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运动和位置教学设计【教材简析】三年级下册的“物体的运动”单元共有8课,以物质科学领域主要概念“物体的运动可以用位置、快慢和方向来描述”为线索,组织有层次的学习活动。内容包括:具体从物体的位置、不同物体运动形式的观察比较、不同物体运动快慢的测量比较三方面展开(第16课);设计制作(第7课);综合应用(第8课)。本课是“物体的运动”单元的第1课。聚焦板块,呈现了本节课的核心问题“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和“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探索板块由四个从易到难且内含逻辑关系的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以地面为参照物,判断图片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并说明判断的理由;第二个活动和第
2、三个活动,都是在“参照物”固定的前提下,借助方向盘、软尺描述自己的位置;第四个活动中,描述位置所用的“参照物”可以自由选择,是一个思维提升活动,旨在推进学生的思维由具体转变为抽象、从经验上升到概念、从现象总结成规律。研讨板块提出的“怎样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和“怎样描述自己所处的位置”这两个问题与聚焦部分的问题相呼应,可以融合到探索活动中,也可以在探索活动后进行总结提升。拓展板块,设计了一个逆向推断的活动:告知方向和距离,标画出物体所在位置,其实质也是进一步帮助学生认识确定物体位置的方法。【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能以地面作为参照物来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但不知道“参照物”一词,所以在表
3、述判断物体是静止的依据上,对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学生通过以往的学习,已经会使用前后左右、东南西北、远近等词汇描述物体所处的位置,这样的前概念水平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良好基础,但也可能会给学生学习新知识带来负迁移。【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 物体有“静止”和“运动”两种状态。2可以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的位置。科学探究目标1. 判断物体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2. 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某个物体在某个时刻的位置。科学态度目标1关注生活中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状态。2与同伴合作探究,并以事实为依据,开展交流研讨。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感知
4、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方向盘、软尺等工具,测定和表述自己在某些时刻的位置。难点:观察图片,判断“运动和静止”并说明判断的理由。【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方向盘、软尺、活动记录表、透明方向盘及测量尺。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聚焦1. 谈话:当我们站在地面观察物体时,会发现有的物体是运动的,有的是静止的,我们怎样来判断呢?设计意图:通过谈话,直接引出聚焦部分的第二个问题“怎样准确地描述物体的位置?”,引发学生思考。2. 呈现三组照片并提问:请大家观察并判断,照片中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并利用以下句式说说自己判断的依据。
5、和 相比, 的位置 (移动了/没有移动),所以我认为它是 (运动的/静止的)。设计意图:提供给学生一定的表述范例,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表达,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参照物”的概念有更直观的感受。3. 交流判断结果和依据。预设1:学生容易把一个具体的物体分成多个局部去认识,而对运动和静止作出错误判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明确:把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来判断。预设2:学生自定参照物进行比较,教师给予鼓励,但不要求所有学生这样做。4. 小结:和地面相比,该物体如果移动了,我们就可以认为它是运动的;相反,该物体没有移动,那我们就认为它是静止的。二、探索(一)导入1. 谈话:现在老师是运动还是静止的?你呢?预设:老师是
