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精神分析理论第1页精神分析是西方当代心理学主要流派之一,其词含义是指以心因性为机制一个治疗精神病方法及其理论和潜意识心理学理论体系。精神分析理论第2页对人类心理和行为研究精神分析观点是由奥地利精神病学家弗洛伊德提出。精神分析理论又叫做弗洛伊德主义 包含 古典弗洛伊德主义(弗洛伊德学说)和新弗洛伊德主义。在发展心理学方面有代表性观点是弗洛伊德和埃里克森理论。精神分析理论第3页两个出色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埃里克森精神分析理论第4页弗洛伊德理论:弗洛伊德理论:一是精神层次理论 二是心理结构 三是心理动力理论 四是性心剪发展阶段 五是心理防御机制理论 六是释梦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第5页 一、精神层次理论
2、精神层次理论 意识 前意识 潜意识精神分析理论第6页二、人格结构:人格由本我、自我、超我三部分组成。本我是一切心理能量之源,本我按高兴标准行事;本我是潜意本我是潜意识结构部分,它急迫地寻找出路,要求尽快得到满足;识结构部分,它急迫地寻找出路,要求尽快得到满足;本我是原始 本能 且在人格中最难靠近部分 同时又是强有力部分。它包含人类本能性内驱力和被压抑习惯倾向。在心里发展中 年纪越小 本我作用越主要。自我机能是寻求“本我”冲动得以满足,而同时保护整个机体不受伤害,它遵照是“现实标准”。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它自我是意识结构部分,它主要是对本我控制和压抑主要是对本我控制和压抑.儿童伴随年纪增加 逐步
3、学会了不能凭冲动随心所欲,他们逐步考虑后果考虑现实作用。超我,是人格结构中代表理想部分,所遵照是“道德标准”。超我则是人格最高层,它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超我则是人格最高层,它指导自我,限制本我。超我包含良心和自我理想。超我在人身上发展 逐步地按照文化教育 宗教要求和道德标准而采取行动。精神分析理论第7页三、心理动力理论:三、心理动力理论:弗洛伊德认为他心理分析体系动机是欲力(力比多)这是一个身心概念 表示性本能身心 两个方面(性本能 生存本能)。行动时受内在强大动力驱使。人冲动实现都要受到高兴标准和现实标准制约。高兴标准是人类原始冲动 是以情感 欲望为主要冲动 这种冲动永远是为了寻找各种高兴。
4、现实标准是人类考虑到现实作用,其作用是使个体能适应实际需要。高兴标准和现实标准既相互联络又相互对立。精神分析理论第8页四、性心剪发展阶段:四、性心剪发展阶段:口唇期(01);弗洛伊德认为欲力发展是从嘴开始 吮吸本身也能产生快感。第一时期:从出生到6个月 儿童世界“无对象”他们没有现实存在人和物概念 仅仅渴望得到高兴舒适感觉 没有认识到其它人对他是分离存在。第二时期:612个月 儿童开始发展关于他人概念 比如当母亲离开时候会产生焦虑和不安。肛门期(13)弗洛伊德认为此时占优势不是生殖器部分本能 而是肛门和虐待狂本能。比如 以排泄为高兴或以玩弄粪便而得到满足。性器期(36);到了这一阶段儿童变得依
5、恋于父母中异性一方。产生恋母情结或是恋父情结。潜伏期(611);这是一个相当平静时期 在这个时期中儿童把精力放在社会可接收追求中,如学习 游戏 运动等,专注于社会情感发展。青春期(11或13岁开始)女孩11岁 男孩13岁 在这个时期 个体最主要任务就是从父母那里摆脱自己 和父母逐步分离 病尝试去建立自己生活方式。这个时期轻易产生性冲动 防御方法有两个 1,采取禁欲策略 2,采取理智化方法。精神分析理论第9页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五、心理防御机制理论:心理防御机制是自我一个防卫功效,我们本我、自我、超我之间,或者现实与理想之间,都会有很多烦恼矛盾,自我可能在不知不觉之中,以某种方式,调整冲突关系
6、,使超我能够被接收,同时原我欲望又能够得到某种形式满足,从而缓解焦虑,消除痛苦,这就是自我心理防御机制,它包含压抑、否定、投射,退化、隔离、抵消转化、合理化、赔偿、升华、幽默、反向形成等各种形式。人类在正常和病态情况下都在不自觉地利用,利用得当,可减轻痛苦,帮助度过心理难关,预防精神瓦解,利用过分就会表现出焦虑抑郁等病态心理症状。精神分析理论第10页六、释梦理论:六、释梦理论:弗洛伊德是一个心理决定论者,他认为人类心理活动有着严格因果关系,没有一件事是偶然,梦也不例外,绝不是偶然形成联想,而是欲望满足,是对清醒时被压抑到潜意识中欲望一个委婉表示。梦是通向潜意识一条秘密通道。经过对梦分析能够窥见
7、人内部心理,探究其潜意识中欲望和冲突,经过释梦能够治疗神经症等等。精神分析理论第11页埃里克森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埃里克森是美国当代最有名望精神分析理论家之一。埃里克森将人生分为埃里克森将人生分为8个阶段,他认为,发展是依照渐成标个阶段,他认为,发展是依照渐成标准进行,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准进行,每个阶段都有一个由生物学成熟与社会文化环境、社会期望间冲突和矛盾所决定危机,人格发展过程就是危社会期望间冲突和矛盾所决定危机,人格发展过程就是危机不停处理,各阶段不停转化过程。危机顺利处理有利于机不停处理,各阶段不停转化过程。危机顺利处理有利于发展健康人格,不
