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4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过关检测卷(含答案)完整版
一、选择题
1.下列是向牛奶中加入食醋后,牛奶的变化情况,其中正确的是( )
A. 有气泡冒出 B. 看不出明显变化
C. 出现黏稠状的物质,并发生沉淀D. 发生沉淀后,加水沉淀消失
2.在加热白糖实验中,我们可以看到白糖会发生很多的变化,以下几种现象,它们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⑴有气泡产生⑵熔化成液体⑶变成黑色物质
A. (1)(2)(3)B. (3)(2)(1)C. (2)(1)(3)
3.下面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水蒸发 B. 弯折铁丝 C. 米饭上滴碘酒
4.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打开冰箱门后有白烟 B. 糖加热变黑色 C. 小苏打与白醋混合
5.在空气中,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这表明( )
A. 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
B. 水泥加水发生了物理变化
C. 水或其他物质和水泥的混合,不会产生化学变化
6.下列变化中,不属于同一类变化的是( )。
A. 蜡烛燃烧 B. 铁生锈 C. 纸燃烧 D. 水结冰
7.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 沙子和黄豆混合 B. 制作柠檬汽水 C. 叠纸飞机
8.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
A. 只有空气B. 是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的结果C. 只有水分
9.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物理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B. 水泥的生产过程只包含化学变化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0.如图所示,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气体;默然将点燃的木条伸入杯子口,木条熄灭。关于这个实验说法正确的是( )。
A. 实验中只有物理变化 B.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支持燃烧 C. 实验中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
二、填空题
11.探究食盐会发生哪些变化。
我的猜想:
我的方案:
我的发现:
12.将小苏打和白醋混合,用手摸玻璃杯的外壁,感觉比原来 (填“凉”或“热”)一些。
13.我们把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的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
14.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者的区别在于是否 。
15.如图实验是研究 的实验。相同的条件是 , 不同的条件是 。图 的铁钉生锈多。
16.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 、 、 、 等现象。
17.生产生活中物理变化的现象有: 、 、 。
18.归类题
①捏橡皮泥②纸燃烧③铁熔化④木块燃烧⑤弯折铁丝⑥铁生锈
形态发生了变化: 。
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
19.铁生锈与 有关。
20.物质会发生变化。物质的变化有 和 两类,二者的区别在于是否有 产生。
三、判断题
21.不管什么时候喝牛奶都是科学的。( )
22.在制作糖醋排骨这道菜时,妈妈往锅中加入了白糖,但不小心烧焦了,这个过程中白糖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3.用蜡烛加热钢勺子,钢勺子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4.物理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化学变化不会产生新的物质。
25.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会产生红色物质附着在表面( )
26.生成气体可能是化学变化。( )
27.铁钉放入硫酸铜后,过一会儿取出表明变红是因为铁生锈。( )
28.铁钉钉在木材中的部分比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容易生锈。
29.白糖加热的过程中生成了新物质,所以只伴随着化学变化。
30.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和钉在木板里的铁钉相比,更容易生锈。
四、实验探究题
31.《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热播,好多人被“章丘铁锅”圈粉,原来章丘手工铁锅制造要过十八遍火候,在一千度的高温下,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由此降低铁中的含碳量,使铁锅更加坚韧。在制作过程中,除了高温,还要经受无数次敲打,不断改变它的形状,直到锅如明镜。
(1)本文中“章丘铁锅”的制作过程,发生物理变化的过程是: ;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是: 。
(2)相同体积的二氧化碳要比空气 (填“重"或“轻”),而且二氧化碳 (填“支持”或“不支持”)燃烧。
(3)铁质的厨具容易生锈,下列( )的铁锅最易生锈。
A.涂上油漆
B.放在通风处
C.用盐水擦洗
32.探究铁的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请补充下列实验。
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1)我们的假设: 。
(2)实验材料:2枚铁钉.食用油.2只烧杯
实验方法:1.两枚铁钉放入两只烧杯里;. 。
(3)观察记录铁钉的变化
现象分析: 。
(4)实验结果: 。
33.下面是铁生锈原因的对比实验,根据要求回答。
(1)研究的问题:
