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

上传人:可**** 文档编号:3006727 上传时间:2024-06-12 格式:DOC 页数:87 大小:689.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7页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7页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7页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7页
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00九年十月*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目录目 录第一章 总论11.1 项目背景11.1.1 项目名称1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1.2 项目概况21.2.1 建设地点21.2.2 建设期限21.2.3建设规模及目标21.2.4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3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3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建设的必要性42.1 项目提出的理由过程4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2.2.1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62.2.2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能力的需要62.2.3 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7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83

2、.1 需求分析83.1.1 行业发展现状83.2建设规模17第四章 场址选择204.1 场址现状204.1.1地点与地理位置204.1.2土地权属及利用现状204.2 场址建设条件204.2.1 地形地貌214.2.2 工程地质214.2.3 气象条件224.2.4 水文224.2.5 地震234.3 基础设施条件234.3.1 交通234.3.2 供电234.3.3 供水234.3.4 通讯234.4防洪、防潮、排涝实施条件23第五章 建筑方案255.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255.1.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265.1.2建筑设计原则265.2 项目总体规划方案275.2.1 总平面布置原则

3、275.2.2 总平面布置和功能要求275.2.3 总图布置方案275.3 建筑方案295.3.1 建筑风格295.3.2 建筑方案设计305.3.3 结构设计315. 4 公用工程325.4.1 电气工程335.4.2 给排水工程365.4.3 通风空调工程385.4.4 智能化系统395.4.2 给排水工程435.4.3 通风空调工程455.4.4 智能化系统46第六章 节能486.1 设计依据486.2 合理用能标准和项目能耗486.2.1 合理用能标准486.2.2 建筑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486.3 节能措施496.3.1 建筑节能设计496.3.2 给排水节能设计506.3.

4、3 供电节能设计506.3.4 项目投入使用后管理中的节能50第七章 环境保护537.1 项目场址环境现状537.1.1 大气条件537.1.2 水环境537.1.3 声环境537.2 排放标准537.3 项目建设和营运对环境的影响547.3.1 施工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547.3.2 营运期间的主要环境影响547.4 环境保护措施547.4.1 施工期间环境保护措施547.4.2 营运期间环境保护55第八章 劳动安全卫生消防568.1 供电、电气安全568.2 劳动保护568.3 消防安全578.3.1建筑防火设计依据578.3.2主要防火措施578.4 卫生防疫588.5 无障碍设计58第九

5、章 项目组织管理599.1 建设管理机构599.2 管理制度599.3 项目监控609.4 工程监理609.5 工程招投标61第十章 建设进度安排6210.1 项目实施进度编制原则6210.2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62第十一章 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411.1 投资估算依据6411.1.1 土建工程6411.1.3 预备费6411.2 项目建设投资估算6411.2.1 总投资6511.2.2 固定资产投资6511.3 资金来源与筹措6511.4 资金使用安排66第十二章 社会评价7012.1 社会效益分析7012.2 社会风险分析7112.2.1社会风险因素设别7112.3.2 风险程度分析和防范、

6、降低风险的措施7112.3 社会评价结论72第十三章 结论与建议7313.1 结论7313.2 建议73*隐峰中心小学效果图75附 图1、*隐峰中心小学建设项目总平面图2、*“5.12”灾后恢复重建学校分布图3、*隐峰中心小学效果图附 件1、*发展和改革局关于同意重建隐峰中心小学建设项目立项的批复什市发改2009289号2、*国土资源局关于*隐峰中心小学建设项目(灾后重建)用地意见3、*规划和建设局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4、*规划和建设局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5、*规划和建设局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6、其它附件*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总论第一章 总论1.1 项目背景1.1.1 项目名称*隐峰中心小学建设

7、工程项目1.1.2 项目承办单位概况*城市建设投资公司经*建设委员会批准成立于1993年9月,注册资金1000万元人民币,经济性质:全民,经营范围:主营:对外投资。(以上经营范围国家限制或禁止经营的除外,应取得行政许可的,必须取得相关行政许可后,按照许可的事项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兼营:建材、化工原料及产品(危险品除外)、五金交电的销售。*城市建设投资公司有高级职称人员5人、中级职称人员30人、初级职称人员38人,具有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的设计、施工和管理能力,房地产综合开发资质贰级,具备对大中型工业与民用建筑、道路建设的总承包能力,受*人民政府(授权)委托,代建全市财政投资建设项目。开发完成了方亭

