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板栗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06731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110 大小:30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板栗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0页
板栗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0页
板栗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0页
板栗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0页
板栗基地项目申请立项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XX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内 容 提 要一、项目名称:湖北省XX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建设规模及性质:新建板栗基地10万亩。 三、项目投资总额:550万元。其中:营造林投资500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50万元。 四、项目资金来源:申请国家扶持专项资金250万元;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五、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度)六、项目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将年实现经济收入4500万元。与此同时,将进一步扩大我县板栗生产面积,提高了产量和质量,进一步巩固我县作为“板栗之乡”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地位。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济效益,促进我县财政收入增长。对于我县

2、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项目建设背景(一)项目背景XX县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地处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东经1150611546、北纬30353116之间。全县版图面积2144平方公里,总人口5近60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1.1万人。是一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之一,也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库区县。XX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进入21世纪后,农业和农村经济跨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当前尤为紧迫和突出的问题,就是农业整体素质和效益低下,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依靠科技进步,调整种植结构,优化种植模式,使农业种植由“产量型”向“质量效益型”

3、转变,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帮助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促进本县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近十年来,XX县立足板栗特色资源优势,确立了优先发展板栗第一支柱产业的目标,板栗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在XX建设山区生态经济强县的发展战略中,担负着率先发展的重任,是全县农村经济发展的重点和主要途径。目前,XX板栗产业建设已具备产业化发展的雏形,初步形成了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生产经营新格局,产业建设范围涉及到全县12个乡镇6个国有林(茶)场,产业开发领域延伸到基地建设、良种选育、科技研究与应用、加工产品开发与利用等各个方面。为进一步加快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优化农产品区

4、域布局,大力开展板栗优势农产品产业基地建设,我县拟建设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依据1、国家林业局农发办关于编报2004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计划的通知。2、XX县板栗产业建设有关技术标准、经济指标、技术操作规程等资料。3、国家、省市有关农业综合开发基地建设的政策。4、林业行业国家技术标准、地方标准等。(三)项目可行性研究的基本原则1、坚持“统筹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按照全国经济林建设规划,结合我县经济林发展实际,重点发展具有县域特点和优势的板栗经济林基地。2、坚持“效益优先,突出重点”的原则。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产业结构和品种结构,大力发展市场前景好、产品效益高

5、、有较强市场竞争能力的名特优新品种,把项目的经济效益作为立项的重要原则。主要发展XX板栗品种中“桂花香”、“六月暴”、“中迟栗”、“羊毛栗”、“八月红”、“红光油栗”、“乌壳栗”等7个国家、省级优良品种。3、坚持“实行产业化经营”的原则。充分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和比较优势,进一步加大板栗支柱产业建设力度,扩大生产以板栗鲜果和板栗加工产品为主导产品,重点扶持依托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板栗经济林基地建设,并向良种繁育、储藏保鲜、初加工等方向扩展,逐步延伸产业链条。4、坚持“科技与体制创新”的原则。依靠科技进步,注重发展板栗新品种的研究,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适用新技术,提高项目建设的科技含量,推进农业综合开发经

6、济林建设机制创新。5、坚持“鼓励多种所有制共同参与”的原则。鼓励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个体大户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板栗经济林基地。二、XX县基本情况(一)自然概况XX是一个山区、库区县,全县地势自东北向西南倾斜,大别山主峰天堂寨耸立在县境东北部。北部层峰叠障、群山环抱,有千米以上高山11座;中部地势开阔,多在海拔200米至500米之间;南部呈波状浑圆浅丘。境内有XX河、天堂河、胜利河、泗泊河、白莲河5大河流,共网络502条支流。本县属北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域,冬干(冷)夏湿(热),春暖秋凉。光照充足,年均日照时数2047.1小时,年均温度16.4摄氏度,年均降雨量1320毫米,年均无霜期223.

