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500996 上传时间:2023-10-21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8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题(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辽宁省朝阳市2021年中考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满分2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亘古(gng) 襁褓(qing) 粗犷(gung) 美不胜收(shng)B. 炽热(ch) 抖擞(su) 字帖(ti) 面面相觑(q)C. 晌午(shng) 蓦然(m) 苍劲(jng) 弄巧成拙(zhu)D. 哽咽(y) 尴尬(gn) 辐射(f) 气冲斗牛(du)【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亘古(gng)(gn);C蓦然(m)(m);D.气冲斗牛(du)(du);故选B。2.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劫难 惊骇 燥热 维妙维肖B. 亢奋 懈怠 馈赠

2、孜孜不倦C. 嫉妒 剽悍 歼灭 一泄千里D. 脏款 罕见 侥幸 黯然失色【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维妙维肖惟妙惟肖;C.一泄千里一泻千里;D.脏款赃款;故选B。3. 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_哪一个时代,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_社会前行的强大力量。期盼“崇尚英雄”_,光荣永远_,英雄永不独行。A. 尽管 勉励 蔚为大观 传递B. 无论 激励 蔚然成风 传承C. 尽管 激励 蔚为大观 传递D. 无论 勉励 蔚然成风 传承【答案】B【解析】【详解】此题考查选词填空。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

3、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根据“英雄的事迹和精神都是”中的“都”可知第一个横线应填写“无论”,构成“无论都”的条件关系的关联词,故排除A、C两项。再分析B、D两项,可知确定第二个横线上应填写“激励”还是“勉励”即可解答。“激励”着重指激发情而使受鼓励,“勉励”着重于督促、劝勉而使受鼓励。根据句意可知第二个横线填写“激励”较恰当。故排除D选项。因此应选B。点睛:选词填空首先要明确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然后再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可以从使用范围和语意侧重点角度来辨析。要培养自己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就要重视日常积累,要在平时的阅读中认真体会词语的含义、用法及表达作用,掌握词语的规范用法。4.

4、 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钟南山,新型冠状病毒面前的逆行者。您战斗在抗击恶魔的最前沿,您比谁都清楚病毒的狡猾与凶残,您随时都有被击倒的风险,但您无所畏惧。您让死神闻风丧胆,您让病毒纷纷逃窜。您是真正的勇士!A. “在”和“最”都是副词。B. “抗击恶魔”和“纷纷逃窜”都是动宾短语。C. “您战斗在抗击恶魔的最前沿”中的“抗击”是谓语。D. “您随时都有被击倒的风险,但您无所畏惧。”这一句是转折关系复句。【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在”是介词; B. “纷纷逃窜”是偏正短语; C. “战斗”是谓语;故选D。5.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如今初中生近视情况日益严

5、重,是由于过度看手机的原因造成的。B. 为了预防青少年近视的发生,我们要对其进行合理治疗,正确诊断。C. 通过开展诗词诵读活动,使我们的阅读习惯得到了培养。D. 一篇文章的好坏,不在于辞藻的华丽与否,而在于它是否有思想,有温度。【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句式杂糅,可删去“由于”和“的原因”;B语序不当,把“合理治疗”与“正确诊断”位置互换;C.缺少主语,去年“通过”或“使”;故选D。6. 下列作家、作品及文化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湖心亭看雪张岱明末清初陶庵梦忆B. 行路难李白唐代青莲居士C. 桃花源记柳宗元唐代“唐宋八大家”之一D.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北宋东坡居士【答案】C

6、【解析】【分析】【详解】C.桃花源记是晋代陶渊明的作品,应该把桃花源记改为小石潭记。故选C。7. 下列有关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朝花夕拾以舒缓的文字描述往事,又不时夹杂着有趣的议论或犀利的批判。如二十四孝图,写“我”儿时就不喜欢“老菜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B. 骆驼祥子小说的结尾,祥子放弃了自己的理想,从一个诚实可爱的青年变成了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C. 水浒传中智取生辰纲的关键在于下蒙汗药的时间和方式,宋江等好汉诱使杨志上钩而全然不露痕迹,体现了宋江的足智多谋。D.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最大成功之处就在于塑造了保尔柯察金这一无产阶级英雄形象。他在朱赫来的影