8、镇人民政府城市安身工程、市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工程、市政府政务中心工程等累计数十万余平方米建安工程项目,工程合格率100%,优良率达30%。1.1.3 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总体规划2、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3、*教育事业发展规划4、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5、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建标2002102号 6、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7、可行性报告编制者搜集的其他资料1.2 项目概况1.2.1 建设地点*隐峰镇忠元村。1.2.2 建设期限10个月(2009年6月25日2010年4月26日)1.2.3 建设规模及目标1、建设规模:占地面

9、积45336平方米,办学规模36个教学班。新建房屋建筑面积16144平方米,其中包括:新建教学综合楼、科技实验楼、行政办公楼11606平方米,学生宿舍3258平方米,餐厅体育活动室1280平方米。2、购买设备:购置图书67200册及教学设备3、建设目标:通过项目的建设,恢复*隐峰中心小学的教学设施,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的教育水平。1.2.4 建设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建设总投资为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灾后重建资金和社会捐赠。1.2.5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建设规模1.1总用地面积m2453361.2总建筑面积m2161441.2.1

10、新建其中:新建教学综合楼、科技实验楼、行政办公楼m211606餐厅体育活动室m21280学生宿舍m232581.3总建筑容积率0.421.4绿化率%31.8%1.5建设期月102总投资万元5000全为固定资产投资2.1其中:建筑工程万元4102.21 设备购置412.10 其他费用485.693资金来源万元50003.1国家灾后重建资金和社会捐赠万元500079*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建设的必要性第二章 项目提出的理由和建设的必要性2.1 项目提出的理由过程2008年5月12日发生的汶川里氏八级特大地震(本报告简称5.12特大地震)是一场巨大灾难,它震惊了中国,也震惊了世界。

11、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而破裂带长度达到300公里,一直到达广元青川县。地震对四川的阿坝、成都、德阳、绵阳、广元、南充等市(州)造成巨大的破坏,而且还给邻近省市造成大范围破坏,其影响甚至波及到全国大部分地区乃至境外。5.12特大地震给四川等灾区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使我国13亿人都为之悲痛欲绝,全世界都为之动容。对于广大灾区,尽快开展灾后重建,恢复人们的生活和经济发展,是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受“5.12”汶川8.0级特大地震波及,*人民生命财产遭受巨大损失,全市严重受灾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受灾人数41.2万余人,因灾失踪198人、受伤33075人、造成“三孤”人员677人;房屋

12、大面积受损,山区、沿山区6个重灾镇损毁房屋超过了95%,农村房屋损毁11万户;中小学校共有48所垮塌或者严重受损;工业企业受灾达636户,受灾比例达71.5%,6家大中型企业的主要生产车间、设备被毁;耕地毁损3.98万亩,林木毁损25.2万亩,农作物受灾26.5万亩;旅游业遭受重创,60多家宾馆、800多家“农家乐”以及6个山区旅游景区丧失接待功能;山区道路、桥梁、电站、通讯等基础设施遭到严重破坏。据统计,全市因地震造成直接经济损失889亿元,被国务院确定为十个极重灾区之一。地震灾害给*教育造成巨大损失:人员伤亡情况:灾区学生和教职工共伤亡3462人(死亡573人,受伤2889人)。其中:学生

13、死亡560人,受伤2729人;教职工死亡13人,受伤160人。校舍倒塌和受损情况:校舍受损40.47万平方米,其中倒塌14.74万平方米,形成危房25.73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受损情况:损失教学仪器设备0.18亿元,图书39.8万册。*隐峰中心小学在这次地震中也未能幸免。在5.12震灾中,隐峰中心学校财产损失巨大,教学设备设施毁损严重。学校不同程度受伤19人(学生11人,教师8人);学校所有校舍建筑全部受损,受损面积近15000平方米。严重的受灾状况使得当地灾后重建工作涉及方方面面,但是正如国务院国家汶川地震灾后重建规划工作方案中明确指出的一样,“坚持以人为本,优先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基本

14、生活和公共服务设施”,这不仅是每一个受灾地区灾后重建工作的优先选择,也是各项建设的重中之重。*隐峰中心小学受灾前有小学生991人(杨家庙小学并入124人)、初中生887人,主要招收什隐峰镇及周边乡镇学生,是教育公共服务单位,其又好又快的开展灾后重建对于提高当地居民战胜地震灾害的信心,恢复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状态均将起到显著作用,也为地区培养可持续发展的竞争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 灾后恢复重建的需要*隐峰中心小学办学历史较久,在本地基础教育、义务教育及社会发展中有着一定地位。5.12地震给*隐峰中心小学带来极大破坏,使学校的教学工作不能正常开展。通过项目建设,恢复