7、5天。XX县土壤种类较多,质地较好。全县耕地中,轻壤、中壤面积占63.28%,砂壤面积占36.54%,重壤面积占0.18%,林地土壤质地基本上与旱地相近似。全县土壤肥力从整体来讲是中等偏上,比较肥沃。全县土壤大都是酸性和微酸性反应,PH值在在56.5之间,一般适宜于多种作物和林木种植。(二)社会经济现状全县12个乡镇6个国有林场。2004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1.04亿元,财政收入1.52亿元,农民人平纯收入2338元。(三)基础设施概况经过解放后五十余年的不懈努力,我县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为本项目奠定了建设基础。我县公路交通比较发达,现已形成了“三

8、纵三横”的公路网主框架,全县乡镇通车率100%,90%以上的村修通了公路。其中“318”国道横穿县境东西,省道“松宜”线纵贯县境南北。形成四通八达、纵横交错的公路网络。我县开通了数字移动电话,无线寻呼,实现了交换程控化,传输光缆化,信号能覆盖县域的95%。消除了电话空白村,电话普及率达5.7部/百人,其中市话普及率19.6部/百人,农话普及率4.5部/百人。全县现有220KV电力线路一条;110KV变电站1座,110KV开关站1座,110KV线路3条;35KV变电站15座,35KV骨干线路15条。全县建有水电站26座。10KV配电线路覆盖了县域范围。全县411个村均已通电,98%的农户用上了电

9、,人均用电超过150千瓦时。三、XX板栗产业发展现状(一)品种资源现状XX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资源丰富,且名甲天下。全县板栗品种资源达18个,其中:通过国家、省级鉴定优良品种有7个(六月暴、浅刺大板栗、桂花香、中迟栗、红光油栗、八月红、乌壳栗)。XX板栗分布广,海拔800米以下都有大面积分布,且乡镇村村、农家户户均有板栗。板栗栽培条件要求不高,平地、丘陵、山地均可发展,技术容易掌握,群众具有栽种、采收、储藏经验,能够大面积推广。XX板栗7大优良品种优势特点分述如下:1、中迟栗:广泛分布于我县各板栗产区,占我县板栗的70%以上,以凤山镇、大河岸镇分布最集中。该品种树势强健,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树冠多

10、为半园形,较开张,寿命长,一般30年生栗树,主干粗30厘米,树高67米,树冠直径58米。5月下旬为初花期,六月上旬为盛花期和末花期约20天。每果枝有球果23个,平均单果重15.62克,最大单果重33克,果肉黄白色,略硬粗、甜味中等,爽脆可口,含淀粉18.64%,糖14.68%。九月上旬成熟,丰产稳产,商品价值高,是我县的主栽品种。2、六月暴(俗称六月半):主要分布于凤山镇、大河岸镇。树势强健直立、树姿丰满、树冠园头形、适应性强,每果枝着13个球果,球果较大、壳薄刺短而稀,果皮棕褐色,果肉黄色,味较淡,平均单果重20.5克,能稳产、丰产。抗旱、抗虫害能力强,但不耐贮藏。幼树能早期挂果,八月底成熟

11、,是我国较好的早熟品种之一,因而群众喜欢栽培。3、羊毛栗:主要分布于胜利镇、凤山镇、大河岸镇等乡镇,树势强健、树冠直立,适应性强。分枝性好、老树有自然更新特点。果较大,肩部宽而肥厚、基部较小,果全身有白色茸毛(似羊毛,故称羊毛栗)且以顶部茸毛最多,果皮棕褐色、略厚,果肉乳黄色、肉质脆嫩香甜、风味极好、耐贮藏。抗旱性强、病虫害较少。能丰产稳产,树嫁接后第二年开始结果,果柄坚强、采果时易伤枝,九月下旬成熟,为质、量兼优品种。4、桂花香:主产于凤山镇鲶鱼丘村,树势中等,树冠开张,平均母枝抽果枝2个,每果枝着生球果2个,单果重11.9克,出籽率40.2%,病虫害少、果肉黄色、具桂花香味,故名桂花香。其

12、营养成份为蛋白质9.1%,淀粉42.67%,糖15.395(蔗糖14.45%,还原糖0.94%)。该品种耐贮藏、能丰产稳产、品质上等,是目前国内品质最好的品种之一,因而商品价值高,是我县大力发展的品种。5、红光油栗:主要分布于胜利、凤山镇、大崎乡、平湖乡等乡镇。该品种树势中等,树姿直立,适应性强,枝梢半开张,微下垂。每果枝着果23个,果皮棕褐色,有光泽,果肩部瘦削、基部略宽、底座较大、顶部微尖、果肉黄色、脆嫩香甜、品质尚好,可作炒栗。单果重9.25克、果较小,抗旱、抗病虫能力强。该品种分枝性强、容易进行异树更新,树冠内外均能着果、故丰产性好。九月下旬至十月上旬成熟,可作高海拔地区发展品种。6、