7、响下逐步走上了革命道路。【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C.水浒传中宋江没有参与智取生辰纲,主要是吴用、晁盖等人,体现了吴用的足智多谋;故选C。8. 下列对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过零丁洋文天祥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A. 首联记述作者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度过四年。B. 颔联运用了对偶和比喻的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C. 颈联巧用地名,写出了旧日的惶恐与今日的伶仃之感,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D. 尾联由悲而壮

8、,由扬而郁,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D.有误,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诗句,慷慨激昂、掷地有声,以磅礴的气势、高亢的语调显示了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因此“由悲而壮,由扬而郁”错误。故选D。9. 古诗文名句默写。(1)无可奈何花落去,_。(晏殊浣溪沙)(2)但愿人长久,_。(苏轼水调歌头)(3)_,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4)安得广厦千万间,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5)_,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6)若夫日出而林霏开,_(欧阳修醉翁

9、亭记)(7)_,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无题)(8)“肝胆之父”吴孟超,医者仁心,心存大爱,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了医学事业。诗句“_,_”赞美了吴老无私奉献的品质。(龚自珍己亥杂诗)【答案】 . 似曾相识燕归来 . 千里共婵娟 . 何当共剪西窗烛 .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 沉舟侧畔千帆过 . 云归而岩穴暝 . 晓镜但愁云鬓改 . 落红不是无情物 . 化作春泥更护花【解析】【分析】【详解】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燕、婵娟、剪、庇、俱、畔、暝、晓、鬓”等字词容易写错。二、阅读。(满分

10、45分)10.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问题。陋室铭刘禹锡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惟吾德馨 馨:无案牍之劳形 形:(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之”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 吾妻之美我者 渔人甚异之B. 何陋之有 马之千里者C.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小大之狱D. 公将鼓之 宴酣之乐(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4)本文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中你能看出“君子”应具备

11、怎样的情操?【答案】(1)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形体、躯体。 (2)C (3)苔藓碧绿,长到阶上;草色青葱,映入帘里。 (4)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含义的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即可。句意为: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馨: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句意为: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形:形体、躯体。【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A.用于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见到的景象;B.宾语前置的标志/定语后置的标志;C.结构助词,的/结构助词,的;D.语气助词,无义/

12、结构助词,的;故选C。【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句中重点词:上,长到;入,映入。【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结合文章内容理解主题的能力。通过分析可知,文章表现了美好的君子形象。从“惟吾德馨”“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能看出“君子”应具有的情操是:安贫乐道的生活态度和高洁傲岸的道德情操。【点睛】【参考译文】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出名。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显得有了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长到台阶上的苔痕颜色碧绿

13、;草色青葱,映入帘中。到这里谈笑的都是知识渊博的大学者,交往的没有知识浅薄的人,可以弹奏不加装饰的古琴,阅读佛经。没有奏乐的声音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使身体劳累。南阳有诸葛亮的草庐,西蜀有扬子云的亭子。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11. 阅读下面课外文言文,完成问题。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节选自古文观止)【注】佚之狐:郑大夫。郑伯:郑文公。烛之武:郑大夫。(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师必退 师:许之 许:(2)请用“/”给下

14、面语句断句(断两处)。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句子。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4)读这段文字,你觉得郑文公是一个怎样的人?【答案】(1)军队 答应 (2)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3)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 (4)郑文公是一个勇于自责、从谏如流的人。【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能力。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师:军队;(2)句意: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许:答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

15、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本题可根据句意来句读。句意是: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据此,正确的句读应是: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能力。解答时一定要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然(然而),亡(灭亡),子(您),亦(也),利(益处,好处)”是句中重点词,注意根据语境确定词义。【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分

16、析人物形象的能力。要结合具体的内容进行分析。从“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公从之”可知,郑文公从谏如流。从“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可知, 郑文公勇于自责。【点睛】参考译文:佚之狐对郑文公说:“国家危险了,假如派烛之武去见秦穆公,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郑文公同意了。烛之武推辞说:“我壮年的时候,尚且不如别人;现在老了,也不能有什么作为了。”郑文公说:“我没有及早重用您,现在由于情况危急因而求您,这是我的过错。然而郑国灭亡了,对您也不利啊!”烛之武就答应了这件事。12.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底气是什么?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a.人体的呼吸量:底气不足,爬到第三层就

