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销(赏)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快乐****生活 文档编号:4885798 上传时间:2024-10-17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8.7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市黄浦区上海实验小学小学五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题 1.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chóu xiè      xiá zhǎi      yōu rán      fáng ài      bào kǎo dīng zhǔ      jǐ bèi      fán suǒ      shù shuō      cí tuì 2.下列词语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同世而立     站立 B.足跌没水中       淹没 C.问其故        缘故 D.为设果             摆设 3.以下加点词句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姐姐今年满二十岁了,正值弱冠之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 B.七十大寿,爷爷笑着说:“虽已年过古稀,但我还得跟上时代,不断学习!” C.马小虎粗心成习惯了,妈妈苦口婆心的再三教育,但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D.事已如此你才想起来问他,那不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吗? 4.下列四句句子中,没有用夸张手法的一句是(    ) A.又高又厚的磨刀石,磨得像一道弯弯的月牙。           B.几十年,几百年,几千年,时间一转眼就过去了。 C.男孩说,将来他有了孩子可以拿这只鞋当摇篮。           D.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在这次小升初测试中取得好成绩,关键是在考试时要认真审题、答题。 B.实外西区对我很熟悉,我能一一说出佳处来。 C.他的年龄不大,最多二十岁以下。 D.习习凉风在树叶间演奏着优美动人的小夜曲。 6.“漆黑漆黑的暗夜,也有无数的萤火虫翩翩飞舞。”这句话写出了夏夜美景变化。发挥想象,照样子仿写:夏天最美是荷花。______ 7.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夜半钟声到客船。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梁启超先生热切希望出现“少年中国”:“乳虎啸谷,______________。鹰华试翼,_______________。”而作为新一代小学生,我们要好好读书,做到“敏而好学,__________________。” (3)爱国是陆游临终前的一种牵挂,“_____________________,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是林升触景生情的焦虑,“暖风熏得游人醉,______________________”;爱国还是龚自珍发自肺腑的呐喊,“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拘一格降人材”。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材料一 读什么书,取决于什么读。人之所以读书,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性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类书籍。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认真地说,并不是随便读点什么都能算是阅读的。譬如,我不认为背功课或者读时尚杂志是阅读。真正的阅读必须有灵魂的参与,它是一个人的灵魂在一个借文字符合构筑的精神世界里的漫游,是在这漫游途中的自我发现和自我成长,因而是一种个人化的精神行为。什么样的书最适合精神漫游呢?当然是经典,只要翻开它们,便会发现里面藏着一个个既独特又完整的精神世界。 材料二 某年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视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 读书时间 读报时间 看电视时间 38分钟 18分钟 98分钟 2梳理材料一中的信息,说说作者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材料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你喜欢阅读书籍吗?你知道哪些我国经典的民间故事______、______、______。 14、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个性鲜明、充满魅力的人物吸引。你最喜欢哪个人物形象?说说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文言文阅读。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15、解释下面的字。 惠:______       诣:______       乃:______       示:______ 16、本文是围绕“__________”这句话写的,它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本文是通过对人物的___________描写来表现人物特点的。 17、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____________________。 18、杨氏之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女儿很早就有个心愿,要亲眼看一看(yī yi yì)大海。 