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doc

上传人:Fis****915 文档编号:48934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20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含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矿石粉碎C玉米酿酒D干冰升华2(3分)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3(3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实验结果的前提

2、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检查气密性C二氧化碳验满D稀释浓硫酸4(3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5(3分)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组物质的分类,错误的是()ANH4Cl、NH4HCO3、CO(NH2)2(尿素)都属于铵盐B金刚石、石墨、C60都属于单质C棉花、羊毛、天然橡胶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基本营养素6(3分)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

3、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B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主要成分):生石灰(CaO)、食醋(CH3COOH)、熟石灰(Ca(OH)2)、石灰石(CaCO3),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属于氧化物、酸、碱、盐C生活中火灾时有发生,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生活中常食用的一些果汁的pH分别为:苹果汁(2.93.3)、橘子汁(34)、葡葡汁(3.54.5),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上述果汁7(3分)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B综合运用沉

4、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C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8(3分)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X+CO2+H2O(方程式已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ACaOBCaCO3CCa(OH)2DCaO2二、化学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2分)9(3分)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 (填元素符号)(2)现有甲、乙、丙

5、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u+2AgNO3=Cu( NO3)2+2Ag,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10(3分)“宏观现象一微观结构符号表征”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1)用化学符号表示5个二氧化氮分子 。(2)如图所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是 (填化学式)。(3)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

6、式为 。11(3分)根据表中NaCl和KNO3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30时,NaCl的溶解度是 g(2)NaCl与KNO3相比较,溶解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是 (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或50gKNO3,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4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加入的物质是 12(3分)化学是造福人类的自然科学化学与能源、

7、环境、材料等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 (填名称)(2)环境化学为了保护水质,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填序号)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3)材料化学“2017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出的“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材料有:锂电池、铜导线、合成橡胶、合金材料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三、化学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13(8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A一E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所给装置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M 溶液N 制取的气体

8、收集装置 大理石 CO2 过氧化氢 O2 或C 锌粒 稀硫酸 B或 (2)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装置E,E中盛装的试剂为 (3)用如图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4(8分)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2CO3反应)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O

9、H猜想三:NaOH、Ca(OH)2分析与推理:分析一:若猜想一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少,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Na2CO3剩余分析二:若猜想二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恰好完全反应后分析三:若猜想三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多,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Ca(OH)2剩余 由以上分析可推知: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 和 对可能存在的溶质,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设计并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

10、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 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猜想三成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拓展延伸 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 (填化学式)沉淀 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 四、化学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8分)15(2分)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过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 H12O6,请根据该化学式进行计算:(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结果填最简整数比)(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

11、数是 16(6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将2.8g铁粉投入4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是多少?(2)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至0.1%)2017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包括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3分)认识物质及其变化,对于了解自然现象和规律至关重要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酒精挥发B矿石粉碎C玉米酿酒D干冰升华【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12、的判别【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酒精挥发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矿石粉碎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C、玉米酿酒过程中有新物质酒精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干冰升华过程中只是状态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3分)原子、分子、离子、元素等概念的学

13、习有助于我们认识物质构成的奥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一切变化中,原子都不能再分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考点】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B6: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BA:分子的定义与分子的特性;C1:元素的概念【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分析】A、根据原子的定义进行解答;B、根据分子的定义进行解答;C、根据离子的概念进行解答;D、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解答【解答】解: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但物理变化中,原子能再分,故错

14、误;B、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正确;C、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叫做离子,离子也是构成物质的微粒,例如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正确;D、元素是质子数(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故正确。故选:A。【点评】解答本题关键是要熟悉分子、原子、离子的特点,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是:分子、原子、离子3(3分)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安全地进行实验并获得可靠实验结果的前提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过滤B检查气密性C二氧化碳验满D稀释浓硫酸【考点】4D: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4G: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4K:检查装置的气密性;6M:二氧化碳的检验和验满【专题】1

15、37:实验操作型;341:化学学习中的实验思想;531: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分析】A、过滤液体时,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B、根据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二氧化碳气体的验满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缺少玻璃棒引流,图中所示操作错误。B、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贴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时,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不能伸入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D、