6、运动的,“我”是静止的。2. 提问:可以告诉大家,你的位置在哪吗?(目的:呈现学生的前概念)3. 明确任务:我们可以怎样清楚地描述自己的位置呢? (二)活动活动一 静止时我的位置1. 出示活动材料,明确活动要求。(1)呈现活动材料(方向盘和软尺)。讲述:“我们可以借助方向盘和软尺来描述自己的位置。”(2)讲解操作要点:将方向盘上的8个方向,对应教室内的实际方位铺好。一名同学站在方向盘中间的圆圈里,拿着软尺的0刻度一端的手缩在胸前;另外一名站在方向盘外的同学拉着软尺另一端,也把手缩在胸前,站在某个地方。借助方向盘确定方向,借助软尺确定距离,填写记录表1。 2. 分小组活动:组内合作,人人体验。教
7、师巡视,引导学生人人参与并且都体验两个角色站在方向盘中心、站在方向盘外。3. 汇报交流“我”的位置。设计意图:借助方向盘和软尺两种材料,帮助学生确定“参照物”,并同时获得方向和距离的信息,快速并准确地确定“我”所在的位置;方向盘使用时,摆放位置需要与教室的实际方位相吻合,与本单元后续课时教学相一致。活动二 运动时我的位置 1. 过渡:这是XX同学静止时的位置,当他开始运动,他还能用这个方法描述自己的位置吗? 2. 明确活动要求。(1)站在方向盘中心的同学保持活动一时的状态,站在外围的另一名同学拉着软尺另一端,向任意方向改变自己的位置,并确定自己运动后的位置,记录到活动手册上。(2)外围的同学至
8、少改变三次位置。(3)及时做好相应的记录。3. 分小组活动:组内合作,人人体验。(教师巡视,引导学生人人参与,重复多做几次)4. 汇报交流:运动后,自己的位置分别是怎样的?哪些方面发生了变化?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多次改变位置,并将每次结果做好记录,作为后续交流研讨的重要内容,为寻找确定位置规律提供重要依据。活动三 “我”在校园的位置1呈现教材插图。谈话:此刻“我”正好在校园里这个位置,想把自己的位置告诉同学,可以怎么说?预设: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引导表述为“告诉同学我在某个物体的什么方向约多少米”,即用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方向和距离来描述自己的位置。2. 学生进行描述并交流。(说明:根据实验器
9、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其中的一种方法。)(1)给每组学生提供透明的方向盘纸,方向盘的中心有一条测量尺,让学生将方向盘的中心点覆盖在自己选择的校园平面图“参照物”上,将测量尺拉向图中的“自己”。教师告知测量尺上的每一格表示几米,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记录在记录纸上,最后全班交流。(2)教师利用课件,在校园平面图中任意一点上放置方向盘,课件自动产生任意一点与“自己”之间的距离,然后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设计意图:这个活动也是描述“自己”的位置,但与前两个活动相比,参照物并不是固定的,因此答案也不是固定的。正因为如此,这个活动将学生的思维进行了提升,即由具体转变为抽象、从经验上升到概念、
10、从现象总结成规律。三、拓展1. 呈现活动任务,询问学生是否能看懂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困惑进行释疑。2. 学生在活动记录单上标注。3. 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在本环节,教材中有一幅包含“方向和距离”两个因素的简单坐标图,让学生通过这张图找到车子抛锚的位置,旨在引导学生学习用这种方法确定物体位置,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四、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可以通过和其他物体相比,看位置是否移动,来判断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还学习了利用方向和距离来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板书设计】运动和位置 判断运动还是静止:位置是否移动 描述位置:方向 + 距离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材料一:早在三千多
11、年前的商代,就有乘马传递信息的记载。嘉峪关广场有一座“驿使”雕塑,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材料二:“云”通讯是用户利用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进行信息交流的一种新型通讯方式。把文件存储在“云”上,可以访问和共享。材料三:2018年4月,习总书记指出:我国网信领域工作者要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信息恒传,佳期可待早在三千多年前的商代,就有乘马传递信息的记载。嘉峪关广场有一座“驿使”雕
