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口市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一、选择题1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这场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C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推翻了中国的封建制度2“楚歌声里霸图空,血染胡天烂漫红。煮豆燃箕谁管得,莫将成败论英雄。”这是1905年柳亚子题太平天国战史中的一首诗。这首诗不仅评价了太平天国的历史功绩,也体现了这伟大历史事件的悲壮。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领
2、袖是A石达开B冯云山C李秀成D洪秀全3标志着太平天国运动由盛转衰的事件是( )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北伐、西征4图示法是研究和学习历史常用的方法之一。下面空白方框处应填()A太平天国运动B洋务运动C义和团运动D戊戌变法5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他们为兴办洋务,都曾写过奏折上奏皇帝,彼此也有书信往来,商议讨论。那么,他们的奏折和书信中,频频出现的词汇应该是A师夷长技、自强B民主、科学、新青年C民族、民权、民生D物竞天择、适者生存6“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下列内容与梁
3、启超所述史实在同一条约的是A赔款白银4.5亿两B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C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D割让香港岛给英国7兴趣小组同学编排短剧公车上书时,需要交代的背景是( )A义和团运动兴起B京师同文馆的创立C马关条约的签订D八国联军侵入北京8公车上书失败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不包括A创办时务报等报刊,宣传维新思想B组织学会,宣传变法C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D组织反清起义9史论结合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下表选项中的史实与推论对应正确的是( )A颁布定国是诏维新派掌握了国家政权B公车上书拉开了戊戌变法的序幕C百日维新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戊戌政变提
4、高了光绪皇帝的地位10漫画里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对下列漫画解读正确的是A左图:黄海海战。右图:南京条约B左图:英法联军侵略中国。右图:八国联军侵华C左图:北洋舰队主力尚存。右图: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左图:邓世昌以身殉国。右图: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11如图所示漫画反映了清王朝与列强的关系。该漫画的寓意是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C清政府完全成为了“洋人的朝廷”D西方列强掀了起瓜分中国的狂潮12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袁世凯称帝护国战争二次革命宋教仁遇刺ABCD13下图所示为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大学毕业材料,该材料显示的公历年份是
5、( )A1927年B1925年C1926年D1934年14在近代中国系列救亡图存的运动中,洋务运动求自强,戊戌变法图立宪,辛亥革命建共和,使中国逐渐融入工业文明的大潮。这些运动A完善了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B取得了反抗外国侵略的胜利C完成了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D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15孙中山在总结黄花岗起义的影响时说:“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B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C成为保路运动的导火线D加速了革命发展的进程16导致下图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B中国无产阶
6、级队伍不断壮大C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17导致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 )A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B新文化运动的开展C中国以战败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D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列强操纵18有学者撰文指出:1840年以来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一个始而言技(学技术),继而言政(学制度), 进而言教(学思想)的过程。这一系列学习活动都是为了( )A巩固清朝统治B向西方学习C发展资本主义D救亡图存191945年8月,毛泽东接受蒋介石的邀请亲赴重庆,与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经过谈判,国共双方签订了:( )A合作宣言B共同纲领C停战协议D双十协定20关于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表述,不正确的
7、是( )A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B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C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D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21观察百团大战示意图,从中能获取到的正确信息是A发生在抗日战争防御阶段B作战地域为东北C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D振奋了全国人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22人民解放战争战略决战的顺序是( )A辽沈-淮海-平津-渡江B辽沈-平津-淮海-渡江C渡江-辽沈-淮海-平津D辽沈-淮海-渡江-平津23热播电影八佰再现爱国将领谢晋元率约八百名官兵,在上海市区坚守四行仓库抗击日军四昼夜的壮举,展现了中国人民不屈的抗战精神。电影展示的是抗战时期
8、的A淞沪会战B徐州会战C武汉会战D广州会战24中国有一座城市,它因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冠上了自己的名字而受辱,它因抗战时期日军在这里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的罪行而饮恨,它就是( )A北京B上海C南京D广州25美国著名记者史沫特莱就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可能已经以一种地方性的失败告终了,却仍然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虽然缓慢而且伴有剧痛,终于在渐渐诞生。”她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B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掌握军政大权C国共两党完全停止对峙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26从1928年10月到1930年5月,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
9、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著作,提出了A革新变法的思想B三民主义思想C“工农武装割据”理论D“自强”“求富”口号27一位西方记者赞叹道:“每一场革命都有它自身的传奇,毛泽东率领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就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伟大传奇。”他说的“战略转移”是指A北伐战争B南昌起义C秋收起义D红军长征281921年,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在这次大会上,确定了党的名称、奋斗目标、中心工作其中党的“奋斗目标”的主要内容不包括下面的( )A打倒军阀,推翻帝国主义B推翻资产阶级政权C建立无产阶级专政D实现共产主义29下表是20世纪初中国近代教育发展状况。对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
