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由各种粒子构成,各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并将制得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淡蓝色液态氧储存在氧气瓶中B电解水,并将产生的氢气点燃C土豆切成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黑D伐木,并将木头制成课桌2(3分)下面是张丽同学写的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注明的反应类型,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AC+O2CO2化合反应B2H2O22H2O+O2分解反应CKCl+AgNO3=AgCl+KNO3复分解反应D3CO+F
2、e2O32Fe+3CO2置换反应3(3分)学校实验室新购买了高锰酸钾试剂,按分类应将它放在() 药品柜甲乙丙丁药品氧化物盐酸碱A甲柜B乙柜C丙柜D丁柜4(3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属于空气污染物B“低碳生活”是指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C更多地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能减缓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D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5(3分)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是由碳、氢、氧
3、三种元素组成的C因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6(3分)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D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7(3分)毕节市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某学校食堂公布了某周为学生免费提供的“营养餐”食谱:米饭馒头糖醋排骨豆腐汤炒青菜炸土豆条炒豆芽西红柿炒鸡蛋酸菜汤豆浆,小华同学常选的是这几种食物,请问还缺少的营养物质是()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8(3分)合成材料
4、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羊毛帽子B陶瓷餐具C塑料玩具D纯棉手套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9实验室有五瓶标签损失的物质A、B、C、D、E,它们分别是硫酸铜固体、氯化钠固体、硫酸钾固体、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请根据下列操作鉴别它们:D: (填化学式);E: (填化学式)10X、Y、Z、W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X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且是一种清洁能源,Y是一种黑色固体,其单质具有吸附性,Z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W单质的液态在医疗上常用作冷冻麻醉剂(1)写出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Y是 (填元素符号);(2)Z和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形成的
5、化合物是 (填化学式);W的单质是 (填化学名称)1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根据你所了解的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回答:(1)生活中用 来区分硬水和软水;(2)若要测定水的酸碱度,可以选用 (填字母);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PH试纸(3)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 (填字母)A不随手关水龙头 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 C用洗衣机洗一双丝袜12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根据如图所示填空:(1)铜片上 燃烧;(2)该实验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 ;氧气(或空气); 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
6、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 ,收集完氧气后,停止加热时,先要 (2)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时,要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的水,其作用是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生成了一种带有 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 14学习了酸、碱、盐有关知识后,小明在实验室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以下探究:(1)若图中游码标尺读数为1.8,则他称取的氢氧化钠质量是 g(2)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应 四、
7、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5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125吨,则可生产多少吨生石灰?16如图是某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求:(1)t1,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t2,B点对应的溶液是否饱和?2016年贵州省毕节市中考化学试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4分)1(3分)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由各种粒子构成,各物质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前者属于化学变化,后者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并将制得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淡蓝色液态氧储存在氧气瓶中B电解水,
8、并将产生的氢气点燃C土豆切成片,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变黑D伐木,并将木头制成课桌【考点】E3: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专题】512:物质的变化与性质【分析】化学变化是指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物理变化是指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据此分析判断【解答】解:A、加热氯酸钾制氧气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将制得的氧气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淡蓝色液态氧储存在氧气瓶中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B、电解水,并将产生的氢气点燃过程中都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化学变化;C、土豆切成片过程中只是形状发生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
9、变黑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D、伐木,并将木头制成课桌过程中都没有新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故选:A。【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解答时要分析变化过程中是否有新物质生成,若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若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2(3分)下面是张丽同学写的四个化学反应方程式及注明的反应类型,其中对应不正确的是()AC+O2CO2化合反应B2H2O22H2O+O2分解反应CKCl+AgNO3=AgCl+KNO3复分解反应D3CO+Fe2O32Fe+3CO2置换反应【考点】FA:反应类型的判定;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332:化学反应的分类思想;513:化学用语和质