13、乌壳栗(包括大乌壳栗和小乌壳栗):主要分布于凤山镇、平湖乡、胜利镇等乡镇。树势中等,树冠园头形、树姿开张。适应性强,大乌壳栗果较大,单果重16.9克,小乌壳栗果稍小,单果重13.3克。果肉黄色、微甜、脆嫩、品质良好,耐贮藏,丰产稳产,九月下旬成熟,适合我县多数产区发展。7、八月红:主要分布于凤山镇、大河岸镇、骆驼坳镇等乡镇。树势中等,树冠园头形,果枝短而粗,单果重12.82克。八月下旬至九月上旬成熟,果皮红褐色、有光泽,果味香甜、风味极好、耐贮藏,病虫害少,果枝剪后仍能丰产稳产,可大量发展。(二)品质特征XX县板栗品种多、品质优良。XX板栗在1992年中国妇女儿童精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200

14、1年中国北京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获得“名牌产品”称号。XX板栗品种按果型分有大果型、中果型、小果型三种类型,最大单果重达55克,最小的不足10克;按成熟季节分有早熟品种、中熟品种、晚熟品种,早熟板栗“六月暴”,8月中旬可成熟,晚熟板栗“红光油栗”,10月底成熟,成熟期长达2个多月。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的板栗专家曾20多次来XX考察,对XX板栗种群数量和品质惊叹不已。美国澳本大学洛顿教授在XX考察后称赞“XX是一个板栗基因库,一个天然的板栗王国”。国内板栗专家称赞XX板栗是“南无敌手,北有优势”。XX板栗风味独特,品质优良,营养丰富,其果实的维生素丙(Vc)和胡萝卜素含量高于普通大米和面

15、粉的30余倍,故素有“木本粮食”、“铁杆庄稼”之美称。新鲜板栗含水量50%、蛋白质4.04.5%、脂肪0.70.8%、碳水化合物4042%,纤维素1.61.8%。此外不富含维生素和Ca、P、Fe、K等矿物质。其营养全面丰富,对脾胃有保健功能,板栗淀粉中支链淀粉含量较高。粉质细腻、香糯可口,风味极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被称为“干果之王”、“营养之冠”。按药食同源之说,板栗还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唐代名医孙思邈记载:“栗,肾之果也,肾疾宜食之。”明朝李时珍在其医学巨著本草纲目中对板栗的药用价值也有详细的论述:“咸湿益气、厚肠胃、补肾气。”民间有许多将栗果、栗楔、栗扶、栗壳、栗花等用于治疗疾病的验方,

16、其效果非常不错。(三)栽培历史与现状XX县处于长江、淮河两大流域之间,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极其适合板栗生长。据县志记栽,早在春秋战国之前就有人工栽培板栗的历史,到明朝已有大面积人工栽培板栗林。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XX县抓住一系列大好机遇,把板栗作为山区脱贫致富的第一支柱产业来抓,引导板栗产业朝区域化、规模化、系列化、专业化、市场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全县板栗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到目前,全县板栗栽培面积发展到65万亩,其中:挂果面积30万亩,年产量达到5000万斤,位居全国之冠。XX县也因此被国家林业局授予“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等荣誉称号。(四)科

17、技支撑现状近几年来,我们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宗旨不动摇,紧紧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提高产业效益。一是组织板栗科技攻关。全县已累计投入板栗科研经费500多万元,联合国内外知名的板栗专家和科研院所,先后成功地完成了“降低板栗空苞率增产技术”、“板栗增雌减雄技术”、“低产栗园改造技术”和“矮密早丰栽培技术”等17项板栗攻关课题,并获得巨大成功,共取得11项科研成果,其中7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二是健全科技服务网络。我们按照“完善县级,充实乡级,健全村级”的方针,建立健全了三级板栗科技服务体系。县里专门组建了板栗生产办公室,乡镇成立了以林业站为依托的12个技术推广站,指定专职技术人员,村