10、展合理的解释是时间(年)新式学堂总数(所)学生总数(人)1902357871006740190659117逾160万1912822722933870A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B废除科举制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C戊戌变法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D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30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社会生活、文化教育等发生了巨大变化。20世纪20年代,一位上海16岁男孩的生活中,最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发型B在学堂参加科举考试C出行可以乘坐火车、电车D在申报上发表文章二、材料分析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
11、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材料三: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这是哪一场战争之后签订的哪一条约?(2)材料二所涉及的条约是中国与哪个国家签订的哪一条约?此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材料三发生在哪一场战争之后?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哪一条约?该条约的哪一内容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该条约签订后中国的社会
12、性质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体西用”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缩略语。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中体”是指以孔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材料二 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严复材料三 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剑桥中国晚清史材料四 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直接
13、建立共和制度。还提出,中国可以借鉴外国经验教训,“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材料一“中体西用”的思想在哪一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什么?(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观点有何异同?结合材料三,分析戊戌变法对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最主要作用。(3)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主要观点。(4)上述材料反映了近代有识之土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什么趋势?33“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
14、。这样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材料二 我们亲爱的将士们: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为争地盘吗?不是。为泄私愤吗?也不是我们主张的核心是集合全国各党各派的力量,以民众的总动员,去抗日救国。”张、杨告东北军、十七路军将士书材料三 (卢沟桥事变后)在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之际,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人以民族根本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捐弃前嫌。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材料四 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在某次战役中)八路军共作战1800余次,毙伤日军、伪军2万多人,拔掉据点2000多个,八路军也付出了伤亡1.7万余人的重大代价。淞沪
15、战役中,守卫宝山的500名官兵与敌巷战肉搏,全部壮烈殉国。摘编自光明日报:抗日战争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回答: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什么?取得了哪些成果?(2)材料二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什么历史事件?这一事件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3)据材料三指出“国共两党再度合作”的原因。“卢沟桥事变”在中国抗战进程中占有怎样的地位?(4)材料四中的“某次战役”是指哪次战役?据材料三、四,指出抗日战争时期所体现的中华民族精神。(引用材料中的原文回答)【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A解析:A【详解】根据“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得出是1840年
16、鸦片战争的爆发,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A;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排除B;辛丑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半封建,排除C;鸦片战争没有推翻中国的封建制度,排除D。2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洪秀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解析: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军的领袖是洪秀全。1851年洪秀全发动金田起义,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正式建立与清廷对峙的政权。通过北伐、西征,1856年太平天国在军事上达到全盛时期。18
17、56年的天京事变,标志着太平天国由盛转衰。1864年,太平天囯都城天京陷落,标志着运动失败,所以D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故选D。3C【详解】根据所学可知,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定都天京时天平天国还没有达到全盛,经过三年北伐和西征,1856年,天平天国达到全盛,同样在这一年,太平天国内部出现了争权夺利的天京事变,杨秀清、韦昌辉先后被杀,石达开率部出走,太平军损失惨重。天平天国从此由盛转衰,C符合题意;金田起义是太平天国运动的开始,A排除;定都天京是在太平天国运动走向鼎盛之前,B排除;北伐、西征后太平天国运动进入全盛,D排除。故选择C。4B【详解】依据课本所学第
18、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内外交困。以恭亲王奕诉、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洋务派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强兵富国,摆脱困境,维护清朝封建统治。洋务运动是一次失败的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洋务派的主观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而不是把中国引向资本主义,没能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但是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工业企业,客观上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题干空白方框处应填洋务运动。B项符合题意;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反封建的农民阶级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A项不合题意;19世纪末随着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
19、的义和团运动,C项不合题意;1895年甲午中日战争签订马关条约后,资产阶级改良派掀起戊戌变法,在社会上起来思想启蒙的作用。D项不合题意。由此可知ACD三项不合题意,故选择B。5A【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世纪60年代初,清朝统治集团中出现了洋务派,在中央以恭亲王奕沂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为代表,这是地主阶级掀起的师夷长技的自救运动,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因此A符合题意。故选A。6B【详解】依据题干“吾国四千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湾,偿二百兆始”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割台湾给日本,赔款白银2亿两,规定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B项