17、气喘了。B.指气力或劲头:看到新一代的成长,教师们干工作的底气更足了。C.指信心和勇气:工作没干好,说话底气不足了。人无底气不硬,心力强盛则兴。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人固如此,家国亦然。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孔孟老庄、程朱陆王等思想巨擘,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刚健坚韧的民族精神,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党和人民在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80多年的奋斗史,建党100年的发展史,犹如黄钟大吕,荡激着每个中国人的精气神。民心民意撑起

18、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人民是党执政的最深厚基础和最大底气。1964年,石油工业部在关于大庆石油会战的报告中说道:“民气主要是指民族的自尊心和自强心。一个国家有了民气,就能傲视和排除多重困难,不屈服于来自各方面的压力,自力更生,奋发图强,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一百年来,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不懈奋斗,砸烂旧世界,发展新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才走完的发展道路。当今中国,民气高涨、民心凝聚,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经济科技国防、工农业生产成就无不辉煌。团结一心,汇聚亿万人民的强大合力,正是我们闯关夺隘、勇毅前行的最可靠动能。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

19、车。这座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历经6年筹备、9年施工,数万名建设者披荆斩棘,创造了世界桥梁史上的奇迹。2020年,我国经济总量突破100万亿元,人均GDP连续两年超过1万美元,创造了疫情、走向繁荣的经济奇迹;832个贫困县全摘帽,一举取得脱贫攻坚全面胜利,书写了世界减贫史奇迹;飞天、揽月、探海、5G、高铁,航天处于世界领先位置,实现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领跑”的演变。这一个又一个奇迹都是在党的全面领导下,全国人民勤力同心,奋勇拼搏创造出来的。展望中华大地,“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中国人,有实力有资格有底气平视世界,充满自信地昂首阔步、奋力前行。“自

20、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对于一个国家和民族而言,底气是意志品质的鲜亮底色,是厚积薄发的精神内涵,是攻坚克难的硬气勇气。我们要继续增强信心、保持定力、坚定底气,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情,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创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的伟大奇迹。(摘2021年5月1日中国纪检监察报,有改动)(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选文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3)选文第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4)选文是从哪几方面论述中心论点的?【答案】(1)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 (2)解释了“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对“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的回答。 (3)举例论证,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国

21、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的观点。 (4)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概括中心论点的能力。中心论点是作者主要表达的观点,一般出现在文章标题、开头、结尾,是个判断句。结合文章标题“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并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可知,本文是论述涵养底气的,故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涵养胸有成竹的底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分析句段作用的能力。第段“底气是什么”“底气是一种内生的巨大力量,不忧不惧的态度、有数有谱的气势,体现的是实力与自信”,解释了“底气”的含义。“我们的国家是最有底气的。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

22、呢”,用问句引发读者思考,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的分析与论述。【小问3详解】本题考查辨析论证方法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从“2018年10月,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可知,这是列举港珠澳大桥建成通车的例子,属于举例论证;结合本段中心句“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可知,举例论证充分有力地证明了“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这一观点。【小问4详解】本题考查理解内容的能力。文章第段解释了“底气”的含义,引出下文对“我们的底气来自哪里呢”的分析与论述;然后-段从段首中心句可知,分别从“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优秀文化,让我们充满底气”“民心民意撑起中国奋发向前的底气”“国力国运托起中国底气”三

23、方面进行了回答。13.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问题。阿婆,我心中的河小时候,家里很穷,阿妈靠种些农作物或是卖点血养活我和阿弟。不知道自己是不是讨厌吃酱油拌饭的日子,又还是不忍心看阿妈再瘦弱下去的缘故,有一天,我蹑手蹑脚地溜进了阿婆家,蹲在鸡窝旁等母鸡下蛋。没过多久,那只母鸡突然张开翅膀,从我头上飞过,不停地“咯咯”叫,我见它得意扬扬地去外面报喜了,便麻利地将右手伸进鸡窝,手指在触碰到鸡蛋的一刹那,热乎乎的感觉瞬间让我欣喜若狂,欲仙欲死。我还是头一回看到母鸡下蛋。回到家,我把那枚鸡蛋交给阿妈,我骗阿妈,说是从山上捡来的。那天中午,我吃到了我最喜欢吃的韭菜炒蛋。也许人尝到了甜头,就再也不想从糖缸里爬出

