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庆市沙坪坝区树人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题(含答案)1按要求完成字词句练习 根据语境,读拼音,写字词。语文学习,是心灵的旅行,是美好的享受。我们同萧红一起怀念祖父的园子,捕捉h di、qng tng;荷兰那y ti dun zhung的牛犊,似乎要将lio ku无垠的原野归它们所有;也体验了威尼斯船夫co zng自如的驾驶技术;认识了shui jio能人小嘎子,有ju hu的刷子李2下列成语书写正确的一项是()A碧波万倾B谈笑风声C心惊胆战D磨拳擦掌3请在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中,选出内容搭配不恰当的一项。()A失散多年的女儿,突然有了消息,这让王先生喜不自胜。B夕阳缓缓落山的时候,已经不再光
2、芒四射,只有那一图圈红晕。C他一听老师讲,就特别想要跃跃欲试,把那本书买回来读一读。D警方守株待兔,在此地埋伏了好几天,歹徒却始终没有出现。4下面选项中句子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每一面墙剧完,他搜索一遍,居然连一个芝麻大小的粉点也没发现。”这句话写出了曹小三观察不够仔细,做事不够认真。B“这一天风平浪静,水手们都在甲板上。”这句话中“风平浪静”一词写出了故事的环境背景,与下文故事情节息息相关。C“不管怎么拥挤,他总能左拐右拐地挤过去。”这句话的“挤”字写出了船夫不遵守规则秩序,总想赶人家前头。D“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仅用列数字的方法来
3、表现金字塔的高大宏伟。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夏日的青城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经过几个月紧张的复习,使我可以从容、镇定地面对这次考试。C面对流感疫情,学校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全校师生身体健康。D看到眼前的照片,小明不由想起三年来大家一起玩耍、同桌共读。6下列句子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A你是喜欢数学呢?还是喜欢语文?B成败与自己的想象有着直接的关联。悲观的把自己想象成失败者,这足以使你不能取胜;乐观的把自己想象成胜利者,将给你带来无法估量的成功。C宋朝的林和靖的咏梅名句不少,最脍炙人口的当然是“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D诗画无不注重绘声绘色,讲究笔力,风
4、韵,意境等因此,古人曰:诗是有声画,画是无声诗。7下列关于鲁滨逊漂流记中主要情节,排序正确的一项是()流落荒岛,上船取物发现叛乱,救出船长畜养山羊,种植粮食搭建帐篷,安排住所救下“星期五”,结伴生活A B C D 8小练笔。下面这句话应怎么改成人物对话?表演时应加上哪些表情和动作?谈谈你的看法。他(曹小三)真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_9按原文填空。(1)诗中有泪,陆游笔下的“_,_”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诗中有趣,范成大“_,_”写出了儿童喜爱劳动的质朴天性;诗中有别离,李白的“_,_”最能体现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诗中有情,孟郊的“_,_”寄托着母亲对游子的深情。(2
5、)为设果,_。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3)人有耻,_。10阅读汇报。(1)本学期,我们走近的古典名著_中_的林黛玉,_中_的诸葛亮。除本册书之外你还知道西游记中的_的故事。从水浒传_的故事中领略英雄的豪情壮志。(2)田忌赛马中孙膑只是_,就能让田忌赢得比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问题要先_,再_,达到预期的效果。非连续性文本阅读。化痰止咳颗粒说明书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开水冲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两包,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11、“本品”指_。12、“服用”与“食用”都含有“_”的意思,这里用“服用”一词是
6、因为_。13、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止咳颗粒一般在饭前服用。( )止咳颗粒一般在饭后服用。( )服用后半小时可以喝酸奶。( )服用后半小时不可以喝酸奶。( )14、“遵医嘱”的意思是_。10岁的小孩子咳嗽了,他一次可以吃_包化痰止咳颗粒。文言文阅读。楚人有鬻盾与矛者,y()之曰:“w()盾之坚,物莫能陷也。”又y()其矛曰:“w()矛之利,于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 )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15、本文的题目是_16、按顺序在答题卡上根据拼音写出汉字或给汉字写上拼音。17、联系上下文,写出“弗”和“立”的意
7、思。弗:_立:_18、对课文的理解,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陷”的意思是刺破,“或”的意思是有的人。B划横线的句子,朗读时可以这样停顿: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C让卖者无言以对的话是:“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D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说话做事可以前后矛盾。19、“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是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生命的一部分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我每天都离不开书。每天必看书。有时忙得团团转,似乎不可能看书,但再忙总得如厕,如厕时我总要读一点东西,如果不见书,那就一定是报纸杂志。所以,最忙的时候我也仍能看书。有一回出差,路上竟把手提包丢了,到了下榻的招待所,懊丧得不行。手提包里