20、正确;辛丑条约赔款白银4.5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区,排除AC项;南京条约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和上海为通商口岸、割让香港岛给英国,排除D项;故选B项。7C【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甲午中日战争战败后清政府被迫签订马关条约,引发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资产阶级维新派上书光绪帝要求进行变革,拉开了维新变法的序幕,所以公车上书的背景应该是马关条约的签订,故选C项;义和团运动的兴起和八国联军侵入北京都是在公车上书之后,排除AD项;京师同文馆是在洋务运动期间设立的,而甲午中日战争战败标志着洋务运动的失败,排除B项。故选C项。8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1898年,康有为和梁启超为了救亡图存,维新派
21、创办报刊、组织团体、上书皇帝、领导变法,进行了一系列努力,强学会的成立标志着维新派政治团体形成,创办时务报等报刊,宣传维新思想,发表变法通议,强调“变亦变,不变亦变”,ABC三项的内容都属于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继续宣传维新变法的活动,不符合题意;康有为和梁启超主张建立的是君主立宪制,不是推翻清朝统治,不会组织反清起义,D项符合题意;故选D。9B【详解】结合所学可知,公车上书被认为是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的政治运动的开端。故B符合题意;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宣布维新变法。故A不符合题意;辛亥革命的重要影响是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故C不符合题意;戊戌政变的结果是,
22、持续了百余日的戊戌变法宣告失败,戊戌六君子被杀,康有为、梁启超等逃往国外,光绪皇帝失去了人身自由,被软禁于中南海瀛台,而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势力重新掌权。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0D【详解】根据漫画,由“甲午大海战”,可知甲午战争时期,北洋舰队与日本联合舰队在黄海海面展开激战,重创日舰。致远舰管带邓世昌壮烈牺牲。由“洋人的朝廷”,可知辛丑条约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因此漫画解读正确的是“左图:邓世昌以身殉国。右图: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D项正确;“洋人的朝廷”与南京条约不符,排除A项;“甲午大海战”与英法
23、联军侵略中国史实不符,B排除;“洋人的朝廷”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史实不符,排除C项。故选D。11C【详解】漫画可以看出,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辛丑条约是西方列强强加给中国人民的一副沉重枷锁,严重损害了中国的主权。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王朝与列强的关系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变成了“洋人的朝廷”,C符合题意;南京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A排除;漫画没有体现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B排除;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了起瓜分中国的狂潮,D排除。故选择C。12B【详解】结合所
24、学知识可知:中华民国的成立时间是1921年元旦。1913年春,宋教仁遇刺身亡,袁世凯武力镇压国民党。孙中山和黄兴等号召南方各省起来反袁,发动“二次革命”。1915年末,袁世凯下令以1916年为“中华帝国洪宪元年”,准备元旦登基。1915年底,蔡锷、李烈钧、唐继尧在云南宣告独立,组织护国军北上讨袁,护国战争爆发。故题干事件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顺序是,故B符合题意, 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13D【详解】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2年被称为民国元年,民国23年就是1912+23-1=1934年,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的时间都是错误的,故AB
25、C不符合题意;故选C。14D【详解】依据所学可知,中国近代化的探索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结合所学,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的器物,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新文化运动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反映了近代化道路的艰辛探索,所以D项符合题意;A项近代的制度探索,以失败而结束,没有完善近代中国的民主制度,排除;B项这些救亡图存运动不是反侵略战争,排除;C项近代的探索,没有完成民族振兴的历史使命,排除。故选D。15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在广州起义,但是失败,战役中牺牲的七十二具烈士遗体安葬于黄花岗,此次起义因此又称黄花岗起义
26、。黄花岗起义沉重打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鼓舞了全国人民的革命斗志,加速了民主革命发展的进程。清政府宣布“铁路干线国有”是保路运动的导火线,故C符合题意;ABD均是黄花岗起义的影响,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识记与灵活掌握黄花岗起义的相关史实。16C【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图示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五四运动,五四运动爆发的直接原因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C正确;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出现了马克思主义,为五四运动提供了思想武器,排除A;中国无产阶级队伍不断壮大是五四运动的影响,排除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与五四运动无关,排除D。故选C。17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法等战胜国在巴
27、黎和会上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巴黎和会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中国,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在天安门前发表宣言,并举行示威游行,五四运动爆发。五四运动爆发的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会议操纵国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A正确;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巴黎和会被英、法、美等列强操纵不是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排除BD;中国以战败国的身份参加巴黎和会的说法错误,排除C。故选A。18D【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前期中国的不同阶级在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中,都向西方学习,企图找到一条救亡图存的道路,所以这一系列的学习共同目的是救亡图存,D正确;巩固清朝统治是洋务运动的目的,排除A;向西方学习是途径
28、,不是目的,排除B;洋务运动的是巩固清朝统治,不是发展资本主义,排除C。故选D。19D【详解】根据所学,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D项正确;A项是在抗战时期,B项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颁布的,C项是抗美援朝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解析:D【详解】根据所学,1945年10月10日,国共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D项正确;A项是在抗战时期,B项第一届政协会议上颁布的,C项是抗美援朝时期,排除ABC项。故选D项。20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而不是抗日战争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中国的抗
