 项目委托文件及相关材料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2、环评标准确认函,宿州市环境保护局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分局,宿马环建函201307号;3、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宿州高铁新区)总体规划;4、宿州市宿马园区市民公园景观规划设计;5、本项目的其它资料。1.3 评价标准根据环境功能区划和“宿州市环境保护局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分局关于市民公园及周边土地整理投资开发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执行标准的函”,本次评价执行以下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物排放标准。1.3.1 环境质量标准1.3.
16、1.1 地表水根据宿州市环境保护局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分局项目标准确认函,项目所在区域新河水环境质量执行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IV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31。项目景观用水执行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C类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32。表 1.3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一览表序号项 目浓度限值单位标准来源1pH值69-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中IV类标准2溶解氧3mg/L3化学需氧量(CODCr)30mg/L4生化需氧量(BOD5)3mg/L5石油类0.5mg/L6总磷0.3mg/L7氨氮1.5mg/L8粪大肠菌群20000个/L 表
17、1.32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一览表序号项 目浓度限值单位标准来源1pH值6.58.5-景观娱乐用水水质标准(GB12941-91)C类标准2溶解氧3mg/L3生化需氧量(BOD5)8mg/L4总磷0.05mg/L5氨氮0.5mg/L1.3.1.2 环境空气本项目属二类环境空气质量功能区,应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具体标准值见表 1.33。表 1.33环境空气标准值污染物名称取值时间二级标准(g/m3)二氧化硫SO2年平均6024小时平均150总悬浮颗粒物TSP年平均20024小时平均300颗粒物PM10年平均7024小时平均150颗粒物PM2.5年平均3524小
18、时平均75二氧化氮NO2年平均4024小时平均801.3.1.3 声环境项目区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其中道路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表 1.34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单位:dB(A)类别适用区域昼间夜间2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 住宅安静的区域60504a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城市快速路、城市主干道、城市次干道、城市轨道交通(地面段)、内河航道两侧区域70551.3.2 污染物排放标准1.3.2.1 污水本项目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达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19、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及汴北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纳入汴北污水处理厂处理。表 1.35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一览表 单位:mg/L(pH无量纲)污染物汴北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三级标准本次评价执行标准pH6-96-96-9COD420500420BOD180300180氨氮3030SS200400200TN4040TP551.3.2.2 废气施工期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二级标准以及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运营期公共厕所排放恶臭、氨、硫化氢执行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GB/T17217-1998)。表 1.36施工期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污染物