16、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4(3分)正确使用化学用语是重要的化学学科素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分子B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相同C、表示的粒子都是阳离子D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考点】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13:化

17、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516: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H2O、H2O2、H2SO4中均含有氢元素解答;B、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解答;C、根据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离子分析;D、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解答。【解答】解:A、H2O、H2O2、H2SO4中中均含有氢元素,不是氢分子,故错误;B、钾元素显+1价,设KCl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x=0,则x=1价,钾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y,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y+(2)=0,则y=+1价,钾

18、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a,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a+(2)3=0,则a=+5价。KCl、KClO、K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不相同,故错误;C、由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第一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后两个结构示意图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错误;D、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CO、CO2、H2CO3都是含碳元素的化合物,故正确。故选:D。【点评】了解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的区别和联系;掌握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和得失电子的规律特点是解题的关键。5(3分)分类法在科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各组物质的分

19、类,错误的是()ANH4Cl、NH4HCO3、CO(NH2)2(尿素)都属于铵盐B金刚石、石墨、C60都属于单质C棉花、羊毛、天然橡胶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D糖类、油脂、蛋白质都属于基本营养素【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I9:有机高分子材料的分类及鉴别;J2:生命活动与六大营养素【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A根据铵盐的判断方法来分析;B根据单质的概念来分析;C根据材料的分类来分析;D根据人体所需营养素来分析【解答】解:ACO(NH2)2(尿素)虽然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但是不含铵根离子,不属于铵盐,故错误;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

20、成的纯净物,属于单质,故正确;C花、羊毛、天然橡胶都属于天然有机高分子材料,故正确;D水、无机盐、维生素、糖类、油脂、蛋白质属于人体所需的六大营养素,故正确。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熟练掌握铵盐的判断方法、材料的分类、人体所需营养素、常见的碳单质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6(3分)化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硬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B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括号内为主要成分):生石灰(CaO)、食醋(CH3COOH)、熟石灰(Ca(OH)2)、石灰石(CaCO3),它们的主要成分分别属于氧化物、酸、碱、盐C生活中火灾时有发生,炒菜时油锅着火可用

21、锅盖盖灭,家用电器着火立即用水灭火D生活中常食用的一些果汁的pH分别为:苹果汁(2.93.3)、橘子汁(34)、葡葡汁(3.54.5),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上述果汁【考点】77:硬水与软水;99: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H4: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专题】213:化学与能源;516:物质的分类;521:空气与水;525:常见的酸 酸的通性【分析】A、根据软水和硬水的检验方法进行分析;B、根据物质分类的知识进行分析;C、根据灭火的原理进行分析;D、根据物质的pH 与酸碱性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解答】解:A、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检验硬水和软水,气泡较多的是软水,较少或没

22、有的是硬水;硬水通过煮沸可以降低硬度,故正确;B、生石灰(CaO)属于氧化物;食醋(CH3COOH)属于酸;熟石灰(Ca(OH)2)属于碱;碳酸钙属于盐,故正确;C、家用电器着火不应立即用水灭火,以防触电,应先切断电源,故错误;D、苹果汁(2.93.3)、橘子汁(34)、葡葡汁(3.54.5)的pH都小于7,都显酸性,因此胃酸过多的人应少喝上述果汁,故正确。故选:C。【点评】此题难度不大,掌握软水和硬水的检验方法、物质分类、灭火的原理等即可顺利解答7(3分)生活和生产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可用化学知识分析、解释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金属生锈是世界面临的难题,铁生锈是铁与水、氧气共同作用的结果B综合运

23、用沉淀、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C衣服、餐具上的油污可以用加入洗涤剂的水洗掉,是利用了洗涤剂的乳化原理D人体缺少必需微量元素会得病,因此应尽可能多吃含有这些元素的营养补剂【考点】75:水的净化;7H: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8G: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J6:矿物质与微量元素【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521:空气与水;524:金属与金属材料;528:化学与生活【分析】A根据金属锈蚀的条件来分析;B根据净水的方法与原理来分析;C根据乳化作用的定义考虑本题;D根据人体对微量元素的需求量来分析【解答】解:A铁在空气中锈蚀,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故正确;B综合运用沉淀、

