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廊坊市实验小学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期末试卷(含答案)1看拼音,写字词。熟lin 锻lin 手j眼快妒j ni动作ni扣hulong lng 罩(比赛双方mqunczhng,跃跃ysh,观众们也xngzh勃勃地猜测着比赛结果。 (猴子摘下他的mo 子戴在自己的头上,很快地爬上了wign。2下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A童孙未解供gng耕织B燕yn山月似钩C初闻涕泪满衣裳shangD不破楼兰终不还hi3以下加点词句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姐姐今年满二十岁了,正值弱冠之年,风华正茂,意气风发。B七十大寿,爷爷笑着说:“虽已年过古稀,但我还得跟上时代,不断学习!”C马小虎粗心成习惯了,妈妈苦口婆心的再三
2、教育,但他还是外甥打灯笼照旧(舅)。D事已如此你才想起来问他,那不是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吗?4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的是()A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B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C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李兰娟院士的家乡是浙江绍兴人。B根据武汉市的城市规划,到2020 年,武汉市主城区内的通道、休闲道以及自行车廊道总长度达850公里,将极大地方便市民们的生活。C万里长城、故宫博物院和武汉长江大桥是中外游客向往的古迹。D在武汉举办的世界军运会上,中国军团首次获得奖牌榜榜首第一名。6下
3、列语句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按照正确笔顺书写时,“兜”字的第五笔是横折。B“奇花异草”“见异思迁”两个词中的“异”都是“不相同”的意思。C“司空见惯”“习以为常”“不足为奇”都表示因为常见而觉得平常了。D“这是一年中的最后一天除夕。”这里的破折号表示意思的递进。7排列句子。()一只只小松鼠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早晨,森林里散发出阵阵清香。树上的露水沙沙地落下来。树缝中间透出来的阳光,组成了无数五颜六色的光带。ABCD8南京路小学五(1)班的同学们调查了一些街头招牌,发现了这样一些广告牌:胡丝乱想饭醉团伙众所粥知衣衣不舍_(1)请将广告牌中词语的正确写法写在图下的横线上。(2)同学们将调查结果发布
4、后,收到了不同的评论,你怎么想?试着写一写。小明妈妈:这些广告商,为了夺人眼球,乱改词语,无端地造出一个词,不喜欢!小刚爸爸:不要太严肃!我觉得挺好的,这不叫错别字,这是巧妙利用谐音,富有广告创意!我的想法:_9根据古诗文积累填空。 (1)单纯属于儿童。范成大诗中的“_,_”,写出了儿童的天真;杨万里诗中的 “_,_” ,写出了儿童的玩皮;我还知道白居易诗中的“不解藏踪迹 ,_” 也描绘了儿童天真可爱的形象。当然儿童也是聪明的,杨氏之子面对孔君平的“_”的玩笑,才能脱口而出“_”。(2)成人更有情怀。孟郊懂得感恩,才会对母爱发出“_,_”的讴歌;王昌龄心系边疆,才会替戍边战士发出“_,_”的誓
5、言;孟子明白同情心的重要,才会说出“_,_”的话语。10诗文填空。(1)谁言寸草心,_。孟郊游子吟(2)孤帆远影碧空尽,_。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孔指以示儿曰:“_。”儿应声答曰:“_。”杨氏之子(4)写出2句描写乡村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注意要出自不同的诗:_(5)“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_,作者是_。写出读这句诗你所想象到的景象(不少于30字):_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早在商代,筷子称为“挟”,后来改称“箸”,上百年后又改为“筷”。“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快”表达了人们的肚子饿了,急于进食的心情,于是便拿起“筷子”美美地
6、吃起来。今天,在全世界,凡吃中餐者,都用筷子。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给予中国的筷子很高的评价:“中国的筷子取代餐桌上的刀叉,反映了学者以文化英雄的优势胜过了武士。”中国筷子还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许多来旅游观光的外国客人总愿带回几双中国的筷子作为纪念。小小筷子传播了友谊,加深了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相互了解。【材料二】【热点背景】江苏省泰州市出台了全国首个公勺公筷使用规范地方标准,指出公勺公筷为两人以上同桌共餐时,用以舀(夹)取菜(点)的勺子、筷子,是就餐者不与嘴接触的分餐工具,并从长短、颜色、标识等方面规定了公筷的制作要求。【热点聚焦】不光是泰州,不少省市都发出了使用公勺公筷的倡议。首都文明
7、办、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疫情之下,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风成为人们的共识,打喷嚏时遮挡口鼻、排队时保持距离等不少细节都已成为人们的习惯。人们对生命健康高度重视,健康意识被唤醒,在此契机下提倡使用公筷公勺无疑会事半功倍。不过,推广使用公筷公勺,只有规范标准和餐厅的承诺还不够,还需要每个人切实地参与。在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
