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语文】厦门市五年级下册期末复习试卷(含答案)
1.读句子,根据拼音写词语。
语文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我们既可以欣赏hú dié( )飞舞、蚂蚱xián guàng( ),还可以在名著的世界里遨游,去认识dù jì( )人才的周瑜、忠厚的鲁肃和shén jī miào suàn ( )的诸葛亮。我们还认识了zhěn suŏ( )里cí xiáng( )的沃克医生。
2.下面加点字读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威吓(hè) 无垠(yín) 篝(gōu)火 玷(diàn)污
B.徘徊(húi) 弓弩(nǔ) 万倾(qīng) 鳃(sāi)红
C.点辍(zhuì) 倭(wō)瓜 埋葬(zhàng) 萌(méng)动
D.秉(bǐng)性 链漪(qí) 蚌(bàn)壳 肯(kěn)食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这种精神无时无刻不激励着我勇往直前。
B.经过小华的认真整理,整个房间面目全非。
C.诸葛亮神机妙算,所以周瑜自叹不如。
D.同学们听到下周开展研学活动,喜不自胜,纷纷奔走相告。
4.下列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5.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成长中的少年,总会有一些挥之不去的烦恼;有烦恼并不奇怪,关键是要正确对待它。
B.十月的东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
C.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
D.《奔跑吧,兄弟》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造成的。
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B.我不知道今天到底会不会下雨?
C.他站起来问:“老师,‘有条不紊’的‘紊’是什么意思?”
D.“我会把事情处理好的,放心吧!”他拍着胸脯说。
7.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① 眼睛都望着周总理的灵车将要开来的方向。
② 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
③ 路那样长,人那样多,
④ 长安街两旁的人行道上挤满了男女老少。
⑤ 向东望不见头,向西望不见尾。
⑥ 人们臂上都缠着黑纱,胸前都佩着白花,
A.②⑥①③⑤④ B.②④③⑤⑥① C.④③⑤⑥①② D.②④⑥①③⑤
8.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簇拥在一起的小艇一会儿就散开了。(缩句)
_________________
(2)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抓住了他。(改为“把”字句)
_________________
(3)浪涛拍击着海岸。(扩写句子,至少扩两处。)
_________________
(4)人生如一首诗,应该多一些抒情,少一些愁苦。
人生如__________,应该多一些__________,少一些__________。
(5)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能一滴不漏呢?(换种说法意思不变)
______________
9.根据课内积累填空。
(1)《草船借箭》选自我国四大名著之一的《_________》,作者是罗贯中。其他的三部古典名著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表现诗人目送友人离去时间之长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古诗中有着浓浓的家国情怀,“黄沙百战穿金甲,___________”是守卫边疆战士的铮铮誓言:“遗民泪尽胡尘里,_________”是诗人对收复失地的渴盼。诗中有感人至深的慈母恩,“__________,___________”就是母爱的真实写照。
10.将下列诗句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____,村庄儿女各当家。
②草满池塘水满陂,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彩丝穿取当银钲。
④谁言寸草心,___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时鸣春涧中。
⑥羌笛何须怨杨柳,_____________。
⑦_____________,唯见长江天际流。
⑧牧童归去横牛背,_____________。
11.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化痰止咳颗粒说明书
本品适用于感冒、肺热或喉炎引起的咳嗽。开水冲服,成人一日三次,每次两包,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本品不得空腹服用,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
11、“本品”指______。
12、“服用”与“食用”都含有“______”的意思,这里用“服用”一词是因为______。
13、根据说明书的内容判断对错,对的打“√”,错的打“ ×”。
①止咳颗粒一般在饭前服用。( ) ②止咳颗粒一般在饭后服用。( )
③服用后半小时可以喝酸奶。( ) ④服用后半小时不可以喝酸奶。( )
14、“遵医嘱”的意思是______。10岁的小孩子咳嗽了,他一次可以吃______包化痰止咳颗粒。
文言文阅读。
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①,与儿女讲论文义②。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注释:①内集:把家人聚集在一起。 ②文义:文章义理。
15、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俄而雪骤。( )
(2)撒盐空中差可拟。( )
16、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下面的句子的意思
(1)白雪纷纷何所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未若柳絮因风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本文写出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这种气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雪花是上帝献给人类的礼物,它是那么纯洁,那么轻盈,你一定积累了不少描写雪的诗词,请写出两句描写雪的诗或词。
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①那天,你猛然间问我:丁香有几个花瓣儿?我怔在那儿。一时竟回答不上来。放学后,我绕道去街心花园,从丁香树旁走过,只匆匆看了两眼,唉,原来是四个花瓣哪!