10、量守恒定律【分析】根据化学方程式判断正误的方法需考虑: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化学式书写是否正确;是否配平;反应条件是否正确;和的标注是否正确若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再根据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解答】解:A、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符合“多变一”的特征,属于化合反应,故选项错误。B、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在常温下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故选项错误。C、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且该反应是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两种新的化合物的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该化学方程式书写完全正确,但该反应的反应物均为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故选项正
11、确。故选:D。【点评】本题难度不大,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应用的原理是否正确,然后再根据方程式的书写规则进行判断;化学方程式正误判断方法是:先看化学式是否正确,再看配平,再看反应条件,再看气体和沉淀,最后短线改成等号3(3分)学校实验室新购买了高锰酸钾试剂,按分类应将它放在() 药品柜甲乙丙丁药品氧化物盐酸碱A甲柜B乙柜C丙柜D丁柜【考点】A9: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专题】516:物质的分类【分析】根据碱是指在电离时产生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盐是由金属离子(或铵根离子)和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氧化物是指有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据此结合物质的组成进行分析判断【
12、解答】解:高锰酸钾是由钾离子和高锰酸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选:B。【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物质类别的判别,抓住酸、碱、盐、氧化物的特征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4(3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关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都属于空气污染物B“低碳生活”是指减少含碳物质的使用C更多地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能减缓温室效应进一步增强D为治理雾霾,禁止使用化石燃料【考点】64: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65: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6S: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专题】212:化学与环境保护【分析】A、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B、依据低碳生活
13、的概念解答;C、新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D、化石燃料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使用【解答】解:A、二氧化碳能够造成温室效应,但不属于空气污染物,故说法错误;B、“低碳生活”指的是生活中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特别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减缓生态恶化,故说法错误;C、开发利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潮汐能等清洁能源够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缓温室效应,故说法正确;D、化石燃料可减少使用,不能禁止使用,说法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能源的利用,属于基础性知识的考查,注意知识的积累5(3分)推理是化学学习方法中一种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分子、原子都是不带电的粒子,但
14、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C因为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所以铜也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考点】85:金属的化学性质;B4:原子的定义与构成;CA:碳元素组成的单质;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511:物质的微观构成与物质的宏观组成;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523:碳单质与含碳化合物的性质与用途;524:金属与金属材料【分析】A根据微粒的电性考虑;B根据质量守恒定律考虑;C根据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分析;D根据金属的活动性考虑【解答】解:A分子、原子都是不
15、带电的粒子,但是不带电的粒子不一定是分子、原子,例如中子不带电,故A正确;B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甲烷中一定含有碳、氢元素,可能含有氧元素,故B错;C石墨和金刚石的组成元素都是碳,但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性质不相同,故C错误;D铁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铜位于氢后面,不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盐和氢气,故D错误。故选: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学生根据化学知识进行逻辑推理的化学思维方法,难度不大6(3分)下列实验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 B C D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B氯化钡溶液与稀硫酸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C锌粒和稀盐酸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D蜡烛燃烧前后质量的测
16、定【考点】G1: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质量守恒定律,其内容是: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本题中的实验探究也应符合这一规律,如果用的药品相互反应生成的是沉淀和水,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如果用的药品生成的是气体、或有气体加入或与空气中的其它成分反应,就必须用密闭的容器【解答】解:A、镁条和氧气反应生成氧化镁,该用密闭的容器,故选项错误;B、氯化钡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可以用烧杯等敞口容器,正确;C、锌和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应该用密闭的容器,故选项错误;D、蜡烛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二
