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大连市七年级上学期地理期中试卷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地球仪是地理学习中常用的工具,观察地球仪,完成下面小题。
1.地球仪上最大的纬线圈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北极圈
2.我们在进行地理学习时,借助图中的地球仪可以( )
A.看出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B.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表面积
C.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 D.读出各种地形类型的海拔
3.2021年5月26日,我国迎来了全球范围内今年的第一次月食。月食现象可以证明( )
A.地球表面地貌 B.地球自转方向 C.地球的形状 D.地球的大小
4.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 )
A.23.5° B.90° C.30° D.66.5°
5.下面图例,表示河流、湖泊的是( )
A. B. C. D.
6.野外旅行是学习地理知识,欣赏大自然、丰富课余生活的重要方式之一,小明为了野外旅行准备了下列东西,你认为没有必要带的是( )
A.矿泉水 B.照相机 C.地图 D.玩具车
7.读图,某地理兴趣小组在该地实地考察后,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山峰的海拔可能为1150米
B.在山峰处因为有山脊阻挡,观察不到丙居民点
C.甲乙丙丁四个居民点中,乙居民点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
D.建坝顶等高的水坝,①处比②处形成的淹没面积大
8.下列关于地形类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点是地表起伏较小
B.山地与丘陵的共同点是海拔多在500米以上
C.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一定是平原
D.山地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坡度较缓,沟谷较浅
9.最能够直观表示地面上沿某一方向地势的起伏和坡度的陡缓的地图是
A.等高线地形图 B.分层设色地形图
C.地形剖面图 D.铁路交通图
读等高线地形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中乙地海拔是( )
A.200米 B.300米 C.400米
11.丙部位的地形是( )
A.山谷 B.山峰 C.洼地
12.如果你在该地区野外考察,分别从甲地和丁地沿图中线路走到丙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从甲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B.从甲地到丙地困难,因为坡度较陡
C.从丁地到丙地容易,因为坡度较缓
13.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 )
A.苏伊士运河 B.白令海峡 C.土耳其海峡
14.地球表面陆地和海洋面积的比例是( )
A.七分陆地,三分海洋 B.各占二分之一 C.三分陆地,七分海洋
15.读下图等高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此图D处的坡度比C处陡
B.此图A处为山脊,G为山谷
C.此图的等高距(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00米
D.乙处河段流向为:自西向东流
16.下列等高线地形图中表示盆地地形的是:
A. B.
C. D.
17.两个同学讨论淮安市一年中白昼最长的日期,讨论来讨论去,下面三个日期还是无法确定,你来帮助确定吧( )
A.3月21日前后 B.6月22日前后 C.9月23日前后
18.卫星云图中云的颜色越白表示( )
①云层越薄②云层越厚③可能是晴朗天气④可能是阴雨天气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19.首次实现人类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 )
A.哥伦布 B.加加林 C.麦哲伦
20.下图中能正确表示全球海陆面积比例的是( )
A.A B.B
C.C D.D
2如图是利用北斗导航系统开发的车载导航界面示意图,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 )
A.正南向正北 B.西南向东北
C.东南向西北 D.正北向正南
22.甲图与乙图相比较,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的比例尺较大 B.甲图表示的范围较大
C.乙图表示的内容简略 D.乙图中图上1cm代表实地距离4km
23.陆地深入海洋的凸出部分是( )
A.大陆 B.半岛
C.岛屿 D.海峡
24.下列资料能证明海陆变迁的是( )
A.1907年,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了河道和水井的遗迹
B.2008年四川大地震导致大量房屋倒塌
C.1992年,印度发生百年一遇的大洪水,淹没了万顷良田
D.1993年,大兴安岭发生森林火灾,大片林海变成了光秃秃的荒野
25.下列事实中,可以作为大陆漂移说证据的是( )
A.陆地多成三角形 B.世界陆地轮廓都比较破碎
C.大西洋两岸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D.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
26.下列板块中,几乎全部由海洋组成的板块是( )
A.非洲板块 B.太平洋板块 C.印度洋板块 D.北美板块
读全球板块构造图,完成下面小题题。
28.有关板块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地球表层是整体一块 B.板块交界地带地壳稳定
C.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D.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内部
29.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山谷间常有吊索桥,人们来往其间。根据文字描述,这一地区的地形是( )
A.平原 B.山地 C.高原 D.盆地
30.有关地震的知识,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处于10楼的小明,躲在家中的床下 B.身处野外的小玉跑到空旷处
C.正在逛街的小军跑到广场上 D.在20楼的小杰乘坐电梯下楼逃生
读地球不同时期的大陆分布状况,完成下面小题。
31.以上哪幅图表示现在大陆分布状况( )
A.① B.② C.③ D.④
32.大陆漂移说的提出者是( )
A.哥伦布 B.达尔文 C.麦哲伦 D.魏格纳
33.下列能证明海陆变迁的自然现象是( )
A.香港的填海造陆 B.在我国东海的海底发现水井等人类活动的遗迹
C.潮涨潮落引起海岛面积的变化 D.春夏秋冬的四季变化
34.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观察下图,图中现象为下列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A.鸵鸟有很强的飞行能力 B.海牛有较好的远涉重洋的能力
C.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 D.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正缓慢靠近
35.在下面常用图例中,表示长城的是( )