15、学校的教学设施,学校能有序的开展工作,组织对学生正常教学,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等。根据*教育重建规划规划,*实际需重建学校项目数为67个,其中高中2所,初中9所,小学28所(城市小学4所,农村中心小学9所,农村点校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6所,幼儿园19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职业高中1所,进修校1所。重建学校中原址重建学校22所,换址重建45所。需新建校舍49.4万平方米,维修加固校舍10万平方米,全市重建学校总占地2200余亩,需新增土地1500余亩。重建总投资16.2亿元,其中基建投资15亿元,购置教学设备1.2亿元,详见附图*5.12灾后恢复重建分布图。*隐峰中心小学列为灾后恢复重建农村中

16、心小学9所之一。2.2.2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能力的需要创办各类中小学校是什邡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是什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学校硬件虽有一些发展,但投入不足,有限的设备设施难以满足日益发展的教育的需求,尤其是基础教育是近一段时期教育的重要内容,大力推行和发展基础教育需要必要的硬件设施和教学设备,快速增长的在校生人数与相对滞后的硬件设施规模发生矛盾,多项指标不能达到国家要求基础学校的办学标准,硬件建设滞后的矛盾日益突出,项目的建设,对改善什邡义务基础教育办学条件,创造一流的办学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2.3 促进社会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基础教育建设直接面向广大人民群众,是

17、落实党和国家政策的重要基础。项目的建设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部署的具体行动,是保障灾区群众受教育权利,解决和改善灾区群众最直接、最现实、最关系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对于灾区人民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及早恢复生产生活,保持灾区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意义。*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第三章 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 需求分析3.1.1 行业发展现状3.1.1.1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现状1、我国基础教育的教育财政投入不足 国家是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因为办教育,培养各级各类专业人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促进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昌盛,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所以国家理

18、应承担教育投入的大头。一般来说,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的大小,既可以反映政府对教育的“努力程度”,又能较准确地反映出教育在国家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就世界范围而言,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世界平均水平为4.9%,发达国家为5.1%,欠发达国家为4.1%。我国的公共教育经费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徘徊在2%-3%之间,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同时我国政府在教育投资上大力倾斜于高等教育,这使基础教育的资金更加短缺。目前,我国基础教育经费投入的基本格局是:地方负担为主,中央和省级只提供少量的补助。大多县乡政府财力原本就较为薄弱,却负担着绝大部分义务教育经费。这使我国的基础教育的发展与当地的经

19、济发展水平密切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了我国教育的不均衡发展。一般来说,城市及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基础教育发展较好,而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处境却越来越困难。2、投资比例欠妥基础教育应是国家投资的重点,其次才是高等教育。可是我国在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方面的投资比例欠妥,把有限的教育经费过多地投向了高等教育。据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九五”教育经费及相关指标统计数据,我国基础教育应由国家承担的教育费用占不到35%(世界发达国家约为50%资料来源:原国家教委财务司编中国教育经费统计资料),而非基础教育阶段的高等教育等却占了相当部分资金。我国适龄儿童的人口基数大,人头平均费用很少,这不符合基础教育的要求。与发达国家

20、相比,我国在大学阶段投资的比重太大,从我国大、中、小学生均经费情况看,我国培养1名大学生的费用相当于培养6名中学生、66.5名小学生的费用,即比例为1:6:66.5(发达国家的比例约为1:1.7:4)。这种不合理投资的结果,使得耗费大量教育资源的某些大学学科和专业的学生,因供过于求而被闲置起来,不但严重地浪费了教育资源,而且加大了政府的就业压力和失业补贴。另一方面,基础教育得不到应有的投资,致使教育公用经费严重不足,教育设备老化,校舍不能及时改建。3.1.1.2 我国义务教育现状1、近年我国义务教育发展总体状况我国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已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对基础教育的要