18、级配备有专职林业村长负责,户户有一个懂板栗生产管理技术的“明白人”,目前全县板栗专业科技人员达到180人,其中高级技术职称9人,中级职称62人。与此同时,还利用社会团体等形式,成立了板栗专业协会,吸纳会员近2000人。县、乡、村三级科技服务网络的建立,己成为推广板栗科技的主要力量和技术传播的重要载体。三是广泛开展板栗科技推广。我们以县职业技术学校、乡镇成人学校为阵地,采取多种形式,先后举办了板栗生产经营培训班480多期,培训栗农近13万人次;组织编印板栗科技、板栗栽培技术,农村致富技术手册以及XX科技等科普书刊、资料20多种,印发25万册,免费发送到基层干部和栗农手中,围绕重点推广的“板栗喷硼

19、施磷”、“高接换种”等十项先进适用板栗增产技术,开办广播电视专题讲座80期,拍摄板栗科教片9集,长期在农村巡回放映。通过科技辐射,现在,“秋施肥、冬修剪、春嫁接、夏喷硼,一年四季防病虫”已成为全县栗农的自觉行动,95%以上的栗农都掌握了从育苗、栽培、嫁接到储藏各个环节的技术要领,科技对板栗产业的贡献率达50%以上。四是积极开展对外科技交流。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县曾多次派出科技人员到国外学习考察板栗产业发展情况,而美国、日本、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外板栗专家也曾20多次到我县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五)加工业现状XX板栗声名远播,享誉国内外。“罗甜”牌板栗已经国家工商局注册,我县已拥有自己的

20、板栗品牌。在板栗生产快速发展的同时,系列产品开发也得以迅速发展,初具规模。全县先后建成板栗食品加工企业183家,年加工贮藏能力达10000吨,实现加工产值8500万元,加工增值2500万元。今年又组建了“XX县栗之都有限公司”和招商引资企业XX绿润食品有限公司(今年投资3000万元,加工5000吨,二期工程加工量增加到10000吨)等龙头企业,进行板栗资源优势与企业优势对接,实行强强联合,资源配置重组,进一步加快板栗深加工业的快速发展。全县板栗系列产品在清水和糖水板栗罐头两个主导产品的基础上,还开发出了板栗酱、栗羊羹、甘露煮、板栗粉等食品、饮料系列产品,新近研究开发出了以栗蘑、栗菇为主的食用菌

21、系列产品和栗壳栲胶等化工系列产品。目前,全县共开发了板栗食品、饮料、食用菌、化工四大系列十多种板栗加工产品。(六)市场体系建设现状目前,全县建有13个板栗专业交易市场,其中城关3个,年交易量达2000多万斤;在广州、深圳、上海、北京、南京、武汉等大都市广泛设立了板栗营销业务处,作为窗口市场;板栗营销队伍近万人;全县整体形成了全方位、多渠道营销网络。板栗及其制品广销上海、广东、江苏、浙江、湖南等国内20多个省市和地区,出口到日本、香港、台湾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板栗产业化的大力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氛围,市场体系日趋完善。市场流通环节可实现营业收入1亿多元。生产、加工、流通三个环节每年可提供税

22、收2800多万元,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板栗产业化格局基本形成,呈现出方兴未艾的发展态势。四、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本项目建设是XX板栗产业化发展的需要。XX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全国名特优经济林板栗之乡”,在市场的引导下,按照产业化的发展要求,进一步加快了板栗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步伐,产业规模得到迅速扩大。板栗产业已成为县域经济增长、财政增收、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和第一支柱产业。2、本项目建设是XX农业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举措。XX县是一个山区农业县,工业基础极其薄弱。同全国各地一样,农业正面临着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课题。从县域资源条件出发,板栗是

23、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县委、县政府已作出“调整传统农业结构,建设三大板栗经济带”的发展目标。本项目建设,可以加快我县产业结构调整步伐。3、本项目建设是落实“三农”工作的具体实践,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重要途径。建设板栗基地,发展板栗生产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项目建成后,可以大幅度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户脱贫致富,促进全县经济的发展。4、本项目建设可以有效促进我县退耕还林及造林绿化工作,进一步改善生态环境条件,加快我县“生态经济强县”建设步伐。(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1、自然条件优越。在地理环境上,XX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热量充足,雨量充沛,雨热同步,四季分明;全县山场面积