24、来吧。之后,我隔三岔五地跑到阿婆家蹲点。一旦母鸡从我头上飞走,我下手就会超快。我从没想过,自从我当了偷蛋贼后,我会吃到那么多好吃的蛋。青椒炒蛋、丝瓜炒蛋、西红柿炒蛋我兴奋得找不着北,我发誓要成为职业偷蛋贼。有很多时候,希望它就像吹气球,你吹得越大,它就越快爆炸。就在我成为职业偷蛋贼的第一天,就被阿婆逮了个正着。我惊慌害怕,以为阿婆一定会拽着我的衣领,或是扯着我的胳膊,骂我是个没爹养、没娘教的野娃,然后带我去见阿妈。可阿婆并不是我能杜撰出来的老村姑,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反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

25、”我那时只有七岁,自然还不能理会阿婆所说的话的意思。阿婆还是没再生我的气,她用手继续不断地抚摸那只母鸡的头说:“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我看见阿婆成了“疯子”,拔腿就跑,我跑得比胡婶家的狗还快。我对阿妈说,阿婆疯了,阿妈不信,她说,阿婆刚刚来过我家,还给了她六枚鸡蛋,说是要煮给我和阿弟吃,我俩在长身体。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不一会儿,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的。“阿婆怎么就没发疯呢?”我多希望阿婆疯了,这样她就不会向阿妈告状,说我是个贼。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全身开始抽搐起来,我再也不敢向前挪走一步了,阿妈就背靠着我做饭。如果我做错事惹阿妈生气了,阿妈就会

26、用锅铲柄狠狠地掌我的手。“叫你不听话!叫你做贼!”我真想一脚把桌子踹翻,“死矮子,你装什么好人?还想用鸡蛋贿赂我妈,让我挨打。哼!下次我非把你家的鸡全部给活活打死。”可就在我恨得咬牙切齿时,阿妈转过头,她拿着锅铲笑着说:“娃,这回你可真给妈长了脸,你奶奶说,你帮她抓了偷蛋贼,这些蛋都是犒赏你的。”我跟傻子似的看着阿妈,阿妈笑得简直快合不拢嘴,这一切太出乎意料了。我看到阿婆用蓝色的手绢裹着鸡蛋,鸡蛋仿佛又钻进了我的体内,捂热了我的血管,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那一次,我坐在桌子旁吃了两大碗饭,还是吃了我最喜欢的韭菜炒蛋。后来,阿婆会时常给我和阿弟送鸡蛋,也会时常摸着我的脑袋说:“娃,听话,做

27、个好孩子。”吃了阿婆的鸡蛋,听着阿婆的话语,我浑身充满了力量。再后来,有一天,我看到阿妈坐在灶前不生火,哭得稀里哗啦。我以为阿妈开始想阿爸了。可还没等我搂紧阿妈的头,阿妈就哽咽着说:“你奶奶死了,你张奶奶死了,这是她留给你的最后一枚鸡蛋。”听了阿妈的话,我瘫坐在地上。阿婆姓张,抗日时嫁到我们村里。她和阿公结婚不到一年,阿公就被鬼子害死了。从此阿婆终身守寡,一个人守着一幢土坯房子。阿婆每年都会养几只鸡,她靠拾破烂和卖鸡蛋养活自己。可我七岁以后,阿婆就再也没卖过任何一枚鸡蛋,她的鸡蛋都给了我。她说,一斤肉养人一天,一斤鱼养人三天,一个蛋养人七天。我吃了她无数个蛋,那么,我这辈子都不可能缺营养了。阿

28、婆出殡后的第二天,我要上小学五年级了。看着阿婆送我的最后一枚鸡蛋,耳畔又回响起阿婆的话语,“娃,要听话,做个好孩子!”我飞快地跑到屋后的河边,我曾记得阿婆说过,河是博爱的。比如,有天你偷走了河里的珍珠,但河并不会怪你,她反而会在你干瘪的日子里给你带去一场场甘霖。阿婆,您心中有爱!您不就是那条河吗?我将阿婆给我的最后一枚鸡蛋扔进了河里。暗暗地对自己说,我也要做一条像您一样的河。后来我成了一名医生,也成了一名作家,我想用河的精神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人。(摘自2021年16期合订本意林,原文有删改)(1)仔细阅读全文,在字母处依次填上恰当的内容。概括内容“我”偷蛋成功B.阿婆给“我”送蛋D.情