20、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监控点浓度(mg/m3)颗粒物无组织排放源上风向设参照点,下风向设监控点5.0(监控点与参照点浓度差值)表 1.37城市公共厕所卫生标准值指标水冲式公共厕所类型一类二类三类臭味强度,级123氨,mg/m30.31.03.0硫化氢,mg/m30.010.010.011.3.2.3 噪声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2011);本项目营运期产生的社会活动噪声执行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2类、4类标准。详见下表。表 1.38 噪声排放标准摘录项目时段昼间夜间单位标准噪声(等效连续A声级)运营期6050dB(A)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
21、放标准(GB22337-2008)2类标准7055dB(A)(GB22337-2008)4类标准施工期7055dB(A)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1.3.3 控制污染与环境保护目标 1.3.3.1 控制污染目标(1)水环境工程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保护项目附近的水环境不因项目的建设造成明显不利的影响,保护目标是保护项目所在地地表水环境质量不下降。(2)环境空气保护评价区内的环境空气质量达到该区的环境空气功能区划要求。(3)声环境确保建设项目在建设期间和建成后其周围的居住区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生活环境,保护评价区内声环境符合该区的声环境功能标准。(4)固体废物控制施工期建
22、筑垃圾和营运期生活垃圾的排放量,提出污染防治措施和综合利用途径,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1.3.3.2 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周围的环境敏感点及其与本项目的位置相对关系见表 1.39。其敏感点分布图详见下Error! Reference source not found.。表 1.39环境保护目标和相对位置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保护级别与项目位置地表水新河GB38382002中的类北200m景观水体(GB12941-91)C类标准区内地下水区域地下水GB/T1484893中类区域内大气环境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一期安置区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类区东北1500m、9716 人宿马现代产业园区二期安
23、置区东500m,4000人松林孜(拟拆迁)西 50m,200人小吴家西北700m,140人孙家西1100m,80人宿州北大附属实验学校西50m,35班,3000人声环境场界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4a类/宿州北大附属实验学校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西50m,35班,3000人固体废物周围人群及环境固体废物的生成量达到最小化,减量化及资源化/1.4 评价工作等级根据建设项目的工程内容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状况,结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2.1-2011、HJ2.2-2008、HJ/T2.3-1993、HJ2.4-2009、HJ 610-2011、HJ
24、19-2011),确定工作级别和评价范围如下:1.4.1 施工期(1)地表水:施工期废水有施工设备及器具的冲洗废水,冲洗废水经沉淀后用于场地洒水,施工队伍和管理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污水进入市政污水集污管网送至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高铁新城)北部污水处理厂(汴北污水处理厂)处理。由于施工期能做到达标排放,且污染物的产生随着施工结束而停止,所以施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三级。(2)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地下水环境(HJ610-2011),本项目为I类项目,所在地区包气带防污性能中等、含水层易被污染、属于不敏感地区,污水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排水量较小,因此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3
25、)大气:项目施工期大气污染主要为扬尘污染,施工期相对较短,所以施工期不设大气评价等级,只进行污染源分析和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大气评价范围以项目建设地为中心,常年主导风ENE为长轴的55km2矩形区域。(4)噪声:根据导则对于评价等级划分的规定,考虑本项目噪声污染主要来自于施工期机械噪声,影响范围较小,持续时间较短,施工期声环境评价等级为二级。施工期噪声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边界外200米。(5)生态环境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 生态影响(HJ 19-2011)中的有关规定,根据工程特点以及所在区域环境状况,据初步调查,工程范围内暂未发现有珍稀濒危物种,为一般区域,占地面积约为1578.896亩,影响