12、塑,驿使手举简牍文书,驿马四足腾空,速度飞快。春秋迭代间,人类通讯也已走过万水千山,并仍向前演进着。掩卷沉思:信息恒传,佳期可待!从前慢,车马、邮递都慢。但在生产力落后的古代,“驿使传信”已是沟通方式的伟大发明。在动荡年代,“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驿使传递”缩小空间与时间的距离,将千万里外的心与情感拉近。也正是古代的驿使,传战地实况、传捷报、传家信等,将信息与彼此相连,推动着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延续与成长。两面神亚努斯,一面朝向过去,一面朝向未来。随着生产力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电报、电话、网络等应运而生。而今,“云”通讯更是已经成为新时代主要的通讯方式。“云上的交流”彻底突破时空的界限,将
13、人类文明的存储与共享推向“无限”。把文件存储在“云”上,利用智能客户端,通过网络,可以访问和共享。揆诸现实,谁人不是沐浴在网络信息交流的恩泽之中?群体规模的扩大与技术更新更是推动了“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孤星变成满天星,信息的充盈在极大程度上便利了人类生活,衣食住行,学习、生产,似乎都已离不开“信息传递、数据支撑”了。正因此,网络安全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悉心思忖:当人们需求愈发旺盛,信息愈发膨胀时,快速发展通讯是否已偏离原始轨道,甚至反噬人类自身呢?君不见IS组织利用网信制造全球恐慌,诱人歧途?君不见大量群众隐私被泄露,利益链条下是既得利益者的血盆大口?由此可见,凡事皆为双刃剑。在享受信息传递、
14、交流与分享给我们带来便捷的同时,守护好网络安全,控制好网络发展力度与方向是人类的共同使命。而更深入的思考是:人类自身是否能处理好信息安全的问题?索尔仁尼琴,这位被誉为“俄国的良心”的作家曾表露:“与其被一些纷杂无用的信息侵扰,不如享受好充实好自己的生活。”南开大学的熊培云教授也曾为人类提出“第六大自由”免于信息侵扰的自由敲响警示之音。在这个物质力裹挟信息不断膨胀的现实语境下,如何利用好信息、传递好信息,已成为时代的命题。正因此,网信领域工作者要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现如今,更复杂更谲诡的网络问题等待人类去探索突破。唯有开创更优质的网信局面,让科技服务于人类文明,才有可能
15、迎来真正澎湃可期的未来!“彼处即此处,往昔即此刻”,佳期值得你我翘首以待。【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写作的能力。本题属于任务驱动型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写作要求关键在于识别并完成任务,在任务的驱动下发表对材料的看法。写作考场作文的第一步是审题,即审读题干要求和审读材料内容。本题题干要求考生针对材料来谈自己的思考与感悟,写一篇文章与同龄人共勉。材料重点在于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并思考,这就要求考生要把握材料的内容,明确材料的中心话题,在中心话题的指引下进行立意作文。【审题】材料一主要阐释了古代信息传播方式为驿使乘马传递;材料二是对当代“云”通讯的简介,表明当今信息交流的主要方式为网络。两则
16、材料为考生呈现出从古至今信息交流、信息传递的重要性以及使用方式的巨变情况。材料三是习总书记对当下网信事业的肯定和对网信工作的总体要求。本题为多则材料任务驱动型作文,考生需抓住三则材料间的内在关系进行立意。综合三则材料可知,写作的侧重点应放在网信工作者在当下的信息时代应该做什么、如何做的问题上。如考生可站在“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这些角度去谈信息巨变时代对“网信事业”的思考。考生要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行文,三则材料共同强调通讯工作的重要性。第三则材料“我国网信领域工作者要坚持不懈去探索,努力突破技术,守护网络安全,不断开创网信工作新局面”,这是对网信工作者的要求和期待。在
17、信息化时代,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信工作者应提高应对信息化挑战的能力。材料对网信事业的发展是持肯定态度的,考生在立意时,要对“网信事业”的重要性持肯定态度。参考立意:责无旁贷,创网信新局;青年当努力创新,维护网络安全;争当网信事业的接班人;为网信新局尽一己之力;网信工作者当忧以网信,乐以网信等。行文结构:如结合材料内容分析,引出论点“我们责无旁贷,努力创造网信的新局”。然后从不同的角度分析论述,如联系过去与当下阐述网信领域的发展,既展现了发展带来的便利,也观照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体现出一定的思辨性;互联网改变生活,互联网改变中国,我们必须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我们应在创新网络发展、维护