②可是,又一天,你忽然又告诉我: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于是,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夕阳西下,借着落日余晖,我仔细寻找着。最后,暮色吞没了那些娇小的花朵。我最终没能找到。
③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
④在跑向学校的路上,我忽然意识到:你该不是恶作剧,故意诓我吧?说不定在这个世界上,压根儿就不存在什么五瓣儿丁香。
⑤谁知,我刚迈进教室,就看见同学们正围在你身边,你手中举着一朵小小的丁香花。你还特意举到我跟前,说:“你看,五瓣儿丁香,我没诓你吧!”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真的,五瓣儿丁香!
⑥那天放学比较早,我径直奔向我小时侯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那里分布着樱花区、竹林区、梅林区,还有丁香区。我走进丁香林,那里早已有不少赏花的人。我不是赏花,是在找花。
⑦我必须把目光直视着张开的花瓣儿,这样才能看得清它长着几瓣儿。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⑧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有个少年一直悄悄地尾随着我,他想看个究竟。我不理会他,只管专心致志地寻找着。一片盛开的紫丁香,在我眼前一朵一朵地划过:四瓣儿、四瓣儿、还是四瓣儿……淡淡的花香,我没闻到:蜜蜂的嘤嗡声,我也没听到。我只是在寻找着五个瓣儿丁香。我几乎已认定自己是一个找不到幸运的人了。
⑨忽然,我发现一朵很小很小的丁香。最初,我只是看到它的花瓣不是呈十字形,而是更密集。难道它就是五瓣儿丁香?我的心为之一动,赶紧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啊,五瓣儿丁香!
⑩我回味着这几天为找到一朵五瓣儿丁香而乐此不疲的心情,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这都是我从未体验过的一种快乐。这快乐是源于一个新的发现。我突然明白了,当你心中萌发了一个希望的时候,与此同时,你又有了一种实现这一希望的力量,继而你终于把希望变成了现实,这时候,你就可以对自己说:“我是一个幸运的人。”
20、给文章加个合适的标题。
21、联系上下文,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悻悻然:_____________
乐此不疲:_________________
22、短文中“幸运花瓣儿”指的是___________。文章共写了“我”__________次寻找幸运花瓣儿。“许多人见我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一句中,“这赏花的姿势”是_____________
23、在寻找“幸运花瓣儿”的过程中,我的心情也发生着变化,请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词语,并有序地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_____________→悻悻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茫然
24、在找到幸运花瓣后,“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幸运的人。请结合短文内容谈一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
25、习作
题目:厉害了,我的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人,也可以填你钟爱的有灵性的动物。要求: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他(她,它)的历害: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
1. 蝴蝶 闲逛 妒忌 神机妙算 诊所 慈祥
【详解】本题考查看拼音写词语。
要认真拼读给出的字音,明确要写的词语,写完后结合语境再次检查拼写是否有误。书写时注意字的笔画和笔顺,做到工整、规范、正确。本题“蝴蝶”“逛”“算”“慈”笔画较复杂,易写错,需注意。
2.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学生辨析字音、字形的能力。
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多音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A.全部正确;
B.有误,徘徊,读音pái huái:比喻犹豫,拿不定主意。万倾——万顷,读音wàn qǐng:数量词。一万顷,形容面积大。鳃红——腮红:涂在面庞上使肤色红润的化妆品,有粉质和油质的两种。
C.有误,点辍——点缀:指衬托、装饰。埋葬,读音mái zàng:掩埋尸体;比喻消灭;清除。
D.有误,链漪——涟漪,读音lián yī:形容被风吹起的水面波纹。常用作比喻心里细微的活动。蚌壳,读音bàng ké:称蚌类体外的甲壳。古代常用来占卜。肯食——啃食:一点一点地吃。
3.B
【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
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
A恰当。勇往直前: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B不恰当。面目全非:指面孔变得完全不是原来的样子,也形容事物变化很大。多为贬义。用来形容认真整理后的房间不恰当。
C恰当。自叹不如:比喻向高明者折服,而自己感叹自己不如此人。
D恰当。喜不自胜:欢喜得不能控制住自己。形容非常高兴。
4.A
【解析】A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的理解。