爸爸对女儿说:“你好好学习,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暑假时我带你去看一看真正的大海。”女儿听说爸爸要带她去看大海,脸上当然流露出激动的神情。 “不过,我领你去看海是有条件的,就是你必须得考多少多少个优秀才行。” 其实女儿学习不错,考好成绩是经常的事。从上小学一年级开始,只要她考好,爸爸都给予(jǐ gěi)一定的物质奖励,买个书包或买件新衣服啦。‖ 这次女儿考得仍然不错。 爸爸和女儿开始准备行囊去看海。爸爸对女儿说:“你看海可不能白看,带个笔记本记点什么,回来后写看大海的观后感。”没待爸爸说完,女儿就笑了。    她说:“我早就知道你会来这套,这是大人们的一贯做法。我们学校组织大家看电影或每次春游、秋游,不都是让我们完成这个那个作业,然后还要写什么观后感或游记吗?不管有没有感觉都得写。” 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女儿脸上一片无奈。‖ 他们准备好了外出旅游的东西。小到药片大到雨伞,吃的用的样样带齐。深夜,他们走向火车站。爸爸忽然想起来要买包烟,就和女儿一起去了一家小店。爸爸的烟瘾很大。这家小店卖烟时,却强行搭给他们两盒火柴。 ¨我只买烟¨爸爸说¨不要火柴¨ “要烟就得要火柴。” “我有打火机,不要火柴!”爸爸生气地说¨ 卖烟的也来了气:“这里的烟和火柴一起卖!” 爸爸往四周瞅瞅,夜深了,周围的商店都已关门,他别无选择。 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 19、在短文¨处加上标点符号。 20、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21、根据文章划分的段落分别给每段加一个小标题。 第一段:___  第二段:___ 第三段:___ 22、联系上下文,说说句子中的“主动权”各指的是什么。 ①爸爸说:“不管怎么样,这次去看海,你必须把观后感写好,要不我们不去,我手里可是有主动权的。” ___ ②这时女儿说话了:“爸爸,买了吧买了吧,主动权在人家手上呢,你有啥办法?”  ___ 23、文章的最后,“爸爸从女儿的眼睛中似乎看到了更深一层的含义”,是什么呢?请你模仿爸爸的口气,写一段想法。 ___ 24.习作。 (1)选择一种你最感兴趣的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日常物品,也可以是你制作的某种物品……写一篇说明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要求:(1)介绍清楚事物的主要特点。(2)恰当运用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等说明方法。(3)可以分段介绍事物的不同方面。 (2)推荐一本书 最近你读过哪些好书?从中选择一本把它推荐给同学们吧。推荐的时候,能分段表述并重点写清楚推荐的理由。题目自拟,字数在400字以上。 【参考答案】 1.酬谢 狭窄 悠然 妨碍 爆烤 叮嘱 脊背 繁琐 述说 辞退 【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的拼写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读一读拼音,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正确的词语,写完后读一读,看看是否正确。注意掌握生字的结构和易错点。书写时要注意“酬、谢、狭、窄、悠、碍、爆、烤、嘱 脊、繁、琐、辞、退”容易写错。书写时要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要做到规范、正确和美观。 2.A 解析:A 本题考查一字多义。 我们要具体分析这个字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含义。 A项,“同世而立”出自《矛与盾》,不可能同时存在于这个世界上,立:存在; “站立”的“立”是站立的意思。 B项,“足跌没水中”的 “没”意思漫过或高过;“淹没”的“没”意思是漫过或高过。 C项,“问其故”的 “故”意思缘由;“缘故”的 “故”意思也是缘由; D项,“为设果”的 “设”意思设置,摆放;“摆设”的 “设”意思设置; 所以选A。 3.A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项词语使用错误。“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此处用来形容姐姐年满二十不恰当。可改为:桃李年华。 4.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A将“磨刀石”比作了“月牙”,属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从“一转眼”可以看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C鞋子睡不下一个孩子,句中要将鞋子给孩子当摇篮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说明鞋子的温暖舒服。 D出自李白的诗句,意思是壮观的瀑布从高处急冲直流而下,真使人怀疑这是从天上倾泻下来的银河。可以看出属于夸张的修辞手法。 5.D 解析:D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修改病句的掌握情况。 A.       这句话的病因是两面对一面,要么去掉“能否”,要么在“关键”后面加上“是否”; B.       这句话的病因是语序不当,应该将“实外西区”与“我”调换位置; C.       这句话的病因是重复啰嗦,“最多与“以下”重复; 6.一池池荷花竞相开放,一阵风吹来,荷花仙子翩翩起舞,好看极了。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仿写能力。 结合题目中的“翩翩起舞”可知是动态的变化,可以想象一下画面。开头已经给出,“夏天最美是荷花”,可以从荷花的数量,和荷花的动态描写来仿写句子。 7.     姑苏城外寒山寺     百兽震惶     风尘翕张     不耻下问     王师北定中原日     直把杭州作汴州     我劝天公重抖擞 【详解】(1)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2)本题考查名人名言。 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华试翼,风尘翕张。