17、氧化碳和水都跑到空气中去了,因此不可以,故选项错误。故选:B。【点评】本考点是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探究,有关质量守恒定律的考题在中考中经常出现,要抓住要点:五个一定不变,一个一定变还要注意药品的选择和装置的选择7(3分)毕节市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某学校食堂公布了某周为学生免费提供的“营养餐”食谱:米饭馒头糖醋排骨豆腐汤炒青菜炸土豆条炒豆芽西红柿炒鸡蛋酸菜汤豆浆,小华同学常选的是这几种食物,请问还缺少的营养物质是()A糖类B油脂C蛋白质D维生素【考点】J5:均衡营养与健康【专题】528:化学与生活【分析】根据人体所需六大营养素的种类、食物来源和合理膳食的原则,根据题意,食谱
18、中缺少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根据维生素的食物来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米饭中含有丰富的糖类;糖醋排骨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豆腐汤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水等;炸土豆条中含有丰富的油脂。所以还缺少维生素。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人体中需要的六大营养素,同时告诫我们要合理膳食,要识记六大营养素8(3分)合成材料的应用和发展,大大方便了人类的生活,下列物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为有机合成材料的是()A羊毛帽子B陶瓷餐具C塑料玩具D纯棉手套【考点】I7: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专题】331:化学物质的分类思想;528:化学与生活【分析】有机合成材料简称合成材料,要判断是否属于合成材料,可抓住三个
19、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据此常见材料的分类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A、羊毛帽子是用羊毛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B、陶瓷餐具是用泥土烧制而成的,属于无机非金属材料,故选项错误。C、塑料玩具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正确。D、纯棉手套是用纯棉制成的,属于天然材料,故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合成材料的三大特征(有机物、合成、高分子化合物)、分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所在二、解答题(共4小题,满分0分)9实验室有五瓶标签损失的物质A、B、C、D、E,它们分别是硫酸铜固体、氯化钠固体、硫酸钾固体、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请根据下列操作鉴别它们
20、:D:NaOH(填化学式);E:CuSO4(填化学式)【考点】93:酸的化学性质;95:碱的化学性质;9H:盐的化学性质;AE:物质的鉴别、推断【专题】115:框图型推断题【分析】根据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硫酸钾会与钙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等知识进行分析【解答】解:硫酸铜在溶液中显蓝色,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蓝色,稀盐酸显酸性,能使紫色石蕊试液显红色,氯化钠溶液、硫酸钾显中性,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硫酸钾会与钙钡离子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取五种溶液观察
21、颜色,E溶液显蓝色,所以E是硫酸铜,剩余的四种溶液加入硝酸钡,B中产生白色沉淀,故B是硫酸钾溶液,剩余三种溶液分别加入石蕊试液,C溶液显红色,所以C是稀盐酸,A溶液显紫色,所以A是氯化钠溶液,D溶液显蓝色,所以D是氢氧化钠溶液,经过验证,推导正确,所以D中的溶质是氢氧化钠;E中溶质是硫酸铜,故填:NaOH;CuSO4【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0X、Y、Z、W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X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且是一种清洁能源,Y是一种黑色固体,其单质具有吸附性,Z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
22、属元素,W单质的液态在医疗上常用作冷冻麻醉剂(1)写出X的原子结构示意图;Y是C(填元素符号);(2)Z和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CaO(填化学式);W的单质是氮气(填化学名称)【考点】AE:物质的鉴别、推断;B8: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专题】111:元素推断题【分析】根据元素X、Y、Z、M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元素,X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且是一种清洁能源,所以X是氢元素,Y是一种黑色固体,其单质具有吸附性,所以Y是碳元素,Z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Z钙元素,W单质的液态在医疗上常用作冷冻麻醉剂,故W是氮元素,将推出的元素进行验证即可【解答】解:X的单质是最轻的气体,且
23、是一种清洁能源,所以X是氢元素,Y是一种黑色固体,其单质具有吸附性,所以Y是碳元素,Z是人体内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所以Z钙元素,W单质的液态在医疗上常用作冷冻麻醉剂,故W是氮元素;(1)X是氢元素,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Y是碳元素,故填:;C;(2)Z是钙元素,原子序数为8的元素是氧元素,二者组成的物质是氧化钙,W是氮元素,组成的单质是氮气,故填:CaO;氮气【点评】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和题中的转化关系推导剩余的物质,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11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是我们每位公民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根据你所了解的一些有关水的知识,请回答
24、:(1)生活中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2)若要测定水的酸碱度,可以选用C(填字母);A石蕊溶液 B酚酞溶液 CPH试纸(3)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B(填字母)A不随手关水龙头 B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 C用洗衣机洗一双丝袜【考点】4U:溶液的酸碱度测定;77:硬水与软水;HB: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专题】521:空气与水【分析】(1)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2)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pH试纸;(2)节约用水的措施是: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冲厕所等【解答】解:(1)常用肥皂水鉴别硬水与软水,泡沫多的为软水,泡沫少的为硬水;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软化硬水;故填:肥皂水(2
25、)溶液的酸碱度一般用pH表示,pH7时,溶液显酸性,pH7时,溶液显碱性,pH=7时,溶液显中性;常用的测定方法是使用pH试纸;故填:C(3)不随手关水龙头,用洗衣机洗一双丝袜等属于浪费水的行为;用洗菜、洗衣的水冲厕所等属于节约用水行为故填:B【点评】题难度不大,考查了硬水与软水的检验方法和节约用水的方法12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分别是40、240根据如图所示填空:(1)铜片上白磷燃烧;(2)该实验证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考点】H1:燃烧与燃烧的条件【专题】537:科学探究【分析】根据已有的燃烧的条件进行分析解答,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且温