24、广,土壤肥力状况较好,发展板栗生产自然条件适宜。2、品种资源丰富。XX县是全国板栗主要的原产地、南方板栗的中心产区,板栗、甜柿品种资源丰富,品种类型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3、群众具备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XX板栗栽培历史悠久,近年来的产业化建设促使板栗生产超常规发展,基地遍布全县12个乡镇411个村,覆盖13万农户,在大力推广科技兴栗的生产活动中,群众积累了丰富的栽培管理经验和比较先进的科学技术基础,为进一步发展板栗产业准备了条件。4、全县上下对板栗基地建设空前重视。根据我县板栗产业建设规划,全县已经规划了板栗下一阶段的发展仍将以巩固基地规模,夯实产业基础为突破口,确定了以县南板栗新区为重点的发

25、展方案。另一方面,在连年受益的推动下,全县广大农户对板栗基地建设活动热情高涨,投工投劳积极,本项目建设已经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与群众基础。4、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可以促进板栗产业建设。2002年我县成功地实施了国家退耕还林工程,按照国家退耕还林条例的要求,我县科学地利用了XX的乡土树种,树种设计主要是以XX板栗为主,有力地推动了板栗产业建设前进的步伐。5、优质的板栗种苗资源为板栗产业发展奠定了建设基础。2003年我县完成板栗育苗面积达1000多亩,可出圃板栗苗木近1000万株,确保了项目建设苗木的需要量。6、不断发展壮大的板栗加工业能进一步推动板栗产业建设进程。五、产品市场分析与预测XX板栗具有广阔

26、的市场前景。板栗是XX的优势特产资源,以果大质优享誉海内外,在国内外市场上有很高的知名度。近年来销售一直走俏,市场覆盖国内近30多个省市,出口东南亚、欧美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近十年一直处于供不应求的局面。随着“XX板栗”精品名牌战略的逐步实施,生产基础越来越雄厚,板栗加工业日益发展壮大,市场体系也日趋完善,XX板栗在海内外所占市场份额正在日益扩大,市场前景广阔。全县建成了13个板栗专业市场,其中,凤山镇城西板栗交易市场,年交易量达2万吨,现已成为我国南方最大板栗集散地和交易中心,并在广州、深圳、上海、南京、武汉等大城市设立了窗口市场,为XX板栗销售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六、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及建设目

27、标(一)项目建设的指导思想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科技为先导,以优质、高产、高效为目标,以资源开发,良种开发为基础,以产品开发、品牌开发为方向,走高起点、高效益的路子,加快发展步伐,提高产业效益,进一步把以板栗为主导产品的经济林产业发展成为强县富民的第一支柱产业。(二)项目建设目标按照我县板栗基地总体规划要求,力争用5年时间,再增加板栗面积35万亩,使全县板栗基地面积从目前的65万亩发展到2008年的100万亩。在总体框架内,本项目规划2004年,新发展一个面积为6万亩的良种板栗基地,良种率达100%,科技应用率达100%,进入盛产期后,基地板栗平均亩产达到150公斤,年产板栗900万公斤,按

28、5元/公斤销售价格,实现经济收入4500万元。同时,使新发展的6万亩板栗基地内,道路、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并实现板栗鲜果贮藏保鲜能力;使全县板栗总面积从2003年的65万亩,发展到2004年的71万亩。七、项目建设内容(一)基地营造林:2005年全县已完成新建板栗基地面积10万亩。(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1、规划新修道路20公里。2、规划新建灌溉设施60台套。3、其它设备购置20台套。八、项目总投资概算及其构成、投资来源(一)项目总投资概算及其构成项目总投资概算为550万元,其构成包括基地营造林种苗投资和基地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两个方面。1、基地营造林投资500万元,其中:(1)种苗费:新建板栗基

29、地面积10万亩,按每亩种苗投资50元计算,共需苗木投资500万元;(2)投工折资作为县级自筹,不计入投资总成本;2、基地基础设施概算投资50万元。(1)新修道路概算投资20万元;(2)新建灌溉设施概算投资10万元;(3)其它设备购置概算投资20万(二)项目投资来源1、申请国家、省立项扶持资金500万元;2、地方配套资金50万元。九、项目建设年限与实施进度(一)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今年造林任务已完成。(二)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004年秋冬板栗出圃苗木的统计和预留安排已完成。2、2004年秋冬基地建设规划设计及评审工作已完成。3、2005年春秋整地、造林工作已完成。4、2005年春