29、感变化A.惊慌害怕C.传递博爱(2)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3)结合语境,如何理解第段中“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的”和第段中“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4)从人物描写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反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5)文章的标题“阿婆,我心中的河”,如果换成“阿婆”,是否可以?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A.欣喜若狂 B.被阿婆逮住 C.惊呆、感动 D.“我”怀念阿婆 (2)内容上,这一段运用插叙补充了阿婆的人生经历,突出了阿婆的博爱精神,表达了“我”对

30、阿婆的感激、怀念之情;结构上,避免平铺直叙,使文章曲折生姿。 (3)阿婆送来鸡蛋,“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心有愧疚,又担心阿婆向母亲告发“我”,因此“冷冰冰的”。可事实是阿婆不仅没有告发“我”,还送鸡蛋让“我”增加营养,这使“我”感受到阿婆的宽容、博爱,感动使“我”“暖烘烘的”。 (4)这一句运用动作、语言描写,生动地写出阿婆安抚母鸡的情景,实际上写出阿婆借此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不能偷盗,从而表现了阿婆博爱、善于教育的特点。 (5)不能换。理由:内容上,“阿婆,我心中的河”将阿婆和她的博爱精神比作河,表达了对阿婆的感激、赞美之情,生动形象地点明并升华文章主旨。并且原文标题新颖,能吸引读者的阅

31、读兴趣。结构上,标题与文章末尾形成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严谨。而“阿婆”只指出了文章的写作对象,平淡无奇,不能吸引读者。【解析】【分析】【小问1详解】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能力。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审清题意,依据题目要求筛选有效信息,选取原文中词句作答或对其内容进行概括作答。文章第1段叙写“我”第一次偷蛋成功,此时“让我欣喜若狂”;第3段主要叙写“我”偷蛋被阿婆逮住而“惊慌害怕”;文章49段叙写阿婆给“我”送蛋,结合第5段“我死死地盯着桌子上的那六枚鸡蛋,眼珠子变得出奇地麻木”和第8段中的“我跟傻子似的看着阿妈”“我的身体一下子变得暖烘烘的”,我当时被惊呆了,也阿婆的行为感动了;文章第

32、12段主要叙写“我”对阿婆的怀念,要用阿婆的精神去报答这世上每一个需要爱的人。据此理解,依据题目要求概括填写作答。【小问2详解】本题考查对写作顺序(插叙)理解。插叙的作用要从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内容上,往往有补充故事情节;表现人物情感;丰富人物形象;对事件解释说明。结构上,使文章脉络清晰,结构紧凑、上下勾连,使文章浑然一体等。文章第11段在内容上,补充交代了阿婆的人生经历的坎坷与不幸,运用了插叙的写法,丰富人物形象,更加突出了阿婆对“我”的爱,并高度赞美了阿婆的“博爱”精神,抒发了“我”对阿婆的感念之情;在结构上,避免了文章的平铺直叙,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曲折生动。据此理解概括作答

33、。【小问3详解】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结合上下文分析作答。(1)结合第5段中的“我多希望阿婆疯了,这样她就不会向阿妈告状,说我是个贼”和第6段中的“还想用鸡蛋贿赂我妈,让我挨打”可知,“鸡蛋又好像滚到了我的心坎,冷冰冰的”的原因是“我”认识到自己偷蛋的错误,又担心阿婆向母亲告发“我”,内心感到愧疚和害怕,所以说“冷冰冰的”。(2)依据文章第7、8段叙写阿婆不但没有告发“我”,还送鸡蛋让“我”增加营养,这让“我”感受到阿婆的宽容、博爱,感到温暖,所以说是内心“暖烘烘的”。【小问4详解】考查对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人物描写方法:肖像(外貌)、神态、动作、语言(对