A. B. C. D.
36.下列造句,能反映出地理与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是( )
①能进一步熟悉我们的生活环境 ②确认方向 ③知道天气变化 ④了解世界 ⑤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⑤
37.看卫星云图,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表示海洋 B.蓝色表示陆地
C.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薄 D.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
38.下表是某省四市某日24小时空气质量日报,其中空气质量最优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39.读下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地的海拔高度是200米 B.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
C.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米 D.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米
40.“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淮安市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小麦收割任务”,说明的是( )
A.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 B.天气与战争的关系
C.天气与生活的关系 D.天气与交通的关系
四十一、综合题
41.某中学开展了一次野外考查活动,读该地等高线示意图和局部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图中最高山峰的海拔是____米,A处地形名称为____。
(2)虚线甲、乙表示的两条上山路线中,更省力的是____,理由是____。
(3)图中A、B两地适合搭帐篷作为宿营地的是____。
(4)根据李庄、吴庄所处的位置,分析最有可能遭受泥石流威胁的是____;当泥石流发生时,右图所示的①、②两种逃生方向中正确的是____。
42.读“六大板块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一般来说,地壳内部比较稳定,______________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多火山、地震。
(2)六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图中①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________板块和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形成;②处高大的山脉是由于______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_板块挤压碰撞形成;③红海处在E和________板块的_______(挤压碰撞\张裂)地带,科学家预测:红海将会不断地________ (扩大、缩小),形成新的海洋。 (填文字)
(3)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位于________。
A.喜马拉雅地带 B.阿尔卑斯地带
C.大西洋沿岸地带 D.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4)近年来全球地震频发,当地震发生时,你认为下列应急措施可取的是_______。
①躲到课桌下面 ②靠墙角蹲下 ③乘电梯逃生 ④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 ⑤跳楼逃生 ⑥躲到洗手间里
A.①③⑤⑥ B.②③④⑥ C.①②④⑥ D.①③④⑥
4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七大洲的名称: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2)写出四大洋的名称:A____B____C____D____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的出发点是____,它属于____洲。此次航行证明了地球是个____体。
(4)④⑤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①③大洲的分界线是____。
(5)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____洲和____洲。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
2.C
1.
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故选:A。
2.
地球形状是赤道略鼓,两极稍扁,近似椭圆形不规则球体,而地球仪为球体,A说法错误,地球仪是根据地球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成,故无法测量出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表面积,B说法错误,转动地球仪可以演示演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现象,C说法正确,在地球仪上无法读出各种地形类型的海拔,D说法错误,故选:C。
【点睛】
纬线是在地球仪上,顺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所有的纬线都相互平行,并与经线垂直,纬线指示东西方向。纬线圈的大小不等,赤道为最大的纬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逐渐缩小,到南、北两极地球的平均半球6371千米,地球的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地球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
3.C
【详解】
月食是一种特殊的天文现象,指当月球运行至地球的阴影部分时,在月球和地球之间的地区会因为太阳光被地球所遮蔽,就看到月球缺了一块。此时的太阳、地球、几乎在同一直线上,它是地球形状的有力证明,故C正确;月食不能证明地球表面地貌、地球的大小和地球自转的方向,故ABD错误。故选C。
4.D
【详解】