29、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解析: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结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历史的事件是新中国成立,而不是抗日战争的胜利,C项符合题意;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抗日战争的胜利,扭转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屡战屡败的局面,是中华民族由衰败到振兴的转折点,排除ABD三项。故选C项。21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0年,彭德怀带领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开展了百团大战,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解析:C【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
30、940年,彭德怀带领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两千多千米的战线上,开展了百团大战,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C项正确;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发生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而不是防御阶段,A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百团大战发生于华北地区,而不是东北,B项错误;根据材料图示可知,百团大战的目标是破袭日军交通线,摧毁日伪据点,而无法得出是否振奋全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信息方面信息,D项错误。22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发动了渡江战役,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顺序
31、不符合题解析:A【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进行了三大战役,先后顺序是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1949年4月,发动了渡江战役,A符合题意;BCD三项的顺序不符合题意;故选A。23A【详解】依据题干中的信息“谢晋元”“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淞沪会战。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解析:A【详解】依据题干中的信息“谢晋元”“四行仓库抗击日军”,结合课本所学可知,1937年8月13日,日军发动淞沪会战。日军先后调集约30万兵力,中国军队先后出动70余万兵力,一次
32、次打退日军的进攻。谢晋元率部坚守苏州河北岸四行仓库阵地,与日军展开血战。A正确;徐州会战中著名的台儿庄战役,由国民党司令李宗仁指挥,B排除;谢晋元是淞沪会战中的人物,CD排除;故选A。24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两个重要信息可知,这个城市是南京。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937年12月13解析:C【详解】根据题干材料中的“近代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屠杀三十万中国军民“两个重要信息可知,这个城市是南京。1842年,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了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1937年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在南京
33、及附近地区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三十万人以上。所以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择C。25D【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解析:D【详解】依据题干关键信息“西安事变”,结合所学知识,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扣押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西安事变最终得到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D正确;1928年,张学良东北易帜,标志国民政府实现了形式上的全国统一,A
34、排滁;题干中所说的“统一”是指中国由分裂对峙走向团结抗战,并不是指蒋介石获释并重新掌握军政大权,B排除;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但不能说国共两党完全停止对峙,C排除。故选D。26C【详解】依据题干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从中国国情出发,放弃攻打城市,改向敌人力量薄弱的农村进军,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的道路,由此可知,中国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作品都体现了“工农武装割据”理论,C项正确;革新变法的思想是戊戌变法的思想,与毛泽东无关,排
35、除A项;三民主义思想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与毛泽东无关,排除B项;“自强”“求富”口号是洋务运动的口号,与毛泽东无关,排除D项。故选C项。27D【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数万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从红军长征的原因和目的来看,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失利,使得中央苏区丧失殆尽,红军失去了落脚点,开始进行战略大转移,二万五千里长征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因此是“伟大的奇迹”。北伐战争是国共第一次合作时期进行的讨伐北洋军阀的战争,与题意不符;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与题意不符;秋收起义是由毛泽东在湖南东部和江西西部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举行的一次武装起义,与题意不符。所以
36、ABC项均与题意不符,D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信息“工农红军所完成的战略转移”可以链接知识点工农红军长征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干力量。28A【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2年,中共二大明确提出了“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的民主革命纲领,故A不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符合题意;党的“一大”通过的党纲主要内容有: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党的性质是无产阶级政党;党的奋斗目标是以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由劳动阶级重建国家,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直到阶级斗争结束,即直
37、到消灭社会的阶级区分;党的基本任务是从事工人运动的各项活动,加强对工会和工人运动的研究与领导;党的组织方面的规定为,在全党建立统一的组织和严格的纪律,地方组织必须接受中央的监督和指导等。故BCD是中共一大确定的党的“奋斗目标”,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A。29B【详解】根据表格可知,从1902年到1912年,我国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1906年到1912年,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月2月,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制解析:B【详解】根据表格可知,从1902年到1912年,我国新式学堂总数和学生总数均呈现增长趋势,尤其是1906年到1912年,呈现出大幅度增长。结合
38、所学知识可知,1905月2月,张之洞奏请停止科举制,普遍兴办学校。清政府迫于形势,建立起三个学程的新式教育体制,并于1905年宣布废除科举制度。科举制的废除,新式教育的出现,有利于教育的发展和进步,有利于社会的发展,是教育界乃至社会历史的一次飞跃。因此,题干表中中国近代教育迅猛发展合理的解释是废除科举制有利于近代教育发展,故选B项;题干没有涉及鸦片战争的失败刺激了民众觉醒、戊戌变法成功实现近代教育转型和民主与科学思想在中国广泛传播,排除ACD项。30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因此20世纪20年代不可能出现在学堂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形,B符合题意;ACD在当时均可能