A.“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出自唐代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意思是: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诗句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
B.“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意思是: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诗人巧妙地将依依惜别的深情寄托在对自然景物的动态描写之中,将情与景完全交融在一起了,真正做到了含吐不露而余味无穷。
C.“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诗人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
D.“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唐代王之涣的《凉州词二首·其一》,意思是: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诗人委婉地表达了对皇帝不顾及戍守玉门关边塞士兵的生死,不能体恤边塞士兵的抱怨之情。
根据意思可知,A选项中诗句表达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
5.A
【解析】A
【详解】此题考查的是有关病句的辨析。
在选项B中,句子:十月的东莞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前后出现搭配不当的问题,因此,我们可以改成:东莞的十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每到这个时候,游客们纷至沓来。
在选项C中,句子: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有了很大的提高。出现了成分残缺的问题,我们应该改成:自从学校开展法制教育以来,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选项D中,句子:《奔跑吧,兄弟》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造成的。出现了句式杂糅的毛病,应该改成:《奔跑吧,兄弟》深受欢迎的主要原因是其形式新颖。
6.B
【解析】B
【详解】本题考查了学生对于标点符号的辨析与应用,认真分析所给句子在内容、结构、用词等方面的特点,根据对标点知识的学习进行选择。学生在平时的阅读与写作中要注意标点的应用。
解答本题时,注意熟记分号、冒号、引号、括号、叹号、问号的用法,重点注意句子中分层时逗号、顿号、分号的综台运用,以及引号和冒号的综合应用。还要根据语句关系判断标点运用是否正确。
A 本题句子“惨象,已使我目不忍视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中,一句话没说完用逗号;表示句子并列关系的分句,用分号隔开。故本题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B 本题句子“我不知道今天到底会不会下雨”中虽然有疑问词“会不会”,但整个句子不是疑问句,而是陈述句,应将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故本题标点符号使用错误。
C 本题句子说话人在前,说的话要用双引号引起来。说的话里面有举例引用时,则要用单引号。句子是疑问句,句末要用问号。故本题标点符号使用正确。
D 本题句子说话人在后,则前面表示说的话,要用双引号引起来。故本题标点符号引用正确。
综上,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B。
7.B
【解析】B
【详解】主要考查对句子内在逻辑关系的考查。
8. 小艇散开了。 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把他住了。 汹涌的浪涛拼命地拍击着海岸。 一篇画 美丽的着色 灰色的基调 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漏。
【详解】(1)本题考查缩句。
缩写句子就是把句子的修饰语去掉,保留句子的主干。
本句应去掉“簇拥在一起的”和“一会儿就”。故答案为:小艇散开了。
(2)本题考查把句子改为“把”字句。
改为把字句,首先弄清楚谁把谁怎样?根据句子可知,是水手把孩子们抓住了。
故答案为:等孩子一浮上来,水手们就立刻把他抓住了。
(3)本题考查扩写句子。
扩写句子就是加上适当的修饰语,让句子更生动具体。
如:澎湃的浪涛狠狠地拍击着光秃秃的海岸。
(4)本题考查仿写句子。
根据例句可知,本题要求仿写比喻句,是并列关系,句式是“人生如……,应该多一些……,少一些……”。
如:人生如一支歌,应该多一些昂扬的吟唱,少一些的哀婉的咏叹。
(5)本题考查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要求给句子换种说法,意思不变,可以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其方法:去掉反问词“呢”,把肯定的意思改为否定的意思或把否定的意思改为肯定的,问号改为句号。
答案为:蘸了稀溜溜粉浆的板刷往上一举,谁都不能一滴不漏。
9. 三国演义 西游记 红楼梦 水浒传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不破楼兰终不还 南望王师又一年 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
【详解】(1)本题考查四大名著的作家作品。
《草船借箭》是我国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赤壁之战的一个故事。
《西游记》的作者是吴承恩。
《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
(2)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与理解。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出自唐代诗人李白。