30、夏检查验收造林成活率已完成。5、计划2005年12月左右完成秋冬检查验收造林保存率。十、项目组织管理(一)项目建设管理1、组织领导:成立“XX县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县长任组长,分管林业的县委副书记、副县长为副组长,县发展计划局、林业局、财政局、农行、土地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县林业局办公,负责项目建设日常工作。各乡镇设立项目建设指挥部,组织实施各乡镇项目建设工作。XX县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主要工作职能: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相关政策;制定项目建设规划;管理项目建设资金,监督运行情况;处理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

31、的问题;处理与项目建设相关的其它事务。2、技术保证:由县林业局及相关乡镇林业站承担项目建设技术工作,组成技术服务网络。3、奖惩责任:由县人民政府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行政领导责任书,明确建设任务、责任人和奖惩责任,实行任务到人,责任到人,奖惩兑现。由县林业局与各乡镇林业站签订技术承包责任书,确定专人责任。4、制度建设:制订严格的项目管理制度、质量检查验收制度和奖惩责任制度。项目建设实行定专人专责负责管理,各级实施单位建立项目工程档案。严格把握工程项目实施质量关,按工程建设作业程序进行检查验收,上一阶段建设内容检查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阶段施工。将工程建设完成情况纳入各级政府年度工作考核内容,

32、严格实行奖惩制度。(二)项目运行管理项目建成后,将由XX县人民政府成立XX县农业综合开发板栗基地建设项目领导机构,其主要职能为领导、组织、协调全县板栗基地建设项目运行,发展板栗生产,提高板栗市场竞争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将推广“公司+基地+农户”模式。坚持“以板栗科学种植为基础,以产品系列开发为主导”的方针,实行生产与加工并举,壮大龙头企业,带动系列开发。十一、综合效益分析 (一)农业增效:项目建成5年后可以全面投产,按现有板栗基地平均产出效益年产板栗150公斤/亩,价格5元/公斤,板栗每亩年可获经济收入750元,10万亩基地年板栗总产量1500万公斤,年收入可达9000万元,具有十分可观的经济

33、效益。(二)农民增收:按平均扣除20%成本和10%费税,农民年增纯收入为6300万元,全县农民人平年增加纯收入123.29元。(三)财政税收贡献:按50%进行加工增值,增值幅度为30%,可实现加工增值1350万元。总收入可达10350万元;年可为国家创税费(国税、工商费、林业费)3105万元。(四)出口创汇:按30%的产量出口创汇,板栗可出口量为500万公斤,按出口价格板栗20元/公斤,年可出口创汇约1149.43万美元。十二、可行性研究结论本项目建设扩大了板栗生产面积,提高了产量、质量将进一步巩固我县作为“板栗之乡”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地位。有利于加快我县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业经

34、济质量和效益,促进我县财政收入增长。对于我县早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积极意义。研究结果显示,本项目建设是完全必要的,切实可行的。XX县板栗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类别:基地建设(二)项目名称:XX县板栗科技示范园建设项目(三)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X县林业局局长)黄柳林(XX县林业局副局长)(四)项目建设地点:XX县河铺镇(五)项目承建单位:XX县林业局(六)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黄冈市林业局(七)项目建设规模:10000亩(八)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九)项目建设投资总额:55万元,其中:申请上级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

35、5万元。(十)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100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主要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产栗园建设模式,提高板栗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村经济收入。二、项目背景我县是一个全国板栗生产第一县,到目前全县现有板栗总面积72万亩,农村家家户户都有板栗。尽管XX板栗基地面较大,但是板栗平均单位产量偏低,科技应用与推广工作任务大,农民普遍需求板栗生产管理实用技术。为此,办好板栗科技示范园,可以起到辐射促进作用,引导农民开展科技种栗活动,努力提高科技贡献率,实现板栗优质、增产、增收。三、项目区基本情况河铺镇位于我县中部,是XX板栗主产区之一。全镇总人口近6万人,辖40个行政村,2万多户。现有