意思:;小老虎在山谷吼叫,所有的野兽都害怕惊慌,雄鹰隼鸟振翅欲飞,风和尘土高卷飞扬。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意思:不以向地位、学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为耻,形容谦虚好学。 (3)本题考查诗词歌赋默写。 宋代陆游的《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南宋林升的《题林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清代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11、①为了实际的用途。②为了消遣。③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2、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人均分配时间远远少于在电视上的。 13、     白蛇传     梁山伯与祝英台     徐文长的故事 14、我最喜欢的是《鲁滨逊漂流记》的主人公鲁滨逊,因为他有一种勇敢无畏、机警果断、自立自救、坚韧不拔的属于男子汉的阳刚、冒险精神和顽强意志。这种意志,无论对任何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男孩子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尤其是处在多变的世界,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即使是“假设”的灾难和艰险,也随时都有可能显灵。重要的是,当意外的事情来临了,应该学会接受和面对,该像鲁滨逊一样,用一颗积极乐观的心,去看待世界,去对世界和明天抱有美丽的渴望、期待与信念。 【解析】 11、本题考查从文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材料一:无非有三种目的。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例如,因为职业的需要而读专业性书籍,因为日常生活的需要而读实用类书籍。二是为了消遣,用读书来消磨时光,可供选择的有各种无用而有趣的读物。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如果是出于这个目的,我觉得读人文经典是最佳选择。 可以知道:作者认为人们读书的目的主要有三种。一是为了实际的用途。二是为了消遣。三是为了获得精神上的启迪和享受。 12、本题考查从文本信息提取信息的能力。 通过表头:某年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和电视上的人均分配时间表以及表格里所给出的数据:读书时间38分钟,读报时间18分钟,看电视时间98分钟。 可以得出结论:我国18岁-70岁国民在传统纸媒人均分配时间远远少于在电视上的。 13、本题考查对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 知名的民间故事有《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梁山伯与祝英台》、《白蛇传》、《西湖龙井的传说》等。 14、本题考查了口语交际。 口语交际就是凭借听、说进行交流、沟通,传递信息、联络感情、处理问题等。要顺利而高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必须培养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 示例:我最喜欢《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知人善用,忠义两全。 15、     同“慧”,聪慧。     拜访。     就,于是。     给……看。 16、     梁国杨氏九岁,甚聪慧     总起全文     语言 17、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我可没听说过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8、杨氏之子是一个聪明、机智、幽默的孩子。 【分析】 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父亲的朋友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5、本题考查学生对词语的理解。 ①惠:同“慧”,聪慧。 ②“诣”的意思是拜访。 ③乃:就,于是。 ④“示”的意思是给……看。 16、本题考查学生对中心句的理解和文章的写作手法。 中心句就是能够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句子。通过阅读可知,本文围绕“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这句话写的。 短文主要通过对人物的语言描写来表现杨氏之子“甚聪惠”的特点。 17、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 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示”的意思是给……看。 未闻:没有听说 句意:“示”的意思是给……看。 18、本题考查了对人物性格的理解。 通过阅读可知,杨氏之子由孔君平的姓想到孔雀,婉转地否定了孔君平“此是君家果”的说法,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表现了他的聪明、机敏和有礼貌。 19、“     ,”,“。”   。 20、yi   jǐ 21、     爸爸的奖励     不能白看     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22、     带不带女儿去看大海,父亲做主。     因为没有其他卖烟的商店,所以烟和火柴一起卖由卖烟的做主。 23、哦,女儿分明是在发泄自己受制于人的不满。真是个鬼丫头。看来被人逼迫的滋味儿还真不好受啊。 【解析】 19、本题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 “我只买烟”和“不要火柴”是爸爸说的话,都要用引号,说在中间,后面加逗号,说完了的句子后面要用引号。