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武汉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天**** 文档编号:4895856 上传时间:2024-10-1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96.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武汉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武汉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武汉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武汉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武汉市七年级上册期末历史试卷.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历史七年级上册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这一发现对于研究人类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意义。下列有关北京人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生活在长江流域B北京人的头部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C已懂得人工取火D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2李明同学在研究原始居民的生产生活状态时,收集到了两幅原始居民的居住场所复原图(见下图)。下面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有都出现在长江流域住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的居民种植水稻都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干栏式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ABCD3“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神农尝草”属于A考古发现B学者推断C神话传说D史料记载4西周初年,周武王之弟周公旦被

2、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政治、军事经验十分丰富的姜尚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这表明分封制A扩大周朝的控制区域B意图建立王畿的“藩屏”C防止夏、商旧族叛乱D阻止周边少数民族内侵 5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确立主人身份地位、显示尊卑关系、表达虔诚和敬畏、象征使用者的权利和地位等作用,因之青铜器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成了“名贵贱,辨等列”的主要器物。这段话描述的是( )A青铜器用途广泛B青铜器反映等级界限C形成了等级森严的统治体系D使王位世袭制进一步完善6诗经载芟描写了西周春耕时的景象人们有的割草,有的刨树根,一片片土壤翻掘松散,“千耦其耘”,遍布低洼地、高坡田。其中“千耦其

3、耘”的含义是千对农人在耕地。到了春秋时期可以看到一种新的耕作场景的是( )A耜耕B石耕C牛耕D刀耕7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人如果想获得爵位,最好的办法是A多生产粮食和布帛B去经商发财C当兵建立军功D参加考试8国家主席在讲话中经常引经据典,展现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里的东方智慧,他在第二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讲道“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席引用的这一观点出自于( )A墨子B孔子C老子D韩非9秦始皇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封建王朝。下列措施中属于秦始皇巩固统的措施有( )统一文字 焚书坑儒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 修建长城ABCD10秦王朝统一天下后,“不亲其民,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下列秦朝措

4、施能证明以上观点的是( )A严刑苛法B统一文字C设立郡县D开凿灵渠11某起义军的口号“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注甲子年,184年),天下大吉。”材料中的“苍天”和“黄天”分别代表( )A秦王朝、陈胜吴广起义军B西汉王朝、王莽的军队C秦王朝、刘邦项羽起义军D东汉王朝、黄巾起义军12盐铁论一书中提到,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这些政策最直接的影响是A有利于加强思想控制B导致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C导致外戚宦官交替专权D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13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秦汉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

5、描述,正确的是( )A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B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4东汉末年群雄并起,最终形成三国鼎立的格局。下列示意图符合三国鼎立格局的是( )ABCD15邮票的方寸空间,常体现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历史、科技、文化、风土人情、自然风貌等特色。东汉蔡伦(下图)能入选邮票图案,是因为他A造出了千里船B发明了造纸术C改进了造纸术D创编了五禽戏16认识海洋,建设海洋,经略海洋,是当今我国面临的重大任务,建设海洋强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早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它最远可到达A南洋B印度半岛南端、锡兰(今斯里兰卡)C澳大利亚D美国

6、西海岸17假如你穿越时空,回到东晋南朝时的江南,你能看到的现象有人们正在开垦荒地,兴修水利工程 农民在土地里施用粪肥南京城人口凋零,车马稀少 许多北方人来这里定居ABCD18下列政权定都洛阳的是( )西汉 东汉 魏国 西晋 东晋ABCD19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的相同点是A都发生在东汉末年B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C战争中,都采用了火攻的办法D战争结束后,主动进攻的一方都更加强大20成书于北朝时期,“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等方面的生产技术,内容十分丰富”,还提出了“多种经营和商品生产等重要思想”。该“书”指A史记B齐民要术C天工开物D水经注二、综合题21制度文明是人类发展水平和人类文明的标志之一。阅读

7、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材料三见下面图示请回答(1)材料一中“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反映的是史前时期哪种更替首领位子的制度?并请举1例说明。这一制度后来被哪一制度所代替?(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什么制度?该制度的主要内容和实施作用是什么?(3)材料三图示反映的是哪一朝代的政治制度?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是什么?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什么?图中处应该填什么官职?22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