8、麻烦”。有网友留言说:“有时候提出用公筷,对方用一副我们不讲义气的样子拒绝,也不好意思再提。”“我想用但怕他们觉得我做作,也就忍了。”【材料三】11、读材料一,“说起我们中国人使用筷子的习惯,话可就长了”这句话中“长”的意思是()A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长B筷子的传播距离很长C筷子的历史悠久,关于筷子有很多话可说12、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使用公筷公勺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使用公筷公勺是小题大做,完全没有必要。13、根据材料,判断下列说法的对错,对的打“”,错的打“”。(1)“筷子”的“筷”与“快”是同音字,表示中国人
9、吃饭很快而且很快乐。( )(2)从调查结果看,有6 4万人觉得使用公勺公筷太麻烦。 ( )(3)材料三的宣传图片中,“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告诉我们只要进餐时使用公筷,就不会得病。( )14、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红红认为在自己家也要使用公筷公勺,而爷爷却认为在自己家不用这么做。你认同谁的想法?为什么?_文言文阅读。余尝谓, 。心不在此,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心既到矣, ?15、把课文补充完整。16、解释画线词语。(1)余尝谓:_(2)却只漫浪诵读:_17、翻译文中划线句子(最后一整句话)。_18、作者所说的“三到”指的是_、_、_,其中
10、_最重要,原因是_。19、张雪经常嘴在读书,心却飞到别出去了。请你用这篇短文的道理来劝劝她。_阅读短文,完成练习。选择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
11、!“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眼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
12、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20、联系上下文,从文中找出相应的成语。(1)形容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 )(2)意思是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
13、动。( )21、仔细阅读短文,完成填空。(1)他到处求职都因_连连碰壁,根本原因是_。(2)第段中画“ ”的句子属于对人物的_描写,表现了父亲_的心理。(3)文中父亲和儿子都流泪了,儿子流泪的原因是_。22、从全文看,父亲做了两次“选择”,请概括说说父亲的“选择”是什么?(1)_(2)_23、用波浪线在第段中画出一个最能表现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的句子。24、结合短文,判断下面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是因为父亲用无声的语言责备了他。B“当天,他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其实父亲是愿意留在老年公寓的。C我找不到工作是因为我要照顾年迈的父亲。D这篇短文
14、主要是赞扬父爱的博大深厚、伟大无私。25习作题目:厉害了,我的 提示:横线上可以填人,也可以填你钟爱的有灵性的动物。要求:通过一两件事表现他(她,它)的历害:内容具体,表达真情实感;不少于400字。【参考答案】1练炼疾忌扭纽喉咙笼(摩拳擦掌欲试兴致(帽桅杆【详解】本题考查同音字及词语的拼写能力。作答时要先认真拼读音节,结合与之组词的汉字,确认应该填写哪个汉字,填写完成后,再检查一下,确保所填写的汉字准确无误。(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摩、擦、试、致”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
15、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本题主要考查词语的拼写能力。解答本题时,要先正确拼读音节,知道要写什么词语,然后写出相应的词语,写完后再读一读,检查所写词语是否正确。书写时要注意“帽、桅、杆”这些容易写错的字,注意这些字的笔画、结构及易错点,做到书写规范、正确和美观。2A解析:A本题考查多音字。A 正确。童孙未解供耕织,拼音:tng sn wi ji gng gng zh。句意:小孩子虽然不会耕田织布。B 有误。燕山月似钩,拼音:yn shn yu s gu。句意:连绵的燕山山岭上,一弯明月当空,如弯钩一般。C 有误。初闻涕泪满衣裳,拼音:ch wn t li mn y
16、 chng,句意: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D 有误。不破楼兰终不还,拼音:b p lu ln zhng b hun。句意:不打败进犯之敌,誓不返回家乡。3A解析:A本题考查学生词语搭配的能力,在理解词语意思的基础上,结合具体的语境,判断搭配是否得当。A项词语使用错误。“弱冠之年”指男子二十岁,此处用来形容姐姐年满二十不恰当。可改为:桃李年华。4D解析:D本题考查诗词的理解。“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出自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全诗为: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意思是中原人民在胡人压迫下眼泪已流尽,他们盼望王师北