我们的假设: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因为我们发现铁钉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已经生锈,钉在木板里的部分没有生锈。
(2)实验方法:如图。
①用同样大小的盘子,其中两个分别装上水、大豆油。
②把一枚铁钉放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另一枚铁钉完全浸没在大豆油中,还有一枚铁钉半放在水里。
③每天观察记录一次。
观察到的现象
时间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空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有点生锈
水盘子
水变色
生锈
锈多了
锈更多了
大豆油盘子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无变化
实验结果: 。
(3)原因分析: 。
34.如图所示,杯子中是硫酸铜溶液,镊子夹住的是铁钉,请回答这个实验的有关问题。
(1)课堂上完成这个实验时,我认为下列操作方法中相对科学合理的是
A.将铁钉直接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B.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全部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C.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
(2)将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这时溶液颜色会________。
(3)取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会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这种红色物质就是________。
(4)第二天,在有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杯底中我们还会看到________。
(5)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________变化。
35.铁生锈实验题
如图——
甲试管中:把铁钉放在一团湿的棉花球上;
乙试管中:把铁钉放入后注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快速冷却的水,将铁钉浸没后在水面上加一层植物油;
丙试管中:加少量干燥剂,再放一团干的棉花球,把铁钉放在干棉花球上,塞紧橡皮塞。
(1)上图所示是用于研究 的一个实验装置。
(2)甲中的铁钉,能和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丙中的铁钉,只能和 接触。
(3)一星期后观察发现, 试管中的铁钉锈蚀比较严重,而 和 两个试管中的铁钉基本上没有生锈的现象。
(4)该实验证明,铁钉的生锈是 和 共同作用的原因。
(5)通过对铁钉生锈的探究,请写出两种常见的防止铁生锈的方法。
①
②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解析: C
【解析】【分析】 醋中含有醋酸是一种酸性食物,会和牛奶中的蛋白质起反应,引起蛋白质变性沉淀 。
2.C
解析: C
【解析】【分析】考察白糖受热后的变化,加热白糖时会先融化,然后有气泡冒出,最后变成黑色物质。
3.C
解析:C
【解析】【分析】根据有无新物质生成分为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水蒸发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水,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弯折铁丝只是形状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米饭中有淀粉遇碘变蓝,有新物质生成,是化学变化。
4.A
解析: A
【解析】【分析】打开冰箱门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结为小水珠,形成“白烟”,水从气态变为液态,是物理变化。
5.A
解析: A
【解析】【分析】 水泥加水能凝固成硬水泥块。这水泥块再粉碎研磨成粉末,加水,不能再形成硬水泥块,说明 水泥和硬水泥块磨成的粉末不是同一种物质 ,水泥加水发生了化学变化。
6.D
解析: D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没有新物质的产生,只是物质形状、大小、形态的变化;化学变化是有新物质的产生;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蜡烛燃烧、纸燃烧和铁钉生锈是化学变化,水结成冰是物理变化。
7.B
解析: B
【解析】【分析】化学反应产生了新的物质,物理反应没有发生物质的改变,制作柠檬汽水是化学反应。
8.B
解析: B
【解析】【分析】铁生锈是在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9.C
解析: C
【解析】【分析】 A、美丽的烟花,当它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产生了五彩缤纷的色彩 。
B、 水泥的生产过程同时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C、 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
10.C
解析: C
【解析】【分析】白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新的物质,是化学变化,这种气体可以将木条熄灭,是二氧化碳,也就是这个气体,不支持燃烧。
二、填空题
11. 食盐溶解在水里是可逆的。;将食盐先全部溶解在水里,然后再加热食盐溶液,使水分蒸发,最后发现又得到了食盐固体。;食盐加水搅拌可以变成食盐水,貸盐加热又可以析出食盐。食盐的这种变化叫可逆变化。
【解析】【分析】 研究物质性质时可以从理化性质两方面出发。
12. 凉
【解析】【分析】小苏打和白醋发生反应产生气体是放热反应,用手摸玻璃杯的外壁,会感觉比原来热。
13.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
【解析】【分析】根据有没有新物质生成,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4. 产生新物质
【解析】【分析】有新物质生产的是化学变化,无新物质产生的是物理变化。
15. 铁生锈与空气有关;水;空气;图乙