18、网络安全、净化网络空间、团结网络人士等方面发挥作用。最后可以写自己的做法或期待,如为我国弯道超越,早日实现从网络大国到网络强国的转便的中国梦,尽点微薄之力。【素材】网信事业代表着新的生产力,信息化手段可以更好地感知社会态势、畅通沟通渠道。“信息技术”这个词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信息技术已经普遍存在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查找资料、了解新闻、网上购物、娱乐及远程教育等等,使人们的生活和学习更加丰富多彩。信息技术的应用,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轻松、更加舒适。信息技术不仅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起着重要影响,还在科学技术方面应用广泛,如通过计算机仿真技术模拟现实中可能出现的状况,便于验证各种科学
19、的假设,以微电子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带动了空间开发、新能源开发、生物工程等等一批尖端技术的发展,天文工作者将通过太空望远镜、人造卫星等收集的太空信息存入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分析数据并描绘出星球模型,模拟其活动状态,使得千年难得一见的天文现象得以再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网信新局,首要前提,确保安全。惟安惟全,谨防慎守。居安思危,守住底线,方可不败。科技的发展缩短了人与人之间距离,所以就有了“地球村”的说法。以前飘洋过海是多么辛酸的事,因为距离的遥远,使人们不知道何年何月才能在见上一面。可现在,不仅有电话手机之类可以随时报告行踪,还有电脑、网络、视频可以随时传递图象,你就是多跟头发少跟头发,远在大洋
20、彼岸的家人也马上能知道。这些都是科技发展给我们带来的美好生活,我们应该感激那些致力于科学研究、致力于改善人类生活水平的人们。他们是伟大的,是可敬的。当今世界,从没有任何事物像互联网这样,辐射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影响程度之深无可比拟,给各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管理、社会治理、人民生活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思想的高度决定发展的高度,观念的先进性影响着未来的可塑性。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是我们党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在网信领域的成果体现,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点睛】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审题方法很多,立意方向也呈现多样化特点。但是有一点必须加以重视,只有那些抓住核心立意及重要
21、立意方向的作文才能得一类分。由于“矛盾性”,更由于作文材料的多则,材料本身没有做价值的判断,材料意义的容涵性与开放性强,那么考生必须权衡,只有衡量、考虑、斟酌之后,才能做出恰当、准确的选择,才能有自己真切的认识与思考、冷静的分析、逻辑性的表达。在行文中,辨析关键概念、辨析是非、辨析因果、辨析本质。试题是否具有思辨性,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思辨。这就牵涉作文题设置的题型功能和题型考查目标的问题。作文主要考查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其中包括思想内容、情感态度、布局谋篇,以及对这些加以整合的逻辑思维能力。思辨应该是一个文章写作的切入点。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更能贴近社会生活,注重材料的启发和引导作用,更能体现学生
22、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角度、立意、文体和标题等方面,给考生留出更大的自主选择空间。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今年春节,顾氏家族成员从各地回到老宅,欢度新年,共享天伦之乐。大太爷爷一家四代同堂,都住在老宅。大太爷爷早年以画像为业,儿子开照相馆,孙子经营影楼,曾孙女开发了一款美图软件,在网上爆红。二太爷爷参加过抗日战争,儿子是大庆油田的技术员,孙女改革开放之初到深圳创业,曾孙正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三太爷爷年青时到旧金山打拼,儿子在当地开了个小超市,孙子娶了个当地的姑娘,曾孙Peter今年18岁,中文名字叫顾念祖,第一次随父亲到中国探亲祭祖。顾念祖把大太