26、范围小于2km2,且项目所在区域不属于生态敏感区,生态影响评价等级定为三级。1.4.2 营运期(1)地表水环境根据初步工程分析结果,本项目排放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污水排放量1000m3/d,主要污染物为CODcr、SS、氨氮等,污染物成分简单,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三级标准及污水处理厂接管标准,排入市政污水管道后,纳入汴北污水处理厂。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1993),本项目水环境评价等级为三级从简,简要说明所排放的污染物类型和数量、给排水状况、排水去向等,并进行一些简单的环境影响分析。(2)地下水: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
27、J610-2011),本项目属于I类建设项目,对照“表6 I类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分级”,本项目场地包气带防污性能为“中”,含水层易污染特征为“易”、地下水环境敏感程度为“不敏感”、污水排放量为“小”、水质复杂程度为“简单”,因此,地下水评价等级为三级。(3)环境空气本项目排放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为配套公共厕所废气及机动车尾气。污染因子较为简单,而且地势平坦。按照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原则,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等级确定为三级。根据导则要求,可不做大气影响预测,本环评仅对大气环境影响进行定性分析。(4)声环境本项目所在地声环境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4a标准,为非生产
28、性项目建设,主要声源区域内社会活动及交通噪声。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有关规定和要求,建设项目所处的声功能区为2类、4a类区,项目建成后噪声级增加很小,受影响人口变化不大,确定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等级为二级。1.5 评价范围本项目的评价范围包括:(1)水环境评价范围:按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面水环境)(HJ/T2.3-93)中的有关规定,本项目水环境评价范围为污水处理厂排污口上游500m至下游1500m共2km河段。(2)环境空气评价范围:本项目环境空气现状评价范围为项目选址所在地主导风向为主轴,边长为5km的矩形范围内,总面积为25km2的区域作为环境空气评
29、价范围。(3)声环境评价范围:拟建项目边界外200m范围以内为声环境评价范围。(4)生态环境:本项目陆域植物生态评价范围为拟建项目地块外延200m。 1.6 评价因子根据项目的排污特征和环境要求,对其评价因子作如下筛选(见表 1.61)。表 1.61 环境因子识别工程阶段工程影响因子大气环境水环境声环境固体废物生态环境施工期场地平整、开挖及道路工程等营运期景观、娱乐等注:轻微影响; 有影响。1.6.1 施工期选取扬尘、施工垃圾、废水和噪声、生态等作为评价因子。1.6.2 运营期根据拟建项目特征,确定如下主要评价因子:1、大气环境评价因子根据本项目内部功能布局,项目建成后对环境空气质量可能会造成
30、影响的污染主要来自机动车尾气及公共厕所废气。现状评价因子:NO2、SO2、PM10。预测因子:不进行预测,作大气环境影响定性分析。2、水环境评价因子现状评价因子:水温、pH、DO、CODcr、BOD5、氨氮、总磷。预测评价因子:不进行预测,作水环境影响定性分析。3、声环境评价因子:声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等效连续A声级噪声LeqdB(A)。4、生态评价因子生态环境现状及预测评价因子:生物多样性、水土流失等。1.7 评价工作程序本项目环境影响评价采用的工作程序见图1.10-1。图 1.71评价工作程序2 项目概况及工程分析2.1 建设项目概况(1)项目名称: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市民公园及周边
31、土地整理投资开发项目(2)项目性质:新建(3)建设单位:安徽宿马中宇建设投资有限公司(4)建设地点:本项目位于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北至宿州大道,南至新汴河大道,西至子贡路,东至经四路地块。(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5)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投资总额34700 万元,其中环境保护投资640万元(含水土保持投资542万元),占总投资的1.8% 。(6)建设周期: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2年内完成。(7)建设内容:本项目总占地面积约为105.26公顷(1578.896亩),主要包括一个占地面积 34.67公顷的公园、五条总长4036米的城市道路、区内场地平整、市政配套工程建设,使项目达到