26、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据此解答【解答】解:(1)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是因为温度没有达到红磷的着火点,水中的白磷没有与氧气接触,不会燃烧,铜片上的白磷能燃烧,因为与空气接触,温度又达到白磷的着火点;故填:白磷;(2)燃烧必须同时具备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故填:可燃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燃烧的条件的实验探究,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结合图示实验进行三、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3氧气是一种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气体以下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请按照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如图装置制备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2KClO32KCl+3O2,收集完
27、氧气后,停止加热时,先要将导管移出水面(2)将红热的铁丝伸入收满氧气的集气瓶中时,要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3)硫粉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S+O2SO2,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考点】68:氧气的化学性质;6D:氧气的制取装置;6G: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和注意点;9C:酸雨的产生、危害及防治;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22:氧气、氢气的性质与用途;534: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检验、干燥与净化【分析】(1)根据氯酸钾在加
28、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收集完氧气后,停止加热时,先要将导管移出水面;(2)根据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进行分析;(3)根据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进行分析【解答】解:(1)氯酸钾在加热的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化学方程式为:2KClO32KCl+3O2,收集完氧气后,停止加热时,先要将导管移出水面,然后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进试管将试管炸裂;(2)铁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四氧化三铁,玻璃是热的不良导体,所以要预先在集气瓶里装少量的水,其作用是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化学方程式为:3Fe+2O2Fe3O4;(3)硫和氧气点燃生成二氧化硫进,化学方程式为
29、:S+O2SO2,生成了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在空气中发生反应后的生成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故答案为:(1)2KClO32KCl+3O2,将导管移出水面;(2)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3Fe+2O2Fe3O4;(3)S+O2SO2,刺激性,酸雨【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常见气体的发生装置与收集装置的探究,发生装置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收集装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性选择14学习了酸、碱、盐有关知识后,小明在实验室称量氢氧化钠固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以下探究:(1)若图中游码标尺读数为1.8,则他称取的氢氧化钠质量是5.2g(2)图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H
30、Cl+NaOH=NaCl+H2O(3)图中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当出现较多固体时,应停止加热【考点】4E: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4I:蒸发与蒸馏操作;G5: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专题】513:化学用语和质量守恒定律;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物码倒置时,称量物的质量=砝码游码;(2)根据反应原理书写方程式;根据蒸发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及注意事项作答【解答】解:(1)据图可知,该同学称量时氢氧化钠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砝码的读数是7g,游码的读数是1.8g,故氢氧化钠的质量=7g1.8g=5.2g;(2)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
31、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Cl+NaOH=NaCl+H2O;(3)蒸发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待有较多固体出现即可停止加热,剩余的液体利用蒸发皿的余温可以蒸发干;故答案为:(1)5.2;(2)HCl+NaOH=NaCl+H2O;(3)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液体飞溅;停止加热【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玻璃棒、托盘天平等常见仪器的用途,方程式的书写等知识,掌握相关知识即可顺利解答四、解答题(共2小题,满分0分)15工业上常用煅烧石灰石的方法制取生石灰和二氧化碳,现有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125吨,则可生产多少吨生石灰?【考点】G6: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32、专题】193: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分析】高温条件下,碳酸钙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氧化钙俗称生石灰,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提供的数据可以计算产生氧化钙的质量【解答】解:设生成氧化钙质量为x,CaCO3CaO+CO2,100 56125t80% x=,x=56t,答:煅烧质量分数为80%的石灰石125t,则可生产56t生石灰【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假设法和化学方程式进行计算和推断的能力,计算时要注意规范性和准确性16如图是某物质甲的溶解度曲线求:(1)t1,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2)t2,B点对应的溶液是否饱和?【考点】7N: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7T:溶质
33、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专题】515:溶液、浊液与溶解度【分析】(1)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解答;(2)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该溶液是不饱和溶液【解答】解:(1)t1时甲的溶解度是20g,即100g水中最多溶解20g的甲,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0%16.7%;(2)t2,B点在溶解度曲线的下方,对应溶液是不饱和溶液;故答案为:(1)t1,甲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16.7%;(2)t2,B点对应的溶液是不饱和溶液【点评】明确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及溶解度曲线下方的点表示溶液处于不饱和状态,溶解度曲线上的点及上方的点表示溶液处于饱和状态即可顺利解答 第20页(共2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