23、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这些照片有黑白的、有彩色的,诉说着家族的故事。他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他许多温暖和感动,他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顾氏家族是无数中国家族的缩影。每个人都在谱写家族的历史,每个家族的历史都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国家的发展。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答案】亲爱的顾念祖朋友:你好!今年春节,你跟着家人从美国旧金山来到中国,回到太爷爷的故乡,欢度中国人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春节。你见到了你的大太爷爷一家人,见到了二太爷爷
24、一家人。包括你一家人,几十个人在一起过节,吃吃喝喝,嬉笑玩耍,非常开心快乐。这就是红红火火的中国年,这就是热热闹闹的中国年。念祖,你把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和家族历次团聚的照片传到网上,留言说这次聚会给了你许多温暖和感动。作为一个在美国出生的华裔人,从你的太爷爷算起,你算是第四代了。你是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但你的根在中国,你的血管里流淌着中国人的血液。与其说你对顾家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不如说你对中国人的家族观念充满好奇。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文化,这从中国人的姓氏里就可以看出来。中国人的“姓氏”问题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姓”和“氏”又不完全等同。搞清这个问题,需要追溯到遥远的部落社会和氏族社会。传说
25、中的夏商周时代,就是中国人姓氏大爆发的时代。同一个姓氏同文同种,即通常所说的家族。古人生产力低下,征服大自然的能力不强,在那个茹毛饮血充满丛林法则的时代,一个人要生存下来,实在是不容易。因此,抱团生存就是必须的了。如何抱团,那当然就是家族抱团了。中国人很重视家族。古代的基层政权,只管到县一级。再往下,林林总总的事情,往往都是家族出面解决。俗话说“家法大于王法”,就是这个道理。从某种角度说,中国人的家族,就是一个小社会。中国人很重视宗族宗派,虽说现代化的国家管理从一定程度上摧毁了宗族宗派,但中国人依然家族观念很重。中国人把“国”称为“国家”,这个“家”,指的就是家族,指的就是家庭。顾念祖,从你的
26、中文名字就可以看出,你家也有根深蒂固的家族观念的。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大国,也是一个饱经伤痛的国家。几千年的文明史,经历了无数次战乱。每一个普通人,在大战乱面前,如同进了绞肉机,很难掌控自己的命运。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每一次战乱,人民流离失所,在神州大地上到处迁移。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同一个姓氏,天南海北到处都有。比如你们顾家,你家大太爷当年就是迫于生计,跑到美国旧金山讨生活的。在中国,每一个家族的历史,都是一部有波澜的历史,折射着时代的变迁和国家的发展。念祖,如果你有兴趣的话,可以抽出时间回到中国来,好好研究一下中国的家族史,你一定会觉得特别有趣的。有国才有家,有家才有国。这个朴素的道理,于今
27、深深地根植进了中国人的观念里。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摆脱了长期的战乱,进入了和平岁月时光。特别是改革开放国策的推行,已经有40多年了,中国人获得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中国人富裕了,国家强大了。念祖,这些你应该可以从你大太爷家和二太爷家的现状中看出来,大太爷家的人继承祖业,二太爷家的人活跃在各行各业。他们的幸福生活,正是当今富强中国的一个缩影。纸短情长,念祖,我就写了这点文字,帮你了解中国人的家族文化,帮你了解中国。欢迎你常回祖国看看!祝你:万事如意!中国强2019年3月29日【解析】【详解】审题:这是一道“复合型的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的结构形式是复合型的材料组织形式,具有碎片化、大容量的特点。
28、作文题有具体的写作任务,根据写作任务,分析材料,展开联想与思考,这是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的特点。请你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回应顾念祖的留言,帮助他理解中国的家族文化。考生应明确这几个要素:写作者身份意识强不强?写作对象的个性特点把握得好不好?主题内容是否跟中国家族文化相关?有没有达到让“顾念祖”提高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的目标?材料部分分为五个段落。第二段:概述大太爷爷一家的状况。“四代同堂”,这在中国人的家庭观念里是最幸福的事情。“都住在老宅”,表明这房人在家乡的坚守。四代人的工作都跟影像有关,但又各有发展,画像-开照相馆-经营影楼-开发美图软件。这个家庭有自己的坚守,坚守老宅,坚守影像工作,