24、过滤、蒸馏几项操作净水效果更好,故正确;C洗涤剂能洗掉衣服、餐具上的油污是洗涤剂可以使油污以细小的液滴均匀分散在水中,形成乳浊液,这种现象称为乳化作用,故正确;D微量元素缺乏会发生一定的病变,但如果强调尽可能多吃,又会导致发生中毒等,所以要合理摄入,而不要过量过多。另外就是尽可能食补,不要依赖营养补剂或药物补充,故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铁的锈蚀条件、净水的原理、乳化原理以及微量元素与人体健康的关系,难度不大8(3分)具有“天下第一洞”美誉的织金洞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溶洞中形态各异的石笋和钟乳石的形成过程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其中化学反应有Ca(HCO3)2=X+CO2+H2O(方程式已

25、配平),则X的化学式是()ACaOBCaCO3CCa(OH)2DCaO2【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X+CO2+H2O,利用质量守恒定律的元素守恒,原子个数不变,来确定X的化学式【解答】解: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再利用化学方程式为:Ca(HCO3)2=X+CO2+H2O,可知,该反应中,反应物中含有1个Ca原子,6个O原子,H原子为2个,C原子为2个;生成物中已有2个H原子,3个O原子和1个C原子;还差1个Ca原子,3个O原子,C原子为1个在X中,则X的化学式为CaC

26、O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利用化学方程式来确定物质的化学式,学生应灵活运用质量守恒定律,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中的元素守恒、原子守恒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二、化学填空题(共4小题,每空1分,满分12分)9(3分)金属和金属材料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用途请回答下列问题:(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填元素符号)(2)现有甲、乙、丙三种金属,如果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乙不反应;如果把乙和丙分别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根据以上实验事实,判断甲、乙、丙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甲乙丙(3)铜丝浸入硝酸银溶液中,可发生反应:Cu+2AgNO3=C

27、u( NO3)2+2Ag,该反应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中的置换反应反应【考点】86: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C2:地壳中元素的分布与含量;FA:反应类型的判定【专题】524: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1)根据地壳中元素的含量分析回答;(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的意义进行分析,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氢前的金属能与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位置在前的金属能将位于其后的金属从其盐溶液中置换出来;(3)根据反应的特点分析反应的类型【解答】解:(1)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铝,元素符号为:Al;(2)由题意可知,把甲和乙分别放入稀硫酸中,甲溶解并产生氢气,而乙不反应,说明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是:甲H乙;把乙和丙分别

28、放入硝酸银溶液中,过一会儿,在乙 表面有银析出,而丙没有变化,说明乙Ag丙,所以甲、乙、丙的活动性为:甲乙丙(3)反应Cu+2AgNO3=Cu( NO3)2+2Ag,是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了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答为:(1)Al;(2)甲乙丙;(3)置换反应【点评】本题考查了金属活动性顺序的应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意义进行10(3分)“宏观现象一微观结构符号表征”是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如图表示在催化剂作用下,将汽车尾气中的一氧化碳、二氧化氮转化为无害气体的反应原理。(1)用化学符号表示5个二氧化氮分子5NO2。(2)如图所示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属于

29、单质的是N2(填化学式)。(3)如图所示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4CO4CO2+N2。【考点】A7:单质和化合物的判别;B3:微粒观点及模型图的应用;DF:化学符号及其周围数字的意义;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132:化学反应模拟图型【分析】由题意可知:反应物为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生成物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析有关问题解答。【解答】解:由图示可知:一氧化碳和二氧化氮,生成物为无污染的二氧化碳和氮气,可以书写化学方程式:2NO2+4CO4CO2+N2;(1)5个二氧化氮分子可表示为:5NO2;(2)图中反应生成物中属于单质的化学式是N2;