36、板栗面积6.5万亩,板栗常年产量达500万斤以上。板栗产业成为河铺镇的支柱产业。项目区位于罗胜百里板栗带中部,属河铺镇管辖,涉及八里畈、石河湾、林家咀、肖家湾4个行政村。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建立板栗科技示范园区,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3、提高板栗品质和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收入。(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政府大力支持,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全县现有林业工程师以上职称人数62人,林业技术力量雄厚。3、项目区群众对板栗生产管理具有一定的技术和经验。4、项目区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5、项目区集中连片,规模较大。6、周围村组可提供丰

37、富的劳动力。五、市场前景分析1、XX板栗品牌效应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达1000万斤以上,目前,我县年产量只有4500万斤,市场空间和市场份额大。2、板栗良种资源可向周边乡镇、县市及全省、全国推广,销售十分走俏。六、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规划连片10000亩现有板栗林为县板栗科技示范园。2、建设内容:主要为板栗生产管理实用技术推广与应用、科技培训、宣传推介等。其次为基础设施建设:林道10公里,灌溉水渠20公里,标示牌6座,防火及病虫害防治500件(套),灌溉设备2套,其他工具设备100件套。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1年(2005年)。八、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一)投

38、资概算1、品种改良(高接换种):20万元1、林道:10万元;2、灌溉水渠:5万元;3、标示牌:1万元;4、防火及病虫害防治:10万元;5、灌溉设备:3万元;6、其它工具设备:1万元7、技术推广、培训、宣传等费用:5万元共计投资总额55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额为55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50万元,地方配套5万元。九、效益评估1、经济效益:按板栗产量可提高25公斤/亩、价格8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年产量可提高25万公斤,年销售收入增加200万元。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产栗园建设模式,提高农民经济收入。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县林业局、乡镇政府联

39、合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2、技术保证措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并指定专人负责。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4、奖惩措施:制订行政、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 大河岸高效板栗科技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大河岸高效板栗科技示范基地(二)项目负责人:何俊华(XX县大河岸镇镇长)(三)项目建设地点:XX县大河岸镇月山庙(四)项目承建单位:XX县大河岸镇人民政府(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XX县农业局(六)项目建设规模:1000亩(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37.3万元,申

40、请上级扶持资金30万元,项目单位自筹7.3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经济效益每年收入30万元。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二、项目背景我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农业财源主要来自以板栗为主的多种经营生产。今后农民脱贫致富的希望依然是绿色产业,必须盘大盘强板栗产业,通过创办高效板栗示范基地,带动千家万户提高板栗的科技含量,扩大规模种植、优化种植,促进板栗产业稳步发展,成为XX财政的当家财源。三、项目区基本情

41、况大河岸镇位于我县中部,是XX板栗主产区之一。全镇总人口3.4万人,辖25个行政村,0.93万户,土地总面积22.8亩,其中林业用地14.9万亩,占65.4%。农村人均纯收入2268元。现有板栗面积5万亩,板栗常年产量达500万斤。板栗产业成为大河岸镇的支柱产业。四、项目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一)必要性1、XX发展板栗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种植历史悠久,农民种植有习惯,规模化程度高,目前的当务之急是提高板栗产品品质,提高单位产量,以实现优质高效。2、建立板栗高效示范基地,有利于向周边乡村推广优良品种和林业先进技术。3、调整农业结构,增加当地村级经济收入,减轻农民负担。(二)可行性1、当地党委、

42、政府大力支持,群众十分拥护和迫切需要,基地建设环境氛围良好。2、林业技术力量雄厚。县林业局作为技术指导单位,技术力量雄厚。3、项目区群众栽培板栗技术经验丰富。4、自然条件和基础设施条件优越。项目区水、光、土壤等自然条件适宜,平均海拔200米,属低山丘陵缓坡地,坡向西北,坡度10度,县城都已整成梯地,发展板栗高效经济林立地条件具备。基地道路通讯、电力、灌溉等基础设施齐全、畅通。且土地资源丰富。5、XX板栗品种资源丰富,板栗优良品种达8个。6、周围村组可提供丰富的劳动力。五、市场前景分析1、XX板栗品牌效应高,销售市场前景广阔。市场需求量达到1000万斤以上,目前,我县年产量只有4500万斤,市场