34、话)、心理等。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又有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和细节描写等。作用:形象生动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或是衬托、突出的特点。语句“她双手小心翼翼地伸进鸡窝,把母鸡抱进怀里,抚摸着母鸡的头说:傻孩子,别人偷你的孩子,你怎么不晓得反抗呢?你可真是傻到了家!孩子,要乖,以后得听话!”运用“伸进”“抱”“抚摸”等动词以及阿婆所说的话,运用了动作和语言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阿婆从鸡窝捉鸡的过程,借安抚母鸡来写阿婆教育“我”要做好孩子,不能偷盗的情景,表现了阿婆博爱的美好品质和善于教育的特点。【小问5详解】考查对文章标题的理解。要完成此类题目,必须在把握文章内容、主旨和情感的基础上,从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35、两个方面来答。本文以“阿婆,我心中的河”为标题,从内容上看,既交代了叙写的中心人物阿婆,同时,又将阿婆的博爱美好品质比作河,表达了对阿婆的感激和赞美之情,揭示了文章主旨,语言生动形象。若改为“阿婆”作标题,只交代了文章叙写的对象,语言平淡无奇,不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从文章结构看,结尾段与题目上“我心中的河”相照应,若改为“阿婆”作标题,则文章叙写的内容显得突兀,结构也不严谨。所以是不能更换的。能结合文章内容和主旨分析作答即可。三、写作。(50分)14.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在生命的长河中,总有一些美好伴随着我们的成长。也许是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美好、坚韧与顽强;也许是亲人的关爱叮咛

36、,朋友的鼓励安慰;也许是陌生路人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也许是书中的一个人物,一句名言;也许是自己的奋斗历程种种美好点缀我们的生活。请以“生活,因_而美好”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请将题目补充完整;立意自定,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诗歌不少于20行);思想健康、感情真挚,努力做到有新意;书写规范、美观、卷面整洁;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人名。【答案】例文生活因宽容而美好宽容是大海,能容下江河,也能容下小溪,能容下竞游的白舸,也能容下一叶扁舟。宽容是山,能容下鲜花,也能容下荆棘;能容下参天的大树,也能容喜下一棵小草。宽容是丝丝春雨,能融化坚固的冰层,敲醒沉睡的爱心;宽容是萧萧秋风,能吹散自

37、卑的阴云,换会迷失的良知。宽容显示了一个人的修养,大度。缺乏宽容的人,他们的生活中充满了嫉妒、怨恨。还记得威尼斯商人中的高利贷者夏洛克吗?他心胸狭窄,因安东尼奥影响了他的生意,又侮辱过他,所以借助那个荒唐的借约对安东尼奥进行打击报复人,而安东尼奥因货船失事,不能如期还钱,夏洛克提起了诉讼,要求从安东尼奥身下割下一磅肉抵债。再善良法官的帮助下,安东尼奥走出了危险,夏洛克也因他的残酷无情付出了代价,这个视财如命的高利贷者失去了他全部的家产。试想,宽容的对待别人,也不会落到如此悲惨的下场,生活或许会变得很融洽。当然,古今往来也有很多宽容的故事成为佳话。清朝康熙年间有位大学士,名叫张英。一天,张英收到

38、家信,说家人为了争三尺宽的宅基地,与邻居发生了纠纷,要他利用职权,疏通关系,打赢这场官司。张英看到信后,坦然一笑,挥笔写了一封回信,并附诗一首:“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里人收到信后,向后退了三尺,邻居看到后,也向后退了三尺,此后便形成了六尺宽的道路。宽容,使人与人之间少了一份隔膜,多了一份融洽。会像冬日的阳光温暖每一个人的内心世界。生活因宽容而美好。【解析】【分析】【详解】这是一篇半命题作文,题目是“生活,因_而美好”。从题目给出的材料看,生活中的人、事、物、情等都可以成为文章的写作内容。生活中,让人们感到美好的事物不胜枚举,只要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生活到处都是美好的人性。大自然中花草树木的芬芳、坚韧与顽强;父母亲人的关爱和照顾;朋友的安慰与鼓励;阅读书籍的体验与感悟;甚至是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温馨的话,都能给人以美好的感受。因此,可以用“暖心的话”“读书”“音乐”“拼搏”“宽容”“坚韧”“顽强” “坚持”“鼓励”“缺憾”等来补填题目。在选材方面,可以围绕着自己的经历写出真情实感,写成记叙文。如可以写生活顺境中收获的快乐,也可以写遇到困境时所得到的帮助等。也可以从怎样感到美好的角度阐述自己的观点看法,定成议论文。无论那种材料,都要写出自己的感悟,表达积极健康的思想。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