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线直射赤道时是北半球的春分日或秋分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夏至日;当太阳光线直射南回归线时是北半球的冬至日,故选D。
【点睛】
5.C
【详解】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读图,根据常用图例可知,A代表沼泽,B代表沙漠,C代表河流、湖泊,D代表等高线。故ABD错误、C正确。故选C。
6.D
【详解】野外旅行要准备好矿泉水、地图、指南针、笔记本、望远镜、照相机等,要学习并掌握一般的地理观察、地理摄影、地理素描、地理标本制作、野外生存等技能。玩具车没有必要携带,根据题意,排除错误选项ABC,故选D。
7.A
【详解】由图可知,该图等高距为200米,山峰与500米等高线之间跨越了4条等高线,故山峰的海拔应该为1300米—1500米之间,故A错误;由图可知,丙的左边等高线向海拔低的方向凸出为山脊,阻挡了与山峰之间的视线,故山峰观察不到丙居民点,故B正确;甲乙丙丁四个居民点中,乙居民点地势低洼,靠近山谷,滑坡的潜在危险最大,故C正确;①处汇水面积大于②处,故①处比②处形成的淹没面积大,故D正确。故A符合题意,故选A。
8.A
【详解】平原与高原的共同特点是地面起伏较小,故A正确。山地的海拔在500米以上,丘陵的海拔在500米以下,故B错误。盆地四周多被山地或高原环绕,中部可能是平原,也可能是其他地形,故C错误。山地海拔多在 500 米以上,地表起伏大,坡度较陡,沟谷较深,故D错误。故选A。
9.C
【详解】本题考查地形图的判读。地形剖面图指沿地表某一直线方向上的垂直剖面图,以显示剖面线上断面地势起伏状况和坡度的陡缓。
10.C
11.B
12.A
10.
由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看出,乙地的海拔是400米,故选C。
11.
由图可知,丙地位于等高线闭合处,且中间数值大于四周,是山峰地形,故选B。
12.
甲处到丙地和从丁处到丙地相比,甲处到丙地等高线更稀疏,表示坡度更缓,更容易登山;而从丁处到丙处坡度更陡,登山更困难,故选A。
【点睛】
本题考查等高线地形图有关知识。
13.A
【详解】
亚洲与非洲原本陆地相连,后来为了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运输的便利,在非洲东北部的西奈半岛开通了苏伊士运河,沟通了红海与地中海,该运河也成为了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土耳其海峡是亚欧分界线,故选A。
【点睛】
14.C
【详解】
地球表面是由海洋与陆地组成,海陆之间分布的比例不均匀,百分之干 十九是陆地,百分之七十一是海洋,有“三分陆地、七分海洋”的说法,故选C。
15.A
【详解】读图可知,此图D处比C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故A正确。此图A处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为山谷,G为山谷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故B错误。此图的等高距(相邻的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高差)为150米,故C错误。乙处河段流向为自北向南流,故D错误。故选A。
【点睛】
16.B
【详解】盆地地形的等高线呈中间小四周大的分布特点,以上四幅图中,A表示的是山峰,B表示的是盆地,C表示的是鞍部,D表示的是山脊,故选B。
17.B
【详解】
由于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导致地球上南北半球季节相反,淮安市位于北温带,一年中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这一天,即6月22日前后,淮安市的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故选B。
18.C
【详解】
卫星云图中的白色表示云区,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如果白色颜色越白,说明云层越厚,可能是阴雨天气,故选C。
19.C
【详解】
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首次实现环球航行的航海家是麦哲伦,也是首次证明地球是球体的事件,故选C。
20.C
【详解】根据人们的计算,地球上海洋面积占71%,陆地面积29% ,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读图可得,C图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
21.B
【详解】
从图中可知,该图采取指向标定向,图中箭头所代表的汽车行进方向是西南向东北,故B符合题意。
【点睛】
学会地图上确定方向。
22.B
【详解】
由甲图和乙图可以看出,甲图的比例尺更小,但表示的范围更大,乙图表示的内容更详细,范围更小,乙图中图上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的40千米,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地图比例尺的大小、范围、内容的关系。
23.B
【详解】世界上的陆地被海洋分割成六个大块和无数个小块。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叫大陆;面积较小的陆地叫岛屿,大陆和它附近的岛屿合称大洲;陆地伸进海洋的凸出部分称为半岛,世界上最大的半岛是阿拉伯半岛;海峡是沟通两个海洋的狭窄水道,由此判定B正确,ACD错误。故选B。
24.A
【详解】据所学知识可知,海陆变迁就是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一个过程。在台湾海峡海底发现古河道和水井的遗迹,说明可能很久以前台湾海峡海底是陆地,陆地变海洋,属于海陆变迁,符合题意,故选A;地震导致房屋倒塌,是指地壳运动带来的影响,未出现海洋陆地变化,故排除B;印度洪水淹没农田,洪水退去,农田依旧在,不属于海陆变迁,排除C;火灾烧毁森林,未经历海陆变化,排除D。故选A。
【点睛】海陆变迁的主要自然原因有地壳运动、海平面的升降,主要人为原因有人类活动,如荷兰的围海造田,日本的填海造陆等。
25.C
【详解】大陆漂移学说是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他是在看到大西洋两岸的南美洲东部和非洲西部轮廓十分吻合的情况下提出,后来在两岸找到生活习性相同的鸵鸟和海牛,古老地层的相似性,得到了人们的证实,陆地形状、轮廓破碎和我国东部海域发现古河流的遗迹不能作为证据,故选C。
【点睛】
26.B
【详解】板块运动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面并不是一块整体,而是由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其中太平洋板块几乎都是大洋。故选B。
【点睛】
28.C
29.B
30.D
28.