8、的钞票及一些生活用品固然可惜,但最可惜的是一本心爱的书。我每次出差总要带上一本或几本最提神的书。同在家一样,躺在床上后也要读书。我不能想象,自己可以上床后不读书便安然入眠。那一晚真够狼狈,临时去借书又不可能,躺在床上后,百无聊赖,浑身不自在。忽然,我眼光扫到了桌上的台历,啊,那不也可当作一本书读吗?于是,我兴奋地跳下床,抓过台历。那是一本有关中外历史知识的台历,真棒!于是我津津有味地翻阅起来,那一个夜晚我没有感到空虚和寂寞,像往常一样读了书。在旅行途中,在火车上、飞机上,我自然更要读书。不可一日无书。古人早就倡导过抓紧枕上、厕上、马上的时间读书。仔细想来,马背上何等颠簸,古人却仍要抽空读书,我
9、们今天的条件无论如何总要比马背上好,怎能荒废时间,整天不读一页书呢?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但世上的书多如繁星,也很难说我们遇到的书都那么有价值,那么美妙。怎么办呢?我的做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当书构成我们生命中一部分以后,我们的灵魂必将变得充实而丰富,我们的眼睛必将变得
10、明亮而深邃,我们的行为也必将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20、作者建议我们读_、_、_、_的书。21、第3自然段记叙了一件什么事?_22、读第6自然段,你学到了哪些读书方法?请在文中找到并写在下面。_23、文中首尾呼应的两句话是()(两个选项)A我每天都离不开书。B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C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D不可一日无书。24、作者写这篇文章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_25习作,我手写我心。请认真观察左边的漫画,看懂漫画的内容,联系生活中的人或事,思考漫画的含义;然后将图意和从中获得的启示清楚地写下来。要求:1题目自拟;
11、2习作中不出现真实的人名和校名等信息;3字数不少于300字。【参考答案】1蝴蝶蜻蜓仪态端庄辽阔操纵摔跤绝活【详解】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蝴、蝶、蜻、蜓、端、阔、纵、跤、绝”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2C解析:C本题考查字形易错字。A 有误。碧波万倾,应为:碧波万顷,形容水面或天空或草原一片碧绿或碧蓝,广阔无际。B 有误。谈笑风声,应为:谈笑风生,形容谈话时有说有笑,兴致很高,并且很有风趣。C 正确。心惊胆战,释义是形容十
12、分害怕。D 有误。磨拳擦掌,应为:摩拳擦掌,意思是形容战斗或劳动之前,人们精神振奋,跃跃欲试的样子。3C解析:C本题考查学生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情色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A项,喜不自胜:喜欢得控制不了自己。形容非常高兴。词语运用符合语境。B项,光芒四射:强烈的光线射向四面八方。词语运用符合语境。C项,跃跃欲试:形容急切地想试试。词语运用不符合语境。D项,守株待兔:原比喻
13、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词语运用符合语境。4D解析:D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掌握情况。学生解答此题要熟悉、理解课文内容。D项,“整个胡夫金字塔大概有50层楼高,塔基面积相当于126个篮球场那么大。”这句话使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将胡夫金字塔和篮球场作对比,并运用“50层”“126个”数字说明了金字塔的高大宏伟。5C解析:C【详解】本题考病句的辨析,常见的病句类型有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混乱、结构混乱、语意不明、语言赘余等。先通读全文,凭语感判断正误,如果不能判断的,可以压缩句子,看搭配是否得当,找出病因,然后没有语病的一项。A搭配不当。把“季
14、节”改为“地方”。B成分残缺,缺主语,去掉“使”。C句子正确。D成分残缺,应在句末加“的情景“。6B解析:B【详解】此题考查标点符号。A选项不能拆分为两个句子,把第一个问号去掉。C选项句号应该放在引号的外面。D选项省略号不能与“等”“等等”连用,去掉句末的省略号。7D解析: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记忆和积累。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写的长篇小说,鲁滨逊是书中的主人公,本课是该书的缩写。鲁滨逊因乘船遭遇暴风失事,漂流到荒岛,一个人在荒无人烟的小岛上战胜了种种困难,生活了二十多年。课文按鲁滨逊历险的时间顺序记叙,写了鲁滨逊“遇险上岛”“建房定居”“养牧种植”“救星期五”“回到英国”。这
15、些故事情节,处处紧扣“险”,塑造了一位不畏艰险、机智坚强、聪明能干的主人公。故答案选D。8曹小三边向身穿黑衣的师傅投去钦佩的目光边对师傅说:“您这身黑色的衣服真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啊!”【详解】本题考查间接叙述改为直接叙述。直接叙述句是指直接叙述是说话人与听话人之间的面对面的对话。说话人应当站在自己的角度,用第一人称跟听话人表述自己的意思。这时候,听话人相对于说话人而言,是第二人称。说话人所说出的每一个字、词、句,都是说话内容,应当用引号引起来,表示直接引用说话人的说话内容。本题中说话人是曹小三,他说话的大概内容为:觉得这身黑色的衣服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应使用引号表示出来,本题还要加上说