43、空间和市场份额大。2、板栗良种资源可向周边乡镇、县市及全省、全国推广,销售十分走俏。六、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内容1、建设规模:1000亩。2、建设内容:主要为板栗人工造林,包括整地、栽植、抚育、管理等作业项目。七、项目建设年限项目建设年限:1年。八、投资预算和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1、苗木费:按74株/亩、价格0.3元/株,需苗木费2.3万元。2、人工造林投资:用概算工投资30万元,农药化肥投资概算5万元。两项合计35万元。共计投资总额37.3万元。(二)资金筹措:项目投资总额为37.3万元,申请上级立项扶持资金30万元,县级自筹7.3万元。九、效益评估1、经济效益:按板栗产量75公斤/亩、价格

44、4元/公斤计算,项目建成后,产量可达7.5万公斤,销售收入30万元。2、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一是林地面积增加、林分质量提高;二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三是为当地农村人员和林业部门职工提供就业机会,增加其收入;四是辐射推广先进这林业科学技术和高效经济林基地建设模式,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进程。十、实施措施1、组织领导措施:镇政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建设领导工作。2、技术保证措施:县林业局负责技术指导,并指定专人负责。3、资金管理措施:建立专项资金帐户,专款专用,专人管理。4、奖惩措施:制订行政、技术责任制度,明确建设任务、质量标准、责任人和奖惩措施。XX县林业局道姑桥板栗场示范

45、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名称:XX林业局道姑桥板栗场示范基地建设项目(二)项目负责人:陈晓阳(XX县林业局局长) 黄柳林(XX县林业局副局长)(三)项目建设地点:XX县骆驼坳镇(四)项目承建单位:XX林业局(五)项目技术指导单位:湖北省林业局黄冈市林业局(六)项目建设规模:200亩(七)项目建设期限:1年(2005年)(八)项目建设投资总额:24万元,申请上级扶持资金14万元,县级自筹10万元。(九)项目建设效益:每年实现收入9万元以上。二、项目背景板栗是我县的支柱产业。到2002年,全县板栗生产总面积已经发展到56万亩,实现了人平一亩栗;板栗年总产量达到4500万

46、斤,居全国之冠。板栗已真正成为全县经济最活跃的增长点和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主要途径。我局与市局计划财务部门联办板栗丰产示范基地,具有较强的科技优势和市场优势,因为,我局通过十余年的板栗产业建设工作,积累了丰富的基地建设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先进完备的板栗生产实用技术,同时锻炼出了一支强有力的林业科技干部队伍,为示范基地建设及相应的科技推广活动提供了保障。三、建设目的与意义 市局、县局联办经济实体的主要目的是:作为我市、我县林业计划财务部门自身建设的重要项目,通过项目建设增强市、县两级计划财务部门自身经济实力,解决市、县计划财务部门当前各自发展的实际困难。四、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 一是该基地面积适中,

47、土壤条件适宜,交通便利;二是市县两级林业部门有较强的技术和市场优势;三是我县已出台系列优惠政策,鼓励部门及个人投入办基地,人大、公安、财政等部门办基地已初见成效,其经验可供借鉴。五、项目建设地点、规模与建设期 该基地地点位于骆驼坳镇涂家垸村与赵家垸村交界处,原为镇办集体林场,租期25年,建设规模200亩,其中:水田12亩,鱼塘0.5亩。六、项目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一)投资概算:经概算,项目总投资24万元。其中:建园开支按350元计算,共需7万元;前4年培育管理费,按年平均每亩50元计算,共需4万元;管护房屋建设费用8万元,前4年地租2万元,水电路三通费用2万元,不可预见费用1万元。(二)资金筹措:建设资金由市、县两级计划财务部门自筹10万元,申请省局计财处立项护持资金14万元。七、项目建设措施(一)组织措施:该基地项目由市、县两级计划财务部门组织34人的业务专班,具体负责基地的造林、整地、栽植、培土、施肥、防虫、修剪等管理工作,项目实施单位(即:市、县林业计划财务部门)与基地专班制定有详细的经济目标管理方案。(二)技术措施:由项目实施单位聘请市、县林业局具有相当资质的专业管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