29、但是不断与时俱进。第三段:概述二太爷爷一家的状况。四代人的轨迹,参加抗日战争-大庆油田的技术员-改革开放初期在深圳创业-在亚丁湾执行护航任务,表明了这家人跟祖国命运相连,参与到国家各个时期的发展大潮中,勇立潮头。第四段:概述三太爷爷一家的状况。这是一个华侨家庭的发展轨迹,旧金山打拼-开小超市-娶当地姑娘,表明了华侨家庭的艰辛与在侨居国家的融合。同时引出这次作文的主角:Peter,顾念祖。他18岁,跟我们高三的同学们大致同龄,他是第一次回国探亲。他有英文名,也有中文名他没回国中国,但是他还是有中文名。他的名字意义深远“念祖”。第五段:概述顾念祖对这次家族聚会的反应。主要是两种反应,一是把照片传到
30、网上,传什么照片呢?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画像、历次家族团聚的照片,这些照片“诉说着家族的故事”。二是留言,表达他的感受和体会,主要是温暖、感动、好奇。考生可以从不同角度分析立意,准确写作。参考立意:写作的主题,可以是“个人-家族-时代、国家”,也可以是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在这两个主题的牵引下,从材料中找相对应的点,再引申开去。1.国弱家贫,当有人守家之故土,传技艺承文化,此中国家族文化之坚守。2.更当有人投身社会洪流,以奋斗进取实现自身价值,以付出拼搏助推时代发展,此中国家族文化之奋斗。3.无论行至何处,皆不可忘却家根,皆应时时念祖,刻刻铭记家族文化之坚守、之奋斗。素材:1. 家族文化,是一个
31、家族的基业,能促进家族的团结,形成积极、乐观和向上的生活态度,是大家的心理上的依靠。这就意味着家族文化不单单是指一个好的文化气氛,更是精神上的支撑力量。家族文化包括宗法、族规、家训等相关行为规范,祭祖活动等相关仪轨,族徽、族歌、宗祠等相关标志物和物质载体,家族的气质、传统等精神特性。其中精神特性为其灵魂,它是区别不同家族的根本。2.“念祖”里面,深藏家族文化中的基因密码。查了你们顾氏家族的辈份排名,发现这句“鼎惠声杨,念终纪远”。辈份字就是一个家族的基因排序,它昭示着家族传承,表达着家族梦想,比如这个“念终纪远”,显然祖辈希望代代有为,赓续传承。所以“念”字不仅是一个辈份字,而“念祖”一词所表
32、达的还有弘扬祖德、不忘祖恩之意。3.“念祖”里面,还深蕴家族文化发展动力的秘密。18岁的你,第一次来中国探亲祭祖,带着你的好奇,去探寻每个顾氏家族成员,那都是与你同种同宗的人。你可以尝试一次“口述史料”调查,比如坚守顾氏家族老宅的大太爷爷一支,从画像到照相,再到美图,你可以从那里看到,一技在身的发展与传承;比如从外地回来的二太爷爷一家,他们的故事里,有抗战救国的铁血豪情,有技术报国铁人传承,有国际护航的自豪骄傲,有创业开放的神奇梦想,从这些“口述史”里,你一定会看到家族奋斗与国家发展的密切关联。4.最重要的是,“念祖”里面,包含着“忠孝”融合的家国情怀。“追念先祖”是“孝”。大太爷爷手绘的祖辈
33、画像里,祖爷爷、祖奶奶的眉尖眼角上,可以探寻出家族基因特征;他们的颦蹙展颜里,有着顾氏家族的精神图谱。从18岁的你往上追溯,有一条绵亘的长河,抒写着一个家族的曲折与美丽。“感念祖国”是“忠”。在你曾祖的异国闯荡里,也有着中国近代的动荡与屈辱;在国内各行各业努力奋进的各个长辈身上,也会发现顾氏家族对于国家进步的一种付出与努力你还会发现,中国大地上的每个姓氏宗族,都有着共同的血脉传承。“忠孝”之神奇,在于它能使“国”与“家”紧密融合,成为整个民族绵延不绝、复兴强大的文化基因。5. 家族就像一个大树,家族文化就像是它的根,即使地面上的枝叶枯萎了,但是只要根还在,那么整个家族就仍然有生命力,只要一有机
34、会就能重新生长。这就是家族文化的力量,家族文化的价值是无法被财富等其他因素可替代的。6. 树有根,水有源;人有祖,知渊源。历经数百年,沧桑几经变幻,时代沉浮更新。对于中国家族传承来说家族精神文化的传承比财富的传承更为重要。当下中国有句很流行的话“富不过三代”,就是说在当下中国复杂的社会政治环境下,仅仅将物质财富传承三代是很困难的,这里面包含了各种社会以及后代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干扰。但是只要家族的精神和文化还在,家族就不会散不会倒。行文结构:横向关联材料论点1:国弱家贫,当有人坚守故土以承文化,坚守本职以传技艺,为他人走出故土创造条件,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坚守,亦是付出。(200-300字)论点2:
35、走出故里以应时代,投身建设以顺潮流,成就自我,亦助推国家发展,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奋斗,亦是奉献。(300-400字)论点3:走出国门以求发展,身处何方不忘家根,念亲念祖,念血脉之文化,念血髓之根蒂,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铭记,亦是传承。(200字)纵向关联材料论点1:国弱家贫,家族中既要有人坚守,亦要有人外出寻求发展,更要有人果敢投身家国拯救,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坚定选择。论点2:国渐强家渐富,家族中既要有人立于本职勇求突破,更要有人投身时代洪流建设家国,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勇于改变。论点3:国强家富,家族中既要有人于本职顺潮流以求精进而后引领潮流,更要有人于本心舍弃安逸以献时代,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智
36、慧坚守。论点4:家族之人不曾商议,所选所行所守咸成呼应,助力自身,更助力于国,此乃中国家族文化之成小我更成大我,即汝之“念祖”之诠释【点睛】写作建议:1.主题先行,题内题外材料跟进。复合型材料作文材料信息丰富、多元,但是从写作的效率上来讲,我们从材料中提炼出了写作主题后,再扣上题内题外的材料会比你从分析材料、提炼观点写作效率要高。2.针对性要强。写作任务布置部分已经表述得很明白,写这篇作文是针对顾念祖的留言而来的,这个针对的内容一定要注意。3.把握好主要冲突点。18岁的华侨青年对中国家族文化的理解跟你的理解之间的碰撞。这个是这道作文题核心的矛盾冲突点。一定要把握好。4.中心突出不能忘。写作文都
37、需要有一个中心,要突出一个中心,该割舍的要割舍,不要想着什么都写进作文中去。5.注意隐含意义。文章中的“春节”“老宅”“四代同堂”“顾念祖”这些术语要充分利用起来,把其内涵意义挖掘出来。高考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广大先进青年知识分子用责任和担当,在救亡图存、振兴中华的历史洪流中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青春乐章。1981年,人民日报报道了青年张海迪身残志坚、“活着就要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的事迹,她以自强不息的精神鼓舞和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一代中国青年的楷模。1999年,青年马云和他的青年伙伴一起创立了阿里巴巴公司,用超越时代的思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
38、的成功激励了一大批创业青年改革创新、锐意进取。请以“我也是青年”为副标题,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答案】激昂青春 共筑伟梦 我也是青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毛主席语录把握着没有方向的笔尖,驾取着青春的风帆,紧踏着责任的甲板,驶向天涯海角,忘却停泊靠岸踏着时代的碧浪,舞着岁月的节拍,荡漾着平凡的青春,劈波斩浪。青春是热情奔放,责任却坚定如山;青春是神采飞扬,责任却使人眉字紧锁;青春的你有时以挥霍光阴来显示洒脱,责任却让人
39、感叹人生的厚重与珍贵。青春和责任就这样看似矛盾,但最后统一到了我们青年身上。2018年5月2日,习近平第六次北大之行,对话青年,关注青年,寄望青年,则是他此行的重要主题,在此次师生座谈会上,习近平引用了这篇永久奋斗的讲话。他这样召唤中国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四年前的5月4日,也是在英杰交流中心,习近平参加了一场师生座谈会,在会上,他谆谆告诫青年学子:“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或许谈及责任,我们会直接将它与社会、与国家联系起来,其实不然,从一开始,那一颗扣子就已准备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品读着生活的滋味,担负着生命
40、的责任,因为对父母的责任,我们呱呱落地;因为对社会的责任,我们日夜苦读;因为对朋友的责任,郭周宁愿选择死亡;同样因为对自己的责任,桑薇信守对生的承诺。呱呱落地的我们就已拥有责任,也许我们并不自知,可如今的我们不同,正值青春年华,一篇篇的大道理与身边真真切切的实例教着我们去懂得责任的意义。青春,是责任的标志,这份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责任,不是一个甜美的字眼,它有的只是岩石般的冷峻。责任作为一份成年礼物真真切切地落在了我们身上,它是一个你不得不给予细心呵护的孩子,而他给予你的,是心灵的指引和行事的标准。心中怀揣梦想,无论前方是狂风骤雨,还是鸟语花香,我
41、们都心想着一个目标:实现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为我们有别样的青春,有自我的责任!今天,我们朝气蓬勃,努力学习;明天我们学识渊博,走向世界,是学生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遵守学校各项规则;是朋友,忠诚互助我们义不容辞;是社会一员,我们维护正义,保护环境;是国人,我们扬帆起航,共筑伟梦!【解析】【详解】此题考核写作能力,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共提供三则材料,第一则介绍毛泽东等人的事迹,重点强调“责任和担当”;第二则重点介绍张海迪的事迹,强调“自强不息的精神”,最后一则是马云等人的事迹,重点强调“超越时代的思维”,后面是省略号,前面三则材料是三个时代“青春”精神的代表,省略的内容,以为着我们这