爸爸生气地说在后面,故用句号。 答案为:“   ,”   ,“       。”            。 20、本题考查对字音的辨析。 看一看(yi):查看,细看,检查。 给予(jǐ):(动)给(gěi)(用于抽象事物)。 21、本题考查了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通过阅读主要内容可知,解答此题可以用到段意合并法,把几个段落所表达的意思用一个小标题来概括即可。第一段:写爸爸答应女儿考了好成绩,就奖励带她去看大海。故可以拟小标题为:爸爸的奖励;第二段:写爸爸答应带女儿看大海,但要求女儿写观后感,并威胁说,主动权在自己手里。女儿只得同意。故可以拟小标题为:被迫写读后感;三段:爸爸买.烟时被强行搭售火柴,女儿劝父亲说,主动权在别人手里。可以拟小标题为:主动权在别人手里。 22、考查了学生对重点句子的理解能力。 这里的主动权分别是针对不同的事情来说的。 ①处的主动权指的是带不带女儿去看大海,父亲做主。 ②处的主动权指的是因为没有其他卖烟,的商店,所以烟和火柴一起卖由卖烟的做主。 23、本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女儿用爸爸对自己说的话,又重新说给了父亲,可以体现出女儿机智的小脑袋,因此答案合理即可。即:看来我们的主动权都不是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24.范文: 推荐一本好书 这是来自英国的一本奇幻小说,名叫《哈利·波特》。这套书一共有7部,我给大家推荐的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这本书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由马爱新、马爱农翻译。作者是J·K·罗琳,曾凭借《哈利·波特与火焰杯》获得雨果奖。 一岁的哈利失去了父母后,便来到了姨妈家,过着极其痛苦的日子。一直到十一岁生日那天,哈利的生命才发生了变化,他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被邀请去了一个童话般的地方——霍格沃茨魔法学院。哈利发现这里到处充满着魔力,他既找到了朋友,又学会了魔法,还得到了一件隐形衣,他在这里生活得很愉快。但一块魔法石出现了,它将关系到世界的现在和未来。哈利在好朋友罗恩和赫敏的帮助下,突破了重重困难,保护了魔法石,最终拯救了世界。        书中最吸引我的就是故事情节了,哈利正在比赛打魁地奇,飞天扫帚不知怎么了,完全不受控制,哈利的朋友见情,发现对面的斯内普教授嘴里正念着咒语,赶紧去对面,偷偷在斯内普教授的衣服上放火,他发现身上着火就停下了嘴里的咒语,哈利的飞天扫帚便也恢复了正常。所以,哈利一口咬定斯内普教授为了赢而用魔法害他。可到了最后,他发现他错了,斯内普教授当时是在帮他,而让哈利的飞天扫帚不受控制的另有其人。在生活中,我们不应该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责怪他人。      我觉得《哈利·波特》这本书想象丰富,故事新奇,人物生动,很值得大家去读一读。 【详解】(1)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写一种你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在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物品,或是学习用品,或是一种玩具……想想自己最喜爱的物品是什么,你和它之间发生了什么难忘的故事,然后确定写作内容。构思时首先要说明这件物品是什么,写清楚它的来源。介绍这种物品的外形、特点,要注意按一定的顺序,语言要准确,内容详略得当,语言通顺即可。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巧设问题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运用我们学到一些说明方法。然后写一写和它之间的故事,表达自己对这件物品的爱惜之情等。注意: ①要把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②一般可以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写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 ③要突出重点,不要平铺直叙,重点的场面或过程要详写,写具体; ④环境描写对反映文章的中心很有作用,所以在叙事时,有时也要注意写清楚环境。 ⑤要加入一些修辞,使内容更生动。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2)本次习作考查话题作文。 要求把读过的好书推荐给同学。想想你普经读过哪些课外书,最喜欢或给你深刻印象的是什么书,确定好习作内容。注意语句要通顺,用词要恰当。写作过程中注意运用学到的写作方法及修辞手法,用到积累的好词佳句。 开头:开门见山式开头或抒发感情式开头引出下文。 中间:这是本次作文的重点。我们需要讲述这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你读这么书的收获,或者选取书中你喜欢的故事情节,以表达自己对这本书的喜爱之情。 结尾:点题,收束全文。抒发自己的感情。
展开阅读全文

开通  VIP会员、SVIP会员  优惠大
下载10份以上建议开通VIP会员
下载20份以上建议开通SVIP会员


开通VIP      成为共赢上传
相似文档                                   自信AI助手自信AI助手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专区 > 小学语文

移动网页_全站_页脚广告1

关于我们      便捷服务       自信AI       AI导航        抽奖活动

©2010-2025 宁波自信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客服电话:4009-655-100  投诉/维权电话:18658249818

gongan.png浙公网安备33021202000488号   

icp.png浙ICP备2021020529号-1  |  浙B2-20240490  

关注我们 :微信公众号    抖音    微博    LOFTER 

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