39、出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解析:B【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5年清末新政废除了科举制,因此20世纪20年代不可能出现在学堂参加科举考试的情形,B符合题意;ACD在当时均可能出现,不符合题意。故选B。二、材料分析题31(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日本;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解析:(1)鸦片战争;南京条约(2)日本;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大大加深(3)八国联军侵华;辛丑条约;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详解】(1
40、)根据材料一“1842年8月中英双方代表在英国军舰“康华丽”号上签订条约的情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40年-1842年英国对中国发动了侵略性的鸦片战争,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2)根据材料二“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赔偿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由此判断与马关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895年春,甲午战争失败后,清政府派李鸿章往日本马关议和,双方签订了中日马关条约。使外国侵略势力进一步深人中国腹地,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3)根据材料三“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可知,与辛丑条约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00年6月,为
41、镇压义和团运动,英、美、俄、日、法、德、意、奥八国组织联军,在英国海军司令西摩尔的率领下发动了侵华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清政府战败,李鸿章在慈禧的授意下签订了辛丑条约,该条约的“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最能体现清政府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辛丑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且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从此.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点睛】解答第一问的关键是识记南京条约。解答第二问的关键是识记马关条约及影响。解答第三问需要识记辛丑条约及影响。32(1)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异:材料一只
42、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二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用:在解析:(1)洋务运动。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2)同:都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技术;异:材料一只学习西方的技术,不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材料二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更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作用:在思想文化方面广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或思想启蒙,思想解放)。(3)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完成。(4)由学习西方的器物(技术)到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由浅入深,由表及里。【详解】(1)依据材料一“张之洞在其著作劝学篇中全面论述了这一思想。中体是指以孔
43、孟之道为核心的儒家学说,西学是指近代西方的先进科技。西学为中体服务”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中体西用”的思想在洋务运动中得以实践;这次运动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洋务运动是在清政府内外交困的背景下,封建统治阶级内部洋务派发起的一场自救运动。洋务派以“自强”“求富”口号,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创办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2)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西方胜过中国的地方,不仅在器械,而且在制度。中国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观点是学习西方先进技术;材料二的观点是维新变法,不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技术,更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据材料“尽管维新运动没能达到它的政治目标
44、,但它所引起的思想变化却对中国的社会和文化有着长期的和全国规模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知,戊戌变法有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有利于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和西方科学技术的传播,戊戌变法在思想文化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持久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为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3)依据材料三“孙中山说,欲救亡图存,革命为唯一法门。即认为不推翻清王朝,中国决无生存于竞争世界的希望”可知,孙中山的主要观点是用革命方式推翻清朝统治。据材料“共和制度是当今世界上最好的制度,中国应直接建立共和制度。”可知,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制度。据材料“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可知,将政治革命、社会革命一举
45、完成。(4)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洋务运动学习的是西方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是学习的西方的政治制度。因而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到学习政治制度。是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过程。33(1)目的:反帝反封建;成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标志着中国全解析:(1)目的:反帝反封建;成果:建立黄埔军校;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西安事变;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3)合作原因: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标志着中
46、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4)百团大战;团结一致,同仇敌忾成为中华民族的共识;中华民族不畏强敌,不怕牺牲。【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国国民党在广州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通过了国民党新的党纲,同意共产党人以个人的身份加入国民党,通过的宣言接受了中国共产党反帝反封建的主张”可知,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的共同目标是反帝反封建;国民党同共产党实现了第一次合作后,1924年5月,在苏联和中共的帮助下,孙中山在广州创办了黄埔军校;1926年,进行北伐战争,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2)依据所学可知,材料二中的“双十二抗日救国运动”是指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临潼华清池实行“兵谏”,逼蔣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中共和各方的努力下,最终获得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