21、求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最近两年,义务教育的发展出现了徘徊不前的局面,陷入了新的困境,突出的表现是:学生辍学率、农村中小学的危房比例有所回升,拖欠教师工资已成为普遍存在的现象,贫困地区与经济发达地区在普及义务教育的进程和质量上差距越拉越大,等等。出现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还是在于经济的因素,正是由于教育投资的不足,造成了在国家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义务教育的普及反而没能达到预期的目标。2、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现存的问题(1)义务教育投资不足尽管国家已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逐年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但由于国家百废待兴,财力有限,再加上实行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分级管理以后,国家财政占国民生产总值

22、的份额连年下降,已由1978年31.2%下降到1992年14.7%,因此国家不可能在教育投入上有更快的增长,近三年来教育投资占国家财政总支出一直徘徊在12.7%,就足以说明这一问题。总体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义务教育经费的短缺也就在所难免了。一方面是教育投入的不足,一方面是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人数的急剧增加。据有关学者测算,到2000年7-12周岁小学适龄组人口约1.4亿人,比1987年1.15亿人增加近21.7%,国家预算内义务教育投资需800-1000亿元,而1993年教育总经费是600.94亿元,可见在未来的几年里我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亟需义务教育投资的大幅度增加。此外,我国在

23、义务教育投资方面,还存在着历史性投入不足,尤其是在教育基本建设方面,欠账过多,到现在中小学校还有大量的旧房、危房需要维修和扩建,而目前的教育投入只能勉强维持眼前的需求,无力弥补欠账,因此更显出教育经费的短缺。(2)义务教育投资的内、外部结构不合理首先从义务教育投资的外部分配状况看,总体教育投资过于向高等教育倾斜,义务教育投资比例相对偏低,这可以从初等、中等、高等三级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中得到证实。1988年我国三级教育生均费用之比为1:2.31:33.72,而世界一般发展中国家为1:1.7:8,发达国家为1:1.1:1.3或1:4:3.7。可见在我国培养一名大学生的费用竟相当于培养一名小学生的30

24、或40倍。这种偏重于高层次教育投资的方针与分配比例政策,无疑从结构上造成我国义务教育投资的短缺,因此非常不利于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特别是目前仍处在普及初等教育阶段的经济贫困地区。其次在义务教育投资内部使用结构上也存在着不合理的地方,一是在义务教育总投资中,教育事业经费与教育基本建设投资比例不协调,基建投资比例偏低,不到2%,农村中小学的校舍建设几乎是由农民自筹资金解决的,就说明了这一问题。二是在义务教育事业经费中,人员经费挤占公用经费现象严重,公用经费所剩无几。为此,许多地区连起码的教学条件都保证不了,更何谈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3)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完善自80年代以来,我国实行了由地方负

25、责、分级管理的义务教育投资体制,它打破了过去那种统收统支、高度集中、管理僵化的分配格局,从而调动了地方政府和社会办学的积极性,增加了基础教育管理与发展的灵活性。但同时,随着这一体制的实施,其本身固有的一些弊病也就越加明显地暴露出来。首先,现行的义务教育投资管理体制不能有效地保证各地区义务教育普及进程的均衡发展。根据我国实行的财政划分收支、分级包干的体制要求,义务教育的投资支出是全部下划到地方财政城市是市财政,农村是县、乡财政,由地方政府全部负责和安排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这样就使得义务教育的普及与发展只能取决于各地区经济发展,取决于各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总是不平衡的,总存在

26、着一定甚至是比较悬殊的差距,各地区的财政收入水平以及各地区对义务教育的投资能力自然也各不相同,落后、不发达地区的义务教育发展也因此不可能得到有效的投资保障,那么由此引起各地区义务教育普及与发展的不均衡也就在所难免,事实也正是如此。其次,这种投资管理体制还缺乏对地方政府投资行为的有效约束,从而不利于保证地方政府对财政资金和教育投资的合理运用,保障地方教育事业发展对教育投资的正常需要。这是因为,现行的投资管理体制要想正常的发挥作用,必须以地方政府行为的规范化为前提。地方政府只有按照社会或上级政府的意愿,并根据经济合理与效率的原则来安排对教育的投资支出,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正常发展;否则既使是这一地方

27、经济上存在着使义务教育大力发展的可能性,也会因地方政府对支出的不合理安排而使义务教育事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抑制或损害。由于我国在体制、法规上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再加上地方一些政府官员的素质不高,先经济后文教,轻视教育的思想观念根深蒂固,因此地方政府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行为是相当不规范的,挤占、挪用、削减教育经费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且得不到有效地抑制和解决,前面提到的长期拖欠教师工资的事例正是现行体制下地方政府种种不规范行为的具体表现。(4)义务教育投资使用效益不高义务教育投资不足,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既使这有限的经费,由于使用效益低,也没有充分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反而加剧了教育经费的短