8、然,便会形成不健全人格。发展健康人格,不然,便会形成不健全人格。埃里克森认为,每一发展阶段,各有其特定、带有普遍性埃里克森认为,每一发展阶段,各有其特定、带有普遍性心理社会任务有待处理。心理社会任务有待处理。精神分析理论第12页精神分析理论第13页一、信任对不信任一、信任对不信任 二、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二、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三、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三、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四、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四、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五、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五、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六、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六、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七、精力充沛对消极沮丧七、精力充沛对消极沮丧八、完美无缺对消极沮丧八、完美无缺对消极沮丧精神分析理
9、论第14页一、信任对不信任一、信任对不信任:0-1岁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信任感,婴儿从生理需要满足当中发展信任感,克服不信任感 埃里克森认为这阶段 信任感发展实质关键是相依性,表达在婴儿受母亲照料时,把母亲爱和品质加以内化,同时把自己感情投射给母亲。在人生早期 信任感建立 有利于未来成为易于信赖和满足人,反之 将成为不信任他人和贪得无厌人。精神分析理论第15页二、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二、自主行动对羞怯怀疑 1-3岁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自主性。儿童首先在信任感和初步成熟(独立行走 自己进食)基础上产生自信 认识到自己意志 产生一个自主感 另首先 又以为依赖过多而感到疑惑。这时成人和儿童之间相互调整关系
10、受到严峻考验。父母对儿童态度要注意掌握分寸,首先要利用儿童对自己信任在一些方面给予有节度控制,同时也要给与适当自由,方便养成儿童宽容和自尊性格。精神分析理论对幼稚园课程,尤其是对一些强调早期儿童人格培养,(发展主动品质,防止消极品质)强调学龄前儿童心理健康主要性幼稚园课程方案编制和实施产生过主要影响。精神分析理论第16页三、自动自发对退缩愧疚 第三阶段为学前期或游戏期,从3到6岁左右。本阶段,儿童主要发展任务是取得主动感和克服内疚感,体验目标实现。本阶段儿童已经有了更多自由,能从言语和行动上来探索和扩充它环境。这是社会也向他提出挑战。在这个情况下,他感到扩张并不难于到达目标,但又感到闯进他人范
11、围同时,要与他人自主性发生冲突,于是产生一个内疚感。弗洛伊德认为这阶段是产生恋母情结时期。如上所述,在这个阶段游戏执行者自我德尔功效,在处理矛盾中表达出自我疗治和自我教育作用。精神分析理论第17页四、勤奋进取对自贬自卑该阶段位学龄期,从6岁到青春期。本阶段任务是取得勤奋感而克服自卑感,体验能力实现。埃里克森认为,本阶段是儿童继续投入精力和欲力,尽自己最大努力改造自我过程。而且本阶段也是相关自我生长决定性阶段。儿童首先在积蓄力量,勤奋学习,以求学业上成功,同时在追求成功努力中又掺有害怕失败情绪。所以勤奋感和自卑感组成了本阶段主要违纪。精神分析理论第18页五、自我统合对角色混乱该阶段为青春期,约1
12、2到18岁。这一阶段主要任务是建立同一感和预防混乱感,体验忠诚实现。埃里克森认为自我统合必须在七个方面取得整合,才能使人格得到健全发展。(1)时间前景对时间混乱;(2)自我必定对冷漠无情;(3)角色试验对消极认同;(4)成就预期对工作瘫痪;(5)性别认同对性别混乱;(6)领导极化对权威混乱;(7)思想计划对观念混乱。精神分析理论第19页六、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六、友爱亲密对孤僻疏离第六阶段是成人阶段,从18到25岁,发展任务是取得亲密感以防止孤独感,体验爱情实现。埃里克森认为,发展亲密感对是否能满意地进入社会有主要作用。精神分析理论第20页七、精力充沛对消极沮丧七、精力充沛对消极沮丧 该阶段是成
13、年(中)期,约至50岁,主要为取得繁殖感而防止停滞感,体验者关心实现。这里繁殖不但指个人生殖力,主要指关切建立和指导下一代成长需要,。缺乏这种体验人会倒退到假亲密需要,沉醉于自己天地中,只一心专注自己而产生停滞感。精神分析理论第21页八、完美无缺对消极沮丧八、完美无缺对消极沮丧第八阶段为老年期(成年后期),直到死亡,主要为取得晚上俺和防止失望和厌恶感,体验者智慧实现。这时人生进入了最终阶段,假如对自己一生周期取得了最充分前景,则产生一个完善感,这种完善感包含一个长久锻炼出来智慧感和人生哲学,延伸到自己生命周期以外,与新一代周期融合二位一体感觉。一个人达不到这种感觉,就不免恐惧死亡,以为人生短促,对人生感到厌倦和失望。精神分析理论第2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