全诗: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译文:老朋友向我频频挥手,告别了黄鹤楼,在这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友人的孤船帆影渐渐地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一线长江,向邈远的天际奔流。
(3)本题考查古诗默写与理解。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七首·其四》。
全诗: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译文:青海湖上乌云密布,连绵雪山一片黯淡。边塞古城,玉门雄关,远隔千里,遥遥相望。守边将士,身经百战,铠甲磨穿,壮志不灭,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宋代·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
全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译文: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青天。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
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0. 昼出耘田夜绩麻 山衔落日浸寒漪 稚子金盆脱晓冰 报得三春晖 日出惊山鸟 春风不度玉门关 孤帆远影碧空见 短笛无腔信口吹
【详解】考查诗句默写。
(1)“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出自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这首诗描写农村夏日生活中的一个场景。诗人用清新的笔调,对农村初夏时的紧张劳动气氛,作了较为细腻的描写,读来逸趣横生。
(2)“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出自雷震的《村晚》,诗人把池塘、山、落日三者有机地融合起来,描绘了一幅非常幽雅美丽的图画。
(3)“稚子金盆脱晓冰,彩丝穿取当银钲。”出自杨万里的《稚子弄冰》,从小孩幼稚嗜玩的心理特征切入,为读者描绘了一幅稚气满纸而又诗意盎然的“脱冰作戏”的场景。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出自孟郊的《游子吟》,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5)“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王维的《鸟鸣涧》,此诗描绘山间春夜中幽静而美丽的景色,侧重于表现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活动着的景物,突出地显示了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地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6)“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出自王焕之的《凉州词》,描写了壮阔苍凉的边塞景物,抒发了守卫边疆的将士们凄怨而又悲壮的情感。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出自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诗人送别画。
(8)“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出自雷震的《村晚》,诗人即景而写,构成了一幅饶有生活情趣的农村晚景图,抒发了诗人对乡村晚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1.11、化痰止咳颗粒
12、 吃 专指吃药
13、 × √ × √
14、 遵照医生的嘱咐 一
【分析】
11、考查了词语的理解。
由说明书可知,“本品”指化痰止咳颗粒。
12、本题考查近义词的辨析。
现代汉语中“服用”专指吃药,而“食用”指做食物用,含有吃的意思。而这里的化痰止咳颗粒是一种感冒药,吃它时要用“服用”。
13、本题考查说明书内容的题目。
从“本品不得空腹服用”这句话可知,①“在饭前服用”是错误,②是正确的。
从“服用前后一个小时不得食用酸冷食品”这句话可知,③“服用后半小时可以喝酸奶”是错误的,④是正确的。
14、本题考查了词语及内容的理解。
从“成人一日三次,每次两包,儿童每次减半或遵医嘱”可知,10岁的小孩咳嗽了,他一次可以吃了一包化痰止咳颗粒。
15、 不久 大致相比
16、 纷纷扬扬的大雪跟什么相似? 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
17、本文写出了和谐、快乐的家庭气氛。我们可以从“公大笑乐”等词,看出这种气氛。
18、我认为妹妹的比喻更好。因为雪花比盐的面积要大,更像随风而起的柳絮。
19、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解析】
15、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字词解释。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首先要学会翻译文言文句子,要识记常见文言文字词的字音及一些常见词语的意思,还要注意要联系上下文。
俄而雪骤。意思是:一会儿雪下得紧了;俄而:不久,一会儿。
撒盐空中差可拟。意思是: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差可拟:大致、差不多可以相比。
16、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文言文翻译。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文言文翻译相关方面的知识。
(1)白雪纷纷何所似。意思是:纷纷扬扬的大雪和什么事物比较相似?