17、伐盼了一年又一年。表现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统一中原的迫切希望,强烈的爱国之情,对中原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南宋出师北伐这一举措年年落空的失望。A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林则徐七言律诗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中最出名的两句诗,被后人传诵不绝。其意思是只要对国家有利,即使牺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愿,绝不会因为自己可能受到祸害而躲开。表达了作者愿为国献身,不计个人得失的崇高精神。B项出自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全诗为: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意思是剑外忽然传来收蓟
18、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C项出自李清照的夏日绝句,全诗为: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意思是生时应当做人中豪杰,为国建功立业,报效朝廷,死后也要做鬼中英雄。表达了作者深深的爱国之情。D项出自孟郊的登科后,全诗为: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意思是迎着浩荡春风得意地纵马奔驰,好像一日之内赏遍京城名花。表达了诗人中了进士后的喜悦心情。与“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表达的情感不一样。5B解析:B【详解】本题考查病句辨析。解答此类题型,最常用的
19、办法是结构分析法,即找出句子的“主干”和“枝叶”,再逐一查找它们是否有成分赘余或残缺、搭配不当等。A“的家乡”和“哪里人”语意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B正确C“武汉长江大桥”不是古迹,要删除。D“榜首”和“第一名”重复,要删除其中一个。6C解析:C【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意思、汉字笔顺、破折号作用的掌握。A“兜”字的笔顺是:撇、竖、横折、横、横、撇、竖提、横折、横、撇、竖弯钩,其中第五笔是横。B异的意思有:有分别;不相同奇异;特别惊奇;奇怪另外的;别的;不同的分开。“奇花异草”的意思是希奇少见的花草,所以其中的“异”取第种意思。“见异思迁”的意思是缺乏主见,这山望着那山高,遇到不一样的就改变趋向,
20、所以其中的“异”取第种意思。D破折号的作用有:解释说明、声音的延长、表示意思的转换或者转折、表中断或停顿。本句中破折号表示解释说明,解释“最后一天”指的是“除夕”。7A解析:A【详解】略8 胡思乱想 犯罪团伙 众所周知 依依不舍 修改词语确实十分有趣,能够吸引人眼球,但是要适度使用词语,一些寓意不好的词语建议不要使用。【详解】(1)本题考查了学生辨析错别字的能力,根据平时所学生字及平时的积累,对每个词中的字进行分析完成即可。“胡丝乱想”改为“胡思乱想”;“饭醉团伙”改为“犯罪团伙”;“众所粥知”改为“众所周知”;“衣衣不舍”改为“依依不舍”。(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要求叙述自己的观点及理由,答
21、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如果你觉得可以这样做,可以从广告、招牌的特点方面进行说明;如果你不赞成,可以从滥用成语,不规范用字的危害进行说明。9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稚子金盆脱晓冰 彩丝穿取当银钲 浮萍一道开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恻隐之心 仁之端也10 报得三春晖 唯见长江天际流 此是君家果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昼夜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从军行 王昌龄 我感受到边塞环境的恶劣,将士们戌边时间的漫长,战争的残酷,以及将士们保家卫国的决心。【详解】本题考查的是诗歌默写,回答这些知识,都要通过在平时学习中的积累来完成
22、。(1)本句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全文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2)本句出自唐代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全文为: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译文:老朋友在西面的黄鹤楼与我辞别,在三月份烟雾迷漫、繁花似锦的春天去扬州。孤船的帆影渐渐远去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只看见长江浩浩荡荡地向天边流去。(3)本句出自南北朝刘义庆的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