16、话的对象。本题可以使用神态与动作描写,将曹小三对人物说话时的的神态与动作描写出来。如:曹小三边向身穿黑衣的师傅投去钦佩的目光边对师傅说:“您这身黑色的衣服真有种神圣不可侵犯的威严啊!”9 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果有杨梅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则能有所不为【详解】本题考查课文内容的识记。(1)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
17、又一年。表达了诗人对北方人民的同情。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全诗为: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意思是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也在那桑树荫下学着种瓜。写出了儿童喜爱劳动的质朴天性。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诗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体现诗人对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孟郊的游子吟,全诗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
18、归。”意思是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寄托着母亲对游子的深情。(2)出自文言文杨氏之子,全文为: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杨氏子的父亲,可是父亲不在,于是便叫杨氏子出来。杨氏子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对杨氏之子,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有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3)“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意思是一个人有了羞耻心,那么就不会去做一些不
19、该做的事。10A解析: 红楼梦 多愁善感 三国演义 足智多谋 或(神机妙算) 三打白骨精 鲁智深倒拔垂杨柳 调换马的出场顺序 认真分析观察到的实际情况 选择合适的对策【详解】(1)考查了名著和成语,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过时间考验经久不衰,被广泛认识以及流传的文字作品。通过阅读三国演义,可以了解到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富有谋略、足智多谋,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故选A。通过阅读水浒传,可以了解到武松曾在景阳岗打虎除害而闻名,见义勇为、刚勇豪爽,同邪恶势力进行坚决的斗争。通过阅读西游记,可以了解到孙悟空不怕妖魔鬼怪,正
20、直勇敢、机智善变,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帮助唐僧取经成功。是一个神通广大、勇于战胜恶势力的艺术典型。通过阅读红楼梦,可以了解到林黛玉生活在贵族家庭,体弱多病,聪慧敏感,孤高倔强,追求自由,终被恶势力摧残,抑郁悲愁而死。常用以借指心慧体弱、多愁善感的少女。(2)考查了对课文的理解和对重点语句的理解,这就要求我们上课积极动脑,认真听讲,主动质疑,把课文学懂,学活。田忌赛马是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的大将田忌和齐威王赛马,在孙膑帮助下,转败为胜的故事。孙膑帮田忌赢了比赛的策略是:第一场用下等马对上等马,第二场用上等马对中等马,第三场用中等马对下等马。还是原来的马,只调换了一下出场顺序,就可以转
21、败为胜。11、化痰止咳颗粒12、 吃 专指吃药13、 14、 遵照医生的嘱咐 一【分析】1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由说明书可知,“本品”指化痰止咳颗粒。1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现代汉语中“服用”专指吃药,而“食用”指做食物用,含有吃的意思。而这里的化痰止咳颗粒是一种感冒药,吃它时要用“服用”。13、本题考查说明书内容的题目。从“本品不得空腹服用”这句话可知,“在饭前服用”是错误,是正确的。从“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这句话可知,“服用后半小时可以喝酸奶”是错误的,是正确的。14、本题考查了词语及内容的理解。从“成人一日三次,每次两包,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可知,10岁的小孩咳嗽了,
22、他一次可以吃了一包化痰止咳颗粒。D解析:15、自相矛盾16、誉吾誉ff17、 不 存在18、D19、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解析】15、本题主要考查文学常识识记。首先需要阅读相关寓言故事,并进行积累。本篇寓言故事是自相矛盾,出自韩非子难一16、本题主要考查字形及语音。首先要对故事有一定的了解,根据语境意思写出正确的汉字及拼音。其中,我们一定要注意“y”的多音字使用,根据文中需要“赞誉”的意思,那就要相应的汉字。“弗”“夫”是文言文中的常见字,一定要熟记读音。17、本题主要考查字义。可以单字组词、异译等。联系上下文意思,是有人问到:“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