28、缺,其主要表现是:中小学教职工与学生比逐年下降,学校机构臃肿,超编现象严重,占用了大量的人员经费开支。按现行编制计算,目前,全国中小学教职工超编66万多人,若以人均支出200元月计算,每年需多支出人头费13亿多元,可见教育经费因冗员过多的浪费是惊人的。学校布局不合理,规模效益比较差。这在广大的农村表现尤为突出。义务教育自从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后,较为普遍的形式是县、乡(镇)、村三级办学。在农村,以自然村布局设校,势必造成学校布点多,规模小,班额不足,形不成一定的教学能力,师资、设施得不到充分的使用,办学的规模效益也就无从谈起。由于种种原因形成的中小学生辍学、留级现象的大量存在,也占

29、用、浪费着有限的教育经费。全国每年小学辍学的儿童约在3%,初中辍学率7%以上,在农村小学生的留级率高达20-25%。这样,按正常入学率投入的年度教育经费,由于学生辍学而获益较小,又由于留级率高,使正常的投入又往往不够,需追加投入,从而造成浪费。 3、义务教育现状分析结论义务教育事业发展统计数据分析表明,我国义务教育办学条件总体上有明显改善,但各项指标的生均水平呈现出下降的态势,形势令人堪忧,面对义务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需要高度重视办学条件改善与保障,并通过制度建设和采取有效的政策举措,加快扭转生均水平下降态势,促进办学条件水平与规模的协调发展。3.1.2 *教育发展现状3.1.2.1 *教育发

30、展情况2008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20所,在校学生22016人;小学 48所,在校学生20524人,小学学龄人口净入学率达到100%,小学巩固率为98.4%;初中入学率为99.9%,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1%,初中升学率为85.9%,高中升学率为65.7%。中等职业学校 1所,在校学生4241人。幼儿园46所,在园幼儿6889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74人。全市小学专任教师1747人,教师学历达标率为98.6%;初、高中专任教师分别为1094人和469人,学历达标率分别为97.9%和90.2%。年末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367人。3.1.2.2*灾后学校恢复重建主要内容为帮助灾区学校安全复

31、学复课,并保证地震灾区学校教师队伍相对稳定,*政府决定2008年在*地震极重灾区县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农村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原是国家为了支援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特殊政策,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西部地区“两基”攻坚县以下学校任教,逐步解决农村学校师资总量不足和结构不合理等问题。这些特设岗位计划教师服务期间的费用由中央财政按每年每人18960元的标准予以补助,其余部分由地方财政负担。绵竹、什邡两市根据本地教育对特设岗位计划的需求和省上的统一部署,对特设岗位教师进行了招募,经省上审定后,今年招募的57名特岗教师培训后将尽快奔赴绵竹、什邡灾区学校任教。*为确保农村义务教

32、育经费,采取了以下具体措施:增加财政投入,及时调整各小学和初中(包括完中初中部分)的预算,小学、初中教师区域内的各种补贴全部由财政承担,并进一步完善教师工资保障机制。全面落实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免教科书费和贫困家庭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提高农村中小学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08年,全市初中和小学年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分别比去年提高一倍。科学准确地分配中央、省、市农村义务教育保障机制补助资金。确保资金在新学期开学前到达学校,为各中小学春季开学和教学的正常运转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证。推进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配套改革,坚决制止乱收费行为,并加强票据管理工作,强化预算资金管理和代管资金收支“两条线”管

33、理。近年来,*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努力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3.1.2.3*未来两年及2015年学生规模预测情况表3-1*未来两年及2015年学生规模预测情况 单位:人2008年2009年2010年2015年合计53744580405656055035小学20524240502525424850初中16080153001479614065普通高中5936646060005720中职4241490550005000学前教育6889712553105200特殊教育7420020020

34、03.1.2.4*隐峰中心小学校生源情况:隐峰镇又名洞仙桥,位于成都平原西北边沿的鸭子河、小石河冲积扇上,隶属什邡市,西部与彭州市接壤。1989年撤乡建镇,集镇位于*城区以西8公里处,全镇幅员面积36.04平方公里,总人口2.6万,辖19个行政村、139个村民小组、1个居委会。集镇面积1.2平方公里,镇区集贸市场3个,人口2123人。隐峰中心学校灾前情况:隐峰中心学校(原隐丰镇初级中学和隐丰小学)位于*隐峰镇,隐峰中心小学受灾前有小学生991人(杨家庙小学并入124人)、初中生887人,在校中小学生学校占地面积42685平方米,学校校舍建筑面积14535平方米。根据*隐峰镇建设总体规划要求,结