30、(3)化学反应方程式为:2NO2+4CO4CO2+N2。答案:(1)5NO2;(2)N2;(3)2NO2+4CO4CO2+N2。【点评】本题属于微观示意图的考查,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要充分理解图中的信息,只有这样才能对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11(3分)根据表中NaCl和KNO3部分溶解度数据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5.7 35.8 36.0 36.336.6 37.0 37.3 KNO3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1)3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3g(2)NaCl与KNO3相比较,溶解

31、度受温度变化影响较小的物质是NaCl(3)2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或50gKNO3,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4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则加入的物质是硝酸钾【考点】7M:固体溶解度的影响因素【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根据表格中,物质溶解度的信息来分析;(2)根据不同温度下,两种物质的溶解度以及溶液随温度的变化情况来分析;(3)根据40时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来分析【解答】解:(1)由表格信息可知,30时,NaCl的溶解度是36.3g;故填:36.3;(2)由表格数据可知,KNO3、NaCl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变化较小

32、的是NaCl,变化较大的是KNO3;故答案为:NaCl;(3)由表格数据可知,4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6g,硝酸钾的溶解度为63.9g,所以20时,在100g水中加入50gNaCl或50gKNO3,充分搅拌后,将溶液温度升高到40(不考虑水分蒸发),所得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是硝酸钾;故填:硝酸钾【点评】此题是溶解度知识的具体应用,对学生深入理解溶解度的概念有一定帮助,要学会分析溶解度曲线和溶解度表格12(3分)化学是造福人类的自然科学化学与能源、环境、材料等密切相关,请回答下列问题:(1)能源化学使用新能源的汽车可节约化石燃料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填名称)(2)环境化学为了保护水质,

33、下列做法合理的是(填序号)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农业上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3)材料化学“2017年贵阳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展出的“智能机器人”的制作材料有:锂电池、铜导线、合成橡胶、合金材料等,其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合成橡胶【考点】79:水资源的污染与防治;H7: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213:化学与能源;323:化学知识生活化;521:空气与水;528:化学与生活【分析】(1)根据化石燃料的分类分析;(2)根据保护水资源的方法进行分析;(3)根据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解答即可【解答】解:(1)化石

34、燃料包括煤、石油和天然气;(2)随意丢弃废旧电池,会污染土壤和水源,故错误; 生活污水经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的污染,故正确; 农业上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会造成水体污染,故错误;工业“三废”未经处理任意排放,会造成水的污染,故错误;(3)合成橡胶属于有机合成材料故答案为:(1)天然气;(2);(3)合成橡胶【点评】化学来源于生产生活,也必须服务于生产生活,所以与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也是重要的中考热点之一三、化学实验题(共2小题,每空1分,满分16分)13(8分)实验室部分装置如A一E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用所给装置制取并收集不同气体,填写如表空白 固体M 溶液N 制取的气体 收

35、集装置 大理石稀盐酸 CO2C二氧化锰 过氧化氢 O2B或C 锌粒 稀硫酸H2 B或D(2)收集干燥的CO2还需要用装置E,E中盛装的试剂为浓硫酸(3)用如图装置A制取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考点】4O:常用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与选取方法;4S:气体的干燥(除水);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制取装置包括加热和不需加热两种,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

36、,因此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如果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制氧气就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解答】解:(1)实验室制取CO2,是在常温下,用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的,碳酸钙和盐酸互相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钙和水和二氧化碳,因此不需要加热;收集二氧化碳要从长管进入,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如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氧气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

37、集;实验室是用锌粒和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氢气的,氢气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小,因此可以用排水法和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故答案为:稀盐酸;C;二氧化锰;B;H2;D;(2)二氧化碳可以用浓硫酸干燥,故答案为:浓硫酸;(3)果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就不需要加热,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做催化剂的条件下生成水和氧气,要注意配平;故答案为:2H2O22H2O+O2;【点评】本考点主要考查了气体的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的选择,同时也考查了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气体的干燥等,综合性比较强气体的制取装置的选择与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的条件有关;气体的收集装置的选择与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有关本考点是中考的重要考点之一,主要出现