8、县以下又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形成了一整套中央管理体系。(1)依据材料一,指出秦始皇管理地方的制度叫什么?材料二 史书记栽: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铸造钱币,还拥有兵权。诸侯王门下聚集许多宾客,常常批评皇帝的政策,指责中央。(2)针对材料二的情况,请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武帝在政治上和思想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加强中央集权?材料三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他统治期间,社会安

9、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号称“建武盛世”。(3)材料三介绍了刘秀的哪些统治政策?刘秀创造的“建武盛世”的另外一个名号是什么?23纵观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李白(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诗中所述的秦王是谁?写出“秦王扫六合”的完成时间。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汉书董仲舒传(2)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这一主张被汉武帝采纳后,对儒家思想的地位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材料

10、三(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哪一战役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哪一政权结束了三国鼎立的局面?(4)据以上材料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什么?24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政权林立。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三国鼎立示意图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江南经济文化因此迅速发展。到梁代,江南许多地区已是“良畴美拓,畦畎相望,连宇高甍,阡陌如绣”,一派田美土肥之象。材料三北魏孝文帝曾说:“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魏书任城王传(1)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_,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

11、础的战役是_。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_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3)材料三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什么重要举措? 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了什么作用?(4)国家统一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即使是国家处于分裂状态,也仍然孕育着统一的因素。根据上述三则材料,归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参考答案】一、选择题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如前额地平、颧骨突出、吻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等,B正确;北京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龙骨山上,A排除;北京人懂得保存火种,但是尚未掌握人工取火,C排除;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

12、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D排除。故选B。2B解析B【详解】根据图一“半地穴式圆形房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黄河流域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不符合题意;半坡原始居民种植的 农作物主要是粟,不符合题意;图一、图二居住场所的不同是因为自然环境的不同,体现了原始居民因地制宜的智慧,符合题意;根据图二“干栏式建筑”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是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干栏式房屋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对中国古典建筑产生了重要影响,符合题意。综上所述说法正确,符合题意。故选B。3C解析C【详解】“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神农尝草”属于神话传说,夸父、女娲和神农属于神话人物,故C符合题意;“逐日”“补天”属于

13、神话传说,无法考古证实,也无法通过科学推断得出这样结论,排除AB;由于“夸父逐日”等属于神话传说,不能当作史料记载,排除D。故选C。4B解析B【详解】根据“被封在反周势力强大的商、奄故地”“被封在反周势力非常强大的夷人故地”可得出周王利用新族与功臣防患叛乱势力最大的地区,说明其试图通过分封制建立王畿的“藩屏”,B项正确;材料不是强调区域,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夏朝,排除C;材料与少数民族无关,排除D;故选B。5B解析B【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商周时期用于祭祀和宴饮的青铜器,具有明贵贱、辨等列的作用。由此可见,当时的青铜礼器可以反映等级界限。材料中只涉及青铜礼器,没有体现其他的青铜器类型和用途,更没

14、有青铜器铸造精良等能体现冶炼技术的相关信息。故B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青铜器的用途,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政治体系的描述,故C不符合题意;王位世袭制与题干无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6C解析C【详解】依据题干“千耦其耘”千对农人在耕地,反映了的用人耕地;结合课本所学可知,春秋后期,出现了新的耕地方式,铁制农具和牛耕出现,人们已使用牛来耕地。牛耕和铁农具的使用,提高了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C正确;耜耕、石耕、刀耕都出现在春秋时期之前,ABD排除;故选C。7C解析C【详解】公元前356年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开始变法,法令规定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厉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

15、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因此商鞅变法后的秦国,一个农民如果想获得爵位,根据奖励军功,最好的方法是当兵建立军功。故选C;在商鞅变法中A不能获得爵位,排除;BD不是商鞅变法中的内容,排除。8A解析A【详解】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所反映的“兼爱”思想,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的主张兼爱、非攻、尚贤、节俭,故选项A符合题意;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以德治国,故选项B不符合题意;老子是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无为而治,故选项C不符合题意;韩非是法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主张是以法治国,故选项D不符合题意。