35、合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规划的居住人口及实际人口出生率预测未来5年内隐峰中心学校生源将基本保持在该水平,即年入学适龄儿童少年约1860人,并呈略微上升的趋势。3.2 建设规模根据对拟建学校所在地生源情况的分析,以及城市普通中小学校校舍建设标准的要求:九年制学校:小学阶段每班45人、中学阶段每班50人。本项目建成后,需达到36个教学班的办学规模。1、建设规模:根据*隐峰镇未来入学学生人数的测算和*教育规划,本项目占地面积45336平方米,办学规模36个教学班,总建筑面积16144平方米。建设内容: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办公用房、生活服务用房三部分组成。(1)教学

36、及教学辅助用房 、办公用房教学及教学辅助用房包括:普通教室;实验室、音乐教室、美术教室、书法教室、地理教室、语言教室、计算机教室、劳动技术教室等专用教室和辅助用房;多功能教室、图书馆、科技活动室、心理咨询室、体育活动室等公共教学用房及其辅助用房。 办公用房包括:教学办公室、行政办公室、社团办公室及广播室,会议接待室、德育展览室、卫生保健室等管理用房。按照九年制义务学校办公用房使用面积指标标准,中小学校应配置教学办公用房与行政办公用房。教学办公室使用面积不得小于4 m2/人。其他办公用房和管理用房的配置可在办公用房面积内,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安排。本项目拟建教学综合楼、科技实验楼、行政办公楼共计11

37、606平方米。(3)生活服务用房 根据办学的实际需要设置:教工单身宿舍、教工与学生食堂、开水房、汽车库、配电室、教工与学生厕所等用房;设置学生宿舍、锅炉房、浴室、自行车库等用房。本项目拟建学生宿舍3258平方米,餐厅体育活动室1280平方米。2、设备购置:购置图书67200册及教学设备。3、建设目标:通过项目的建设,恢复*城西学校的教学设施,提高教育水平,从而提高整个*的教育水平。4、项目总投资:项目总投资5000万元,资金来源为国家灾后重建资金。*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 场址选择第四章 场址选择4.1 场址现状4.1.1 地点与地理位置 项目位于*隐峰镇忠元村。4.1.2 土地权属及利用现

38、状 *隐峰中心小学教学设施用房属于公共建筑,该土地由*政府划拨使用。*隐峰中心小学拟建场地位于*隐峰镇忠元村,为学校用地,已由政府征用,无权属纠纷4.2 场址建设条件 根据*隐峰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的要求,结合*隐峰镇人口密度与人口分布,尤其是学龄人口数量及其增减的发展趋势,以及城市交通、环境等因素综合考虑,项目场址位于*隐峰镇忠元村。本项目场址的选择符合下列原则:学生能就近走读入学;学校应具有较好的规模效益和社会效益;特殊情况特殊处理。本项目场址位于*交通方便、地势平坦开阔、空气清新、阳光充足、排水通畅、环境适宜、公用设施比较完善、远离污染源的地段,学生不会跨越铁路干线、高速公路及车流量大、无

39、立交设施的城市主干道上学。避开了高层建筑的阴影区、地震断裂带、山丘地区的滑坡段、悬崖边及崖底、河湾及泥石流地区、水坝泄洪区等不安全地带。无架空高压输电线、高压电缆及通航河道等穿越校区。 本项目场址不与集贸市场、公共娱乐场所、医院传染病房、太平间、公安看守所等不利于学生学习和身心健康,以及危及学生安全的场所毗邻。4.2.1 地形地貌*内山区、丘陵、平原兼而有之。山区约占全市总面积60%;耕地约占总面积30%;“一江四河”(石亭江、鸭子河、小石河、马牧河、斑鸠河)纵横全境,有“六山、一水、三分田”之称。 什邡处于龙门山地槽边缘拗陷带中南段之什邡绵竹复式褶皱带,由于远古地壳的强烈运动,给什邡留下了如