地球是由六大板块组成,并不是完整的一块,故A错误、C正确。板块交界处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灾害,板块内部则较稳定,故B和D错误。故选C。
29.
由题目可知,某地区海拔多在500米以上,山峦连绵起伏、山高谷深、崎岖不平,说明这样的地形是山地,交通不便,故选B。
30.
地震发生时,处于10楼的小明躲在家中的床下;身处野外的小玉跑到空旷处和正在逛街的小军跑到广场上都是正确的;乘坐电梯下楼是错误的做法,故选D。
【点睛】
本题考查板块运动及地形有关知识。
331.A
32.D
31.
大陆漂移假说认为,地球上原先只有一块叫“泛大陆”的庞大陆地,被叫做“泛大洋”的广袤海洋所包围。大约两亿年前,泛大陆开始破裂,碎块像浮在水上的冰块一样向外越漂越远。距今大约两三百万年前,形成现在七大洲,四大洋的基本面貌。读图可知,图①②③④按照时间由远及近的顺序为③④②①,图①表示的是现代大陆的分布状况。故选A。
32.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在偶然翻阅世界地图时发现:大西洋的两岸—欧洲和非洲的西海岸遥对北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非常相似,这边大陆的凸出部分正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凹进部分凑合起,他坚信这不是巧合,便顺着这条思路研究下去,后来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故选D。
【点睛】
板块漂移学说是解释地壳运动和海陆分布、演变的学说。大陆彼此之间以及大陆相对于大洋盆地间的大规模水平运动,称为大陆漂移。大陆漂移说认为,地球上所有大陆在中生代以前曾经是统一的巨大陆块,称之为泛大陆或联合古陆,中生代开始,泛大陆分裂并漂移,逐渐达到现在的位置。
33.B
【详解】
地球上的海陆分布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是会发生变迁的,海陆变迁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包括海平面升降和地壳的运动,人为原因是指填海造陆,以上四个现象中,香港填海造陆是人为原因导致的海陆变迁,我国东海的海底发生水井是海陆变迁的例证,潮涨潮落是月球的引力形成的,四季变化是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故选B。
34.C
【详解】
鸵鸟生活在陆地,海牛栖息在热带浅海环境。而且不会飞,按理它们都没有远涉大洋的能力。但是现在却隔着大西洋生活在两大洲,说明了非洲大陆与南美洲大陆曾连在一起;C符合题意。
【点睛】
识记大陆漂移假说的证据。
35.C
【详解】
地图是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之一,包括必不可少的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三个要素,以上四个图例中,A表示的是国界线,B表示的是长城,C表示的是长城,D表示的是运河,故选C。
36.D
【详解】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在解决全球性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编制城乡规划,防御自然灾害,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地理学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能使我们进一步熟悉生存的环境,学会辨认方位,知道天气变化,广泛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和风土民情,进而提高对生活的适应能力,①②③④⑤均正确。故选D。
【点睛】
37.D
【详解】在卫星云图上,主要有三种颜色,表示不同的含义,绿色表示陆地,蓝色表示海洋,白色表示云雨区,颜色越白表示云层越厚,表示降水概率越大,ABC错误;云层厚的地方是阴雨区,D正确;故选D。
【点睛】
38.B
【详解】本题考查空气质量与空气污染指数的关系。据图可知,乙城市该日的空气污染指数为45,空气质量最优。
39.B
【详解】
一个地方的海拔是指该地与海平面的垂直高度,两地的相对高度是指两地的垂直距离即海拔相减。如图,甲地的海拔高度是300米,A错误;乙地的海拔高度是100米,B正确;甲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300-100=200米,C错误;乙丙两地的相对高度是200-100=100米,D错误。故选B。
40.A
【详解】
天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如题目“夏收期间遇上了少有的好天气。淮安市顺利完成了今年的小麦收割任务”说明了天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故选A。
四十一、综合题