(2)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不如可以将它比作随风而起的柳絮。
17、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理解文章含义。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仔细阅读原文,深刻理解原文内容,学会归纳总结。
通过分析可知,谢安这个家庭比较和谐,家庭成员之间和睦相处,他们生活得也特别快乐。
18、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开放性题型。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开放性题型相关方面的知识。
这是一道相对开放性的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联系上下文。我们要用恰当的语言,将自己想象到的语句表达出来,要语句通顺,表意明确,符合题目要求。
19、本题考查的知识点为诗词歌赋默写。同学们在做此类题目时,要注意积累诗词歌赋默写相关方面的知识。
这也是一道开放性试题,同学们言之有理即可。我们在做此题时,要注意运用平时学习到的文学积累。我们要将自己想象到的诗句表达出来,要符合原著,符合题目要求。
【点睛】
译文:
太傅谢安在一个寒冷下雪的日子把家人聚在一起,与儿女辈谈诗论文。一会儿雪下得紧了,谢安兴勃勃地说:“纷纷扬扬的大雪跟什么相似?”谢安哥哥的儿子胡儿说:“把盐撒在空中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随风而起。”谢安哈哈大笑。她就是谢安大哥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20、寻找幸运花瓣儿
21、 不高兴、失意的样子 做一件事感到快乐而不知疲倦
22、 五瓣儿丁香 三 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23、 兴致勃勃 兴奋不已 惊喜
24、快乐源于一个新发现,一个人有追求并通过奋斗努力实现追求,就是幸运的,而努力的过程则是快乐而充实的。
【解析】
20、本题考查给文章标小标题。
通过读短文,可知,文章叙述了我为了得到幸运花瓣儿——五瓣丁香花,从而开始专心致志、乐此不疲地寻找,并最终领悟到“幸运”的真正含义的事。可以给文章拟小标题为:寻找幸运花瓣儿。
21、本题考查理解词语。
结合“我找了很久,眼看上课时间就要到了,我还是没有找到”可知,“悻悻然”的意思是:我没有找到幸运花瓣儿的不高兴、失意的样子。
结合“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希望能找到一朵五瓣儿的丁香”“第二天,我起得比平日早,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趁着晨光,我又在寻找幸运花瓣儿了”“我不是赏花,是在找花。”可知,“乐此不疲”的意思是指我为自己找幸运花瓣儿而感到快乐而不知疲倦。
22、本题考查对短文内容的理解。
结合“谁若能找到五个花瓣儿的丁香,谁就会得到幸运”可知“幸运花瓣儿”是指:五个花瓣儿的丁香;结合“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又来到那一排丁香树下”“我径直奔向我小时侯常去游玩的那片园林”可知,我三次寻找幸运花瓣儿;结合“于是,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许多人见我这赏花的姿势,都很诧异。”可知,我赏花的姿势是指:我侧着头,从左边看看,再从右边看看,有时候,还要弯下腰仰起头从下往上看。
23、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
结合“那天放学以后,我兴致勃勃地又去了街心花园”“我还是没有找到,只好悻悻然离去”“我像发现了奇迹似的兴奋不已”“我又回味着由于找到了五瓣儿丁香的惊喜”可知,寻找幸运花瓣儿时的心情从:兴致勃勃——悻悻然——兴奋不已——惊喜。
24、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
结合短文内容可知,“在找到幸运花瓣后,‘我’认为自己是一个快乐、幸运的人”是指只要一个人有追求,并且为此付出了努力,通过努力实现目标的时候,就是幸运的,而努力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快乐。
25、范文:
厉害了,我的姑父
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榜样。而我崇拜的榜样就是我的姑父。
我的姑父,他是一位平凡的人,有着不出众的样貌:小眼睛,大鼻子,上火而容易烂的嘴巴,平头寸发,清爽阳刚。虽然他的样貌很是一般,但是他的脑袋里装的知识量,可真是令人惊讶!
他是我学习上的“智能机”。有一次,我在读课文时,读到了“一瞬间”这个词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问题:“一瞬间是多少秒?”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想去问“智能机”时,又想:“如果“智能机”也不知道那怎么办?”狡猾的我先去百度中去寻找答案,当我怀着侥幸的心理去问“智能机”时,“智能机”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我都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啦!
我的姑父还是一个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人。
早上送我去上学回来买菜,再送我表弟上学,下午接我表弟放学,回家煮饭,吃完饭带表弟去琴行练琴,回家还要给我辅导作业,还给我们削水果吃……他经常跟我和表弟说:“家庭是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努力和付出,我和表弟努力学习,姑姑全身投入她的教育事业中,而姑父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姑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高级工程师,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工作起来时常达到了忘我境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手指不停的在键盘上挥动着,不管我们看电视多吵多闹,他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
厉害了,我的姑父!您永远是在我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我要像您学习!
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根据材料和题干的要求,首先补全标题内容,然后根据标题的内容进行写作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
开头:点明我要描写的厉害的是什么,简单铺垫这个人或者这个物的主要特点,为下文做铺垫。
过程:具体写出为什么厉害,厉害在哪里,把一件事情描写清楚完整。可以加入一些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
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