40、二迭系石灰岩山体从数十公里以外漂来的飞来峰和深逾千米的大峡谷等地质奇观;铸成了高峻山岳和奇特的地形地貌的巧合,形成奇特壮美的天象景观,古地质作用造化了雄奇的险峰,峰林、断崖、峡谷及冰川遗貌。本项目拟建场地位于*隐峰镇,毗邻河滨路。地形较平坦,地貌单元属沱江水系石亭江一级阶地。4.2.2 工程地质本项目拟建场地在区域构造上属新华夏系第三沉降带四川盆地西北边缘成都凹陷带,距龙门山断裂带约40公里。从区域地质构造特征来看应为地壳的稳定区。由已有的地震地质研究成果和勘察查明的场地地层结构综合分析可知,地基岩土层位连续,无论从区域地震地质背景还是从场地的工程地质总体特征而言,场地稳定性较好,适宜建筑。根

41、据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可知,拟建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建筑场地等级为三级场地(简单场地),地基等级为二级地基(中等复杂地基),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 500212001)3.1条岩土工程勘察分级可知,该场地岩土工程勘察等级为乙级。4.2.3 气象条件 *属于亚热带气候,光照充足,空气干燥,昼夜温差不大。常年无霜期290天,年均日照1379.8小时,年均降水量1033.9毫米。4.2.4 水文本项目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埋藏于砂卵石层中的孔隙性潜水。勘察测得场地稳定水位为533.31534.18米(埋深5.255.80米)。主要由大气降水、上游地下水补给,以地下径流和地表蒸发排泄为主。水位随季节而

42、变化,其年变化幅度2.00米左右。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调查报告,渗透系数K=4060m/d,地下水及土对基础混凝土和混凝土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场地内水文条件较为简单,除大气降水影响基坑涌水量外,主要是上层滞水及孔隙型潜水,只要做好基坑内明排水,对基坑开挖及施工无较大影响。4.2.5 地震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01)(2008年版),拟建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地震分组为第二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特征周期值为0.40s。4.3 基础设施条件4.3.1 交通*位于德阳市西南部,成都市西北部之间,距成都市60公里、德阳市20公里,项目地址位于*隐峰镇主要交通道路

43、旁,交通便利,无需再建新的道路,就可以满足项目建设、正常运转的需要,交通条件良好。4.3.2 供电*电力资源丰富,电力供应有保障。4.3.3 供水*城镇自来水供应规模达15万立方米/天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8%以上,能满足供水需求。4.3.4 通讯*已建成程控交换系统,实现了传输数字化的现代通讯网络,已建成移动通信网、互联网,通讯条件较好。4.4 防洪、防潮、排涝实施条件 场区内地形较为平缓,在项目设计的时候,利用自然高差进行防洪和排涝,洪水经过排水沟自然排入雨水排放系统。综上所述,该场址地质水文、基础设施等条件较好,能满足建筑物的选址要求。*隐峰中心小学建设工程项目 建筑方案第五章 建筑方

44、案5.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和原则总体规划设计应做到:各组成部分功能分区明确、布局合理、联系方便,各种建筑物、构筑物应协调一致,与校园绿化、美化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校园环境和人文景观,以便给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生活、休息、活动、交流的环境空间。为了保证具有安全、安静、卫生的教学与育人环境,学校应避免各种城市噪声的干扰和污水、废水、尘埃的污染。尤其是主要教学用房应与铁路、城市干道、机场及飞机起降航线保持足够的安全、卫生防护距离。学校设置独立的变配电系统,有利于管理用电和保证用电。规划设计用电负荷应留有余量,能够满足不断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设备逐步增多的需要。校园内,室外各种管线宜设直埋式敷

45、设或暗设电缆沟,以保证使用安全,创造良好的校园环境。规模较小的学校,教学和办公用房可设在同一幢楼内,但应注意各功能部位布置合理、联系方便,避免相互干扰。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住房制度的改革,学校生活用房应逐步实施建设与管理社会化,教职工住宅应纳入城市规划统筹安排,不应建在校园内。校园内的生活用房不应妨碍教学区的建设与使用,并应便于经营管理社会化。升旗是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形式,校园内必须设置旗台、旗杆,如无合适位置,可在主要建筑物上设置附墙旗杆。为保证师生出入校门的安全,校门外侧应留有缓冲地带和设置警示性标志。围墙,要有利于学校安全管理,通透式围墙有利于延伸校园景观和视野。5.1.1 建筑设计指导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遵循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以人为本,弘扬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报告 > 其他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