16、故答案为A。9D解析D【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统一文字、焚书坑儒、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以及修建长城都是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故选D,排除ABC。10A解析A【详解】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当时的刑罚及其残酷,所以严刑苛法能够证明秦代“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故选A;BCD是秦朝巩固统一方面的措施,与“以暴力统治为主要手段”无关,排除。11D解析D【详解】黄巾起义的口号是“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184年,经过精心策划,太平道创立人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在全国各地向东汉王朝发动

17、猛烈进攻,腐败的东汉政权迅速处于土崩瓦解的境地。最终,由于东汉军队的残酷镇压,黄巾起义被镇压下去,但起义沉重打击了东汉的统治。所以“苍天”指的是东汉王朝,“黄天”指的是黄巾起义军,D符合题意,ABC排除。故选择D。12D解析D【详解】根据材料“汉武帝时实行币制的彻底改革,集中货币发行权,禁止各地方政府铸钱,同时把盐铁经营权也收归中央。”,结合所学可知,这些属于经济措施,直接的作用是有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故D符合题意;材料中未涉及思想措施,故A不符合题意;诸侯王和豪强地主势力过大,与材料无关,故B不符合题意;外戚宦官交替专权,与题干无关,故C不符合题意;故选D。13C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

18、识可知,秦汉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和巩固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建立和巩固时期,故C项正确;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是先秦时期,故排除A项;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故排除B项;隋唐时期是繁荣与开放的社会,故排除D项。故选C项。14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可知,220年,曹操之子曹丕篡汉自立,建立魏国,定都洛阳,东汉结束。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222年,孙权称王,国号“吴”,定都建业,标志着三国鼎立的局面形成,B能正确反映三国鼎立的形势,故B正确;ACD错误。综上故选B。15C解析C【解析】【详解】依据图片和所学可知,东汉蔡伦能入选邮票图

19、案,是因为他改进了造纸术。东汉时,蔡伦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后人把这种纸称为“蔡侯纸”,此后纸的应用开始普遍,所以C项符合题意;造出了千里船的是南朝祖冲之,发明了造纸术是在西汉时期,创编了五禽戏是东汉的华佗。由此分析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16B解析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大力开辟海上交通,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B项正确;ACD项与题意不符,排除ACD项。故选B项。17A解析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东晋南朝时的江南,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

20、大片的荒地被开垦为农田,符合题意;水稻里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也得到推广,水稻产量提高,符合题意;东晋南朝时期,北方战乱,南方较为稳定许多北方人来这里定居,符合题意;东晋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到开发,南京城人口凋零,车马稀少表述与史实不符,不符合题意,排除BCD项。综合上述分析可知,本题选择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以及分析问题的能力。理解并识记江南地区的开发的相关史实。18C解析C【详解】依据课本所学可知,王莽政权被农民起义推翻后,西汉宗室刘秀在25年称帝,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就是光武帝;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洛阳称帝,国号魏;266年,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自

21、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符合题意,C正确;公元前202年建立汉朝,定都长安,史称西汉。错误,AD排除;西晋的皇族司马睿于317年重建晋王朝,以建康为都城,史称东晋。错误,B排除;故选C。19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与淝水之战都是以少胜多的战役,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B符合题意;淝水之战不是发生在东汉末年,A不符合题意;淝水之战没有采用火攻的办法,C不符合题意;战争结束后,主动进攻的一方都更加强大这种说法不正确,D不符合题意;故选B。20B解析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齐民要术是一部综合性农书,中国古代五大农书之首,记述了黄河流域下游地区,即今山西东南部、河北

22、中南部、河南东北部和山东中北部的农业生产,概述农、林、牧、渔、副等部门的生产技术知识,B符合题意;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A排除;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C排除;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D排除;故本题选B。二、综合题21(1)禅让制;尧传位给推举出来的品行高尚的舜或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分封制;内容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解

23、析(1)禅让制;尧传位给推举出来的品行高尚的舜或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世袭制取代禅让制。(2)分封制;内容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秦朝;郡县制;朝廷直接任命;丞相【详解】(1)依据材料一“天下为公,选贤任能”分析可知,材料一反映的是禅让制。禅让制是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如尧传位给推举出来的品行高尚的舜或舜传位给治水有功的禹。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禹死后,启继承父位。从此,“世袭制