【解析】【分析】探究铁定生锈与空气是否有关?是一个对比试验,对比实验只有一个条件不一样,除了是否接触空气这一个条件,其他条件都一样。
16. 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
【解析】【分析】化学变化是有新的物质生成的变化,化学变化的的过程中伴随着一些现象,如风光发热、产生气体、产生沉淀物、颜色改变等等。
17. 木头做桌椅;搭积木;裁剪衣服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就是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形态等发生了变化。
18. ①③⑤;②④⑥
【解析】【解答】所有的变化都发生了形态的变化。
【分析】产生信物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19. 水和空气
【解析】【分析】铁生锈的原理是铁和水、空气共同作用产生氧化铁的过程,铁生锈的过程是缓慢的。铁生锈的主要原因是铁和空气中的水分、氧气结合生成铁锈。铁锈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三铁。
故答案为:水和空气。
20. 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新物质
【解析】【分析】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变化。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故答案为: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新物质。
三、判断题
21. 错误
【解析】【分析】牛奶通常不能空腹喝,否则会降低牛奶的饮用价值。
22. 正确
【解析】【分析】白糖烧焦的过程中,先是白糖融化,是物理变化,白糖烧焦时,产生了其他的物质,是化学变化。
23. 正确
【解析】【分析】在变化中不能产生新物质的我们称为物理变化,能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我们称为化学变化.加热钢勺子时没有产生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
24.错误
【解析】【分析】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没有新物质生成,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
25. 正确
【解析】【分析】铁钉与硫酸铜溶液会发生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
26. 正确
【解析】【分析】生成气体可能是物理变化也可能是化学变化。
27. 错误
【解析】【分析】铁钉与硫酸铜发生了化学反应,有新物质生成,不是铁生锈。
28. 错误
【解析】【分析】 铁钉钉在木材中的部分比暴露在空气中的部分难生锈。因为在木材里的不容易和空气接触,铁钉生锈是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下生成的。
29. 错误
【解析】【分析】白糖加热会溶解,并没有生成新物质,是物理变化。
30.正确
【解析】【分析】铁生锈所需的条件如下: 1、铁本身的活泼的化学性质。 2、外界条件空气中所含的氧气。 3、水分是使铁容易生锈的物质之一。暴露在空气中的铁钉更容易接触空气和水,所以更容易生锈。
四、实验探究题
31.C
解析:(1)还要经受无数次敲打,不断改变它的形状;在一千度的高温下,生铁中的碳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
(2)重;不支持
(3)C
【解析】【分析】 物理变化只是在形态、性质等改变,而化学变化则有新的物质生成。
(3) 用盐水洗净后未擦干铁锅与水和氧气同时接触,容易生锈
32. (1)铁生锈与空气有关(或无关)
(2)把其中一只杯子里倒入食用油,浸没铁钉
(3)放在空杯子里的钉子生锈了,而浸没在油里的铁钉没有生锈。
(4)铁与空气接触容易生锈
【解析】【解答】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氧化铁的过程。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铁生锈的原理探究实验。
33. (1)铁生锈与空气有关吗?
(2)铁钉在空盘子中,与空气接触是会生锈的,但是生锈的速度很慢;铁钉在水盘子中生锈一的速度快,而且生锈的量也很多,现象非常明显;铁钉在大豆油盘子中没有生锈
(3)铁制品生锈是铁与空气、水共同作用的结果(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本实验探究的是铁生锈原因,根据实验现象,我们得到的结论是:铁与空气和水分共同作用,生成铁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铁生锈的原理,我们可以从隔绝空气和水分的角度来防止铁生锈。
34.C
解析:(1)C
(2)变浅
(3)铜
(4)沉淀物
(5)化学
【解析】【分析】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1)课堂上完成这个实验时,我认为下列操作方法中相对科学合理的是用镊子夹住铁钉,将铁钉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2)将铁钉浸人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这时溶液颜色会变浅。(3)取出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会发现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铁钉表面会变成红色,这种红色物质就是铜。(4)第二天,在有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杯底中我们还会看到沉淀物。(5)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属于化学变化。故答案为:(1)C(2)变浅(3)铜(4)沉淀物(5)化学。
35.(1)铁生锈和水与空气关系
(2)水;空气
(3)甲;乙;丙
(4)水;氧气
(5)铁器表面涂上油漆;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合理即可)
【解析】【解答】铁生锈的原理是铁与空气和水共同作用,生成氧化铁,属于化学变化。所以我们可以采取隔绝空气和水分的方法来防止铁生锈。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铁生锈的原理和防止铁生锈可才采取的措施。
展开阅读全文