32、红线外“七通一平”。 项目主要用地指标见表 2.11,项目总平面图见图 2.11。表 2.11公园主要用地指标一览表类 型面 积(公顷)比 例 %道路广场铺装5.6816.38水 系3.139.03绿化及其他25.8674.59总面积34.67100图 2.11 项目总平面图2.2 项目由来市委、市政府正本着将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为“体现宿州市经济特征的现代工业区、富有传统特色又鲜明时代气息的都市休闲旅游区、人居环境一流的文明区”,即将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建设成为“现代、绿色、文明”的新市区而努力。依据宿州马鞍山经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本项目用地规划以绿地公园、居住用地为主,另有配套商业金融和学校
33、用地以及代征用地,主要进行住宅和商业金融项目建设,以满足宿马现代产业园区地区环境改善及居民生产生活质量提高的需求。项目的建设,打破了交通瓶颈的制约,完善了宿州市城市整体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将带来清新整洁的城市环境、优良的投资和服务环境,成为开发项目引进、招商引资的重要砝码,对实施产业结构调整,有效地承接产业转移、拉动内需、提升地区综合竞争实力、改善投资软环境、拉动就业、应对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意义重大。本项目位于宿州市周边,是未来城市经济活动的中心地带,是宿州市科技创新的窗口地段,是展示宿州市城市建设风貌的重要场所。因此,项目的实施,顺应了宿州市城市发展战略的需要。2.3 市民公园城市公园是
34、城市开放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也经常是城市设计的重要内容。城市公园是城市文明和繁荣的象征,一个功能齐全而独具特色的休闲文化公园可以反映一个城市的文明进步水平和对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城市公园是城市建设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基础设施,很多情况下甚至会以城市公园数量的多少来作为该城市生态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指标。2.3.1 设计目标1、重塑原生地貌,林木繁茂,大绿为主,发挥中心城区重要的生态改善作用;突出城市标志景观,形成东西、南北轴线视觉焦点,一统全局;2、开敞的中心河面,是城市中心最疏朗开放空间,闹市中的一方净土,城市因此而宁静、心情因此而豁达;“观水、闻水、触水”为主题,形成湖面动水、静水、中
35、心水景的丰富变化,使水面充满生气,成为城市特色景观。3、以主题广场为中心,沿纬四路展开,形成城市公共活动场地,林荫下,提供多种活动可能和情趣空间,是市民交流聚会的场所,发挥“城市客厅”的作用。景观中溶入地域文化特色,力求别致、鲜明,寓教于乐突出公园景观的个性。2.3.1.1 布局结构一、一条主轴:南北向景观轴,与城市主轴线融合;依次串联了河流、城市广场等景观元素,通过城市标志景观、大型水景(喷泉)、系列特色雕塑等,将公园景观要素进行有序布置,成为城市轴线中极具代表性的绿色段落。二、三个景观区:1、休闲景观区:(1)阳光、草地、云朵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风景画。景区位于场地的西侧,利用坡度舒缓的特点,
36、对地域文化风情的一种追思。景观设计利用植物围合出不同的空间形态,营造大的林荫草坪空间,便捷的网状园路让人们更好的体验风景之旅,同时结合功能趣味场地,如儿童游戏场、休息亭廊等,侧重为儿童以及老年人提供一处休闲娱乐的活动场所。享受惬意的城市生活。沿经四路一侧设置一处人行及车行的入口,入口广场以绿色的抽象雕塑结合弧形的石墙形式,展示绿色生态的公园主题,作为该区域的起点,体现公园的设计理念,并通过本区内主园路满足交通功能需要。半圆形道路形成连接南北两向的通道,两侧结合地方民俗雕塑小品,健身的同时感观地域文化,并与广场从形式到内容紧密地联系起来。入口景观设计结合新汴河大道的景观设计,利用铺装小空间与雕塑
37、景墙的结合,使其成为街道景观的一部分,做到二者的融合与兼顾。(2)园区的中部,从北侧主要入口主题广场,沿景观步道到达主题广场,景观上延续了城市的轴线,也成为了全园的景观高潮点。围绕景观的周围,设计附属的景观广场,水池涌泉,并与东侧的健身步道联系在一起,构成了对新城的一种展望、一种骄傲的抒怀。2、植物展示区,及植物识别与科普为一体,放养鱼类;通过栈道人们可以进入水中,亲近自然,体验景观的别样情趣。南侧以“文化广场”为中心,形成以儒家文化为内容的特色广场,使整个区域充满浓郁的文化气氛。3、城市广场区:以大面积铺装为主,台地式广场,体现了广场的地域特点,记录着宿马新城的点滴变化,强势的发展趋势;广场
38、的东西两侧分别设置为休息空间,结合旱喷泉,增加空间的趣味性与参与性。市民可在广场上聚会,欢庆、表演等活动。广场两侧,设计为市民戏水区,浅水池中放置自然石,构建人与水亲密接触的互动场所。沿河道设计若干亲水广场,市民可以走入水中,体验戏水的乐趣;水中近岸处放置自然石,形成自然滩涂景观。中心广场以电子显示屏雕塑为中心,每天显示不同的经济发展数据,让人们感受到新区的蓬勃发展。2.3.1.2 竖向设计水体及周边部分:根据周边设计标高以及城市道路设计标高,水面与南侧及西侧道路有将近3米的高差,通过坡降以及台地处理,达到景观要求。如与现状不符,测量后再做调整。市民公园水体深度控制在0.3-1.5米范围内。2