24、”代替“禅让制”,“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2)依据材料二“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分析可知,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实行的分封制;为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西周实行分封制。内容天子把土地和平民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作用保证了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3)依据材料三的图片皇帝、太尉和御史大夫判断,这是秦朝创立的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最高统治者称皇帝,至高无上,总揽全国一切大权,中央政府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最后由皇帝决断。为了加强对地方的控制,秦朝在地方

25、上推行郡县制。其长官的产生方式是朝廷直接任命,郡县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所以图示中的地方行政制度郡县制;图中空缺处应该填丞相。22(1)郡县制(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详解】(1)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解析(1)郡县制(2)政治上实行推恩令;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3)释放奴婢,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光武中兴”【详解】(1)依据材料一“为了防止再次分裂,秦始皇从加强中央集权的目的出发,将全国分为数十个郡,郡下设县,县以下又

26、设乡、亭、里等基层社会组织”,结合课本所学可知,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在地方上吗,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全国分36郡,郡的行政长官称为郡守;在郡下设县,县的长官称为县令。(2)依据材料二“汉初在沿用秦地方管理制度外,还分封了一些诸侯王国。诸侯王的权力很大,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结合课本所学,刘邦建立西汉后,分封了一些诸侯王。随着经济的发展,诸侯王的势力也膨胀起来,导致社会混乱。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在政治上实行推恩令,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侯国,这样,侯国的势力越来越小;思想上,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使儒家忠

27、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3)依据材料三“东汉开国皇帝刘秀勤于政事,多次发布释放奴婢和禁止残害奴婢的诏书,为减少贫民卖身为奴婢,经常发放救济粮,减少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他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由此可知刘秀采取的政策有释放奴婢;减轻赋税徭役;兴修水利,发展农业生产;裁并郡县,精简官员;由于刘秀采取一系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23(1)嬴政(或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3)赤壁之战、西晋(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

28、王扫六解析(1)嬴政(或秦始皇)公元前221年(2)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3)赤壁之战、西晋(4)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详解】(1)依据材料一“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并结合所学可知,诗中所述的秦王是嬴政(或秦始皇);“秦王扫六合”的完成时间是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30年,秦国发动强大的攻势,开始了统一六国的战争。秦国的军队势如破竹,先后攻灭韩、赵、魏、楚、燕、齐六国。公元前221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秦朝,定都咸阳。(2)依据材料二“孝武初立,卓然罢黜百家,表章六经凡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用”概括

29、可知,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儒家学说定为正统思想。从此,儒家思想居于主导地位,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可知,赤壁之战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公元前208年,在赤壁之战中,周瑜指挥孙刘联军用火攻大败曹操,使曹操不敢轻易南下,孙权巩固在他在长江中下游的统治,刘备占有四川,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结合所学可知,266年,司马炎自立为帝,改国号为晋,以洛阳为都,史称西晋。司马炎就是晋武帝。280年,西晋灭吴,统一了全国。(4)依据以上材料分析可知,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是统一

30、是历史发展的主流。24(1)吴;赤壁之战;卫温(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作用促解析(1)吴;赤壁之战;卫温(2)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答出三条即可)(3)迁都洛阳作用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答出二项即可)【详解】(1)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一中三个国家中建立最晚的是吴;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

31、基础的战役是赤壁之战;这一时期,孙权曾经派卫温率船队到达今台湾地区。(2)根据材料二“东晋政府建立了许多侨郡县,给予南迁人民免除税役的权利”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南方政权采取了有利于发展生产的措施;江南地区担对和平稳定;北方农民大批南移,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南方自然环境比较优越。(3)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三“国家兴自北土,移居平城,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河洛(今洛阳一带)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了孝文帝采取的迁都洛阳的重要举措;第二小问孝文帝改革在历史上起到的作用是促进了民族交融,增强了北魏的实力。(4)依据材料的内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统一因素是局部统一的完成;江南经济的发展;北方的民族大融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初中历史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