23、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译文:梁国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一个九岁的儿子,非常聪明。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于是便叫他出来。他为孔君平端来水果,水果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杨氏子马上回答说:“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4)本题考查的是对诗句的理解,看清要求完成填空。描写乡村人们辛勤劳作的诗句有:本句出自宋朝诗人范成大的古诗作品四时田园杂兴的第一二句:昼夜耕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本句出自唐代李绅的古诗作品悯农的第一二句:锄禾日当午,汗滴禾
24、下土。(5)“黄沙百战穿金甲”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黄沙百战穿金甲”就是这种战斗生活的强有力的概括。这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都于此七字中概括无遗。其中,“黄沙”二字既是实景,渲染出了边塞战场的典型环境,又道出了边庭之荒凉萧瑟;“百战”二字,形象地说明了将士戍边的时间之漫长、边塞战斗之频繁;而“穿金甲”三字,则渲染了战斗之艰苦、激烈,也说明将士为保家卫国曾付出了多么惨重的代价,乃至牺牲。但是,金甲易损,生命可抛,戍边壮士报国的意志却不会减。译文:从边塞孤城
25、上远远望去,从青海湖经祁连山到玉门关这一道边境防线。上空密布阴云,烽烟滚滚,银光皑皑的雪山顿显暗淡无光。在荒凉的沙漠里,战斗繁多,将士身经百战,连身上的铁盔铁甲都磨破了,但是只要边患还没有肃清,就决不解甲还乡。C解析:11、C12、C13、 14、我认同红红的想法。在家里使用公筷公勺也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降低家人生病的风险,还有利于培养好习惯。【解析】11、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能力。认真阅读课文,根据文章内容体会这句话中“长”的意思,它指的是中国人使用筷子历史长、内容多,有很多话可说。故答案选C。A.错误;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对筷子作的评价很高。B.错误;筷子的传播距离跟筷子本身没有关系。12、本
26、题考查信息获取能力。A.正确;北京市卫健委发出争做文明健康好市民倡议书建议市民尽量分餐进食,使用公勺公筷。就是体现了人们对生命健康的重视。B.正确;上海市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上海首批100家餐厅对外承诺,全面提供一菜一公筷或公勺。这样有利于人们养成使用公筷公勺的习惯。C.错误;使用公筷公勺是对我们自己的生命健康负责,并不是小题大做。故选C 。1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1)“筷”:筷子,吃饭时夹食物的用具。“快”:速度高;走路、做事等费的时间短(跟“慢”相对)。虽为同音字,但是字义不同,不能放到一起去理解。故此项错误。(2)正确;符合材料二,一项有21万人参与的投票调查中,针
27、对“你外出聚餐有用公筷公勺的习惯吗”这一问题,有5 7万人选择“会用,已成习惯”,有6 4万人选择“没有,嫌麻烦”。(3)正确;材料三图片中宣传的标题就是“吃饭新风尚,健康好习惯”。14、本题考查观点论证。上海市出台了关于使用公筷公勺的倡议书,就是倡导大家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使用公筷公勺,所以我们应该认同小红的想法。可以围绕“使用公勺公筷不仅干净卫生,而且能够预防疾病”,“不使用公筷,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疾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风险”等方面来写,言之有理即可。15、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则眼不看仔细三到之中,心到最急眼口岂不到乎16、 说。 随随便便,漫不经心。17、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
28、不到吗?18、 心到 眼到 口到 心到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9、读书要用心,要做到认真,三心二意只会耽误自己,与不读有何差别?【分析】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心致志,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就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5、本题考查文言文默写。选段出自宋代朱熹的读书要三到原文: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16、本题考查
29、解释词语。“余尝谓”意思是我曾经说过,“谓”意思是说。“却只漫浪诵读”意思是却只是随随便便地读,“漫浪”意思是随随便便,漫不经心。17、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既:既然。矣:相当于“了”。岂:难道。乎:吗,语气词。“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意思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8、本题考查选择关键信息。从文章中的“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可知,“三到”指的是心到,眼到,口到。其中“心到”最重要,原因是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口难道会不到吗?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结合不用心读书会带来的危害去作答。如这样子可能只会浪费时间、自毁前程等。答案不唯一,言之有