23、卖者的态度是没有办法回答,那么根据句子意思可判断出“弗”就是“不”。首先进行句子意思直译,“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的意思是: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那么可判断出“立”的意思是“存在”。18、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A正确。字义翻译可以使用组词法等。“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根据句子进行翻译: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那么可判断“陷”是“穿透、刺破”的意思。而“或”是古今异义,需要重点记忆,古时候为有的人。B正确。断句应该明词性、明虚词、明动词等。可以根据现代汉语句式进行一定的判断。C正确。联系上下文,“或曰:以子之矛
24、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中是有人问到他能否用矛刺穿他的盾,他不能回答。D错误。这是考查故事主旨。通过楚人的做法,我们知道“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说明做事要三思后行,不能前后矛盾。19、本题主要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理解文章意思,联系上下文,定位关键词即可。文中说到“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当有人问到的时候,他根本无法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点睛】译文:有个楚国人同时卖盾和矛。他赞誉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坚固无比,没有什么东西能够穿透它。”又夸
25、耀他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没有什么坚固的东西不能穿透。”有人问他:“如果用您的矛刺您的盾,结果会怎么样呢?”那人张口结舌,一句话也回答不上来。什么都不能刺穿的盾与什么都能刺穿的矛,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B解析:20、 讲真理 传知识 陶冶性灵 赏心悦目21、“我”某次出差,丢了手提包,当天晚上因无法读书而不能入眠,后来“我”以台历为书,津津有味地阅读。22、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胡弄”“骗
26、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23、BC24、要抓紧一切时间读好书,让书成为我们的终身伴侣,这样可以让我们的灵魂变得充实而丰富,让我们的眼睛变得明亮而深邃,让我们的行为变得理智而富于创造性。【解析】20、考查了对文段内容的理解。根据“自然,读书要力求读好书,读讲真理的书,传知识的书,陶冶性灵的书,赏心悦目的书。”这句话我们了解到作者建议我们读“讲真理、传知识、陶冶性灵、赏心悦目的书”。21、考查学生的概括能力。在概括主要事件时,要抓住事件的主要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我们仔细阅读短文第3自然段可以知道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我”某次出差,丢了手提包,当天晚上因
27、无法读书而不能入眠,后来“我”以台历为书,津津有味地阅读。22、考查学生对文段内容的理解。从“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糊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可知,读书方法是:经过几代读者考验,即经过时间老人筛选,成为名著、经典的书,要重点读;时下热门的书,可以拿出来翻阅,但要有独立思考的精神,如果觉得确实好,则细读,倘若觉得虚有其名,粗读可矣;有一些偶然遭逢的书,不妨
28、翻翻,发现某本书是“瞎胡弄”“骗钱货”,也不失为一种收获,因为可以悟出一些关于社会人生的道理。23、考查学生对首尾呼应这种写作手法的掌握。首尾呼应是短文前后说明一个意思,即在短文开头提到一次相应的内容,结尾时再呼应一次。我们可以发现,本文开头说道“书,是我生命的一部分”,短文结尾又说道“爱书吧,从你识字开始,书应该是你不可离异的终身伴侣”这两句话相呼应。故选BC。24、考查短文的主旨。本文讲述了书作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对于“我”的重要性,给“我”的巨大影响,从而呼吁读者们抓紧时间多读书并爱上书。25范文:到此一游我看了一则十分有趣的漫画到此一游。这则漫画画的是一对父子出去旅游,父亲在景点的
29、柱子上写下“到此一游”四个字,而此时他的儿子,正学着父亲在父亲的衣服上写着“到此一游”四个字。多么有意思的漫画啊!这种年代,许多家庭当中都会出现类似的情况,每次旅游的时候,总会有许多人在景点是刻字,这样做是很不文明的,希望他们能改正!看到这则漫画不禁让我想起了在网络上传的沸沸扬扬的事:2013年5月24日,在埃及的卢克索的浮雕上,有一个人在上面刻了七个大字:丁景昊到此一游!就因为这七个字,有人用照相机把它拍了下来,发到网上,这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现在,这个地球人都知道了这件事,丁景昊是我们中国人,却干出这种事,真是给我们中国人丢脸,这个游客的素质真是太糟糕了,我们应该呼吁全世界,做个
30、文明的游客!还有许多游客虽然没有乱刻字,但是,他们有的乘飞机不排队,还插队,有的在公共场地大声喧哗,还有的在景点乱扔垃圾,这些都是没素质的人。这则漫画给了我一个启示不要在景点乱涂乱画乱刻字,一定要做一个文明的人。出门在外我们也不能乱丢垃圾。【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习作能力。本次习作的话题是“漫画的启示”。首先要观察漫画,看懂漫画的意图,将意图和从中获得的启示清楚表达出来,不但要写清楚图画的内容,还要写出图中蕴含的意思及自己受到的启示。题目自拟。开头:可以直接介绍漫画的题目及内容;还可以概括地说说自己看了这幅漫画后有什么感受。中间:结合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漫画中得到的启示。可以由漫画的内容展开议论,然后联系实际;也可以由漫画联想到生活中的某一现象或事例,然后综合起来展开议论,发表自己的看法; 还可以由漫画内容来反思自己在生活和学习中的表现。结尾:可以总结自己得到的启示;也可以发出呼吁,倡导大家怎么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