42、个时代应该如何续写青春的内涵,这是写作的重点,在要求中的副标题“我也是青年”也正是这一思路。参考立意:(1)我的青春我做主;(2)我很青春我怕谁;(3)青春的旋律;(4)一首秦春的歌;(5)火红的青春。结构示例:开头提出论点“青春是热情奔放,责任却坚定如山”,接下来从“从一开始,那一颗扣子就已准备”“这份责任是对自己的,也是对家庭的,更是对民族的,国家的,社会的,人类的责任”“实现理想,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因为我们有别样的青春,有自我的责任”的角度分析责任的重要和如何担责。最后结合实际表达自己的决心。材料链接:1、因为青春,我们潇洒。青春的我们,每天早晨起来,可以呼吸一口新鲜空气,可以看到灿烂
43、的朝霞,可以永远有一个新的太阳;青春的我们,在久阳西下时踏上“山地”飞驰于三环路上,尽情地让风抚乱发丝的我们不在意别人的目光,踏着马路引航高歌。我们在广阔无限的田地中自由翱翔。2、青春是什么?是苦涩的未熟的果,还是清澈的水,是幸福的泪,还是苦恼的包袱?曾经的总是这样疑问青春的感觉。直到上了中学,真正的自己体验到了青春,才知道它的真正的味道。3、青春是什么难道是携子之手,浪漫而温馨地漫步于桃红柳绿之中吗难道是把头发染成五颜六色,在大街上旁若无人地大跳千奇百怪的街舞吗难道是无休止地泡吧,疯狂地蹦迪吗有些人一直在成长的十字路口徘徊。但是,我要问:难道青春仅仅就只剩下这些了吗青春可以是远大的志向和崇高
44、的理想;青春还可以是面对峰回路转,霹雳斩棘,举步探索的毅力。【点睛】任务驱动型作文的基本框架有如下五部分。(一)一个响亮的标题。 就是在审题的基础上,明确立意,选择写作的角度,拟定一个有抢眼的题目。这个标题应尽量是从材料中抽取而出的核心立意,并就此选取材料中关键词句加以组合而成的简洁短语或句子。尽力不用态度而用看法或观点。能运用约定俗成的词句加以改造更为上策。能标新立异就更加理想。 (二)引述+表态+观点 。正文第一段就用“引述+表态+观点”的形式,以达到“闪亮登场”的效果。引述可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但必须是有针对性的。表态一定要坚决、果断和明确。观点的呈现,不要拖泥带水,而要开门见山。
45、 (三)分点分层阐述理由 。有了态度与观点,没有理由就站不住脚。因此,作文的第三步必然阐述你的理由。阐述一定要具有条理性,就是分点;还要注意内容的层次性,如由浅及深,由表及里,有具体到抽象等。如此才能展示一个学生思维的深广度。 (四)进一步深入阐述。最基本的办法就是针对问题提出可行的有时代意义的解决方法,即解决问题。另外,还可以“横向拓展”“纵向挖掘”和进行简易的批驳。尤其是反驳,可以预设反方,然后,进行委婉的劝说,以体现作者思维的周密性,达到任务型作文“文明说理”的要求。 (五)联系实际,快速收尾。 任何一篇文章都要考虑其现实意义,如果没有了现实意义,该文章就逊色许多。因此,学生习作也好,考
46、场作文也好,联系实际是必需的。但是,这一环节不能太婆婆妈妈,应如一部乐曲演奏完毕,戛然而止、曲终人散、回味无穷。高考试题根据以下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碰撞,生活中时有发生。海浪与礁石的碰撞,鸡蛋与石头的碰撞当然,也有这样的碰撞:情与法的碰撞,理想与现实的碰撞,传统与现代的碰撞,不同文化的碰撞“碰撞”带来了成长,也擦出了火花,创造了奇迹【答案】碰撞人们都会避免碰撞,因为碰撞会给双方都造成影响,两败俱伤。而有时碰到会造就惨祸。如泰坦尼克号的沉没,再比如911事件,所以人们认为:碰撞很可怕,很糟糕。但是他们没看到的是板块碰撞造就的山脉、海沟,是原则
47、与中子碰撞释放的点亮千家万户的能量,是在地球还为火山与岩浆时撞击地球的冰块彗星。除此之外,碰撞还有更大的作用。因为与他人的碰撞,又叫做竞争,推动世界发展的力量,有人认为竞争等于一场灾难,象征着毁灭,所以不应该有如此碰撞,如此竞争。这种思维没有错,但毁灭是对于弱者的,而强者,迎来的却是凯旋。所以,因为残酷的碰撞,无数人选择了加强自己,以期战胜他人,或至少打成平手。于是便有了学校,便有了演习为了将来碰撞时自保而提高自己的地方。面对竞争,不惜一切。与困难的碰撞又叫做迎难而上,千百年来,成功的终极秘诀,面对困难无疑只有两种措施冲上去正面对抗,或是绕开困难,避免碰撞。平凡之人通常选择后者,因为他们觉得碰撞是不应面对的。所以他们选择绕路走,从高山两旁绕一大圈回到原轨,这就是他们平凡的原因。人生几何,必有高山大河阻挡,绕的了一时,绕不了一世,最终还是必须翻山泅渡。因为绕出了习惯,便不再会与其碰撞,将原来仅存的强度也抛弃了。最终因为不管想不想撞都会撞得头破血流,所以固地自封,不再前行,这样终成不了大业。而强者,则不会绕路,他们会越翻越壮,越渡越强,直到冰塞之川、满雪之山亦挡不住他们。所以,他们自会直挂云帆济沧海。与自己的碰撞叫作悟。因为只要你会思考并质疑自己的过去,恭喜你顿悟了。思索过去,找出不足提出问题,改变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