30、理即可。D解析:20、 寝食难安 老泪纵横21、 形象问题 左眼突然失明 神态 渴望和儿子在一起,表现了他无奈、凄凉、痛苦 为伟大的父爱而感动22、 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 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23、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24、D【解析】20、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1)结合文中第七段“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中“寝食难安”可知,这个词形容放心不下眼前的事,焦急到了极点,睡也睡不着,吃也吃不好。(2)结合文中第八段“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中的“老泪纵横”可知,这个词意思是指老人泪流满面,形容极度悲伤或激
31、动。21、(1)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结合第一段“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可知,他因为“形象问题”,求职时连连碰壁,根本原因是他的左眼失明了。(2)本题考查人物描写的作用。联系上文,父亲因不想让儿子为难住进了老年公寓,儿子探望父亲时,父亲关心儿子却告诉他不要过意不去。结合“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中“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可知,这句话是对父亲的神态描写,表现了父亲渴望和儿子在一起,也体现了父亲无奈、凄凉、痛苦的心理。(3)本题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阅读全文内容可知,第七段写了父亲想把眼角膜捐给儿子,让他重获
32、光明,即使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第八段写其他人都被父亲的话所震撼了,儿子满脸泪水走向父亲与父亲相拥。结合“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可知,儿子为伟大的父爱感动而流泪。22、本题考查对文字内容的理解。结合第二段至第五段“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可知,父亲做的第一个选择是: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结合第七段“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
33、了,捐出一个眼角膜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可知,父亲做的第二个选择是: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23、本题考查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结合第八段“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可知,这个句子描写了儿子听到父亲要给自己捐赠眼角膜后,走向父亲的情急,“沉重的步子”“紧紧地抱在一起”表现出他听了父亲的话深受感动。24、本题考查提文章主旨。阅读全文内容可知,一次意外,儿子失明了。父亲为儿子做了两次选择,一次是不想让儿子为难住进了老年公寓,另一词是要为儿子捐献眼角膜。这篇短文赞扬父爱的博大深厚、伟大无私。故答案选D。25范文:厉害了,我的
34、姑父每个人,都有自己崇拜的榜样。而我崇拜的榜样就是我的姑父。我的姑父,他是一位平凡的人,有着不出众的样貌:小眼睛,大鼻子,上火而容易烂的嘴巴,平头寸发,清爽阳刚。虽然他的样貌很是一般,但是他的脑袋里装的知识量,可真是令人惊讶!他是我学习上的“智能机”。有一次,我在读课文时,读到了“一瞬间”这个词时,我的脑海里闪过一个问题:“一瞬间是多少秒?”正当我百思不得其解的时候,想去问“智能机”时,又想:“如果“智能机”也不知道那怎么办?”狡猾的我先去百度中去寻找答案,当我怀着侥幸的心理去问“智能机”时,“智能机”竟不假思索地回答出了正确的答案,我都不敢相信我的耳朵啦!我的姑父还是一个热爱家庭,热爱生活的
35、人。早上送我去上学回来买菜,再送我表弟上学,下午接我表弟放学,回家煮饭,吃完饭带表弟去琴行练琴,回家还要给我辅导作业,还给我们削水果吃他经常跟我和表弟说:“家庭是每一位成员都需要努力和付出,我和表弟努力学习,姑姑全身投入她的教育事业中,而姑父就是我们最坚强的后盾!”姑父更是一位了不起的高级工程师,他对工作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工作起来时常达到了忘我境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电脑,手指不停的在键盘上挥动着,不管我们看电视多吵多闹,他都全神贯注地投入工作中,仿佛时间都静止了。厉害了,我的姑父!您永远是在我成长道路上的那盏明灯,我要像您学习!本题考查的是半命题作文,根据材料和题干的要求,首先补全标题内容,然后根据标题的内容进行写作即可。注意语言完整流畅,不要写错别字即可。开头:点明我要描写的厉害的是什么,简单铺垫这个人或者这个物的主要特点,为下文做铺垫。过程:具体写出为什么厉害,厉害在哪里,把一件事情描写清楚完整。可以加入一些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结尾:点明文章的主旨,升华文章的主题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