41.(1) 263米 陡崖
(2) 甲 等高线稀疏为缓坡
(3)B
(4) 吴庄 ①
本大题以等高线示意图和局部景观图为材料,设置四道小题,涉及海拔、地形部位的判断、等高线的特点、宿营地的选择、泥石流发生条件及逃生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1)
读图可知,图中有两座山峰,最高的山峰海拔为263米。A处多条等高线重合,属于陡崖。
(2)
读图可知,甲线等高线稀疏,坡度缓,登山更省力;乙线等高线密集,坡度陡,登山更费力。
(3)
读图可知,A地位于陡崖,不可作为宿营地,以防崩塌、落石造成伤害。B处位于河流附近地势较高的缓坡,可以宿营。既靠近水源又有一定高度,可以避开突降暴雨造成的山洪暴发。
(4)
据所学知识可知,泥石流是指在山区或者其他沟谷地区,因为暴雨、暴雪或其他自然灾害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吴庄位于沟谷地区,更容易受泥石流威胁。泥石流发生时,应往与泥石流方向垂直的两边的山坡上跑,故①路线正确。
42. 板块与板块交界 欧亚 印度洋(位置可互换) 南极洲 美洲(位置可互换) 非洲 张裂 扩大 D C
【详解】
(1)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在每一板块范围以内,地壳的岩石是作为一个整体的运动,一般来说,地壳内部比较稳定,几乎没有地震活动和火山活动表现,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比较活跃,地壳易破碎,地壳多火山、地震。
(2)根据六大板块的分布,可知图中①喜马拉雅山脉是由于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碰撞形成;②处高大的山脉为安第斯山脉,是由于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挤压碰撞形成;③红海处在E印度洋板块和非洲板块的张裂地带,红海处于两侧板块的生长边界上,即张裂地带,所以红海将会不断地扩大,形成新的海洋。
(3)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带和环太平洋沿岸地带是两大地震带,世界最大的火山地震带位于环太平洋沿岸地带。
(4)当地震发生时,需要在最短的时间最快速度就近选择安全的地方最大可能保证自己的安全,躲到课桌下面、靠墙角蹲下、在一楼的跑到空旷场地和躲到洗手间里,这些可行,跳楼逃生会产生严重的伤害甚至死亡,发生地震时,电梯一般是不能正常使用了,所以不能选择乘电梯逃生。
43.(1) 亚洲 欧洲 非洲 北美洲 南美洲 大洋洲 南极洲
(2) 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 西班牙 欧洲 球
(4) 巴拿马运河 苏伊士运河
(5) 亚 大洋洲
本题以七大洲和四大洋分布示意图为材料,涉及七大洲和四大洋的位置、名称、洲界、面积、地球的形状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的读图能力以及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
据图可知,①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洲—亚洲,②大洲是位于亚洲西部的欧洲,③大洲是位于欧洲南部的非洲,④大洲是位于西半球和北半球的北美洲,⑤大洲是位于北美洲南部的南美洲,⑥大洲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大洲—大洋洲,⑦大洲是跨经度最广的大洲—南极洲。
(2)
A大洋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大洋太平洋,B大洋是位于非洲与南美洲之间的大西洋,C大洋是位于非洲与大洋洲之间的印度洋,D大洋是位于北极地区的北冰洋。
(3)
1519年9月,在麦哲伦的带领下,二百多名探险队员分乘五艘帆船,从西班牙出发 ,历尽千辛万苦,于1522年9月回到西班牙,证明地球是球体。西班牙位于欧洲,属于欧洲国家。
(4)
④大洲是北美洲,⑤大洲是南美洲,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①大洲是亚洲,②大洲是非洲,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
(5)
世界上共有七个大洲,其中面积最大的是亚洲,达4400万平方千米;排名第二的是非洲,面积达到约3000万平方千米;接着是北美洲排名第三,面积约2400万平方千米;南美洲第四,面积约1800万平方千米;第五是南极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千米;第六是欧洲,面积约1000万平方千米;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面积约900万平方千米。由此可知,世界上面积最大和最小的大洲分别是亚洲和大洋洲。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