38、在实验题中14(8分)某同学查阅资料得知,实验室常用电石(主要成分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C2+2H2O=Ca(OH)2+C2H2(电石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且不与水反应,也不与Na2CO3反应)在实验室中,该同学把一定量的CaC2加入Na2CO3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并对滤液的成分进行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猜想与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猜想二:NaOH猜想三:NaOH、Ca(OH)2分析与推理:分析一:若猜想一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少,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Na2CO

39、3剩余分析二:若猜想二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恰好完全反应后分析三:若猜想三成立,说明实验中加入的CaC2量多,CaC2与水反应生成的Ca(OH)2与Na2CO3反应后,Ca(OH)2剩余 由以上分析可推知: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NaOH(填化学式,下同),可能存在的溶质是Na2CO3和Ca(OH)2对可能存在的溶质,需要进一步实验验证设计并实验 实验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加入过量稀盐酸 无气泡产生 猜想一不成立 实验二 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入适量碳酸钠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三成立,

4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a(OH)2+Na2CO3=CaCO3+2NaOH拓展延伸 若向CuCl2溶液中加入少量CaC2,充分反应,可观察到有气泡产生,同时出现蓝色的Cu(OH)2(填化学式)沉淀 实验室保存电石应注意放在干燥处【考点】2G: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37:科学探究【分析】判断反应后溶液中溶质成分时,不仅要考虑生成物,还需要考虑反应物是否过量,所以反应后滤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氢氧化钠,碳酸钠过量时,还会有碳酸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时,还会有氢氧化钙;加入盐酸没有气泡,说明不含有碳酸

41、钠,因为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和二氧化碳,所以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说明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加入氯化铜时,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由于电石能与水反应,所以要放在干燥的地方储存【解答】解:在制取乙炔的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CaC2+2H2O=Ca(OH)2+C2H2,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如果碳酸钠与氢氧化钙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物是氢氧化钠,溶质只有氢氧化钠,如果氢氧化钙过量,溶质是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的混合物,如果碳酸钠过量,溶质是氢氧化钠和碳酸钠的混合物,所以一定含有氢氧化钠,可能

42、含有碳酸钠或氢氧化钙;加入盐酸无气泡,说明不含有碳酸钠,所以猜想一不成立;猜想三成立说明含有氢氧化钙,所以加入碳酸钠后,碳酸钠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白色沉淀;氢氧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用观察法配平,所以方程式是Ca(OH)2+Na2CO3=CaCO3+2NaOH若向CuCl2溶液中加人少量CaC2,碳化钙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与氯化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电石能与水反应,所以要存放在干燥的环境中故答案为:NaOH;Na2CO3;Ca(OH)2;一;产生白色沉淀;Ca(OH)2+Na2CO3=CaCO3+2NaOH;Cu(OH)2;放在干燥处【点评】解答本题关

43、键是熟悉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判断方法,知道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了解实验现象的描述方法四、化学计算题(共2小题,满分8分)15(2分)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过酶的催化作用,与水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液成为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 H12O6,请根据该化学式进行计算:(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6:1:8(结果填最简整数比)(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是40%【考点】D9:元素质量比的计算;DA: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专题】191:化学式的计算【分析】(1)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质量比=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原子个数之比,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

44、化合物中元素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来分析解答【解答】解:(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26):(112):(166)=6:1:8;故填:6:1:8;(2)葡萄糖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40%故填:40%【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同学们灵活运用化学式的有关计算进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16(6分)早在西汉时期的淮南万毕术中就记载“曾青得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冶金的先驱,现将2.8g铁粉投入40g硫酸铜溶液中,充分搅拌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请计算:(1)反应后生成铜的质量是多少?(2)反应前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3)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结果精确至0.1%)【考点】7U: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专题】194:溶质质量分数与化学方程式相结合的计算【分析】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及其提供的数据可以进行相关方面的计算【解答】解:(1)设反应的硫酸铜质量为x,生成硫酸亚铁质量为y,生成铜的质量为z,Fe+CuSO4FeSO4+Cu,5

展开阅读全文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猜你喜欢                                   自信AI导航自信AI导航
搜索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考试专区 > 中考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获赠5币

©2010-2024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8-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4009-655-100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gzh.png    weibo.png    LOFTER.png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