39、.3.1.3 交通规划公园南北侧各设置主要标志入口,东西各设一处小型入口,重点打造结南侧入口,临街广场与园路结合,北部设计一条可以到达山顶的车型通道,方便山顶的消防与给养。并在每个入口考虑无障碍设施设计。公园道路分为四种类型:车行通道4米宽;主要人行通道3-4米宽;登山步道3米宽;次要人行通道1.5-2.0米宽。2.3.1.4 种植规划植物栽植的构思安排,兼具意境及休闲内涵,以本土植物栽种为基础,取其合适的气质来配合环境造景。以丰富的植物栽植贯穿全区各个景观点,体现四季景观,烘托主入口气氛。通过植物景观的组织,体现城市文化与植物景观艺术的完美结合。步道两侧多以宿根花卉为主,入口广场与主体广场强
40、调规则式乔木种植;营造出浪漫、明亮开敞的环境氛围。主要树种:杨树、柳树、龙爪槐、国槐、山桃、丁香、柽柳、四季玫瑰、紫花醉鱼木、桧柏、合欢、榆叶梅、太平花、多花连翘、紫花苜蓿、马蔺等。自然散植的方式大面积种植高大乔木,以自然森林的植物搭配为蓝本;强调常绿植物与落叶植物的合理间植,乔木与灌木的组群搭配,大量运用地被植物,形成绿树林荫、四季兼顾、野趣横生的环境。市民公园地块规划图详见图 2.31;市民公园总平面布置见图 2.33;市民公园分区功能见图 2.34;本项目景观区都应相应的设置一定数量的厕所及垃圾箱,见图 2.35。图 2.31 市民公园地块规划图2.3.1.5 水资源来源分析本项目公园内
41、的生态水景水资源主要是来自汴河及收集的雨水。在汴河北岸设有泵站并敷设暗管,汴河水通过泵站提升至公园生态水景流入新河。本项目公园水系水面面积44186平方米,平均水深1.5m。公园的库容为66279 m3,每天的需水量是1.8万m3/d。配套扬水泵站配水泵(WQ-45-15-3)通过水位浮标自动控制开关。向公园水景间歇式配水,河水经配水泵提升后均匀喷射到滤床表面,自重渗透人滤床。滤床出水经地埋式管道排人景观水体,实现其补水要求。2.3.1.6 主要工程量表表 2.31市民公园项目主要工程量表序号分项工程名称单位工程量1道路广场铺装平方米520002木铺地平方米30003运动场地平方米90004停
42、车场平方米162695景观亭个106桥个117绿化莆木及种植平方米1981738公建管理房平方米30009土方(平均挖深1.5米)立方米7000010雕塑小品组3011点缀景观石吨40012独立景观石组1013土工布平方米58000宿州马鞍山现代产业园区市民公园及周边土地整理投资开发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图 2.32生态水景水资源图图 2.33 市民公园总平面布置图115 图 2.34市民公园功能分区图图 2.35 市民公园公共设施规划图2.3.2 道路工程2.3.2.1 平面设计1、设计原则按照宿马园区总体规划路网布设,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的要求设置平曲线,使线形在满足规范的前提下加以优化,道路
43、宽度按照规划宽度实现,局部路段根据道路建设条件对道路中心线进行优化设计。平面线形设计时,在一般较为顺直的路段,尽可能采用较高的指标进行调整,以求良好行驶条件;在较困难路段,应充分利用规范允许的曲线组合。道路平面设计应根据道路等级合理地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物出入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充分考虑道路空间线形的特点,平面线形与纵断面线形的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两种线形的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道路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2、主要控制因素园区总体规划:主要依据概念性规划,综合现状用地,在满足路网密度要求等规范的
44、前提下进行平面线形设计;沿线村庄分布情况:道路走向尽量避让较大范围的村庄用地;较难拆除的构筑物等:主要为高压杆线、祠堂等;自然水系的流向:尽量避免与水系较小角度的交叉,以便于建设沟通桥涵。3、平面设计平面总图方案:平面总图方案由路段平面设计、交叉口平面设计、公交车站设计、主辅道出入口以及相关附属物的设置等综合确定。正常路段平面:主要依据横断面布置,合理划分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单位出入口布设:沿线单位开口一律实行右出右进的管理措施,机动车须从辅道绕行至下游交叉口处调头。掉头车道布设:根据路网规划,掉头车道一般布置在交叉口处。交叉口平面方案:主要依据交通量预测,对交叉口通行能力计算后,对
45、交叉口主车道及辅道进出口进行增扩车道设计,压缩直行车道宽度,并拓宽红线宽度。本项目交口出口端与公交车站一体化设计,即在交口出口端增设一条车道,为公交车辆专用,同时保证直行车道数不变。项目交通规划及停车场分布图见图 2.36。图 2.36道路交通及停车场规划图2.3.2.2 横断面设计一、设计原则1、横断面设计应在城市规划的红线范围内进行,横断面型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等级、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内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人行交通的安全通畅。2、结合规划,并综合考虑拆迁、交通、运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